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差异分析

5 / 5

9.区域差异分析类

设问1: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设问2: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设问3: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设问4: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背景: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概况及苔原带受干扰后植物多样性差异变化示意图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差异表现及原因分析

背景:茉莉生长习性及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考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差异分析

背景:卤虫生长习性、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变迁及大盐湖位置示意图 考向:产业规模的时间差异 背景:冻土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考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考向 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解答示例: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 地势起伏

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高×低;自×向×倾斜

5 / 5

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

丰富(贫乏)

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

土壤类型及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类型、覆

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种类、数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水资源

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答题模板

农业农业地域

类型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

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

科技

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

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5 / 5

1.读图,回答下题。

说出与四川省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地区交通条件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特点: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线路密度大(或数量多),交通线路分布形成网络形态(或以成都为中心呈放射状),等。

成因:东部地区地势较平坦,人口、城市较多,经济较发达,运输需求量大,等。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区位。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多少)、交通网络等角度说明交通条件的特点,成因从自然条件(地势)、社会条件(人口、城市)、经济条件等角度回答。

2.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吉林省略图。下表为2014年松原市和白山市的产业结构比较表。

5 / 5

产业结构(单位:%)

支柱工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松原市16.1 47.5 36.4 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

白山市8.8 59.4 31.8 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

(1)比较长白山地与黄土高原两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说出与白山市相比松原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差异,并从资源角度分析两市支柱工业差异的原因。答案(1)同: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长白山断层发育,岩石破碎,且春季多积雪融水。

(2)差异:松原市第一、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

原因:松原市石油资源丰富,以发展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化工业为主;白山市地处山区,

铁矿资源、林木资源、中药材资源丰富,以发展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和医药制造业为主。

解析第(1)题,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包括有丰富的地表疏松物作为物质来源、崎岖的地表

条件、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长白山地与黄土高原地表都很崎岖,并且夏

季均降水多,暴雨集中。不同点在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而长白山断层发育,多岩石碎屑物,并

且东北地区春季多积雪融水。第(2)题,通过分析表格可知,与白山市相比,松原市第一、三产业

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小。松原市石油资源丰富,以发展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化工业为主;白山市地处山区,铁矿资源、林木资源、中药材资源丰富,以发展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和医

药制造业为主。

5 / 5

区域差异分析常用指标

衡量区域差异的几种方法 一、概述 (一)区域差异的定义 所谓区域差异是指经济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现有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可预期的前景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二)国外文献中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 根据测算指标个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 第一类,测算单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差异。在单变量地区差异的测算中,穆勒、赫斯特、史密斯 (W.Molle,Holst.B.van,Smith.H,1980)等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单变量地区差异分为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分析单个变量的极值,二是分析样本观察值的离散趋势。衡量单个变量极值差异的主要方法有:极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率)、极均值差幅(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差额)、极均值差率(即经济指标最大值与平均值或平均值与最小值之比率)、相对差距系数(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额除以最大值)。分析样本观察值离散趋势的主要方法有:相对平均离差、加权平均离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数变异系数等。这些指标均大于或等于零,当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最大的平等,系数值越大,表明地区间差异越大。 第二类,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域分布。研究双变量地区差异,就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的地区分布,这种方法通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效果系数,二是可分解系数。单一效果系数是比较两个经济指标地区差异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其指标很多,其中以基尼系数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在洛伦兹曲线(M.o.Lrenz,190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单一效果系数还包括两变量的平均离差、两变量的标准差和地理联系率等。 以上是对国外描述地区差异的定量测算方法的概括,下面是就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用到的一般用法。 二、测算区域差距的一般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2]。

区域市场分析方法

1、区域市场规划 每个市场都有长期发展积累的独特运行规律,刚到一个陌生的市场,首先要运用营销工具对整体区域进行定性诊断,掌握市场总体气质,准确市场分类可以有助于把握正确的调研方向,迅速了解市场,“快鱼吃慢鱼”,方向对了,速度效率就不是问题。 2、区域调研要素 利用上面营销工具首先把脉市场特质,确认市场级别,研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大致划分市场竞争格局,但是具体准确把握市场还必须深入一线市场,从内外因素、动静态势分析,具体上从宏观环境、竞争状况、企业环境、市场状况放四个方面分别调研,实事求是,掌握准确市场资料。

3、运用工作方法 二、系统科学调查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对区域市场影响重大,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数量、行政规划、人口密度、气候特征、经济投资环境等,通过宏观环境了解可以评估区域市场容量,同时参照产品定位运用相应的营销手段。区域市场容量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向公司争取更多的市场资源,也增强争取支持的依据,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区域经销商市场拓展。 了解宏观市场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区域行政资料,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动向,购买经济类或者主流媒体杂志报纸,大量阅读当地媒体信息,注意观察分析消费水平及房地产投资状况。 3、企业环境 区域经理下市场前必须与总部职能部门深度沟通,通过市场部可以准确把握区域市场的战略地位、区域资源配置状况及广告投放计划;通过销售部深入部门与职能经理了解区域客户资信情况,详细了解当地客户数量及质量,掌握不同区域销售波动及全年市场动态,特别对于负责直接客户沟通的客户代表更应深度交谈,通过客户代表了解客户更具体的月度、季度销售状况,甚至可以从客户代表了解到区域市场客户实力、性格、特征等,同时也可以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分析解读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 、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 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指标:可采用 指标,也可采用 指标;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 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地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 误区警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

3. 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 地势:西高东低,呈 分布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 降水:受 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2)划分指标:________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①三大自然区名称???? ? a. b. c. ②界线????? a 与 b 界线Ⅰ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a 与c 界线Ⅱ大致与 吻合 b 与 c 界线Ⅲ大致与 吻合 特别提醒 长城的分界意义 沿长城一线,由于它基本上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水文上除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还是内流域与外流域的分界线;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典例导入 1.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1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图1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2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 中的 图 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疑难剖析 1.区域的整体性 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其主要特征。受其影响,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高考地理 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2012高考地理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1.区域定位 依据经纬度、区域轮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观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根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判断区域。 山河位置:根据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交通地理位置:根据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2.分析区域特征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 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一般方法: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的判读,或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②通过经纬度与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④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判断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点,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

有利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

区域差异分析

5 / 5 9.区域差异分析类 设问1: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设问2: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设问3: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设问4: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背景: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概况及苔原带受干扰后植物多样性差异变化示意图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差异表现及原因分析 背景:茉莉生长习性及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考向: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差异分析 背景:卤虫生长习性、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变迁及大盐湖位置示意图 考向:产业规模的时间差异 背景:冻土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考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考向 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下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解答示例: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 地势起伏 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高×低;自×向×倾斜 5 / 5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经典)2019-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2.1 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学案

专题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 【知识建构】 自然因素 (基础) 人文因素 (决定) 施

【知识精析】 一、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 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

33_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学案33 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阶段分析方法 [目标定位]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 一、区域特征 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例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第4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知识体系建构 真题考向引航 真题回眸 考向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 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 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 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 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 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的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第(2)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量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因是东北地区的水气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第(3)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C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考向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2.(2010·上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 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 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 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

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近10a江西省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时空分析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也迅速提高,城市数目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己超过50%。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多层次的城镇体系结构。然而在现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城市问题也尤为集中和突出,不仅具有世界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还出现了如城市布局松散、空间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大等特殊问题。这些问题必定会影响我国城市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要强调城市“数量”的扩张,更要重视城市“质量”的提高。 以江西省为例,自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以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江西省新型城市化进程,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2%,增长1.4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综合能力承载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破坏等问题正日益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相对于注重城市数量的城市化率以及注重城镇规模的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更加注重城镇发展的综合质量,是城市化理性发展的保障。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关注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而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较少,且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多局限于定性研究。因此,本文在探索城市化质量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全面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化质量研究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意义来看,我国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且曾长期盲目追求城镇数量的增多。所以我国一些城市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质量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浪费、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城市的

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地理】怎样分析区域差异?( 高考中经常出现比较区域差异的试题,但许多同学却不知从何入手,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差异类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一、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 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区域的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特征,多采用列表比较的形式,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为例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进行列表比较:

二、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对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主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三大方面考虑。具体如下所示: 1.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思路 (1)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如某地位于10°S~40°S,120°E ~150°E,即可判断该地是澳大利亚。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主要包括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和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四种情况。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如某大陆的西面为太平洋,东面为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南美大陆。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如某地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某河流的凸岸等。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影响所在地区的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常见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地形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解题流程] 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典例](2014·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运往。 材料二、两省区相关地图。 (1)岛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还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应用流程] [答案](1)B (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3):中部高,四周低;: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4):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 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建设能源基地。 [答题术语]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 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陆 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 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ArcGIS技术,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2000年以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旅游收入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2000年~2011年的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互动关联模式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上则长期表现出高高相聚和低低相聚的两极分化格局;邻接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关联互动,使得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演变并出现新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 引言“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旅游业定位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和调整经济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旅游业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受旅游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旅游业又面临着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挑战。根据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理论,差距的存在客观上对旅游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区域差距的过

度扩大将使得发达地区受欠发达地区的拖累,最终导致整体旅游经济水平的下降。因此,研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邻接地区关联模式以及格局演变成为区域旅游发展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陆林和余凤龙(2005)曾把关于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两类,一类从不同角度构建省域旅游业实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实力;另一类则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我国旅游业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特征,探讨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的对策。近几年,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的旅游经济差异研究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盼盼,等,2011)。在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测度指标方面,囿于研究区域的不同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的衡量指标有所差异,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等是常用的指标。陆林和余凤龙(2005)、叶护平和韦燕生(2005)以国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和空间分布特征;程进和陆林(2010)以国内旅游收入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安徽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郝俊卿和曹明明(2009)、蔡业新(2009)采用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对陕西和吉林旅游经济差异做了个案研究;王凯等(2007)则提出以国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为基础构成的综合指数为衡量指标,对我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一.自然地理特征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1.位置海陆位置:大陆﹑半岛﹑岛屿东西两岸,大洋﹑河海两岸。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相对位置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分析。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 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2.地形描述。 地势特征:常用两种语言描述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 二是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3.气候: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主要方面分析,即 要考虑大区域气候的分布和特点,又要考虑局部要素对气候的影响。如 迎风坡﹑背风坡。 4.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分析。(1)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流弯曲系数 河床深浅)﹑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 等。 (2)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水 能资源。 (3)水资源开发:河流上游: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开发水能资源。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 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5.植被﹑土壤:指植被类型﹑土壤类型﹑肥力。 6.资源:从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去描述。 二.人文地理特征. 1.经济发展特点: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 2.农业: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区位条件﹑作物熟制等方面 分析。 3.工业:从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等方面分 析。 4.人口: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5.城市: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分布﹑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的方面分析。 6.交通:主要从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 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案1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WHY(师).doc

地理 步 物 的 分 布 和 发 展 变 化 学案1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构建知识体系】 t 知识梳理】 1.区域地理特征 ⑴区域自然地理要素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 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 域其他自 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方面 气候特征 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 素、气 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流征 可寺 水文特征 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 征 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 段与注入 海洋等水系特征 开发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 是开发水 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 量稳定的地区,主 要是开发内河航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农业 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 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 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 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人口特征 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 迁移、城市 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领域的应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的研究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领域的应用及区 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组 组长:刘京 组员:张扬薛彪唐正霜沈亦天赵一于晓龙王淼池浩斌洪婉芳唐晓军周溪罗洋贾龙波万恩铭胡朝根

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这避免了经济制度的突然变革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也使得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平衡问题突显。如何对通过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对区域经济差异原因进行研究,剖析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各方面原因,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的建议,有利于更加准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并促进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另外,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1-3季度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其中最表征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实力的国际通用指标—GDP为32069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9.4% ,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1%。2011年中国经济面对比较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在前三季度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减缓,通胀压力日益增大。而且由于通胀压力的增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拟以实证的方法, 对地区经济差距做一些分析, 并通过差异指标对中国区域经济状况进行了的测度解读,并讨论其在区域经济差距中的影响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本文提供的关于区域经济划分的一个主要思路: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某几个对区域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差异指标作为变量,收集这些变量的历史数据,寻找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变量的性质和之间的关系选择一个对应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方法之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是聚类分析法,那么就可以将某个范围的数据进行聚类,从数据的角度进行相似性分析,这样就可以对区域经济进行划分,也可以继续研究这些差异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确定这些差异指标的作用大小,寻找差异原因和解决方法,并给于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经济差异指标 1.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述 多元统计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多元统计方法在许多领域中,例如生化、医药、地质、气象、工程技术、社会经济、企业管理、教育学、人文科学等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门学科受到了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的普遍重视。如何将隐藏在大规模原始数据群体中的重要信息集中提炼出来,简明扼要地把握系统的本质特征,找出原始数据中隐含的内在规律,这就是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多元统计学方法可以分为回归分析、趋势面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色谱分析法等。下面就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 1.1多因素方差分析法: 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影响一事物的试验结果因索往往是很多的,例如,在化肥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化肥产品质量的可能因素有,原料成分、原料剂量、催化剂、反应温度、压力、溶液浓度、反应时间、机器设备及操作人员的技术等因素。每一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显然在众多因素中,有些因素对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有些较小,为了使生产过程得以稳定、保证优质、高产,就有必要在众多因素中找出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素,而方差分析就是根据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鉴别各个有关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将试验结果又称为试验指标,影响试验指标(试验结果)的条件称为因素。因素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人们可以控制的(可控因素);一类是人们不能控制的。以下我们所说的因素都是可控因素。因素所处的状态,称为该因素的水平。如果在一项试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多于一个因素对试验结果有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