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的人

一、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物(无机盐、水)

两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维生素是不含能量的有机物。

1、糖类包括: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

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主要存在谷类、薯类食物中。

2、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细胞受损、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

的物质基础。由于儿童、青少年发育快,所以,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否则,儿童易生长不良,发育迟滞;成

人会患贫血、肌肉萎缩。瘦肉、鱼、奶、蛋、豆类中富含。

3、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有保温、产热、维持体

温恒定的功能。有植物脂肪、动物脂肪。

4、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又不提供能量,需求量小,但作用很大。分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A,存在于肝脏、鱼肝油中;缺乏时,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

维生素D,存在于肝脏、鱼肝油、蛋类中,儿童缺乏时易患佝偻病;成人缺乏时燥、易患骨

质疏松症。VA VD属脂溶性维生素,服用时应吃点有油的食物,以利于吸收。

维生素E 1,存在于动物肝脏、糙米、全谷类种皮,缺乏时易患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维生素C,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缺乏时易患坏血病,牙龈充血肿胀,皮肤青一块紫一块,抵

抗力下降。它的发现标志人类能够征服坏血病了。VB1 VC属水溶性维生素,只要用水送

服即可。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 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

6、无机盐: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成年患骨软化症;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

状腺肿。瘦肉、鱼、奶、蛋、豆类食物中富含。

7、注意:课本7下P3蛋白质、VC的检测方法。P4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检测方法。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

2、消化管依次包括:口腔T咽T食道T胃(左上腹部,最膨大的部位)7小肠(腹腔,最长5-6米)T大肠(阑尾位于右下腹部)T肛门。

3、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最大的

解毒器官,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

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肠液和胰液能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起共同

消化作用。消化液中有消化酶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肠腺。

4、食物的消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口腔(初始消化场所)r麦芽糖小

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最终消化产物)

(2)蛋白质胃(初始消化场所).初步消化一小肠氨基酸(最终消化产物)

(3)脂肪小肠(初始消化场所)月脂肪微粒小肠甘油+脂肪酸(同上)

5、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经消化管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

程。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场所或部位)。

6、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人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

(2)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酗酒伤胃。

(3)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7、小肠的结构与小肠吸收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长(5-6米)(2)小肠表面有许多环形

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表面积;

(3)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绒毛

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适应。 (三)合理膳食

1、 营养评价:体质指数 =体重(如 /身高的米平方(怦)。< 18.5 (营养不良),18.5 — 25

(正常),> 25 (营养过剩)。

2、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像营养状况

3、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应如何做。

4、关注食品安全:a 预防食物中毒7下课本P22。b 食用蔬菜水果前应浸泡、冲洗或削皮。 c 买食品时应注意食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厂址、厂名、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等,并根 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正确推算食品的有效期。

d 发芽的或绿皮的马铃薯及有毒蘑菇不

能食用,未煮熟的青四季豆不能食用…… 二、人体的物质运输

(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 血液的组成:血浆(s 55%)和血细胞(s 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功能:血浆一一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一一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一一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无 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3、 血液的功能:a 运输物质和气体的功能,b 防御保护功能(白细胞的吞噬病菌和血小板的 凝血止血),c 调节体温功能。

4、 血细胞的产生:血细胞均由红骨髓产生。

5、 注意:红细胞T 血红蛋白+ 0~氧合血红蛋白T 动脉血 组织细胞处失去 O,静脉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

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 多吃含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白细胞的 变形运动 吞噬病菌。

6、 血量、输血、血型: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 7%-8% 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

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

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 30%

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 ABO 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 受血者体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 血液循环系统

1、 组成: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注意:图 9— 7、9—&

2、 a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

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b 毛细血管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特点:(1)管壁薄,仅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2)管径

小,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5)使血液与组织 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的结构:7下P38图9—11 “心脏结构模式图”

营养不良-一 属于

营养过剩

营养失调

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 心脏的四个腔一一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 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一一肺静脉;右心房一一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室 肺动脉。

(3) 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 于静脉)。其功能:防止血液倒流。

(5) 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或静脉

T 心房T 心室T 动脉。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

(6)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二)血液循环(或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注意:图9—15 “血液

循环途径示意图”(下面流程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流的是 _____________ ,虚线箭头表示 _________ 。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体静脉 》右心房 f

......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卜 肺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 ,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 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 代谢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体循环实现丁动脉血?静脉血严现肺循环 注意:1、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及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2、血压与脉搏 常态下,心率=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脉搏,是指 动脉的搏动, 人体中的腕部

桡动脉 和颈部动脉 较浅,可以摸到。 三:人体的能量供应 (一)食物中的能量释放

食物中的储存的能量 注意:活动“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

1、 富含油脂的食品中储能最多,淀粉、蛋白质类食品储能较少。

2、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脂肪是 主要的储能物质。

3、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注意“呼吸作用”表达式的写法和其实质、 意义。课本P51。

(二)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1、 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注意:肺泡结构示意图,弄清其结构与气体交换 的特征。

2、 呼吸道的功能(作用):a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 使进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清洁,减少对肺的刺激;

c 鼻腔上部粘膜的嗅觉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

d 发声;。

3、 呼吸运动的原理:(注意演示活动一一呼吸运动模型 1、2。7下P54— 55图)

完成肺的通气(呼吸)

4、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

和弹性纤维;(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5、 人体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 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4个

过程(或阶段)。

6、 肺通气,又称呼吸。是依靠 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气体扩散

实现。

7、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收缩 舒

胸廓扩大 肺扩 胸廓缩小 肺回缩 肺容积增大 肺容积缩小

肺压下降 吸气

肺压上升 呼气

呼吸肌

8、人体的交换:读懂 7下课本P56图10-8 “肺和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

2、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实际上还包括“肾

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成分才形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腔”中。滤过 啦滤。肾

小球物质滤过到肾小囊中需经过

2层细胞,4次穿过细胞膜。

3、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 机盐等对人体有

用的物质重新被 肾小管重新吸收 进入毛细血管 的过程。【注意区别: 血尿、 蛋白尿、糖尿。 原尿与尿液】

人体废物 (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

排出的方式

尿素、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L (2)排遗:未消化废物(食物残渣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注意区别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

(六)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防止体水

分过分散失。人体产生的“皮屑”就是由此而来)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使皮肤有弹性和韧性;

、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o

毛细血管

CO

O

组织细胞

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9、注意区别: 呼吸工呼吸运动工呼吸作用

四: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一)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及成分

2 3

1 、皮肤T 排汗(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T 呼气(成分: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T 排尿(成分: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意:课本P 59图11 — 1 “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

(二)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水分和 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一一形成尿液

(三) 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一一输送尿液

1膀胱一一贮存尿液 尿道

一一排出尿液 肾脏包括

1、皮质、

、髓质、 、肾盂三部分 肾小球-主要分布在 肾小囊一皮质

部分

(四)肾脏解剖结构:

2 3 肾小体一'

肾单位

肾小管一分布在髓质部分

注意:课本7上P62图11— 5 “肾单位的结构 模式图”

“肾小球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五)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血液T 肾小球T 肾小囊T 原尿T 肾小管T 终尿(尿液)

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毛细血管

1

2

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 五:人体的自我调节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在人体的自我调节过程

中起主要作用。

A 、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a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 中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小脑使人体的运

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心跳、呼吸、血压等 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 。

b 、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 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很多)和轴突(1个)。

b 神经元的分布: 在中枢神经部分

神经元的胞体聚集,色泽灰暗,构成 灰质

神经元的突起聚集成束,色泽亮白,构成 白质 在周围神经部分 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元的突起集合成束, 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c 神

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就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兴奋=冲动)

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 反射。反射是由 反射弧完成的。

a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b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经历过或学习过才会有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可改建或重建。

c 反射弧:参与 反射的神经结构 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冲 动)T 传入神经

(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T 神经中枢T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 发出的冲动传到效应器)7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接受冲动,产生反应)。注意:7下P72图12 — 3、4。

d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 觉中枢、语言中

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e 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

f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1、眼球的结构帀

和功能球

1

] ~I 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房水:水样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的间隙里。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平滑肌舒缩引起晶状体曲度变化。 ” I 玻璃体:胶冻状物。

(二)眼与视觉

.角膜:无色透明,有透光作用

丁外膜t 巩膜:“白眼球”,支持、保护眼球部结构。

(前端)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小孔为瞳孔),有色素。

睫状体是虹膜与脉络膜连接加厚部分,有平滑肌。

(后半部分)脉络膜(富含血管)

:感光作用,是光感受器。

中膜

2、视觉的形成:【注意:课本P81图12—9 “眼球的结构”,图12—11远视、近视眼校图】物体的反射光线T角膜T瞳孔T晶状体(光线折射)T视网膜(形成物象)T大脑皮层视觉中枢T产生视觉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注意:课本P83图12—11远视、近视眼校图】

a、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7、

矫正:戴凹透镜

2、听觉的形成: 声波—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

-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产生冲动) 冲动)—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视网膜一一视觉感受器; 耳蜗一一听觉感受器; 嗅黏膜一一嗅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有酸、甜、苦、咸四种)

;皮肤一触觉、温度觉感受器。

器工感觉器官;2、咽鼓管的作用

(通“鼓室”,打开后,维持鼓膜两侧

气压平衡,保证鼓膜 正常振动);3、课本P84图12— 12 “耳的结构”】 (三):激素调节

1、 分泌:细胞将其合成的物质释放出来。

腺: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或器官。

2、 外分泌腺:分泌腺 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3、 分泌腺: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注意:胰腺即有“分泌消化液一一胰液的外分泌部一一外分泌腺”又有“分泌激素 ――胰岛素的分

泌部一一分泌腺”。因此,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属分泌腺 4、 激素:有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物质。 5、 激素的人体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体的

生长发育、新代谢、生殖等基本生命活动。

6、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注意:7下P92图12—15

b 、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

戴凸透镜

(三)、耳和听觉

f 外耳

1耳的结构

和功能

中耳

■耳 _耳廓:收集声波 [_外耳道:传送声波

厂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

(位于鼓膜侧)

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

匚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 维持鼓膜

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 产生

神经冲动。

前庭 i 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 -位听神经(传递 咸四种)舌的背面有“味蕾” 【注意:1、感受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人体主要内分泌和

b

功能

c

7、

【注意区别:侏儒症与呆小症】

8、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六、健康地生活

(一)健康及其条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包括无疾病不虚弱;完整的

心理、生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

(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健康的生活规律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联合国将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国际上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注意:吸烟、酗酒的危害;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的有效期与失效期(如:某药品的

“失效期” 一一2012年6月,则该药品可使用到2012年5月31日;如标明----“有效期” 是2012年6月,则该药品可使用到6月30日。即:有效期是指药品能使用的最后期限;失效期是指药品不能使用的起始时间。)

2、创建健康的环境:居室环境和水环境

(三)预防传染病

1、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对某种

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预防措施:(切断任一个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源一一控制【对传染病人尽量做到“五早”,对患病动物及时处理】;传播途径一一

切断【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除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一一保护【积极参加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按时接种预防】。

【注意传染源: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缺乏免疫力,易感染的人。】

4、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肝炎、

狂犬病、沙眼等。

非特异性免疫指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人体的第一道防

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指出人生后才产生,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7、抗原与抗体:a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b 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产生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8、计划免疫:“五苗”接种计划免疫:根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例如, a 婴儿接种卡介苗(结核病);b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c 麻疹疫苗(麻疹);d 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e 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9、免疫的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排除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消除体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人体产生的异常细胞。

10、过敏反应:正常情况下,免疫反应是对人体的保护反应。

某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如器官移植)

(四)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1、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当代的主要疾病

2、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三个因素: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

3、癌症的的病因及预防

A 病因生活致癌因素;环境致癌因素;遗传致癌因素。

B 预防详见课本P117

七、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一)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土地利用对生物圈的影响: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不科学、无限制利用土地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已严重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已危及当代,更会贻害子。

2、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森林起着核心作用。

3、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污染——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使环境恶化。(二)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