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一、审计包括哪些内容?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审计的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符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务会计法现、制度的规定;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中以审计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为典型。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国家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即哪些部门和单位必须接受审计。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审计的内容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

1 / 7

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财政、财务收支的划分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

二、领导干部离任应加强对隐形债权债务的审计

审计发现,对债权债务审计只停留在账面上,往往会忽略隐形债权债务的存在,导致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离任时单位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准确界定被审计责任人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时应重视对被审计单位隐形债权债务的审计,以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债权债务情况,防范审计风险。成因:主要是由于账外资产不入账,导致隐形债权的产生;账外债务清理不及时或寅吃卯粮,导致隐形债务的发生;对建设工程和项目的投资不到位,导致隐形债务的产生;单位对外担保,造成或有负债,导致隐形债务的可能产生。建议:一是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加大对隐形债权债务的审计力度,不断开拓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把审计触角延伸到被审计单位那些账面上未反映,但对被审计责任人有重大影响的隐形债权债务上不来。二是有关主管部门应重视离任、接任领导干部的交接手续,并要求各单位在原领导离任前,组成相应的资产清查小组,对相应的债权债务进行确认后,离、接任领导再办理相关文字交接手续,以保证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做到数字清、责任明,真正做到“人走物交,官离账清”。

三、审计包括哪些内容?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是

2 / 7

什么?

一、审计的内容分类

审计的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

(1)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

(2)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例如: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符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务会计法现、制度的规定;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

(3)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中以审计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为典型。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国家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即哪些部门和单位必须接受审计。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审计的内容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财政、财务收支的划分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

3 / 7

四、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

1、审计计划阶段。

一是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编制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重点等。

2、审计实施阶段。

一是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二是制发审

计通知书,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被审计单位,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直接持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三是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

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四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措施等;五是实施审计,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作出审计记录。

3、审计报告阶段。

一是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二是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按照规

定的程序审批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

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若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

异议。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

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三是复核审计报告。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等业务文书、相关审计证据材料进行复核;四是审理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复核修改后的审计

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进行审理;五是审定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原则上应

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可以由

审计机关其他负责人审定;六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审定后,由审计

机关负责人签发。

五、“三公”经费审计主要审什么?

1、“三公”经费的内容: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指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

4 / 7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指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是指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2、主要审查的内容:

——因公出国(境)费审计。一是审查因公出国(境)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因公出国(境)管理情况,如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因公出国(境)计划,有无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境)考察或者培训,有无私自通过旅行社等组织出国(境)活动,有无擅自改变出国(境)线路、增加访问国家、延长在国(境)外停留时间,有无公款出国(境)旅游等;三是审查因公出国(境)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出国(境)费用,有无向其他单位转嫁、摊派出国(境)费用等。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审计。一是审查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公务用车管理情况,如是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配置和使用管理规定,有无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有无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豪华内饰,有无超标准租用车辆,借用、占用下级单位和其他单位车辆,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车辆,有无违反规定公车私用等;三是审查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公车购置费用,有无变相发放公车补贴等。

——公务接待费审计。一是审查公务接待费预算管理情况,如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细化,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预决算信息是否及时、全面、准确公开等;二是审查公务接待管理情况,如是否按要求简化公务接待,有无严格履行公务接待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工作餐标准,有无借机相互宴请、大吃大喝,有无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和高消费娱乐,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等;三是审查公务接待费开支情况,如有无超标准列支公务接待费,有无挤占挪用其他资金用于公务接待等。

单位财务审计主要内容

5 / 7

一、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审计内容:

1、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

2、.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3、资产的安全性等。

二、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人账;

2.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

3.资金是否安全等。

三、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 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2. 对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

3. 对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

4. 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

5. 对企业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9况进行审计。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6 / 7

A.财务收入方面1、未经省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进行收费。2、应缴未缴财政专户和没有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及坐支应缴未缴收入。3、账外资金形成“小金库”。4、不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

B、财务支出方面1、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2、应交未交各种税金及附加。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4、虚假发票报账。

5、乱列支出。

6、虚列支出。

7、购置固定资产未记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

8、超越单位权限处置资产。

9、购买控办商品未办理控办手续。

C、财务其他方面1、在往来款账中长期挂账。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7 /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