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生产部门,是人类食物、畜牧业饲料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给源,它以独特的生产手段与生产方式使农业具有与工业等其它国民经济生产部门迥然不同的性能[1]。揭示农业生产本质,探查农业得以世代绵延和持续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任务。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进程,这是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1.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指一定区域内作物的耕作方式、种植安排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措施的统称。包括作物的种植方式、程序、轮作、茬口安排、复种休闲、施肥、灌溉等的农田经营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 可以充分地利用和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耕作制度逐渐向科学化与系统化方向发展。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耕作制度、传统耕作制度和现代耕作制度3个阶段。丰富和完善的耕作制度是提高土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性战略措施。

1.1耕作制度现状

近些年,现代耕作制度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1种植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

复种和间作套种是我国现代农业种植方式区别于国外的基本特点。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方式集中体现在复种和间套作的突破性进展。例如西南丘陵地区的“麦—玉—豆”新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广西地区的木薯与西瓜、花

生、大豆等作物间作种植模式,华南地区的“菜—稻—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华北地区的“玉米—小麦”轮作种植模式,东北地区的“林粮(经)”间作复合生态种植模式等,对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1.2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发展

“九五”开展的“区域农业综合开发与中低产田的攻关研究”“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从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出发,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提出的区域农作制度调整优化理论得到发展和实践应用。针对沿海发达地区、粮食主产区、西部干旱地区及山区、城郊地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区域,应用生产力要素结合及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提出了适宜不同区域农作制度持续高效发展的理论、模式及技术体系[2]。

1.1.3土壤耕作制度的优化及发展多种形式的旱作耕作制度

近些年,各地提出一些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区的土壤耕作技术。例如东北平原地区的深松耕作技术、浅旋耕作技术等,有利于蓄水保墒、提高抗旱能力,南方地区的少免耕技术、土壤轮耕技术等,不仅能促进作物增产,而且能防止土壤流失。半干旱区在强调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注重增加作物单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结合。例如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内蒙古地区的粮草轮作、甘肃和宁夏地区的砂田耕作制度等。

1.1.4轮作制度向高产高效化方向发展及适于机械化的耕作制度的提升

在轮作制度改革上,各地把高产高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黑龙江垦区的玉米—大豆轮作,在改善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同时,培肥了土壤地力;双季稻地区的稻菜轮作,既有利于双季稻换茬,又能肥田和增加农民收入;稻田的水旱轮作,解决了连续淹水种稻造成的耕层变浅、土壤板结等问题,又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华南地区的水稻与甘蔗、蔬菜、香蕉的轮作,既改善了土壤的性能,又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机械化的耕作制度。全面机械化作业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除了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试验外,还要改变生产管理(耕作栽培)和育种技术[3]。

另外,耕作制度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如关于多熟制、土壤轮耕体系、连作、保护性耕作等问题,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实和完善。

总之,我国耕作制度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逐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提高复种指数,在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使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了稳定,促进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耕作制度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矛盾中。

1.2.1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与粮食增产的问题。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复种指数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的“冬闲田”面积持续增加、蔬菜产区的“夏闲田”面积逐渐扩大,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南方16省市区的冬季种植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冬闲田面积有2亿多亩;在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的蔬菜集中产区的“夏闲田”面积超过5000万亩。

我国是人口大国,未来10年要增产500亿斤粮食。因此,如何协调好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是耕作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

1.2.2机械化发展与耕作制度革新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农机农艺配套难的问题。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程度提高缓慢。目前,全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作业的水平分别为57%、33%、27%,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1%,但由于耕作制度对机械化作业的主动适应性不够,加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无法实现连片机械化操作,因此,如何协调好机械化发展与耕作制度革新之间的矛盾是耕作制度存在的重要问题。

1.2.3耕地质量下降与地力培育之间的矛盾。

耕地质量下降与地力培育之间的矛盾是用地与养地的问题,长期连作、耕层变浅、有机质下降、肥力不均、水土流失等是我国大部分农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轮作换茬、土壤耕作、合理施肥等技术的集成配套,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协调耕地质量下降与地力培育之间的矛盾是耕作制度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

1.2.4气候变化与耕作制度适应性之间的矛盾。

气候变化与耕作制度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是农业气象灾害与耕作制度适应性的问题,中国在过去的50年中,由于气候变暖造成了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以及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熟制的变化和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必将带来不同区域耕作制度的相应变化,因此,如何协调好气候变化与耕作制度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是耕作制度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耕作制度作为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体系,几乎涵盖包括了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合理轮作等传统农业的所有精华,耕作制度的发展仍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现代耕作制度,将不断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相对现代发达国家农业走过的历程而做的表述[4]。其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几个阶段, 原始农业阶段劳动工具简单, 劳动方式以人为主, 主要通过自然循环恢复土壤肥力; 到传统农业阶段劳动工具是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是农牧结合, 通过农家肥恢复土地肥力; 现代农业采用的是机械化生产, 肥料主要从石油中提炼。

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不断丰富和扩展。上世纪50—60 年代, 农业现代化一般概括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 目前, 人们又通常用现代科技、现代机械、现代信息化管理、现代农民来概括现代农业的内涵。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 对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施内容形成了阶段性共识, 即农业现代化就是“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

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5]。由此可见, 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化, 只有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才能彻底突破我国资源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农业一直具有显著的传统农业的特点, 其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土地、化肥等要素投入的增长, 但由于物质和能量的低层次循环, 其内部发展的潜力有限, 新增加的生产要素投入对生产的促进作用逐步递减, 从而造成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双重低下, 而且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在现有资源不足、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环境下, 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 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替代稀缺资源[6], 从而才能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因素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土地分散经营制度阻碍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把土地按人头或劳力均分到每个农户, 优、中、劣搭配, 因此致使每户分到的土地面积狭小, 再加上家庭分户、继承, 土地不断分割, 细碎化趋势严重。据国家农调队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每户农民平均持有土地不足0.6hm2每块地不足0.067hm2, 这种土地承包制度虽然照顾了“公平”, 但由于耕地面积狭小, 农民无法形成规模经营, 不仅使得投入成本高, 无法取得规模收益, 而且也无法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无法形成农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需求, 客观上排斥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 成为阻碍农业

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 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缺乏有效的流转、转让机制, 农民无法通过这一机制“心安理得”的扩大耕地经营面积。尽管中央提出了允许农地有偿转让的政策, 但缺乏相应配套的法律文件和可供具体操作的规范章程。目前农户之间出现的自发、无序转让, 产生了许多矛盾和经济纠纷, 部分省市试行的土地流转机制”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 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3.2 农业科技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农业教育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需要农业教育来提高。

现在我国农业教育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短缺,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特别是严重缺乏农业职业教育。上世纪60 年代, 我国台湾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就已高达60%,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技术人员比例高, 每10 万人中拥有农业技术人员79 人[7]。广东是我国的农业强省, 但现在每10 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还不到 1 人, 而且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高层次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短缺。我国农业经营是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 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农民还不足5%”[8], 这势必会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目前农业教育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是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相互脱离, 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针对性差, 不适应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缺乏, 另一方面却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即使就业的也是大多数用非所学。农业教育单位办学模式僵化, 学生毕业就业难, 从而又影响了其举办农业教育的积极性, 以致很多农业院校产生了“去农化”倾向, 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此外, 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严重缺乏, 在现有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 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几乎都与农业科技应用无关, 无疑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科技教育有效供给的不足。

3.3 有效农业科研成果有限, 现有成果转化不足农业科研成果的来源有自主研发、完全引进或在引进基础上加以改良三条渠道。

其中农业科研成果引进投资少, 见效快, 但审批检验手续繁多, 再加上外来物种环境适应、本地生态保护等风险因素的限制, 农业科研部门对引进积极性不高; 农业科研成果的自主研发来源于国内的课题研究, 但由于现在的课题研究普遍存在少、小、散、浅等问题, 课题结项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很少。引进优良品种后加以改良, 这一途径由于缺乏自己科研力量的培育, 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因此, 真正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农业科研成果供给不足, 不能支撑我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与此同时, 在现有农业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 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不足30%, 真正形成较大规模推广的成果只有20%, 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滞留在实验室、实验田里, 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近年来, 我国屡屡发生假种子、假农药坑害农民的事件, 不仅挫伤了农民寻求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而且严重影响了优秀农业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普及。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业科研成果供给不足的矛盾。

3.4 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

我国全社会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 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偏低是农业科研经费不足的主要问题。在1988———1999 年间, 我国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年平均增长率为- 2.47%, 平均投资强度为0.193%, 1997 年后有所增加, 2002 年投资强度达到0.339%, 但2003 年又下降到0.312%, 还不到1981-1985 年期间0.76%的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0.35%的平均水平[9]。政府农业科研投资不足, 使得农业研究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难以进行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很强社会效益的农业科研项目研究, 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农业科研课题研究普遍存在少、小、散、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农业科研经费的短缺,使一些科研单位被迫从事与农业科技进步毫无关系的工作, 甚至

变为纯粹的商品提供者, 这进一步削弱了农业科研单位对有效科研成果的供给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发展现代经济为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曹承忠,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 788- 790

3.耕作制度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九五”期间,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研究,一方面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另一方面,开始在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同时,在区域耕作制度调整和综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

3.1耕作制度对减轻现代农业污染的作用

在现代农业中经常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农药大部分残留在环境中,它挥发到空气,流入水体,沉降聚集在土壤中,严重污染农畜渔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这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董鹏[14] 认为好的农业耕作技术变革将大大降低农业污染物产生量,而每一项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小会随着生产者科技素质水平、应用熟练程度及农业耕作水平有所改变。

3.2耕作制度对现代农业中的生态农业的作用

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性,在盲目追求提单位面积产量的情况下,许多人片面地把“科学种田”理解为“机械化”、“化肥化”加上“农药化”。机械、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单位粮食产量提高的过程中生产成本(购买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工业产品的支出)增加、农田土壤团粒结构损坏,土地地力退化,农药的滥用导致农村生物种群和生态链失衡、断裂,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趋于恶化。现代农业通过“科学化”体现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通过集约化、商品化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特征,同时必须体现人们通过对历史反思获得的哲学思想进步的成果,而“生态农业”则集中体现了这些要求,保障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科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以集约化产业化为特征的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耕作制度的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区域,应用生产力要素结合及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有助于生态农业建设可以把农村的脏乱差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内部,将农作物从太阳那里得到的能量和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的输入,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寓污染防治于农业增效之中[13]。由此可见,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和持久繁荣开辟了新的路,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示了美好前景,将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3.3优化种植结构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决于年内降水分布状况。通过定量分析作物产量与降水因素的关系,降水总量与产量相关性不大,而与降水季节分布状况高度相关[12]。这就要求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满足现代农业要求,建立一种能适应各种干旱气候类型的、稳定的、立足于抗旱减灾、趋利避害、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的稳定性种植制度以促进现代农业,也就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状况的相吻合的作物布局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各地在稳定农业,稳定粮食的前提下,采用农林结合、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的原则,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粮粮型、粮饲型、粮经型、粮药型、粮菌型、粮鱼型等种植结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少种植模式达到了“吨产千元”或“千斤千元”田。因此,因地制宜的作物种植制度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

3.4耕作制度对现代农业发展搞好集约经营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要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应做到尽快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并实行良种良法,完善良种配套技术还要由粗放种植向集约种植发展。我国耕作制度能使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集约水平不断上升,施肥技术经济合理,节水灌溉技术更为科学,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连续获得丰收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集约经营发展有重要作用。

3.5耕作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原来的农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把重点解决农产品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步转移到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针对比重较高的第一产业及比例较低的二三产业,未来二熟耕作区应该提高二、三产业产值与从业人员的比重。一是在第一产业内部,适应养殖业的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的转变,使饲料作物生产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二是大力调整品种结构。粮食作物要确保总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积极压缩不适应市场需求和质量差的品种,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粮食生产。重点是更换或更新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平衡发展农林牧渔,继续增强畜牧业,使种植业的产品增值;改变原有的单一型种植结构,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

例如,刘桂华[15] 认为,贵州省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的发展是围绕着市场经济进行的,农民对耕作制度和种植技术掌握越好,对市场经济适应能力越强,种植模式的变化也就越多、越快。耕作制度的发展也与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1] 彭珂珊耕作制度发展矛盾及其对策12000年4月第14卷第2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陈阜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科技新进展耕作与栽培2001年第6期

[3] 张世煌徐志刚耕作制度改革及其对农业技术发展的影响2009年1月作物杂志

李林杰, 王红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9 卷第2 期2008 年3 月

[4] 麦广慧.浅述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 2006( 10) : 49- 50.

[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7-01-30.

[6] 庞柏林.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J].商业研究,2006( 4) :181- 183.

[4] 王桂荣, 王慧军, 陶佩君.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 增刊) :306- 309.

[5] 蒋和平, 苏基才.1995- 1999 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 5) :12- 13.

[6] 季伟峰, 杨志勤.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7( 7) : 30- 31.

[7] 林凌.统筹城乡改革的“三保障两放弃”[N].中国经济时报,2007- 10- 26。.

[8] 李国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思考[J].南方农村,1996( 4) :11-15.

[9] 万明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06( 1) :12- 14.

[12]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1-100.

[13]丁溪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2010年2月学术交流总第191期第2期

[14] 董鹏耕作制度的变革与农业污染的关系探讨第33 卷增刊广西大学学报2011 年6 月

[15] 刘桂华贵州耕作制度及种植模式新进展2002年第1期耕作与栽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使我国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21 世纪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科技进步放在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大力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科教跨越式发展,用科技的强大动力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组装配套,产生新的生产力,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比较富裕;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各

项配套制度更加完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生态环境2008, 17(5): 1721-172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前提下, 必须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各地实际情况出发, 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用安全的质量标准生产现代农产品, 遵循客观规律, 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现代农业稳步健康发展。

曹承忠,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 788- 790

公司风险控制制度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咼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 业安 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旨在企业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 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 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 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4. 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5. 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 不因 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 响。 三、 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分为战略风险、经营 风 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1. 战略风 险: 实现的负面因素。 2. 经营风 险: 3. 财务风 险: 舞弊风险。 (1) 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 度的 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 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 度, 导致企业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 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 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4. 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影响 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四、 按风险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 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 会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 影响战略目标 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

农业政策评价及改进措施

政策评价 改革开放后主要实施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2000年前后土地开始规模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开始形成,初步构筑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模式、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和农民专业合社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适应了农业经营模式,但几种经营模式的弊端也是不容置疑的。 (一)家庭承包制经营模式。家庭承包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需求,发挥了家庭经营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小生产模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存在着矛盾。家庭经营的地域性、分散性和自然经济性决定其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生产盲目性大、抗御风险能力差和经营效率低的缺陷。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同高度组织化的企业主体是不平等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在农产品市场上,由于农业作为供给方面的集中度低,需求方面的产品替代范围大,使农产品销售面临过度竞争。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上,作为供给一方是垄断和集中程度很高的工商资本,作为需求一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家庭,农民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方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尤其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其生产本身的经济技术特点决定了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分散,造成农业投资环境趋向其他产业,表现出积累能力不足、积累机制不全、投资效益不高的缺陷,单靠农业自身无法提供改变弱质产业所需的先进设备和要素。

(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有利于组织大批农户发展生产,但在客观上却是把农民束缚在从事提供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狭隘范围内,广大农民得不到这一行业的平均利润,而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合法获取农产品增值链条上的绝大部分利润。因此说,这种模式是藏富于少数的涉农大资本,而不是藏富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不利于调整社会分配结构,不可能承担起进一步推动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任。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虽然眼下政绩好看,但客观上却促使社会分配结构日益失衡,加剧新形势下的社会基本矛盾,因此不符合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三)土地流转形成的小规模集中经营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两种模式以其小规模、灵活性和因地制宜的多样性显示出与乡土农业相适应的顽强生命力。它们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个体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势单力薄的不足,有利于保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的相对稳定。但其先天弱势和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两种模式与已经大举进驻农业领域的大资本相比,没有平等谈判的条件,缺乏发展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度,只有充当涉农大资本的附庸和掮客。其二,依靠其自身力量无法突破先天的发展瓶颈——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素质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其经济活动能力也只能局限于生产原材料或粗加工包装的原始领域,很难延伸其农业产业链进入到现代化食品加工业和国际贸易业。其三,以其先天孱弱的实力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一旦遭遇不测则血本无归、一蹶不振。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总则 1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 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 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 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 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 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 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 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 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 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 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 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 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 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应当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2020年国考申论范文模板:现代农业

2020年国考申论范文模板: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必然产物。发体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 基础,对传统农业实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 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 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体现代农业,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 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发体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的内容是持续 变化的。就当代来说,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就是用化肥、农药、 农膜、灌溉、良种、农机、电力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至航空航 天技术等要素,替代畜力、人力和半机械手段等要素,在种植业、养 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实行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造,改变农业低投入、低产出和自给半自给状态,以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为什么要发体现代农业? 一、发体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新农村 建设的基础,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体现代农业。在现阶段,农 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 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文化 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发体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是 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重要基础。能够说,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 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所以,发体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没有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支撑。 二、发体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发展始终是“三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XXX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XXX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期货投资运营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及所管理期货投资的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期货运营和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与控制期货运营和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XXX管理办法》、《XXX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合规风控部起草,经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总经理审核,并由执行董事批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控制,是指对期货的各种投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期货金投资中实施动态风险监控,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条风险控制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期货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资金募集、投资研究、投资运作、决策、执行、运营保障、监督、反馈、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或漏洞; (二)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三)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基金运营和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四)相互制约原则: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前台业务运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五)执行有效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六)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信贷对策及风险防范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信贷对策及风险防范 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积极大力的实现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措施。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这些龙头企业也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这些经营风险会直接或间接的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问题。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在对这些龙头企业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出了一定的信贷对策和风险防范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问题、对策、风险防范 正文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是关键。为积极大力的实现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效的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积极的信贷政策。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意义及现状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业产业化中,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利益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1]。 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一种带动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是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在带动和牵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现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4、各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化经营势头显现。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中存在问题 (一)现有商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基层农业发展需求的银行业务范围狭窄,支持农业发展地位

造价咨询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 Duanruijiahe 为保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我公司制定制定了《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审前报告制度》、《建设工程预(结)决算审核(核)验证办法》、《员工职业道德准则》和《员工个人风险基金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审核风险的防范、审核人员的廉政执业、审核质量的保障均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了定期学习、交流、宣传工程造价咨询风险防范的机制,现将上述管理制度中有关审核风险防范及质量控制措施的要点归纳如下: ㈠审核风险的评估 我们认为,审核风险是指被审核项目的相关送审资料存在重大的错误或漏报,而审核人员审核后未能发现而发表不恰当审核意见的可能性。审核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 固有风险是指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时,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事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但审核人员在实施必要的审核后仍未能发现予以发现的可能性。 因此,在审核工作中我们要求审核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性,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核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核程序,以将审核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们多年的审核经验,我们将采取以下审核风险防范措施:

1、在接受审核任务后,项目组应充分调查、分析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资料的形成过程,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的当事人了解证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项目实行“多沟通、多了解”的理念。 2、在进行上述了解并做出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后,根据审核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必须降低检查风险,也就是说必须加大审核工作检查的量,获取更多的审核依据,才能发表审核意见。 ㈡加强对审核人员的管理 1、根据受托项目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具备相应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有经验、稳定且执业能力突出的专职人员开展审核工作。 2、严格保守在审核工作获知的秘密,当委托单位有特别的保密要求时,即时对审核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3、要求我单位审核人员在与被审核单位有亲属或利害关系时,予以声明,实行回避。 ㈢复核及审核成果文件的签发制度 1、切实履行三级复核程序,即对审核报告及相关工作底稿(工程量计算书)履行审核组长、审核组所在部门及中介审核机构质量管理专职部门(通常为业务指导部)三级复核程序,且三级复核程序须贯彻在审核工作全过程中,复核过程将形成必要的工作底稿供委托单位查验。 2、我单位的审核报告等审核成果文件最终均由单位负责人签批。

现代农业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完善公司引人、用人、选人、留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薪资管理体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参照《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控股公司的《子公司薪资激励指导原则》以及公司有关规定,在《2012年安徽**薪资管理办法》基础上,特修订本薪资管理制度。 第二条核定工资等级的原则 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承受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遵循“按劳分配”、“按能分配”和“企业、股东、员工三方利益兼顾”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岗位价值、员工工作绩效、工作技能、服务年限、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等指标综合考核后确定员工薪资,适当拉开差距,营造内部激励机制。 第三条支付办法 1. 工资扣除第四条所列的费用后,采取从银行转账至工资卡的方式支付。 2. 工资支付时间:工资计算时间为1-31日,并于当月10-12日支付,如遇双休日延期2天发放。 第四条扣除款 下列各项规定,须从工资中直接扣除: 1. 个人所得税 2. 社会保险费中按规定由个人交纳部分 3. 住房公积金 4. 触犯本公司规章制度的罚款 5. 其它应扣款 第五条归还义务 因计算错误或业务过失造成工资不足或超领时,应立即补齐差额或返还超出额,否则,财务管理部可以在下月发放工资时直接补齐或扣除该部分。 第六条薪资的形式 本制度所称薪资,包括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非货币形式作为工作补偿的福利。 第二章薪资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类别 第七条薪资体系构建的原则 1.坚持“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资分配

原则,充分发挥薪资管理在引才、留才、育才方面的作用。 2.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司对工作岗位基于企业利润最终形成的相对价值和胜任资格进行分析评定,尽可能准确、客观地确定各工作岗位人员的薪资标准。 3.坚持岗位薪资动态化的原则。通过对各岗位工作标准的制定和将所得报酬与工作绩效及实际贡献相挂钩机制,适度加大不同职级、岗位类别的收入差距,通过绩效考核等激励性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坚持竞争性原则。确保薪资水平在行业内、地区内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能够招募并留住公司所需人才。 第八条薪资体系的类别 公司员工的薪资体系分为以下三类: 1.年薪制 1)中、高层管理人员: A.中层管理人员是指经公司发文聘任的职能部门助理经理以上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公司副总经理。分公司经理、销售中心经理不实行年薪制,按照非年薪制员工的岗位薪资序列核算。 B.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经营班子成员,包括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2)研发部门的中层及以上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研发技术骨干人员,由公司发文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确定。 3)特别引进的专家 2.非年薪制员工的岗位薪资制 公司对一般员工实行岗位责任与岗位工作技能相结合的岗位薪资制。 3.谈判工资制 其它特殊人才、返聘人员或是公司需要的紧缺型育种人才,实行谈判工资制,由公司分管领导研究决定。实行谈判工资制的人员工资,除孝金补贴外,不再享有其它补贴类工资,每年按照3%的比例调整岗位薪资。 第九条薪资结构 员工的薪资结构为:基础薪资+福利+绩效考核薪资 1.年薪制员工的薪资结构为:基础薪资+福利+年终绩效考核薪资 年薪制员工的基础薪资的构成:月度岗位薪资+司龄补贴+学历补贴+孝金补贴 2.非年薪制员工的薪资结构为:基础薪资+福利+绩效考核薪资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12.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 12.D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A 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C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D才是耕作方式。 13.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千金方》13.B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14.C 阁臣、票拟,这是与内阁相关的词语。内阁制正式形成于明朝永乐帝时期。1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15.D 注意乾隆年间和洋船这两个信息,当时清王朝推行对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所以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地区。 16.“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16.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所要表述的意思是:史学离不开史料,理论离不开史料,必须经过一番史料的搜求,才能提出进一步的理论。所以答案应该选择A项。 17.图9中的现象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图9 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 17.D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侵略者均没有打进北京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打进北京城,占领紫禁城,联军司令部在此办公。1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18.B 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说明他已受马克思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一) 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五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

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生产环节:包括拟定生产计划、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 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 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如何防范和规避农商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如何防范和规避农商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全区农村信用社案件风险防控视频培训班卢晓东部长通报了全区农村信用社案件情况,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2014至2015年全区案件主要集中在五个业务领域。包括1.贷款业务、2.柜面业务、3.收单业务、4.同业及票据业务、5.征信业务,从涉及业务领域来看,表面上好像涉及信用、操作、市场等多个风险领域,但就其本质上讲,还是以操作风险为主,人为的错误在其中占决定性作用。 风险管理既是银行业金融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风险管控水平直接体现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认识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是实现经营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建立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全面就是从“三会一层”到每位员工,都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职责,并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还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审慎就是要坚持“内控优先”的要求,做到业务发展,制度先行;有效就是保证内控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独立就是风险管控人员不应受到干扰,能够独立判断、识别风险、报告风险,并实施相应措施。 现阶段我认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的银行,不可避免地刻着农信社的烙印,而且原有业务主要为涉农业务,员工的整体素质及操作经验相对较低,这些都导致其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较其他商业银行而言,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应作为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有选择地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防止盲目发展,正确处理好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农村商业银行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一是要适应股权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要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逐步实现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三要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对目前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重新审视和梳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分析和事前防范制度,尤其对新开办的业务必须在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并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预案后,再逐步推广,健全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将风险的事前防范纳入各项业务的经营过程中。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诸侯决策”的难题,即分支行的权力太大,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削弱了总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相比之下,商业银行若能借助数据集中的科技平台,通过集权化控制,则能加强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应逐步按照专业化营销和管理的要求,重新布局业务模式,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

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 为保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我公司制定制定了《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审前报告制度》、《建设工程预(结)决算审核(核)验证办法》、《员工职业道德准则》和《员工个人风险基金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审核风险的防范、审核人员的廉政执业、审核质量的保障均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了定期学习、交流、宣传工程造价咨询风险防范的机制,现将上述管理制度中有关审核风险防范及质量控制措施的要点归纳如下: (一)审核风险的评估 我们认为,审核风险是指被审核项目的相关送审资料存在重大的错误或漏报,而审核人员审核后未能发现而发表不恰当审核意见的可能性。审核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 固有风险是指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时,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因此,在审核工作中我们要求审核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性,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核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核程序,以将审核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们多年的审核经验,我们将采取以下审核风险防范措施:

1、在接受审核任务后,项目组应充分调查、分析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资料的形成过程,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的当事人了解证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项目实行“多沟通、多了解”的理念。 2、在进行上述了解并做出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后,根据审核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必须降低检查风险,也就是说必须加大审核工作检查的量,获取更多的审核依据,才能发表审核意见。 (二)加强对审核人员的管理 1、根据受托项目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具备相应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有经验、稳定且执业能力突出的专职人员开展审核工作。 2、严格保守在审核工作获知的秘密,当委托单位有特别的保密要求时,即时对审核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3、要求我单位审核人员在与被审核单位有亲属或利害关系时,予以声明,实行回避。 (三)复核及审核成果文件的签发制度 1、切实履行三级复核程序,即对审核报告及相关工作底稿(工程量计算书)履行审核组长、审核组所在部门及中介审核机构质量管理专职部门(通常为业务指导部)三级复核程序,且三级复核程序须贯彻在审核工作全过程中,复核过程将形成必要的工作底稿供委托单

关于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方案(试行)

关于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方案(试行) 农业保险是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关于“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探索运用保险机制,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逐步扩大覆盖面,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十一五”期间,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主要种养业生产项目的30%。 三、基本原则 (一)农民自愿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在坚持农民自愿投保基础上,将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落实其它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 (二)保护农民利益与培养风险意识相结合。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保护农民利益,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保障农民成为制度受益主体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 (三)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在积极组织推动和给予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等各种市场资源开展业务运作。 (四)农业保险与灾害救济相结合。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和灾害救助方式之一,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平与普惠,在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的同时,灾害救济制度与农业保险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五)农业保险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相结合。通过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改善郊区农村信贷环境,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资金融通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金投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四、制度架构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为多方参与、风险分散、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肿瘤科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总贝y 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5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

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7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医务人员应当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应当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3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坚决抵制收受药品回扣及开单提成、红包等不正之风。 4医务人员应当以整洁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态度来面对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方便;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应当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和解释病情,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三医疗质量监督管理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随着耕作方式的进步,特别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2.随着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使中国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规模巨大,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输往国外。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明清商帮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1.掌握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知道几种主要的农业工具。 2.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古代土 地制度中的主导地位。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刀耕火种:距今一万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出现,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2.耜耕或锄耕 距今八九千年前,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整地,提高了工效,取得较好的收成。3.青铜农具 (1)概况:阶级社会以后,开始使用了青铜农具,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2)意义:推动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变。 4.铁犁牛耕 (1)发展过程 ①出现:从春秋开始,铁制农具逐渐出现。 ②形成:战国时期,铁犁与牛耕结合而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③发展:施肥与灌溉也有新的发展,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发明了桔槔。 (2)影响 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②农业生产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图解识记] 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时代: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时代:奴隶社会形成,商朝存在,西周完备,春秋时期日趋瓦解,战国时期彻底被废除。 (2)概况:土地归最高统治者国王所有;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之内的土地,其余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

现代农业制度

现代农业制度 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这样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现代农业制度,就是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1)农户实行专业化生产,是为“卖”而生产,商品率高。(2)农户接受广泛的社会化服务,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与市场建立稳定的有组织的联系。(3)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流通有机结合,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形成社会化生产的群体性规模经济。(4)农户与某个市场主体形成双层经营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5)国家对农业采取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对农民多予少取,甚至予而不取。把以上特征综合起来,可以作如下定义:现代农业制度,就是以专业户农户为基础,以双层经营体制为主要特征,在国家支持保护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制度,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并使之完善。当前,一要逐步增加农民的土地权益,使土地承包权成为真正的物权。二要下功夫增强农户的积累能力。逐步把打工农民变为完全的市民,并切实保障他们既有的土地权益。同时,努力提高合作农民的比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其次,要坚持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对双层经营体制,要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一是双层经营中的两个经营层次,都是具有经营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两个经营层次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专业农户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第三,要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倡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或起着带动作用,或发挥支持作用。这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仅是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事,还涉及其他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也必然会形成组织体系。当前,构建这个组织体系,一要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二要构建农村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三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四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需要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农村和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农产品行业协会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形成复杂联动的组织体系。有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就是建立了现代农业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制度 现代农业制度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制度。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是相一致的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代农业是相对成果而言,农业现代化是相对过程而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因此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生产条件、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而且包括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现代化。据此我认为,现代农业制度的内涵至少有三: ――从农业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层次看,现代农业制度是用现代工业成果和科学技术装备的农业制度,是运用当代管理科学指导农业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机械化、信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节约化,耕作制度与栽培技术现代化,农业结构优化等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系上看,现代农业制度是能够同步推进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和谐发展制度。农业经营产业化、规模化,农产品商品化,农村服务社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从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上看,现代农业制度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相协调的农业制度。它意味着农业功能充分拓展,意味着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打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化解。 二、现代农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1.现代农业制度是家庭经营制度、合作经营制度和现代农业公司制度三制并存、相互协调的制度,

湖南建工集团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完整篇)

湖南建工集团项目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名录 一、湖南建工集团项目经营管理办法(讨论稿) 二、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负责人信用管理办法(讨论稿) 三、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讨论稿) 四、湖南建工集团项目QES体系运用管理办法(讨论稿) 五、湖南建工集团项目质按管理制度(讨论稿) 六、湖南建工集团法律事务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 七、湖南建工集团项目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讨论稿) 八、湖南建工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讨论稿) 九、湖南进攻集团项目人员管理办法(讨论稿)

集团经营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介绍信、法人委托书管理 第三章投标管理 第四章合同管理 第五章区域、专业经营管理 第六章经营统计管理 第七章经营费用及奖励 第八章其他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经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协调”的原则。集团各单位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全面服从集团各单位本部的指导、协调和统筹管理。 2、“归口管理”的原则。集团各单位经营工作要全面实行归口管理,对管理成熟的区域、专业可以实行授权。 3、“效益优先”的原则。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重点抓规模大、影响大、效益高的工程项目,规模小、影响不大、效益不高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予承接。 第二章介绍信、法人委托书管理 第三条各单位联系业务介绍信统一由市场经营部负责开具、协调和管理。 第四条经营业务介绍信严格实行预登记制度,各单位市场经营部和相应授权管理机构要及时做好项目信息的收集、评审等工作。 第五条业务介绍信开具管理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统筹协调、自营优先、资源优先、专业优先、区域优先、时效性原则,且按以上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介绍信的优先开具原则。 第六条根据介绍信开具管理“六大原则”确定业务主要联系单位或个人,待招标公告发布后或持有正式招标邀请函,按《集团项目负责人担保管理办法》规定完成相关手续,按分级审批的原则开具介绍信。 第七条各单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项目承接风险评价机制,成立“项目承接审核领导小组”,负责在介绍信、投标和合同洽谈阶段特殊项目的评估。 第八条介绍信开具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实行分级审批。原则上一般项目由市场经营部审批开具;BT、BOT和代建项目,民用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一定资金要求和总价包干、低价中标的项目,省内、省外有一定规模(各单位可依据本单位情况确定具体标准)的项目将通过项目承接审核领导小组评估后开具(在介绍信开具阶段无法进行评估的,可在投标阶段进行评估);特殊项目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审批开具。 第九条一张介绍信仅限于联系一个工程。各单位介绍信中被介绍人必须是本单位在职员工,且必须委派一名本单位经营人员全程跟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