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证法原理运用

辩证法原理运用

辩证法原理运用
辩证法原理运用

原理运用三(辩证法部分)

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原理:

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4、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方法论;创新的作用;创新的依据)二:原理运用:

例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 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

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学生练习一: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发,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关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的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联系具有多样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地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就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问题。

例二:山东邹城作为承办孟子故里中华母亲文化节的城市,出台了“中华母亲文化节运行计划”:推出以孟子教子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产品;整修“三孟” “荒王陵”等文化设施;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等。这是该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

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平安邹城”、“绿色邹城”、“诚信邹城”等口号,把“文化邹城”建设作为又好又快推进构建“和谐邹城”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角度谈谈“文化邹城”对构建“和谐邹城”的作用。参考答案:

(1)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强调部分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

(2)“文化邹城”建设是“和谐邹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邹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必将提升该市的文化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又好又快地推进构建“和谐邹城”目标的实现。

学生练习二:

2011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区,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河南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和问题。

《指导意见》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

性。

参考答案:

(1)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 )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例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捕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

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考答案: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的协调发展。

(2)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

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学生练习三:

目前,中俄关系已经发展到各国领域和阶层。增加了解,深化合作是双方的共同愿望

和需要。在中俄建交60周年举办中国“俄语年”,是两国为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为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可以使中俄不同的文化相互促进,共同飞发展。

(2)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上,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促进事物的发展。中俄扩大语言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了解、促进和合

作。

(3)当局部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中俄不同语言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谐互动,有利于整个

世界文化的合作和繁荣。

例四: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按照计划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完成实验后再次分离。之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涉及八大系统,分别是: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整个工程共有几万航天工作者参与其中。“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简要分析“天宫一号”的研制和发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参考答案: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部分和整体,系统和要素之间紧密相连,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天宫一号”的研制和发射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它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我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战略的确定到“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例五: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十年前的中国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终于签订了相关协议,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入世”的利和弊。当时人们认为“入世”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对于纺织业、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是有利的,对于汽车、农业等敏感行业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入世”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并没有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汽车产量却大幅度增加。可见利与弊不是绝对的,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请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的?

(1)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利弊是相互对立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利弊可以相互转化。上述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点。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弊。

就体现了这一点。

(3)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对“入世”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采取必要措施,做到趋利避害。

(4)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入世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国入世有利也有弊,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

学生练习四: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

射,促进人们对核能安全利用进行反思。核能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

大气污染,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

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权衡利弊,人类不会因为核泄漏而停止利用核能,既要利用核能造福人类,又要高度重视和确保核安全。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谈谈你对核能利用的认识。

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核能利用中存在的

利和弊。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对核能利用中存在的不利一面,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到趋利避害。

(3)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

论的统一。核能利用中有利也有弊,但总的说来利大于弊。当前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不能放弃利用核能,但要高度重视和确保核能利用的安全性。

学生练习五: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据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年,美国的文化产

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我国文化产业占GDP勺2.75%。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我国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文化产业既要看到我国文化

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文化产业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文化产业,要根据国际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例六: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见》的贯彻落实,将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接。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寓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并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表现

出来。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农村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向

例七: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造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参考答案: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造过程就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它剔除了传说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保留了其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国际元素,使之发扬光大,是以此成功的扬弃。

学生练习六:

2012年10月9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名单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获此殊荣。

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两位科学家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基础性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他们的研究方法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辟了一扇大门。对于单个光子或物质粒子来说,经典物理学定律已不再适用,量子物理学开始“接手”;通过他们巧妙的实验方法,他们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

结合材料说明两位科学家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答案: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

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两位科学家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方法是继承前人成就和自己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

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两位科学家勇敢质

疑“常识” ?不迷信权威,立足实践,大胆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地实验,成功地实现对量子

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

例八:(综合)

探月是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国的“嫦娥工程”探月计划分

“绕、落、回”三个阶段。2004年至2007年为“绕月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探

辩证法原理

第二部分:(唯物的)辩证法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雨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 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 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非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论述学习和生活实际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后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充实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

高中政治超全的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超全的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必背: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

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 必背: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 (2)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必背: 六、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

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发展的途径)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仰望人类思想史的浩瀚星空,上面闪烁着千百颗光彩照人的智慧之星,从探究世界本原的古希拉的先哲们,到构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杂的一个辨证法体系的黑格尔;从重人事,定礼乐、倡仁道的中国儒学始祖的孔夫子,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孙中山,他们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但是,在群星灿烂的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的认识如此深刻和透彻,更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富有成效地改造了人类生存的“小小寰球”。当今世界和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最伟大的革命,而这场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做为精神武器和思想旗帜。可以说,要了解世界最近一百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要认识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和纷繁复杂的现象,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也不行;同样,要展望我们食品药品发展的前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更不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给我们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我们作为历史创造和工作实际的行动指南,尽管当今的世态和社会包括一些工作思维是多变的,但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必变是肯定无疑的,但我们要看到大部分的改变将是在马克思理论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就从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从成立至今我们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许多的贡献,成绩是肯定的。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不能更好地

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原理

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一.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优点,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A.强调整体的原理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居于主导,统率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的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优方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B.强调部分原理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构成整体,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A.系统的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要着眼于事物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的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量,实现(或者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量原则)。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三.矛盾观 1.对立统一(或矛盾基础的知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斗争性是矛盾排斥,对立。 (4)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忘记悲伤的妇人 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

唯物辩证法对学习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与原理,即正确的认识和科学把握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的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原理。 关键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正文:唯物辩证法则是安邦治国,创业兴家,执政育人的法宝,也是治学、做人,做事,提升生活品位的法宝。 要正确的认识和科学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涉及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虽然每个层面所含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在承认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前提下,必须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不能把物质与精神人为的隔离开来或对立起来;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否定另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要力图使物质与精神形成促互动的良性制约关系,而不是相么。要深刻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物质财富,需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另外,物质成果的享用或支配方向,需要人的精神品位来把握和调控。否则就会产生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负面效应,达不到物质财富的科学利用和再生产,更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皆如此。这应引起世人的关注。后代及至亲好友应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他人的正反面的经验和教训,去提升处理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水平。一.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评价现实社会、评价他人和自身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健身、学习、创业、治家和奉献社会。尤其是一分为二看自己的重要。只有看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扬长克短,保持清醒、冷静、明智的头脑,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活观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顺境中谨慎从事,不忘乎所以,逆境中不悲观、不动摇、不失去生活信心,而是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世间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应该用此观点去观察人和事。切忌好就是永远的好,坏就是永远的坏,这不符合辩证法则。对自身来说也应好此来审视。对事物要善于纵比和横比,要以科学的观点进步比较,从比较中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前进还是后退,是与时俱进还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自觉地战胜自我,自觉地在自身进行“吐故纳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办事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唯有这样,才能实现由“自然人”向自觉人、自为人、自识、自明、自律人的转变,才能由弱者变为事业与生活的强者,实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谋幸福之人生目标 二.正确的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实践出真知”,是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髓。其实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实践活动,从事生产实践、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原内容(世界观) 理 联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系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的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性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的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 客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观 性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 系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的多样的。 多 样 性 联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系 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条 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件 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性 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整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体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②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部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分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 辩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证②相 互影响。 关(具体内容略) 系 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 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 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 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 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 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 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 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 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 反对割裂事物之 间的联系,用形 而上学孤立的观 点来认识和处理 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 联系,或主观臆 造联系,把本来 不存在的联系强 加给事物。 反对以一种联系 概括事物之间多 种多样的不同联 系,否认联系的 多样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 条件性,认为任 何事物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联系是 错误的。 既要反对只考虑 整体利益,忽视 局部利益的做法; 又要反对只重视 局部、部分利益 而置整体利益于 不顾,把整体和 部分割裂开来。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列举: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典例列举:A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B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 原理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又是具体的,每一个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主观、客观、部、外部、有利、不利的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条件性要求我们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联系的条件性。 典例列举:见贤思齐,见不贤而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1)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例列举: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广西”、“五个统筹”等。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越吹越灰,越吹越飞。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在把哲学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化上与以上著作是一脉相承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对我们做好工作、加强修养、为人处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又如:“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再如:“高明的领导之所以高明,主要不在于他的脑袋比别人聪明,而在于他善于综合,善于概括,善于汲取更多人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这些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之,可读性强的优秀的哲学普及著作。会给指导人们如何社会与学习和工作。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已经结束,回想这一段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下面我借这篇小文对学习期间的一些几点收获进行梳理。 2楼 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 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

辩证法原理运用

原理运用三(辩证法部分) 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原理: 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3、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4、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方法论;创新的作用;创新的依据)二:原理运用: 例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 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 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学生练习一: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 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发,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参考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关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的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联系具有多样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地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就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问题。 例二:山东邹城作为承办孟子故里中华母亲文化节的城市,出台了“中华母亲文化节运行计划”:推出以孟子教子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产品;整修“三孟” “荒王陵”等文化设施;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等。这是该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 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平安邹城”、“绿色邹城”、“诚信邹城”等口号,把“文化邹城”建设作为又好又快推进构建“和谐邹城”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角度谈谈“文化邹城”对构建“和谐邹城”的作用。参考答案:

辩证法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5、发展4、矛盾6、创新2)(共16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考研政治 辩证法23个原理

辩证法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非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 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例如:其一,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包装广告等的商品往往很难推销出去,而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也很难背购买者认同。其二商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包装广告的形式,产品的广告包装也服务于产品的功能作业的说明。其三,同一商品可以以不同的广告包装表现,同一形式的广告包装也能囊括一类产品。 3.原因和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