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_第三章 卷积

05_第三章 卷积

05_第三章 卷积
05_第三章 卷积

常用的概率分布类型其特征

常用的概率分布类型及其特征 3.1 二点分布和均匀分布 1、两点分布 许多随机事件只有两个结果。如抽检产品的结果合格或不合格;产品或者可靠的工作,或者失效。描述这类随机事件变量只有两个取值,一般取0和1。它服从的分布称两点分布。 其概率分布为: 其中 Pk=P(X=Xk),表示X取Xk值的概率: 0≤P≤1。 X的期望 E(X)=P X的方差 D(X)=P(1—P) 2、均匀分布 如果连续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f(x)在有限的区间[a,b]上等于一

个常数,则X服从的分布为均匀分布。 其概率分布为: X的期望 E(X)=(a+b)/2 X的方差 D(X)=(b-a)2/12 3.2 抽样检验中应用的分布 3.2.1 超几何分布 假设有一批产品,总数为N,其中不合格数为d,从这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出n件作为被检样品,样品中的不合格数X服从的分布称超几何分布。 X的分布概率为: X=0,1,…… X的期望 E(X)=nd/N

X的方差 D(X)=((nd/N)((N-d)/N)((N-n)/N))(1/2)3.2.2 二项分布 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可以写成阶乘的形式,共有9个阶乘,因而计算起来十分繁琐。二项分布就可以看成是超几何分布的一个简化。 假设有一批产品,不合格品率为P,从这批产品中随机地抽出n件作为被检样品,其中不合格品数X服从的分布为二项分布。 X的概率分布为: 0

实验九 (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实验九 (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2,1,5)卷积码编码译码技术 2、了解纠错编码原理。 二、实验内容 1、(2,1,5)卷积码编码。 2、(2,1,5)卷积码译码。 三、预备知识 1、纠错编码原理。 2、(2,1,5)卷积码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原理 卷积码是将发送的信息序列通过一个线性的,有限状态的移位寄存器而产生的编码。通常卷积码的编码器由K级(每级K比特)的移位寄存器和n个线性代数函数发生器(这里是模2加法器)组成。 若以(n,k,m)来描述卷积码,其中k为每次输入到卷积编码器的bit数,n 为每个k元组码字对应的卷积码输出n元组码字,m为编码存储度,也就是卷积编码器的k元组的级数,称m+1= K为编码约束度m称为约束长度。卷积码将k 元组输入码元编成n元组输出码元,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编码生成的n元组元不仅与当前输入的k元组有关,还与前面m-1个输入的k元组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m。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m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编码器 随着信息序列不断输入,编码器就不断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并同时输出相应的码序列,所以图3所示状态图可以简单直观的描述编码器的编码过程。因此通过状态图很容易给出输入信息序列的编码结果,假定输入序列为110100,首先从零状态开始即图示a状态,由于输入信息为“1”,所以下一状态为b并输出“11”,继续输入信息“1”,由图知下一状态为d、输出“01”……其它输入信息依次类推,按照状态转移路径a->b->d->c->b->c->a输出其对应的编码结果“110101001011”。 译码方法 ⒈代数 代数译码是将卷积码的一个编码约束长度的码段看作是[n0(m+1),k0(m+1)]线性分组码,每次根据(m+1)分支长接收数字,对相应的最早的那个分支上的信息数字进行估计,然后向前推进一个分支。上例中信息序列 =(10111),相应的码序列 c=(11100001100111)。若接收序列R=(10100001110111),先根据R 的前三个分支(101000)和码树中前三个分支长的所有可能的 8条路径(000000…)、(000011…)、(001110…)、(001101…)、(111011…)、(111000…)、(110101…)和(110110…)进行比较,可知(111001)与接收

概率论中几种具有可加性的分布及其关系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几种常见的具有可加性的分布 (1) 1.1 二项分布 (2) 1.2 泊松分布(Possion分布) (3) 1.3 正态分布 (4) 1.4 伽玛分布 (6) 1.5 柯西分布 (7) 1.6 卡方分布 (7) 2 具有可加性的概率分布间的关系 (8) 2.1 二项分布的泊松近似 (8) 2.2 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9) 2.3 正态分布与泊松分布间的关系 (10) 2.4 正态分布与柯西分布、卡方分布及卡方分布与伽玛分布的关系 (11) 3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概率论中几种具有可加性的分布及其关系 概率论中几种具有可加性的分布及其关系 摘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概率分布的可加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分布的可加性指的是同一类分布的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仍属于此类分布.结合其特点,这里给出了概率论中几种具有可加性的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柯西分布,卡方分布以及伽玛分布.文章讨论了各类分布的性质及其可加性的证明,这里给出了证明分布可加性的两种方法,即利用卷积公式和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除此之外,文章就可加性分布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二项分布的泊松近似,棣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等,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讨论. 关键词 概率分布 可加性 相互独立 特征函数 Several Kinds of Probability D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dditive Abstract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additivity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called additivity refer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kind of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and distribution are still belong to this kind of https://www.doczj.com/doc/221033869.html,bined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here given several has additivity distribution in probability theory: the binomial distribution, poisson distribution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cauchy distribution, chi-square distribution and gamma distribution.Article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all kinds of distribution and its proof of additivity, additive of proof distribution are also given two methods, namely using convolution formula and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of a random variabl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dditive property distribution, such as the binomial distribution of poisson approximation, Di mo - Laplace's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discussion. Key Word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dditivity property mutual independenc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学科,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求一些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在这些情形中,有一种求和类型比较特殊,即有限个相互独立且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类型不变,这一求和过程称为概率分布的“可加性”.概率分布中随机变量的可加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本文给出了概率论中常见的六种具有可加性的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伽玛分布,柯西分布和卡方分布.文章最后讨论了几项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二项分布的泊松近似,正态近似等等. 1 几种常见的具有可加性的分布 在讨论概率分布的可加性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卷积公式和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首先来看卷积公式[1]: ①离散场合的卷积公式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ζ,彼此独立,且它们的分布列分别是n k a k P k ,1,0,)(???===ζ和.,,1,0,)(n k b k P k ???===ξ则ξζ?+=的概率分布列可表示

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7章答案要点

第七章 7.1画出K =3,效率为1/3,生成多项式如下所示的编码状态图、树状图和网格图: g 1(X ) = X + X 2 g 2(X ) = 1 + X g 3(X ) = 1 + X + X 2 + + + 状态图如下: 10 01 11 00 000 001 010100 101 011 111 110 树状图如下: 21)(x x x g += x x g +=1)(2 231)(x x x g ++=

1 a 000011a b 011111100 000011111100101110010001 a b c d 000 网格图如下: b=10 d=11 000 011 101 110 111 100010 001 a=00 c=01 7.2假定K =3,效率为1/2的二进制卷积码,其部分状态图如图P7.1所示,画出完整的状态图,并画出编码器的示意图。

图P7.1 g02 g12 g22 g21 g 11g 01 假设一初始状态00→10,分支字为11,此脉冲为10201==g g 。 接下来设状态变为01,分支字为10,脉冲变为0,11211==g g 。 再设状态变化为11→11,分支字为00,此脉冲为1,02221==g g 。 因此,编码器、完整的状态图如下:

+ + 10 01 11 00 00 00 1101 01 11 10 10 7.3画出图P7.2方框图描述的卷积码编码器的状态图、树状图和网格图。

图P7.2 状态图: 10 01 11 00 00 10 0001 11 10 11 01 树状图:

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1. 纠错码基本理论---------------------------------------- 2 1.1纠错码基本理论 ----------------------------------------------- 2 1.1.1纠错码概念 ------------------------------------------------- 2 1.1.2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 2 1.2几种常用的纠错码 --------------------------------------------- 6 2. 卷积码的基本理论-------------------------------------- 8 2.1卷积码介绍 --------------------------------------------------- 8 2.1.1卷积码的差错控制原理----------------------------------- 8 2.2卷积码编码原理 ---------------------------------------------- 10 2.2.1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10 2.2.2卷积码图形表示法-------------------------------------- 11 2.3卷积码译码原理---------------------------------------------- 15 2.3.1卷积码三种译码方式------------------------------------ 15 2.3.2V ITERBI译码原理---------------------------------------- 16 3. 卷积码编译码及MATLAB仿真---------------------------- 18 3.1M ATLAB概述-------------------------------------------------- 18 3.1.1M ATLAB的特点------------------------------------------ 19 3.1.2M ATLAB工具箱和内容------------------------------------ 19 3.2卷积码编码及仿真 -------------------------------------------- 20 3.2.1编码程序 ---------------------------------------------- 20 3.3信道传输过程仿真-------------------------------------------- 21 3.4维特比译码程序及仿真 ---------------------------------------- 22 3.4.1维特比译码算法解析------------------------------------ 23 3.4.2V ITERBI译码程序--------------------------------------- 25 3.4.3 VITERBI译码MATLAB仿真----------------------------------- 28 3.4.4信噪比对卷积码译码性能的影响 -------------------------- 28

16种常见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意义及其应用

目录 1. 均匀分布 (1) 2. 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2) 3. 指数分布 (2) 4. Beta分布(:分布) (2) 5. Gamm 分布 (3) 6. 倒Gamm分布 (4) 7. 威布尔分布(Weibull分布、韦伯分布、韦布尔分布) (5) 8. Pareto 分布 (6) 9. Cauchy分布(柯西分布、柯西-洛伦兹分布) (7) 2 10. 分布(卡方分布) (7) 8 11. t分布................................................ 9 12. F分布 ............................................... 10 13. 二项分布............................................ 10 14. 泊松分布(Poisson 分布)............................. 11 15. 对数正态分布........................................

1.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X ~U(a,b)是无信息的,可作为无信息变量的先验分布。

2. 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当影响一个变量的因素众多,且影响微弱、都不占据主导地位时,这个变量 很可能服从正态分布,记作 X~N (」f 2)。正态分布为方差已知的正态分布 N (*2)的参数」的共轭先验分布。 1 空 f (x ): —— e 2- J2 兀 o' E(X), Var(X) _ c 2 3.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X ~Exp ( )是指要等到一个随机事件发生,需要经历多久时间。其 中,.0为尺度参数。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 Plx s t|X = P{X t}。 f (X )二 y o i E(X) 一 4. Beta 分布(一:分布) f (X )二 E(X) Var(X)= (b-a)2 12 Var(X)二 1 ~2

概率论中几种常用重要分布

概率论中几种常用的重要的分布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概率论中的几种常用分布,的来源和他们中间的关系。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1 一维随机变量分布 随机变量的分布是概率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一维随机变量部分要介绍六中常 用分布,即( 0 -1) 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 下面我们将对这六种分布逐一地进行讨论. 随机事件是按试验结果而定出现与否的事件。它是一种“定性”类型的概念。为了进一步研究有关随机试验的问题,还需引进一种“定量”类型的概念,即,根据试验结果而定取什么值(实值或向量值)的变数。称这种变数为随机变数。本章内将讨论取实值的这种变数—— 一维随机变数。 定义1.1 设X 为一个随机变数,令 ()([(,)])([]),()F x P X x P X x x =∈-∞=-∞ +∞. 这样规定的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整个实轴、函数值在区间[0,1]上。它是一个普通的函数。成这个函数为随机函数X 的分布函数。 有的随机函数X 可能取的值只有有限多个或可数多个。更确切地说:存在着有限多个值或可数多个值12,,...,a a 使得 12([{,,...}])1P X a a ∈= 称这样的随机变数为离散型随机变数。称它的分布为离散型分布。 【例1】下列诸随机变数都是离散型随机变数。 (1)X 可能取的值只有一个,确切地说,存在着一个常数a ,使([])1P X a ==。称这种随机变数的分布为退化分布。一个退化分布可以用一个常数a 来确定。 (2)X 可能取的值只有两个。确切地说,存在着两个常数a ,b ,使 ([{,}])1P X a b ∈=.称这种随机变数的分布为两点分布。如果([])P X b p ==,那 么,([])1P X a p ===-。因此,一个两点分布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常数,a b 及一个在区间(0,1)内的值p 来确定。 特殊地,当,a b 依次为0,1时,称这两点分布为零-壹分布。从而,一个零-壹分布可以用一个在区间(0,1)内的值p 来确定。 (3)X 可能取的值只有n 个:12,...,a a (这些值互不相同),且,取每个i a 值

14卷积码编解码

实验四 卷积码的编解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卷积码的编解码原理。 2、掌握卷积码的软件仿真方法。 3、掌握卷积码的硬件仿真方法。 4、掌握卷积码的硬件设计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掌握卷积码的编解码原理和方法。 2、熟悉matlab 的应用和仿真方法。 3、熟悉Quatus 的应用和FPGA 的开发方法。 三、实验原理 1、卷积码编码原理 在编码器复杂度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因此卷积码几乎被应用在所有无线通信的标准之中,如GSM , IS95和CDMA 2000 的标准中。 卷积码通常记作( n0 , k0 , m) ,它将k 0 个信息比特编为n 0 个比特, 其编码效率为k0/ n0 , m 为约束长度。( n0 , k0 , m ) 卷积码可用k0 个输入、n0 个输出、输入存储为m 的线性有限状态移位寄存器及模2 加法计数器来实现。 本实验以(2,1,3)卷积码为例加以说明。图1就是卷积码编码器的结构。 图1 (2,1,3)卷积码编码器 其生成多项式为: 21()1G D D D =++; 2 2()1G D D =+; 如图1 所示的(2,1,3)卷积码编码器中,输入移位寄存器用转换开关代替,每输入一个信息比特经编码产生二个输出比特。假设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为全0,当第一个输入比特为0时,输出比特为00;若输入比特为1,则输出比特为11。随着第二个比特输入,第一个比特右移一位,此时输出比特同时受到当前输入比特和前一个输入比特的影响。第三个比特输入时,第一、二个比特分别右移一位,同时输出二个由这三位移位寄存器存储内容所共同决定的比特。依次下去就完成了编码过程。 下面是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他是比较清楚而又紧凑的描述卷积码的一种方式,它是最常用的描述方

考试练习题常用概率分布教学提纲

考试练习题常用概率 分布

第四章 选择题: 1.二项分布的概率分布图在 条件下为对称图形。 A .n > 50 B .π=0.5 C .n π=1 D .π=1 E .n π> 5 2.满足 时,二项分布B (n,π)近似正态分布。 A .n π和n (1-π)均大于等于5 B .n π或n (1-π)大于等于5 C .n π足够大 D .n > 50 E .π足够大 3. 的均数等于方差。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对称分布 D .Poisson 分布 E .以上均不对 4.标准正态典线下,中间95%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范围是 。 A .-∞到+1.96 B .-1.96到+1.96 C .-∞到+2.58 D .-2.58到+2.58 E .-1.64到+1.64 5.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总体均数为 。 A .n (1-π) B .(n -1)π C .n π(1-π) D .n π 6.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总体标准差为 。 A . B . (1-π)(1-π)( -)π1 C . D . π(1-π)(π 7.设X 1,X 2分别服从以λ1,λ2为均数的Poisson 分布,且X 1与X 2独立,则X 1+X 2服从以 为方差的Poisson 分布。 A . B .λ2λ12+2λ 2λ1+ C . D . 2λ2λ1+() 2λ2λ1+() E .λ2λ12+2 8.满足 时,Poisson 分布Ⅱ(λ)近似正态分布。

A.λ无限大 B.λ>20 C.λ=1 D.λ=0 E.λ=0.5 9.满足时,二项分布B(n,π)近似Poisson分布。 A.n很大且π接近0 B.n→∞ C.nπ或n(1-π)大于等于5 D.n很大且π接近0.5 E.π接近0.5 10.关于泊松分布,错误的是。 A.当二项分布的n很大而π很小时,可用泊松分布近似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均数λ唯一确定 C.泊松分布的均数越大,越接近正态分布 D.泊松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相等 E.如果X1和X2分别服从均数为λ1和λ2的泊松分布,且相互独立。则 X1+X2服从均数为λ1+λ2的泊松分布。 11.以下分布中,均数等于方差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二项分布 D.Poisson分布 E.t 分布 12.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μ1,σ12),Y服从正态分布N(μ2,σ 2),X与Y独立,则X-Y服从。 2 A.N(μ1+μ2,σ12-σ22) B.N(μ1-μ2,σ12-σ22) C.N(μ1-μ2,σ12+σ22) D.N(0,σ12+σ22) E.以上均不对 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二项分布中两个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之和为1 B.泊松分布只有1个参数λ C.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之和为1

34卷积码编码原理分析与建模仿真

3/4卷积码编码原理分析与建模仿真 一、摘要 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和译码器都比较容易实现,同时它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随着纠错编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卷积码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明地介绍了卷积码的编码原理和Viterbi译码原理。并在SIMULINK模块设计中,完成了对卷积码的编码和译码以及误比特统计整个过程的模块仿真。最后,通过在仿真过程中分析了卷积码误比特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及卷积码与非卷积码的对比。经过仿真和实测,并对测试结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卷积码编码建模 SIMULINK仿真

目录 一、摘要 ................................................................................................................................................................. - 1 -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 - 2 - 三、设计原理 ......................................................................................................................................................... - 3 - 3.1 卷积码基本概念 ...................................................................................................................................... - 3 - 3.2 卷积码的结构 .......................................................................................................................................... - 3 - 3.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 - 4 - 3.4 卷积码的译码 .......................................................................................................................................... - 4 - 3.4.1 卷积码译码的方式........................................................................................................................ - 4 - 3.5.2 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 .................................................................................................................. - 5 - 四、详细设计步骤 ................................................................................................................................................. - 6 - 4.1 卷积码的仿真 .......................................................................................................................................... - 6 - 4.1.1 SIMULINK仿真模块的参数设置及意义 ................................................................................. - 6 - 五、设计结果及分析 ........................................................................................................................................... - 11 - 5.1不同信噪比对卷积码的影响.................................................................................................................. - 11 - 5.2卷积码的对比 ........................................................................................................................................ - 12 - 六、总结 ............................................................................................................................................................... - 14 - 七、体会 ............................................................................................................................................................... - 14 - 八、参考文献 ....................................................................................................................................................... - 14 -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因为信道中信号不可避免会受到干扰而出错。为实现可靠性通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

213卷积码编码和译码

(2,1,3)卷积码的编码及译码 摘要: ¥ 本报告对于(2,1,3)卷积码原理部分的论述主要参照啜刚教材和课件,编程仿真部分绝对原创,所有的程序都是在Codeblocks 环境下用C语言编写的,编译运行都正常。完成了卷积码的编码程序,译码程序,因为对于短于3组的卷积码,即2 bit或4 bit纠错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对正确的短序列直接译码,对长序列纠错后译码,都能得到正确的译码结果。含仿真结果和程序源代码。 如果您不使用Codeblocks运行程序,则可能不支持中文输出显示,但是所有的数码输出都是正确的。

一、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器对输入的数据流每次1bit 或k bit 进行编码,输出n bit 编码符号。但是输出的分支码字的每个码元不仅于此时可输入的k 个嘻嘻有关,业余前m 个连续式可输入的信息有关,因此编码器应包含m 级寄存器以记录这些信息。 通常卷积码表示为 (n,k,m). 编码率 k r n = ( 当k=1时,卷积码编码器的结构包括一个由m 个串接的寄存器构成的移位寄存器(成为m 级移位寄存器、n 个连接到指定寄存器的模二加法器以及把模二加法器的输出转化为穿行的转换开关。 本报告所讲的(2,1,3)卷积码是最简单的卷积码。就是2n =,1k =,3m =的卷积码。每次输入1 bit 输入信息,经过3级移位寄存器,2个连接到指定寄存器的模二加法器,并把加法器输出转化为串行输出。 编码器如题所示。 二、卷积码编码器程序仿真 C 语言编写的仿真程序。 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仅提供数组长度30 bit 的仿真程序,当然如果需要可以修改数组大小。为了更精练的实现算法,程序输入模块没有提供非法字符处理过程,如果需要也可以增加相应的功能。 进入程序后,先提示输入数据的长度,请用户输入int (整型数)程序默认用户输入的数据小于30,然后提示输入01数码,读入数码存储与input 数组中,然后运算输出卷积码。经过实验仿真,编码完全正确。 } 以下是举例:

16种常见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意义及其应用

目录 1.均匀分布 (1) 2.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2) 3.指数分布 (2) 4.Beta分布(β分布) (2) 5.Gamma分布 (3) 6.倒Gamma分布 (4) 7.威布尔分布(Weibull分布、韦伯分布、韦布尔分布) (5) 8.Pareto分布 (6) 9.Cauchy分布(柯西分布、柯西-洛伦兹分布) (7) χ分布(卡方分布) (7) 10.2 11.t分布 (8) 12.F分布 (9) 13.二项分布 (10) 14.泊松分布(Poisson分布) (10) 15.对数正态分布 (11) 1.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 X U a b是无信息的,可作为无信息变量的先验分布。

1()f x b a = - ()2 a b E X += 2 ()()12 b a Var X -= 2. 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当影响一个变量的因素众多,且影响微弱、都不占据主导地位时,这个变量很可能服从正态分布,记作2~(,)X N μσ。正态分布为方差已知的正态分布 2(,)N μσ的参数μ的共轭先验分布。 22 ()2()x f x μσ-- = ()E X μ= 2()Var X σ= 3.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X Exp λ是指要等到一个随机事件发生,需要经历多久时间。其中0λ>为尺度参数。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P X s t X s P X t >+>=>。 (),0 x f x e x λλ-=> 1 ()E X λ = 2 1 ()Var X λ = 4. Beta 分布(β分布)

Beta 分布记为~(,)X Be a b ,其中Beta(1,1)等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可凸也可凹。如果二项分布(,)B n p 中的参数p 的先验分布取(,)Beta a b ,实验数据(事件A 发生y 次,非事件A 发生n-y 次),则p 的后验分布(,)Beta a y b n y ++-,即Beta 分布为二项分布(,)B n p 的参数p 的共轭先验分布。 10 ()x t x t e dt ∞--Γ=? 1 1()()(1)()() a b a b f x x x a b --Γ+= -ΓΓ ()a E X a b = + 2 ()()(1) ab Var X a b a b = +++ 5. Gamma 分布 Gamma 分布即为多个独立且相同分布的指数分布变量的和的分布,解决的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 题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高考真题 一、超几何分布类型 二、二项分布类型 三、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对比 四、古典概型算法 五、独立事件概率分布之非二项分布(主要在于如何分类) 六、综合算法 高考真题 2010年 22、(本小题满分10分)(相互独立事件)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 (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 的分布 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1)由题设知,X 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 (X=10)=0.8×0.9=0.72, P (X=5)=0.2×0.9=0.18, P (X=2)=0.8×0.1=0.08, P (X=-3)=0.2×0.1=0.02。 由此得X 的分布列为: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 件,则二等品有4n -件。 由题设知4(4)10n n --≥,解得14 5 n ≥, 又n N ∈,得3n =,或4n =。 所求概率为3 344 0.80.20.80.8192P C =??+=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卷积码的编译码MATLAB程序

%survivor state是一个矩阵,它显T了通过网格的最优路径,这个矩阵通过一个单独的函数metric(x,y)给出。 %其中G是一个矩阵,它的任一行决定了从移位寄存器到模2加法器的连接方式.为生成矩阵%这里,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2,1,7)卷积码编码器。 k=1; G=[1 0 1 1 0 1 1;1 1 1 1 0 0 1];%G1=133,G2=171 %以下3种输入序列,可任选一种% %input=[0 0 0 0 0 0 0];%全0输入 %input=[1 1 1 1 1 1 1];%全1输入 input=[round(rand(1,7)*1)];%随机系列输入,也可用 randint(1,7,[0 1]) figure;plot(input,'*r') %figure1:画图:目标input,红色(red,r),形状为* s=input; g1=G(1,:); g2=G(2,:); c1=conv(s,g1);%作卷积 %disp(c1); c2=conv(s,g2); %disp(c2); n=length(c1);%7位输入时n=13 c=zeros(1,2*n);%生成全0矩阵,1*26 %disp(c); for i=1:n c(2*i-1)=c1(i);c(2*i)=c2(i);%两个模2加法器分别输出卷积结果序列后,由旋转开关读取的结果(此时仅为卷积结果,非2进制0/1) end for i=1:2*n if(mod(c(i),2)==0)% mod(c(i),2)==0意思:c(i)除以2,余数为0 c(i)=0; else c(i)=1; end end output=c; channel_output=output;%输出矩阵 %disp(channel_output); figure;plot(output,'*b') %画图:目标:卷积码编码输出,蓝色(blue,b)* %————————————————以上为编码部分,以下为维特比译码———————————————— n=size(G,1);%取矩阵G的行数,故n=2。即得到输出端口,即2个模2加法器 %检验G的维数 if rem(size(G,2),k)~=0 %当矩阵G的列数不为k的整数倍时,rem为求余函数 error('Size of G and k do not agree')%报错 end if rem(size(channel_output,2),n)~=0 %当输出矩阵的列数不是输出端口n的整数倍时。(注:size(channel_output,2)=26,2个模2加法器合成的输出)

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 纳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经典高考概率分布类型题归纳 高考真题 一、超几何分布类型 二、二项分布类型 三、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对比 四、古典概型算法 五、独立事件概率分布之非二项分布(主要在于如何分类) 六、综合算法 高考真题 2010年 22、(本小题满分10分)(相互独立事件)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 (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 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1)由题设知,X 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 (X=10)=×=, P (X=5)=×=, P (X=2)=×=, P (X=-3)=×=。 由此得X 的分布列为: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 件,则二等品有4n -件。 由题设知4(4)10n n --≥,解得14 5 n ≥, 又n N ∈,得3n =,或4n =。 所求概率为3 344 0.80.20.80.8192P C =??+= 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 (2012年)22.(本小题满分10分)(古典概型) 设ξ为随机变量,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12条棱中任取两条,当两条棱相交时, 0ξ=;当两条棱平行时,ξ的值为两条棱之间的距离;当两条棱异面时,1ξ=.

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习题答案第十章[1]

第十章习题 习题10.1设有两个码组“0101010”和“1010100”,试给出其检错能力、纠错能力和同时纠错的能力。 解:两个码组的最小码距为:o d =6 由o d ≥e+1,得e=5,即可以检错5位。 由o d ≥2t+1,得t=2,即可以纠错2位。 由o d ≥e+t+1,得e=3,t=2,即可以纠错2位,同时检错3位。 习题10.2设一种编码中共有如下8个码组: 表10-1 习题10.3表 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 101101,110110,111000试求出其最小码距,并给出其检错能力、纠错能力和同时纠检错的能力。 解:此8个码组的最小码距为:o d =3。 由o d ≥e+1,得e=2,即可以检错2位。 由o d ≥2t+1,得t=1,即可以纠错1位。 由o d ≥e+t+1,得e=1,t=1,即可以纠错1位,同时检错1位。 习题10.3设有一个长度为n =15的汉明码,试问其监督位r 应该等于多少?其码率等于多少?其最小码距等于多少?试写出其监督位和信息位之间的关系。 解:由21=-r n ,n =15,得r =4,即监督位4位。 码率为: -=k n r n n =15415-=11 15 。 用1234S S S S 表示校正子,正好可以指明15个错码的位置,其关系如表10-1所示。 可得监督位和信息位之间的关系式为 最小码距为:o d =3。 习题10.4设上题中的汉明码是系统码。试计算出对应于信息位为全“1”的码组。 ???????++++++=++++++=++++++=++++++=4 5781012140467910131415671112131428 910111213143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