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年湖南省14个市人口数整理 (1)
- 格式:xl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苗族分布)16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苗族分布)16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市区苗族人口占中国苗族百分比%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274.238 3,07%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273.488 3,06%湖南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 263.437 2,95%贵州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 228.718 2,56%湖南怀化市沅陵县 217.613 2,4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192.138 2,15%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185.111 2,07%湖南邵阳市绥宁县 184.784 2,07%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168.591 1,89%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 161.211 1,8%贵州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157.350 1,76%湖南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 136.943 1,53%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 135.827 1,52%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129.626 1,45%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 126.319 1,41%湖南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114.641 1,28%贵州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114.444 1,28%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112.950 1,26%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112.856 1,26%贵州铜仁地区思南县 112.464 1,26%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110.413 1,24%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 107.301 1,2%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 106.387 1,19%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 104.934 1,17%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 96.503 1,08%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91.215 1,02%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85.182 0,95%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 84.617 0,95%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 81.029 0,91%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80.820 0,9% 贵州安顺市西秀区 79.906 0,89%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 78.441 0,88%贵州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76.658 0,86%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75.718 0,85%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 73.833 0,83%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 72.845 0,81%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71.011 0,79%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 70.679 0,79%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 68.847 0,77%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66.895 0,75%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 66.890 0,75%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 66.826 0,75%贵州贵阳市花溪区 62.827 0,7%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61.709 0,69%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 60.409 0,68%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 60.312 0,67%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60.157 0,67%重庆黔江区 59.705 0,67%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 57.468 0,64%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 57.303 0,64%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 54.554 0,6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53.590 0,6%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 53.205 0,6%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53.076 0,59%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 52.547 0,59%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50.833 0,57%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 48.902 0,55%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 48.731 0,55%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 48.132 0,54%贵州铜仁地区铜仁市 47.080 0,53%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 45.655 0,51%云南昭通市彝良县 44.736 0,5%贵州安顺市平坝县 44.107 0,49%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43.464 0,49%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42.450 0,47%贵州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42.431 0,47%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 40.096 0,45%贵州贵阳市清镇市 39.845 0,45%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 39.491 0,44%贵州毕节地区毕节市 38.508 0,4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37.676 0,42%贵州毕节地区赫章县 37.128 0,42%云南昭通市威信县 36.293 0,41%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 35.745 0,4%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 35.463 0,4%贵州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34.379 0,38%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 34.354 0,38%湖南怀化市会同县 33.977 0,38%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32.926 0,37%贵州毕节地区金沙县 31.884 0,36%四川泸州市叙永县 30.362 0,34%贵州安顺市普定县 30.254 0,34%四川宜宾市兴文县 30.020 0,34%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29.746 0,3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 28.967 0,3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 27.827 0,3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 27.668 0,31%贵州贵阳市南明区 27.460 0,31%云南昭通市镇雄县 26.963 0,3%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 26.396 0,3%广东东莞市 (市辖区) 26.241 0,29%贵州铜仁地区江口县 25.588 0,29%贵州六盘水市盘县 25.428 0,28%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24.841 0,28%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 24.130 0,27% 湖南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 23.698 0,27%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 23.504 0,26%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 23.054 0,26%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 22.980 0,26%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22.883 0,26%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 22.683 0,25% 贵州贵阳市乌当区 22.468 0,25%贵州贵阳市云岩区 21.685 0,24%四川泸州市古蔺县 21.390 0,24%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 20.931 0,23%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 20.125 0,23%贵州铜仁地区石阡县 18.449 0,21%贵州贵阳市开阳县 18.161 0,2%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 17.575 0,2%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 17.084 0,19%四川宜宾市珙县 17.042 0,19%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 15.818 0,18%四川宜宾市筠连县 15.531 0,17%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 15.177 0,17%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 15.021 0,17%湖南怀化市洪江市 14.675 0,16%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 14.326 0,16%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 14.324 0,16%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 13.644 0,15%湖南怀化市鹤城区 13.077 0,15%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 13.019 0,15%云南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12.988 0,15%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 12.910 0,14%贵州遵义市凤冈县 12.700 0,14%贵州贵阳市修文县 12.268 0,14%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 12.058 0,13%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 11.996 0,13%云南昭通市盐津县 11.852 0,13%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11.715 0,13%贵州遵义市正安县 11.715 0,13%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 11.350 0,13%贵州遵义市仁怀市 10.838 0,12%云南曲靖市师宗县 10.414 0,12%云南昭通市大关县 10.212 0,11%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10.088 0,11%贵州遵义市余庆县 9.849 0,11%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 9.610 0,11%云南昭通市永善县 9.588 0,11%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 9.318 0,1%海南琼海市 8.906 0,1%其他 718.611 8,03%。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多选题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A.总体B.总体单位C.标志 D.变量E.指标)。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商品零售额 B.工龄C.计划完成百分数D.合同履约率)。
3.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全国总人口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A.统计设计 B.统计预测与决策D.统计整理E.统计分析)。
5.总体的基本特征有(A.同质性 B.大量性C.差异性)。
6.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8.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 B.抽祥调查C.典型调查)。
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10.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11.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
12.重点调查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13.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曰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14.关于抽样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非全部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1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16.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C.确定调在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D.确定调查项日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八年级地理湖南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广的学科,而在湖南地区的学习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将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介绍湖南地理的人口、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必备知识点。
一、人口1.湖南人口数量及结构:截至2019年,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893.83万人,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湘潭等中部城市和常德、娄底、怀化等西南地区。
其中,农村人口占比较高,为51.8%。
2.湖南人口增长情况:2000年左右,湖南省常住人口数量为62.38万人,到2019年人口总量已增长到689.38万人。
但是2018年和2019年,湖南省的人口增长率分别是12.3‰和4.8‰,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
3.常见的人口问题:湖南省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导致自然增长率不尽人意。
此外,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湖南省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二、经济1.湖南省的产业结构:湖南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其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3.3%,第三产业为46.2%。
而第一产业则占比较少,仅有10.5%。
2.湖南省的主要产业:湖南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
此外,湖南省也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家族电子产业集聚地,如湖南芯片等。
3.湖南省的出口贸易:湖南省在外贸中以机电产品、贸易服务、轻工纺织、冶金矿产等行业为主。
目前,湖南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
三、自然资源1.湖南省的水资源:湖南省有洞庭湖、岳阳楼水库等水域,水资源资源很富足。
但其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湖南省的煤炭资源:湖南省煤炭资源较为匮乏,其中烟煤、无烟煤等煤种的质量也不太好。
3.湖南省的土地资源:湖南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都是丰富多样的,其中耕地是保护重点。
然而,湖南的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保护区占用了大量国土。
总的来说,湖南地理既有优势和发展机遇,也有一些人口、经济和自然资源的问题需要着重解决。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地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湖南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3月20日来源:株洲市统计局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3-03-22 11:572012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三个加快”总要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759.4亿元,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建筑业114.5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11%。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5:60.5:31调整为8.3:60.6:3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9%和31.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
全市城区生产总值874.2亿元,增长11.5%,占全市的比重为49.7%;县域885.2亿元,增长12.5%,占比为50.3%。
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4%;县域为80.8亿元,增长25.7%。
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2%;县域382.4亿元,增长16.6%。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631.9亿元,增长35.7%;县域518.5亿元,增长35.2%。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39起,增长11.6%;死亡123人,下降4.8%。
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人/亿元,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4人,增长13.3%;全市道路交通事故769起,增长2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86人,下降1.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人/万车,下降16.4%;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3人,增长8.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83人/百万吨,增长13.7%。
单位:万人男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197896259495674669217245790141979975425019247350184957904719809870550785479201914079565198110007251519485532017179901198210165452352493022148080174198310300853152498562227480734198410435753848505092401780340198510585154725511262509480757198610750755581519262636681141198710930056290530102767481626198811102657201538252866182365198911270458099546052954083164199011433358904554293019584138199111582359466563573120384620199211717159811573603217584996199311851760472580453317385344199411985061246586043416985681199512112161808593133517485947199612238962200601893730485085199712362663131604953944984177199812476163940608214160883153199912578664692610944374882038200012674365437613064590680837200112762765672619554806479563200212845366115623385021278241200312922766556626715237676851200412998866976630125428375705200513075667375633815621274544200613144867728637205828873160200713212968048640816063371496200813280268357644456240370399200913345068647648036451268938201013409168748653436697867113年份总人口按性别分按城乡分中国历年人口数统计(1978-2012)(年末数)201113473569068656676907965656 201213540469395660097118264222注:1.本表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2000年数据根搞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和2011-2012据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据为系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2006-2009年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2.1982年以前的城镇人口是指辖区内全部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县人口.但不包括镇人1999年的城镇人口是指设区的市所辖区人口和不设区的市所辖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2005年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的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2006.2007年的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0年根据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0年的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在没有考虑迁移的情况下,由于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所导致的人口增长比例。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各地区2000年的人口数、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各地区的统计局、卫生部门或相关的研究机构获得。
以中国不同省份为例,以下是一些地区的示例数据:- 湖北省:人口数为5000万,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6‰- 广东省:人口数为6000万,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7‰- 浙江省:人口数为4000万,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5‰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10根据以上示例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湖北省的自然增长率 = (15‰ - 6‰)/ 10 = 0.9%- 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 = (12‰ - 7‰)/ 10 = 0.5%- 浙江省的自然增长率 = (13‰ - 5‰)/ 10 = 0.8%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各地区2000年的自然增长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为示例,实际数据可能会有所不同。
随着文章进入深入分析阶段,我们可以详细讨论这些数据的含义和意义。
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自然增长率通常表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意味着人口呈现增长趋势。
相反,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可能意味着人口过度老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人口减少。
此外,自然增长率还可以用于制定政策和规划社会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政府可以调整卫生保健服务、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政策,以适应人口变化。
在这个讨论中,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例如,我们可以提到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人口急剧增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相反,某些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老龄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