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训练培优拔高训练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训练培优拔高训练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训练培优拔高训练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训练培优拔高训练

1

2 3 4

5 6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如图,要把角钢(1)弯成120°的钢架(2),则在角钢(1)上截去的缺口是_____度。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2、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

,则AEF ∠=( ) 3、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 4.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 ,那么∠2的度数是( )

5.如图,将直尺与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所有角中,与∠2互余的角是 .

第5题 第6题

6.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 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这时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即∠1=∠6,∠5=∠3,∠2=∠4。若已知∠1=55°,∠3=75°,那么∠2等于( )

8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下底挖去一小半圆),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求∠1+∠2的度数。

9: 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求∠C .

10.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EF +∠CFE =180°,∠1=∠2,则图中的∠H 与∠G 相等吗? 11、(动手操作实验题)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示意图: (1)将直角三角板ABC 的AC 边延长且使AC 固定;

(2)另一个三角板CDE 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

(3)延长DC ,∠PCD 与∠ACF 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1=30°,∠ACF 为多少? 12、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

A 、115°

B 、120°

C 、145°

D 、135

1 A

E

D

C

B

F

2

1

1

23456a A

B C D A

1

B

C D

E

F

G

H

2 1 2

3

13、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线a、b中的直线b上,如果∠1=40°,则∠2的度数是()

A、30°

B、45°

C、40°

D、50°

14、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

A、25°

B、30°

C、20°

D、35°

15、如图,AB∥EF∥CD,∠ABC=46°,∠CEF=154°,则∠BCE等于()

A、23°

B、16°

C、20°

D、26°

16、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A、43°

B、47°

C、30°

D、60°

17、如图,已知l1∥l2,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A、B,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点C、D,点P在MN上(P点与A、B、M三点不重合).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α、∠β、∠γ有何数量关系(只须写出结论).

18、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

(1)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若被b反射出的光线n与光线m平行,且∠1=50°,则∠2= °,∠3= °.

(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

3

2

1

n

m

b

a

A

B

C D

E

F

19、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 ∠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

20、如图(6),DE ⊥AB ,EF ∥AC ,∠A=35°,求∠DEF 的度数。

21.如图(1),直线a 与b 平行,∠1=(3x+70)°,∠2=(5x+22)°,求∠3的度数。

22.已知:如图(2), AB ∥EF ∥CD ,EG 平分∠BEF ,∠B+∠BED+∠D =192°,

∠B -∠D=24°,求∠GEF 的度数。

23.如图(3),已知AB ∥CD ,且∠B=40°,∠D=70°,求∠DEB 的度数。

24.如图(4),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EF ⊥AB 于F ,GH ⊥CD 于H , 求证EF 与GH 必相交。

25.平面上n 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3条或3条以上直线共点,有多少个不同交点?

26.6个不同的点,其中只有3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点确定一条直线,问能确定多少条直线? B

D

E

F G B

C

E F

G

H O

3

2l b

4

F

27.1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块不同的区域?

28.平面上有5个点,其中仅有3点在同一直线上,过每2点作一条直线,一共可以作直线( )条 A .6 B . 7 C .8 D .9

29.平面上三条直线相互间的交点个数是 ( )

A .3

B .1或3

C .1或2或3

D .不一定是1,2,3

30.平面上6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仅有3条直线过一点,则截得不重叠线段共有( ) A .36条 B .33条 C .24条 D .21条

31.已知平面中有n 个点C B A ,,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E F D A ,,,四个点也在一条直线上,除些之外,再没有三点共线或四点共线,以这n 个点作一条直线,那么一共可以画出38条不同的直线,这时n 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32.若平行直线AB 、CD 与相交直线EF 、GH 相交成如图示的图形,则共得同旁内角( ) A .4对 B .8对 C .12对 D .16对

33.如图,已知FD ∥BE ,则∠1+∠2-∠3=( )A .90° B .135° C .150° D .180°

第 5 题

第 6 题

第7题

34.如图,已知AB ∥CD ,∠1=∠2,则∠E 与∠F 的大小关系 ;

35.平面上3条直线最多可分平面为 个部分。

36.如图,已知AB ∥CD ∥EF ,PS ⊥GH 于P ,∠FRG=110°,则∠PSQ = 。 39.已知:如图,AB ∥CD ,求证:∠B+∠D+∠F=∠E+∠G

40.如图,已知CB ⊥AB ,CE 平分∠BCD ,DE 平分∠CDA ,∠EDC+∠ECD =90°,求证:DA ⊥AB

第 15 题

16、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D 、C 分别在M 、N 的位置上,若∠EFG =55°,求∠1、∠2的度数.

42、.如图,EF ∥AD ,∠1 =∠2,∠BAC = 70°,求∠AGD 的度数。

G

F E

D C

B

A 3

21

44.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

45.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

B

A C

D E

F G M

N

1

2

培优提高(勾股定理)

八年级数学拓展训练2 班级姓名 1.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A)3.5 (B)4.2 (C)5.8 (D)7 2.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 (A)3(B)23(C)33(D)43 3.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A)4 cm (B)5 cm (C)6 cm (D)10 cm 4.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cm. 5.如图,在Rt△ABC中,∠C=90°,BC=6cm,AC=8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 6.如图,Rt△ABC中,∠C=0 90, ∠ABC=0 30,AB=6.点D在AB边上,点E是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DA=DE,则AD的取值范围是. 7.Rt△ABC中,∠BAC=90°,AB=AC=2,以AC为一边,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则线段BD的长为. E D B A (第13 A 第3题 B C D E 第5题 第1题第2题 第6题

8.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m 、0.3m 、0.2m ,A 和B 是台 阶上两个相对的顶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问蚂蚁沿着台阶爬 行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9.长方形ABCD 如图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B=8,BC=10,求折痕AE 的 长. 10.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1.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 强的破坏力.如图,据气象观测,距沿海城市A 的正南方向240千米B 处有一台风中 心,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km ,风力就会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正 以20km/h 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往C 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 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台风影响。 (1)城市A 是否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城市A 受到台风影响,则持续时间有多长? (3)城市A 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A B 30° 240 D C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 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邻补角互补; (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同位角相等; (6)内错角相等; (7)同旁内角互补;

相交线平行线培优-

初一下数学寒假培优训练一(余角、补角以及三线八角、平行线的判定) 一、考点讲解: 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 ∠1+∠ 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 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 十∠2=90○ ,∠1+∠ 3= 90○ ,则∠ 2= ∠ 3. 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 则∠A 、∠B 互补,反过来,若∠A 、∠B 互补,则∠A+∠B = 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 + ∠C=18 0○ ,∠A+∠B=18 0°,则∠B=∠C .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项目 定义 性质 图形 互余角 两个角和等于?90(直角) ?=∠+∠902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互补角 两个角和等于?180(平角) ?=∠+∠18021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而成的一个角两边 分别是另一角两边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21∠=∠ 三、经典例题题剖析: 例1.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3 5 还少?4,求这个角。 例2.如图所示,AOB 是一条直线,?=∠?=∠90,90DOE AOC ,问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哪些角是相等的? 例3.如图l -2-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于点O ,OF 平分∠AOE ,∠ 1=15○ 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2 =45○ B .∠1=∠3 C .∠AO D 与∠1互为补角 D .∠1的余角等于75○ 30′ 解:D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和对顶角之间的综合运用知识. 四、巩固练习: 1._______的余角相等,_______的补角相等. 2.∠1和∠2互余,∠2和∠3互补,∠1=63○ ,∠3=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 B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C .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 D .相等的角一定互余 4.轮船航行到C 处测得小岛A 的方向为北偏东32○ ,那么从A 处观测到C 处的方向为( ) 1 2 1 2 1 2 A B E O C D 1 2 3 4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培优专题2:平移 (无答案)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培优习题2:平 移 考点1:平移变化 例1、如图,A 、B 、C 、D 四个图案中可以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 ) 【同步练习】 1、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如图是第七届运动会的吉祥物兵兵,下列图案中,是通过图平移得到的图案是( ) 2、下列图形中,哪一幅可以由第一幅图平移得到( ) 考点2:平移的性质 例2、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范围,某学校服在如图所示的长方形草坪上修建甬道, 道路的宽忽略不计,若草坪周长为320m ,则道路的总长为( ) A 、120m B 、160m C 、240m D 、 320m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是某酒店门前的台阶,现该酒店经理要在台阶上铺上一块红地毯,问这 块红地毯至少需要( ) 例题 2 图 8m 5m 10m 同步练习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考点汇编

A 、23平方米 B 、90平方米 C 、130平方米 D 、120平方米 例3、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1cm 得到DEF ?,若ABC ?的周长为8cm ,则四边形 ABFD 的周长为( )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同步练习】 1、如图,DAF ?沿直线AD 平移得到CDE ?,CE ,AF 的延长线交于点BA 。若?=∠111AFD ,则=∠CED ( ) A 、110° B 、111° C 、112° D 、113° 2、如图,将ABC ?水平向右平移至DEF ?的位置,点B ,E ,F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6=BF , 1=CE ,则_________=BE . 例4、将ABC Rt ?沿边向右平移得到DEF Rt ?,8=AB ,6=BE ,3=DG ,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 【同步练习】 1、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向右平移后到达BDE ?的位置,连接CD 、CE ,若ACD ?的面积为10,则BCE ?的面积为( ) A 、5 B 、6 C 、10 D 、4 2、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得到三角形DEF ,若8=AB ,3=BE ,2=DG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例5、如图,已知两条射线CN OM //,动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CN 上, 且?=∠=∠108OAB C ,点E 在线段CB 上,OB 平分AOE ∠、 (1)图中有哪些与AOC ∠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若平移AB ,那么OBC ∠与OEC ∠的度数比是否随着AB 位置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同步练习】 如图,已知直线CD AB //,?=∠=∠100C A ,E ,F 在CD 上,且满足ABD DBF ∠=∠,BE 平 例题4图 同步练习 1 同步练习2 B 例题3图 C E A F D B 同步练习1 C E B F D 同步练习2 C E A F D B

勾股定理培优练习修订版

勾股定理培优练习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勾股定理 【知识点】1、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90° 2.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b=2,c=3 B.a=2,b=3,c=4 C.a=2,b=4,c=5 D.a=3,b=4,c=5 3.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20,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6,则OM=() A.4 B.5 C.6 D.7 第1题第3题第5题第6题 4.在△ABC中,∠ABC=30°,AB边长为10,AC边的长度可以在3、5、7、9、11中取值,满足这些条件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3个B.4个C.5个D.6个 5.(2015?石家庄模拟)图1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A.51 B.49 C.76 D.无法确定 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树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在△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2=(b+c) (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在△ABC中,若∠A:∠B:∠C=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在△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8.如图,在高3米,坡面线段距离AB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长度至少需米.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处,已知CE=3,AB=8,则BF= . 10.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度. 【例题讲解】 例1、)阅读以下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错解:∵a2c2﹣b2c2=a4﹣b4…(1), ∴c2(a2﹣b2)=(a2﹣b2)(a2+b2)…(2), ∴c2=a2+b2 (3)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发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 (2)错误的原因是.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 例2.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 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一直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 (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 (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 例3、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后,都知道“勾三、股四、弦五”.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 如图所示: AB ⊥CD ,垂足为O A B C D 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 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例: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 (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a b l 1 2 3 4 5 6 7 8 1 6 B A D 2 3 4 5 7 8 9 F E C A B 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 A D B 1 A F E 5 8 C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训练(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训练(四) 1.如图,若∠1=∠2,∠A=∠3.则可以推出AC∥DE.请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因为∠1=∠2,所以AB∥ 所以∠A=∠4 又因为∠A=∠3,所以∠3=∠ 所以AC∥DE 2.如图,已知∠1=∠BDE,∠2+∠3=180° (1)证明:AD∥EF. (2)若DA平分∠BDE,FE⊥AF于点F,∠1=40°,求∠BAC的度数. 3.如图,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BAE=∠DCF.(1)求证:AE=CF; (2)连结AF、EC,若AE=AF,试猜想四边形AECF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4.【问题原型】 如图①,AB∥CD,点M在直线AB、CD之间,则∠M=∠B+∠D,小明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如下: 如图②,过点M作MN∥AB 则∠B=() ∵AB∥CD,(已知) MN∥AB(辅助线的做法) ∴MN∥CD() ∴∠=∠D() ∴∠B+∠D=∠BMD 请完成小明上面的过程. 【问题迁移】 如图③,AB∥CD,点M与直线CD分别在AB的两侧,猜想∠M、∠B、∠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推广应用】 (1)如图④,AB∥CD,点M在直线AB、CD之间,∠ABM的平分线与∠CDM的平分线交于点N,∠M=96°,则∠N=°; (2)如图⑤,AB∥CD,点M与直线CD分别在AB的两侧,∠ABM的平分线与∠CDM

的平分线交于点N,∠N=25°,则∠M=°; (3)如图⑥,AB∥CD,∠ABG的平分线与∠CDE的平分线交于点M,∠G=78°,∠F=64°,∠E=64°,则∠M=°. 5.感知:如图①,若AB∥CD,点P在AB、CD内部,则∠P、∠A、∠C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探究:如图②,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APC、∠A、∠C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请补全以下证明过程: 证明:如图③,过点P作PQ∥AB ∴∠A= ∵AB∥CD,PQ∥AB ∴∥CD ∴∠C=∠ ∵∠APC=∠﹣∠ ∴∠APC= 应用:(1)如图④,为北斗七星的位置图,如图⑤,将北斗七星分别标为A、B、C、D、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A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训 练A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A 例1. 已知: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AF平分∠EAD交CD于点F,说明AE= BE+DF的理由。 例2. 在△ABC的边BC上,取两点D、E,使BD=CE,观察AB+AC与AD+AE的大小关 系。 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 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 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1、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求 ∠APB的度数. 2、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 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 图1),易证BM+DN=MN. P A B Q C A B C D P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Rt△ABC中,? = ∠90 ACB,CB CA=,∠MCN为? 45。 (Ⅰ)如图①,当M、N在AB上时,求证:2 2 2BN AM MN+ =; (Ⅱ)如图②,将∠MCN绕C旋转,当M在BA的延长线上时,关系式2 2 2BN AM MN+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所示,A、B两村之间有一条河,河宽为a,现要在河上修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Ⅰ)要使AB两村路程最近,请确定修桥的地点。(Ⅱ)桥建在何处才能使AB两村到桥的距离相等 M B C N 图3 A D B C N M 图2 A D B C N M 图1 A D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 b=2 c=2.5B.a:b:c=5:12:13 C.∠A+∠B=∠C D.∠A:∠B:∠C=3:4:5 2.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G的边长是6cm,则正方形A,B,C,D,E,F,G的面积之和是() A.18cm2 B.36cm2C.72cm2D.108cm2 3.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0厘米和50厘米,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木棒的长一定为() A.30厘米B.40厘米C.50厘米D.以上都不对4.在△ABC中,∠A=30°,AB=4,BC=,则∠B为() A.30°B.90°C.30°或60°D.30°或90°5.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1,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BB1是() A.4米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6.为比较与的大小,小亮进行了如下分析后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

角边的长分别为与,则由勾股定理可求得其斜边长为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小亮的这一做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A.分类讨论思想B.方程思想 C.类此思想D.数形结合思想 7.“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 A.9B.36C.27D.34 8.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60,则S2的值是() A.12B.15C.20D.30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是.10.设a>b,如果a+b,a﹣b是三角形较小的两条边,当第三边等于时,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1.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1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将△ABC扩充为等腰三角形ABD,使扩充的部分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CD的长为.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含答案)

① 2121 ② 12③ 1 2 ④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C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B ) A. 43∠=∠ B. 21∠=∠ C. DCE D ∠=∠ D.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 ) A. 第一次向左拐 30,第二次向右拐 30 B. 第一次向右拐 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C. 第一次向右拐 50,第二次向右拐 130 D. 第一次向左拐 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D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C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B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 25=∠A , 45=∠C ,则E ∠的度数是( B ) A. 60 B. 70 C. 110 D. 80 E D C B A 4 3 2 1 E D C B A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复习(附详细答案)

A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复习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直线a 与b 平行,∠1=(3x+70)°,∠2=(5x+22)°, 求∠3的度数。 解:∵ a ∥b , ∴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3=∠2+∠4=180°(平角的定义) ∴ ∠1=∠2 (等式性质) 则 3x+70=5x+22 解得x=24 即∠1=142° ∴ ∠3=180°-∠1=38° 图(1) 评注:建立角度之间的关系,即建立方程(组),是几何计算常用的方法。 例2.已知:如图(2), AB ∥EF ∥CD ,EG 平分∠BEF ,∠B+∠BED+∠D =192°, ∠B -∠D=24°,求∠GEF 的度数。 解:∵AB ∥EF ∥CD ∴∠B=∠BEF ,∠DE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BED+∠D =192°(已知) 即∠B+∠BEF+∠DEF+∠D=192° ∴2(∠B+∠D )=192°(等量代换) 则∠B+∠D=96°(等式性质) ∵∠B -∠D=24°(已知) 图(2) ∴∠B=60°(等式性质) 即∠BEF=60°(等量代换) ∵EG 平分∠BEF (已知) ∴∠GEF= 2 1 ∠BEF=30°(角平分线定义) 例3.如图(3),已知AB ∥CD ,且∠B=40°,∠D=70°,求∠DEB 的度数。 解:过E 作EF ∥AB ∵ AB ∥CD (已知) ∴ EF ∥CD (平行公理) ∴ ∠BEF=∠B=40° ∠DEF=∠D=7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DEB=∠DEF -∠BEF ∴ ∠DEB =∠D -∠B=30° 评注:证明或解有关直线平行的问题时,如果不构成“三线八角”,则应添出辅助线。 图(3) 例4.平面上n 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3条或3条以上直线共点,有多少个不同交点? 解:2条直线产生1个交点, G

新人教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如图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 2.(2016·柳州)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 A.∠2 B.∠3 C.∠4 D.∠5 第3题图第4题图, 3.如图,直线AB⊥CD,垂足为O,EF是过点O的直线,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40°B.50°C.60°D.70° 4.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使a∥b成立的条件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直线l1∥l2,l3⊥l4,∠1=44°,那么∠2的度数为( ) A.46°B.44°C.36°D.22° ,

第5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6.已知△ABC中,BC=6,AC=3,CP⊥AB,垂足为P,则CP的长可能是( ) A.2 B.4 C.5 D.7 7.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 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8.下列命题:①内错角相等;②同旁内角互补;③直角都相等;④若n<1,则n2-1<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9.如图,AB∥EF∥CD,点G在AB上,GE∥BC,GE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与∠AGE相等的角共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 10.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 A.30°B.35°C.36°D.4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若a∥b,∠1=60°,则∠2的度数为度. 12.如图,由点A观测点B的方向是__ __. 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 13.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_ _度. 14.平移线段AB,使点A移动到点C的位置,若AB=3 cm,AC=4 cm,则点B移动的距离是__ _. 15.如图,补充一个适当的条件__ _使AE∥BC.(填一个即可)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复习(附详细答案)(最新整理)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复习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直线a 与b 平行,∠1=(3x+70)°,∠2=(5x+22)°, 求∠3 的度数。 解:∵a∥b,l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1+∠3=∠2+∠4=180°(平角的定义) 4 ∴∠1=∠2 (等式性质) 2 b 则3x+70=5x+22 解得x=24 即∠1=142° ∴∠3=180°-∠1=38°图(1) 评注:建立角度之间的关系,即建立方程(组),是几何计算常用的方法。 例2.已知:如图(2),AB∥EF∥CD,EG 平分∠BEF,∠B+∠BED+∠D =192°,∠B-∠D=24°,求∠GEF 的度数。 A B 解:∵AB∥EF∥CD ∴∠B=∠BEF,∠DE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BED+∠D =192°(已知) E F 即∠B+∠BEF+∠DEF+∠D=192° C D ∴2(∠B+∠D)=192°(等量代换) 则∠B+∠D=96°(等式性质) ∵∠B-∠D=24°(已知)图 (2) ∴∠B=60°(等式性质) 即∠BEF=60°(等量代换) ∵EG 平分∠BEF(已知) 1 ∴∠GEF= 2 ∠BEF=30°(角平分线定义) 例3.如图(3),已知AB∥CD,且∠B=40°,∠D=70°,求∠DEB 的度数。 C D 解:过E 作EF∥AB ∵AB∥CD(已知) ∴EF∥CD(平行公理) B ∴∠BEF=∠B=40° ∠DEF=∠D=7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B=∠DEF-∠BEF E ∴∠DEB =∠D-∠B=30° 评注:证明或解有关直线平行的问题时,如果不构成“三线八角”,则应添出辅助线。 图(3)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题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一:知识点 1 ?平移的定义与规律 关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图形的方向. (1) 平移的规律: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或共线且相等)? (2) 简单作图 平移的作图主要关注要点:1 ?方向,2?距离?整个平移的作图,就象把整个图案的每个特征点放在一套平 行的轨道上滑动一样,每个特征点滑过的距离是一样的. 2 ?旋转的定义与规律 (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 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关键: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图形的方向. (2) 旋转的规律 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 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简单的旋转作图: 旋转作图关键有两点: 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主要分四步: 边、转、截、连.旋 转 就象把每个特征点与旋转中心用线连住的风筝,每个点转的角度是相同的,每个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是不会改 变的,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二:小试牛刀 1 ?平移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决定。 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只改变图形的. 3.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_____ 60分,它的旋转中心是 O ,经过20分,分针旋 度。 90 ° ①厶 AED N AEF ;② BE DC DE ③S ^ ABE + S ^ ACD >SA AED ④ BE 2 DC 2 DE 2 :例题讲解 ,将△ O 连接EF ,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 AFB ,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中,有一点P 在AC 上移动.若56AB AC BC ===,,则AP BP CP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8 C .9.8 D .10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若AC =6,AB =10,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2 B .2.5 C .3 D .4 4.已知:如图在△ABC ,△ADE 中,∠BAC=∠DAE=90°,AB=AC ,AD=AE ,点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 ;②BD ⊥CE ;③∠ACE+∠DBC=45°;④BE 2=2(AD 2+AB 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四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1,2,6 B .3,5,4 C .5,12,13 D .3,2,13 6.如图,已知AB AC =,则数轴上C 点所表示的数为( )

A .3- B .5- C .13- D .15- 7.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上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A .1 B .2021 C .2020 D .2019 8.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 ) A .5 B .6 C .8 D .10 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12:13a b c = B .A B C ∠+∠=∠ C .::2:3:5A B C ∠∠∠= D .6a =,12b =,10c = 10.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 A .7 B . 25 4 C .6 D . 112 二、填空题 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 1+S 2+S 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七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打印)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 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AB ⊥CD ,垂足为O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 B C D O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专题练习

D C B A F E D C B A 相交线与平行线 培优专题练习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例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例3.一学员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例4.如图,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图中,∠1=43°,∠2=27°,试问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多少度? 例5.如图所示,∠BOD=45°,那么不大于90°的角有个,它们的度数之和是. 例6.如图是山西省某古宅大院窗棂图案:图形构成10×21的长方形,空格与实木的宽度均为1,那么,这种窗户的透光率(即空格面积与全部面积之比)是多少?

A B 1 E F 2 C P D G F E D C B A 12l 3 l 2l 1 O 3 4 l 3 l 2l 1 1 2 x z y A B C F D E 例7.如图,在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长方形地块上,有纵横交错的几条小路,宽均为1米,其它部分均种植花草.试求出种植花草的面积是多少? 例8.如图,若AB//EF ,∠C= 90°,求x+y-z 度数。 巩固提高: 1.如图,已知AB ∥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 ?平分∠BEF,若∠1=72°,则∠2=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 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 ∠3=75°,则∠2= ( ) A .50° B .55° C . 66° D .65° 4.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 则AED '∠等于( )A.50 B.55 C.60 D.65 5.如图,直线 l 1 、l 2、l 3交于O 点,图中出现了几对对顶角,若n 条直线相交呢? 6. 如图所示,L 1,L 2,L 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

八年级下-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下-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含详细答案

H 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 1、如图, 所给的图案由ΔABC 绕点O 顺时针 旋转( )前后的图形组成的。 A. 450 、 900 、1350 B. 900、1350、1800 C.450、900、1350、1800 D.450、1800、2250 2、将如图1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B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3、如图,正方形ABCD 和CEFG 的边长分别为m 、n ,那么?AEG 的面积的值 ( ) A .与m 、n 的大小都有关 B 的大小都无关

C .只与m 的大小有关 D .只与n 的大小有关 4、如图,线段AB =CD ,AB 与CD 相交于点O ,且0 60AOC ∠=,CE 由AB 平移所得,则AC +BD 与 A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C BD A B +< B 、A C B D AB += C 、AC BD AB +≥ D 、无法确定 O B C E D A P A B D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0 30到正方形/// AB C D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为( ) A 、13 - B 、3 C 、14- D 、12 6、如图,点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部一点, ::5:6:7 APB BPC CPA ∠∠∠=,则以PA 、PB 、PC 为边的三 角形的三内角之比为( ) A 、2:3:4 B 、3:4:5 C 、4:5:6 D 、 不能确定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 1 AB C △.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1 1 AB C △;(不要求写 作法) (2)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用阴影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