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材料题精选最全最新

必修三材料题精选最全最新

必修三材料题精选最全最新
必修三材料题精选最全最新

一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探究主题四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

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英约翰·洛克《政府论》(5)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6)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一(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分)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4分)

(3)甲:只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不学其制度。

乙:不仅学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学习西方)。

丙: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传统文化。(6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答出任意2点给2分)

(5)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4分)

(6)材料一:君权神授材料二:天赋人权(2分)

二(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12分)

【答案】:(1)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人文主义。(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 9—12分 5—8分 0—4分【解析】:(1)从材料一的关键词(如“传教士们”、“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准确判断时期;这些关键词稍作改变,也成为判断的理由。(2)从题中三段材料来看,主要应归纳出伏尔泰对当时中国的政府、道德、法律、思想进行了高度赞扬。(3)本小题采取分项评分法,对学生答题的观点、史实、论述、组织等都有一些评分标准。最好的评价是文化解读(自身信念投射于他者文化),其次联系现实(这是为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问题服务),再次是评价材料本身的看法(对当时中国文化的误解或人为夸大),最不好的脱离材料、空发评论。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6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6分)

三(1)怀疑神;肯定人(4分)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4分)

关系;继承与发展;(2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4分)

(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6分),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6分)

四(山东高考)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四(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五.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历代儒家学者均对国家的治乱兴衰问题给予了关注。战国的孟子在《孟子?6?1离娄上》中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宋代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戏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一《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6分)并指出他们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1分)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自时代主背景分别指出材料一所述的三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形成的原因。(6分)

(3)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阶段起始时期的核心主张。(6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人在第二、第三阶段的“觉悟”最终对中国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变化。(4分)

(5)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分)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2分)[26分]

五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孟子:民心向背是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朱熹:节用是爱民的关键;黄宗羲:百姓的忧乐是天下治乱的标准(天下为主,君为客)(6分)共同之处:以民为本(1分)

(2)原因:孟子:社会制度转变与生产力迅速提高,战国兼并战争的需要;朱熹:南宋偏安江南和日益腐朽、专制统治加强;黄宗羲:君主专制近顶峰、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6分)

(3)学术觉悟(学器物):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技(2分)

政治觉悟(学制度):维新派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2分)

伦理觉悟(学思想):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2分)

(4)政治觉悟(学制度):结束君主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2分)

伦理觉悟(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共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历史,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期(2分)(5)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概念和标准)(1分)原因:“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科技发明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 l-400 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l-1000 年 45 3 2 71 13 29

公元 100l-1500 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l-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中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 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代科学。。

(1)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 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 分)

(4)你认为 3 至 13 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 分)

(5)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答案(1)明清(或 16 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

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

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二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4分)

材料三“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作用: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成为17世纪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促进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6分)

(2)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量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灵魂:科学探究精神(4分)

(3)作用:政治: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

经济: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英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族者,科学之共,其财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的轮。”国人而蒙昧时代,盖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比较欧、亚国家间的“巨大差别”。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

答案(1)内容:一切生物都在不断变化中;生物变异和环境变化相互作用;适者生存。影响:否定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首先科学解释了生物发展规律,促进思想解放;被一些学者利用,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依据。

(2)政治:欧洲基本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亚洲普遍处于专制统治之下,政治昏庸腐败;经济:欧洲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亚洲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思想:欧洲打破了神学而封建思想束缚,梳理起民主与科学观念;亚洲仍然受旧思想影响,观念落后。(3)欧洲学者宣扬种族优劣,为殖民主义辩护,亚洲学者宣扬优胜劣汰,警醒国民勇于变革。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修身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国

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材料三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号令各地“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全部废除,开设西式学堂。《学制》规定,小学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数理,地理、历史合占9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一一摘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等材料四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l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人民版教材必修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

(6分)

(2)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指出明治政府教育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式学堂对中日近代化的影响。(8分)(3)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教育变革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2分)

(1)特点:增设了近代西方教育内容;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居首位。(2分)原因:所培养人才仍立足于做官,封建教育根深蒂固。(答到第一层次“做官”给2分,能答到第二层次“封建教育”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重视科技教育。(2分)

主要原因:明治政府领导人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2分)

影响:中日:开创了近代教育先河;培养了大批急需的科技人才;对近代外交、军事和实业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重工艺技术轻科学民主精神。(答

出其中两点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中国:科考做官的思想阻碍了新式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2分)

日本:形成了军国主义教育,对日本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和束缚作用。(2分)

(3)特点:宪法保障,办人民教育。(2分)

作用: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1分)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1分)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4)理解:教育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变革。(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2012·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

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

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答案:(1)因素:民心。

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23、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

材料二: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爱因斯坦本人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

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居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认识及影响上的差异。(2分)(2)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1分)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及对研发核武器态度的变化?(2分)

答案:李时珍的认识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并产生巨大影响。(2分)

答案: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1分)影响: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等。(3分)

答案:意图:消灭德国法西斯;变化:支持到反对(2分)

2014必修三材料题

必修三 1.(全国卷1-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 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 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 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 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2.(2014四川卷)(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 材料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 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 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 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 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 会根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 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 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 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一至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6.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15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27.70°,东经102.08°)位 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 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 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 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 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 证的对待? 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 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 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 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 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理 性的阳光”是指什么? 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必修三二轮复习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土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土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烟自主的权利 4.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中。钱钟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5.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6.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创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A.肯定人的尊严 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 D.推崇绝对真理 10.《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 11.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秦西新史概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 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 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 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级 12.1898年,总理各回事务衙门制定奖励意程,凡发明军用器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伤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13.“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做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代战争的发动 14.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5.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1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盂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达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 17.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列“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18.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团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19.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忻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20.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 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 .宗教束缚的削弱 D C.人文主义的影响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选试题及答案

寂寞~雨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3.(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7.(2009高考上海单科)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把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 基于他们要求() A.民主与科学 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民主与科学 2.1912年9月《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认真 观察图片,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赞美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反映辞职后的孙中山投身民生建设 C.赞扬在孙中山领导下中国不断前进 D.希望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3.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 皇帝。”孙中山的思想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思想 B.封建专制思想 C.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君主立宪思想 4.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 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5.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6.右图影片描绘了一代伟人书写的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卷、一首壮丽的 诗史。下列说法不能证实这一诗史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D.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7.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 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 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上述文字有可能出现于()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 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创造性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必修三高考题集锦

B区高一生物 1、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2、.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3、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4、.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5、.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6、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7.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8、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 A .①② ⑤ B .① 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⑤ 9、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B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并产生抗体 C .T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致敏T 淋巴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D .T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原体后形成记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 10、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 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Y 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 B.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 →①→②→③→胰岛A 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受激素作用,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 D.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 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11、下图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② 胰岛A 细胞 ① 刺激Y 刺激X ③ 失活 (-) 靶细胞 代谢改变 生理反应 激素 受体 汗腺 汗腺 血管 血管 甲 乙 丙 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更多地使用象征、隐喻、颠倒时空顺序的自由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善于采用荒唐、怪诞、反理性、反逻辑的写作手法。符合这一作品风格的是(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2.《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做“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他说:“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从思想来看,这种文学作品应该属于 A.人文主义代表作B.现实主义代表作 C.浪漫主义代表作D.理性主义代表作 3.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人人心 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 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 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有学者就19世纪某重大科学成就称:“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由此推断,该学者评价的是 A.日心说B.进化论C.电磁感应现象D.细胞学说 5.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6.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地理必修三综合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出题人:宋坦花,审核:郑颖芳刘素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下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降落在月球虹湾区(我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月桂树所在的地方),进行探月工作。读下图,完成4~5题。 4. “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的制作,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有: ①遥感(R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地理信息系统(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将“嫦娥三号”获得的虹湾区月表形貌、月表物质成分,进行GIS图层叠加,可以: A.分析虹湾区资源状况 B.计算虹湾区面积大小 C.查看虹湾区河流分布 D.预知陨石虹湾区落点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湿地是指陆上水域,包括稻田、水库、沼泽、河流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水蚀有关的是: A B C D 7. 受水文周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具有干湿交替的双向演替特征。湿地由湿转干过程中,区域特征表现为: A.土地荒漠化 B.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地表草类植物增加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 B.国家政策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技术 9.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 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陈独秀《新青年》 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 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 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 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 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 .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