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里山煤矿24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设计

九里山煤矿24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设计

九里山煤矿24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设计
九里山煤矿24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设计

李卫平

九里山煤矿24021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焦煤集团公司

九里山煤矿

2010年4月

目录

1 现场地质条件 (3)

2 24021工作面运输巷基本情况 (4)

3 巷内加固方案 (5)

4 充填工艺流程 (6)

4.1充填材料选择 (6)

4.2充填体位置确定 (7)

4.3充填点及回采面后方临时支护 (7)

4.4充填工艺及准备 (8)

4.5充填设备及摆放位置 (9)

4.6人员配备及劳动组织 (10)

4.6.1 人员配备 (10)

4.6.2 劳动组织 (11)

4.7充填过程注意事项 (12)

5 矿压观测方案 (13)

5.1观察内容 (13)

5.2测站设置 (13)

5.3观测要求 (15)

1 现场地质条件

24021工作面是九里山煤矿二水平24采区首采面,地面标高+94 m ,井下标高-224.7~-266.3 m 。该工作面上部与马坊泉断层相邻,下部是未开采的24041工作面,西部与井田边界相接,东部紧邻24轨道下山。可采走向长度为805 m ,可采倾斜长度为130.5 m ,工作面位置示意图见图1-1所示。

24021工作面

24021回风巷

240

21运

输巷

H =1

.5m 85

°

24021顶板抽采

图1-1 24021工作面位置示意图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综合机械化方法采煤,煤层厚度为 4.6~9.8 m ,平均6.4 m ,煤层倾角为11°,硬度f 值为1.0左右,为中类低硫无烟煤,开采上分层。瓦斯平均含量达到8.8m 3/t ,在准备24021工作面时曾发生2次煤与瓦斯突出。该工作面伪顶是0.45m 厚的灰黑色碳质泥岩,直接顶为粉砂岩,平均厚6.29m ,灰黑色,含云母、石英等,基本顶为21.9m 厚的细砂岩;直接底平均厚为11.49m 的碳质泥岩,老底为0.9m 厚的灰黑色石灰岩,煤层顶底板情况见图1-2所示。

序号

顶底板名

岩石名称

平均厚度

(m)

岩性描述

1

基本顶

细砂岩或

粉砂岩 21.19

深灰色,含方解石,层面有炭质碎屑,富含云母

2 直接顶 粉砂岩或

页岩 6.29 深灰色,含石英、云母,夹有0.4m 左右煤线泥岩互层 3

伪顶

碳质泥岩

0.45 灰黑色

4 煤层煤 6.4 较硬,半亮煤,亮煤较多

5 直接底碳质泥岩11.49 深灰色,硅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及去母

6 老底石灰岩0.9 灰岩,含方解石脉

图1-2 24021工作面柱状图

2 24021工作面运输巷基本情况

24021工作面运输巷为斜矩形断面,净宽×净高=4500mm×3000mm,原采用锚网配合预应力锚索支护。顶锚杆采用φ20×2400mm(Q500)高强锚杆,间排距850mm×700mm;帮锚采用φ20×2400mm(Q335)高强锚杆,间排距800mm×700mm,顶、帮锚杆均采用2支Z2340型树脂锚固剂锚固,锚杆预紧力不小于120N?m,锚杆托盘采用10mm厚的钢板,其规格150mm×150mm×10mm,用钢筋梯子梁和金属网护顶支护,采用M型钢带、钢筋梯子梁、金属网或塑料网护帮。锚索排距2800mm,每排3根,中间一根打在中线处,另外两根分别位于中线左右各1500mm,锚索挂16号槽钢梁,槽钢梁长600mm(沿中线方向布置);垫板用10mm厚的钢板,规格为100mm×200mm×10mm;槽钢梁与垫板之间加木质垫板,规格150mm×120mm×50mm。

为了做好该巷道的沿空留巷的准备工作,在2010年1月和2月份期间,又专门在顶板上补打锚索,具体规格:锚索采用?17.8×10000mm的钢绞线,在原锚索之间补打,使每排锚索距离不大于2000m,分三列,中线一列,距上下帮800mm各一列。锚索梁使用11#工钢加工而成,长度600m,锚杆支护与锚索加固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锚杆支护与锚索加固示意图

3 巷内加固方案

原支护形式主要采用锚网索支护,部分顶板破碎段在锚网支护的基础上采用工字钢对棚支护。通过井下观察,由于是高瓦斯矿井,两帮钻孔抽放瓦斯,围岩破碎、移近量大,造成部分锚杆托盘不贴帮、支护失效,采用的塑料网强度低,不能适应沿空留巷围岩剧烈变形的要求,钢筋梯子梁宽度过大、M 型钢带承载能力低,在已进行顶板锚索加固的基础上,必须对巷道下帮进行加固。具体加固方案为:

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每两排锚杆中间补打一排锚杆,每排4根,锚杆采用Φ20×2 400 mm (Q335)高强锚杆,每根锚杆均采用两支锚固剂锚固,孔底一支锚固剂型号为MSCK2360,另一支MSSZ2360锚固剂作加长锚固,铺设φ14mm 圆钢焊制的钢筋梯子梁和菱形金属网挂网支护。其加固下帮示意图见图3-1所示,帮梯子梁加工图见图3-2所示。

800

800

800

700

800

800700850

850

850

850

锚 索

4500

3000

1500

1500

20°

20°

850

35°

35°

工钢锚索

原锚杆

直径20×长度2400mm

补打锚杆

直径20×长度2400mm

图3-1 下帮锚杆加固示意图

图3-2 帮梯子梁加工图

4 充填工艺流程

4.1 充填材料选择

该工作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采用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ZKD 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该材料由甲料、乙料两种组分构成。甲、乙料以重量比1:1配合使用。其中甲料是以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为基材,与悬浮剂及少量超缓凝剂混磨而成,乙料是由石灰、石膏、悬浮剂和复合速凝早强剂等混磨而成。高水速凝材料出厂后分为甲料和乙料两部分,要求甲料和乙料两部分必须等液进浆,混合均匀,其强度才能达到最大。ZKD 型高水速凝充填材料性能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配制与调整。ZKD 高水速凝材料净浆单轴抗压强度见表4-1所示。

700

2350

50

80080035

表4-1 ZKD高水速凝材料净浆单轴抗压强度

编号水灰比胶结料用量

/kg.m-1

水用量

/kg.m-1

胶凝时间

/min

单轴抗压强度/MPa

2h 24h 7d 28d

1 0.8 873 698 7 14.40 19.0 21.3

2 22.55

2 1.0 744 744 8 10.2 15.8 17.90 19.10

3 1.2 647 776 8 8.40 14.0 15.22 16.97

4 1.

5 542 813 10 4.48 9.14 10.3

6 11.51

5 2.0 42

6 850 12 3.33 6.26 7.92 8.70

6 2.25 385 866 14 2.42 4.74 6.19 7.08

7 2.5 352 880 16 2.05 3.97 5.08 5.44

根据该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特点及井下施工条件,选用袋装净浆材料,水灰比确定为1.5~1.7:1进行充填。

4.2 充填体位置确定

根据该工作面运输巷断面与原巷内支护方式,充填体位置选择在运输巷老塘侧1、2架的后方,充填体宽度初步确定为3m,高度为采高3m,一次充填长度为1天工作面推进的长度,1天充填1次。为了保证巷道断面,将充填体全部置于采空区,充填体与巷道平面位置示意图见图4-1所示。

图4-1 充填体与巷道平面位置示意图

4.3充填点及回采面后方临时支护

在端头支架前移后及时对裸露顶板进行支护,防止顶板冒落。根据顶板稳定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在充填袋内打上点柱。此外,在充填体采空区侧架设长约3 4m 的4排间距为600mm的走向金属铰接顶梁抬棚。

为保证巷旁充填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减轻工作面采动时支承压力对后方巷道的影响,确保留巷达到较好效果,在对巷旁充填作业点进行可靠支护,形成安全工作空间的同时,还需对工作面后方巷内进行临时加强支护。

工作面前方临时加强支护措施:在工作面前方35m 范围内架设两道走向梁,一道靠转载机上帮侧,另一道靠转载机下帮侧。24021工作面回采后,该巷保留作为下一个工作面巷道使用,24021工作面回采及留巷期间,顶板活动强烈。大量观测结果表明,顶板活动强烈的范围在工作面后方100m 范围内,因此,24021工作面后方100m 范围内需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根据24021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初步确定工作面后方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参数为: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柱距为1.0m ,排距为1.0m ,每排打4排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充填体四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加强支护见图4-1所示。

4.4充填工艺及准备

1) 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工艺

高水材料巷旁充填布置包括充填泵站与充填点两部分。其基本工艺流程如图4-2所示。

准备

卸料

检修2

进行充填开泵供料

监控出料

4

6

清洗整理清理充填点

5

开泵供清水

清洗设备

结束

检查充填袋整体架设情况

穿上对拉钢筋充填点支护、拆卸横头钢筋网

监控充填情况

搅拌桶加水搅拌桶加料

3

1

联结钢筋网吊挂充填袋清理浮煤加水、拌料

搅拌桶加料

开动搅拌机搅拌桶加水

充填点准备

图4-2 工作面巷旁充填工艺流程图

2) 泵站准备

① 卸料与检修。卸料工将当天所需甲料、乙料材料从矿车中搬运到各自的存放处,避免混放。检修工检修充填泵、开关、搅拌桶以及通讯线路等内容。

② 充填泵站拌料。甲、乙料分别在1#、2#搅拌桶和3#、4#搅拌桶中搅拌,5#、6#搅拌桶为备用。当1#、3#搅拌桶给充填泵供料浆时,2#、4#搅拌桶加水、

上料准备搅拌。

③充填点准备与充填

充填班为工作面检修班,根据巷道已经构筑好的充填体快速定位好充填空间位置,并对充填空间区域顶板进行支护(根据顶板完整情况确定是否架设临时支护),满足安全要求。随后进行清理浮煤与吊挂充填袋等工作。同时拆下已凝固好的充填体横头钢筋网,将适宜的充填袋放入钢筋网内,联接好钢筋网,穿上对拉钢筋(见图4-3所示),打牢单体液压支柱,背实钢筋网。

对拉钢筋梯子梁金属网对拉钢筋

图4-3 充填体加固示意图

当这些工作完成后,有专人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发信号与充填泵站工作人员联系,开始启泵。充填点人员观察出料口流出均匀甲、乙混合料浆后,将混合管插入充填袋内进行正式充填。

在充填过程中,应巡回检查充填袋周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需要指出,当充填体快要接顶时,应密切观察情况,尽可能地使充填袋接顶密实,不留缝隙。一旦接顶成功,应立即将注浆管从充填袋内拿出(并立即给信号停止注浆),并用绳将充填口捆扎结实,防止浆液外溢。同时,充填站工作人员应迅速将安放于甲乙料混浆管尾段的清水阀打开,冲洗混浆管,以免其被堵塞。如果此时充填工作已经结束,则应通知泵站,开打清水,清洗管路。

3)需准备工具

防尘口罩10个、胶皮手套10个、小刀(划水泥袋)2把、卷尺2个、通讯器材(拌料点、充填点各一部)、管钳2把、扳手等工具。

4.5 充填设备及摆放位置

沿空留巷的充填设备主要包括:煤矿用双液注浆泵(2ZBSB8~1.1/6-22型)、搅拌桶(JB-1000)及充填料。由于井下空间条件限制及充填料用量大,充填设

备及充填料摆放要尽量节约空间,不影响采面其它工种施工,原则上充填设备在井下的摆放位置见图4-4所示,具体摆放位置与矿方共同确定。

巷道

工作面

入料口

充填管路充填泵

吸浆槽

搅拌桶

高压胶管

图4-4 充填设备在井下的摆放方式

4.6 人员配备及劳动组织 4.6.1 人员配备

必须设置沿空留巷的班组成员共计10人(包括机电工2名负责泵、搅拌桶的操作及维护、保养,另外8人负责泵站及充填点的工作)。

机电工:负责搅拌桶、注浆泵的开启及设备维护、操作,管路检修等工作、吸浆管在两个搅拌桶之间的切换,充填期间浆液生产站与充填点的通讯联络。

钢筋网架设工:负责充填钢筋网的架设、充填袋的安放、钢筋网内对拉钢筋固定。

运料工:负责将高水速凝材料从堆放点搬运倒入搅拌桶,同时负责往搅拌桶加入定量的水等工作。

充填工:充填期间负责从混液器到充填袋管路控制及与注浆泵操作员的通讯联系、充填袋堵漏等工作。

支护工:负责充填体周边顶板维护、工作面后方、充填钢筋网两侧单体支柱的架设,充填钢筋网内侧木点柱的安设等工作。

清洗工:负责充填前、充填后搅拌桶、注浆泵的清洗工作。

说明:充填开始前除两名机电工检修充填设备、充填管路外,其余人员全部

到工作面后方充填点进行钢筋网架设、充填袋安放、钢筋网联结、支护等工作,开始充填后,充填点需要留2个人观测、处理充填点的事情,其他人到泵站上料、卸料等。

4.6.2 劳动组织

预计沿空留巷后工作面推进长度不会超过4m/d,一天充填一次,每天充填长度3~4m,具体充填长度由工作面推进长度决定。

充填工作主要有泵站附近的工作和充填点的工作。

泵站附近工作主要有:

1)准备高水速凝材料。

2)充填泵及6个搅拌桶的维护、保养。

3)检查清水供给情况。

4)试运转充填泵、搅拌桶,用清水试验整套充填系统。

5)钢筋网架设完毕后,分别搅拌甲料、乙料,泵送。

6)清洗工作,泵送结束或暂停较长时间,清洗系统。

充填点的工作主要有:

7)充填点附近的清理。

8)架设钢筋网;充填点附近的顶板支护。

9)充填过程中的堵塞防漏。

10)接顶工作。

11)充满、接顶后,关闭阀门、将剩余浆液充填到采空区。

12)清洗阀门及三通等。

充填作业安排见图4-5。

序号工作时间/分钟

时间安排

主要工作内容

2h 4h 6h 8h

1

准备20 交接班

设备维护、试

运行

20

充填泵、搅拌桶的运行、保

养,水管、充填管的畅通等充填点支护、

吊挂充填袋

140

清理充填点浮煤、架设钢筋

网、支护充填点顶板

2 充填280 上料、搅拌、泵送,巡视、堵漏,充满、接顶后关闭阀门、将剩余浆液冲入采空区

3 清洗20

清洗充填泵、搅拌桶、管路、

阀门及三通等

图4-5 充填作业图

人员安排见表4-1。

表4-1 充填人员安排表

序号工种人员数量主要工作内容1 班长 1 组织、协调全部充填工作

2 机电工 2 充填泵、搅拌桶的运行、保养,水管、充填管的畅通、清洗等

3 吊挂充填

袋、上料

5

先在充填点进行清理、架设钢筋网、支护充填点顶

板,完成后到泵站上料

4 巡视、堵漏 2 先在充填点进行清理、架设钢筋网、支护顶板,充填时巡视、堵漏,充满、接顶后关闭阀门、将剩余浆液冲入采空区,清洗管路、阀门及三通等

合计10

4.7充填过程注意事项

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在充填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若出现电气或设备故障时,充填点人员应立即将混合管从混合器上取下,用高压清水进行冲洗,防止混合管堵塞;

2) 泵站人员应观察甲、乙料的吸入情况,看出浆是否一致,出现异常应立

即进行处置;

3) 充填点人员应密切观察充填袋周围顶板特别是充填袋本身变化情况,出现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

4) 加强泵站与充填点的联系十分重要,及时通报相互间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确保充填工序连续进行。

5 矿压观测方案

5.1 观察内容

为了观测24021运输巷在本工作面采动影响期间、留巷期间和二次采动影响期间的围岩活动规律,考察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变形和充填体的变形,研究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在沿空留巷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测站,对围岩表面位移、围岩深部位移、顶板离层状况、锚杆载荷、充填体载荷及纵横向变形进行观测。

主要巷道矿压监测内容、目的仪器及数量见表5-1所示。

表5-1 监测内容、目的、仪器及数量

观测内容观测目的仪器数量

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巷道相对变形量,判

定巷道围岩稳定性

测杆或钢卷尺1个

2 深部围岩位移充

填体横向变形

观测发生位移的围岩范

围,调整充填体宽度和水

灰比

深基点位移计15套

3 顶板离层监测顶板稳定状况离层指示仪1套/40m

4 锚杆载荷监测帮锚杆受力状况液压枕15个

5 充填体载荷监测充填体的受力状况充填体液压枕5个

6 锚固力检查锚杆锚固情况拉拔计1台

5.2 测站设置

(1)巷道表面位移测站:沿空留巷开始前30 m设置第一测站,以后每隔30 m设1个测站,在每个断面的下帮和充填体顶、底板和两帮的中部各布置1

个测点,观测顶底板和两帮相对移近量和移近速度,测点设置见图5-1。观测方法:用测枪、测杆或钢卷尺进行量测。

A

F

C

B

D

E

图5-1 表面位移测点设置

(2) 深部围岩位移测站:沿空留巷开始20m 设置第一个测站,以后隔30m 再设1个测站,共设置2~3个测站,每个测站1个测面,在每个测站顶板中部和实煤体帮中部钻直径28mm 的孔,每孔各安设一个深基点位移计,钻孔深度6.0m 。

(3)顶板离层监测:每隔40~50m 在顶板中部安设一个离层指示仪,监测顶板锚固区内和锚固区外的离层量。观测方法:直接读取离层指示仪数据。

(4)锚杆载荷:沿空留巷开始20m 设置第一个测站,以后隔30m 左右再设1个测站,共设置3~4个测站,每个测站1个测面,实煤体帮和充填体帮采用锚杆液压枕观测。锚杆载荷测站布置见图5-2,图中1~4为帮锚杆液压枕编号。

图5-2 锚杆载荷测站布置图

(5)充填体横向变形:沿空留巷开始20m 设置第一个测站,以后隔30m 左右再设1个测站,共设置5~6个测站,每个测站设1个测孔,安设一个深基点位移计。

(6)充填体载荷:沿空留巷开始30m

设置第一个测站,以后隔30m 左右再设1个测站,共设置4~5个测站。

1

2

3

4

(7)锚杆锚固力:每300根锚杆为1组,每组测6根,顶板3根、两帮共3根,用拉拔计拉拔锚杆。

5.3 观测要求

在测站设置2个星期内每天观测一次,2~4个星期每周观测2~3次,变形稳定后,一个月观测一次。在测站受到工作面采动影响期间,每星期观测2~3次。

每次观测除了记录上述内容外,还要记录观测时间、最新测站与工作面的距离,采动影响期间还要记录观测时间、回采面与测站的距离。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2127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1 工作面地质概况 2127工作面位于吕家屯村南约1公里处。井下位置:位于F19断层和主暗斜井延伸之间,西2123工作面650m,工作面运输巷紧靠近矿区边界线。该工作面周围无采动情况,工作面南侧有两条巷道,即二水平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 2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1 地质构造情况: 由于邢东矿下水平钻孔稀少,所以在2003年初在下水平搞了三维地震勘探,从首采区的地震资料来看可靠性不大,下水平地震资料可靠性怎样?有待揭露验证。 工作面涉及的断层共3条,以下列表说明: 2.2 工作面回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127工作面大部分储量在大色庄村庄保护煤柱内,通过矿与唐山研究院合作,计算得2127工作面在不同长度下回采完毕后对村庄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说明: ⑴从水平变形来看,各个方案对大色村的影响均小于规程所指的Ⅰ级破坏。 ⑵Ⅰ级破坏:水平变形≤2.0mm/m;倾斜变形≤3.0mm/m;曲率变形≤0.2×10-3。 ⑶表中《2100及2300开采》是指2127、2125、2126及2321、2322、2323六个工作面全部开采对大色村影响的初步计算结果。(此时的2127面宽度约155m) 结论:2127工作面宽度可以取为150m,对大色村的地表破坏小于Ⅰ级破坏,因此可以正常回采,不用迁村。 2.3 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 2#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构造影响除外),煤层厚度来源于相关钻孔煤厚资料和主暗斜井算术平均值。 2#煤为深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节理发育,参差状断口,主要由亮煤组成,并夹有镜煤暗煤条带,属半光亮型煤.具有三低一高之特点,

沿空留巷施工总结

沿空留巷施工总结 沿空留巷技术是工作面辅助进风巷在回采过程中直接采用的特殊支护,保留原巷道不冒落,做为下一个工作面进风巷的一种施工方法。为有效实现无煤柱开采,提高资源回采率,消除回风上隅角瓦斯积聚,降低巷道掘进率,提高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水平。 自2015年9月7日开始在7211工作面施工沿空留巷工程,截止2016年12月28日共计施工柔模460个;自2016年11月24日开始在3214工作面施工沿空留巷工程,截止2017年2月10日共计施工柔模72个。现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作以下施工技术总结。 一、沿空留巷施工工艺流程 煤帮挂网——割煤——移充填前部支架、挡矸支架——浇筑墙空间支护——留巷滞后支护——校对中线——支模——泵注混凝土——(等8小时墙体凝固达到设计支撑强度)——拉移充填支架 二、沿空留巷支护设计 (一)沿空留巷施工区:混凝土墙体上方顶板进行锚索支护,锚索规格为:Φ21.6×7200mm,锚索的间排距为1600×850mm,10#金属网护顶,见图3。

15° 78027007807807801200 巷旁补强锚索φ21.6×7200mm 间排距1600×850mm C30柔模混凝土 φ20×1300mm锚栓 间排距900×750mm 45001600 采空区 巷内补强锚索φ21.6×7200mm 排距1800mm 双层经纬网 图1沿空留巷支护横断面 (二)沿空留巷特殊支架支挡情况 柔模巷旁支护施工前,采用支架进行临时支挡控制顶板的区域。 工作面墙体浇筑区域采用采用2架ZQL2x4000-17/31型挡矸支架进行 支挡,架前铺设10#铁丝编织而成的10×1m 经纬网,与巷内原菱形网 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架后补打加强锚索。该支架的主要作用是: 1、将采空区与留巷隔离开来,为浇筑柔模混凝土墙体提供一个 安全的施工环境。 2、工作面回采后及时支护留巷顶板,防止留巷浇墙区顶板快速 下沉或垮落,及时切顶,减少悬顶长度,降低留巷压力。 3、为低龄期巷旁支护提供支撑及掩护,防止巷旁支护墙体过早 受力,造成墙体内部损失,影响后期强度。 (三)巷旁支护(混凝土墙)作用及参数 1、巷旁支护作用

推荐-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精品001

10级采矿工程专业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号:120XX020XX34 姓名:刘洋 班级:采矿工程<5、6>班 指导老师:王文 设计成绩: 设计时间:20XX-10-22---20XX-11-8

目录 一、带区巷道布置 1、带区概况 (3) 2、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3) 3、带区的再划分 (6) 4、确定采区内巷道布置 (8) 5、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推进终点位置 (12) 6、确定通风布置系统煤层通风系统 (12) 7、带区车场路线设计 (13) 二、采煤工艺设计 1、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 2、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 (15) 3、采煤机工作方式 (16) 4、工作面的支架方式 (17) 5、超前支护方式和距离 (18) 6、校核支架的强度和高度 (18) 7、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21) 8、循环方式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23)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一、带区巷道布置 1.1 带区概况 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四采区,其中二采区已采,六采区未采。上部标高-150m,下部标高-300m。本采区构造简单,单斜构造,煤层为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煤层厚度4.5m,煤的密度为1.35t/ m3,煤的密度为1.35t/ m3,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采区走向长度20XXm,倾斜长度1200m,煤层倾角为7.5°,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运输方式:大巷运煤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电机牵引。 瓦斯等级:瓦斯相对涌出量 5 m3/t,为低瓦斯矿井。 图1 煤层柱状图 1.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1.采区工业储量

综采工作面设计使用说明

山西大同李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82205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矿别: 李家窑煤业 单位: 生产技术科 工作面名称: 82205工作面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3) 第一节概况 (3) 第二节地质特征 (4) 第二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及巷道布置 (6) 第一节采煤方法及设备选型 (6)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7) 第三章工作面生产能力及生产系统 (9) 第一节工作面生产能力 (9) 第二节生产系统 (10) 第三节机电设备及供电 (16) 第五章技术经济指标 (53)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54)

前言 根据《采矿设计手册》、《综采技术手册》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及要求,对82205综采工作面进行设计,该工作面位于我矿+1240m 水平一盘区,预计2017年8月15日采出。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及地表概况 本矿井位于大同煤田南东部,大同市左云县东南26km,小京庄乡李家窑村南,行政区划隶属左云县小京庄乡,经济类型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41″~112°47′52″,北纬39°45′57″~39°48′18″。 井田东南距北同蒲铁路40km,并有小峪及峙峰山运煤专用线于宋家庄站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宋家庄站至大同52km,与大秦铁路相连;南至朔州到太原长303km。另外北东有同煤集团王村矿至大同的运煤专线。井田北东有左(云)~吴(家窑)公路,往南东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井田南东有岱(岳)~马(营)公路与大运也相连,另外井田内和周边均有简易公路与以上两条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该矿东与峙峰山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北与整合后的左云县长春兴煤矿相邻。南、北无其它煤矿开采。 二、工作面参数 82205工作面为22#煤层综采工作面,本采面北部为已采82203工作面,南部为82207设计采面,西部为22#煤层82204采面。 工作面标高:1302~1333.5m 工作面走向长度:890m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概况 察布查尔县联发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察布查尔县坎乡东南部,康萨依沟源头,隶属察布查尔县坎乡管辖。井田向北9KM有简易公路与县级公路相连,过卡拉塔姆吊桥,沿县级公路向东行4KM与S216省级公路连通,北西距察布查尔县城约62KM,距伊宁市约68KM,交通较方便。 矿井建于1989年,原生产能力3万t/a,“十五”期间,该矿井被列为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9万t/a改扩建井。2006年开始9万t/a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即将完工验收。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目前生产水平为+1065m,主要开采8号煤层,采用炮采放顶煤采煤方法,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 为了加强放顶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管理,减少重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精神,该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8号煤层放顶煤工作面进行专项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

2、《煤矿安全规程》。 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4、新疆伊犁703勘查大队于2004年5月提交的《新疆察布查尔县联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及评审意见书。 5、该矿井的初步设计等相关文件。 三、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设计结合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现有巷道系统、生产系统、生产设备、地面设施等,尽量采用先进开采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投资少,见效快,工程量小,力求实用、安全、可靠,加强放顶煤开采的安全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应注意的问题 1、该矿井未作煤的力学参数测试,如煤的硬度、单向抗压强度等,建议矿井开采前作煤的相关力学参数,以便更好的掌握放顶煤冒落规律。 2、井田内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查,在生产中应做好掘进超前探放水工作,以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3、矿井虽然为低瓦斯矿井,但放顶煤开采增加了瓦斯的涌出,生产中应加强矿井的瓦斯管理工作,严防瓦斯事故发生。 4、矿井煤层易自燃,自然发火期短,生产中应加强工作面防灭火工作。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采煤工艺设计与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 图表 1

2

目录 绪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7)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9)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4)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4)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9) 设计总结 (20) 参考文献 (22) 附表 3

绪论 一、设计目的 (一) 初步应用<煤矿开采学>课程所学的知识,经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煤矿开采学>课程的理解。 (二) 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三) 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一) 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盘区或者带区自上而下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2100米,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埋深较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4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二) 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 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8°,阶段倾斜长度1200m。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 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三、课程设计内容 (一) 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二) 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能够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开掘工程量和维护费用比较。 5

某矿炸药库设计使用说明

赵楼矿井下爆炸材料库设计说明书 一、矿井概况 根据已批准的**体规划,本矿井井田边界为东起**断层…..矿井设计规模…Mt/a,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净提升时间为16h,矿井劳动定员为….人。 二、设计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中的有关规定; 2、《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1999)中“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有关规定,《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MT/T5026-1999); 3、《采矿设计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4、矿井机械化程度,日炸药消耗量和日雷管消耗量; 5、井下爆炸材料库围岩资料; 6、井下爆炸材料库所在区域巷道关系及井上下关系对照图。 三、爆炸材料库服务区域 该爆炸材料库为新建矿井永久性爆炸材料库,由于矿井开拓形式考虑工业场地压煤量少、井下勘探程度及地层地质的原因,所以初步设计选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构造验证孔附近,造成井下爆炸材料库可直接服务区域主要为矿井一采区,距离超过2.5km以后应在适当位置建立火药发放硐室,以方便使用。但井下永久炸药库仍可作为井上下炸药的主要中转站继续使用。 四、爆炸材料库类型

根据井下巷道的布置关系及库房周围的巷道及地质状况,设计推荐采用壁槽式布置,该布置形式由于将爆炸材料分散储存,巷道布置较硐室式要求稍低,易于在满足规程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布置。 五、爆炸材料库容量选择依据 根据矿井..Mt/a的设计年产量,普掘工作面将是矿井投产后的爆炸材料主要消耗地点,根据初步设计,矿井后期考虑8个普掘工作面和4个综掘进工作面。1个普掘工作面的炸药消耗量按每日两茬炮,日进尺3.6m计算,每炮进尺1.8m。掘进断面按平均22m2计算,每次爆破平均消耗炸药45~50kg,取48kg;消耗雷管约100发,则一个工作面日均消耗炸药48×2=96kg,消耗雷管约100×2=200发。8个普掘头用炸药量约96×8=768kg, 消耗雷管约200×8=1600发。同时,考虑到煤矿的井下断层较多的实际地质条件,综掘头过断层时用药平均按普掘头的0.2倍计算,则4个综掘头日均消耗炸药量96×0.2×4=76.8kg, 消耗雷管约200×0.2×4=160发。 3天炸药消耗量:(768+76.8)×3=2534.4kg 10天雷管消耗量:(1600+160)×10=17600发 六、井下爆炸材料库位置选择 根据开拓部署及矿井初期投产安排,设计将爆炸材料库位置选择在井底车场附近,并尽量靠近一采区。 七、主要技术要求 1、布置形式 本爆炸材料库采用壁槽式布置,右侧回风、左侧进风,回风道连

8203对拉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8203对拉采煤工作面设 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采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214水平东翼+250-+160m标高段,东部以8203E工作面风巷为界,西以8201E工作面风巷为界,南部+230东翼回风巷为界,北部为井田边界。工作面底板标高为+175m,最低标高为+160m,工作面走向长245m,倾向长平均840m,可采面积为205800m2。 该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羊儿坡、半边街,地表为丘陵地带,无大型建筑物,地面标高在+450-530m之间。 二、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走向75-85°之间,倾向345-355°之间,倾角4-6°之间,平均倾角5°。该煤层为复杂结构,以双层结构为主,由2-4个分煤层组成,纯煤厚度0.3-0.67m,由1-3层夹矸组成,夹矸厚度0.04-0.33m。根据其临近的8201工作面机巷煤厚变化情况并结合附近钻孔资料分析,工作面煤层最大厚度为0.6m,最小厚度为0.3m,平均厚度为 0.45m,煤层厚度基本稳定。 三、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从揭露出来的巷道及开切眼来看均无断层出现,因此估计该对拉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不会遇到断层;只是局部煤层有变薄的现象。 四、顶底板岩性 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页状粘土岩,质软,底部含砂质,富有植物化石碎片,煤层与顶板多呈直接接触,个别地段有0.03—0.12m厚的含黑色高炭质粘土岩伪顶与煤层呈过渡接

触,间有微冲刷接触的。 底板为K8与K7煤层相夹的一套沼泽相沉积物灰,以粘土岩为主,间夹0.3m的泥质粉砂岩或细砂岩透镜体,与煤层呈明显接触。 五、水文条件 本矿区位于犍乐煤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纪须家河组顶部,中下侏罗系沙溪庙组,岩层为碎屑岩类,含水性弱,区类气候温暖潮湿,常年降雨量1668mm,地貌属低山丘陵,矿井主要水源为顶板含水层充水、地表水等,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煤层顶板上部有一若含水层,其上部至地表有多层隔水层。在掘进8201E 风巷时,未见顶板有淋水,估计在开采过程中不会受影响。 根据其临近的8201工作面机巷煤厚变化情况并结合附近钻孔资料分析,预计在开采过程中不会受断层水的影响;该工作面无地质钻孔。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的洒水防尘后的积水,水量小,对开采影响小。 六、瓦斯 根据2010年瓦斯鉴定情况,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2.14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823 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48 m3/t,绝对涌出量为1.936m3/min,属于高瓦斯矿井。由于该工作面的开采深度增加、规模扩大为普采、相似开采解放层、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因此采用统计法进行预测:该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3 m3/min,绝对涌出量为0.40 m3/min;同时,该工作面为W型通风,上隅角容易瓦斯超限,通风部门要加强通风管理。 七、地表情况 该工作面地面为荒坡,周围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第二节危险源分析及采掘工艺、采面生产能力确定 一、危险源分析 1、顶板 根据8201采煤工作面掘进及回采期间的资料分析,该采面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在局部地段可能会有小的褶区,但对巷道施工及回采无大的影响。 在回采过程中经过煤层薄化地段及其顶板破碎带时,要加强工作面及回风巷的瓦斯检查,预防瓦斯大量涌出,工作面的液压支柱要加固加牢,对压力增大地点要加密支护,

煤矿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 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 一、煤层简述: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 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

5275<8正断层,产状07—F3点处揭示F15米的断层。在5~3为 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 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 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3/h15m 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min。m m/min,正常涌水量0.35最大涌水量0.~1.5五、煤层顶底板岩性: 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伪顶为碳质泥岩或泥岩较松软,一般厚度为0~1.6米,局部发育,随采随落。 2、底板岩性:直接底为硅质泥岩或泥岩,松软遇水膨胀,容易造成底鼓或使巷道变形,平均厚度为6米。老底为泥灰岩,一般厚度米。4米,平均为5~3为

沿空留巷总结

12465工作面运料巷沿空留巷分析矿压观测总结 目前,煤矿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已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推广,沿空留巷能够节约大量的掘进工程量、掘进生产费用、掘进工期,为生产衔接提供坚实的保障。传统的沿空留巷是通过巷道内基本支护加上巷旁支护(木垛支护、密集支柱支护、矸石带支护、料石砌墙支护、巷旁混凝充填等)的有效结合来达到强制切顶的目的。根据我矿野青煤顶板为平均4m厚的坚硬灰岩的实际情况,如采用传统的沿空留巷技术,必然存在着支撑能力低、材料消耗多、机械化程度不高、巷道受压大、变形快、维护困难、整修工程量大等缺点。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其它矿井沿空留巷的经验,根据生产需要,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生产安全的原则,经采矿公司领导批准,我矿12465采煤工作面运料巷采用了顶板聚能预裂爆破切顶卸压配合巷内基本支护+ 加强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法。 12465采煤工作面运料巷沿空留巷自2011年4月1日开始实施,4月17日进行了矿压观测,截止5月15日已观测45m,现将本阶段观测及分析结果进行以下总结: 一.顶板预裂爆破 炮眼间距确定为0.7m,炮眼深度以打穿野青顶板灰岩为准,聚能管安装时聚能方向与相邻炮孔连线方向一致,炮眼每眼装药5卷(Φ32×3200mm)。根据现场观测,能达到顶板切缝的效果。 二.采用的矿压观测仪器 1.单体液压支柱受力监测仪 仪器型号名称:YHY-60型数字式压力计;厂家:山东晨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锚杆(索)受力监测仪 仪器名称:锚杆(索)液压测力计;厂家:常州巧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三.矿压观测数据分析 1.工作面液压支柱监测数据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4月23日时工作面液压点柱的工作阻力达到最大值,工作面自4月1日开始推进,一天一排(1m),得出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3m。,在观测期间液压支柱工况良好,适应工作面生产条件。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山西吕梁离石金晖荣泰煤业有限公司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设计:孟庆保 2011-6-21

1010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一)综采工作面主要条件 该工作面属于10#煤层一采区,平均煤层厚度3.3m,工作面长度180m,走向长度为1170m,平均倾角3-5度,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可采最高煤层厚度3.5m。 矿井井下高压采用10KV供电,由采区变电所负责向该综采工作面供电。变电所高压设备采用PBG23-630/10Y型高压隔爆开关,保护选用常州市武进矿用设备厂GZB-ARM-911系列智能型高压数字式综合继电保护装置,采区变电所距综采工作面皮带机头200m。 (二)设备选用 1、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选用山西太重煤机煤矿装备成套有限公司生产的MG300/730-WD型采煤机,其额定功率730KW,其中两台截割主电动机

功率为300KW,额定电压为1140V;两台牵引电机功率为55KW,额定电压为380V;调高泵电机电压1140V,功率20KW。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GZ764/630型输送机,机头及机尾都采用额定功率为160/315KW的双速电机,额定电压为1140V。 2、顺槽设备 1)破碎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PCM-110型破碎机,其额定功率110KW,额定电压1140V。 2)转载机:采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SZZ764/160型转载机。其额定功率160KW,额定电压1140V。 3)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兖州市华泰机械公司制造的DSJ100/63/2*110型输送机(1部),驱动电机额定功率2×110 KW, 4)乳化液泵站:两泵一箱,乳化液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RW200/31.5型液泵,其额定功率125KW,额定电压1140V。 5)喷雾泵:采用无锡威顺生产的BPW315/6.3型(2台),其额定功率45KW,额定电压1140V。 3、其它设备 (三)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及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工作面电源电压为10kV,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根据用电设备的容量与布置,采用1140V电压等级供电,照明及保护控制电压采用127V。在临时变电所处设置移动变电站,为顺槽皮带机供电;在顺槽

采矿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 井田地质特征 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其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0km处,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城)—克(城)公路,公路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东麓,汾河西岸,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丘陵地貌。主要山梁走向近南北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最高点位于区西北边界沟北村东北山梁,标高985.2m,最低点位于东北边界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 回坡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单水平开采,开采11号煤层,目前采用高档机械化,倾斜长壁式采煤,矿井的正常涌水量120m3/h,最大涌水量240m3/h,扩区煤层底板标高300-630m,目前开采水平最低为570m,均高于奥灰岩溶水地下水位(525m左右),矿井充水方式为顶板淋水或裂隙水,通过开采产生的煤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与K2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使K2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坑道,随着两区向前延伸开采,开采水平将逐渐降低,矿井的涌水量也将随着增大,尤其是两区奥灰岩溶水位地下,并有可能在构造破坏地段存在突水危险,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井田开拓 矿井改扩建工程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时,共设置主斜井、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四个井筒,主斜井为延深井筒,刷大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为新建井筒。 3、二号进风立井 敷设动力电缆,兼安全出口。 4 、二号回风立井 主要担负东区初期回风,兼安全出口。 二号进风立井井筒净直径6.0m ,垂深375m,井筒内装备应急排水管路、压风管

路,敷设动力电缆。 为了东区的开发,设计在纬距4036000附近布置胶带、轨道暗斜井,均落底+556m 水平,落地后沿东北方向布置+556m水平胶带大巷和+556m水平轨道大巷。+556m水平胶带大巷尽头处设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轨道大巷在1900m处转至东南—西北方向,并通过二号进风立井井底。平行与转至后的+556m水平轨道大巷布置三条煤层巷道,其中在11号煤层中布置两条采区巷道,分别是东区皮带巷和东区轨道巷;沿K2顶板布置一条回风巷,为东区回风巷。东区皮带巷在东南部通过采区集中煤仓与+556m水平胶带大巷相联。平行与这组巷道,沿601、603钻孔一线再布置同样的一组上下山巷道。这两组巷道通过布置在井田突水系数为0.16分界线附近的一组+385m 水平轨道集中巷道和一条胶带集中巷道相联,这样东区开拓巷道基本成工字型布置。 1、运煤系统 综采工作面→胶带顺槽→东区皮带巷→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胶带大巷→东区煤仓→主斜井→地面。 2、辅助运输系统 地面→副斜井→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东区轨道巷→轨道顺槽→综采工作面。 3、通风系统 主、副斜井→胶带、轨道暗斜井→+556m水平轨道大巷及胶带大巷→东区轨道巷→顺槽联络巷→胶带顺槽→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东区回风巷→二号回风立井→地面。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3.1 采煤方法的选择 根据井田开拓部署,结合矿井规模和采煤工作面装备水平,矿井东区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一个生产采区为东一采区。保证矿井110万t/a的生产能力。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说明书模板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矿(井)田地质概况 1.1 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王家山煤矿位于靖远县城北约60km, 宝积山矿区西北约10km, 行政区划属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和东升乡管辖。面积约 8.3421km 2,地理坐标为:东经104 ° 48 ‘06 〃?104 ° 53 ‘12 〃,北纬 36 ° 5135 〃?36 ° 5314 〃。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王家山煤矿的采矿权, 国土资源部12 月26 日颁发了采矿许可证, 开采深度标高为效期 自12 月至12 月。 1780 —850m, 有 王家山煤矿西北距国道(积山)线的长征车站接轨专用线。矿区内的公路、 309 线约2.5km 。铁路由白(银)?宝, 经旱平川、水泉, 至煤矿工业广场有简易公路纵横交错, 交通甚为方便。交 通位置如图 1.1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干旱区,地形复杂。地形陡峻,最高点位于枸条岘, 标高2021.7m, 最低点位于下红湾,标高1815.0m, 相对高差 206.7m,水洞沟以西基岩裸露,属剥蚀构造地貌,王家山向斜两翼 形成相向的单面山着向斜的倾没, 岩层逐渐被黄土覆盖; 水洞以东主要为黄土丘陵区, 相对高差较小,一般20?50m。 由于沿张性构造裂隙易于向下切割侵蚀故横向沟谷发育。随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矿区气候属内陆半沙漠干旱气候 ㈠气温:月平均-9?24 C ,最低-18?23 C ,最高达35?38 C , 年平均7.9?9.2 C。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夏、秋季昼夜温差10?16 °C ㈡降水量:年平均量在187 ?374mm 之间, 平均250mm 左右. 多集中于7、8、9 三个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 常形成暴 雨。 ㈢蒸发量:年平均1439 ?1782mm, 平均1655mm, 为降水量的 6.6 倍。 ㈣湿度:年平均55 ?64%, 4、 5 月份最干燥, 为41 ?60%, 7?11 月份湿度在58?75% 之间。 ㈤风向:除夏、秋季有东南风外, 其它时间多西北风, 风力2? 4 级, 最大达6?8 级, 全年平均风速 1 ?1.4m/s 。 ㈥每年11 月至次年 3 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结深度93cm 。 区内无常年流水, 仅有两条砂河在每年7?9 月雨季期间山洪暴发才有短暂的暂时性流水。一条是苦水峡砂河, 发源于矿区东南部的小井子沟, 由南向北穿过矿区中部, 经胶泥崖村、大红沟、北滩, 与咸水河汇合, 至中卫注入黄河; 另一条是孔家沟砂河, 由李家坪向西流经矿区南侧, 在33、 107 号孔附近折向西南, 经石碑 子沟、旱平川, 流入黄河。 矿区以南的变质岩裂隙水沿F1 断裂带溢出, 在苦水峡砂河上游形成水质良好, 但水量甚小的上升泉, 最小涌水量0.175L/S, 最大涌水量为 1.112L/S 。由于受F1 断裂带中断层泥的阻滞, 进入孔 家沟砂河后形成地下潜流,潜水面深3?10m,对河床中分布的各

一份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842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 一、工作面概述 842综采工作面是西四采区8层煤的一个综采工作面,总安装长度635米,其中切眼长145米,机巷长400米,溜斜长90米。工作面支护选用ZY3800/13/28型综采支架,采煤机选用MWG-300/700WD型,工作面车选用SGZ-764/2×315型。机巷安装SDJ-150P型皮带机一台、溜斜安装SGB-80T 型刮板机一台、转载机使用SZZ-764/160 型以及WRB-400/31.5型乳化泵站、通讯控制采用KTC-2 型。移变、乳化泵站、工作面设备控制开关设备集中安设在联巷设备硐室,这样可便于检修和管理,供电电源来自西四上部变电所。 二、移变容量计算 1、设备负荷统计 根据设备选型,负荷统计结果如下: 本系统供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为: ∑P=700+160+250+110+2×315+2×75+2×55+2×55=2220KW 2、移变容量计算与选择 采区供电一般采用需用系数法,因自移支架且设备按一定顺序起动,故需

用系数为: 589.0222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查表综采面加权平均功率因数cos Ψdj 取0.7。 因此移变容量计算为: KVA P K S dj e X B 97.18677 .02220589.0cos =?=ψ∑?= 2、移变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选用两台移变负责该面供电,114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8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分别对转载机、破碎机、机巷刮板机、机巷皮带、溜斜刮板机进行供电。3300V 系统采用一台KSGZY-1600/6型矿用移动变电站对工作面输送机、乳化泵、采煤机进行供电。 容量验算如下: 1#移变KSGZY-800/6型(6/1.14KV): 设备总功率:∑Pe=640KW 查表K X 取0.5,cosP dj 取0.7 故移变容量计算为:KVA P K S dj e X B 14.4577 .0640 5.0cos =?=ψ∑?= 因S B 457.14KV A <Se=800KV A ,该移变选择符合要求。 2#移变KSGZY-1600/6型(6/3.3KV): 需用系数:666.01580 700 6.04.06.04.0max =?+=∑? +=e X P P K 设备总功率:∑P =700+250+2×315=1580KW 故移变容量为 KVA P K S dj e X B 86.15027 .01580 666.0cos =?=ψ∑?=

井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方案

. 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巷道掘进 爆破设计 编制单位: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矿井小型机械化项目办公室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25 日

编制人员名单表 审核人员

目录 矿井基本情况 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掘进爆破设计目的及要求爆破参数的确定 凿岩工作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煤矿机械化改造。 2、所在位置: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河煤矿(以下简称“双河煤矿)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城北西330°方向,直距约10km。地处剑川县东岭区石菜江村境内。 3、隶属关系:该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法人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属民营企业。 (二)项目背景 双河煤矿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双河煤矿为一小型矿山企业,主要经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现在册职工125人。矿山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国有煤矿,年产量1万吨左右。2006年以后,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完善了生产系统,矿井产量逐年增加,近年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云煤行管[2008]23号文件核定生产能力5万t/a,在大理州“十一.五”煤炭资源整合中属单独保留型矿井,拟整合规模9万t/a。双河煤矿于2009年1月申请延续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3120,有效期十年,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公司双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双河煤矿截至2008年12月,矿界范围内共获资源总量3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18万吨。为进一步规范采掘部署,改进采煤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并为认真落实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云工信煤技【2012】614号精神,按照“大力推行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双河煤矿拟在对矿井采掘运系统进行机械化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取得开工备案并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 1、工作面位置范围: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四平硐下部,距四平硐硐口300m,南以16上山二级的上出口为界,北以四平硐运输平巷为界,西以原16上山二级上部的采空区为界,东以五平硐北三运上部的待采掘区域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40m,倾向长度为76m,该煤层属双河南井田C1煤层,含矸1~2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上层煤在1.2~1.6m,(可采煤层),中间夹矸为0.2~0.8m,下层煤0.2~0.5m,(一般不可采),即:1.4~1.8m,平均厚度1.6m;煤层倾角9~13°,平均倾角11°,为进水平煤层,该煤层属长焰煤,煤质中硬,硬度系数f:2~5、岩石硬度系数f:7~11。 2、掘进目的用途:主要为探明一采区的资源及地质构造情况,解决一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主要是回风)过长等问题。详见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实用版

YF-ED-J553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机采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一条煤矿企业要积极发展采煤机械化,开展各种复杂条件下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坚持机械化开采优先的原则。 第二条生产矿井应通过发展采煤机械化,促进采煤工作面综合单产提高,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实现集约化生产。 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备按照“支护安全可靠、能力匹配合理”的选型要求合理配套,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第四条采用机采工艺的工作面必须按要求

编制机采工作面设计。机采工作面设计以采区设计为依据,由矿技术中心部门编制,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五条机采工作面设计内容 ㈠设计的依据 ⒈批准的工作面地质报告及相关地质资料。 ⒉经批准的采区设计及补充资料。 ⒊邻近工作面或邻近采区类似工作面地质、矿压等技术资料及生产情况。 ⒊相邻采区或邻近工作面实见瓦斯、自然发火、地质、水文地质情况、矿压资料及生产情况。 ㈡设计说明书 基本条件:工作面参数选择合理;工艺先

南岔煤矿设计说明书

前言 一、概述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以山西忻州神达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山西宁武泰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宁武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关闭山西宁武新堡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2010年1月1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山西忻州神达南岔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10011220053745),井田面积5.6532km2,批准开采2号、3号、5号煤层,生产规模1.20Mt/a。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依据 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3.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函[2008]168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通知; 4.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5.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6.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11]12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确保圆满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通知》;

1216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2102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下表。 2、煤层 本工作面的煤层厚度由2—2.6m,平均2.2m,本区段呈单斜构造,其走向35—40°,倾向为125°—130°,倾角为18°—20°,工作面煤层情况见下表。 3、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表。

附图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开采 设计编制的依据及要求 1、开采设计依据 (1)《煤矿工业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版。 (2)《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生字[1997]第237号。 (3)《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郑煤【2011】114号。 (4)《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长(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

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 2007版 (5)《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版 (6)《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7)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8)矿总工程师批准的该分阶段的地质说明书. (9)设计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边界)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发火倾向。 (10)设计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 (11)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积水情况资料。 (12)研究确定的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2、设计程序 (1)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设计部门按回采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据设计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4)编制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回采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总公司。 三、地质构造 根据-30大巷、21下山及21020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掘进期间揭露的资

沿空留巷的具体方法

沿空留巷的具体方法 为了减少区段运输巷和区段回风巷之间的煤柱损失,近年来采用、推广无煤柱开采。 无煤柱开采就是紧贴采空区,保留和维护上一区段的运输巷作为下区段的回风巷,其间不留煤柱,故称为沿空留巷。 沿空留巷一般适应于开采缓倾斜和倾斜、厚度在2.5米以下的薄及中厚煤层。具体方法主要有: 1、砌筑矸石带。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在巷道上帮砌筑2米左右宽的矸石带,以便维护区段运输巷。 2、支设密集支柱或木垛。在巷道上帮靠近采空区处,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支设单排或双排的密集支柱或木垛。 3、加固原巷道的金属支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保持超前工作面*米,在运输巷的金属支架中支设中柱,回掉上帮腿,并沿走向支设托梁,托住金属棚梁。维护好端头,以便工作面输送机头向前移。当输送机移过后,在工作面后方再支设上帮腿,并在金属支架之间靠采空区一侧支设密集支柱,挂笆挡矸,然后放顶。 4、采用硬石膏充填带。在巷道靠近采空区一侧,采用天然的或人工硬石膏(硫酸钙),与速凝水泥作刚性充填带,这样既可支撑顶板维护巷道,又可隔离采空区,对减少自然发火危险和改善通风状况有利,但造价较高,在国内尚未广泛使用。 沿空留巷(gob-side entryretaining)采煤工作面后沿采空区边缘维护原回采巷道。为了回收传统采矿方式中留设的保安煤柱。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一区段的顺槽重新支护留给下一个区段使用。这种留巷的做法是沿着采空区边缘在原顺槽位置保留就称为沿空留巷。沿空留巷可以最大限度回收资源。避免煤体损失。 目录 1.1. 问题的提出1.1.1. 国外代表 1.1. 2. 我国典范 1.2.1. 现实意义 1.2.2. 战略意义 1.3. 无煤柱采矿经历 2. 沿空留巷技术现状 2.1. 密集支架形式基本不可取 2.2. 矸石堆垛方式应该淘汰 2.3. 砌体墙法存在缺陷 2.4. 高水高效充填支护法事倍功半 2.5. 现浇混凝土隔墙法实践证明较好2.5.1. 大型自移式沿空留巷充填支架 2.5.2. 桶柱方式巷帮支护法 2.5. 3. 膏体混凝土 2.5.4. 柔模支护技术 2.6. 现浇混凝土隔墙技术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