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

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

5、长方体有()个顶点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

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

四、我的疑惑:

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

(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

(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

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

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

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

四、我的疑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二、自主学习

1、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观察展开的形状的特点。(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指的什么:

三、合作交流

1、课本例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你总结出来的长方体的面积公式:

(2)如何用字母表示:

2、课本例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你总结出来的正方体的面积公式:

(3)如何用字母表示:

四、我的疑惑:

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

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能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概念;能根据公式计算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间相互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相互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能喝到水?

2、将书包放进抽屉,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将课本放进抽屉,用手摸一摸和刚才感觉有什么不同?

3、观察课本中列出的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二、合作交流

1、自主完成课本实验观察中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2、用一句话总结什么体积?

3、比较课本中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自学课本,了解有哪些常用的体积的单位。

4、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1)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2)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大小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玻璃杯两个,石头大小不一两个,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

1.请同学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1)老师指导学生做课本实验观察。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老师和一位同学以及与姚明所占空间的大小作比较。(所占空间有大小)

引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空调的体积?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回答:像粉笔盒所占的空间就叫做它的体积;石块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就是指石块的体积。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1、分别将数包、课本先后放进抽屉,用手感觉有什么不同(书包所占空间大,课本所占空间小)

2、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个物体占的空间最大?哪位同学占的空间最大。

同学们用摸和观察分辨出了物体体积的大小那下面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

来吗?(出示课件)

(二)教学体积单位

让同学比较10cm与20cm谁长谁短,20与25谁大谁小,并说出理由,引出比较体积也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

(1)学生自学课本,出示下列思考题: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2)组织汇报交流: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

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钻一钻,具体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班内几个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用手势进行演示。

(四)计量物体的体积。

1.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cm3的小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物体,你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师:如果改用12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块来摆呢?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五)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三、指导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第二课时》教案

红岩寺中心校兰婷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二、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体积和体积单位。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

(1)制作表格将这些数据列在表格中并观察规律。

4、交流展示:

(1)展示你所发现的规律。

(2)展示你所得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观察公式的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公用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1)巩固检测:35页做一做。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32页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

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自主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明确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

二、自主学习

(1)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大长方体或正方体,观察所摆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与列数、行数、层高是什么关系,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长宽高与所用正方体的总个数以及体积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积,并了解底面积的算法。

二、合作交流

1、将你得出的数据列成表格并观察说。

2、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

3、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与底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公用的体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课本31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红岩寺中心校兰婷

一、学习目标: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2、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

(1)出示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请同学思考如果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切割多少个?

(2)计算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并将单位分米化为厘米,再计算出体积。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

4、交流展示:

(1)展示你的切割思路、和计算过程。

(2)展示你所得出结论。

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1)巩固检测:课本例3、4 做一做。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36页第1题、第7题。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导学案

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的推导过程。

2、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学习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进率分别是多少。

(2)计算棱长为一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再将棱长单位换为厘米并计算出体积。并观察两次所得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交流

1、思考将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能切割多少个?

2、总结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课本35页做一做。

四、我的疑惑:

容积和容积单位导学案

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立方分米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自学课本了解什么是容积,什么样的物体才有容积,铁块有容积吗?计量容积一般用()单位,计量水等液体单位时常用的容积单位()和()用字母表示为()和()。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容积为1升、1毫升的物品。

2、课本小组活动内容。

3、小组合作实验并计算1升等于多少毫升

4、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5、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一个物体的容积和体积一样大吗?物体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四、巩固练习:课本38页例5。

五、我的疑惑: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红岩寺中心校兰婷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

体积单位的关系。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容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2、理解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及体积单位。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能力的培养,了解基本概念。

3、合作学习:

1、老师带引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物品有容积,并认识容积单位,计算容积的方法。指导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转化。

4、交流展示:

(1)展示小组活动的结果。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1)巩固检测:课本例5。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40页第2题、第7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红岩寺中心校兰婷

一、学习目标:

1、探究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运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运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回忆容积和容积单位公式以及容积单位间的进率。

2、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栏目内容,教师关注学困生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

(1)指导学生动手用排水法计算梨子的体积。

(2)指导学生确定用排水法计算物体积的方法。

4、交流展示:

(1)什么样的物体能用排水法。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计算。

(3)用排水法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和步骤。

5、拓展提升:(自主-合作-展示-点拨)

(1)巩固检测:课本41页8、9题。

6、作业布置:完成练习第40页第8题、第9题。

六、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主备:兰婷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运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容积?容积的单位一般用(),液体用()。1L=()ml 1=( )L 1=( )ml

三、合作交流

1、想一想如何用量杯和水来计算梨子的体积。

2、上升的那部分的水是谁的体积?

3、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用排水法来计算体积。

4、用排水法计算物体的体积的步骤:

四、巩固练习:课本41页8、9题。

五、我的疑惑:

优秀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3》教学设计

4.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评测练习 满分:50分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图形,不是多边形的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长方体 2.一个n边形中,下列数与其它数不相等的是() A.顶点数 B.边数 C.对角线条数 D.内角个数 1圆的一个扇形,那么留下的扇形的圆心3.如果从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中剪去 3 角是() A.60° B.120° C.180° D.240° 4.若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六条对角线,则它是() A.五边形 B.七边形 C.九边形 D.十边形 5.从多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出发,连接各个顶点得到2013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2013 B.2014 C.2015 D.2016 6.将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它不可能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则该扇形的圆心角为度. 7.在一个圆中,扇形EOF占圆面积的 3 8.一个十二边形有条对角线,如果一个n边形有24条对角线,那么n的值等于.

9.在一个半径为10的圆中,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为. 10.一个圆被三条半径分成圆心角3:4:5的三个扇形,则最大扇形与最小扇形圆心角的差是度.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如图2所示,从一个多边形内任意取一点,分别连接这一点与各顶点. (1)数一数,每一个多边形各被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2)总结一下,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的边数有怎样的关系? 12. 如图3所示把一个圆分成四个扇形,若把圆看作整体1,各扇形所占百分比如图,你能够计算出各扇性的圆心角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姓名:马萍时间:2017年3月15日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四、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五、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2,3 七、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扇形的认识》导学案

《扇形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的认识》第75~76页 学习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了解 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认识弧、圆心角,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3、在自学、互学、群学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扇形。 学习难点:能在圆中画出扇形,认识扇环,求出特殊圆心角的扇形面积。 学具准备: 学案纸扇形图片圆规量角器 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预习自学完成学案第一部分复习铺垫和第二部分新知探究。然后再通过同桌互学、小组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小组补充互评、教师评价点拨等学习方式,利用圆形图折、剪、画,认识弧、圆心角,建立扇形概念。从生活实例到数学模型,在不同图形对比中进一步巩固对圆心角和扇形的认识。明确圆心角和对应弧的关系,能在园中画出扇形。能求出圆心角是90度和180度等特殊扇形的面积。再探究拓展认识扇环,会求特殊扇环的面积。 导学过程: 一、旧知提取复习铺垫(课前完成) 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先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再剪出1/4圆(把1/4圆和剩下的3/4圆纸片都带来) 设计意图: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的大小是由半径和圆心角决定的,从已知圆的周长到求出圆的面积,是对前面知识的整理,也是为新知弧的认识和圆心角知识做铺垫。圆环问题扇形,

这两个扇形的对比更能帮助同学们认识扇形学习新课知识,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知学习难度。 【评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课前完成) (一)认识扇形 1、预习书本第75页,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像扇形? 2、预习书本第75页,用红笔画出弧AB,用角符号标出圆心角AOB 3、什么叫扇形? 4、画一画:请在下面圆中分别画出一个圆心角是90度的扇形并涂上阴影,思考空白部分是扇形吗? 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5、认识半圆和1/4圆圆心角的度数 6、找出自己剪出来的两个图形的圆心角分别是多少?(同桌互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案的新知探究环节,既要体现知识问题化,又要体现问题层次化。

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五年级一班学生体重情况 导学内容:信息窗一(扇形统计图) 导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二)导与学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预习提纲: 1、认真阅读课本103页信息窗3的数据。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3、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调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分别有什么特点。 问题预设: 1、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是怎样的? 2、扇形统计图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优点? 3、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扇形统计图记录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同学们,103页的信息窗呈现的是对五年级一班学生体重的一个调查表。 1、看课本信息窗的情境,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二、精讲点拨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各种体重类型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中直接看出来吗?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5类题种类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如:肥胖12.5%是指肥胖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12.5% 三、课堂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果在生产生活中想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选择扇形统计图。 四、分层练习,达成目标 轻松乐园: 自主练习105页第1、2、题(理解意义并加以对比,巩固众数实际意义)更上一层楼: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5题。 五、当堂检测 1. 说一说图中每个扇形表示的意义,哪一种营养成分高。 2. 小明家月收入3000元,各项支出是多少元? 教学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内容(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数:1课时 教材简析: 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b、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 数量特征 面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三条棱相交的点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 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用扇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统计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学习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课上与同伴交流。 2.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知识链接: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它用于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对比鲜明。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它既可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可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自主预习 (1)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如下表。 1.你能从上表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组内互相说一说) 2.你能计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吗? 3.用哪种统计图可以表示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4.自学课本第96-97页的内容,扇形统计图有何优点?

合作探究 根据图2试着完成以下任务,相信你一定行! 六(2)班本期图书借阅统计图六(3)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图2 图3 1.在图2中,整个圆表示(),“■”表示(),“□”表示()。 2.你从图中还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合做交流时,组内小展示,看谁读出的信息多) 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代表(),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的表示()。 4.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组内小展示) 应用提升 六(3)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如图3: 1.你能读出哪些信息?(组内B、C同学口头展示,A补充) 2.喜欢跳绳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如果全班有50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焦方明)

圆的初步认识 浦东新区御桥小学焦方明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会感知生活中的圆,即在思辨中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2.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圆发现同圆或等圆的半径处处相等,并且直径=半径× 2。 3.在圆的初步认识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思维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黑板上出示已经画好的圆)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共同研究什么内容吗?(圆)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黑板上有圆) (上课) 二、研究圆 ㈠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出示盒子: 师:把这个盒子放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方,你们会放吗?(会) 师:如果用红色小圆点表示你的左脚,你能画出盒子放在哪儿吗?拿出练习纸,一厘米表示1米,3米就用几厘米表示,请你画一画。 (教师巡视) 师:停。我发现有的同学把盒子放在这儿,距离你的左脚几米?也有些同学把盒子放在这儿?距离你的左脚几米?还有的放在这儿和这儿。这几种放法可以吗?为什么都可以呢?(都距离左脚3米)那么除了这四种放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放法吗?有多少?只要怎么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像这样无数个放盒子地方连起来,会是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盒子就在哪儿呢? 师:为什么无数个放盒子的地方连起来以后会是圆?而不是正方形,正五边形…… 师:看来这个小圆点很特殊?从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同?在一个圆内像这样的小圆点会有几个?这个点在圆的中心位置,我们给它取个名字。(板书: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师:现在我在圆上任意的点出一点。(什么叫圆上任意点出一点?谁来帮我任意的点着一点?)把圆心和圆上任意的一点用线段连起来,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导学案

龙街小学学校六年级班数学科导学案 执教人课题扇形统计图课类新授课 主备人审定人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自学目标(基础知识):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合作目标(重点知识):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探究目标(难点知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主要方法合作、探究 教师主导步骤(要点问题化)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 时 间 组 织教 学 一、复习引新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 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 些统计图?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倾听、思考 4 ︱ 5

展 示目 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 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 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 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齐读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 3

导学达标1、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 统计图 你能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 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 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 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 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 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 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2、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 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 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活动一:认识扇形统计图及其作用 1.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阅读下面的文字,认识扇形统计图。 像上面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 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 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 关系。 3.分别说一说18.8%、26.0%、9.9%、33.3%、 12.0%各表示( )占( )的百分 之几. 活动二:算一算,比一比 1.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 入下表。 2.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3.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 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17 ︱ 20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京四中4.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学案

初一年级数学科探究新知学案 学习内容: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 计(收 获) 二、小组学习(合作共赢) 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引几条对角线?五边形呢?六边形呢?n边形呢?n边形一共可引多少条对角线呢? 三、展示反馈:(展示你的风采!) 学习目标:理解多边形和圆的相关概念。 重点和难点:理解多边形和圆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一、自主学习:(相信你一定行!) (一)自主探究:(阅读课本122页----124页后完成) 1、根据你对教材122页内容的理解,在下面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多边形,并指出这个多边形 的各顶点、各边、各角以及任两条对角线。 2、由课本123页的“议一议”可知:正多边形应满足的条件是 。 3、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把你能画出圆的所有方法写出来 。 4、用一根细绳和笔能画出圆吗?用你的方法画一个圆,根据课本内容指出圆心和半径,在 圆中描出一段弧和扇形(用阴影),并表示出圆中的一段弧和圆心角。 5、由课本例题及议一议的内容,尝试归纳求扇形圆心角和面积的方法。 (二)尝试练习 1、下列图形中不是多边形的是() 2、下列图形中,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A.B.C.D. 3、半径为1的圆中,圆心角为900的扇形面积为() A、 B、 C、 D、 教学反 思(疑 惑) 1、正五边形ABCDE中,∠A=1080,AB=4cm,则∠C= ,AE=BC= 。 2、若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只能画5条对角线,则它是( ) A、六边形 B、七边形 C、八边形 D、九边形 3、六边形一共有对角线( )条 A、7 B、8 C、9 D、10 4、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 ( ) 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B.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C.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D.六条边都相等的六边形 5、将一个圆分割成3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7:10,那么最大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 6、把一个半径为20厘米的圆形蛋糕等分成8份,每份的形状都是一个形,每份的圆心角是 °,每份蛋糕的面积是(保留) 四、拓展检测:(成功在眼前) 1、一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它的边数相等,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7 B、6 C、5 D、4 2、一个正方形纸片,截去一角后得到的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以上都有可能 3、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的所有对角线可分出个三角形,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引的所有对角线可分出 个三角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课题 扇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时,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为后面即将学习的新知做好铺垫。 2.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通过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来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统计图,并说出它们的作用、特点以及制作步骤和方法。 2.填表并解决问题(出示教材统计表,去掉最后一列百分比的数据)。 (1)组织学生观察统计表并填表。 (2)根据上表和已学过的知识,如果要表示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可以绘制什么统计图?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用统计图表示表格中“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应该怎样做? 1.独立思考,汇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特点以及制作步骤和方法。 2.(1)交流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然后独立计算并汇报、订正。 (2)小组交流后明确: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 (3)独立思考并讨论交流,提出解决方案。 1.某食品公司XX年上半年的生产情况如下图。 某食品公司XX年上半年的生产情况统计图 (1)( )月份的产量最高,( )月份的产量最低。

(2)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产量是( )吨。 (3)6月份的产量比1月份增长了( )%。 二、实践操作,认识扇形统计图。(15分钟)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扇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 (1)猜一猜: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2)试一试: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自学,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出示自学提纲: (1)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 (2)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来分割的? (3)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 1.(1)小组观察扇形统计图,思考、交流命名为扇形统计图的原因。 (2)观察、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明确: (1)扇形统计图是把圆分成了若干份。 (2)扇形统计图是用圆的半径来分割的。 (3)扇形的大小反映了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 15.4圆的初步认识(2)学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 15.4圆的初步认识(2)学案青岛版 教师寄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就能获得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圆的其他有关的概念。 2会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进行有关简单问题的计算。 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P163------164的内容。 2了解等圆、同心圆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3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1什么等圆?什么是同心圆? 2在什么情况下两条弧才能叫做等弧?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任务一观察教材中P163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叫等圆。 2.等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3. 叫同心圆。 3. 叫等弧。 4. 叫圆环。 任务二 1. 如图,大圆的半径为8厘米,小圆的半径为3厘米,求圆环的面积。 2.在同心圆中,如果圆环中大圆的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2,求圆环的面积。任务三 1.用一根长1米、一根长2米的绳子围成两个同心圆,这两个圆的半径之差是多少? 2.地球的赤道近似的看做一个圆,如果环绕赤道有一个圆,它的周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这两个同心圆半径之差是多少?想想看,这两个圆之间能伸进你的拳头吗? 当堂训练 1.平面上以一个定点为圆心,可以画个圆,它们是;以已知线为 半径画圆,可以画个圆,它们是。 2. 你能用图形表示到“点O的距离大于1厘米而小于2厘米的点的集合”吗? 3.与圆心的距离不大于半径的点所组成的图形是( ) A.圆的外部(包括边界); B.圆的内部(不包括边界); C.圆; D.圆的内部(包括边界) 4.下列说法:①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②劣弧大于半圆;③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课下练习 1.已知⊙O的半径为6cm,P为线段OA的中点,若点P在⊙O上,则OA的长( ) A.等于6cm B.等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2. 操场上站着A、B、C三位同学,已知A、B相离5米,B、C相离3米,试写出A、C 两 位同学之间距离的取值范围。 3. 设线段AB=4cm,作图说明:到点A的距离大于3cm,且到点B的距离小于2cm的所 有点组成的图形。 4 .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厘米,小圆的半径为3厘米,则圆环的面积 为。 5 周长为1和2的两个同心圆,半径相差(结果保留两个有效 数字)。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古城二小王静艳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当前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 ⒈依据《新课标》理念: 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由此可以概括,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构式特征的学习方式。 ⒊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们是最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教案

扇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认识扇形。 2.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3.理解扇形的大小在同一个圆中与圆心角有关,了解扇形与所在圆的关系。 4.感受图形之美,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在同一个圆中与圆心角有关,了解扇形与所在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它们的名称中都含有一个“扇”字,它们的形状都是这样的(课件抽象出图形)我们把它们称为“扇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二、探究新知 师提问:关于扇形,你想知道什么? 生答:定义,各部分名称,周长,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怎样画扇形…… 师选择性板书:定义,各部分名称,周长,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指出:扇形的定义和它各部分的名称,数学书上有介绍,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打开数学书第75页自学这部分内容。

生自学,同时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虚线圆和扇形不作标注,另外再画两个圆,标好圆心和一条半径。 2.自学后反馈:自学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师:你能在黑板上找到弧AB吗?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出。 生: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师:请你上来指指。他指得对吗? 师生共同小结:扇形是由一条弧和两条半径围成的,所以扇形的定义是: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生: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师:真棒,你能在黑板上指出来吗?我们来看看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特点:一,顶点在圆心。二,它的两条边其实就是半径。三,他所对的圆上的部分是所在扇形的弧。 小结:课件演示扇形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3.巩固新知 师:我们认识了扇形,弧,和圆心角。你会判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判断:(书第76页,第二题) 指名生答后师指出第二幅图,问:为什么它不是圆心角? 生答:因为它的顶点不在圆心。 4.师设疑:我们知道,一个角的两条边张得越开,这个角就越大。那么,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圆心角变大了,扇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一起看屏幕。(课件演示)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生答。 生答: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圆心角越小,扇形越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剪刀、含有圆形的实物、纸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复习平面图形,引出曲线图形—圆。(板书:圆) 2、情景创设,激情导入: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比赛吗?(动画演示)你们猜猜谁会的第一名?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到底谁会得第一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汇报。 3、师生共同举例。 4、老师只给你一支笔,你能快速画一个圆吗?学生汇报。(明确画得不准确) 5、能用准备的实物学具画一个圆吗?学生试画。学生展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动手实践。 (1)动手剪一剪:用剪刀把自己刚才画的圆剪下来。 (2)动手折一折:把圆向老师这样反复对折。 (3)动手画一画:把折痕用笔画出来。 (4)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听。(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6)这些线段,交点是圆的什么呢?快速阅读课本56页下面的一段话,并把你发现的画出来。 (7)学生汇报后,老师幻灯演示并板书:圆心o,半径r,直径d。 2、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并小组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5)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6)学生汇报后,老师幻灯演示并板书:在同一圆内,无数条,都相等,d=2r,r=d/2,轴对称图形。 3,刚刚我们认识了圆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动画演示)你们对这个游戏有什么意见吗?(引导不公平,距离不一致)怎样玩公平呢?同桌相互说说。(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到木桩的距离要相等才公平)学生汇报,(动画演示)利用今天圆的知识还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法吗?(引导明确:围成一个圆圈来套木桩)学生汇报,幻灯演示:是这样吗?(不是,木桩应在圆心)是这样吗?并说说想法。(表扬学生) 4、我们在纸上画圆很容易,如果要在学校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是怎么画的。(动画演示)看完动画,你们收到了什么启示呢?(明确:固定圆心,绳子拉直,长短不变,半径不变)其实我们祖先早就发现了这种画法。请看。(动画演示)现代准确画圆的工具就是圆规。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规,简单介绍尖尖的一脚和装铅笔的一脚,手柄。(点击幻灯,出示圆规图片)如何用圆规画圆呢?请看。(幻灯演示)出示幻灯,练习画圆,师生订正:应该注意,两脚张开的距离是半径。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的认识》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的认识》教案 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7页:扇形,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教学重点: 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教学准备: 圆规、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复习题 (1)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环形花园外圆直径是10米,内圆半径为3米,求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订正。 2、提问: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二、自学新知 1、认识弧(出示) (1)出示图例 让学生看图后说说什么叫做弧?具备哪些条件? (可让学生结合第127页书上内容说一说。) (2)让学生用圆规画弧。 厉庄小学集体备课稿纸 2、认识扇形 教师在上面弧的两端作出两条半径,把半径与弧的两端作出 两条半径,把半径与弧之间的部分涂上红色。使学生知道这说是 扇形。

3、使学生理解扇形的意义。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 形。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画出的圆内作一条扇形。 4、讨论:扇形与三角形的区别。 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扇形是由两条半 径和一条弧(曲线)围成的图形。 5、认识圆心 让学生自学第127页圆心角一部分内容,然后在自己的图里 标出圆心角。再与同位交流。什么样的角叫做圆心角。 讨论与看图: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与扇形的关系。(在同一 个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 三、自学检查 1、让学生做练习第127页练一练第1题,区别哪些是圆心角, 哪些不是圆心角,加深对概念理解。 2、做练一练第2题。找出图中哪些是扇形。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7.237.23.202010:1210:12:03Jul-2010:12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三日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0:127.23.202010:127.23.202010:1210:12:047.23.202010:127.23.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23.20207.23.202010:1210:1210:12:0410:12:04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Thursday, July 23, 2020July 20Thursday, July 23, 20207/23/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0时12分10时12分23-Jul-207.23.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7.2320.7.2320.7.23。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三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0:1210:12:047.23.2020Thursday, July 23, 20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1-4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