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访谈法(第2课时)

访谈法(第2课时)

访谈法(第2课时)
访谈法(第2课时)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含义: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口头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

1、研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读什么书、读书的影响和感受)时,可通过组织一些中学生,让他们回答研究者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比如读过哪些书,读书的感受是什么等),然后对被访谈者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以此作为研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依据。

2、调查研究长沙地区流动人口问题时,可就“调查流动人口生活现状: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收入状况、生活感受”等采访一些街道或者工地上的流动人口,然后对被采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以此作为研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依据。

二、访谈法的种类:

1、访问法(visting method)

访问法是研究者到被访问者的实际生活、工作或学习环境中去访问,了解他们的境况或意见,并客观地记录其所听和所见的方法。

例:到学校去访问师生;到工地去访问民工……

2、晤谈法(interviewing method)

晤谈法是研究者与被访问者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地点晤面,询问被访问者并要求其回答并准确地记录下回答内容的方法。可分为集体晤谈和个别晤谈。

案例:

集体晤谈:如事先约定学校各个社团的负责人,让他们谈一谈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

个别晤谈:如约定某公司负责人谈他的经营管理。

三、访谈的步骤

1、访谈准备

2、访谈过程

3、记录整理

1、访谈准备

(1)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访谈目的、任务;

(2)明确访谈对象、了解访谈对象;

A.了解访谈对象:对方性格、情趣、兴趣、职位,对访谈的预期帮助;

B.预约访谈对象;

C.如果你要索取某些文件或资料,应事先通知被访谈者。

(3)确定访谈方式(开放式问题或封闭式问题)

1、漏斗式(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宏观认识——普遍的知识——具体的知识——细节

开放式问题,类似于我们考试时所做的问答题,既主观题;封闭式问题,类似于我们考试时所做的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填空题等,即客观题。

当访谈前对访谈对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时,这种方式比较适用。原因在于当对访谈对象或内容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时,只能粗枝大叶地提出与访谈对象、内容相关的一些宏观问题或开放式问题等,让被访谈者访谈时敞开谈,随着访谈的展开,研究者可根据被访谈者的谈话内容,进一步了解访谈对象和内容,进一步提出一些涉及具体情况甚至细节的问题。

2、倒漏斗式(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具体数据——具体细节——普遍的知识——结论

当访谈前对访谈对象比较了解时,这种方式比较适用。原因在于当访谈前对访谈对象比较了解时,可根据掌握的信息预测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它的几种可能性的回答,因此事先可设计所问问题的几种供选答案,通过封闭式问题让被访谈者回答,以了解一些具体数据和具体细节。当访谈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研究者可根据这些具体具体数据和具体细节,进一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4)拟出访谈提纲

A.列出访谈问题;

B.问题分类,标出必问问题、中间问题、次要问题(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C.提纲要尽量细致;

D.提纲要在组内进行讨论,以进行调整与补充。

E.访谈前要熟悉提纲内容,并尽量掌握与问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行业状况与行业名词

等)。

F、必要时将访谈提纲交给被访谈者,以使其对某些问题做充分准备。

(5)组建访谈小组

1、确定成员的角色

如谁做开场白、收场、记录、掌握时间。一般情况下,安排两名人员参加(一个负责提问,一个负责记录),主问人和记录人必须协调配合。

2、小组成员须明确访谈目的。

3、必要时,给成员分配不同的访谈题目。

4、准备采访工具(如笔、录音笔、录音机、笔记本)

2、访谈过程

(1) 开始

A.正式开始前要有一个开场白,主动递上介绍信,自我介绍。

B.感谢被访者能抽空接受采访,告知访谈的目的、主要内容及时限。

C.表明对谈话内容、记录的保密原则。

D.简短的题外话有助于迅速拉近彼此距离,形成融洽、亲切的谈话氛围。

(2)进行(访谈技巧运用)

1、尽可能少说,鼓励对方提供更多信息;有效聆听,能从长篇大论中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2、具备亲和力,诚恳、态度友好。

3、具备洞察力,注意被访谈者的潜台词及对方发表观点的背景,能觉察到访谈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及被访谈者的真实意图,并能相应地做出调整。

4、要注意控制访谈时间和节奏。要注意控制对方话题,防止对方漫无边际地泛谈,可在对方稍微停顿时用总结对方观点的方法打断对方,并将话题拉回来。

5、对某些典型事例要深入了解,对人名、地名、时间、具体内容、相关数据等重要信息要及时地向被访谈者核实。

6、不要生硬地否定对方观点,也不要随口附和对方观点,对明显荒唐的观点可以委婉地表示质疑。

7、不要把非限制性的问题变成多项选择或限定范围。

8、不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给人家感觉是在审问,可恰当的时候对前面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陈述。

9、尽量用描述性的陈述,少用评价性的用词。

10、不要两个问题一起提,这样可能只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或是两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混杂在一起。

11、保证对一个问题充分讨论完之后再转向下一个问题。

12、在对被访谈者没有风险的环境中进行访谈。

13、注意力集中,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表示出对访谈者的尊敬及对其谈话的关注,对被访谈者的反应恰当地有所回复。

14、访谈时不要迟到。

15、让被访者的上司安排会面。

16、要使被访谈者有交谈的意愿,不要盛气凌人。

17、灵活应对,不应完全局限于访谈提纲,在适当时候也可以完全抛弃访谈提纲。

(3)结束

A、对整个访谈进行要点总结。

B、提问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有没有什么没有谈到的问题您想补充的?”

C、为今后进一步提问留有余地。

D、向被访谈者致谢,如有必要,可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3、访谈记录整理

(1)根据现场记录和录音,补充落记的要点,尽量记下所有的谈话,但不能加入个人观点和看法。

(2)利用相应的记录表格。

(3)整理过程中,记录人与提问人可对照彼此感觉。

(4)在访谈记录中应提及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反应和态度,而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回答。

(5)对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所要结论。

附录1:访谈记录表

编号:(项目编码+类别号+文档序号)

附录2:访谈记录登记表

存档号:

访谈材料的整理、分析方法(转载自教育研究技术)

一、整理原始资料。将录音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稿,并对原始资料编号。如:

访谈1

访谈对象:延安中学生物特级教师严重威

访谈时间:2004年2月11日

访谈地点:延安中学办公室

录音长度:66分钟39秒

采访者:×××

现场录音及录音整理:×××

二、反复阅读。

通过阅读寻找重要的词句、文本的结构、主要事件、核心思想等。

三、登录。

1、寻找能够提示叙事结构、体现叙事主题与意义的关键词语。

寻找码号的标准:如词语出现的频率。

2、在码号间建立联系。

四、寻找本土概念。本土概念,即能够表达被研究者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语言,也就是能够提示叙事结构、体现叙事主题与意义的关键词语。

五、资料的系统化。

1、建立编码系统。

2、建立归类系统。如果研究报告以主题方式呈现,则按主题归类(即类属型归类);如果研究报告以叙事方式呈现,则以个案形式归类(即情境型归类)。

一个教研员的访谈案例

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有篇有特色的访谈文章,题目是《在“境界”中提升作文水平——一个教研员的访问手记》(陈玲玲玲)。首先是题目有意思,不用“访谈研究”而用“访问手记”,一看题目就平易近人。

文章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分部是引言,用叙述的语言说明访问的动机、访问的对象(作文比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学生王某和她老师张某)、方法(追踪个案进行分析)、访问地点(某高中)。段末提出了访问问题:“对过访问,发现了处在教学一线的张一山老师基于新课程理念设计的“境界作文”实验。”从而说明了课题研究的价值。

(二)第二部分是访问结果。分为两部分,用两个小标题区别。

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王某的访问。

标题是“一、对成功者的追问”。“笔者”问了王某5个问题:1、在作文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你喜欢读哪些书?3、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4、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5、在你成长过程中从哪里(何人、何处)获益最多?

第二部分是对张老师的访问。

标题是“二、与张一山老师的对话”。访问学生用的是“追问”,访问老师用的是“对话”,表明作者对访谈对象的不同态度。“与张一山老师的对话”也是问了5 个问题:1、你认为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3、你反复提到一个词语“境界”,你的作文教学可不可称之为“境界作文”?4、你的“境界作文”是从什么地方起步的?5、进行“境界作文”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变化?

(三)对访问结果的分析与思考。标题是“三、“境界作文”带来的思考”。先分析后思考(4点)。(略)

部编三下数学 第2课时《24时计时法》教案

第二课时 24时计时法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材借助一个小朋友的一天激发认知冲突,引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接着编排了一个探究性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进一步明确1日有24个小时,时针转动两圈;然后将一天的时间以直线的方式呈现,直观表示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最后教学12时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为进一步学习计算经过时间做好准备。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读生活场景(既要正确读出钟面上的信息,又要关注图中的其他信息判断这一时刻在一天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好处。 2.通过观察一天中钟面时针的转动情况,结合“时间尺”,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学习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借助时间尺理解今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将合适的时间填在横线上。 我早上________起床,________开始上课; 我上午________放学,中午________吃饭; 我下午________到学校,_________放学; 我晚上________吃饭,__________睡觉。 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是:________。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引入 思考一:小明约小强明天6时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却没有见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小结: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12时计时法”。(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6时的理解,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感受到这种方法有时会产生歧义,从而激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的计时法的需求。 2.探究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关系 (1)建立一天的时间概念 思考二:为什么一天中会有两个6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时钟面上的时针是指向几的?一天结束时它又是指向几的? 活动一:(1)利用钟面做教具,动手拨一拨,观察一整天的时间变化。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表演或说出此时在干什么? (3)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 小结:一天有24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可以称为0时,所以凌晨12时也可以说成是0时。 活动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在上午8时,上午10时40分,中午12时,下午2时,下午4时,晚上7时,晚上8时,晚上12时分别在做什么? (2)学习24时计时法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思考三:除了“上午6时”“下午6时”这样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这两个“6时”? ①认识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实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协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实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水平。 学生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相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协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所以,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有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准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实行互换。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准确实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2.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3.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计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产生. ①口算:10÷10=1÷10= 100÷10=1÷100= 1000÷10=1÷1000=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教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数. ()米()米()米()米 ②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 这样的3份是()分米,是()米. ③教师指出:1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④教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米=0.9米)

⑤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⑥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2)认识两位小数.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7厘米=米=0.07米.) ③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教师提问:8毫米是千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13毫米呢? (板书:8毫米,米,0.008米13毫米,米,0.013米) 教师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米写成0.0001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224时计时法(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4时计时法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 )时中午12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下午3时是( )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运行时 间 711 北京 10:22 沈阳 北 当天19:29 721 北京 18:00 上海 第二天8:00 T42 西安 17:48 北京 第二天7:23 (1)投影出示。 (2)教师可借助钟表直观演示,学生看钟面填表。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 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 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 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 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 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

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 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 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

新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导学案) 教者:王家沟小学 庞永科 班级:塄坎小学三、四年级复式班(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P32-33 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 “小 数的意义 ”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 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 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 ,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 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 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 的数可以用分母是 10.100.1000 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 “小数是 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 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 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 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 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 0.001. 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使 10 。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0.1、 0.01、 ,, 知道相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教学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2.2 24时计时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 )时中午12时是( )时 上午8时是( )时下午3时是( )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2、33 【教学构想】: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本节课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数轴、米尺、钱币等环节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 个人资料 姓名 朱冬霞 性别 女 工作单位 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身高 6米 体重 5千克

兴趣爱好 每天用1.5小时看书,用0.5小时运动。 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认识我了吗?大家可以叫我什么?刚才朱老师的个人资料中出现好些数字,大家认识吗?都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老师的资料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的信息,介绍时顺便复习了旧知,了解了学生的起点。 师:我知道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对不对?观察我的个人资料中的四个小数,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数学上我们把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谁能报一个和这些特别不一样的小数呢?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当然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举例,我们已经把小数按数位分了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 【设计意图】:开始便将小数按小数位数分类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学习各类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二、新授 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人教三年级下册数学2.2 24时计时法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三年级下册数学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84页的例3及练习十八。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1.区别时间与时刻。 2.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1.创设谈话情境。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境,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多长时间)

(2)教师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面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24时计时法 (2)

《24时计时法》点评 郭海娟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的转换。教学中郭海娟教师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郭海娟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小河流水和一天时间这个情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课件出示春节晚会零时钟声响起的时间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醒目的观察发现出两种计时方法的不同之处与联系之处。再用课件演示一天时钟走两圈,每圈走12小时,同时利用课件的背景颜色的变化很好地将将白天与晚上的效果体现出来,从而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这一设计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郭海娟老师让学生解决书本小精灵的疑问,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这时反馈的信息是少部分学生误解24时计时法时钟走的第一圈就是普通计时法,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最后郭海娟老师让学生总结两种方法是怎样转换的并写出来。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拔高,以至于学生未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总结。感觉这个环节时间上比较仓促,这一知识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形式,导致学生练习量不够,整节课如果巩固的形式和活动的形式更丰富一些,那就更加的完美了。 4.整堂课教师多处重复学生的回答,每当出现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往往重复而且帮助学生补充完整,建议把这说话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回答中逐渐完善答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和组织者。 二、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通过郭海娟老师的引导,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真观察来摸索探究,讨论辨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沟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郭海娟老师注意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以学生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为教学问题,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又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

24时计时法_教案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时:2课时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

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及其应用. 2.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并能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那么,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2.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教学重点〗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2. 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教学难点〗 当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自学:阅读课本P12~P14,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 【二】学情诊断 1.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机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 〔一〕 [师]你昨天自学本节后,有什么收获? [生]P12的〝一起探究〞挺有意思

[师生讨论]一起探究中这组题目从几何的角度对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那么进行验证。〔数学的法那么是可以从多角度验证的. 〕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式子表示是: c a ±c b =c b a ± (其中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c 是含有字母的非零的整式). 〔二〕 [师]下面开始〝你编我来算〞环节〔找同学编同分母分式加减的题目,学生积极〕 [生]编: (1) a 1+a 2=____________. (2) 22-x x - 24-x =____________. (3) 12++x x -11+-x x +13+-x x =____________. 〝我来算〞. 〔大家同时做先做完的同学到 黑板上板演. 找先做完的同学到老师——到黑板上判同学的解答〕 [生1]解:(1)a 1+a 2=a 21+=a 3; [生2]解:(2)22-x x - 24-x =242--x x ; [生3]解:12++x x -11+-x x +13+-x x =1312+-+--+x x x x =12+-x x . [师]我们先请当老师的同学来讲评一下运算过程. [生]第(1)小题是正确的. [生]第(2)小题没有把结果化简.应该为原式=242--x x =2 )2)(2(-+-x x x =x +2. [师]这位同学很仔细.我们学习分式乘除法时就强调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的,如果分子、分母中有公因式,一定要把它约去,使分式最简. [生]第(3)小题,我认为也有错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我觉得(x +1)分母不变,做得对,但三个分式的分子x +2、x-1、x-3相加减应为(x +2)-(x-1)+(x-3).最后应为1 +x x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2-33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

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使10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难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1、猜数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163厘米、1米63厘米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总会遇到像这样不能够用整数来表示的情况,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用米尺来测量我们教室中的这张讲台桌的高度和这张课桌桌面的长度2、实践体验预设生:当我们在测量时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认识小数二、借助直观、迁移推理1、借助直观模型,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①出示米尺课件:教材P32例1图片②教师直观描述引导思考师: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用米做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师:用分数表示是1m,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10师:如果是3dm、7dm,用m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样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

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伴随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一天时针要走整整两圈,让学生感受两个10时,一个是上午的10时,一个是晚上的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转动两圈,可能就会出现两次指向10,也就出现了两个10时(交互) 提问:现在你明白一天中为什么会两次出现10时了吗?(指着板书)如果只是像这样来记录时间,行吗? 为什么不行,这样记录容易产生混淆,那你有没有办法让别人不产生混淆呢?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会说什么? 二、回顾反思普通记时法,讨论设计24时记时法 谈话:为了区分开来,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上午10时。(板书:上午)睡觉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是晚上10时。(板书: 晚上) 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像这样记录,一说上午10时肯定是在上课的这个10时,一说晚上10时,肯定是在睡觉的这个 提问: 像这样加上时间词,你还会分不清吗? (点击动画,依次给时间轴上的时刻加上时间词) 谈话:从夜里12时起,第一圈的1至4时,我们一般说凌晨;5至7时,说早上;8至11时,说上午。从中午12时起,第二圈的1至6时,我们说下午;7至10时,说晚上;11、12时说夜里。这样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把它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 普通记时法)普通计时法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很好地区分开了像两个10时这样的情况, 提问: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加上这样的时间词呢? 谈话:以前咱们只是会这样说,现在明白了这样说的道理。那用普通记时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理解时间与时刻这两个概念,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问:你们知道一天(日)有多少个小时吗?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日就是一昼夜,1日是24时。 板书:一日24时 (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1.师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是一天的开始,什么时候是一天的结束吗? 拿出表盘教具(钟表),介绍:由夜里零时起,作为一天的开始,再到夜里零时,就是一天的结束。 小结:夜里零时即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前一天的结束。 老师展示,引导同学按时间顺序,结合生活叙述一些生活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时钟走两圈是一日。 2.出示表盘,介绍指针,一日里时针经过表盘的各点几次? 3.介绍两种计时法。 (1)出示普通计时法:学生上午7:40在教室上课、小明晚上8:00在做功课。 师:像这样,在说明时间时,需要加“上午、下午、晚上”等前缀词的表达方式,我们叫做普通计时法。 板书:普通计时法。 (2)出示24计时法:出示银行、邮局、车票上的时间。 师:像这样,在说明时间时不需加前缀词,就能知道是“上午、下午、晚上”的时间,我们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两种计时法表述上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 4.出示电视播放的节目。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这是一下节目的播出时间,如果想用24计时法表示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出示普通计时法,再对应数轴出现24计时法。 上午8时记作金色童年 上午9时记作儿童英语 下午2时记作六一英语 下午4时记作美术星空 下午6时记作大风车

《分式的乘除法》优质课比赛教案

《分式的乘除法》优质课比赛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能力目标 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学法引导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获得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会利用法则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及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难点:正确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重点:理解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意义及法则运用。 疑点:如何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即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自制)构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列运算 (二)解读探究 1、学生回答猜想后,多媒体显示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式相通”的类比思想,归纳分式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让学生全面参与、独立思考,由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创造能力。) 2、乘法法则运用 多媒体示题并解答。学习例1,理解和巩固分式乘法法则。并强调分式的运算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 例1 计算 (1) (2) 例2计算 (1)

(2) 3、做一做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结合情境思考并完成做一做,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显示解答过程。 (1)西瓜瓤的体积 整个西瓜的体积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比是 (进一步丰富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与应用意识。) 4、除法法则运用 学习例2,多媒体示题和答案。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的运用,通过提示语,突破难点,解决疑点,使学生能正确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重点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分式乘除法法则,能否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化简分式。多媒体未时示题并答案,学生可以看书。 1、计算 (1) (2) (3)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数形结合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兴国县良村中心小学罗瑞菁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50-51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教学设想】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的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使学生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通过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经历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探究过程。 2.理解小数是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 3.掌握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既小数产生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概括和 推理能力。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用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与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初步认识,迁移导入 1.揭示并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小数在三年级时已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 出示几个小数,学生进行辨认,复习已有的小数知识。 提出质疑: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的意义 解释名词“意义”:①表示什么②价值(板书)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小数进一步探究意义作铺垫 二、数形结合表示小数,探究新知 1.平均分十份表示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我们用整数1来表示,老师将它平均分成10份像 什么(一片一片的) (2)其中这一片是多少引入分数1/10。如果要用小数来表示呢 引导得出1/10可以用表示,反过来说表示1/10。 (3)及时练习表示2/10,表示3/10。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数点后有一位数的小 数。得出一位小数。并教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4)抽象概括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 作为概念教学,需要凸显它的内涵与外延。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小数具体化、形象化,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位小数表示多大。 2.平均分一百份表示两位小数 (1)提出猜想:有一位小数那会不会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先研究两 位小数,两位小数应平均分几份,怎么分像什么(一条一条的) (2)其中的一条是多少引入分数1/100。用小数表示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