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做好面包的关键之首是和面发酵。本文就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一些看法。

1.为什么面粉在和面发酵前必须过筛牽面粉在贮运保管过程中,可能混入杂质或产生结块现象,过筛可以消除杂质,打碎团块,并起到调节粉温作用,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2.为什么面团搅拌是制作面包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牽

制作面包第一个过程就是“和面”,即将面粉、酵母、水和其他辅料通过“搅拌”调制成面团。搅拌是面包制作中的关键步骤。

(1)所有原料通过搅拌得到了充分混合,成为完全均匀的混合物。

(2)搅拌能使面粉充分吸水,加速面筋的形成。当面粉与水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时,水湿润面粉颗粒的表面部分,形成一层较韧的膜,如不搅拌,面粉颗粒的中心部分很难受到水的湿润,而使面筋形成困难。水在面粉颗粒表面分布越均匀,则进入颗粒部的速度越快。因此通过搅拌,使水迅速布满面粉颗粒表面,这样所有面粉在短时间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加快形成面筋。

(3)搅拌的时间会影响面团的质量:假如搅拌姿势正常,时间适度,那么形成的面筋能达到最佳状态,面团既有一定的弹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为制成松软可口的面包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搅拌不足,则面筋不能充分扩展,没有良好弹性和延伸性,不能保留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使面筋软化,故做出的面包体积小,部组织粗糙。如果搅拌过度,则面团过分湿润,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难,面团搓圆后无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面包无法保留膨胀的气体而造成体积过小,部有较多大孔洞,组织粗糙,品质很差。

3.怎样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牽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一般凭感官确定。搅拌适度的面团,能用双手拉展成一像玻璃纸那样的薄膜,整个薄膜分布均匀而光滑。把面团放在发酵缸中,用手触摸其顶部感觉到有粘性,但离开面团不会粘手,面团表面的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4.影响面团发酵有哪些因素牽要在规定时间做出面包,必须掌握面包发酵速度。一般来说,影响面包发酵速度的因素有5个:酵母的质量和用量、室温度、水温、盐和糖的加入量以及面团含水量。

(1)酵母的质量和用量:酵母用量多,发酵速度快;酵母用量少,发酵速度慢。酵母质量对发酵也有很大影响,保管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的酵母,色泽较深,发酵力降低,发酵速度减慢。

(2)室温度:面团发酵场所的室温度高,发酵速度快;室温度低,发酵速度慢。

(3)水温:在常温下采用40℃左右的温水合面,制成面团温度为27℃左右,最适宜酵母繁殖。水温过高,酵母易被烫死;水温过低,酵母繁殖较慢。大热天,室温比较高,为避免发酵速度过快,就采用冷水和面。

(4)盐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盐对酵母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过

量的盐则使酵母繁殖受到抑制。一般来说,500克面粉添加2~3克食盐,对发酵有利。糖为酵母繁殖提供营养,糖占面团总量5%左右,有利于酵母生长,使酵母繁殖速度加快;面团含糖量过高,则对发酵不利。所以一些重糖、重油品种,就要适当增加酵母用量。例如:清糖面包配方中,500克标准粉,白砂糖60克,饴糖40克,鲜酵母的用量是10克;而水果土司面包,500克面粉,150克白糖,90克蜜饯,面包坯中,含糖量比清糖面包多—倍多,所以鲜酵母用量较多,达20克(上两例都是一次发酵)。

(5)面团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面团比较柔软,发酵速度快;含水量低的面团比较硬,发酵速度就慢。

5.面团发酵有哪几种方法牽面团发酵方法有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中种法和老酵法等等。

一次发酵法:是指把全部原辅料和酵母溶液,一次混合调粉,发酵直至面团成熟的方法。其优点是发酵时间短牗约2小时牘;缺点是酵母用量多,成本高,发酵时间不易控制,制品较粗糙,容易产生大空洞。

二次发酵法:是指面团调制分两次进行,第1次将全部面粉的50%~70%及全部酵母,加适量水调成面团,待发酵成熟后,再加入剩余的原辅料进行第二次和面、发酵。其优点是发酵完善,制品质量较好;酵母用量少,仅为一次发酵的1/2。缺点是需要两次混合搅拌,人力消耗大,整个发酵时间长。

中种法:又称日本中种法,他的基本原理和二次发酵相似,但具

体做法有些差异。第1次将全部面粉的50%及全部酵母、酵母营养剂和适量水和成面团,待发酵成熟后再加入剩余原料,进行第2次和面。他第1次发酵时间较二次发酵长,第2次发酵时间短。制品具有皮薄、色泽好、体积大、部气孔细密、富有弹性、柔软可口等特点。

老酵法:也称老面法,他是在上次做面包留下的发酵面团中,加入面粉、水和其他辅料和成面团进行发酵,待发酵成熟后,加入适量石碱中和面团的酸性,然后切块成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酵母一次投入以后,不再加新的酵母。缺点是发酵面团中的杂菌容易繁殖,面团酸度较高。但有些地区,难以买到鲜酵母或活性干酵母,老酵法不妨一试。

6.什么是水酵法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做出面包时,可以采用水酵法。具体做法是:留取部分面粉作撒手粉,其余面粉和辅料、酵母一起和成较硬的面团。将发酵面团投入盛有温热水的桶中,置暖房发酵。起初,面团沉入桶底,经过一段时间,面团发酵浮在水面上,说明发酵成熟即可用来成型。

7.采用二次发酵的面包,怎样掌握第1次发酵加水量?

采用二次发酵,第1次发酵的面团要调得软些,加水量随品种而异,甜面包为60%~70%,主食面包70%~75%。加水量过多,会使面团黏软难以操作;加水过少,则发酵缓慢。

8.调制发酵面团的关键是什么牽面团调制是制作面包很重要的一环,决不能看作只是面粉和各种辅料的简单混合。要使调制的面团达到预先设想要求,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按照正确的顺序投料,投料顺序必须根据面团发酵方法而定。

(2)控制水温和加水量。掌握水温是控制面团接近酵母发酵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团发酵温度一般要求为28~30℃,为使面团温度控制在这个温度围,一般采用提高或降低水温来调节,加水温度随室温和面粉温度等因素而定。春天,室温20℃左右,水温以35~40℃为宜。夏季室温在30℃以上时,水温一般为13~15℃。若要正确确定加水温度可以按照下公式而定:

公式1:Wl=面团理想温度×3-(室温+粉温+调粉所提增的温度)

式中W1为第1次和面时的水温。

公式2:W2=面团理想温度×4-(室温+粉温+调粉时增加的温度)+第一次发酵后面团温度

式中W2为第2次和面时的水温。

加水量一般为面粉量的45%~60%,具体要按制品要求以及配方中糖、盐、乳、蛋的含量而定。面粉含水量超过标准值,则酌情少加水,反之则多加点水。含筋率高的面粉酌情多加水。盐会降低面粉的吸水率,加2%的盐,其吸水率将降低3%。糖也会使面粉吸水率降低,每增加5%糖,吸水率降低1%。乳和乳粉:鲜乳中含有87.2%水,配方中如有100毫升鲜乳,则应少加水80毫升左右。倘若配方中是乳粉,则加水量增加,每增加1%乳粉,面团加水量约增1%。蛋:鲜蛋液中含有70%水,所以配方中如有蛋,加水量应减少。每

增加100克蛋液,加水量应减少70毫升左右。

(3)掌握调面的方法和时间。面团调制大约经过4个阶段:使各种配料分散和混合均匀;让面粉充分吸水形成面筋;使小块面筋结合成大块面筋;促进水分向蛋白质部渗透,使面团具有弹性、延伸性和韧性。一般来说,制作2公斤面包可采用手工和面。按照面团调制阶段确定手工调制方法。首先是搅拌,按照投料次序,用手将各种配料拌和,接着将面掰开摊在台板上,静止3~5分钟。使面粉充分吸水形成面筋,这时可以加入油脂,进行折、卷、掼、推揉,使面团中各料混合均匀,水分大量渗透到蛋白质部。形成有弹性、延伸性和韧性的面团。从外表看,面团表面显出光泽,调粉即告完成,整个调粉时间大约为10~14分钟。

9.面团发酵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面团发酵的最适宜温度是25~28℃(这是酵母繁殖最适温度)。酵母系无性芽生繁殖。当繁殖时,由母细胞核空胞产生出一小管,此谓中间连沟,这种管状物升长至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壁而产生粗隆突起,即出芽痕。出芽痕渐渐长大,充满由母细胞分送来的细胞质及细胞核,当此核长大至与母细胞一样大小时,母细胞核分成两部,两个细胞完全定位。细胞的中心体远远分离,此时母细胞与子细胞已完全分离,至各自再产生新芽痕。当温度为4℃时,酵母20个小时繁殖一代。随着温度升高,其世代期越短,当温度为23℃时,酵母世代期仅6小时;到60℃,酵母就死亡了。

在调制面团时,不可避免会混入杂菌如乳酸菌、醋酸菌等。乳酸

菌最适宜繁殖温度为35℃,如果发酵温度高于30℃,乳酸菌、醋酸菌会大量繁殖,而使酵母菌繁殖得到抑制,引起面团发酸,所以面团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5~28℃左右为好。

10.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揿面?

揿面也称翻揉、翻面,是面团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酵母在繁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面团温度升高。由于面团表层温度易散发,造成面团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通过揿面调节了面团外位置和温度,并使面团中糖、盐和气体等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揿面也能让面团中的部分二氧化碳、酒精和外界的新鲜空气得到交换,为酵母旺盛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揿面也能让处于紧状态的面筋得到暂时回缩,保持面筋的延伸性和弹性,使制成的面包不易产生塌架、皱缩的现象。

11.面团发酵到什么程度方可揿面牽怎样揿面?

把握恰当的时间揿面,对面包质量有较大影响。检查发酵中的面团是否达到揿面时间的方法是将手指沾少许水,插入面团后迅速抽出,若面团不再恢复原状,同时,手指插入的部分有些收缩,即可进行揿面。揿面的方法如下:双手握拳往面团中部压下推进,然后,将两边挤出的面团折向中间,再往中部压下。前后左右,依次翻压,最后把整个面团翻个身。揿面以后,面团继续进暖箱发酵,整个发酵过程要揿面2~3次。

12.怎样判断面团已发酵成熟牽面团发酵成熟的标志如下:牗1牘面团顶端高鼓,而摸上去很干燥。用手一提,面团很自然地被拉长,

做面包必须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做面包必须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1.常见的面粉有哪些?君之带大家认识一下. 常见的面粉按照筋度可分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和低筋面粉. 在这里,做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这是面包组织细腻的关键之一! 制作西点最主要的就是面粉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高筋面粉,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详细介绍: 什么是高筋面粉?高筋面粉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面粉的筋度? 2.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面团的搅拌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对此我认为不一定是对的。在我看来,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面包的成败! 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必须说一下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这也是为什么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要强调的是:只有小麦蛋白可以形成面筋,这是小麦蛋白的特性。其他任何蛋白质都没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小麦粉有可能做出松软的面包。其他黑麦粉、燕麦粉、杂粮粉等等,都无法形成面筋,它们必须与小麦粉混合以后,才可以做出面包。有些烘焙师会使用100%的黑麦粉制作面包,但这种面包质地会十分密实,因为没有面筋的产生,

面包制作工艺流程

面包制作工艺流程 组建配方→材料秤重→搅拌→基本发酵→分割→面团秤重→滚圆→中间发酵→整形→装模→成形后发酵→入炉烘烤→出炉→涮上光剂→冷却→成品 1、面团调制 面团调制在搅拌机中进行,搅拌中使面团延伸、折叠、卷起、压延、揉打,不断反复,使原辅料充分揉匀,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尽量避免对面团有拉裂、切断、摩擦的动作。 2、发酵过程的控制 面团发酵时最重要的是控制发酵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酵室的工艺参数温度一般为28—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一般为70%--75%。发酵时间应根据采用的发酵方法以及酵母用量而定。在发酵过程中,应通过对面团表面弹力的测试和膨胀程度的观察,正确判断面团的发酵程度,必要时需进行翻面操作以促进发酵。一般情况下,发酵好的面团体积应达到未发酵面团体积的—3倍。 3、中间醒发 面团经搓圆后,一部分气体被排出,面团弹性变差,不宜立即整形。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中间醒发,使面团消除张力而松弛,使酵母重新产气,使面团表面光滑,不黏附在整形机的辊上。中间醒发的理想温度为28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为70%--75%。 5、成型

将发酵成熟的面团制成一定形状的面团坯。成型包括切块、称量、搓圆、静置、整形、入模、或装盘。在此期间,面团仍继续着发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使面团冷却和表皮干燥,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相对湿度调整为65%--70%。面包放入整形机做形,整形后需要装模。装模时要将面团合缝向下,放入模具里,光面朝上。为了防止面团粘连在模具上,通常在模具上涂抹植物油。 6、面团醒发 醒发室的温度以35—40摄氏度为宜,相对湿度为85%--90%,以85%为适宜,不可低于75%。 7、烘烤 分为三个阶段:烘烤初阶段,面火不宜超过120摄氏度,底火一般为250—260摄氏度。第二阶段,当面包内部温度达到50—60摄氏度,便进入第二阶段,这时上下火可以同时提高温度,最高可达到270摄氏度,经过这一阶段,面包就定型了。烘烤第三阶段,面火可使用180—200摄氏度,底火可使用140—160摄氏度。 8、面包冷却 采用混合冷却。当车间温度较低时,采用自然冷却,当车间温度较高时,使用鼓风机适当吹放,加速面包冷却。通常面包中心部位冷却到35摄氏度左右时即可进行包装。 9、包装 这部分关系到保质期的问题。大家可以都查一下。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面包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 做好面包的关键之首是和面发酵。本文就发酵的几个关键问题谈一些看法。 1.为什么面粉在和面发酵前必须过筛牽面粉在贮运保管过程中,可能混入杂质或产生结块现象,过筛可以消除杂质,打碎团块,并起到调节粉温作用,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 2.为什么面团搅拌是制作面包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牽 制作面包第一个过程就是“和面”,即将面粉、酵母、水和其他辅料通过“搅拌”调制成面团。搅拌是面包制作中的关键步骤。 (1)所有原料通过搅拌得到了充分混合,成为完全均匀的混合物。 (2)搅拌能使面粉充分吸水,加速面筋的形成。当面粉与水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时,水湿润面粉颗粒的表面部分,形成一层较韧的膜,如不搅拌,面粉颗粒的中心部分很难受到水的湿润,而使面筋形成困难。水在面粉颗粒表面分布越均匀,则进入颗粒部的速度越快。因此通过搅拌,使水迅速布满面粉颗粒表面,这样所有面粉在短时间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加快形成面筋。 (3)搅拌的时间会影响面团的质量:假如搅拌姿势正常,时间适度,那么形成的面筋能达到最佳状态,面团既有一定的弹性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为制成松软可口的面包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搅拌不足,则面筋不能充分扩展,没有良好弹性和延伸性,不能保留发酵过程中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无法使面筋软化,故做出的面包体积小,部组织粗糙。如果搅拌过度,则面团过分湿润,粘手,整形操作十分困难,面团搓圆后无法挺立,而是向四周流淌。烤出的面包无法保留膨胀的气体而造成体积过小,部有较多大孔洞,组织粗糙,品质很差。 3.怎样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牽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一般凭感官确定。搅拌适度的面团,能用双手拉展成一像玻璃纸那样的薄膜,整个薄膜分布均匀而光滑。把面团放在发酵缸中,用手触摸其顶部感觉到有粘性,但离开面团不会粘手,面团表面的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4.影响面团发酵有哪些因素牽要在规定时间做出面包,必须掌握面包发酵速度。一般来说,影响面包发酵速度的因素有5个:酵母的质量和用量、室温度、水温、盐和糖的加入量以及面团含水量。 (1)酵母的质量和用量:酵母用量多,发酵速度快;酵母用量少,发酵速度慢。酵母质量对发酵也有很大影响,保管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的酵母,色泽较深,发酵力降低,发酵速度减慢。 (2)室温度:面团发酵场所的室温度高,发酵速度快;室温度低,发酵速度慢。 (3)水温:在常温下采用40℃左右的温水合面,制成面团温度为27℃左右,最适宜酵母繁殖。水温过高,酵母易被烫死;水温过低,酵母繁殖较慢。大热天,室温比较高,为避免发酵速度过快,就采用冷水和面。 (4)盐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盐对酵母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过

面包生产全套工艺流程

面包生产全套工艺流程 一、二次发酵法的面包生产工艺流程 种子面团搅拌→发酵→主面团搅拌→延续发酵→分块→搓圆→中间醒发→压片→成型→装盘装听→最后醒发→烘焙→冷却→整理→包装→成品 二、面包的配方 种类原辅材料 标准粉酵母砂糖食盐植物油饴糖鸡蛋甜味料瓜条青梅果脯 圆甜面包1000.5120.31.51.90.60.021——— 主食面包1000.530.4———0.021——— 水果面包1000.5100.31.70.21—0.0221.67.96.3 种类原辅材料 特制粉白砂糖植物油酵母炼乳鸡蛋果脯奶粉核桃仁青梅葡萄干核黄素食盐

牛奶面包100151.50.65.4————3————————0.3 蛋黄面包10012——0.6——18——8.5——————0.0020.3 果子面包1002070.6——810 11.584———— 维生素面包1002050.6——7——3——————0.0090.15 三、调粉(面团搅拌) 面团搅拌也俗称调粉、和面,它是影响面包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目的 1. 各种原辅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形成质量均一的整体; 2. 加速面粉吸水、胀润形成面筋的速度,缩短面团形成时间; 3. 扩展面筋,使面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伸性,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二) 面团搅拌的6个阶段 1.原料混合阶段 2.面筋形成阶段 3.面筋扩展阶段 4.搅拌完成阶段 5.搅拌过渡阶段 6.破坏阶段 (三) 面团搅拌工艺 1.原材料处理直接关系到面团调制、发酵,成品质量 (1)小麦粉的处理 在投料前小麦粉应过筛,除去杂质,使小麦粉形成松散而细小的微粒,还能混入一定量的空气,有利于面团的形成及酵母的生长和繁殖,促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面团的发酵原理,主要是由构成面包的基本原料(面粉、水、酵母、盐)的特性决定的。 1.面粉作用 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成面筋质。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它是面包制品形成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面团中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2.酵母作用 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对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量。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一般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1.5%~2%。 3.水的作用 水是面包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有:水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形成面筋网络;水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受热吸水而糊化;水可以促进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分解,帮助酵母生长繁殖。 4.盐的作用 盐可以增加面团中面筋质的密度,增强弹性,提高面筋的筋力,如果面团中缺少盐,饧发后面团会有下塌现象。盐可以调节发酵速度,没有盐的面团虽然发酵的速度快,但发酵极不稳定,容易发酵过度,发酵的时间难于掌握。盐量多则会影响酵母的活力,使发酵速度减慢。盐的用量一般是面粉用量的1%~2.2%。 综上所述,面包面团的四大要素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才是面团发酵原理之所在。其他的辅料(如:糖、油、奶、蛋、改良剂等)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仅仅是改善风味特点,丰富营养价值,对发酵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糖是供给酵母能量的来源,糖的含量在5%以内时能促进发酵,超过6%会使发酵受到抑制,发酵的速度变得缓慢;油能对发酵的面团起到润滑作用,使面包制品的体积膨大而疏松;蛋、奶能改善发酵面团的组织结构,增加面筋强度,提高面筋的持气性和发酵的耐力,使面团更有胀力,同时供给酵母养分,提高酵母的活力。

(整理)从头开始做面包——面包新手攻略面包基础知识详解

从头开始做面包——面包新手攻略(面包基础知识详解) 这篇博文,送给所有深深喜爱面包,喜爱做面包的朋友们 其实很早就想写这篇东西了。博客里有很多面包的制作方子,但我知道,会有很多朋友在看到它们的时候,充满大大小小的疑问。一块面包,从最开始的配料,到最后出炉,包含太多的学问。而有很多基础理论,在单个配方里不断的重复,也会影响配方的可读性。所以,在这里,我把制作面包的一些基础问题,从头到脚的一次说了。事先声明,新手适用,老鸟止步哈。 这篇东西不会像以前的文章那么图文并茂,它更偏重理论性。但新手朋友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一些你一直疑惑的问题,也许能在里面找到答案。(毕竟,这么详细的面包攻略,不是很常见的哦,自吹一下^_^) 这篇文章,介绍的只是最基本的面包的制作流程。而一些需要特殊方法制作的面包不在讨论之列。但是,它们的理论是相通的。 此文是文字介绍,手工揉面的详细步骤图请点击这里查看。 第一步、先从认识面粉开始吧! 做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这是面包组织细腻的关键之一。高筋面粉指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者,一般在11.5%以上,平均可以达到13%。有TX说在超市买不到高筋面粉,我的意见是去大型的超市找找,或者干脆网购。毕竟,做面包少不了它。 饺子粉不是高筋面粉——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我不知道关于“饺子粉就是高筋面粉”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我知道它深深植根于很多TX的头脑里。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饺子粉的蛋白质含量大多在10—11%之间,达不到高筋面粉的标准,仍属于中筋面粉的范畴。但是,它是中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粉类,所以,是在没有高筋面粉的情况下,可以用它代替,作为权宜之计。 如何判断面粉的筋度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抓一把面粉,用手捏紧成块状,松开手,如果面粉立刻散开,就证明筋度很高。如果面粉还保持为块状,则证明筋度很低。 第二步、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面团的搅拌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对此我深不以为然。在我看来,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面包的成败。 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面包发酵综述

面包发酵研发 药物化学王静MG1430078 摘要 (2) Abstract (2) 1.面包的简介 (2) 1.1 面包简介 (2) 1.2 营养价值 (3) 1.3 面包制作存在的问题 (4) 2. 面包发酵工艺的机理 (4) 2.1 发酵原理 (5) 2.2 面团发酵的效果 (5) 2.3 成熟作用 (6) 3. 面包发酵分类 (6) 3.1 一次发酵法 (6) 3.2二次发酵法 (6) 3.3中种法 (6) 3.4老酵法 (6) 4 面包发酵影响因素 (7) 4.1 面粉 (7) 4.2 酵母 (8) 4.3 水分和温度 (8) 5 面包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9) 5.1 面团中酵母数量的变化 (9) 5.2 发酵面团中还原糖的变化 (9) 5.3 水分活度的变化 (10) 5.4 面团中pH值的变化 (10) 6 发展前景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发酵是面包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随着酵母产生的气体增多和气泡的增长面团体积逐渐增大。面团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些变化影响着最终产品的风味和营养变化,如面包的酵香味就是主要取决于面团的发酵时间和温度[1]。因此,制作风味优良的面包,发酵程度的好坏至关重要。若发酵时间不足,发酵后的面团结实,网状结构紧密,向上提时韧性大,制作出来的面包比较坚硬,咀嚼性差;若发酵时间过长,发酵后的面团会产生湿沾、脆裂、鼓气等现象,制作出来的面包色泽较差,面包渣较多。 Abstract Fer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bread making. In this phase yeast produce more bubble and gas, so dough volume increases gradually. Dough take a complex 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these changes affect the flavor of the final product and nutritional, such as leaven bread flavor is mainly depends on the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dough. Thus, produce excellent bread,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is very critical. If the fermentation time too short, the fermented dough is firm, close mesh structure, toughness move up, the bread produced is relatively hard, poor chewing. If the fermentation time too long, the fermented dough will produce a wet stick, embrittlement, cheerily phenomenon, the color of the bread produced is poor, more bread crumbs. 1.面包的简介 1.1 面包简介 所谓面包,就是将黑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基本原料,先磨成面粉,再加水、盐、酵母等搅拌成面团坯料,然后以烘、烤、蒸或煎等方式加热制作出的食品[2]。 面包的种类很多,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是吐司面包、夹心面包和一些甜面

不同配方和发酵法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第1章绪论 1.1面包的发展 21世纪,食品的消费趋势是:科学,方便,美味。科学:提倡三低,低脂肪,低钠,低胆固醇。方便:要求使用起来迅速,快捷,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美味:要求科学方便的同时崇尚中华饮食文化的色,香,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面包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种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因此面包食品越来越多的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面包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加入酵母和水调制成面团,经发酵,烤制成表面呈棕黄色的干皮,瓤部呈有弹性的海绵状组织的食品,在世界范围内面包普遍受人们的喜爱,其消费量依各国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传统文化,等原因有所区别,但其方便,卫生,科学,美味的特点一直吸引着各国消费者。 面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面包师的不断实践,创新,挖掘和整理,使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从而使面包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发酵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才能加工出体积膨大,组织松软,口感疏松,风味诱人的面包,同时由不同的发酵工艺所制作出的面包,体积,口感和风味也不尽相同。 1.2面包发酵法的研究现状 前人对不同面包发酵工艺生产出的面包,在体积、表皮色泽、烘焙均匀度、表皮质地、内部颗粒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将一次发酵工艺,两次发酵工艺,和快速发酵工艺进行多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两次发酵工艺优于一次发酵工艺,一次发酵工艺优于快速发酵工艺。其中三种发酵工艺的主要区别就是发酵时间,认为发酵时间越长面包的品质越好,随着过夜种子面团法,和低温过夜面团法的问世,这两种发酵时间更长,却又不占用工作时间,既省时有能保证成品品质的方法能否取代二次发酵法,还有待于研究。 现将面包的不同发酵方法中的四种介绍一下: 1.一次发酵法:此种方法是将配方中所有原料以先后的顺序放入搅拌机内,一次混合调制成面团进入发酵制作程序的方法。 2.二次发酵法:是采用二次搅拌,二次发酵的方法,此种方法使用比较广泛。 3.过夜种子面团法:是指利用夜间发酵种子面团,待第二天白天搅拌主面团工序同二次发酵法后续工作一样。此方法比二次发酵法省时,方便而且成品品质好,但条件很难控制,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摸索。 4.低温过夜面团法:种子面团发酵同过夜面团一样,只是需要存放与0-5℃的冷藏环境中12h左右,第二天取出在常温下稍软化后在与其它辅料重新搅拌成面团的一种方法。 结合实际试验,用四种发酵方法制作面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两种发酵方法通过比较它们对面包各项品质的影响来提醒消费者和烘焙界同仁选择正确、合理、方便的方法为消费者制作出高品位、高质量、口感芳香的面包。

★★做面包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解读

这篇博文,送给所有深深喜爱面包,喜爱做面包的朋友们其实很早就想写这篇东西了。博客里有很多面包的制作 方子,但我知道,会有很多朋友在看到它们的时候,充满大大小小的疑问。一块面包,从最开始的配料,到最后出炉,包含太多的学问。而有很多基础理论,在单个配方里不断的重复,也会影响配方的可读性。所以,在这里,我把制作面包的一些基础问题,从头到脚的一次说了。事先声明,新手适用,老鸟止步哈。 这篇东西不会像以前的文章那么图文并茂,它更偏重理论性。但新手朋友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一些你一直疑惑的问题,也许能在里面找到答案。(毕竟,这么详细的面包攻略,不是很常见的哦,自吹一下^_^ 这篇文章,介绍的只是最基本的面包的制作流程。而一些需要特殊方法制作的面包不在讨论之列。但是,它们的理论是相通的。 此文是文字介绍,手工揉面的详细步骤图请点击这里查看。 第一步、先从认识面粉开始吧! 做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这是面包组织细腻的关键之一。高筋面粉指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者,一般在11.5%以上,平均可以达到13%。有TX说在超市买不到高筋面粉, 我的意见是去大型的超市找找,或者干脆网购。毕竟,做面包少不了它。 饺子粉不是高筋面粉——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我不知道关于“饺子粉就是高筋面粉”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我知道它深深植根于很多TX的头脑里。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饺子粉的蛋白质含量大多在10—11%之间,达不到高筋面粉的标准,仍属于中筋面粉的范畴。但是,它是中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粉类,所以,是在没有高筋面粉的情况下,可以用它代替,作为权宜之计。

如何判断面粉的筋度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抓一把面粉,用手捏紧成块状,松开手,如果面粉立刻散开,就证明筋度很高。如果面粉还保持为块状,则证明筋度很低。 第二步、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面团的搅拌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对此我深不以为然。在我看来,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面包的成败。 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必须说一下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这也是为什么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要强调的是:只有小麦蛋白可以形成面筋,这是小麦蛋白的特性。其他任何蛋白质都没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小麦粉有可能做出松软的面包。其他黑麦粉、燕麦粉、杂粮粉等等,都无法形成面筋,它们必须与小麦粉混合以后,才可以做出面包。有些烘焙师会使用100%的黑麦粉制作面包,但这种面包质地会十分密实,因为没有面筋的产生,无法形成细腻的组织。(有TX曾经问:我往中筋面粉里加点蛋白质,它会不会变成高筋面粉?现在你应该明白了:除非加入小麦蛋白,加入其他诸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等任何蛋白质,都不会对面筋的含量产生影响。

面包安全管理

面 包 的 安 全 管 理 系别:环化系 专业:食品加工技术1202班 姓名:吴周帆 学号:2012040726

面包的安全管理 面包是所有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的烘焙食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起源于文明古国之一——埃及。从远古时代的人们用石头烘烤面坯到如今采用高科技工艺生产的面包,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更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象征。面包制品不仅品种丰富、数量繁多,而且还以其越来越新的材料、越来越精致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们的主食中有2/3以上是以面包为主,在国内也逐渐成为人们饮食结构的主食之一。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的面包生产工艺概况,与大家共同交流。 面包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盐、糖、水、油脂、鸡蛋等为辅料,经过和面、发酵、整型、成型、烘烤、冷却包装等程序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面包适合于机械化大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多种原、辅料,使其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丰富。面包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照加入糖和盐量不同可分为甜面包和咸面包;按照成型方法不同可分为模具土司类和非模具型面包;按照配料不同可分为普通面包和特制及高级面包;按照面包柔软度可分为软式面包和硬式面包;按照消费习惯可分为主食面包和点心面包;按照加入的特殊材料可分为果子面包、玉米面包、大麦面包、杂粮面包、夹馅面包及强化面包等。 一、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面包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是:原辅材料的处理调配——第一次和面——第一次发酵——第二次调制面团——第二次面团处理——第二次发酵——整形——成型——烤前加工处理——烘烤——冷却——-(半成品加工)包装——成品。原辅材料处理程序和注意事项如下: 1、面粉的处理: 控温,据地域和季节的不同,面粉在使用前应放置适宜的环境进行调温处理,使之更适合加工要求。在冬季应将面粉提前数天投放在生产车间或比较暖和的地方,以提高面粉的温度,有利于使用时促进酵母菌的发酵速度,在夏季时要将面粉存放在低温干燥处,并且要通风良好,以保持面粉适宜的温度,适合使用且能延长面粉保质期。过筛,面粉在使用前必须过筛,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再通过金属探测仪进行安全检测,以防止内存有金属物。同时,过筛可以防止其它杂质渗入面粉中,还可以通过过筛进行打碎面粉团块,粉体更细腻,使之混入更多气体,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与繁殖。 2、酵母的处理: 酵母本身就是一种生物活性菌,是制作面包的一种生物疏松剂,其质量和活性的好坏对面包生产有着重要影响。酵母的预处理情况对产品质量也有密切关系,酵母预处理方法如下:活性干酵母,在使用前可以用适温的水进行溶解然后加入搅拌面团,但水温不能超过60摄氏度,切不可混入油腻或高浓度的盐溶液及糖溶液,因为盐和糖都是属抑菌物质。 鲜酵母,在使用前须提前4到5小时从冷柜中取出使其软化,才能逐步恢复活力。然后用5倍以上的25度左右的温水搅拌溶解,5分钟后就可以投料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从冷柜中取出的鲜酵母应马上用水浸泡溶化,因为温差过大会导致部分酵母细胞死亡现象。 3、砂糖:生产面包时一般使用白砂糖,白砂糖是属于结晶体,所以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产生大量结晶块,防止潮湿。在生产面包使用时最好用水溶解后在投料,防止颗粒结晶糖反渗透造成酵母菌细胞萎缩而死亡,而影响酵母的活力。 4、油脂:生产面包时所制作面团中添加的油脂大多用固体油脂,一般用天然奶油、纯动物性牛油、猪油、人造奶油、氢化酥油等。因为液态油(液态酥油除外)流散性很大,并且在面团中会对蛋白质分子及酵母细胞周围构成油膜,影响蛋白质的吸水胀润,亦影响酵母的代谢功能,所以在生产面包时应使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第五章面包的制作 1、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 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 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2、实验目的: 2.1通过亲手实践,增加对面包生产过程的了解,熟悉产品的基本生产步骤、关键点 及注意事项。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动手能力。 2.3通过实践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对比,对手工生产及工厂生产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 识并引发思考。 2.4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标准,熟悉查找文献的具体步骤,并由此思考面包生产的关 键控制点。 3、实验材料及设备 3.1实验材料: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水、纯牛奶、干酵母等 3.2主要工具:菜刀、不锈钢盆、烤盘、台秤、烧杯等 3.3主要设备:电热食品烘炉、高速强力食品搅拌机、多功能面包醒发箱 4、试验方法 4.1配方:高筋粉1kg、黄油100g、砂糖180g、盐16g、香草香精4g、面粉改良剂4g、 水100g、纯牛奶400g、干酵母20g 4.2工艺流程 面团调制→面团发酵→面团分割及静置→烘烤 4.3操作要点 4.3.1面团调制: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及纯牛奶在多用

搅拌机中低速搅拌,酵母与余下的水混合后加入,低速搅拌15-20min后中速0.5-1min 4.3.2面团发酵:调制好的面团在28℃,湿度50%条件下发酵; 4.3.3面团的分割及静置:发酵后的面团,按每块60g分割,压成长条,折叠后由外侧拉起2/3滚圆,接缝朝下,静置50-60min; 4.3.4烘烤:成型发酵后,均匀涂上2g蛋液,上火210℃,下火190℃。时间约为8-10min。 5、质量安全控制的注意事项: 5.1和面搅拌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 5.2酵母应先用凉水溶解,激活后再加入已被搅拌机中和匀的面团中 5.3注意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之间,若温度过高易滋生杂菌,且蛋白易被破坏。因发酵箱内湿度较大,发酵时应在烤盘上罩一层保鲜膜,以防面团被弄湿。 5.4面团分割滚圆时不能太过用力,不要将面团中的空气压出。 5.5面团分割时应在操作板上涂一层油,将面团滚圆后放入烤盘之前也应在烤盘上涂一层油,避免面团粘于其上。 5.6从醒发室取盘烘焙师,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震动和冲击,防止面团跑气和塌陷,且刷图鸡蛋的应迅速,防止面团预冷收缩。 5.7面包放入烤箱后,先开底火,5分钟后再开上火,注意控制烘烤时间,避免烤糊。 6、产品质量标准(品质评价) 6.1感官指标: 6.1.1形态:完整,无缺损、龟裂、凹坑,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 6.1.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 6.1.3气味:应具有烘烤和发酵后的面包香味,并具有经调配的芳香风味,无异味。 6.1.4口感:松软适口,不粘,不牙碜,无异味,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 6.1.5组织:细腻,有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纹理均匀清晰,呈海绵状,无明显大孔洞和局部过硬;切片后不断裂,并无明显掉渣。 6.2质量评定 6.2.1面包含水率 = (成品面包水分含量/面包重量)×100% 其中:成品面包水分含量 = 总加入水的量—水分蒸发量。

面包制作--汤种法及发酵,整形一些小经验

学习烘培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那我个人更热衷于制作面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家人爱吃,关于几种制作面包的方法,基本都已经尝试过(直接法,中种法,汤种法,烫种法),但我更喜欢用汤种制作面包, ——“汤种”在日语里意为温热的面种或稀的面种。“汤”的意思有开水、热水、泡温泉之意。“种”为种子、品种、材料、面肥(种)之意。用在粉焙术语的解释是将面粉加水在瓦斯炉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或者将面粉加入不同温度的热水,使其糊化,此糊化的面糊称为汤种。汤种再加面包用的其他材料经搅拌、发酵、整形、烘烤而成的面包称为汤种面包。汤种面包与其他面包最大的差别在于淀粉糊化使吸水量增多,因此面包的组织柔软,具有弹性,可延缓老化。 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面包坊Bakery-65度汤种面包》,这本书几乎是爱好制作面包的焙友们人手一本,书里推荐各种汤种面包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通俗易懂,很适合家庭制作。 那今天除了汤种的制作,还有投料顺序,酵母的使用,整形方法,发酵技巧等等。。一起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先从制作汤种开始吧。。。 汤种制作

1高筋面粉25克,加入125克水混合,先将面粉与水混合。 2放在煤气上小火加热,需要不停搅拌,以防锅底起焦。

3加热至65度,面糊表面搅拌时,有纹路出现就可以离火了,待温度降下来就可以使用。(这个可以用烘焙专用的测温计,但实际上用眼来观察有纹路就可以了。) 那汤种我一般是用多少做多少,今天这个量稍微多了一点,我就倒了,如果剩的量挺多,可以面糊表面贴着保鲜膜,切忌是直接贴面糊表面,不是包在碗上,再密封好放进冰箱可以保存1-2天,若汤种变成灰包时就不可以使用了。 面包制作流程 甜面包面团:A风车高筋面粉210克,美枚低筋面粉56克,低脂奶粉20克,细砂糖42克,盐1/2茶匙,金燕耐高糖酵母6克

面包制作原理

第二节面包制作原理 一、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1、面包的配方 面包配方中基本原料是:面粉、酵母、水和食盐,辅料是:砂糖、油脂、乳粉、改良剂以及其他乳品、蛋、果仁等。制作面包的面粉与饼干不同,首先要求面筋量多、质好。所以一般采用高筋粉、粉心粉,硬式面包可用粉心和中筋粉,一般不能用低筋粉。高级面包都要用特制粉。 2、混合前原辅材料的处理 (1)小麦粉的处理 A小麦粉的贮藏与保存 B使用前必须过筛 C安装磁铁除杂装置 (2)酵母处理 A使用压榨酵母前要检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调粉时一般是先用一部分(或全部)水把称好的酵母化开拌匀再加入面粉,使酵母在面团中分布均匀。 B使用干酵母要进行活化处理用培养液或40~43℃水直接将干酵母化开(水量约为酵母量的4~5倍)保温静置,使酵母活化后再使用。 C酵母不要与油指、食盐、砂糖直接混合 (3)水的添加和处理 A加水量 B水质硬度稍高一些好,稍带酸性的水(pH5.2~5.6),被认为对制作面包最合适。 (4)其他辅助原料的处理 A砂糖 B食盐 C奶粉 D油脂 E添加剂 二、面团的调制 1、调制的目的

(1)使各种原料充分分散和均匀混合 (2)加速面粉吸水而形成面筋] (3)促进面筋网络的形成 (4)拌入空气有利于酵母发酵 2、面团调制的六个阶段 (1)拾起阶段 (2)卷起阶段 (3)面筋扩展、结合阶段 (4)完成阶段 (5)搅拌过度 (6)面筋打断 3、影响面团调制的因素 (1)加水量 (2)温度 (3)搅拌机的速度 (4)小麦粉 (5)辅料的影响 (6)产品的品种特点与调粉的程度 三、发酵 1、面团发酵的目的 (1)在面团中积蓄发酵生成物,给面包带来浓郁的风味和芳香。 (2)使团面变得柔软而易于伸展,在烘烤时得到极薄的膜。 (3)促进面团的氧化,强化面团的持气能力(保留气体能力) (4)产生使面团膨胀的二氧化碳气体。 (5)有利于烘烤时的上色反应。 2、发酵中影响面团物理性质,尤其是气体保持能力的因素 要得到好的面包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直到进烤炉,面团中的发酵都要保持旺盛地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个是面团必须变得不使气体逸散,即形成有良好伸展性、弹性和可以持久的包住气泡的结实的膜。影响面团保持气体能力,即胀发性能的因素如下: (1)面粉

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 面团的发酵就是利用酵母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成分,使面团膨松而富有弹性,并赋予制品特殊的色、香、味及多孔性结构的过程。 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是依靠面团中含氮物质与可溶性糖类作为氮源和碳源的。单糖是酵母生长繁殖的最好营养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面团中的单糖很少,不能满足酵母生长繁殖的需要。所以,有时需在发酵初期添加少量化学烯或饴糖以促进发酵。另一方面,面粉中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发酵时,酵母菌本身可以分泌麦芽糖酶和蔗糖酶,这两种酶可以将面团中的蔗糖以及麦芽糖分解为酵母可以利用的单糖。其化学变化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部分淀粉在β- 淀粉酶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 2(C6H12O5)n+2nH2O→淀粉酶n(C12H22O11) 淀粉水麦芽糖 第二步是麦芽糖在麦芽糖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C12H22O11+H2O麦芽糖转化酶→2C6H12O6 麦芽糖水葡萄糖 此外,在面粉中含有少量蔗糖,部分蔗糖在蔗糖转化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其反应 式如下: C12H22O11+H2O蔗糖转化酶→C6H12O6+C6H12O6 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生产面包所用的酵母是一种典型的兼性厌气性微生物,其特点是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当酵母在养分供应充足及有足够空气的情况下,呼吸旺盛,细胞增长迅速, H2O,其总的反应式如下: 能迅速将糖分解成CO2与

C6H12O6+6O6→6CO2+6H2O+ 剧烈的呼吸作用,使面团逐渐膨大,当面团中残村的氧消耗尽以后,酵母即转入无氧发酵,此时在乙醇酶的作用下将糖分解成乙醇及少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的能量较少: C6H12O6→2C2H5OH+2CO2+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代谢是一个很复杂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在多种酶的参与下,经过糖解(或称无氧氧化)作用由己糖生成丙酮酸,在这个过程中有氧呼吸与糖酵解的前一段作用完全相同,只是 从丙酮开始在氧供给充分时,有丙酮酸以三羧酸循环的方式生成CO2 H2O,当无氧供给时,酵母本身含有脱羧酶与脱羧辅酶,可将丙与 酮酸经过α—脱羧作用生成乙醛,乙醛接受磷酸甘油醛脱下的氢生成乙醇,酵母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的关系可有下面的简式表示: 乙糖→呼吸和发酵中间产物(丙酮酸) [ 有氧呼吸产生水合二氧化碳 无氧发酵产生乙醇、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物,在实际生产中,上述两种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即氧气充足时则以有氧呼吸为主,当面团氧气不足是则以发酵为主。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使面团充分发起,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

面包如何和面

第一步、先从认识面粉开始吧! 做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这是面包组织细腻的关键之一。高筋面粉指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者,一般在11.5%以上,平均可以达到13%。有TX说在超市买不到高筋面粉,我的意见是去大型的超市找找,或者干脆网购。毕竟,做面包少不了它。 饺子粉不是高筋面粉——这点需要特别注意。我不知道关于“饺子粉就是高筋面粉”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我知道它深深植根于很多TX的头脑里。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饺子粉的蛋白质含量大多在10—11%之间,达不到高筋面粉的标准,仍属于中筋面粉的范畴。但是,它是中筋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粉类,所以,是在没有高筋面粉的情况下,可以用它代替,作为权宜之计。 如何判断面粉的筋度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抓一把面粉,用手捏紧成块状,松开手,如果面粉立刻散开,就证明筋度很高。如果面粉还保持为块状,则证明筋度很低。 第二步、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面团的搅拌 有一个说法:面包制作过程中,正确的发酵影响了面包质量的90%。对此我深不以为然。在我看来,面团的搅拌与面团的发酵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影响着面包的成败。 注意了!对面包搅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于你制作出成功的面包!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必须说一下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致密、网状、充满弹性的结构。面粉加水以后,通过不断的搅拌,面粉中的蛋白质会渐渐聚集起来,形成面筋。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起面包的结构。 所以,面筋的多少决定了面包的组织是否够细腻。面筋少,则组织粗糙,气孔大;面筋多,则组织细腻,气孔小。这也是为什么做面包要用高筋面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质,才能形成足够多的面筋。 要强调的是:只有小麦蛋白可以形成面筋,这是小麦蛋白的特性。其他任何蛋白质都没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小麦粉有可能做出松软的面包。其他黑麦粉、燕麦粉、杂粮粉等等,都无法形成面筋,它们必须与小麦粉混合以后,才可以做出面包。有些烘焙师会使用100%的黑麦粉制作面包,但这种面包质地会十分密实,因为没有面筋的产生,无法形成细腻的组织。(有TX曾经问:我往中筋面粉里加点蛋白质,它会不会变成高筋面粉?现在你应该明白了:除非加入小麦蛋白,加入其他诸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等任何蛋白质,都不会对面筋的含量产生影响。) 搅拌的过程: 揉面是个很辛苦的工作。为了产生足够多的面筋,我们必须在揉面上花大量的力气。从。不同的面包需要揉的程度不同。很多甜面包为了维持足够的松软,不需要太多的面筋,只需要揉到扩展阶段。而大部分土司面包,则需要揉到完全阶段。 什么是扩展阶段和完全阶段? 通过不停的搅拌,面筋的强度逐渐增加,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取一小块面团,用手抻开,当面团能够形成透光的薄膜,但是薄膜强度一般,用手捅破后,破口边缘呈不规则的形状,此时的面团为扩展阶段。 继续搅拌,到面团能形成坚韧的很薄的薄膜,用手捅不易破裂,即使捅破后破口因为张力也会呈现光滑的圆圈形。这个时候的面团就达到了完全阶段。 关于什么样的面包需要揉到怎样的阶段,每个方子中都会有说明,根据方子进行操作即可。 如果用机械搅拌,则搅拌过度也会是一个常见的情况。面团揉到完全阶段以后,如果仍继续搅拌,面筋会断裂,面团变软变塌,失去弹性,最终会导致成品粗糙。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搅拌过度。

二次发酵法的面包生产工艺

二次发酵法的面包生产工艺 一、二次发酵法的面包生产工艺流程 种子面团搅拌→发酵→主面团搅拌→延续发酵→分块→搓圆→中间醒发→压片→成型→装盘装听→最后醒发→烘焙→冷却→整理→包装→成品。 二、面包配方 普通面包配方 高级面包配方 三、调粉(面团搅拌) 面团搅拌也俗称调粉、和面,它是影响面包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

一。 1、目的 (1)各种原辅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形成质量均一的整体; (2)加速面粉吸水、胀润形成面筋的速度,缩短面团形成时间;(3)扩展面筋,使面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伸性,改善面团的加工性能。 2、面团搅拌的阶段 原料混合阶段→面筋形成阶段→面筋扩展阶段→搅拌完成阶段→搅拌过渡阶段→破坏阶段。 3、面团搅拌工艺 (1)原材料处理:直接关系到面团调制、发酵、成品质量。 小麦粉的处理:在投料前小麦粉应过筛,除去杂质,使小麦粉形成松散而细小的微粒,还能混入一定量的空气,有利于面团的形成及酵母的生长和繁殖,促进面团发酵成熟。在过筛的装置中要安装磁铁,以利于清除磁性金属杂质。 酵母的处理:压榨酵母、活性干酵母,在搅拌前一般应进行活化;压榨酵母,加入酵母重量5倍、30℃左右的水,干酵母,加入酵母重量约10倍的水;水温40—44 ℃,活化时间为l0一20 min。活化期间不断搅拌;为了增强发酵力,也可在酵母分散液中加5%的砂糖,以加快酵母的活化速度。酵母溶解后应在30 min内使用,如有特殊情况,溶解后不能及时使用,要放在0℃的冰箱中或冷库中短时间贮存;使用高速成搅拌机时,酵母不需活化而直接投入搅拌机中。即发

活性干酵母不需进行活化,可直接使用。 (2)搅拌投料顺序 先将水、糖、蛋、面包添加剂置于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使糖全部溶化,面包添加剂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能够与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充分作用;将奶粉、即发酵母混入面粉中,然后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面团;当面团已经形成,面筋还未充分扩展时加入油脂;最后加盐,一般在面团中的面筋已经扩展,但还未充分扩展或面团搅拌完成前的5~6 min加入。 (3)面团温度的控制 适宜的面团温度是面团良好形成的基础,又是面团发酵时所要求的必要条件。因此应根据加工车间情况和季节的变化来适当调整面团的温度。 影响面团温度的因素:面粉和主要辅料的温度、室温、水温、搅拌时增加的温度等。面包面团的理想温度为26℃-28℃。 (4)搅拌时间的控制 影响面团搅拌的因素很多,如小麦粉的质量、搅拌机的形状、转速、加水率、水质、面团温度和pH值、辅助材料、添加剂等等。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种类来确定:搅拌机不变速,搅拌时间15— 20 min;变速搅拌机,10-20 min,防止搅拌不足和搅拌过度。 四、面团发酵 面团发酵是面包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1、面团发酵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