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海拾贝教案

诗海拾贝教案

诗海拾贝教案
诗海拾贝教案

诗海拾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计划

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

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评: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六首诗歌,通过六首诗歌的学习,对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为紧接下来的搜集诗歌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与诗同行活动一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

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活动二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合作编诗集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

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朗诵的技巧学习写诗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之一)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便是文明之中最为夺目的明珠之一。诗人们用笔写下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优美文字,千百年来,亘久流长。古今诗篇皆如此,美丽的文字是没有国界的。动人的文字叩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六组内容为《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进入本组课学习之前,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正儿八经的开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应试和素质之间,你我心知肚明。考虑到班情,学情及对我自身的教育理想的挑战,我挣扎再三后鼓足勇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本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阅读材料中所涉及篇目有《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唐·杜甫)、《西 第2页共5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lesson plan of "Lightly knocking on the door of poetr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收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好整个汇报展示过程的小环节。进行汇报活动设计,收集学生积累的资料,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节目排练。 2、学生准备:包括收集的资料,竞赛的题目,朗诵的表演,推荐的诗、书,讲、演的故事,编辑的集子,写好的赏析、诗作等。 3、师生合作:制作一个汇报学习成果的网页。 主页 与诗同行诗海拾贝诗歌擂台童心诗趣

“与诗同行”:包括“我与家长同学诗”“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诗经》赏析”“古诗中的成语”“诗与诗人”五个内容,均为各学习小组要汇报的内容。 “诗海拾贝”:收集了古今中外的部分名家名作。 “诗歌擂台”:考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程度。 “童心诗趣”:图文并茂地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在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快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撷取其中一、两枚美丽的贝壳,用一双“诗”的眼睛,用一颗“诗”的心灵,去欣赏、去品位、去感受吧! 二、学生介绍学习网站的概况 1、学生a: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的结晶。它是由老师以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共同完成。网站分为四大板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学案 03拟行路难(其四)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学习目标 1.了解鲍照及其诗文。2.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海拾贝】 王昭君 鲍照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赏析昭君死后,消息传开。“怜其远嫁”竟成为后代多数诗人咏唱昭君出塞的主题思想。该诗就流露出这种伤感之情。诗中描述了昭君在边塞的悲凄生活:“绝”“惊”“咽”形象逼真地描写出冷霜之中、月光之下昭君思亲盼归的孤独寂寞形象。读后令人嘘叹不已。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其诗风雄健奔放,在当年就颇负盛名,特别是对唐代的作家李白产生过重大影响。除《拟行路难》外,《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鲍照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它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当首推《登大雷岸与妹书》。 二、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基础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酌.酒()②踯躅 ..() ③鲍.照() ④拟.行路难()

2.辨形组词。 ①????? 泻( )泄( ) ②????? 踯( )掷( ) ③????? 酌( )灼(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泻. 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杯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吞气踯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鲍照,________文学家。最为传诵的辞赋是________。《拟行路难》是一首________诗。 【要点突破】 一、整体把握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二、细部探微 3.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_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本文是关于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浏览本组教材,激发活动兴趣,制订本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本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通过阅读,搜集,朗读诗歌等,感受诗歌特点,增强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兴趣,制订计划 确定开展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搜集的诗歌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听歌,喜欢唱歌吗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不错的歌,想听吗你可以轻声地跟着唱一唱,看你能记住歌词吗《别亦难》 交流:把你记住的歌词给大家说说好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像一首诗.不是像,事实它就是一首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出示 无题 唐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指读——后面的四句诗谁也能来尝试一下,唱一唱 (掌声鼓励)不错,真不错啊! 一,激发兴趣,轻叩诗门

1,课前同学们都在吟唱诗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其实啊,古人可不像我们这样吟唱诗歌想听听吗播放录音:仔细听,看你能不能听出这是哪首诗作者是谁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说说你的感受吧诗歌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这样吟唱的. 2,诗歌除了唱,还可以吟诵,尤其是现代诗,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样的一首诗.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录音:再别康桥交流(徐志摩嘉兴海宁人)你们对这首诗还有什么了解吗康桥就是指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游学于剑桥大学.1928年,他故地重游,在回国的轮船上写下著名诗作《再别康桥》.诗人曾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再别康桥》诞生80周年之际,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诗碑.再说说朗诵这首诗的人也不得了,他就是……嘿嘿,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这也是陈老师在进行这次学习的一个成果奥,不鼓励我一下啊!谢谢 3,不过今天我还请到了一位诗坛的大腕,我们来读读他写的诗歌.(选择学生自己写的诗歌):读一读,你猜猜这是谁写的很高兴,我今天认识了一位大师级别的人物,(不要笑,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写诗歌呢你了不起啊!)能和你握个手吗将来的诗人,下回真出诗歌集的时候记得送我一本啊! 同学们,从古诗到现代诗到我们的儿童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歌,而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这些小诗人一起来进行这次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到时还真说不定你们就成诗人了呢! 二,活动建议,指导活动 1,我们到底要怎样开展活动呢先来看第一阶段的活动(诗海拾贝)板书 看着这个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先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默读活动建议,想想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交流:搜集诗歌.又该如何搜集呢你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图书馆,方便有

(完整版)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课堂设计14-15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学案 06春江花月夜

第6课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诗海拾贝】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诗海拾贝——走进古代诗人》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走进古代诗人》教学案例那天教学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这一个单元都是集中编排的有关诗歌的内容。我领着学生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漫游,尽情地欣赏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 其中,我把搜集到的资料和他们分享:“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奴——贾岛,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诗囚——孟郊,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豪——刘禹锡,诗狂——贺知章,诗杰——王勃……”这么多十几个什么诗杰诗狂的,说实话,我都记不谁是谁了。于是我把这些古代诗人和他们的雅号展示出来之后,并向大家征求:“谁有好的方法把他们记住并不弄混淆,老师也想来学一学你们是如何记忆的。” 话音刚落,黄珍伟同学就举起了他的小手。“我是这样记诗鬼——李贺的,诗鬼的‘鬼’这一字对大家来说,都会感到害怕、讨厌。相反,李贺的‘贺’这一字却表示着欢迎、祝贺的意思,两个字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记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教室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微笑了表扬黄珍伟同学善于动脑思考,大家也应该向他学习。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黄珍伟同学的讲解后,同学们的思维都被激活了,纷纷举手发表他们对某个诗人和他的雅号记住的好方法。

听!熊蕾同学又是这样讲解的:“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天子就是至高无上的人嘛,可称之为‘天’,天上有太阳,太阳就是日,而王昌龄的‘昌’字有两个日字,即是两个太阳,说明王昌龄写七绝诗很厉害,无人可及,是写七绝诗的天子。我这样把‘天子’和‘昌’字联系在一起记忆。” “厉害!厉害!”在大家的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一个又一个同学兴趣盎然地讲解着他的记忆方法,听的同学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微笑之中不住点头称好。 “诗骨——陈子昂,‘骨’字与‘昂’字联系在一起对比记忆,骨头很硬,似乎在向人说它不屈服于人,‘昂’字正如骨头一般,昂首挺胸,不屈服于人。” “诗奴——贾岛,假(谐音贾)岛上面有个奴隶。” “诗囚——孟郊,把一个犯人囚禁起来,押到郊外去了。” “诗狂——贺知章,知道章法就不应该发狂,张(章)狂。” “诗魔——白居易,把‘魔’和‘白’字联系一块,从‘魔’字可以联想到死人,‘白’色就和死人可以联系起来。” …… 此时此刻的教室里,学生们都尽情地燃放着他们智慧的火花。一会儿从教室里传来“我来,我来”他们争先恐后的强题声;一会儿又听到学生们呈现的精彩;一会儿又传来阵阵掌声。这分明是一群精灵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奏,弹出的是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没过多久,下课铃声便想了起来。我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我的学生原来怎么有潜力,原来你们这么会动脑思考。”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学生说:“这节课我收

2018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二单元第12课咏史诗三首含答案

第12课咏史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长卿、李贺、温庭筠的生平。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构思。3.学习诗歌寓言笔调和拟人化的手法。4.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深邃的哲理。5.把握诗歌借史咏怀、借史讽喻的特点。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意解读穆宗长庆四年(824),作者由夔州刺史转为和州刺史,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时,有感于当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局面,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以雄浑的气势描绘西晋伐吴,结束了国家分裂状况,情调高昂。后四句,汲取历史教训,借古喻今。颈联说往事可以感伤的,还不止东吴为西晋所灭,后来的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也相继覆灭,只是西塞山依旧靠临长江,永远被人们所凭吊罢了;并照应上文,说明地形不足恃,“王气”不可凭。尾联联系唐王朝的当前形势,赞扬“四海为家”,希望国家统一,但也必须警惕藩镇纷争。以故垒隐伏在萧萧芦荻中的图景作结,包涵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力量。 名句识记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考点演示请以“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诗,说出这首怀古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州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潘州南巴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州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内容广泛,各体皆备,诗名盛于中唐前期。安史之乱的社会状况及民生疾苦在诗中亦有所反映。但大多写遭谗贬谪、胸怀不平之意,以及感慨政治失意和山水闲逸的情怀,缺乏雄浑苍劲之作。他的诗以五言、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其五言律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在当时很负盛名,自诩为“五言长城”。然而,由于刘长卿的生活和思想都较为狭窄,故其诗境较少变化。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赤壁赋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第15课赤壁赋 ◎诗海拾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赏析】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该词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杨花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结尾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情景交融。这首词是苏东坡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我们不仅从中领略了豪放派诗人婉约风格的一面,体验到诗人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这首词独具的艺术魅力,给予我们不尽的审美享受。,◎语林撷英 课文名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作者名言 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4.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5.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6.忍小忿而就大谋。 7.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8.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9.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从要求看,前四项为必学内容,最后一项为选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点】 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六年级语文教案)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T3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 .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2.doc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2.领会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在记叙的基础上插入一些议论。 3.体会本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4.掌握并积累文言字词知识。 预习学案 【诗海拾贝】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作者自注“咏梅”,全词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描绘了梅的纯洁自爱,不同流俗。作者以梅自喻,意在言外。上阕着重写梅花的处境困难,“外” “断”两字,写出梅的所在, 乃无人问津的荒凉偏僻之处。下阕则托梅寄情,表现陆游性格孤高,即使遭受打击,也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小人为伍的高洁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咏物传神,比拟贴切,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的信念和品格。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详见《书愤》。 二、背景简介 1170年,陆游46岁时,奉命到四川担任夔州通判。5月18日由绍兴启程,10月27日抵夔州,历时五个月零九天。英I'可,诗人饱览祖国的壮丽山川,凭吊了屈原、杜甫等著名诗人的遗迹,把溯江而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写进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中。本文选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所记。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烽燧()②潦缩()③翠蔓()

④营葺()⑤开霁()⑥葭苇() ⑦溯流()⑧迥异()⑨渺弥() 2 辨形组词。 . '烽迥(祠' 汲 ③厂 【锋: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杰然特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信造化之尤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与江山相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徙倚久之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陆游,_____ 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有 ______ 、 ___________ 、 等,结集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九千多首。课堂学案 【要点突破】 1.古今异义。 (1)上干云霑 占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与江水乱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江中独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无风,亦浪涌

《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设计

《轻叩诗歌的大门》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虽然六年来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但要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因此,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从开学初就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希望能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近诗歌,去“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开始后,指导学生分小组、按题材去搜集诗歌,背诵诗歌,这样,学生的收集避免了盲目性,主题更鲜明,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在活动展示环节,通过小组展示主题诗词、古诗知识竞赛、吟唱积累古诗、诗歌朗诵会、写总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古诗的韵味,让学生走进经典诗文,在活动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古诗词,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并能按一定标准给古诗词分类。 2.通过朗诵古诗、吟唱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感受古诗的魅力。 3.通过古诗知识竞赛的方式,积累诗歌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古诗。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给小组取个组名,制作小组标志,并有一句小组口号。 2.课前分小组根据主题搜集古诗,准备以小组形式在全班交流。 3.每个小组准备两道古诗知识题,准备参加古诗知识竞赛的出题考其他小组环节。 (二)教师准备: 1.课件。 2.知识竞赛环节需要的“竞赛花”及冠军队奖品。

《庖丁解牛》导学案2.doc

《庖丁解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2.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同行云流水的文笔。 3.细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探讨本文除用以说明养生外,还包含什么道理。 预习学案 【诗海拾贝】 读庄子 口居易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 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 【注】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无何乡即无何有之乡,原义为没有任何东西的地方,后用以指空想的或鹿幻的境界,常用以咏梦。 【赏析】七绝《读庄子》是作者任江州司马时的作品。诗的前两句是:“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全诗意思是说,我从京都远谪异地,怪自己未看透官场的积弊,内心并不感到忧伤;我读了庄子知道自己何以处这种境况,苦闷时就以过恬淡闲适的生活来口解。自我解嘲,无可奈何,言无忧伤,却含愤怨,委婉言情,蕴含深沉,耐人寻思。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周的思想屈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按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屮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二、背景简介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评: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收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好整个汇报展示过程的小环节。进行汇报活动设计,收集学生积累的资料,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节目排练。 2、学生准备:包括收集的资料,竞赛的题目,朗诵的表演,推荐的诗、书,讲、演的故事,编辑的集子,写好的赏析、诗作等。 3、师生合作:制作一个汇报学习成果的网页。 主页 与诗同行诗海拾贝诗歌擂台童心诗趣 “与诗同行”:包括“我与家长同学诗”“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诗经》赏析”“古诗中的成语”“诗与诗人”五个内容,均为各学习小组要汇报的内容。 “诗海拾贝”:收集了古今中外的部分名家名作。 “诗歌擂台”:考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程度。 “童心诗趣”:图文并茂地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在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快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撷取其中一、两枚美丽的贝壳,用一双“诗”的眼睛,用一颗“诗”的心灵,去欣赏、去品位、去感受吧! 二、学生介绍学习网站的概况 1、学生a: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的结晶。它是由老师以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共同完成。网站分为四大板块:与诗同行、诗海拾贝、诗歌擂台、童心诗趣。 在“与诗同行”中,汇集了我们各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点击进入“我与家长同学诗”)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和家长共同学习诗歌的温馨场景。有些同学的家长还饶有兴致地动手创作诗歌呢!瞧,这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诗作。这些诗歌,有的追忆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有的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在这,我想为大家朗诵一下我爸爸写的诗歌—— 2、学生b: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第二个板快“诗海拾贝”,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_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一单元概说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优秀的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标在第三段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开展活动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体会诗人的情感。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前四项为必学内容,最后一项可选学。) 三过程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计划制定后可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 2诗海拾贝 (1)搜集诗歌。先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元白朴)

《太阳的话》《白桦》 指导学生阅读《诗经采薇》等6篇诗歌,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借助注释感受诗意与情感。 指导阅读现代诗,除反复诵读外,体会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写法比较自由......) (2)整理欣赏诗歌 这项活动比较难操作,却又有意义。学生通过讨论整理欣赏,在交流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更多的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整理诗歌可以分类进行,如: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讽刺诗。也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送别诗等搜集整理。(有困难的组,老师要给与必要的指导。) 3与诗同行 (1)诗歌朗诵会 朗诵的是可以选用教材中的,搜集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可以个人朗诵男女生对诵小组合诵还可配乐朗诵等形式;要组织分工,时间地点形式及早确定,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2)自己动手写诗 先读一读阅读材料中的《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这两首童诗,以及同龄孩子们写的优秀诗作。(学生对写诗很有兴趣,去年教授教材中的几首童诗,激发学生写一写,写得还不错,后来在班级日记中有不少学生还在写。本次的写会比去年在题材语言诗意上应有所提升。) (3)开展诗歌知识竞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