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百年沧桑,激荡前行 (7)

1、社会分工精细领域,朝气蓬勃新兴产业 (7)

2、全球发展由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 (7)

3、覆盖职业生命周期,业态已完成全流程精细化分工 (11)

(1)招聘服务:面向企业长期雇员需求 (12)

①中高端访寻:高精尖人才是最稀缺资源 (13)

②招聘流程外包(RPO):内部管理职能的外部化,覆盖中低端职位需求 (15)

③在线招聘平台:招聘流程线上化,应用大数据弱化信息不对称 (15)

(2)灵活用工:满足临时用工需求,实现灵活性与保障性平衡 (16)

(3)人事代理:企业在职员工管理的外部化 (19)

(4)衍生业态:主体业态的重要完善、补充 (20)

①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业态的自然延伸 (20)

②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工具的融合 (21)

4、全球发展格局: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稳中求进 (22)

(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趋于成熟,灵活用工发挥重要作用 (22)

(2)服务对象集中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出现专业化转移趋势 (24)

(3)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 (24)

(4)全球招聘难度飙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27)

二、去旧革新蓄势待发,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28)

1、国内人力服务产品从无到有,由单一趋于丰富 (28)

(1)萌芽期:打破人力资源计划分配,伴随改革浪潮初生萌芽 (28)

(2)形成期:市场经济落地生根,服务需求持续增强 (29)

(3)发展期:法律规章陆续出台,政策扶持促进行业优化 (29)

2、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30)

(1)社会环境:人口红利消失,“人选”规模壮大 (30)

①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行业面临重要发展契机 (30)

②人口结构变化、流速加快,“人选”群体持续壮大 (31)

③计划经济“铁饭碗”打破,国民择业观念开始转变 (32)

(2)经济环境:临时用工需求上涨,结构性人才供给不足 (34)

①经济增速放缓,长期雇员需求萎缩,灵活用工市场面临机遇 (34)

②国企改革深化,隐性失业显性化,不稳定因素增加 (35)

③私营企业崛起,社会就业结构改变,人才流动性加大 (35)

(3)政策环境: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行业优化升级 (36)

①扶持力度持续提高,政策红利不断涌现 (36)

②限制违规业务发展,倒逼行业优化升级 (37)

3、我国发展状况:借鉴国际经验,打造本土特色 (38)

(1)人事代理服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主体业务 (39)

(2)中高端人才访寻:市场集中度低,外资占据高端市场 (40)

(3)招聘流程外包:激烈竞争压缩行业利润 (41)

(4)在线招聘:百花齐放,面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42)

(5)传统劳务派遣:中国特色灵活用工方式,合规转型艰难推进 (43)

(6)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服务的自然延伸,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45)

(7)人力资源软件系统:四大阵营鏖战,细分领域角逐市场主导 (46)

4、我国发展趋势:并购重组趋于常态,岗位外包临近爆发 (47)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47)

(2)不同业态分化加剧,以“岗位外包”为代表的灵活用工临近爆发 (49)

(3)横向整合、纵向延伸,并购重组趋于常态 (50)

(4)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51)

三、择善而从,亚洲龙头崛起启示 (51)

1、HRnet:B端人力资源服务典范 (52)

(1)东南亚第一人力资源企业,渗透中日韩主流市场 (52)

(2)双擎驱动:猎头+灵活用工搭配,助力持续稳定增长 (57)

(3)核心竞争力分析:内外精细打磨出的龙头 (59)

①人才梯队搭建与激励措施执行到位 (59)

②强敌环绕中实现长期内生成长,未来发展战略清晰 (59)

2、Recruit:B 端、C端双向渗透雄冠全球 (61)

(1)经济、政策双驱动构成主要增量因素 (62)

(2)日本领跑、亚太立足,强势跻身世界前列 (63)

①公司业务三位一体,服务包罗万象 (64)

②同业比较:日本市场寡头垄断,领跑行业坐稳龙头 (68)

A、Persol:日本巨头Temp Holdings的新品牌 (69)

B、Pasona:管理部门的达人 (70)

C、en-japan:日本职业信息网站先驱 (70)

(3)竞争优势探究:行业先驱稳中求变,广拓市场志存高远 (71)

四、国内相关企业 (76)

人力资源服务百年发展,从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成立之初曾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受到各国长期限制与严格监管。随着全球管制放松、社会精细管理需求膨胀,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1-2015年间全球市场规模从2,574.3亿美元扩张到3,52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19%,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覆盖了求职者整个职业生命周期。目前,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2016年前四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仅为20.5%,几大巨头各具特色,相同的是,都在通过并购扩大自身规模。

发达国家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灵活用工业务发挥重要作用。欧洲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占到世界总量的41%,美国、日本占比分别达到23%、15%,以人口众多为特征的新兴市场国家尚存巨大成长潜力。业态方面,中高端猎头占到全球份额的9%,人力资源外包占比1%,灵活用工则达到了67%,其中白领灵活用工占比1/3、蓝领灵活用工占比2/3,在欧洲,总就业人口的12.1%为灵活用工,这一弹性模式满足了企业临时用工的需求,在西方社会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尚处发展初期,行业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人力资源服务业业务在我国逐步从单一的人事服务向多业态并存的格局迈进,2016年行业营收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22.4%。行业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结构性问题:人事委托代理业务占据行业总营收的72%,而猎头、外包、灵活用工占比仅为

5%、8%、13%,其中灵活用工业务以不规范的劳务派遣为主,已在西方趋于成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模式在我国尚存巨大的成长空间。

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带动行业奋起直追,去旧革新岗位外包业务临近爆发节点。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倒逼企业关注人员的精细化招聘管理,专业化服务需求增大;我国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人选”供给持续壮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政策红利注入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国内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从业态结构来看,猎头与RPO 为顺周期行业,而灵活用工业务则表现逆周期性,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临时性用工需求或周期性上扬,另外,监管收紧在倒逼传统劳务派遣模式转型岗位外包为代表的新型灵活用工,总量膨胀+存量切换将该业态推向爆发节点。

国际借鉴看亚洲,对标HRnet及Recruit。HRnet Group为新加坡最大猎头企业,占新加坡市场20%的份额,净利率高达13%,亚洲领先。成立20余年来完全依赖主业内生发展壮大规模,将B 端业务做好做精,崛起于华人文化主导的市场,借鉴意义深刻;Recruit Holding 是全球前五、亚洲第一的人力资源企业,其人力资源候选人同时也是其消费业营销对象,打造平台贯通B、C 端,走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创新路径。A 股标的科锐国际处于国内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第一梯队,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同时覆盖了候选人整个职业生涯周期。三大主营业务包括: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2016年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96.04%。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14-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6亿元、7.32亿元和8.68亿元。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一、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总部现有员工26人,其中高层人员1人占4%,中层人员7人占29%,主管4人占17%,职员14人占46%。 高层: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 中层:部门总监、出境部长。 主管:各部门主管。 职员:初中高级职员 业务的重心在运营及销售,占比较低。 (二)员工总数26人,男女比例如下 1、女性职工主要集中在出境中心、财务中心。 2、男职工占比低,较为分散。 3、2020年招聘将在部门配置,男女搭配上进行调整,同时尽量减少集中生育带来的用工风险。 -40岁,既有工作经历同时渴望突破成长,100%。 29岁,25岁以下占比20%,岁占比53%,30-40岁占比27%,无40岁38%。岁梯队员工将成为未来中层梯队人才来 20%53% 27% 0% 基层队伍分析 25岁以下25-3030-40 40以上

(五)、员工工龄结构分析 1、2019年公司在调整适应过程中扩张了百分之27新生力量,2020年应对这批新生军更多关注和引导。 2、1-3年员工占比27%,应着重关注他们成长与业绩。 3、3-8年员工占比31%是经历了公司近十年飞跃发展的员工,应着重关注成就感和他们的职业发展。 4、8年以上老员工占比19%忠诚度高,按部就班多,想法与创新少,2020年管理重点为激励8年以上老员工。 5、从左侧图表可以看出公司组织结构和员工结构分布接近扁平化分布,工龄结构呈“两边高中间低”的凹字形,与理想的金字塔结构有较大出入,出现了2-3,4-5年人才断层,未来骨干型人才短缺问题会凸显。 6、1年内员工占比较高说明公司留人能力差,后期应在留人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人才流失率降低,保障2-5年人才内部培养率。 二、人力资源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近年具有一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完善,但根据人力资源结构来看人力资源工作隐隐透漏出观念落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问题。 (一)、人力资源理念问题 1、中层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处于事务性结合阶段,未起到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2、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念,投资观与费用、成本之间徘徊,常犹豫不定,口头支持多,实践少。 3、中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工作应是所有中高层日常性工作,各中层未主动将部门工作与人力资源结合考虑,贯穿日常管理与工作。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结构问题 1、人力资源工作是持续性、动态性的工作,根据公司年度战略目标应随时调整完善,具有前瞻性。目前情况为依据空缺和临时任务招聘,缺乏发展观。本年会提前定编,做好规划。 2、缺乏人才市场观、竞争观。公司主要营收岗位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福利规划应按人才市场竞争规律进行直观的倾斜性政策,使公司在相关人才获取、保留方面具备竞争力。 3、因为行业特殊,男女比例失衡,女性过多易导致集中生育带来的用工风险,下一步招聘应避免临近婚育年龄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

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 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00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 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白皮书)课题组 课题发起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总顾问:陈清泰 特邀顾问:鲁志强谢伏瞻邵宁林用三徐颂陶 课题领导:陈小洪李兆熙张文魁 课题组长:林泽炎 问卷调查合作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问卷设计:王继承林泽炎马淑萍李春苗王玉丛 数据处理:王继承林泽炎孔繁敏李超平郑晓露 资料编辑:李春苗马淑萍肖庆文王玉丛孟娜 本报告文字撰写:林泽炎 定稿:林泽炎肖庆文李春苗 [1][1] 本次调查共收回2100份问卷(一份问卷即为一个企业的情况),对明显无效的问卷进行了剔除,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共1883份(实际分析中有些部分可能少于这个数字)。具体样本构成、数据处理方法及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详细的《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编码约定,平均数越大,该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越差。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

目录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薪酬管理现状 (4) 一、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大部分满意 (4) 二、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行分类管理 (5) 三、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 (6)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6)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技术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 (7) 四、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 (8)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佣金、各种津贴 (9)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销售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40%以下 (10) 五、技术、销售以外人员薪酬结构 (10)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10) (二)工资收入构成:多数企业技术、销售人员以外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11 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虚拟股票 (12) 七、工资水平: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 (13) 八、人工成本: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 (14) 九、企业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 (15)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17) 一、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 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7) 二、中部参加调查的国有企业比重大,员工考核管理的统计结果高于其他地区企业 (18) 三、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 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19) 四、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建立有考核制度的比重高,执行情况令人不满意 (20) 五、上市促进企业提高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21) 六、企业规模越大,员工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 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 (22)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岗位管理现状 (24)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24)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三、不同性质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四、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6) 五、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7) 六、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8)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制度建设现状 (30)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38) 一、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38) (一)招聘会是企业发布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38) (二)社会招聘已是中国企业录用员工的主要来源 (38) 在问卷调查的四个员工来源选项中,被调查企业录用员工的来源主要是“社会招聘人员” (82.9%)、“毕业生”(65.5%),远远高于“复转军人”(7.5%)和“劳务派遣”(4.5%),较为集中。开放式调查表明企业录用员工还有以下来源:解决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难题、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集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x x集团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xx集团历经十余载的开拓耕耘,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集金融、贸易、建筑装饰、物业、环保旅游等业务版块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协作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消极因素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上述因素的存在与企业及人员的结构有一定的关联。鉴于此,本报告将从层级结构、人员素质、岗位结构等方面,对我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一、我司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到2015年8月10日,我公司在岗人数一共162人,为便于对人员数量的分析,本部分按岗位职能,将公司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后勤人员、工程技术类人员、销售业务类人员、服务类人员等六个岗位序列。各岗位序列人员分布如下图:根据上图显示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与综合职能管理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不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我们的综合管理、职能类人员要多于技术、销售业务类岗位人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公司业态发展较多,系统庞大,但是人员分布不均匀。 (二)人员素质分析 人员素质包含多方面,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进行分析。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54%,其中,具备本科学历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0%。从员工学历分布上看,我公司员工学历构成呈中等水平,主要原因是老员工中学历低者所占比例较大。 (三)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在3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7%,3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33%,平均年龄约37岁。整体上看,整个员工队伍正处于年富力强阶段,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但是局部年龄分布不均,年龄偏大或偏小,需要进行人员优化。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 公司组织结构图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 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例图(仅供参考): 三、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 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 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 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 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 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 人工效率指标完成情况 1 2 3 2 3 5 4 5 6 0 1 2 3 4 5 6 7 201X 201X 201X 人均净利润 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 人均销售收入

近十年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石河子大学 论文题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物流一班 学号:20115173** 姓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目前现状,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人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某些优点提出了质疑。 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大体是35%,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体是75%,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和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要正视这个差距。一下就是我总结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1、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务出口仅占世界劳务出口贸易额的0.1%而且是以低技术含量的脏、累、险工种居多。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供不应求,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例如,许多人青睐的耐克鞋,在中国耐克的需求很大,而中国人只在其中争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2、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总体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从业人员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近7000万人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3.5%。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一般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国家必须加大开发力度,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还显得十分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信息不能够全面、准确而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人才的需求,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4、我国的人力资源已呈现出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强劲之际,而我国执行的22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使劳动力缺乏;而推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相应增多,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总量多。据悉,2009年12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而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我国。第二,进程快。我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反思一下,我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尽然从2005年的11%到30%;这样的快速老龄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大约需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支撑老年资金有限。如今我国刚刚达到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撑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国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帐较多。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养老基金的积累,这个包袱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巡礼

资讯分享: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巡礼 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人才服务纳入国家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并就税收、土地、价格等各方面提出了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引导性政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加速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3年,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GDP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作为其中一支劲旅,随着人力资源产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逐渐呈现产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等特色。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指出,当共享行为对成本状况与差异化驱动因素产生影响时,共享能带来竞争优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种新兴形式,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四大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在2010 年11月9日拉开序幕:由人社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由上海市人社局和闸北区承建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正式揭牌。早在2010年,上海就把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重点。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第一个国家级集聚区,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达2.05平方公里,定位于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四大功能,目标形成以上海人才大厦、新理想国际大厦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地,以上海人才培训广场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集聚地,以及以上海人才大厦延伸楼宇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近年来,上海人才服务行业的营收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品牌集聚效应不断吸引国外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国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任仕达、中智等近8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覆盖公共人事服务、人事派遣、外包、测评和培训等行业。据了解,2013年落地税收已突破5亿元人民币。2015年,园区内企业年营业总收入将达800亿元,辐射长三角,并服务全国。 2011年11月,第二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西部地区,由人社部、重庆市政府共建的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奠基。该园区占地15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将分3年建设完成。产业园主要功能定位于综合性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城乡统筹的人力社保信息中心、多功能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和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同时,人社部与重庆市在该产业园内还共建公务员考试(重庆)测评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此后,中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发力,2012年,河南省正式获批筹建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这一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目标定位为打造立足中原、带动中部、辐射全国的人才集聚和人力资源服务载体,通过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园区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的功能,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该园区建筑面积总计约23.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约8.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6亿元,二期拟建15万平方米。 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园多区”的总体规划,以苏州高新区为核心区,常熟市、昆山市和吴江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为分园区,申报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3年,成功获批建立“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该园区以产业集聚区、品牌服务集散区、企业孵化区、四化先行区为功能总定位,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44.6亿元,目前已实现投资23.1亿。 省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各地开花 除了四大国家级别园区外,省市级别的人力资源产业园也在积极布局与建设中。

2015XX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 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 )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XX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1.1公司背景....................................................... 2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1.2.1管理人员..................................................... 31.2.2技术人员..................................................... 41.2.3市场人员..................................................... 5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62.1概述........................................................... 6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6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72.2.3组织结构..................................................... 72.2.4人力资源规划................................................. 72.2.5工作分析..................................................... 82.2.6员工培训及开发............................................... 92.2.7绩效考核................................................... 112.2.8薪酬....................................................... 14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 17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分析报告模板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分析报告模板人力资源部月聘请分析报告

目录1、简介 1.1 目的 1.2 范畴 2、衡量指标定义 3、数据源 4、衡量指标分析 4.1 简历初选通过率 4.2 有效简历率 4.3 初试通过率 4.4 复试通过率 4.5 报到率 4.6 聘请打算完成率 4.7 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 4.8 聘请渠道分布 4.9 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4.10 月聘请指标汇总 5、发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1 问题一 5.2 问题二 5.3 问题三 5.4 问题四

人力资源部月聘请分析报告 关键词: 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初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聘请打算完成率、 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聘请渠道分布、录用人员信息分布。 摘要: 本月人力资源部共对份简历进行了初步选择,简历初选通过率为,有效简历率为,初试通过率为,复试合格率为,报到率为,聘请打算完成率为,最终录用人,人均直截了当聘请成本为元。 缩略语清单:

1简介 1.1目的 本报告是对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聘请工作的衡量和分析,适用对象为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聘请专业人员等 1.2 范畴 本报告衡量和分析的范畴为年月及各子公司聘请打算完成率,并通过简历初选通过率、有效简历率、笔试通过率、复试通过率、报到率、聘请打算完成率、人均直截了当聘请费用、录用人员信息渠道分布等指标进行说明。 2 衡量指标定义 本报告使用的衡量指标的定义可见各表标题 3数据源 本报告运算使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为由拟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的月聘请打算、月份聘请工作总结。 4衡量指标分析

4.1简历初选通过率=人力资源部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的简历总数 自月日-月日 图表1:简历初选通过率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整理

1978年12月,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拉幵了改革幵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幵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 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 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幵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C向外商派出了第 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 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 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Q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Q勺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 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Q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

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 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 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 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 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 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 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幵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 宣传。30年后,FESCO勺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的专业官方网站,还自主研发了全国业务网上互动操作系统,成立了专业化的呼叫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公司组织结构图(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分析: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样本

XX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2) 1.1公司背景 (2) 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2) 1.2.1中高层管理人员 (2) 1.2.2技术人员 (4) 1.2.3一线生产人员 (6)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7) 2.1概述 (7)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7) 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7) 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 2.2.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8) 2.2.4组织结构 (9) 2.2.5人力资源规划 (9) 2.2.6工作分析 (10) 2.2.7招聘与选拔 (14) 2.2.8员工培训及开发 (15) 2.2.9绩效考核 (19) 2.2.10薪酬 (25) 2.2.11企业文化 (32) 2.2.12结论 (33)

前言 为了更好地深化XX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协助XX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2002年10月—2003年5月,XX大学MBA人力资源课题组本着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和保密性的原则对XX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作了全面的诊断。 本次诊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访谈法。课题组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X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公司HRM分析报告 本次HRM分析主要采用了员工代表面谈、员工行为观察、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HRM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公司HR的结构情况与分析 1.各层级人员比例:截至到2016年5月12日,公司在册员工2163人(含人事代理员工131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基层人员人。 2.干部与工人比例:干部1093人,工人1070人。

51% 49% 干部1093人 工人1070人 79% 21% 在岗1705人非在岗458人 84% 16% 男职工1817人女职工346人

6.人员年龄结构:50~60岁的有889人,46~50岁的有375人,41~45岁的有149人,36~40岁的有168人,31~35岁的有334人,30岁及以下的有248人。 7.公司所属各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机关及二级机构212人,分公司387人,项目部1042人,助勤人员64人,非在岗人员458人。

8.干部队伍专业技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384人,助理级职称405人,员级职称106人,没有技术职称的干部89人。 9.工人队伍技术等级结构:高级技师50人, 技师145人,高级工608人,中级工215人,初级工52人。 二、公司HRM的现状诊断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

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只是事务性职能工作而已,还没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管理者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因此,公司管理层很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很难主动地将本职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 (二)目前还未形成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随着公司不断的改革发展,需要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往往造成人员与职位匹配度不高,产生“凑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及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及 及“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 中国知名咨询、培训师名录邀请函 先生/小姐: 我们是“亚太人力资源研究协会”创办的《中国人力资源黄页》,鉴于 您本人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专门地位,特邀请您加入中国知名咨询、培 训师名录。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是针对亚太地区大中 型企业HR经理工作、学习所需专业资讯的服务商名录和完全手册,是HR 从业人员进行资讯查询及互动交流的极佳平台。HR经理日常工作所需采购 的HR专业产品,HR服务采购和服务商信息都将在《中国人力资源黄页》 及“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中得到出现,除此之外,HR经理所需要的其他 业内信息也包括在内。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一书将于每年6月出版,印刷5万册,除了向 大型三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研究机构及“亚太人力 资源研究协会”会员免费赠送外,该书还将利用国内要紧聘请服务商的人 力资源经理数据库进行直销。 中国知名咨询、培训师名录集成了亚太地区HR领域顶级咨询、培训专家,他们在业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体会。名录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了 全面的信息和便利的查询方式,也是企业和专家信息交流的平台。 我们期待您的加盟! 谨颂 商祺 《中国人力资源黄页》进展部 地址:中国上海市天目西路218号嘉里不夜城2座3003室 方案一:黄页知名培训、咨询师信息确认单(100元) 公布于《中国人力资源黄页》;

公布于“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12个月。 可获赠《中国人力资源黄页》一册。 保证在“亚太人力资源网”和“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首页上的最新机构名目的文字链接。 方案二:黄页知名培训、咨询师信息确认单(800元) 公布于《中国人力资源黄页》; 公布于“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12个月。 可获赠《中国人力资源黄页》一册。 保证在“亚太人力资源网”和“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首页“最新加盟名录”的文字链接。 可在“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首页免费公布公布课及培训信息。 拥有您的个人网站。“中国人力资源黄页网”免费提供您自助网站空间并提供技术支持。 赠送全年《企业研究·财智》杂志。 注意事项: 广告内容通过客户签字确认后,请赶忙通过邮寄/传真/或网上传送至上海财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时有关费用请在一周内汇出,感谢! 邮寄:请将回执填写、盖章完毕后,装入回邮信封后邮寄即可; 付款方式:□邮局□银行□现金 汇款地址:上海市天目西路218号嘉里不夜城2座3003室邮政编码:200070 户名:上海财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户行:交行闸北新支 帐号:066247—08001419552 黄页知名培训、咨询师信息确认单

2016年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2016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70.6% 注: 1、高层:董事长,执行总 裁,副总裁,总工、总 监 2、中层:部门经理,副经 理 (二)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注: 1、女性职工:主要集中 于公司行政部、人资 部、经营管理部、财 务部和检测公司。 (三)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 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 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1、优势是:中青年30-40 岁偏多,既有一定工作经 历,同时渴望突破成长, 有一定工作执行力和指导 力。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 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 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 硕士学历。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 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注: 1)年龄大 于40 岁的 主要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注: 1、学历在中专及 以下的员工主 要分布在行政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