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课教案2新人教版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课教案2新人教版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新课讲授】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一〕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思想:一方面,文化专制,陈腐理学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充分暴露。

4、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李贽12岁开场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二〕李贽的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三〕李贽的思想

1、否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权威性。〔反权威〕

2、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正统〕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开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锋利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假设猪狗〞。

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07版删〕

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那么天是出色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三〕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儒家正统思想,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一〕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介绍: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学者尊为南雷先生,浙江宁波余姚明伟

乡黄竹浦〔今黄埠镇〕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2、思想主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1〕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3〕提倡“法治〞: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生平简介: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奉献。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考订古音,分古韵为10部。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他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累;他对切韵学也有奉献,但不如他对古韵学奉献多。顾亭林学术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之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亭林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思想主张:倡导经世致用

A、经世致用〔思想主要特色〕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他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关注手工业、商业的开展,强调经世致用。学术上,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备课资料:“经世致用〞〔了解即可〕

〔1〕含义: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2〕特点: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3〕主要内容:①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②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③主张“工商皆本〞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也剧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载:“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3、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三〕王夫子的唯物思想:

1、生平介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时期,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衡阳市人,因隐居衡阳县曲兰乡〔今船山乡〕石船山,故自号船山老人、船山病叟,后人称船山先生。他所生活的时代,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而以民族矛盾为主的社会背景上,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百家争鸣〞的高潮。他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以开“六经〞生面而振兴民族为己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位富有创见的大师,其学术成就精深博大。他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阐发其精华,不仅在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论等方面都有所开展,在心理学思想方面也是“推故而别致其新〞,到达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阶段。

2、思想主张:唯物主义思想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开展变化的并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顶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难解析】另外一种归纳方式:

三大进步思想家

〔一〕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清之际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锋利,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上,商品经济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开展;

3、思想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空谈义理,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开展;

4、生活经历,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二〕共同的思想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开展,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备课资料: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1〕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阔百姓快乐与否。

〔2〕顾炎武也剧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3〕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开展,强调经世致用。

〔1〕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

〔2〕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1〕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2〕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

〔3〕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合作探究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三人生活经历和思想主张的一样点

1、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2、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过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3、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

4、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四〕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泼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1、具有比拟鲜明时代特色

2、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3、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4、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根底

合作探究2: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开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根底。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合作探究3:归纳并评价儒家思想文化

1、归纳:

儒家思想,春秋末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初步开展,两汉时期官方化、经学化、神学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与玄、释、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完毕。

2、评价:

〔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学之所以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需要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的入世说,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对儒家学说作出调整。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制造了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另外,儒家也是在同佛教、道教斗争中开展起来的。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开展自己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2〕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道德思想与和谐思想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开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课堂小结】

学习完?明清儒学思想的活泼?,我们不妨再来追溯儒学开展演变过程!完成下表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开展的?

答案提示:

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开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泼,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开展。

板书设计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课教案2新人教版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新课讲授】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一〕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思想:一方面,文化专制,陈腐理学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充分暴露。 4、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李贽12岁开场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二〕李贽的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三〕李贽的思想 1、否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权威性。〔反权威〕 2、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正统〕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开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锋利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假设猪狗〞。 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07版删〕 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那么天是出色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三〕评价: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儒家正统思想,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一〕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介绍: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学者尊为南雷先生,浙江宁波余姚明伟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2.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①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三位进步思想家 代表主要思想作用 黄宗羲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 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 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①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②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 规律的 ②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 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李贽的思想 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构图解史】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重点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背景及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选C。据题干中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2020·湖北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项。 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他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由君、臣构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D项错误。 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解析:选D。“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即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即反对鬼神享乐,故选D项。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并主张“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该思想()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提倡良法并追求公平正义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解析:选B。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强调法治和公平,故选B项;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 项;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故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故排除D项。 6.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重点: 李贽的进步思想、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难点: 三大思想家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吏治腐败,奸佞当道(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自称“异端”的李贽: 李贽在官场任职二十多年,目睹了和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了“”的不羁性格。他反对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故意把孔子吹捧为“”的神圣;甘愿冒着“”的罪名,自称“”。 3、李贽的思想主张: 思考: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的思想? (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3)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倡言;(4)赞颂,甚至肯定。 3、李贽的悲惨遭遇: 。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三大思想家及生活背景: 三大思想家是明末清初的、和。 共同的生活背景: 他们都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动荡年代;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他们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2、共同思想主张: 思考: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王夫之。(3)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三大思想家的历史影响 。学思之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想法?你自己应该怎样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近年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去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新时期的年轻人,应该牢记这一名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第1和2题见前学案 二、学习延伸 2、阅读与思考: 第一段资料是叙述黄宗羲的,主要反映了他批判君主专制及社会弊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观点;第二段资料是叙述顾炎武的,主要介绍了他力倡经世致用之风气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第三段资料是叙述李贽的,李贽自称“异端”,是就社会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喾礼教而言,他向孔子及旧的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第四段资料是叙述王夫之的,他反对土地兼并,主张耕者有其田,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王夫之的史学观点以其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为根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课后练习: 1、下列内容属于黄宗羲在政治方面主张的是:( A )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主张物质第一性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下列主张属于顾炎武思想的是:( C ) A、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的思想主张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 C、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 D、主张物质第一性 3、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都属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 B、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C、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D、都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4、“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B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含解析)

第12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明清之际进步儒学出现的背景 1.政治。 (1)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市民工商业阶层扩大。 2.经济。 (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拜金逐利之风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并走向极端,文化专制日益严重。 (2)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易错修正]明清时期,理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答案:明朝的王阳明发展了理学,重视个体作用,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理学强调的儒家伦理和心学重建道德信仰,对维系家族和睦、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具有积极作用。 二明清之际进步儒学的概况 1.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思想家代表作主要思想 (1)李贽《焚书》①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和儒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深刻启迪。 [巩固自查]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位清代女性的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主张女性也应该德才兼备。说明了清代出现了反对传统伦理的思想。 [易错修正]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儒学,彻底否定了儒学的思想主张。 答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

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核心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①……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②。 [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分析李贽的思想特点。 [史料研读]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备知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知识整合】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1)儒家: 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评价: 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3)评价: 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4)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 老子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逍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3.法家: 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评价: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学案-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必备知识·夯基固源]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一、历史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化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斥责理学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抨击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他反对男尊女卑,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赞扬改革;主张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2.历史评价 (1)李贽是我国反专制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异端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训练点1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B ) A.民为贵,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 解析:李贽是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迷信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封建道义,主张寡妇再嫁,肯定妇女的地位。可见他的思想和程颐的思想明显对立。 3.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C )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知,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B )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时作业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A ) 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项。 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 D ) C.批评社会吏治腐败D.具有离经叛道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对李贽的评价,都认为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而不是认为李贽缺乏良好道德素养,故A项错误。从纪昀的“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中可知批判李贽,而不是推崇李贽,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批评社会吏治腐败,而是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C项错误。 3.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节选自《藏书》)下列诗句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 ) A.“穿衣吃饭,人伦物理” B.“农工商皆本”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从材料“人必有私”“节选自《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李贽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李贽的思想,符合题意;B项是黄宗羲提出的,排除;C 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 4.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是源于( C )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个人私利的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1、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探讨“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原因。 2、董仲舒的新儒学及汉武帝推广儒学。 3、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内容。 【重点讲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 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论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背景 ①经济领域: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领域:地主阶级产生壮大,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备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知识分子壮大,教育发展(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学在民间的私学创立) 3)表现:

4)意义: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观点的比较 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1)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民”;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提出了“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本恶”有着明显的分歧。 二、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背景 1)现实需要:汉武帝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①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政治:诸侯国问题 ③民族:北方匈奴和南方西南夷、百越 2)用人政策: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得到重用 3)个人发挥: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①要求统治者的爱护百姓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带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的发展,市民阶层经济力量增强。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正直清廉,不愿与道学家同流合污。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3)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知识点拨] 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背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主张 (1)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意义: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误区警示] 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 (1)生活在明末清初,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面对社会危机,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2.主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知识要点归纳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二)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主张: (2)评价: 2、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1)著作: (2)主张: (3)影响: 3、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1)著作: (2)主张: (3)影响: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1)主张: (2)影响: (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四、思维拓展 比较明清之际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见《高考解密》P233) 五、课堂运用 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3、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4、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三》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5、根据材料概括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创始人。“至圣”(春秋时期) 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 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亚圣(战国时期) 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 荀子(战国时期) 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 道家 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 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3.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 ③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教育:①规定儒学“五经”为官方教科书,并设立“五经”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②兴办太学 ③地方: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郡国学校,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三)影响: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注意:汉代“五经”是汉武帝规定的,是为巩固汉代统治而作。 三.宋明理学 (一)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陷入低谷,独尊地位动摇。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道教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过程 理学 创立:北宋“二程”程颐、程颢 主张: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成熟:南宋朱熹 主张: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心学 创立:陆九渊: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处于正统地位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很大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异质”指的是黄宗羲等人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 答案:A 2.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D.古今贯通 解析:根据材料“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得出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古今贯通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答案:A 3.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 A.王阳明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独治”,主张吸收更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的“众治”,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清儒学案·亭林学案》),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4.唐甄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A.提倡君臣共治天下B.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C.否定君主专制统治D.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解析:据材料“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

课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2.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概括四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内容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清没能完成社会转型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难点:明清思想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导学流程】 明清的阶段特征——明清思想界对儒学的继承发展——明清思想没能转型原因 一、基础感知 二、阅读教材 材料1: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材料2:自明中叶始,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无论是城市或是农村商品经济的成分正在日益渗透加强。清代前期手工业中的雇佣劳动有了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受雇于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地丝织业作坊的织工,不下10万多人。还有大批待雇织工,如苏州每天早晨都有大批织工在一定地方待雇。花缎工聚于花桥,素缎工聚于白蚬桥,纱缎工聚于广化寺桥,锦缎工聚于金狮子桥。他们都是急待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景德镇制瓷业中“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四川制盐业中雇佣工人亦“数十万计”。这样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是前所未有的。 材料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出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问题记录

明清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1、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促使传统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其民主思想对()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局限: 没有提出(),未能形成完整的(),没有动摇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 经济: 政治: 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的】 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 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背景: 〔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 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 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4.思想主张: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理解,形成了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3含

第一单元第四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D ) 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2.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因为他( A )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B.否定儒家思想 C.否定孔孟学说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 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从而抨击了理学的道德观念。据此本题选A项。B、C两项中“否定”一说错误;李贽并未批判君主专制,也就谈不上否定封建专制制度,D项错。 3.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而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刘述先)。这个“新”时代( A ) A.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开始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解析] A项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这一说法符合史实。以黄宗羲的思想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对思想界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后世的启迪和启蒙、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冲击。B项民主启蒙思想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彻底结束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一说法是错误的;D项开始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说法错误,黄宗羲在根本上没有突破封建体制,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故本题应选A项。 4.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A ) A.经世致用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D.独尊儒术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来看,其体现了顾炎武治学要“明道”“救世”,要研究实际可用的学问。这说明他主张经世致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