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发展历程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发展历程

浅析林黛玉的性格发展历程

吴林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红楼梦》中最令人关注的人物就是林黛玉。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林黛玉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和我们现实中的所有人一样,有一个形成、发展变化、成熟的过程:从最初童年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到性格的最终确立的自尊自爱、细腻敏感、体贴真诚、活泼幽默。虽然她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但这仅仅是白璧微瑕,借苏轼《和子由论书》中的诗句来说,“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林黛玉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主人公”。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发展历程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清代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①之说;而在当今,则有“红学”的繁荣兴盛:研究者多若繁星,研究著述汗牛充栋,业余爱好者更是不可胜数。

书里数百个鲜明生动的人物中。最引人关注、争论最多的就是林黛玉与薛宝钗。在21世纪的今天.薛宝钗可以说得到了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而林黛玉却仍被大多数人目为多愁善感、小性儿、尖酸刻薄、心胸狭窄、多疑善妒。虽说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敢于实写”。“敢于睁眼看人生”⑦,跳出了旧小说塑造人物“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⑦的旧套,能“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第一回④),毫不回避地表现出人物身上的缺点.但立志“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记述当日闺友闺情”,“怀金悼玉”(第五回)的曹雪芹,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儿被人们如此误解贬低.能不心痛如绞?

在此,我不揣浅陋,就我心目中之林黛玉及其性格发展历程略抒浅见。

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林黛玉的

程”,且还可以作“教官”。宁国府中事与曹家中事如此“巧合”,绝非空穴来风。第三,裕瑞尝言,曹雪芹得《风月宝鉴》,因所传述与其家之事迹略同而借题发挥删改至五次。荣国府之事不可能与曹家同。那么就只有指宁国府了。

作者写荣国府与宁国府,是两样“笔端”。好好体会“造衅开端实在宁”与“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两句。李煦被抄家,雍正给“安”的“亏空”罪名.实则是李煦为补曹寅的“亏空”。雍正查到最后,“发现”李煦并没有“亏空”,把查抄的李煦家产作了他用(如一部分赏给了年羹尧)。所以,李鼐刚开始写《石头记》,心中对曹家的“怨气”颇深.下笔自然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等到再一次修改撰写《石头记》的时候,曹烦也早已被抄家,也被雍正弄得家破人亡。曹烦后来也出了家。加上此时李鼐已年过半百,早已看穿世态炎凉,对于人生与人类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与透彻。心态既已发生变化,则将用“史笔”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大幅删减并改成如今所见的情节,仅仅用“隐笔”带过点出而已。

五、略述《石头记》的版本问题

版本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拙文此处就版本问题仅仅提出一些观点和疑问。为今后研究指明方向与范围。

(1)就现今我们可以看到的抄本《石头记》,则裕瑞的话大致可信,即“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而各自抄传流布。问题在于“抄家”是“谁”。如何“分得”的?

(2)甲戌本也应该是八十回本。刘铨福云“惜止存八卷”中,一“卷”当为十回,此乃参考裕瑞所说得出。甲20戌本应该是“最后”定本了。胡适为什么不把他得到甲戌本的经过详告出来?

(3)现今存世较接近《石头记》修改定本的抄本,除甲戌本之外。还有可能就是被季姆科夫斯基带回俄国的称为“描写一个满清豪门家族兴衰的讽刺小说”.四函;也不知是八十回。还是一百多回。我估计如今还“静静”地“躺”在俄罗斯外交部图书馆中。希望有人可以把它“挖掘”出来。

(4)程伟元、高鹗木活字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有绣像二十四页。根据今发现有程伟元的字画,则书中的绣像多半出自程伟元之手;而文字“加工”的功劳多半归于高鹗(高鹗自号“红楼外史”)。程高之序文大部分应该是他们的“心里话”。这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六、后记

《石头记》,以及《红楼梦》的研究,不仅纷繁而且由于史料的匮乏,进展缓慢。于我而言,虽然早就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觉得越走越艰难。这项研究.不仅需要勇气与智慧。而且需要克服世俗的陈见以及奉献精神。本人智拙且见识浅,势单力薄,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此项工程,早日“打开”这座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参考文献:

[1]李煦奏折.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Z].北京.

[2]吴恩裕,曹雪芹丛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