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16T12:08:0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作者:武明君姚兵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处于第一位,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0%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关键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快速增长,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80%以上,NSCLC起病隐匿,就医时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其中高龄患者占多数,约50%肺癌患者年龄>65 岁[1]。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治疗方案从单纯外科治疗发展到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 1.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最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手术、袖式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微创手术治疗。随着术前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纵膈镜、PET-CT等应用于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Ⅲb、Ⅳ期外,应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只要患者身体素质良好,基本手术原则均应为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也可在微创技术下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Ⅲa期如肿瘤过大或侵犯周围重要器官可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化疗后复查结果考虑是否行肺癌根治术,Ⅳ期、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均应以化疗及放疗为主[2]。 2.常规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患者多数已处于晚期,很多病人因此错过手术最佳时期,化疗成为晚期肺癌重要治疗方式,其次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常因肿瘤体积或位置原因侵犯或包绕邻近组织或器官,导致常规手术很难将其彻底切除,使用化疗可降低TNM分期,提高手术疗效。对于不可手术的Ⅲb期及部分Ⅲa不可手术者,使用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ECOG1549研究中对比了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 顺铂,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卡铂四种化疗方案在NSCLC 上的疗效。结果显示从缓解率(15%-21%),中位生存期(7.4-8.2个月)和1年生存率(31% -36%)来看,4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晚期NSCLC,其中的任何一个方案均为同样可以接受的治疗选择,自此奠定了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在NSCLC化疗的一线治疗地位[3]。联合化疗与支持治疗相比,使用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能显著控制肺癌临床进展,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4]。但由于联合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降低等临床表现,对于高龄及有联合化疗禁忌证的患者应使用单药化疗,以减少化疗带来的副反应。另外长期应用铂类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用非铂类化疗方案替代铂类,即可提高生存率而不会像铂类化疗影响生活质量的化疗药物,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3.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十年来NSCLC上取得最重要的突破。不同分子分型的明确以及更精确靶向药物的发展,使对不同驱动基因改变的靶向治疗更加精确和有效。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针对细胞受体基因调控分子等信号传导为靶点的治疗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分化增殖等方面实现抗肿瘤作用分子靶向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不良反应小,是今后肿瘤治疗的趋势[5]。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分子靶点的发现和明确,通过特定分子分型改变的肿瘤类型可能相比传统的组织学分型更能精确的指导临床,将来基于驱动基因的改变也成为肿瘤的重要特征,基于分子靶向治疗的肿瘤分型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选择。 4.放疗 近年来三维适型放疗及超分割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放疗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以对肿瘤靶区高剂量照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疗化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由于肺癌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大部分患者就诊属于中晚期,手术不能根除瘤体较大的肿瘤,某些肿瘤已有远处转移,因此放疗对肺癌有重要价值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手术与放射综合治疗及腔内放疗,心肺功能不全以及其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给予放疗常有较好的效果能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患者术前化疗可减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化疗可防止肿瘤复发但目前高剂量放疗亦有较多的并发症,故应联合化疗放疗化疗同步进行疗效优于序贯及单一治疗,但因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中断或延长放疗时间,影响了疗效考虑到患者耐受较差,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仍多选用序贯或交替模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放疗影响患者预后,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6]。 5.中医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NSCLC方面积累了较为宝贵的临床应用经验,如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肺癌患者术前、术后使用中药治疗,能够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防止肺癌发生转移[7]。杨宏刚等[8]对57例NSCLC患者研究表明,采用手术化疗辅助益气扶正中药汤剂,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发生远处转移,自身免疫力降低,不能耐受手术及放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某些中药甚至可以使肿瘤缩小防止转移中医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他方法的疗效,也可以改善手术及放疗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高,因此中药与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亦可以防止复发转移以及改善预后此外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如对合并胸水肿瘤热咯血等的治疗中医既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又可作为一种多因素结合基础上的组方治疗,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6.免疫治疗 国际上已将免疫治疗同手术放疗化疗并列为四大治疗模式,细胞因子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肿瘤杀伤细胞的继承性免疫疗法及其抗癌多糖基因疗法已逐步发展,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将日趋成熟与完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被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三类[9]。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精确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传统的化疗,方兴未艾的分子靶向治疗还是新兴的生物免疫治疗,特定的药物基因组学、分子分型的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

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04.017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课题(R C 2007113);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B K 2008326 )作者单位:510000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李玉枫);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内科(印洁二宋勇) 通信作者:宋勇,E m a i l :y o n g _s o n g 6310@y a h o o .c o m 非小细胞肺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玉枫 印洁 宋勇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已占所有癌症病死率的首位,十分迫切地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三肿瘤疫苗代表了一种低毒二高特异性的新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方式有望为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应用于肺癌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三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的疫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三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疫苗;免疫应答S i t u a t i o na n da d v a n c e s o f v a c c i n e s f o r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L IY u -f e n g *,Y I N J i e ,S O N GY o n g .*S o u t h e r n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1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O N GY o n g ,E m a i l :y o n g _s o n g 6310@y a h o o .c o m ?A b s t r a c t ? S i n c el u n g c a n c e ri st h el e a d i n g c a u s eo ft h ec a n c e r - a s s o c i a t e dd e a t h ,n e w c u r a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s a r e a l w a y s d e s i r e d i n t h e c l i n i c .O w i n g t o i t s l o wt o x i c i t y a n dh i g h s p e c i f i c i t y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s a r e g r a d u a l l y d r a w i n g p e o p l e sa t t e n t i o na san e w t h e r a p y p r o v i d i n g l u n g 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a g r e a t p r o s p e c t .R e c e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e v i d e n c ef r o m c l i n i c a ls t u d i e sr e v e a l e d t h a tv a c c i n e sf o rl u n g c a n c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da p r o m i n e n tc l i n i c a le f f e c t .T h i sr e v i e w a i m st os u mm a r i z e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f o r t h e v a c c i n e s f o r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 S C L C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T u m o r v a c c i n e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 S C L C ) 患者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75%三目前, 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二放疗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并且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对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三但由于就诊时多为晚期,即使经积极地治 疗,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仍不理想[ 1] 三5年生存率小于15%,约50%的肺癌患者在手术后复 发,而化疗对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不足25%[1] 三因 此,人们需要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三 肿瘤疫苗治疗依赖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疫苗免疫后,患者体内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达到抑制二清除肿瘤的目的三由于其低风险性及合理性, 这种治疗策略对肺癌具有吸引力,尤其适用于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三尽管其疗效尚未得到Ⅲ期临床试验的证明,但是一些Ⅱ期临床试验的确发现肿瘤疫苗在肺癌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三 1 目前较常用于N S C L C 治疗研究的疫苗1.1 肽类疫苗 1.1.1 肿瘤相关的黏附素1(c a n c e r -a s s o c i a t e d m u c i n s 1,MU C 1)疫苗 MU C 1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是编码黏蛋白的蛋白质骨架的21种黏蛋白基因之一;它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是一类有助于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进而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在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均有 MU C 1的过表达和异常糖基化[2] 三研究发现MU C 1表达于60%的肺癌患者中[3]三研究表明, MU C 1可充当抗黏附分子, 且与肿瘤形成二肿瘤细胞转移二抗细胞凋亡及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有 关[4-8] 三MU C 1还能掩盖肿瘤细胞抗原, 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故有人考虑将MU C 1作为靶抗原三 L -B L P 25疫苗即是以MU C 1的细胞外暴露的核心肽为靶点的一种脂质体疫苗三它由一个较MU C 1骨架重复序列稍长的脂多肽和一个免疫佐 四 213四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2月第32卷第4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 012,V o l .32,N o .4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3月第17卷第3期 Chin J Lung Cancer, March 2014, Vol.17, No.3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 何圆 尤长宣 【摘要】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性死亡的首要因素,发病率、死亡率高,预后较差,急需开发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疗法。作为术后辅助或是姑息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疗法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如免疫检测点受体抑制剂(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抗PD-L1抗体)、主动性免疫疫苗(L-BLP25脂质体疫苗、Belagenpumatucel-L 疫苗、MAGE-A3蛋白疫苗)、过继性免疫疫苗(CIK 细胞)等,研究表明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缓解率较前提高,前景值得期待,II 期/III 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原理、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及待解决问题作一概述。 【关键词】 肺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Advances in Immuno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Yuan HE 1 , Changxuan YOU 2 1 Graduate Student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2Department of Oncology,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xuan YOU, E-mail: ycx6026@https://www.doczj.com/doc/219517907.html, 【Abstract 】 Globally,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of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poor prognosis, which needs some more effective and less toxic therapies. The immunotherapies offer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n both the adjuvant and palliative disease settings. A number of promising immunotherapies based on different mechanism have now been evaluated showing an increasing response rate. Moreover, further phase II/III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indicated to explore its value. These includ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ti-CT-LA4 antibody, anti-PD-1 antibody, anti-PD-L1 antibody), active vaccination (L-BLP25 liposome vaccine, Belagenpumatucel-L vaccine, MAGE-A3 protein vaccine) and adoptive vaccination (CIK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ill draw a summary on the theory, clinical trials, toxicity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he immunotherapies in NSCLC. 【Key words 】 Lung neoplasms; Immunotherapies; Progres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nts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071847), 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S2011010003881), Guangdong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No.2012B031800394), Wu Jieping Medical Foundation Funded Special Clinical Research Projects (No.320.6799.1118)(all to Changxuan YOU).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4.03.17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8107184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2011010003881)、广东省科技项目(No.2012B031800394)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项目(No.320.6799.1118)资助 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级研究生(何圆);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尤长宣)(通讯作者:尤长宣,E-mail: ycx6026@https://www.doczj.com/doc/219517907.html, )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首个癌症相关性死亡因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约占肺癌总数80%-85%,吸烟、环境污染(厨房油烟、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构成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接受治疗NSCLC 患者超过40%会出现肿瘤复发,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5%,预后较差[1]。以铂类为基础的标准化疗方案治疗NSCLC ,患者肿瘤缓解率仅为20%-35% ,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为10个月-12个月,分子靶向治疗与化疗方案相比,可延长NSCLC 患者无疾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但患者mOS 未获益[2]。因此标准治疗或因严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毒性等)或因经济学毒性(分子靶向药物价格较昂贵)已使其处于治疗瓶颈水平,急需开发一种新的NSCLC 疗法。目前免疫治疗NSCLC 在I 期/II 期临床试验中结果良好:肿瘤缓解率提高、毒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这将为NSCLC 治疗开发新领域。

培美曲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210048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肿瘤科·论著· 培美曲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胡萍高金锋张海封革 【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或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用药情况分为单药治疗组22例及联合铂类治疗组28例。评价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2组均无CR病例。单药治疗组PR2例,SD10例,PD10例,有效率(CR+PR)9.1%,疾病控制率(CR+PR+SD)54.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8个月;联合治疗组PR3例,SD13例,PD8例,有效率7.1%,疾病控制率7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2组比较,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铂类治疗组疾病控制率较高(P<0.05)。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I/II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与联合铂类治疗组比较,单药治疗组的副作用(红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低(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安全性相对较好,但是两药联合治疗方案毒副反应略有增加。 【关键词】培美曲塞;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82(2011)12-1079-03 Application of pemetrexed in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U Ping,GAO Jin-feng,ZHANG Hai,FENG Ge.Department of Oncology,Nanjing Jiangbe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4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 of pemetrexed single-agent or pemetrexed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recurrent or pro- gress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Fifty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failed to previous general 2.3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MDA、SOD 的影响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丹参注射液中、高剂量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见表3。丹参低剂量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尼莫同组(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尼莫同组(P<0.05);丹参中剂量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尼莫同组(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目前在基础研究中脑缺血动物模型有许多种,其中线栓法制作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具有不开颅、梗死部位确定、缺血时间可控、可用于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因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脑络瘀阻”,其病理因素有“风、火(热)、痰(饮)、瘀、毒”5种,病理关键是“瘀血”。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是缺血性中风十分有效而常规的治疗方法。 SOD是人体内天然的抗氧化酶,是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其可通过催化氧自由基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效地清除自由基,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动态平衡。MDA水平代表了自由基的活性,反映了机体脂质过氧化的速度和程度〔5-7〕。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功效,本实验证明丹参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对线栓法制作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不亚于尼莫同。 参考文献 [1]王军,左其龙,徐汉荣,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B202190的保护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 840-844. [2]孔卫国,吴晓牧,张昆南,等.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经验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0,11(3):1-3.[3]李琴,郭云良,李震,等.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 (3):342-345. [4]冯新红,沈霞,袁伟,等.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6):483-485.[5]Yamakura F,Matsumoto T,Fujimura T,et al.Modification of a sin-gle tryptophan residue in human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by peroxynitrite in the presemce of bicarbonate〔J〕.Biochim Biophys Acta,2001,1548(1):38-46. [6]Maksimenko AV.Experimental antioxidant biotherapy for protection of the vascular wall by modified form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J〕.Curr Pharm Des,2005,11(16):2007-2016. [7]Van Hove C,Carreer-Bruhwyler F,Géczy J,et al.Long-term treat-ment with the NO-donor molsidomine reduces circulating ICAM-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J〕.Atherosclerosis,2005,180 (2):399-405. 收稿日期:2011-09-18 9701 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December2011,Vo1.24,No.12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综述 2014年WHO发布GLIBOCAN2012的数据指出2012年全球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肺癌发病数为180万,占癌症发病率的13%。同时,肺癌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死亡数量的30%【1】。肺癌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肺小细胞癌(NSCLC)两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随着肺癌研究的进展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的疗效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就如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外科手术治疗 针对早期的NSCLC,首选手术治疗【2】。目前普遍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筛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3】。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FDG—PET)在确定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上要优于CT检查,而且在N、M分期上显示了重要的位置,但是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手术的主要对象为适合手术的I、II及IIIa期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淋巴组织,并尽可能保留最大量的健康肺组织【4】。手术主张采用肺叶切除,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只适用于肺功能不全患者。Ⅱ期NSCLC 包括区域淋巴结转移可采用袖式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Ⅲa期病变的病人在手术中发现单一区域纵隔淋巴结存在转移病变时,如能将淋巴结和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则行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切除,IIIb期仅有少部分病人可手术治疗,IV期则不适宜手术治疗。氪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微创手术适用于病灶较小患者体质较差,难以耐受开胸手术或不同意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术前应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包括:肺功能、通气弥散功能、心功能等。 2放疗 单纯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效果极不理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3%-10%,中位生存时间为6~11个月【5】。根据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加速再增殖的理论而提出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由于加速超分割放疗缩短了总治疗时间,相对提高了生物剂量效应,从而提高了疗效。Υ刀和X刀采用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进行高精度放疗,提高了靶区剂量,治疗中与治疗后发生的副反应及放射性损伤均较小,近期疗效显著。但由于肺部随呼吸而运动,因此Υ刀和X刀难以继续提高其治疗精度,近年赛博刀逐渐应用于临床【6】。它可以对肿瘤进行跟踪放疗,治疗精度大为提高。放疗可以单独进行,但多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3化学治疗 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饲起姑息治疗作用,更多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放疗、手术等联合治疗,目前是治疗NSCLC的主要手段。化疗可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根据美国的CAL GB9633【7】和加拿大的BRl02【8】项研究显示早期患者、第三代化疗方案、足够的周期数和按时完成化疗是NScLc完全性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占了肺癌的大多数,和小细胞癌相比其特点是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因化疗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也是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必然选择,所以药代邮重点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详细介绍一下。 非小细胞癌的化疗药物 一、传统肺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1)顺铂、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在15%左右, (2)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足叶乙甙、足叶噻吩甙、长春新碱、长春花碱、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药物,单药有效率均小于10%, 上述药物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为30%左右,中数生存期约6个月,1年生存率20%到30%。由于顺铂(DDP)为主的化疗有改善生存期的疗效,故至今顺铂仍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药物之一。 二、新上市的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物 泰素、泰素帝、去甲长春花碱、健择、拓扑替康及依立替康的单药有效率约20%。且毒副反应相对较低。 这些新药的上市改变了人们对非小细胞肺癌是化疗不敏感肿瘤的观念。如多组临床报道健择的单药治疗与顺铂加足叶乙甙联合方案相比有效率、缓解率及生存期均无差别,但毒副作用远远低于顺铂联合足叶乙甙。 顺铂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由于顺铂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顺铂与上述新药均有协同作用,临床上以顺铂为基础联合上述一种新药的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约为40%,一年生存率为30%到40%,已成为目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明显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状况。 非小细胞癌化疗药用药共识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一线治疗,对于化疗药的选择,目前已达成以下共识: (1)两药含铂方案治疗体力评分佳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 (2)第三代新药方案相较老药方案为佳。 (3)具有较佳PS评分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接受化疗是安全的。 (4)化疗的临床效益在PS2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中中尚不明确。 特别注意:多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重要的协作组研究和荟萃分析均表明,新药两药含铂方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治疗效果相同。各方案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毒性特征、给药的方便性和治疗费用的不同。 合理用药更为关键 肺癌化疗新药共同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给相当一部分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其合理使用越显重要。另外,患者亦不必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而过于追求使用这些昂贵的新药,因为一些老药组成的方案有成熟的经验,仍可为病人带来良好的效果。如顺铂、足叶乙甙或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等的联合方案仍是目前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 优势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8, 7(4), 340-34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19517907.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219517907.html,/10.12677/tcm.2018.76058 The Effect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Xiange Huang1,2, Hegen Li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Oct. 20th, 2018; accepted: Nov. 2nd, 2018; published: Nov. 9th, 2018 Abstract Currently, lung canc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malignant tumors for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ccounts for about 87% in all lung cancers, and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at an advanced st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exhibits its own unique effects and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SCLC. 1) TCM focuses on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i.e., the unique treatment plan is formulated for each patient according to his/hergene expression, treatment demand, economic status and so on.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 etc., ar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therapy efficacy while reduce treatment cost and disease deterioration risk. 2)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reduce side effects, improve curative efficiency, decrease drug resistance rate, regulate immunity function and improv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3) For the patients finished or cannot receive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TCM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i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elay thei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o maintain them in a good survival state. Here we review the progress of TCM in treatment of NSCLC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in the past decade.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CM in treatment of NSCLC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levant rules are summarized for optimizing the clinic treatment of NSCLC. Keywords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rapeutic Meth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 优势 *通讯作者。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龙建林,易全会,任章霞,杨 宁 (广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有效率(RR)、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及安全性。方法 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RR、中位PFS及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和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4.3%)、稳定(Stable disease,SD)12例(57.1%)、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6例(28.6%),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RR为14.3%,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71.4%,中位PFS为4.1个月。没有Ⅲ~Ⅳ度的血液学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能够提高一线三代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的RR、中位PFS,耐受性更好。 【关键词】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 R 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2.01.016 Study of pemetrexed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ONG Jian-lin,YI Quan-hui,REN Zhang-xia,et al (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an,Guang’an638000,Sichuan) 【Abstract】 Objetive To observe the response rate,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safety of pemetrexed assecond 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Methods 21non-sqamouseNSCLC patients failed in third generation platin-based doublet regimens received pemetraxed treatment alone.The end-points were RR,median PFS and safety.Results All patients could be evaluated of response and survival.Of those 21patients,there were 3patients with PR,12with SD and 6with PD.The RR was 14.3%,CBR was 71.4%and medianPFS was 4.1months.There were notⅢ~Ⅳgrade toxicity of hematologic and neurologyic system.Conclusion Peme-trexed alone as second 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qamous NSCLC failed in first line platin-based doublet could im-prove the RR,median PFS.The toxicities were more tolerable. 【Key words】 Pemetrexed;Second line therapy;Advanced NSCLC 多西他赛单药为三代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准二线化疗方案,能够明显的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一年的生存率。但是,多西他赛存在较高的血液学和神经系统毒性,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老年肺癌患者[1-2]。培美曲塞为一个多靶点的叶酸拮抗剂,抑制了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GARFT)等嘌呤和嘧啶合成通路中的多种酶[3,4]。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多西他赛有着相当的有效率、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但血液学、神经系统毒性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NSCLCⅢ期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能够明显延长非鳞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6]。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顺铂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6]。我们使用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的NSCLC患者也取得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资料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6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Ⅲb期5例,Ⅳ期16例;均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腺癌20例,大细胞癌1例。ECOG评分0~2分,均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客观病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发表时间:2016-06-23T11:06:55.5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作者:张慧 [导读]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选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并且采用二线化疗的方式进行非小细胞肺癌,观察和分析经过治疗2个周期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毒性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者0例,部分缓解者12例,稳定者13例,进展者1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0.0%,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主要的毒性反应为出现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毒性。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出现的毒性反应在患者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毒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二线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根据临床医学统计资料,全球每年死于肺癌的大约110万例患者中约有80.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非小细胞癌患者中绝大多数不适宜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出现癌细胞的远处转移或者局部晚期等),即使针对早期的可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手术后发生转移的几率仍然高达50.0%,选择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的40例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或者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岁到75岁不等),其中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8例,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例,KPS评分在60分到80分者12例,占总体的30.0%;KPS评分在80分到100分者28例,占总体的70.0%,诊断分期为II期的患者人数为3例,诊断分期为III期的患者人数为18例,诊断分期为IV期的患者人数为19例,处于III期和IV期患者总人数为37例,占总体的92.5%,经过病理分型,其中鳞癌患者10例,占总体的25.0%,腺癌患者22例,占总体的55.0%,其他癌症患者8例,占总体的20.0%,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情况如下所述,采取撕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治疗者11例,治疗周期为82个周期,采取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者10例,治疗周期为18个周期,采取长春瑞滨和顺铂治疗的患者4例,治疗周期为10个周期,采取足叶乙甙和顺铂进行治疗的患者5例,治疗周期为13个周期。 1.2方法以及观察指标 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静脉滴注1000mg/m2的吉西他滨,滴注时长为60分钟到120分钟之间,在治疗的第一天和第八天进行滴注,用法用量为,将80mg/m2的顺铂分3天使用,在治疗前给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适当的水化治疗,周期为21天,经过两个化疗周期后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的毒性,方法为在每个治疗周期开始前的48小时内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生命体征的检查,在使用治疗药物之前需要去进行白蛋白,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检查,根据血液毒性情况决定用药时机(血液毒性恢复标准为患者的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大于等于1.5×109/L血小板计数大于等于100×109/L)。 1.3评定指标 1.3.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指标 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依据RECISI标准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改善和缓解的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以及疾病进展(P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CR)率和部分缓解(PR)率之和。 1.3.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毒性评定指标 将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毒性情况依据WHO的毒性反应分为I级到IV级。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所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者0例,部分缓解者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0.0%,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