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店 餐饮 办公 展览疏散宽度计算小结

商店 餐饮 办公 展览疏散宽度计算小结

商店 餐饮 办公 展览疏散宽度计算小结
商店 餐饮 办公 展览疏散宽度计算小结

商店餐饮办公展览疏散宽度计算小结

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为题,在建筑设计中,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疏散宽度的计算有时候能够找到规范上明确的依据,有时候却无法明确的套用哪个规范,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也造成最后计算的宽度不同。疏散宽度太大,占用过多交通面积,也不经济,疏散宽度太小,就会有消防的问题,现小结几种常见建筑类型的疏散宽度的计算。

一、商店

目前市场上大型商店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师应适度把握规范,合理减小疏散宽度,以免造成交通面积和经济的浪费。

疏散宽度的计算: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17-2 确定;表5.3.17-1 2的内容详见《建规》。

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可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1.2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 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根据以上各条文,我们可以得出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面积+(辅助面积-办公部分面积)。而办公面积=(3~3.5)/15X营业面积=1/5营业面积(取小值)。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厅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关系如下:根据《商规》3.1.2条。

建筑面积>1500时:34%+(32%-1/5x34%)=59.2%

建筑面积3000~15000时:45%+(25%-1/5x45%)=61%

建筑面积<3000时:55%+(18%-1/5x55%)=84%

疏散宽度的计算公式:

B=S(m2)×K1×K2×a(人/m2)x b(m/100人)

式中:S为商店建筑每层的总建筑面积(m2)

K1为营业厅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常量) 59.2% 61% 84%

K2为地上建筑的面积折算值50%~70% 地下建筑的面积折算值70% 《建规》表5.3.17.5

b为100人疏散净宽《建规》表5.3.17-1

a为商店营业厅内疏散人数换算系数《建规》表5.3.17-2

如地下商店建筑第二层总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则疏散宽度B=S×K1×K2×b×a=15000x61%×70%x0.80x0.75/100=38.43m

如果地上四层商业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4000m2,则每层疏散宽度为:

B1、2=S×K1×k2×b×a=4000m2×61%×(0.5~0.7)×(0.85人/m2)x(0.65m/100人)=(6.74~9.44)m

B3=S×K1×K2×b×a=4000×61%×(0.5-0.7)×0.75×0.77/100=(7.05-9.86)m

B4=S×K1×K2×b×a=4000×61%×(0.5-0.7)×1.00×0.60/100=(7.32-10.25)m

二、餐饮

疏散宽度的计算:目前,对餐饮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以下简称《饮规》)。

《饮规》)第3.1.2条: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根据该条可以计算出饮食建筑的座位数,也就是疏散的人数。

《建规》5.3.17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经计算确定:

1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 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

5.3.17-1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 当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m 计算确定;

3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4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1 人/m2计算确定;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按该场所的建筑面积0.

5 人/m2计算确定;

由于《建规》中没有明确说明饮食建筑的疏散宽度的计算方式,因此个人认为可以参照此条。

若不放心,最大也就是做到1M/100人,只是这样计算出的疏散宽度一般比较大,感觉不经济也不是很合理。

对于首层为餐厅大厅,二层为包房的建筑,疏散人数的计算我觉得可以按照每个包房的设计人数累计,比如10间8人间包房,10间10人间包房,总人数可以控制为180人。只是包房的设计人数也没有依据,可多可少,给设计反而造成了不便。如果按照《饮规》使用面积座位数计算,又会很大,也不经济。我个人还是倾向1M/100来计算。毕竟多了只是浪费点,而少了对消防就是大问题。

三、办公

办公建筑的疏散宽度计算相对简单,依据就是《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和《建规》、《高规》相关的条文。

疏散人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4.2.3 普通办公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8 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Om2。

据此可以计算出疏散人数。

疏散宽度:

《建规》5.3.17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经计算确定:

1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 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

5.3.17-1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据此就可以得出疏散宽度。

四、展览

设计依据不外乎《建规》、《高规》和具体的规范,但是没有找到具体的条文来计算疏散人数。比如展览厅共1000平方,找不到依据来计算疏散人数,进而也无法得出疏散宽度。我在做这类建筑的时候常常按照商业来计算疏散人数,因为我觉得商业的疏散要求应该比展览高。商业满足,展览也应该能够满足。只是心里仍然感觉不舒服,毕竟没有得到具体的依据。你是怎么做的,来说说!?

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在建筑设计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的正确计算成为设计是否违规的关键。疏散距离《建规》和《高规》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疏散宽度的计算由于建筑种类繁多,常常会找不到设计依据,对规范的理解也需要不断的加深。只有集思广益,并却多听取专家的意见,才能在设计中少犯错误,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大型整层餐厅如何设置楼梯疏散总宽度

本人最近使用三种计算方法如下:

(一)按法规计算楼梯疏散总宽度为:

D=S*A*B/100

=5500*0.77*0.65/100

=27.6M

设计楼梯疏散净宽度为1.7M,则27.6M/1.7M=17部楼梯

(楼梯宽度为:(1.7M+0.1M*2)*2+0.2M=4M),由此,5500平方米的餐厅层需要17部楼梯太不经济了。

(二)由于计算(一)得出的疏散总宽度过大,在实践中往往要在这个结果上*折减系数,则为:

D=S*C*A*B/100

=5500*0.5*0.77*0.65/100

=13.8M

设计楼梯疏散净宽度为1.7M,则13.8M/1.7M=8部楼梯

(楼梯宽度为:(1.7M+0.1M*2)*2+0.2M=4M),由此,5500平方米的餐厅层需要8部楼梯,若设计剪刀梯为4部。

(三)根据一级餐厅设置:每座占 4.5M2建筑面积,则5500平方米餐厅,设计人数=5500/4.5=1223人,D=1223/1.0=12.23M

设计楼梯疏散净宽度为1.7M,则12.23M/1.7M=8部楼梯

(楼梯宽度为:(1.7M+0.1M*2)*2+0.2M=4M),由此,5500平方米的餐厅层需要8部楼梯,若设计剪刀梯则为4部。

根据经验,故采用计算(三)为设计依据。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 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1 GB50016-20145.5.21(人员密度是楼层,百人按总层数)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

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5.5.21-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6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m2。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0.7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地下与地平高差10m以内不小于0.75(m/100人),高差10m以上,不小于1(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地下二层0.80(人/m2),地下一层0.85(人/m2),地上一二层0.80(人/m2),地上三层0.77(人/m2),地上四层0.60(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根据以上各条文,我们可以得出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面积+(辅助面积-办公部分面积)。而办公面积=3~3.5/15×营业面积=1/5营业面积(取小值)。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建筑面积可按表4确定。

商店疏散宽度的计算

商店疏散宽度的计算 1 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 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B(m)=S'(㎡)×K2×b(m/100人)×a(人/㎡)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2 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公共建筑类型较多,且在建筑设计中有些建筑类别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不能够在规上找到明确的依据,或无法明确套用哪个规,现根据个人分析及参阅相关文献总结几种常见建筑类型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将根据个人经历,添加相关建筑类型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及讨论) 一、商店 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 《建规》、《商店建筑设计规》(JGJ48-8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 50098-98)以及地方文件要求。 《建规》条文如下:(具体条文可参见下一节“餐饮”)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17-2确定; 注: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可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1.2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 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疏散宽度的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店建筑的建设不但在数量上逐年递增, 而且在规模上也呈现出了 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商店建筑设计中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问题, 常常给建筑设计者及消防审核人员带来困扰。多年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感到以往的计算方法以不符合目前商店建筑的实际, 笔者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特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1 以往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 88 (以下简称“商规”) 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J 16- 87 (以下简称“建规”) 的规定, 多层(建筑高度24 m 以下)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的疏散宽度计算, 首先根据“商规”第4. 2. 5条中的换算系数来确定人数, 再根据“建规”第5. 3. 12条中的疏散宽度百人指标确定疏散宽度。简化成公式(1) : D = S ×a×b/100 (1) 式中:D ——最大一层营业厅的疏散宽度,m; S ——最大一层营业厅面积,m; a ——换算系数, 根据“商规”第4. 2. 5 条确定,即第一、二层a= 0. 85, 第三层a = 0. 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a= 0. 6; b ——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根据“建规”第5. 3.12 条,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 第 一、二层b= 0. 65 m/百人。 当第二层营业厅面积为1 000 m2 时,D = 1 000×0. 85×0. 65/100= 5. 225 m。需要设三部开间尺寸为4. 2 m 宽的楼梯, 每部楼梯的面积约为36 m2, 三部共108 m2, 相当于营业厅面积的10. 8 %。 根据公式(1) , 1 000 m2 的营业厅, 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占1. 176 m2, 除去柜台所占面积约300 m2 左右, 即700 m2 的顾客活动空间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仅占0. 82m2。这个密度对20 世纪80年代的商场是合适的。因为当时商场的数量少、购物的人相对集中。目前执行的“商规”就是编制于20 世纪80 年代,“商规”中的各项规定符合当时的国情, 但现在的商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数倍于那个时代, 购物人群已分散于 各商场中, 商场内人员的密度已大大降低。其次, 20 世纪80 年代的商场多为营业、仓储、辅助分设, 而现在仓储式的商场越来越多, 柜台的尺寸也在加大, 柜台所占用的空间及面 积也越多, 同时仓储式的商场中大多数的顾客为推车购物, 所需用的空间的面积也加大。可见包括柜台在内每人1. 176m2 的密度显然不符合今天商场的功能需求, 因此以往的计算 方法应作调整。再次, 目前商场越建越大, 仍按以往的计算方法计算疏散宽度, 带来的问题是楼梯数量过多, 宽度过宽, 楼梯间占用的面积过大, 占营业面积的10 %以上, 显然也不

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是指建筑内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 散门、安全出口等的各自总净宽度,在影、剧、礼、体等场 所中,分平坡地面和阶梯地面;在除影、剧、礼、体之外的 公共建筑中,分每层来计算。根据《建规》 5.5.20 、 5.5.21的规定,可分为两个步骤:计算需要疏散的人数;计算在规 定时间内疏散以上人数时,各疏散口和疏散通道的宽度。 1、计算疏散人数=疏散建筑面积人员密度 疏散宽度计算步骤: (1)计算疏散人数 = 建筑面积人员密度; 人员密度确定方法: ①参考建规表 5.5.21-2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 ②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 1.0 人 /m 2 ,其他 0.5人/m 2 。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有固定座位的场所, 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 1.1 倍计算。 (2)计算疏散宽度 = 疏散人数百人宽度指标;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 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 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 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 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百人宽度指标取值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比如建筑高度为 4 层的二级耐火等级办公楼,在取值时 一二层百人宽度指标取0.65m/ 百人,三层百人宽度指标取0.75m/ 百人,四层百人宽度指标取 1.00m/ 百人,这种取法是错误的。根据建规表 5.5.21 ,表中给出的层数为建筑层数,

商场疏散宽度计算

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商店建筑营业厅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营业厅人均占地面积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的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商店建筑,营业厅,疏散宽度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店建筑的建设不但在数量上逐年递增, 而且在规模上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商店建筑设计中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问题, 常常给建筑设计者及消防审核人员带来困扰。多年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感到以往的计算方法以不符合目前商店建筑的实际, 笔者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特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以往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 88 (以下简称“商规”) 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87 (以下简称“建规”) 的规定, 多 层(建筑高度24 m 以下)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的疏散宽度计算, 首先根据“商规”第4. 2. 5条中的换算系数来确定人数, 再根据“建规”第5. 3. 12条中的疏散宽度百人指标确定疏散宽度。简化成公式 D = S ×a×b/100 (1)式中: D ——最大一层营业厅的疏散宽度,m; S ——最大一层营业厅面积 a ——换算系数, 根据“商规”第4. 2. 5 条确定,即第一、二层a= 0. 85, 第三层a= 0. 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a= 0. 6; b ——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根据“建规”第5. 3.12 条, 耐火等

级为一、二级时, 第一、二层b= 0. 65 m/百人。 当第二层营业厅面积为1 000 m2 时,D = 1 000×0. 85×0. 65/100= 5. 225 m。需要设三部开间尺寸为4. 2 m 宽的楼梯, 每部楼梯 的面积约为36 m2, 三部共108 m2, 相当于营业厅面积的10. 8 %。根据公式(1) , 1 000 m2 的营业厅, 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占1. 176 m2, 除去柜台所占面积约300 m2 左右, 即700 m2 的顾客活动空间容纳人数为850 人, 平均每人仅占0. 82m2。这个密度对20 世纪80年代的商场是合适的。因为当时商场的数量少、购物的人相对集中。目前执行的“商规”就是编制于20 世纪80 年代,“商规”中的各项规定符合当时的国情, 但现在的商场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数倍于那个时代, 购物人群已分散于各商场中, 商场内人员的密度已大大降低。其次, 20 世纪80 年代的商场多为营业、仓储、辅助分设, 而现在仓储式的商场越来越多, 柜台的尺寸也在加大, 柜台所占用的空间及面积也越多, 同时仓储式的商场中大多数的顾客为推车购物, 所需用的空间的面积也加大。可见包括柜台在内每人1. 176m2 的密度显然不符合今天商场的功能需求, 因此以往的计算方法应作调整。再次, 目前商场越建越大, 仍按以往的计算方法计算疏散宽度, 带来的问题是楼梯数量过多, 宽度过宽, 楼梯间占用的面积过大, 占营业面积的10 %以上, 显然也不经济。在设计中产生的矛盾很大, 常给设计人员带来许多困扰, 所以调整以往的计算方法是必要的。 二、新计算方法的提出与探讨

商店疏散宽度计算

浅析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规范的不完善,从各种规范内容入手,分析大型商店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计算的理论依据,以供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大型商店建筑;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疏散宽度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商店建筑越来越多,设计师在确定疏散宽度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规范,合理减小疏散宽度,造成楼梯数量过多,占用面积过大,经济性差,商家难以接受。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发布以前,不同类型规范在确定疏散宽度上没有统一标准,更无从准确确定大型商店建筑的疏散宽度。又由于大型商店建筑人流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设计师和消防审批部门只好把疏散宽度搞得很大,造成很大的浪费。笔者二000年参与长沙市芙蓉广场地下商业建筑设计,共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百盛广场,地下二层为家乐福大型超市,地下三层为停车场,每层建筑面积接近15000m2,三层共44000m2。由于当时本项目在长沙乃至湖南省是最大的地下商业建筑,因此在确定方案时多次召开了由省、市消防部门牵头的审查会议,疏散宽度由原来最初的90m 减小到42.6m,但最后设计为39.0m。虽然此建筑已营业6年,但笔者一直比较担心,当时套用的规范是《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且理论依据不充分。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来后,又重新分析了芙蓉广场的疏散宽度,发现宽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笔者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根据以上各条文,我们可以得出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面积+(辅助面积-办公部分面积)。而办公面积=3~3.5/15×营业面积=1/5营业面积(取小值)。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建筑面积可按表4确定。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1 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以下简称《人》)。 《建》条文: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附录1) 表1和表2与《商》第4.2.5条和《人》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 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0.7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地下与地平高差10m以内不小于0.75(m/100人),高差10m以上,不小于1(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m2)地下二层0.80(人/ m2),地下一层0.85(人/ m2),地上一二层0.80(人/ m2),地上三层0.77(人/ m2),地上四层0.60(人/ 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2 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进行估算。 《商》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1.2的规定。(附录2)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商场建筑防火疏散宽度计算详解 计算依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一、计算公式 D= S×c×b×a /100 D——疏散宽度(m) S——最大一层营业厅面积(㎡) C——营业面积换算系数(地上50%——70%:地下≥70%) b——每100人疏散指标 a——商业营业厅内疏散人数换算系数 二、法规指标 a商场商业营业厅内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 b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每100人的净宽度

C折减系数 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 面积的折减系数分析: 1、小型商场C=0.6 营业厅中柜台面积25%,辅助面积15%,顾客活动面积60%。 2、中型商场C=0.5 营业厅中柜台面积30%,辅助面积20%,顾客活动面积50%。 3、大型商场C=0.4 营业厅中柜台面积30%,辅助面积30%,顾客活动面积40%。 商场若为高层建筑时,其疏散宽度依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6.1.9规定:疏散宽度b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米计算。 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计算范例: 商业项目疏散宽度法规计算 1、首层防火一区面积4594.41㎡,二区面积2427.41㎡ 则一区的疏散宽度D= S×c×b×a /100 =4594.41×0.5×0.65×0.85/100= ≈12.70m 二区的疏散宽度D=2427.41×0.5×0.65×0.85/100 ≈6.70m 2、二层防火一区面积4378.27㎡,二区面积2811.95㎡ 则一区的疏散宽度D= S×c×b×a /100 =4378.27×0.5×0.65×0.85/100 ≈12.10m 二区的疏散宽度D=2811.95×0.5×0.65×0.85/100 ≈7.80m 3、三层防火一区面积4677.56㎡,二区面积2464.19㎡ 则一区的疏散宽度D= S×c×b×a /100 =4677.56×0.5×0.75×0.77/100 ≈13.60m 二区的疏散宽度D=2464.19×0.5×0.75×0.77/100 ≈7.20m 4、地下一层的疏散宽度为 H=S×(c)70%×(b)0.75×(a)0.85/100 即:疏散宽度H=面积S×面积折算系数C×疏散宽度折算率b×疏散人数换算系数a/100

大型商业疏散宽度的计算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大型商业疏散宽度的计算 现在在做一座高层商场,每层面积6000平米,按规范算疏散宽度差不多要25米宽,按下面的方法算只要15米就够了,但是不知道下面的计算方法有没有道理,这是别人写的一篇文章,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但可以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条文: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1.2条的规定。 第 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商业等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 1 GB50016-2014 5.5.21(人员密度是楼层,百人按总层数)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5.5.21-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5.5.21-1 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确定。 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5 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1.1倍计算。 6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0.75人/m2。 7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5.5.21-2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5.5.21-2规定值的30%确定。 表5.5.21-2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m2)

有关体育建筑计算疏散宽度的规范摘要

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3.10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5.3.1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 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1 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1 的规定计算确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2 的规定计算确定; 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注:表5.3.16-2 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宽度。 条文说明:

5.3.10 本条规定了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置要求和每个疏散门的疏散人数限制。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中还有进一步规定。 1 对于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要求一般不能超过400~700人。 1)根据对国内一部分已建成的体育馆调查,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观众厅内人员的疏散时间,依据容量规模的不同按3~4min控制。 另据对部分体育馆的实测结果是:对于2000~5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3.17min;5000~20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4min,故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人员的疏散时间定为3~4min,作为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基本依据。 2)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由三四千人到一两万人。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也应相应有个变化幅度,而这个变化又与观众厅疏散门的设计宽度密切相关。 从调查情况看,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的平均宽度最小约为1. 91m;最大约为 2.75m。据此宽度和规定人员从观众厅疏散出去的时间可概算出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分别为(1.91/0.55)×37×3=385(人)和(2.75/0.55)× 37×4=740(人),其中37为楼座阶梯地面的每股人流通过能力。因此,规范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平均疏散的人数定为400~700人。具体设计时,设计者可按上述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容量规模,合理地确定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宽度,以满足规定的控制疏散时间的要求。 [例]一座容量规模为8600人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设计为14个,则每个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4=614(人)。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即4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14/(4×37)=4.15(min),超过3.5min,不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应考虑增加疏散门的数目或加大疏散门的宽度。如果采取增加出口数目的办法,将疏散门数目增加到18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8=478(人)。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则缩短为478/(4×37)=3.22(min),不超过3.5min,符合规范要求。 又如:容量规模为20000人的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计为30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20000/30=667(人)。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则通过每个出口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67/(4×37)=4.5(min),超过了4min,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把每个出口的宽度加大为2.75m(即5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的疏散时间为667/(5×37)=3.6(min),小于4min,符合规范要求。 3)体育馆的疏散设计,要注意将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与观众席位的连续排数和每排的连续座位数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如图6所示一个观众席位区,观众通过两侧的2个出口进行疏散,其间共有可供4股人流通行的疏散走道。若规定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为3.5min,则该席位区最多容纳的观众席位数为4×37×3.5=518(人)。在这种情况下,疏散门的宽度就不应小于2.2m;而观众席位区的连续排数如定为20排,则每一排的连续座位就不宜超过518/20=26(个)。如果一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公共建筑类型较多,且在建筑设计中有些建筑类别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不能够在规范上找到明确的依据,或无法明确套用哪个规范,现根据个人分析及参阅相关文献总结几种常见建筑类型的疏散宽度和疏散人数的计算。(将根据个人经历,添加相关建筑类型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及讨论) 一、商店 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 《建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以及地方文件要求。 《建规》条文如下:(具体条文可参见下一节“餐饮”)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5.3.17-2确定; 注: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公室等可不计入该建筑面积内。 在建筑设计中,往往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商店的平面布置,因此不能准确的得到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可参照《商规》进行估算。 《商规》 第3.1.1条: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内外应组织好交通,人流、货流应避免交叉,并应有防火、安全分区。 第3.1.2条:商店建筑的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建筑面积分配比例可参照表3.1.2的规定。 第3.4.1条:辅助部分应根据商店规模大小、经营需要而设置。包括外向橱窗、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以及各种建筑设备用房和车库等;该部分所占商店总建筑的比例数可按第3 1-2条的规定。 第3.4.2条:商店的办公业务和职工福利用房面积可按每个售货岗位配备3-3.5m2计。 第3.2.2条: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m2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个顾客1.35m2计。

商业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摘要:针对我国现行规范的不完善,从各种规范内容入手,分析大型商店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计算的理论依据,以供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大型商店建筑;营业厅建筑面积;营业厅疏散宽度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商店建筑越来越多,设计师在确定疏散宽度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握规范,合理减小疏散宽度,造成楼梯数量过多,占用面积过大,经济性差,商家难以接受。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发布以前,不同类型规范在确定疏散宽度上没有统一标准,更无从准确确定大型商店建筑的疏散宽度。又由于大型商店建筑人流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设计师和消防审批部门只好把疏散宽度搞得很大,造成很大的浪费。笔者二000年参与长沙市芙蓉广场地下商业建筑设计,共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百盛广场,地下二层为家乐福大型超市,地下三层为停车场,每层建筑面积接近15000m2,三层共44000m2。由于当时本项目在长沙乃至湖南省是最大的地下商业建筑,因此在确定方案时多次召开了由省、市消防部门牵头的审查会议,疏散宽度由原来最初的90m减小到42.6m,但最后设计为39.0m。虽然此建筑已营业6年,但笔者一直比较担心,当时套用的规范是《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且理论依据不充分。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来后,又重新分析了芙蓉广场的疏散宽度,发现宽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笔者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2疏散宽度的计算 目前,对大型商店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依据是《建规》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以下简称《商规》)以及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建规》条文如下: 5.3.17.5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于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2确定。 表1和表2与《商规》第4.2.5条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5.1.5条及第5.1.8条已经统一。 依据《建筑》5.3.17.5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B(m)=S'(m2)×K2×b(m/100人)×a(人/m2)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0.7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地下与地平高差10m以内不小于0.75(m/100人),高差10m以上,不小于1(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地下二层0.80(人/m2),地下一层0.85(人/m2),地上一二层0.80(人/m2),地上三层0.77(人/m2),地上四层0.60(人/m2)。 很显然,式中K、b、a三个数可以从条文中查到,但Sˊ怎样确定。 3营业厅建筑面积的确定 依据《建规》5.3.17.5条的条文说明,“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包括营业厅内展示货架、柜台、走道等顾客参与购物的场所,以及营业厅内的卫生间、楼梯间、自动扶梯等的建筑面积,对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开且疏散时无需进入营业厅内的仓储、设备房、工具间、办

建筑疏散宽度计算

来自防火规范-2015版 5.5.18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5.5.18的规定。 表5.5.18 高层公共建筑内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 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 5.5.19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5.5.20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计算,且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 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1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5.5.20-2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注:本表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 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5.5.21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1-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人最小 疏散净宽度(m/百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