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V R p =

3

4

3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2016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2、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

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 3.奇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2、球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3、柱体h s V ?=,锥体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a b a b a ααα???.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a a b a b αβα

β?=?.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两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论模式:,,,,,,//,////a b P a b a b P a b a a b b ααββαβ'''''''=??=???

(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A.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2)垂直: 1.线线垂直

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2.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面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V

s h =

?1

3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直线和圆的方程

1、斜 率:αtan =k ,),(+∞-∞∈k ;直线上两点),(),,(222111y x P y x P ,则斜率为

2、直线方程:(1)、点斜式:)(11x x k y y -=-;(2)、斜截式:b kx y +=; (3)、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斜率y 轴截

距 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212121//b b k k l l ≠=?且 ; 时 1221B A B A =(重合的检验),21//l l ; 垂直: ; (2)夹角范围: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方程必须化为一般式) 4、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 =-+-,圆心为),(b a C ,半径为r (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表示圆。 必修三

算法初步与统计:

1.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2)条件结构(3)循环结构

2.算法基本语句:1.输入语句:输入语句的格式:INPUT “提示内容”; 变量2.输出语句: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3.赋值语句: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4.条件语句(1)“IF —THEN —ELSE ”语句 5.三种常用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具体做法如下:(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6.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7.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极准差,方差。 (1)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

(2)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

(3)计算公式:

8.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小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1。

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 …表示. 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由定义可知0≤P (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1.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 (4)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 2.概率的加法公式:

(1)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A 、B 互斥)(2)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3.古典概型

s =

2121

y y k x x -=-A

k B

=-

C B

-

(0,]2

π

频率

组距d =

121

21k k l l ?=-?⊥121212

0A A B B l l +=?⊥111

2

22A B C A B C =≠

(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 (A )= 4.几何概型:

(1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必修四 一、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 弧度,1弧度 弧长公式:r l ||α=(

2、三角函数 (1)、定义: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180

(5718π

=≈sin cos tan cot sec csc y x y x r r r x y x αααααα======

α180π=

2

()2

a b ab +≤

二、平面向量

1、坐标运算:(1)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1,y y x x b a ±±=±→

→ 数与向量的积:λ()()1111,,y x y x a λλλ==→,数量积:2121y y x x b a +=?→

(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

.(终点减起点)

221221)()(||y y x x AB -+-=;向量的模||:?=2||22y x +=;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θcos →

→?=?b a b a , 注意:00=?→→a ,→

→=?00a ,)(=-+

(4)、向量()()2211,,,y x b y x a ==→→的夹角θ,则,

2、重要结论:(1)、两个向量平行: →

=?b a b a λ// )(R ∈λ,?→

→b a // 01221=-y x y x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0=??⊥→

→→

b a b a ,02121=+?⊥→

→y y x x b a

(3)、P 分有向线段21P P 的:设P (x ,y ) ,P 1(x 1,y 1) ,P 2(x 2,y 2) ,且2

1PP P P λ= , 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 中点坐标公式

必修五:

一、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正弦定理: (3)余弦定理:

)

1(2)(cos 2cos 2cos 22

222222222cocC ab b a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

求角:

二. 数列

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

(3)、前n 项和:1. (4)、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或b a A +=2,三个数成等差常设:a-d ,

a ,a+d

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4)、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ab G =2

(或ab G ±=,等比中项有

两个) 三: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1)、 ab b a 22

2≥+ (2)、a >0,b >0;ab b a 2≥+或 一正、二定、三相等

2、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0;

1212

11x x x y y y λλ

λλ+?=??+?+?=?+?121222x x x y y y +?=???+?=??2,2sin ,2sin 2sin sin sin sin a b c

R a R A b R B c R A B C

=

=====边用角表示: ,222

222

222

cos cos cos 222b c a a c b a b c A B C bc

ac

ab

+-+-+-==

=

111(1)(2)

n n n a S n a S S n -==?=?

-≥?1()2n n n a a S +=1(1)2

n n na d -=+2

a b

A +=111,(1)(1)

,(1)

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

G b a

G

=22

2a b ab +≤cos θ=111

sin sin sin 222S ab C ac B bc A ?===

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知识点 1. 遇淀粉变蓝的物质 I2(碘水、碘酒) 2. 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物质 Cl2 3. 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 4. 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HF 5. 描述下列实验现象: (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H2在Cl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CH4与Cl2混合光照,黄绿色变浅,瓶内壁有油状液滴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 漂白液的有效成分 NaClO 7. 检验Cl-先加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8. 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SO2和氮氧化物 9. 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SO2(颜色可复原)、Cl2(颜色不可复原) 10.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如何区分CO2、SO2? 11. 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难挥发 12. 检查肠胃用作“钡餐”的 BaSO4 13. 检验SO42—先加稀盐酸,后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14. 常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代替稀有气体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的气体 N2 15. 在放电情况下才发生反应的两种气体 N2与O2 16. 遇到空气立刻变红棕色的气体 NO 17. 有颜色的气体 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18.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物 NO2 19.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NH3、HCl 20. NH3喷泉实验的现象红色喷泉、原理压强减小 21. 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硝酸 22.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NH3 23.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24. 两种气体相遇产生白烟→NH3遇HCl 25. 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气体,气体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4+ 26. 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27. 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 NO3- 28. 浓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29. 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SiO2 30.不能贮存在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的是 NaOH、KOH、Na2SiO3等 31. Na+的焰色黄色、K+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响,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33. 能与Na2O2(淡黄色)反应的两种物质 H2O、CO2 34.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NaHCO3、Al(OH)3、Mg(OH)2等,胃壁溃疡不能用NaHCO3等 35. 碱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 (无法置换金属)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H2↑ 3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方程式为: 37.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加热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 成NaHCO3 38.过氧化钠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39. 常用作净水剂的物质明矾→Al(OH)3胶体 40 .常用作耐火材料的物质Al2O3 41.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的物质 Al、Al2O3、Al(OH)3、NaHCO3、氨基酸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完整版)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学习笔记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mol )。 ( 2) 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 0.012 kg 一种碳原子( 12 C )所含的碳原子数= 6.02× 1023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约为 6.02× 10 23 - 1 mol 。 ( 4)物质的量( n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与微粒数( N )之间的关系: n = N 。 N A 2.摩尔质量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M ),单位为 g?mol - 1。 (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 /原子质量。 ( 3)物质的量( n )、物质的质量( 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 (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V m ), 单位为 L?mol - 1。 ( 2)标准状况下, V m ≈ 22.4 L ?mol - 1。 V ( 3)物质的量( n )、气体的体积( V )和气体摩尔体积( V m )之间的关系: n = V m 。 4.物质的量浓度 (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 物质的量浓度( c B ),单位为 mol?L - 1 。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 B 的物质的量( n )、溶液的体积( V )和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 c B )之间的关系: n = c B ?V 。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 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1、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技术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发展人:技术促进了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性质有: ①目的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 进行的改造。(例:助听器的发明) ②创新性: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例: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③综合性:任何一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 ④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用于胎儿鉴别) 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医疗,但也会挑战人类伦理道德) 核技术(可以用于发电,但也会用于战争) 空间技术(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卫星通讯,但也会产生太空垃圾) 转基因技术(可制造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但可能会产生负作用) ⑤专利性:保护技术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科学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纳米技术等。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 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4、专利的申请和获得: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还硬的材料。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少于450HB)。 2、洛氏硬度 HRA用于测量高硬度材料, 如硬质合金、表淬层和渗碳层。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 如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所用载荷小,压痕浅,适用于测量零件表面的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载荷可调范围大,对软硬材料都适用。 4、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用磨损量来表示。 分类有黏着磨损(咬合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5、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经接触压应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后引起的一种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的现象。 6、蠕变:恒温、恒应力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发生缓慢塑变的现象。 7、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指标。 第三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的规则排列的方式为晶体结构。为便于描述晶体结构,把每个原子抽象成一个点,把这些点用假想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中每个点称为结点,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成为晶面。 由任意两个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棱边长度、棱边夹角称为晶格常数。 ①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用边长a表示,原子半径为√3a/4,每个晶胞包含的原子数为1/8×8+1=2(个)。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钼、铬等。 ②面心立方晶格 原子半径为√2a/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1/8×8+1/2×6=4(个) 典型金属(金、银、铝、铜等)。 ③密排六方晶格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为12×1/6+2*1/2+3=6(个)。 典型金属锌等。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紧密程度及不同晶面间距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向上原子结合力也不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力学间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此特性称为各向异性。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 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内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内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 叫沉伏。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内部水蒸气的蒸发,使氢氧化钙结晶作用也进行的缓慢。碳化硬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速度相当缓慢的过程。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整理(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整理 1.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 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的总称。 2.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二)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类:承重材料、非承重材料、保温和隔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三)按使用部位分类: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等 3.各级标准各自的部门代号列举 GB——国家标准 GBJ——建筑行业国家标准 JC——建材标准 JG——建工标准 JGJ——建工建材标准 DB——地方标准 QB——企业标准 ISO——国际标准 4.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相组成。 5.材料的结构 宏观结构: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在10-3m级以上。 细观结构: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材料结构。其尺寸在10-3-10-6m级。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其尺寸在10-6

-10-10m 级。微观结构可以分为晶体、非晶体和胶体三种。 6.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质量密度) 密实体积:不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 g/cm3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体积密度) 表观体积:含有孔隙但不含空隙的体积(V0)。(用排水法测得的扣除了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称为近视表观体积,也称视体积。 ㎏/m3或g/cm3 堆积密度: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容装密度) 堆积体积:含有孔隙和空隙的体积(V0’)。 ㎏/m3 密实度: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v m = ρv o m = 0ρ' 00 v m ='ρ00100%100%V D V ρρ =??=%100101??-=W V V m m W ρ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详细版2018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2018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有2n –2个. 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的真数属于R 、对数的真数0>. 4、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r s r s 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对数函数的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③)(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4)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 b c c a a a b b c c a 且且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三种典型晶胞结构: 体心立方: Mo 、Cr 、W 、V 和 α-Fe 面心立方: Al 、Cu 、Ni 、Pb 和 β-Fe 密排六方: Zn 、Mg 、Be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实际原子数 2 4 6 原子半径 a r 4 3= a r 4 2= a r 21= 配位数 8 12 12 致密数 68% 74% 74% 2.晶向、晶面与各向异性 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为原子列,它所代表的方向称为晶向,用晶向指数表示。 晶面:通过晶格中原子中心的平面称为晶面,用晶面指数表示。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见书P7。)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能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3.金属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4.晶体缺陷与强化:室温下金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多而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多到一定数量后,金属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增加晶体缺陷这两个方面来提高金属强度。 5..过冷:实际结晶温度Tn 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 的现象称为过冷。 过冷度 n T T T -=?0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也越大。 6.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就是晶核不断形成和不断长大的过程。 7.滑移变形:单晶体金属在拉伸塑性变形时,晶体内部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发生了相对滑移,滑移面两侧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晶格位向也基本一致,因此称为滑移变形。 晶体的滑移系越多,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大。 8.加工硬化:随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这称为加工硬化。 9.再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过渡到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作用:消除加工硬化,把金属的力学和物化性能基本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0.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1.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分类: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章 1.铁碳合金相图(20分) P2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材料表面界面考试知识点整理

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性能特点 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包括化学键和物理键,其中化学键又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物理键又包括分子键和氢键. 2.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晶体的能带结构。 3.晶体(单晶、多晶)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单晶:质点按同一取向排列,由一个核心(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多晶:由许多不同位向的小晶体(晶粒)所组成的晶体.

4.空间点阵与晶胞、晶面指数、晶面间距的概念,原子的堆积方式和典型的晶体结构。 空间点阵:呈周期性的规律排列的阵点所形成的具有等同的周围环境的三维阵列; 晶胞: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最小平行六面体,反应晶格特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面指数: 在晶格中,通过任意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格点作一平面,称为晶面,描写晶面方位的一组数称为晶面指数.一般选取晶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取倒数作为晶面指数; 晶面间距:两近邻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原子的堆积方式:六角堆积和立方堆积; 典型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密排六方结构. 5.表面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及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光子,电子,离子,声,热,电场和磁场等与材料表面作用,来获取表面的各种信息,或者利用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与被测材料的表面近距离接近,探测探针与材料之间的信号,来获取表面信息. 电子束技术原理: 离子束技术原理:离子比光子电子都重,它轰击表面时产生的效应非常明显.离子不但具有电荷还有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当离子与表面接近时,除具有静电场和接触电势差作用外,它本身还可以处于不同的激发电离态,离子还可以与表面产生各种化学反应,总之,离子与表面作用后,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 光电子能谱原理: 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原理: 6.为什么XPS可获得表面信息,而X射线衍射只能获得体信息? [略] X射线衍射(XRD)是利用晶体形成X射线衍射,对物质进行内部原子在空间分布状况的结构分析方法.将具有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X射线因在晶体内遇到规则排列的原子或离子而发生散射,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版

1.弹性模量:用E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越 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 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 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4˙?H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6.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 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比表面积较小。 7.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 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2O Ca(OH)2+64kJ 8.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叫 沉伏。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 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3膜层将阻碍CO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部水蒸气的蒸发,

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 道尔顿:原子论 汤姆逊: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三、化学键 1、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的相互作用 Na Cl + - [:..:].. [:..:][:..:].. .. Cl Mg Cl -+ -2 Na O Na + -+[:.. :].. 2。 K 2S CaCl 2 NaOH NH 4Cl Na 2O 3、共价键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NH 3 H 2O HCl H Cl :.. :.. 、 Cl 2 :..:.. :.... Cl Cl N 2 CO 2 4、金属键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形成的强作用力 六、元素周期表 5、半导体材料:梯字区两边元素 农药、化肥:周期表右上角元素 强电解质有哪些:强酸(H 2SO 4、HNO 3、HCl 、HBr 、HI 等)、强碱(KOH 、NaOH 、Ba(OH)2、Ca(OH)2)和绝大部分的盐。 弱电解质有哪些:弱酸、弱碱、水 4、电离方程式: 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 Na + + OH - Ba(OH)2 → Ba 2+ + 2OH - HCl → H + + Cl - NaClNa ++Cl - CH 3COOHCH 3COO -+H + NH 3·H 2O NH 4+ + OH - NH 4Cl → NH 4+ + Cl -

CH3COONa → Na+ + CH3COO- H2CO3H++HCO3- HCO3-H++CO32- H2O H++OH- 7、PH计算式:pH=-lg{c(H+)} 8、水的离积常数及影响因素:K w=c(H+)×c(OH-)=10-14 9、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酸性c(H+)>c(OH-);25℃时,pH<7 中性c(H+)=c(OH-);25℃时,pH=7 碱性c(H+)7 11、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变色范围:酚酞:无色8—粉红—10红色 石蕊:红色5—紫色—8蓝色 甲基橙:红3.1—橙色——4.4黄色 12、离子方程式书写方式:只拆强酸强碱,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13、离子共存概念:能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NO3—、Fe2+)的离子不能共存 14、盐类酸碱性判断: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 15、盐类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两强相遇显中性 16、盐类水解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实验室制备 Cl2 3、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与水、与碱、置换反应) 2Fe + 3Cl2—点燃→ 2FeCl3褐色烟,溶于水后得棕黄色溶液 H2 + Cl2—点燃或光照→ 2HCl 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下则爆炸。白雾。 Cl2 + H2O HCl + HClO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Cl2 + 2NaBr —→ 2NaCl + Br2 卤素间相互置换,可用 CCl4萃取 Cl2 + 2KI —→ 2KCl + I2 Br2— CCl4橙红色 Br2 + 2KI —→ 2KBr + I2 I2— CCl4紫红色 H2S + Cl2—→ S↓ + 2HCl Cl2的强氧化性 4、新制氯水中的微粒和性质:分子:Cl2、HClO、H2O;离子: Cl-、H+、ClO-、OH- 久制氯水中的微粒:Cl-、H+、H2O 次氯酸的性质:漂白性、不稳定性2HClO—→2HCl+O2↑ 5、氯碱工业:2NaCl + 2H2O —电解→ 2NaOH + Cl2↑ + H2↑ 实验室制HCl:NaCl(S) + H2SO4(浓)—△→ NaHSO4(浓) + HCl↑ 6、漂粉精的制备: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 CaCl2+Ca(ClO)2有效成分:Ca(ClO)2 漂粉精工作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漂粉精在空气中失效: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7、卤素单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8、通常情况下Br2、I2的颜色与状态、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 9、卤素单质的递变性(半径、氧化性、非金属性): 10、卤素离子检验:药品AgNO3(反应和现象) Cl- + Ag+—→ AgCl↓(白) Ag+ + Br-—→ AgBr↓(浅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