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李小云_唐丽霞_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_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2015-李小云_唐丽霞_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_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2015-李小云_唐丽霞_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_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2015-李小云_唐丽霞_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_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第55卷第4期2015年7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55No.4

Jul.,2015

□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

论我国的扶贫治理:

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李小云唐丽霞许汉泽

[摘要]虽然我国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从县到村再到户的不断精确转变,但是在实际上,扶贫资

源瞄准偏离的困境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扶贫资源瞄准与传递背后的治理和管理机制

容易造成资源的使用与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结构

往往导致“精英捕获”,以上两个原因使我国扶贫瞄准机制面临治理困境。

[关键词]扶贫治理;扶贫瞄准;精英捕获

[收稿日期]2015-03-04[DOI]10.15939/j.jujsse.2015.04.007

[作者简介]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唐丽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副教授;许汉泽,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193)

一、问题的提出

扶贫资源瞄准机制一直是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和实践关心的核心问题。中国扶贫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贫困县为扶贫单元的区域瞄准,到2001年开始以贫困村为扶贫单元的村级瞄准,再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在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战略的历程。不论扶贫瞄准单元如何不断变化,核心的问题一直是如何在国家财政能力可以承受和行政能力可以执行的条件下更准确地瞄准穷人。但是大量的研究显示,无论采取何种瞄准手段,扶贫资源“扶富不扶贫”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贵州省某县1994年到1998年的7158万扶贫款的使用存在明显的“低命中率”和“高漏出量”现象。[1]有研究发现,贫困县瞄准一方面排除了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约有30%的农村贫困人口分散在非贫困县中无法受益于扶贫资源;另一方面贫困县中非贫困人口却受益于扶贫资源,因为在贫困县,也只有27.8%的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2001年,中国将扶贫瞄准单元下移到村一级,实施整村推进。从理论上来说,将村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自1986年开展扶贫开发以来一直存在的贫困县内扶贫资源外溢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农户被排斥在政府扶贫资源享受对象之外的问题。[3]但研究发现,即便瞄准到了村,扶贫资源真正到达贫困户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01年将扶贫对象的范围从县变为村,似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扶贫瞄准到贫困户的准确性,虽然整村推进战略下贫困村的农户平均收入增长高于非贫困村,但是,贫困村内受益的主要还是富裕的农户。[4]·

09

·

李小云等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2005年,国家开始对贫困农户进行“建档立卡”,希望通过识别贫困农户,改善扶贫瞄准机制;2014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再次强调“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做到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等,将扶贫瞄准机制精确到农户层面。实际上,任何扶贫瞄准机制都面临着信息失真、激励错误、方法无效、污名化和社会歧视、管理成本过度以及政治考量等方面的挑战[5],尤其是当“贫困”被异化成“稀缺资源”,成为基层政府获取各种物质资源和机会的时候[6],扶贫资源瞄准单元的识别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这就形成了扶贫资源瞄准偏离的治理悖论。因此,改善扶贫治理机制理应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核心。

二、中国扶贫瞄准机制面临的治理困境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设计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一方面无法通过普惠式工资转移形式(即社会保障)来进行扶贫,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依靠经济增长的“滴漏效应”让穷人受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实施瞄准型的开发式扶贫政策。总体而言,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至2000年,扶贫瞄准以区域瞄准为主,主要工作机制是确定贫困县;2001年以后,增加了村级瞄准机制;2005年以后,强调了农户瞄准,开始对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目前,中国的扶贫瞄准机制实际上是县域瞄准、村级瞄准和农户瞄准三级瞄准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贫困县是分配各项扶贫资金的主要依据,贫困村和农户则是使用扶贫资金的主体。

1986年,中国第一次确定了国定贫困县标准:即以县为单位,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老区县,则放宽到年人均纯收入300元。1994年,中国第一次调整国定贫困县的标准: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定贫困县扶持范围;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高于400元的原国定贫困县,一律退出国家扶持范围。2001年,中国再次调整了贫困县的标准。此次调整将贫困县的确定权限下放到省级,国务院扶贫办只进行审核和备案,但是各省贫困县数量的确定采用“631”指数法,即各省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60%(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80%和20%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的比例为30%(人均纯收入一般地区以1300元为标准,老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人均纯收入标准提高到1500元);人均GDP低的县数(低于2700元)和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低于120元)占全国的比例为10%。[7]2012年,各省又再次对贫困县名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是贫困县识别的主要指标,但是无论是识别方法本身还是在识别实践中,非收入性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Wang发现了“贫困帽子”对县级官员个人考核和晋升以及面子有着重要的影响。[8]贫困县的确定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了合法性政治博弈的空间,造成了有限的扶贫资源在地域分配上的不公平。Park et al研究发现最初的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在确定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不透明性,1994年的贫困县调整虽然增加了公正性和透明度,但选择方案同样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尤其是附着在“贫困县”帽子上不断叠加和累积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优惠政策的激励以及发展型地方政府的人格化机制,导致争取贫困县资格的不正当竞争,从而将一些真正贫困县挤出。[9]许源源曾详细描述了某县为争取国家级贫困县所采用的各种非正式手段。[10]2012年媒体上所传的“新邵事件”则充分展现了隐藏在贫困县帽子之争背后真正的发展资源之争。[11]

1995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办公会议提到“鉴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数

·

·

19

已对外公布,今后只能逐步减少,不能增加”[12]。但是2001年,即便国家取消了在辽宁、山东、

浙江、福建、广东和西藏等省(区)的38个贫困县名额,也没有减少贫困县总量;2012年再次调整的时候,贫困县总量仍然是592个。2001年调整时除去政策原因,真正退出的贫困县只有13个,占到总量的2.2%;2012年有38个县退出,仅占到总量的6.42%。贫困县的识别长期固

化,缺乏灵活有效的进退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困县的识别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决断[13],

从而使得这种以县为单位的地区式瞄准效果恶化[9]。笔者在进行调查时,某省主管扶贫的官员

表示,贫困县的帽子拿掉谁都不容易,扶贫工作靠县里,不能因为县里扶贫工作做好了,有了成就,反而把别人拿下,其实扶贫资金并没有多少,但是有了贫困县的帽子,比较容易争取其他的资源。

2000年,生活在贫困县的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54.3%;有大约一半的贫困人

口生活在非贫困县[4],继续坚持单一的贫困县瞄准机制,则意味着近一半的贫困人口得不到政

策的扶持。因此,中国开始识别贫困村,当年一共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这些贫困村既分布在贫困县内也分布在非贫困县内,从而使扶贫投资能够覆盖到非贫困县中的贫困人口。政策要求各县贫困村识别应该采取当时李小云等专家提出的参与式村级指标的方法,但是很多地方并未采纳,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县缺乏完成这份耗时且复杂的识别程序所需的资源和专门技术,一些省份使用了简化的方法来确定贫困村。[4]

虽然指标式的贫困村确定方法将一些真正的贫困村排挤出瞄准范围,但是村级瞄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扶贫瞄准的精度,在云南、宁夏、江西和广西四省

(区)所确定的贫困村中有89%是真正最贫困的村。[14]但是和县级瞄准一样,村级瞄准依然无法

解决瞄准过程的非贫困因素的介入。扶贫资源作为无偿的稀缺资源所产生的资源竞争同样发生在更低一层的分配单元。与县级瞄准相比,村级瞄准的错误率更高,2001年贫困县的瞄准错误率是25%,而贫困村的瞄准错误率

为48%。[4]村级瞄准也难以做到瞄准贫困户。李小云等在广西、宁夏、江西和云南的调研发现,

扶贫项目对贫困群体的覆盖率只有16%,对中等户与富裕户的覆盖率则分别为51%和33%。

[14]汪三贵和Albert Park 认为,近年来在两项大的扶贫政策(开发扶贫和农村低保)同时实施的情况下,农村贫困人口仍然不能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是贫困人口数据的偏差和瞄准对象的失误。[15]

于是,中国政府开始实施通过对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实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按照国家统计局测算的2013年低于年纯收入2736元的数据,按此数据估算出全国共有8249万贫困人口,然后再按照各省和县的贫困发生率估算出建档立卡的名额。笔者在云南某贫困县的3个贫困村调查发现,村民反映不知道为什么乡里只给他们这几个贫困户的名额,实际上的贫困户远远多于乡里给的名额。虽然贫困户的识别在村一级大都采用了民主评议的程序,但是上级给村里选贫困户的标准是家里有劳动力、听话、没有不良记录等条件,最终,很多穷人被有条件的标准和所谓公平的程序合法地排除在了贫困户之外。汪三贵对云、贵、川三省60个村1200户的调查发现,2013年建档的农户中40%的农户收入高于贫困线,而在非建档的农户中58%的农户收入低

于贫困线。①在现有的政府主导的扶贫政策框架中,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识别最终都和资源分配密切相关,这决定了贫困的识别是个政治过程,这个政治过程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治理框架下采用逐级分配指标的做法使得贫困的识别变得异常困难。中央虽然将贫困县认定的权限下放到省里,但每个省的贫困县指标是由中央确定的;以此类推,省里决定县里的贫困村指标和贫困农户的指

·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①参见汪三贵

:《中国农村的精准扶贫问题》,未刊稿,2015年。

李小云等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标;县里决定每个乡村贫困农户的指标。采用这样的做法虽然主要出于保持扶贫资源和贫困规模相对一致的考量,但却极大地影响了贫困的瞄准。以西部某省为例,进行贫困村认定的时候,该省让各县先自行申报,一共报上来8000多个贫困村,省里审核通过了6540个,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在“十二五”期间就只能认定3000个贫困村,最后省里只好要求各个县从通过的审核名单中选取40%的村庄作为该省的贫困村。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瞄准的偏离。首先,不同省、不同县和不同乡镇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各个省、县、乡镇识别出来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贫困程度不具有可比性,极有可能造成富裕地区不太贫困的县、村和农户被识别,而贫困地区则因为指标有限将真正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排挤在外。其次,逐级分配指标的方法势必会导致下级部门竞相活动,采取各种方式来争取指标,“跑部钱进”和“会叫的孩子有奶吃”等现象难以杜绝。笔者在贫困县调研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一些乡镇和村干部抱怨因为太穷而不能被选为贫困村。

2012年在某省8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庄获得了最多的扶贫资源,而最贫困的村子却没有得到最多的扶贫资源。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好的村庄在项目和资源博弈之中占有优势地位,而贫困村庄则无力竞争。但是,如果采取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的方式,又会出现各地为了争取资源而多报、虚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数量现象,使得资源分配捉襟见肘。很多省里的官员表示,现在县里的领导都聪明了,发现戴上帽子以后,可以有很多好处,以前都是炫富,现在都变成哭穷了,以前发生灾害,都少报受灾面积和人口,怕上面追究责任,现在都多报,因为多报就能多得资源。关于贫困人口的测算必须由省级层面来做,你要让各县自己去测算,哪个县都想把所有的人口都算作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越多越好。如果将扶贫资源分配和贫困识别挂钩,难以逃脱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博弈以及各种权力寻租,但如果将两者分开,则各级部门失去了贫困识别的动力以及贫困群体的监督动力。最早搞贫困村识别的时候,因为大家不知道有资源,各个地方都没有在意,报的很随意;现在有资源了,地方也有动力了,群众监督也厉害了;以前搞农户建档立卡,很多农户都不在乎,这一轮再搞建档立卡,就不好弄了,农户争得厉害,虽然工作难做了,但是农户监督也厉害了,反而也是有利的。由此可见,现行的三级扶贫瞄准机制虽然在制度层面设法通过层层识别瞄准穷人,但是由于扶贫资源的使用成本很低,扶贫资源的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瞄准机制最终出现异化。扶贫瞄准异化的长期性存在凸显了贫困治理机制变革的迫切性。

不仅如此,中国当前扶贫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还呈现出多种管理规定并行且相互冲突的局面,为本已处于困境的瞄准机制发挥瞄准作用增加了难度。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更多扶贫资源并不受扶贫瞄准机制的约束。中国扶贫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扶贫资金仅指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包括分属于发改委管理的以工代赈资金、扶贫办管理的财政扶贫资金(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扶资金)、民委管理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及农业银行管理的扶贫贴息贷款等;广义的扶贫资金包括扶贫领导小组成员机构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资金,从每年出版的贫困监测报告来看,被视为扶贫资金的种类非常多。

从理论上来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的扶贫办是要协调所有成员单位的扶贫资金,扶贫瞄准机制应该适用于所有部门用于扶贫的资金。但是,从实际的运行来看,不同部门的专项资金虽然也受各级扶贫领导小组的协调使其用于贫困地区,但是不同部门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更多地受制于部门专业标准的制约以及部门有区别的业绩表现。这些资金无法很好地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也就是说这些资金并无必然服从瞄准机制的制约。相当多的资金甚至为了项目的成功验收有意识地分配到富裕的农户。而同时,扶贫办虽然掌握了财政发展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但这又导致本应

·

·

3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作为计划和协调机构的扶贫办逐渐演化成了掌握资源分配、和其他部门并行但资金实力却呈明显弱势的准政府职能部门,这使扶贫办的综合协调功能大打折扣。很多省、县扶贫官员表示,协调其他部门资金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为了向上级部门报告扶贫工作情况,了解各种扶贫资金使用和投向,让各个部门提供一些信息都非常困难,有时都只能靠个人面子才能办事。这也就直接影响到扶贫瞄准机制的约束范围,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数据库在大部分地区只有扶贫办一家使用,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虽然也面临着找不到贫困农户的困境,但也没有使用这一套数据的动力。一些地方,甚至每个部门都各自建立了一套贫困农户数据库,从而造成大量行政资源的浪费。

扶贫部门在实践中的相对弱势,也导致扶贫政策实施难以到位。以村级瞄准机制为例,李小云等的调研发现,财政发展资金用于重点村的比例最高,平均为80.13%,三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别为72.18%、53.10%和28.16%。[14]吴国宝的研究也发现,2004年全国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分别只有54.67%和17.57%用于重点村,而这些资金还都属于狭义的财政扶贫资金,其他资金比例则更低。[3]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扶贫部门所协调的资金有时甚至被强势部门整合到其他用途中,扶贫瞄准机制形同虚设。

中央很早就注意到了扶贫瞄准机制与当前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的矛盾问题,希望通过实施扶贫资金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省”和“四到县”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使扶贫资金作为一个整体分配到需要扶持的村庄或者农户手中。但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地方挪用扶贫资金,又采取了“专项管理”机制,即大部分资金都是“戴着帽子”转移支付到地方财政的,如“整村推进资金”、“互助资金”、“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资金”等。这些资金转移支付到县级财政以后,是不能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的,地方扶贫部门几乎没有任何资金使用用途上的裁量权。地方扶贫部门在资金使用上既要保证资金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还要保证资金是在上级部门规定的用途范围内,但在实践中,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困难很大。比如雨露计划,重点扶持的是“两后生”,但贫困家庭不一定有两后生。再如“互助资金”项目,有些贫困村因为没有发育出比较良好的小额信贷互助的社区环境以及没有能够承担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村干部怕资金使用出现风险,很多村庄将资金滞留在账上,并未实际支出。产业扶贫资金在很多地方已经细化到发展特定禽畜饲养和特定作物种植上,但仍有很多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并无发展指定产业的条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扶贫部门只能不管贫困村和贫困户,而选择有相应发展条件的村庄和农户实施扶贫项目,不可避免地导致扶贫资源向非贫困村和非贫困农户转移。

在西部某县,每年获得了几十万元的雨露计划资金,当地扶贫部门筛查所有贫困家庭,也没有找到足够数量的学生,最后只好和当地的职业学校合作,将所有新生纳入支持计划。要不就是强迫贫困村和贫困农户按照上级指示实施相应扶贫项目,项目则通常会以失败告终,造成扶贫资金的浪费。笔者在一些贫困村庄调研时经常会发现,很多养羊、养牛扶持项目,农户用扶贫资金盖好羊圈和牛棚后,大部分都是闲置或者用来堆放杂物,因为当地根本就没有发展家庭养殖业的劳动力。县级扶贫部门没有扶贫资金使用裁量权,上级部门又难以考虑到不同县域、村域和农户的多样化需求,造成了扶贫资金使用僵化以及“瞎指挥”等。如果县级部门有了扶贫资金使用裁量权,又容易出现扶贫资金的挪用、借用以及违规使用等情况,使得扶贫资金的瞄准问题雪上加霜。

扶贫政策要求短期内出效益的政绩诉求以及扶持力度不能完全支付行动成本等制度设计,也自动将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农户排除。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是为了督促地方政府和扶贫部门能够更重视扶贫工作,但是各级政府为了充分展示扶贫成效以获得更多资源支持,都比较热衷于扶·

·

49

李小云等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贫工作示范点的建设和打造,将有限的扶贫资源集中使用。通常来说,示范村和示范户的选择更多考虑到交通条件、发展潜力或者其他政治条件,如曾接待过领导视察或考察等。如在某省区,其整村推进示范村就在当地著名旅游景点的旁边,问其村干部为什么能被选上示范村的时候,村干部回答,他们那里整村推进重点就是危房改造,由于条件比较好,国家给点补贴,农户还是有经济实力把房子按照上面的要求盖好的,其他贫困的村子,可能就不好说了。现在这个村庄已经成为明星村,该省召开各种扶贫工作会议时都会将此村作为考察学习之地。一些产业扶贫的农户选择同样如此。在中部某省区,当地扶贫部门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大棚种植蔬菜,村委会在确定名单时更多考虑的是每个农户家里的土地环境、灌溉方便程度、运输成本、种植经验和投资能力等因素,基本上没有考虑其是否是贫困农户,因为贫困农户无法承担起蔬菜大棚种植失败的风险。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规模连续扩大,但扶贫资源仍然还是一种稀缺资源。扶贫部门在考虑扶贫资源分配时,一方面考虑到让更多穷人受益,一方面也考虑到如果给穷人支持太多会导致更为激烈的竞争,扶贫资源“撒胡椒面”的现象并未解决。一些地方,每个贫困村3年获得的扶贫资金总量只有30万[3],甚至更少。实施到户扶贫以后,很多省份确定给贫困农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只有1000—2000元,购买一头种畜的资金都不够。一些地方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实际建房费用会达到4—6万元,但扶贫部门的补贴有时只有几千元到万元不等,一些贫困农户因为无法承担差额成本只有自动放弃,即使使用建房补贴的一些贫困农户也会产生高额的债务负担。笔者调研的某县有60%以上的农户都因危房改造而欠债,出现所谓的“扶贫致贫”现象。扶贫资金管理日益复杂的刚性问责与贫困的多样性和弹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精准扶贫遭遇很大的制度性挑战。

三、基层治理结构影响扶贫资源的瞄准

Platteau认为一些社区主导发展项目(community-driven development)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基层社会精英捕获的现象。[16]Iversen et al等人在对尼泊尔森林管理的研究中发现,高昂的林木价值和脆弱的机构控制导致精英获取了地方宝贵林木所产生的大量利益份额。[17]当外部或者自上而下的资源进入到基层的时候,由于每个地方社会都有自己的经济政治权力结构,这些资源和资金容易被当地“精英”所截取和捕获。笔者在2004年进行扶贫资金使用效果调研的时候,发现当时一些农村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门槛效应”。这类项目主要是产业发展项目、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需要农户承担配套资金,贫困农户不具备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而被排斥在外,富裕农户在争取这些项目资金的时候具有竞争优势。

当前,扶贫资源的精英捕获现象有了新的特征。近年来尤其是税费改革之后,基层政府从依靠农村收取税费维持正常运转变为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其行为模式也由过去的“要钱”、“要粮”变为“跑钱”和借债,从“汲取型”政权演变为“悬浮型”政权。[18]扶贫瞄准单元的识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级政府部门和上级部门之间博弈产生的,能否贴上贫困标签通常和县、乡、村干部在上级部门中的运作有关。他们代表贫困村或农民与政府协商,以获得更多的扶贫资源。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乡村干部对扶贫资源具有了自然的拥有感,认为资源都是他们争取来的,从中获益天经地义。贫困农户认为,若不是村干部们跑前跑后,他们什么都得不到,村干部们拿一点也能理解,而隔壁村庄干部没本事,什么都没有。这些都给乡村干部在分配资源时倾向于自己的利益或者亲友的利益提供了合法性的工具。某省扶贫干部在笔者调研的时候表示,这些

·

·

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情况他们都是了解的,但没有办法,只要最穷的人能够被识别出来,只要地方不出乱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估计因为这种情况造成识别偏离的大约占到10%。

从当前中国扶贫治理结构来看,让上级部门无可奈何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扶贫工作,包括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识别,都要依靠乡、村两级干部来做。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识别行政成本非常高。以识别贫困户为例,某省为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共投入3500多万元。某县扶贫办曾测算,识别一户贫困户至少需要花费30元,包括问卷打印、交通、问卷录入、审核等。该县一个镇长表示,上级只提供了8000元工作经费,但贫困农户有2000多户,乡镇和村干部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才弄完,乡村干部没有交通补贴,只能自己掏钱。很多地方贫困村的村干部年工资只有五六千元,村民小组长年工资只有一两千元,贫困村大部分是空壳村,乡村干部无法从集体收入中获得更多补偿。除了扶贫工作以外,乡村干部还要负责实施这些年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村级干部表示,贫困村的村干部是三多一少,即跑的路多,挨的骂多,做的事多,拿的钱少。笔者曾经去过的一些贫困村的村干部辞职的时候给笔者打电话表示不能再干了,家里孩子上学都要花钱,以前当村干部没这么忙,还能利用村干部的人脉做点小生意,承包点小工程;现在事情太多,工资都不够电话费和油钱,只好出去打工。因此,当乡村干部通过扶贫项目为自己谋取一些私利的时候,只要不引起地方群众举报或上访等不利于维稳的事情发生,这些精英捕获现象都是被默认的。某省级官员表示,贫困地区村干部都没有人愿意干,乡镇上即便发现村干部有点小错,也不会追究,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光了,把其弄下来,就没有人干了。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乡村出现空心化等新的农村治理环境也为扶贫瞄准机制的落实提出新的挑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笔者开始在中国农村参与推行参与式扶贫工作,并将其作为2001年村级瞄准机制实施的技术手段进行政策倡导和推广。但是,随着乡村空心化程度不断加深,这种建立在农民广泛参与基础上的工作机制开始难以发挥作用。一些基层干部表示,现在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难以召开,通过民主程序来识别贫困户和分配扶贫资源很难落实,这为扶贫到户、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带来严峻的考验。某省级官员告诉笔者,现在乡村监督也很难,虽然有一事一议制度,民主评议和公示,但村民代表都出去打工了,没法开会,村干部几个人也只能在办公室商量后定下来。而且就算建立了完善的机制,也没有人去执行和实施。其三月份下乡去宣传中央的支农政策,提前一天打电话,要求把村民集中起来并定在10点开会。结果到了开会的时间,村民一个人也没有到,村干部又赶紧通知,最后来了20多人,但年轻一点的只有两三个,大部分都是老人。此外,在搞建档立卡的过程中,也想把大家召集起来,议一议,但根本没有人,只能让村干部来搞,这就容易出现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留在村中的乡村干部和精英群体与贫困农户群体之间呈现出极大的权力失衡,村民监督也就形同虚设。此外,劳动力外出,一方面导致很多贫困农户无法参与到贫困农户的识别过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到户的发展项目无法实施,尤其是一些需要劳动力投入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扶持项目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一个县的扶贫办主任告诉笔者,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在也很难开展,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是否能够让所有留在村里的农户都能参加。如果只是建档立卡的农户才能参加,来参加培训的农户数量就会非常少。但是现在审计规定只要不是建档立卡的农户参加培训,就不能使用扶贫资金,扶贫资金要追回。很多县里的培训资金都用不完,因为都不敢用。雨露计划有1000多人的指标,但报名的只有500多人,符合条件的只有200多人。

针对扶贫资源传递渠道单一和资源使用在“最后一公里”发生的瞄准偏离以及被精英捕获的现实困境,国务院扶贫办曾与亚洲开发银行在江西试点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的方式。其·

·

69

李小云等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极大地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率。[19]但是,由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到现在为止一直未能就民间组织如何参与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

四、结论和建议

虽然国家根据贫困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特点不断调整扶贫瞄准机制,建立起县级瞄准、村级瞄准和农户瞄准三级扶贫瞄准机制,但是,农村扶贫治理的主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各种政策在如何瞄准穷人和扶贫资源如何有效传递到真正的穷人这些问题上一直未能有根本的突破。[20]

(1)附着在扶贫对象识别上的资源,一方面激励了基层干部识别贫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导致扶贫瞄准过程的政治化以及多方主体之间的博弈和竞争。

(2)扶贫对象的选取采用由上级确定规模并逐级分配指标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基层因为多争资源而超报错报等现象,另一方面也致使贫困识别不能按需进行,导致贫困人口在识别过程中被漏出。

(3)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的专项使用,一方面降低了地方挪用滥用资金等违规现象,另一方面也导致过于教条的扶持内容使得很多贫困农户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扶贫机构的部门化和物化实权化,一方面增强了扶贫部门在政府权力机构中的发言权,另一方面又削弱了扶贫结构的协调能力,限制了扶贫瞄准机制的作用范围。5)贫困识别依赖乡村干部,一方面弥补了省县扶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以及对基本情况了解不够的缺陷,另一方面也给乡村干部或精英创造了捕获资源的空间,而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又为乡村监督的制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此可见,现行扶贫治理结构无法保证扶贫资源有效瞄准贫困人口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只有跳出当前政策的窠臼,才能找到破解这一难题的思路。

第一,改变基于统计数据的自上而下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按照农村住户调查所估算出的贫困发生率只能用作宏观的监测,不能够用于确定每个村有多少穷人。新世纪扶贫战略实施十年所积累的农民参与式的方式被证明是可行的。参与式的识别通过村级公示具有很大的准确性与合法性。为了解决建档立卡的农户实际数量可能超过扶贫资源的承受能力这个问题,建议除了特殊贫困户外,每年对乡村的扶持可考虑采用抽签的办法。被识别的贫困户由村里决定分年度给予扶持,很多地方的农村低保到了村一级就实行轮换受益。

第二,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的项目制框架,只控制资金规模,将项目制定权下放到村。同时将不同部门投放到贫困地区的资金在中央一级捆绑规划,除特殊需要外,一律统一为贫困地区发展资金,削弱不同部门对投放到贫困地区的各种公共资金的管理权限,县级以下统一使用资金,各部门只负责技术投入。制定限制非贫困群体通过龙头企业使用贫困开发资金,公共投入应转化成贫困群体的股本,扶贫部门聘请独立会计事务所参与龙头企业财务。

第三,合理利用民间组织资源。全国民间组织资源越来越多,但是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乡村工作的个人激励明显不足,造成了精英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乡村工作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扶贫项目中在政策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执行人员,所以落实到了最后一公里就停了下来。支持大量的民间组织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参与扶贫工作,解决扶贫资源传递的“最后一公里”中断问题迫在眉睫。

·

·

7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江华:《7158万扶贫款哪里去了?———对贵州省习水县1994—1998年扶贫款流向的调查》,《中国改革》(农村版),2002年1期。

[2]张新伟:《扶贫政策低效性与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探寻》,《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2期。

[3]吴国宝:《我国农村现行扶贫开发方式的有效性讨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5期。

[4]汪三贵、Park A、Shubham Chaudhuri等:《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管理世界》,2007年1期。

[5]Sen 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argeting,World Bank,1992.

[6]唐钧:《贫困县乱象背后的深层问题》,《人民论坛》,2011年12期。

[7]吴国宝:《准入和退出:如何决定贫困县去留》,《人民论坛》,2011年12期。

[8]Wang J.The politics of poverty mis-targeting in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2007,12(3):219-236.

[9]Park A,Wang S,Wu G.Regional poverty targeting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86(1):123-153.

[10]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6年。

[11]丁建庭:《湖南新邵成贫困县成“特大喜讯”打广告“热烈祝贺”》,《南方日报》,2012年1月31日。[12]罗江月:《中国农村贫困话语的生产与再生产》,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3]焦克源、徐彦平:《我国县级政府行为偏差分析与矫正》,《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7期。

[14]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15]汪三贵、Albert Park:《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2期。

[16]Platteau J P.Monitoring elite capture in community-driven development.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4,35(2):223-246.

[17]Iversen V,Chhetry B,Francis P,et al.High value forests,hidden economies and elite capture:Evidence from forest user groups in Nepal’s Terai.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8(1):93-107.

[18]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社会学研究》,2006年3期。

[19]李小云、康晓光、蒋金发等:《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进行扶贫工作政策研究报告》,2009年5月。

[20]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7期。

[责任编辑:沈诗杰]

·

·

89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No.4

and“retribution”,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conflict.The change of the penalty policy from revenge to forgiveness in the country has resulted in the conflict directly.If the public opinion of revenge is not“poison”or“illness”,the court’s control of the judicial policy in death penalty-“forgiveness”is no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Then a-part from forgiveness,we should also set up the criterion of reducing the sentence.We should specify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death penalty under the cases of“extremely serious crime”.An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ctivate the forgiven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that is,to build the rules of conduct that both sides will follow.Keywords:death penalty;judicial control;public opinion;court;judicial policy;revenge;forgiveness

Reformation of Government’s Purchasing Public Service from Social Forces:Analy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WANG Pu-qu(78)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public service from social forces to deepen its governance reform and optimize the supply mechanism of public service.This particular approach is endowed with rich content of reform,which is important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resolve social conflicts,transform government’s social functions.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tap into social rigor,create partner-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n governance,enhance efficiency in public resource allocation,and promote re-form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justice.As a new supply mechanism of social public service,it possess a distinc-tive inherent mechanism and logic,and it embodies a centralized reflection:the subject role and reasonable function de-composi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jor structure of public service;contract liability rela-tionship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ake the place of relationship of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so as to devo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subjects;the organic relation and effective composite of multiple mechanism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supply mechanism;the novel double engin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social public service;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f provision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s has been used to meet its objective rationality;the purchasing of the public service has been introduced to replace the support to producer of public service;the connotation norms of provision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s have been used to achieve the value norms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At present,the main task in promoting this approach and mechanism is to establish a competitive platform for public service social enterprises,to enhance the institutional setup that allows th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public service from social forces,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various forces in this purchase process,and to construct rational social trust.

Keywords:government purchase;meanings of reform;public service;inherent mechanism;reform task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Governance in China:

Analysis of Targeting and Transfer of Anti-PovertyResources

LI Xiao-yun,TANG Li-xia,XU Han-ze(90)Abstract:China has changed the targeting unit of its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s,from counties to villages and ·

·

052

ABSTRACTS

then to households,with an attempt to improve targeting accuracy.Nevertheless,China has not effectively resolved the problem that anti-poverty resources have been deviating from the targeting poor.The paper attributes two reasons to the governance dilemma of the anti-poverty targeting mechanism in China.On the one hand,the political management mechanism behind the targeting and transfer of anti-poverty resources can easily lead to disconnections between the use of the resourc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oor;on the other hand,changes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local social govern-ance structure have resulted in“elite capture”.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set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changing poverty recognition mechanism,reforming the project system frame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and sup-por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Keywords: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targeting;elite capture

From the Social Management to Social Governance:

Approaches to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Modern Governance

JIA Yu-jiao(99)Abstract:Social management is a practical choice in the context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is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due to its recent and uneven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Even after a decade’s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China has formed social management mod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and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 premise of social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learned some lessons,but as reform and opening has entered a crucial phase,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In this context,the promotion of transformation from social management to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a is in line with the new features and new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in the New Century.Therefore,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Providing an accurate grasp and timely relieve of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modern governance.

Keywords:social management;social governance;governance capability

Mystery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Interpretation Based on System Flexibility

JIN Tao,LI Shuai(108)Abstract:The description and summary on China transitional economical growth increasingly reveals the lack of theory and inefficiency.The outbreak-from-former-system reform,incremental reform and minimizing-cost reform in the past fail to adapt to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al economical growth nowadays,and at the same time,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further in-depth reform have come to a critical period.How to depict the inherent logic of transitional economi-cal growth?How to sort 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Many scholars are interested in these issues but have not reached consensus.As a result,we come out with the concept of system flexibility,which are the in-ner supporting conditions of transitional economical growth.We hope that the transitional economical growth in China

·

·

152

2020年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

2020年国家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 “扶贫日”活动一开始就要加强制度建设,来确保它的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强监督管理,那么你知道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5篇,欢迎阅读! 扶贫日主题活动方案1 _10月17日为第6个全国“扶贫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扶贫办要求,就开展好__市“扶贫日”宣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该市第二个“扶贫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扶贫济困,践行友爱”。10月17日-11月17日,为__市扶贫宣传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开展扶贫宣传活动。 开展“扶贫日”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宣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学习身边榜样,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尚。

二、活动安排 (一)举行“扶贫日”宣传暨“爱心包裹”捐赠启动仪式。10月17日举行“扶贫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午9时,设彩虹门,市领导宣布__市第二个“扶贫日”宣传活动暨“爱心包裹”捐赠启动仪式正式启动。市邮政局组织“爱心包裹”现场捐赠。市委、市政府门前两侧悬挂宣传横幅。 (二)组织开展专题宣传。一是突出媒体宣传。“扶贫日”当天,《朝阳日报》发表市委领导署名*;朝阳电视台发表市领导电视讲话。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宣传月期间,在《辽宁日报》、《朝阳日报》开辟专栏,朝阳电视台专题节目,宣传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以及扶贫开发典型经验做法和扶贫工作 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二是举办扶贫开发成果摄影展。宣传月期间,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办、市文联联合举办扶贫开发成果摄影展,展出该市扶贫系统及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摄影作品和工作成果。 (三)领导干部“走进贫困村,共度扶贫日”主题实践活动。“扶贫日”前后,副市级以上领导、定点扶贫单位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走进贫困村共度扶贫日活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现场办公。市直定点单位深入帮扶村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深入帮扶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及各项意见,真切感受群众心声。开展爱心捐赠、技术指导、送医送药、助学助教、志

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二、当前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是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结合我局分户包扶方案,创造条件,落实驻村联户帮扶机制,让帮扶干部深入帮扶户一对一 制定帮扶计划,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包抓责任制,驻村联户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 形成全局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 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好镇 村精准扶贫工作。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 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村精准 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 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 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 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 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 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 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 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 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 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 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 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三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队员在领导指导下,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 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 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 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 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 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

2015年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2015年农村扶贫工作总结 xx村是**镇贫困村之一,全村11个村民组,660户居民,总人口2550人,村民代表43人,党员53人,4个党小组,村两委班成员5人。 本村由于属典型湾区沙土地域,是老淠河的行洪区。 由于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发展单一,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深。 加之没有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匮乏。 多数群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贫困人口户,339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36户、其中扶贫帮扶低保户19户、扶贫帮扶一般贫困户77户。 XX年10月份市纪委下派李昊同志来我村任第一书记,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大会,首先,狠抓班子建设,谋划脱贫致富方案,寻找脱贫致富对策,决定根据中央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以精神扶贫为指南,在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原则基础上,充分尊重广大贫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结合xx村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通过三年的扶贫工作实施,使xx村的贫困户生活水准有根本性的提高,实现全村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文件素质有大幅度提高。 XX年完成道路建设:六单路----王新财小店长0.86公里,总投资27万,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有聚

悦仙和明牛两家公司承包土地近400亩,种植蔬菜和葡萄,解决了200余人就业问题,群众年人均增收6000元。 XX年,村两委经集体研究,决定在XX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先易后难,拟建设一、刘台至杨大庄排涝站、新修排洪渠1000米。 二、村内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0台,实施亮化工程1000米。 三、新修水泥路东淠河埂下南北向4000米。 扶持种植业、养殖业80户。 其中养殖业:扶持家庭农场养鸡6户、养猪4户、养羊6户;蔬菜和优质小麦种植:64户。 xx村由于农业基础条件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抗风险能力薄弱,农民造血能力有限,因此以李昊书记牵头成立了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项目科技攻关小组,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侧重农户发展生产和增产增收。 需要有关部门在发展资金、农业贴息贷款、以工代赈、专项投资、社会投资等几个方面给予支持,合计需要资金万元;另外需要通过送技术下乡、办培训班、技术人员定时下乡指导和服务等于形式,进行科技扶贫。 做到培训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培训走,以实现XX年脱贫工作目标。 XX年乡镇扶贫办工作总结通过市扶贫办统筹安排,在市各驻村居

扶贫帮困活动方案5篇

扶贫帮困活动方案5篇 2020年全国第7个扶贫日即将到来,不少地方都会组织活动,关于扶贫活动方案有哪些?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扶贫帮困活动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扶贫日活动策划方案1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组织开展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好我省“扶贫日”活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现就我省___5年“扶贫日”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10·17,邀您一起关爱贫困儿童。 二、活动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整合,引导各方资源向贫困儿童汇聚,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今年“扶贫日”活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资助我省贫困地区品学兼优、生

活困难的中小学生。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结对救助本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儿童。资助标准为每人1000元,主要用于贫困儿童的生活补助和购置学习用品。资助资金拨付至贫困儿童家庭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账户。 三、活动内容 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在“10·17”前后,开展系列活动。 (一)启动寻找帮扶江西贫困儿童公益扶贫行动。省扶贫和移民办、新华社江西分社联合开展寻找帮扶江西贫困儿童公益扶贫行动,寻找范围聚焦在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由各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局)主要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推选,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推选,广泛发动社会自发推选。(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妇联,新华社江西分社,各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 (二)启动金融公益扶贫行动。省农村信用联社、省扶贫和移民办面向社会联合发行具有扶贫捐款功能的扶贫信用卡,将金融功能和扶贫公益融为一体,为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打造金融公益平台。扶贫信用卡募集资金存入省农村信用联社百福慈善基金专门账户,每年定向用于资助扶贫日活动扶助对象。力争在扶贫日前举行发行仪式。(省农村信用联社、省扶贫和移民办)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精品范文)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XX局包抓XX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现对XX局包扶工作汇报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机构,确保扶贫责任精准。全县“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之后,XXX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局长任组长,三名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属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X“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专人具体办公,并抽调2名干部长期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调查摸排,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村上在2015年新一轮扶贫开发调查的过程中,已经作了大量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XX先后三次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XX村对一百多户贫困户家里进行了调查核实,最终识别出全村共有XX户XX人符合精准扶贫条件,并对第一

批XX户帮扶对象名单和首批扶贫贷款XX户名单进行了公示,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确保扶贫项目精准。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定了《XX村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XXX龙头,XX村组发展核桃、牛羊养殖业,XX村组发展商贸劳务的产业发展思路,并对未来三年全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 四是干部包抓,确保示范带动精准。按照科级领导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模式,首轮由XXX、镇、村干部共包抓42户精准扶贫示范户,协助贫困户选准项目,提供技术,发展产业,协调XXX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配套3-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力争通过一对一包扶,使贫困户都能够顺利脱贫。 二、当前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扶贫帮困实施方案

扶贫帮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活动要求落到实处,把景区党委和管委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景区贫困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景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气象,努力构建和谐景区,促进喀纳斯景区旅游与民生协调发展,维护景区社会稳定,结合景区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的“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景区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经景区党委研究,决定在景区内建立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帮助贫困弱势群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为确保扶贫帮困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通过景区机关各党支部、部门(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关心弱势群体,切实解决景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密切景区党委、管委会和景区农牧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环境,努力营造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景区“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机构 扶贫帮困工作坚持景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政治部牵头组织实施,社会事业管理局、农牧水利局、林业局具体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建立乡村联动、社会参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1)成立“景区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由景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景区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与贯彻落实,对景区扶贫帮困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另行发文)。 (2)景区机关各部门(单位)成立“部门(单位)扶贫帮困小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具体负责本部门联系对象的扶贫帮困工作。 (3)景区两乡也要成立相应的“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本乡的扶贫帮困工作,积极主动协助景区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工作,引导贫困户依托上级部门(单位)帮扶自主创业,支持和帮助贫困户提高自主创业致富能力,做好帮扶工作的正面宣传工作,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三、工作措施 (一)扶贫帮困机制 在景区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建立景区领导班子、机关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多措并举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一帮一”和“多帮一”结对工作,采取景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帮扶、机关部门(单位)联系户帮扶、党员干部联系孤寡老人、孤儿帮扶的形式,深入贫困村、困难户认真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制定长期有效的

局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局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一) 2015年,县畜牧局包抓的长宁镇镇西村精准扶贫工作,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包扶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帮扶规划。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贫,科学化脱贫的方法,建立全面包联机制,圆满完成了今年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1、建立贫困户详细、完整的档案卡信息平台。重点完成上年度脱贫户的管理,信息采集,家庭成员变更,帮扶项目录入及下年度的帮扶项目,梳理、汇总未脱贫户的信息数据,划分没有劳动能力,缺少发展资金,缺乏技能技术等类型的贫困户,特别是摸清残疾人,患大病人员,65岁以上老人,高中生、中职生、大学生等贫困人群, 全面掌握驻村贫困现状。 2、建立了贫困户包联机制。成立了县畜牧局20152017年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县上的要求,科级领导每人包抓5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包抓1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填入包户工作手册。 3、产业扶贫,资金扶持到位。县畜牧局拨付镇西村扶持资金 3 万元已经到村,并为贫困户办了一期养殖技术培训班和一期农民创业培训班;成立了镇西村农村淘宝服务店和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发展 种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给予10002000元的资金扶持;对患大病的贫困户,以及贫困大、中专学生每年给予2000元左右的资助。 4、顺利完成了今年脱贫攻坚任务。经过我们对贫困户实用技术的培训指导,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干部到户一对一的帮扶,该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51户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户详细资料附后表。 二、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做好镇西村脱贫攻坚工作,县畜牧局成立了20152017年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两名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属三个事业单位领导及局机关4名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秘股,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扶贫开发工作日常事务。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 由一名副科级干部带领两个成员长期驻扎镇西村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帮扶责任精准到户到人,使每个包抓人员身上有担子、心里有压力、手里有办法、措施有实招。驻村工作队为镇西村扶贫开发工作直接责任人, 组

2020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方案

全国扶贫日宣传活动方案一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方针、政策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国家“扶贫日”的知名度、影响力、号召力,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决定在全县组织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10·17,邀您一起来扶贫”。 二、参加对象 全县各乡(镇、场)、县委各部门、县直及驻县各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企业、社会组织。 三、时间安排 2020年10月17日。 四、活动内容 (一)突出舆论宣传,营造扶贫济困活动氛围 国家“扶贫日”活动开展前,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积极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各界对国家“扶贫日”的知晓度。一是各乡(镇、场)要在辖区内悬挂关于国家“扶贫日”活动主题的横幅和宣传标语,并通过新闻媒体、短信平台、公众号平台、制作宣传版面等多种形式,将活动时间和内容传达给全县每一位贫困户和帮扶干部,让本次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十大扶贫工程”牵头和责任单位要在全县主要地段、街道悬挂关于国家“扶贫日”活动主题的横幅和宣传标语,扩大

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国家“扶贫日”活动;三是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台要加大国家“扶贫日”活动宣传力度,要利用网站、电视公众号平台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国家“扶贫日”活动相关信息,让全县人民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国家“扶贫日”活动宣传标语见附件) (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公益捐助活动 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企业、社会组织在国家“扶贫日”活动当天,积极向贫困村、贫困户发起捐赠,向他们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一是各乡(镇、场)要发动本地企业家、成功人士及爱心人士为本地区贫困群众捐款,并根据贫困户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的需求类型进行捐赠,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二是各部门、各单位要引导本单位招商引资的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员他们奉献爱心,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三是县教体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县妇联、县残联、团县委、县商管办、县邮政公司以及“十大扶贫工程”牵头和责任单位要结合本部门职能优势和特点,在资金、技术、设备和智力等方面进行帮扶,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类资源加入到国家“扶贫日”活动中。 (三)精心组织策划,开展扶贫济困专项行动 在国家“扶贫日”活动当天,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组织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及爱心人士深入到蹲点村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以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活动的开展。一是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向贫困户介绍“中国社会扶贫网”手机APP功能,并现场帮助和指导他们发布生活、生产所需,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对接贫困户需求,切实

【精品】2015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5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xx村是**镇贫困村之一,全村11个村民组,660户居民,总人口2550人,村民代表43人,党员53人,4个党小组,村两委班成员5人。本村由于属典型湾区沙土地域,是老淠河的行洪区。由于村庄密集,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发展单一,不仅贫困面大,而且贫困程度深。加之没有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匮乏。多数群众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贫困人口123户,339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36户、其中扶贫帮扶低保户19户、扶贫帮扶一般贫困户77户。 2015年10月份市纪委下派李昊同志来我村任第一书记,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大会,首先,狠抓班子建设,谋划脱贫致富方案,寻找脱贫致富对策,决定根据中央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以精神扶贫为指南,在“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原则基础上,充分尊重广大贫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结合xx村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三年扶贫规划,通过三年的扶贫工作实施,使xx村的贫困户生活水准有根本性的提高,实现全村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文件素质有大幅度提高。 2015年完成道路建设:六单路----王新财小店长0.86公里,总投资27万,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有聚悦仙和明牛两家公司承包土地近400亩,种植蔬菜和葡萄,解决了200余人就业问题,群众年人均增收6000元。

2016年,村两委经集体研究,决定在2015年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先易后难,拟建设: 一、刘台至杨大庄排涝站、新修排洪渠1000米。 二、村内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0台,实施“亮化工程”1000米。 三、新修水泥路东淠河埂下南北向4000米。 扶持种植业、养殖业80户。其中养殖业:扶持家庭农场养鸡6户、养猪4户、养羊6户;蔬菜和优质小麦种植:64户。 xx村由于农业基础条件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抗风险能力薄弱,农民“造血”能力有限,因此以李昊书记牵头成立了项目监督管理小组和项目科技攻关小组,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侧重农户发展生产和增产增收。需要有关部门在发展资金、农业贴息贷款、以工代赈、专项投资、社会投资等几个方面给予支持,合计需要资金万元;另外需要通过送技术下乡、办培训班、技术人员定时下乡指导和 服务等于形式,进行’科技扶贫”。做到培训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培训走,以实现2016年脱贫工作目标。 2015年乡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通过市扶贫办统筹安排,在市各驻村居委及社会各界鼎力帮助下,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产业发展、安居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探索道路,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及发展建设摸索出了些许经验,现将一年来扶贫工作做如下总结。

扶贫活动方案

文殊二中“扶贫先扶志”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努力在教育上营造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落实“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教育扶贫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扶贫先扶志”活动有效开展。成立“扶贫先扶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少生 副组长:余自勇 组员:熊传虎樊雪冬余晓莉胡宽森 廖婷彭滢滢 二、主要措施 1、开展入户走访宣传扶贫先扶志活动。 我校参与扶贫教师要定期深入到帮扶的贫困村贫困家庭里,宣传“扶贫先扶志”的精神,向贫困生家庭宣传教育扶贫“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宣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贫困户家庭了解教育扶贫政策,树立贫困家庭安心让孩子读好书的信心。 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平台等各种载体宣

传好“扶贫先扶志”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 2、开展教唱两首歌活动。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唱《我爱你,光山》《共同奔小康》两首歌。开展围绕“扶贫先扶志”为主题的合唱团体大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要求每班课前演唱扶贫两首歌,学校政教处选定学生会干部专项检查,并为每个班级打分,进行评比,选出先进班集体。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开展“经典名篇朗诵”活动,通过全校上下朗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名篇经典,达到提高文化修养、健全人格、道德与智慧投身于社会。一篇经典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境界。此项措施开展,力求培养学生远大目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 4、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发出“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乡”的倡议,表达养成文明习惯的决心,倡导全校学生遵守文明公约,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美好家园的活动。呼吁大家积极发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到清洁家园活动中来。对学校周边、学校周边沿线、小区院落展开捡拾垃圾杂物、擦洗护栏、清扫楼道等行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热爱劳动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良好品质,并以小手拉大手,号召带动各层面的居民群众主动参与清洁家园志愿服务,形成共建共护的强大合力,把我们的家园装

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巴彦呼舒镇年度扶贫工作总结 旗扶贫办公室 2016年是“十三五”扶贫开发的开局之年,也是扶贫政策重大调节和交替的关键年。镇扶贫积极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将扶贫工作纳入全镇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了各村的家底,为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找准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镇扶贫办及时向旗扶贫办等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对我镇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下一步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现将2016年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扶贫工作情况 (一).厅级单位扶贫情况(扶贫总额48.17万元) 1.内蒙古科技厅帮扶海龙屯嘎查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分别为救助5名贫困学生每人补助现金2000元,共计1万元。整治村屯街道修水泥路5公里,投资5万元。并协调有关单位正在实施自来水工程和卫生厕所。 2.内蒙古文联帮扶敖尼斯台嘎查,年初到嘎查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大会调查嘎查基本情况和研究2011扶贫工作计划。慰问贫困户发放救助资金700元。 3.自治区宣传部帮扶西日嘎嘎查投入扶贫资金13.1万元。其中:农牧民教育培训86人投资1.5万元,外出学习考察11人投资

0.6万元,维修文化、卫生室260平方米,投资5万元,嘎查文化活动室购进科技书刊3000册金额6万元。 4.内蒙古地勘局帮扶巴彦温都热嘎查投入资金29万元。其中:资助困难学生27名,资助金额4万元,新建178平方米的嘎查文化、卫生室投资25万元。 5.内蒙古日报社帮扶查干敖瑞嘎查,年初到嘎查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大会,研究2011扶贫工作计划并调查嘎查基本情况。(二).盟级单位的扶贫情况(扶贫总额51.72万元) 1.盟检察院帮扶东布敦化嘎查投入扶贫资金51万元。其中:维修嘎查办公室投资5万元,“草原书屋”项目投入3万元购买各类科技书刊2000册。协调水利项目资金42万元,新打深水井20眼(深70米)。修砂石路3公里投资1万元。 2.盟广播电台帮扶莫力哈达嘎查投入资金0.72万元。其中:资助2名困难小学生各200元、孤儿大学生一名5000元,救助6个贫困人口,各资助300元。 (三)旗直帮扶单位扶贫情况(扶贫总额52.36万元) 1.旗国税局帮扶哈日道卜嘎查投入21.36万元。为五户孤寡老人送燃料、粮食、日用品及现金计1500元。干部职工捐款资助孤儿大学生吴玉梅6600元,一直资助该学生毕业。为贫困户过春节送50面粉,折合人民币3000元。资助贫困户、贫困党员4户,资金1000元、物品1500元。 积极协调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投入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20xx扶贫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打算

20xx扶贫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度工作打算xx年我乡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县扶贫办《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作的通知》号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县扶办、财政局下达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文件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前期调查摸底 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早日顺利开展,成立了专项工作队。乡村通力合作深入各贫困村贫困户调查摸底登记核实贫困情况,对居住条件进行拍照记录,及时建立档案。同时对贫困户建档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帮扶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 (三)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管理能力逐步加强 各贫困村普遍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委会、党支部建设薄弱,管理能力差。各扶贫单位立足村情现状,整理盘活原有集体土地、池塘,投资改造,发展种植、养殖等集体经济项目,逐步使村委会每年有固定收入维持正常运转。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成效显著

行路难、饮水难、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差是各贫困村的基本现状。帮扶单位对挂靠村实地考察研究,根据实际和需求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为脱贫打下坚实的硬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教育设施逐步完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力度做好智力扶贫,逐步完善教育设施。采取综合培训和转移就业相结合,着力提高贫困户劳力整体素质和收入水平。针对贫困户劳力技术素质低的实际,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办法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加强与劳动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切实抓好贫困户劳力的务工技能培训和劳力转移工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六)慰问帮扶、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 对各贫困户,五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慰问。根据帮扶村实际状况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群众健康治疗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在上级下达计划任务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迅速组织工作计划会议,成立了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村委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扶贫开发组织实施工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工作到村,责任到人,增强每位责任人的责任感和使

扶贫帮扶工作方案

扶贫帮扶工作方案(一) 我连支部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党支部努力形成党政领导、工会负责、职工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工作。 一、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连队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能医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致富途径,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连队人均收入水平. 二、领导小组

组长:朱建堂、林江山 副组长:薛菁 成员:彭国玲、周檑、张修泉、易蓉、邓勇 二、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连扶贫帮困连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意义、作用和措施,扩大扶贫帮困的影响,争取全连职工群众的支持,营造全连职工群众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2、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一至二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要在解决帮扶对象就业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广避门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途径,切实增强其"造血"功能.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后向致富示范户的转变.使之在帮扶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其他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连党支部加强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扶贫帮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组长连长、书记担任,副组长薛菁担任,成员由彭国玲、周檑、张修泉、

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汇报

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汇报 根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我中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县扶贫办和XX镇政府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为准则,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和我中心的工作性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多种扶贫方法。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根据XX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一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1、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中心购买6吨果树专用肥,总价为14000元,给予本

村51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苹果专用肥3袋。解决了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肥料短缺问题。同时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发展的信心。 2、XX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4—30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4、在对XX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XX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

扶贫攻坚晚会策划

扶贫攻坚晚会策划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共筑美丽西峰梦-----西峰区精准扶贫晚会策划主题:共筑美丽西峰梦 演出形式:主持人+LED全景展示+现场采访 本次活动突出应用LED+主持人现场串场主持,淋漓尽致的展示精品扶贫阶段性成果 主要体现:主要分为精准扶贫户的致富过程;精品扶贫的优秀人物,精品扶贫村的美丽新貌等几个方面。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在西峰区实施以来,先后涌现出优秀的扶贫工作者;经过扶贫而脱贫致富的农民;脱贫祝福的新农村。 具体实施: 主持人开场,介绍全区精品扶贫进度及目前的成果。(3-5分钟) 主持人引出第一位由精品扶贫而脱贫致富的农民,和现场的观众一起通过LED看他们家的变化;主持人提问,农民解答的方式来讲述他们家这几年发生的变化(3-5分钟)。 由现场主持人在观众席介绍一位扶贫工作者。简单讲述他这几年在精品扶贫工作上的努力(请看大屏幕)。然后由主席台主持人邀请工作者上场,并现场采访他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最吸引人的)。主持人邀请大家一期看在他的努力下,现在

的农村或农户新貌。看被扶贫的农民通过LED大屏幕给他说的感谢的话。(5-8分钟) 故事带动歌曲(一首能引起现场共鸣并且有氛围的歌曲)(5分钟) 主持人上场,有请一位农民,让农民讲述扶贫工作给他周围带来的变化。从而引出下一位精品扶贫的先进典型(最好是村级带头人)。主持人有请嘉宾登场,现场采访他的扶贫初衷。(3-4分钟)所说的话要引起全场所有人的共鸣。(3-5分钟)小品:由小品介绍一个村子在扶贫攻坚中带来的变化。(10-15分钟) 由主持人有请扶贫攻坚中发展的村级代表(村支书)讲述村子的变化(应用LED)和现场主持人采访的形式(3-5分钟)LED:记者镜头:一个扶贫工作者的一天。从而引出几位扶贫工作先进典型。让他们讲述扶贫工作中的困难。(6-8分钟) 9、一位农民走向舞台,讲述他家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导下,目前家庭的生活状态。从而引出全区36万人口有多少人由于精准扶贫脱贫,又涌现出多少个创业户致富户(2-3分钟) 10、歌伴舞(感谢党、赞美党、呼应主题)(5分钟) 注:中间可以根据节目时常穿插歌舞或小品。

全国“扶贫日”活动工作方案

全国“扶贫日”活动工作方案 2014年确定了每年的10月17日为我国的扶贫日,那么,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全国“扶贫日”活动工作方案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 全国“扶贫日”活动工作方案模板1 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xxx5年是全国第x个“扶贫日”,为开展好“扶贫日”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安排和省委、政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和目标 (一)活动主题:“10·17,一起过上好日子”。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大力宣传新形势下扶贫开发政策,营造“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氛围,弘扬“人人皆可为”的公众理念,完善“人人皆能为”的参与

机制,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精准扶贫,推动各方资源向贫困人口汇聚,促进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整合,帮助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脱贫难等生产生活困难,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全省人民一道过上好日子。 二、活动内容 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在“10·17”前后,开展系列活动,务求实效。 (一)召开协调会议,明确职责任务。拟于xxx5年9月,召开省直部门xxx5年“扶贫日”工作协调会,明确责任分工。邀请省委、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出席并部署安排工作,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各自活动安排,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议。 (二)突出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引导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日”活动。一是举办“扶贫日”论坛。动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省直相关部门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式方法,创新社会扶贫体制机制。二是举办“扶贫日”新闻发布会。由省扶贫办联合省委宣传部、政府新闻办,于xxx5年9月举办“扶贫日”新闻发布会,系统地介绍xxx5年“扶贫日”活动主题、活动安排等,为“扶贫日”活动营造舆论氛围。三是发布“扶贫日”公募。以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于xxx5年9月向全社会发布主题为“10·17,一

最新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学校2015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我校按照县委的教育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持扶贫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 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导处、后勤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通过调查统计XX村贫困户数123户,贫困人口361人,其中贫困学生85人;XX村贫困户数144户,贫困人口541人,其中贫困学生112人。同时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XXX等32名同学为本年度扶贫帮困对象。学校16位教师自愿结对帮扶他们,结对帮扶教师不仅为贫困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到家庭了解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贫困家庭父母对结对帮扶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连声感谢。贫困学生也表示一定会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学校、社会和

父母关爱。 学校在研究确定特困学生名单时,对上报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具体细致地调查。通过家访等形式如实地掌握了这些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情况。另外,学校还根据他们特困的不同程度对其进行了不同金额的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无固定经济来源的实施生活费全免;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实施部分减免。同时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座谈及时了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一些问题。 四、延伸帮困意义,形成帮困“人文化” 组织了多次扶贫帮困活动后,学校发现全体师生的热情很高,出手大方,为此我校提出了“人文帮困”的理念,要进一步发挥帮困的育人作用,除了物质帮困,还更需要人文帮困,以及整个帮困活动的人文化。这是帮助贫困学生在物质帮助之外的另一层次需求,包括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对贫困学生这些需求的满足,有时比提供物质帮困更重要,因为物质帮困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而人文帮困,则关系到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灵驿站”,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这些学生作心灵沟通,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五、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周边的好几个企业主已经答应考虑向我校的贫困学生进行支助,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各村委会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除后顾之忧。另

湖北省“扶贫日”活动方案

湖北省“扶贫日”活动方案 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为开展好“扶贫日”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安排和省委、省级政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和目标 (一)活动主题:“10·17,一起过上好日子”。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大力宣传新形势下扶贫开发政策,营造“人人皆愿为”的社会氛围,弘扬“人人皆可为”的公众理念,完善“人人皆能为”的参与机制,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精准扶贫,推动各方资源向贫困人口汇聚,促进各方力量向贫困地区整合,帮助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脱贫难等生产生活困难,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全省人民一道过上好日子。 二、活动内容

围绕“扶贫日”活动主题,在“10·17”前后,开展系列活动,务求实效。 (一)召开协调会议,明确职责任务。拟于xx年9月,召开省直部门xx年“扶贫日”工作协调会,明确责任分工。邀请省委、省级 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出席并部署安排工作,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各自活动安排,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议。 (三)发挥带头表率作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各级党 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团体等,积极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参与“扶贫日”活动,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开展“扶贫日”捐赠活动,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建设;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为依托,组织干部职工、企业员工到贫困村开展访贫问苦活动,体验贫困群众生活,把脉致贫原因,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发动市场主体募捐。充分挖掘市场在 扶贫开发资源动员、筹集、配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日”活动,捐赠扶贫资金,捐赠资金主要用于实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项目。一是开展国有企业募捐。由省国资委负责组织省属国有企业及中央在鄂企业开展“扶贫日”募捐活动,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千企帮千村”工程中的对口帮扶工作。二是开展民营企业募捐。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联合负责组织民营企业开展“扶贫日”募捐活动,鼓励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千企帮千村”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