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料加工财务核算举例

进料加工财务核算举例

进料加工财务核算举例
进料加工财务核算举例

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

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是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合同保税料件实行的一种管理手段。

具体操作:企业进口料件时,先在指定银行账户中存放等值进口料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税款的保证金,海关根据企业加工产品出口或内销的情况进行核销并确定保证金返回及扣除。保证金退还: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中国银行凭海关开具的台帐核销通知单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并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办理流程:经营单位根据《台账联系单》向主管海关所在地指定的银行申请设立保证金台账,银行根据海关签发的联系单和经营单位的申请,审核后按合同备案料件金额设立保证金台账,并签发《银行保证金台账登记通知单》交经营单位,经营单位凭此向主管海关申领加工贸易登记核销手册。

台帐制度:

* 不转:不用设“台帐”。

* 空转:设“台帐”,不存钱。

* 半实转:设“台帐”,存进口料件应征税款的50%。

* 实转:设“台帐”,存全额进口料件应征税款。

空转:并不征收保证金,只在企业产品超过规定期限未复出口时,追缴或从银行结算户中强制划款入库。

进料加工相关

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用外汇从国外进口料件(包括原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经加工生产货物收回复出口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

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税款)-上期留抵税额

免抵退=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牌价x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例:在免抵退业务中,某工厂以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外销产品FOB折合人民币820万元,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人民币200万元,当月内销100万元,进项税总额120万元,征税17%,退税率13%

1/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款=820x(17%-13%)-200(17%-13%)=24.8

借:主营业务成本248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8 000 2/当期应纳税额=100817%-(120-24.8)= -78.2

3/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00x13%=26

4/免抵退税额=820x13%-26=80.6

5/所以当期退税=78.2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业务计算免抵退税的方式有两种:一,购进计算法:指生产企业在进口报关进口入库后,将进口报关单进口额折合计算出海关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从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额中扣减。在计算当期退(免)税额时,用海关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在退(免)税额中扣减。它是按照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为依据计算出具的,此方法必须上报省级国税批准。

二,实耗法,指进料加工生产企业在进口料件报关进口入库且将复出口货物出口后,根据实际耗用的进料的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其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之差,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从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税额中扣减。在计算当期退(免)税额时,用海关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在退(免)税额中扣减。它是按照出口货物当期单证齐全部分(含前期收齐单证),所耗用进料组成计税价格为依据计算出具的。一般企业采用此方法。

实耗法

A 确定计划分配率。退税机关根据进料加工手册中的“计划进口总值”和“计划出口总值”,计算确定该手册的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

计划进口总值为进料加工手册合同中扣除客供辅料后的进口总值.

B 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单证齐全部分(含前期收齐单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牌价x计划分配率

C 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计算

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D 免抵退税抵减额计算

免抵退税抵减额计=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退税率

E 进料加工手册核销的计算

实际分配率=(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直接出口总值+间接出口总值+剩余残次成品)

实际进口总值不包括原材料调拨,进料退货物,进料转内销等用红字冲减部分

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直接出口总值x实际分配率

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已开出免税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

核销手册应补开免税证明的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

核销手册应补开免税证明的进料加工免抵退税抵减额=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退税率

例:(采用实耗法):某生产企业2007年6月-7月发生下列业务,征税17%,退税率13%.

6月发生以下业务:1.本月国外进口甲材料10t,到岸价格折合人民币1040万元,使用的海关手册号为c42296320067,全额保税,该企业无留抵,根据单证,做采购分录:

借原材料-甲(进口料件) 1040 贷:应付账款-外汇1040

本月从国内购入乙材料4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已入库,做分录

借:原材料-乙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68 贷:应付账款468

内销收入300万元,分录

借:应收账款351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51

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一般贸易)离岸价150万元(折人民币),做分录

借:应收账款-外汇15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 150

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月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50x(17%-13%)=6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当期应纳税额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51-(68-6)=-11

本月收齐3-5月部分出口货物的单证,到岸价格110(折人民币),实际支付海运费和保险费8万元(人民币),进行退税申报

当月免抵退税额=(110-8)x13%=13.26 因为13.26>11,所以退税额=11

免抵税额=13.26-11=2.26

7.7月初,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退税额为11万,免抵税额2.26元,做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1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3.26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11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11

7月发生下列业务:

本月从国内购材料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已入库

借原材料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34 贷:应付账款234

本月无内销,也没发生一般贸易出口货物

本月该企业将海关手册号c42296320067的1040万元的料件耗用完毕,复出口货物FOB价折人民币1300万元,并且当期全部收齐单证,信息齐全,向银行交单,做收入

借应收账款-外汇1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1300

在当月,向海关申报了c42296320067号手册的核销,在取得海关核销证明的同时,申报该手册的核销手续。

C42296320067号手册的免抵退核算与核销

A 该企业根据“进口料件登记手册”上的“计划进口总值”和“计划出口总值”确定计划分配率,然后,根据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手册信息如下:计划进口总值910万元,计划出口总值1300万元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910/1300=0.7

当期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1300x0.7=910

同时,该手册当期全部用完,且单证收齐,可以申报手册核销.所以,企业还应按实际的进口料件与出口货物计算实际分配率,核算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如果在核销时与当期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存在差额,应将核销的差额并入,参与免抵退税计算.,计算公式:

实际分配率=(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直接出口总值+间接出口总值+剩余残次成品)=(1040-0)/(1300-0)=0.8

本手册应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直接出口总值x实际分配率=1300x0.8=1040

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本手册应该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已开出免税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1040-910=130

已开出免税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当期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910

B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价x外汇牌价x(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手册应补开免税证明的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300x(17%-13%)-36.4-5.2=10.4

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910x(17%-13%)=36.4

核销手册应补开免税证明的进口料件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130x(17%-13%)=5.2

借:主营业务成本10.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4

解释:因为c42296320067号手册的计划分配率小于实际的分配率,也就是说当期计划耗用与实际耗用进料的数量和金额存在差额。那么,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免征税税率和退税率只差,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从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税额中扣减的少了0.1个百分点。在计算当期退(免)税额时,用海关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在退(免)税额中扣减的也少了0.1个百分点。所以,在最终的手册实际核销时,应当进行增补扣减额。如差额相反,应当负数冲减扣减额。

C 计算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核销手册应补开免税证明的进料加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910x13%-16.9=101.40

核销手册应补开免证明的进料加工免抵退税抵减额=核销手册应补开证明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x退税率=130x13%=16.9

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0-(34-10.4)=23.6

当期免抵退税额=1300x13%-101.4=67.6

所以,当期退税=23.6

当期免抵税额=67.6-23.6=44

7.8月初,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应退税额23.6万元,免抵税额44万元

借:其他应收款23.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4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7.6

收到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23.6 贷:其他应收款23.6

对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要按每期进料加工贸易复出口销售额和计划分配率计算"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在进口货物海关核销后申请开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确定进料加工"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对购进国内免税原材料加工生产产品出口的,视同进料加工贸易管理,国税机关出具《视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①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②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对补开部分依据注明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出口货物实行了退(免)税政策,此后 出口退税 政策适时而变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有对出口货物单独核算的,有对出口和内销的货物统一核算成本的。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下面笔者对增值税 出口退税 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进料加工会计处理

进料加工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原材料—进料加工—手册号—XX料件 ◆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制造费用 ◆产成品--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2、会计核算 ◆购入免税料件时 DR:原材料—进料加工—手册号—XX料件 CR:应付帐款--美元户(核算项目)等 ◆领用保税料件时 DR: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 CR:直接材料--进料加工—手册号—XX料件 ◆核算直接人工时 DR: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人工 CR:应付职工薪酬 ◆核算制造费用时 DR: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制造费用 CR:制造费用—XX费用 ◆结转产成品时 DR:产成品--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CR: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制造费用 ◆外销确认收入 DR:应收帐款-美元户(核算项目) CR:主营业务收入--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结转销售成本 DR: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CR:产成品--进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每月免税申报时 DR: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不予抵扣税额 CR: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计算不予抵扣税额递减额 DR: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不予抵扣税额(红字) CR: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收到税务机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时,依据应退税额、留抵税额: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 (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 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

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的税务处理

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的税务处理 一、基本概念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由境外委托方提供一定的原料、元器件、零部件,不需付汇进口,由加工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由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业务。来料加工贸易,海关对进口材料全额免税,货物出口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支付的进项税金不得抵扣应记入成本。 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是指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成成品返销出口收汇的业务。进料加工贸易,海关对进口材料全额或按比例免税,货物出口免征消费税,按“免、抵、退”计算退(免)增值税。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自进原料-加工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自行购买进口料件。 2、自定生产-加工企业进口料件后自己决定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格、款式。 3、自定销售-加工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自行选择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 4、自负盈亏-加工企业完全自行决定进料、生产、销售,其盈亏也由加工企业承担。 二、保税料件仓库管理 1、实物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不能串料领用;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仓库存储;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不同储位列管; 保税料件之入库单、领料单、缴库单、出库单等应当对保税品、手册号等作出标示。 保税料件(含原料、节余料件、边角料、残次品、半成品、成品等) 2、仓库帐簿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不同仓库账册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不能串料登记帐簿核算;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手册号、料件品号别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 保税材料不能先出后进; 加工贸易手册间不能串换。 三、来料加工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原材料--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料件待转来料加工料件款:存货抵减类科目,也可采其它名称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成品--直接材料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成品--直接人工生产成本-- 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成品—制造费用产成品-- 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成品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成品2、会计核算进口免税料件时 DR :原材料--来料加工—手册号—XX 料件 CR:待转来料加工料件款 领用保税料件时 DR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一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CR :直接材料--来料加工一手册号一XX料件核算直接人工时DR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一手册号-XX成品--直接人工CR :应付工资 核算制造费用时 DR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一手册号-XX成品--制造费用CR :制造费用一XX费用结转产成品时 DR:产成品--来料加工一手册号-XX成品 CR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一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DOC12)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DOC12)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 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一项税收政策。出口退税的货物一般应具备5个条件,一是必须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产品;二是必须报关 离境;三是必须从境外收汇;四是必须有退税权的企业出口的货物;五是必须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出口退税的企业包括外贸企业(含工贸企业)、工业企业和特定出口退税企业。特定出口退税企业出口退税方法与外贸企业基本相同。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和申报 外贸企业,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贸易型企业。对其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出口退税办法。 一、出口退税的计算 (一)计税依据和退税率 准确地计算出口退税,必须正确地确定计税依据和适用退税率。 1.计税依据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指按照出口货物适用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的计税金额或计税数量。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产品购进金额。如果出口货物一次购进一票出口,可以直接从专用发票上取得;如果一次购进多票出口或多次购进、多票出口,不能具体到哪一票业务时,可以用同一产品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出口数量计算得出。如果出口货物是委托加工产品,其退税计税依据为用于委托加工的原材料购进金额和支付的加工费金额。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消费税应税货物的购进金额或实际出口数量。可根据出口情况,从消费税缴款书中直接取得或计算得出。

2.退税率 出口退税的退税率是,根据出口货物退税计税依据计算应退税款的比例。包括增值税退税率、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由于消费税退税率或单位产品退税额与征税完全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增值税退税率。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出口产品的增值税退税率与征税税率是一致的,但在执行中发现存在少征多退、退税额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征税增长速度,退税规模超出财政负担能力等问题。为了既支持外贸事业发展,又兼顾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先后两次调低了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自1996年1月1日起(含1月1日),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按照下列税率计退增值税。 (1)煤炭、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为3%; (2)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除煤炭、农产品以外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的货物(如小农具、农药、化肥等),以及从小规模纳税人收购的符合退税条件的货物(农产品除外),出口退税率为6%; (3)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的一般工业品,出口退税率为9%; (4)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出口的货物,其支付的工缴费部分的退税率为14%。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出口退税的"从低退税"原则,考虑到征税中存在的实际问 题,对出口的农产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7%,也只按3%的退税率计算退税;对出口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和一般工业品,如果专用发票注明的税率是13%,则分别按3%和6%的退税率计算退税。

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的会计税务处理

来料进料加工贸易的会计税务处理 一、基本概念 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是由境外委托方提供一定的原料、元器件、零部件,不需付汇进口,由加工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由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业务。来料加工贸易,海关对进口材料全额免税,货物出口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支付的进项税金不得抵扣应记入成本。 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是指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成成品返销出口收汇的业务。进料加工贸易,海关对进口材料全额或按比例免税,货物出口免征消费税,按“免、抵、退”计算退(免)增值税。 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自进原料-加工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自行购买进口料件。 2、自定生产-加工企业进口料件后自己决定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格、款式。

3、自定销售-加工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自行选择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 4、自负盈亏-加工企业完全自行决定进料、生产、销售,其盈亏也由加工企业承担。 二、保税料件仓库管理 1、实物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不能串料领用;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仓库存储;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不同储位列管; 保税料件之入库单、领料单、缴库单、出库单等应当对保税品、手册号等作出标示。 保税料件(含原料、节余料件、边角料、残次品、半成品、成品等) 2、仓库帐簿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不同仓库账册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不能串料登记帐簿核算;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手册号、料件品号别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 保税材料不能先出后进;

加工贸易手册间不能串换。 三、来料加工会计处理 1、科目设置 原材料--来料加工―手册号―XX料件 待转来料加工料件款:存货抵减类科目,也可采其它名称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制造费用 产成品--来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手册号-XX成品 2、会计核算 进口免税料件时 DR:原材料--来料加工―手册号―XX料件 CR:待转来料加工料件款 领用保税料件时

报关单样本填写规范

进口货物报关单 是进口单位向海关提供审核是否合法进口货物的凭据,也是海关据以征税的主要凭证,同时还作为国家法定统计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进口单位要如实填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更不得伪造、篡改。 一般贸易货物进口时,应填写《进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两份,并随附一份报关行预录入打印的报关单一份。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进口货物应按照不同的贸易性质填写绿色或粉红色的进口报关单,并随附一份报关行预录入打印的报关单一份。 合资企业进口货物,一律使用合资企业专用报关单(蓝色),一式两份。 预录入编号 指预录入单位预录入报关单的编号,用于申报单位与海关之间引用其申报后尚未接受申报的报关单(在SimTrade中可以不填)。 预录入编号由接受申报的海关决定编号规则。报关单录入凭单的编号规则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海关编号 指海关接受申报时给予报关单的编号,应标识在报关单的每一联上。此栏报关单位不用填写。 (一)H883/EDI通关系统 报关单海关编号为9位数码,其中1-2位为接受申报海关的编号(《关区代码表》中相应海关代码的后2位),第3位为海关接受申报公历年份4位数字的最后1位,后6位为顺序编号。 进口报关单和出口报关单应分别编号,确保在同一公历年度内,能按进口和出口唯一地标识本关区的每一份报关单。 (二)H2000通关系统 报关单海关编号为18位数字,其中第1-4位为接受申报海关的编号(《关区代码表》中相应海关代码),第5-8位为海关接受申报的公历年份,第9位为进出口标志(“1”为进口,“0”为出口),后9位为顺序编号。 在海关H883/EDI通关系统向H2000通关系统过渡期间,后9位的编号规则同H883/EDI通关系统的要求。 进口口岸 指货物实际进我国关境口岸海关的名称,如:TORONTO PORT。 本栏目应根据货物实际进出关境的口岸海关填报《关区代码表》中相应的口岸海关名称及代码。 进口转关运输货物应填报货物进境地海关名称及代码,出口转关运输货物应填报货物出境地海关名称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解析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解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解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作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增值税、消费税)的金额;其次要明确企业获得的出口退税款的税收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出口退税款税收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21号)规定: 1.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商品销售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所得税。下面分别就两种出口方式的会计处理说明如下: 一、自营出口方式下: [案例1] 2002年2月,兴隆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护发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15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 =8.2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该护发品的消费税税率为8%,退税率为9%。 [要求解答]计算应迟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单位:元)。 [会计处理]兴隆外贸公司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0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1000000 贷:商品采购1000000 3.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123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1230000 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1000000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1000000 5.申报出口退税时: 本环节应退增值税额=150×8.2×9%×1000=110700(元); 转出增值税额=170000-110700=59300(元);本环节应退消费税额=1000000×8%=80000(元)。 6.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0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10700 7.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59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9300 8.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110700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0700 9.应退的消费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80000

报关单(样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 预录入编号:海关编号: 进口口岸广州海关备案号⑴ C51066000019 进口日期 2006年8月15日 申报日期 2006年8月15日 经营单位(440193***)广州电梯有限公司运输方式⑵ 江海运输 运输工具名称⑶ SUI DONG FANG/ 510100607150 提运单号⑷ 06XF02014 收货单位(440193***)广州电梯有限公司贸易方式⑸ 一般贸易 征免性质⑹ 一般征税 征税比例 T/T 许可证号起运国(地区)⑺ 香港装货港 香港 境内目的地 广州 批准文号成交方式⑻ EXW 运费保费杂费 合同协议号BTNU0945-46件数⑼ 13 包装种类⑽ CASE 毛重(千克) ⑾ 7640 净重(千克)⑿ 7073 集装箱号随附单据⒀ 商业发票、装箱单用途⒁销售 标记唛码及备注 All business, whether involving transport or not, is handled subject to our general conditions.项号⒂商品编号商品名称、规格型号⒃数量及单位⒄原产国⒅单价总价⒆币制⒇征免 1.--------6005343 ESCALATOR MACHINE 13 CASES中国 3706.22 51887.08 EUR 照章征税 2.--------6005344 14.000 UNITS OF ECH3 3.--------6004843 11.0 kW-380/415V-50Hz 4.--------6005273 税费征收情况 录入员录入单位兹声明以上申报无讹并承担法 律责任 申报单位(盖章) 填制日期海关审单批注及放行日期(盖章)审单审价 报关员 单位地址 邮编电话征税统计查验放行

出口退税计算

一)、内资生产企业(含新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免、抵、退"税的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2)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税率-退税率)。 当生产企业本季度出口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以上,且季度末应纳税额出现负数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应退税额: (1)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 当期应退税额=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2)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本季度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时: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二)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的,按如下公式计算"免、抵、退"税: (1)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退税率) 公式所列的"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原则上以核销时海关计算免征增值税的价格掌握。 (2)其余"免、抵、退"税公式按前述公式执行。 上述公式中的"本期"是指"本半年(季、月)"或"本年","上期"是指"上 半年(季、月)"或"上年"。 (三)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 (1)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 (2)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销售额÷当期累计全部货物销售额) 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应退税额=当期累计外销货物的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退税部分) (四)对外修理修配的出口退税计算(外贸企业) 应退税额=修理修配金额×退税率。 (五)出口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退税计算: 应退税额=(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等发票进项金额+工缴费发票金额)×退税率 (六)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计算 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出口数量)×税率(单位税额) (七)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税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进项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的)销售金额 =-------------------------------------×退税率 税额(1+征收率)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解析

出口退税计算案例解析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作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增值税、消费税)的金额;其次要明确企业获得的出口退税款的税收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出口退税款税收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21号)规定: 1.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商品销售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所得税。下面分别就两种出口方式的会计处理说明如下: 一、自营出口方式下: [案例1] 2002年2月,兴隆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护发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15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2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该护发品的消费税税率为8%,退税率为9%。 [要求解答]计算应迟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单位:元)。 [会计处理]兴隆外贸公司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2.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0 贷:商品采购 1000000 3. 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 123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0

4. 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1000000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0 5. 申报出口退税时: 本环节应退增值税额=150×8.2×9%×1000=110700(元); 转出增值税额=170000-110700=59300(元);本环节应退消费税额=1000000×8%=80000(元)。 6. 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110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10700 7. 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 59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9300 8.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700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110700 9. 应退的消费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80000 贷:商品销售成本 80000 10.收到消费税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80000 二、委托出口方式下: [案例2]

进料加工业务操作技巧经过流程

进料加工业务操作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进料加工是指经营单位进口部分或全部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另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简称进口料件),由 国内生产者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销往国外市场的贸易方 式。 第二条进料加工是公司进出口贸易中的一项特殊业务,加强进口料件的管理是防范监管风险,降低出口成本,衡量公司管理水 平的有效手段。 第三条为规范本公司进料加工业务,依据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的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业务流程规范。 第二章手册申办 第四条需通过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的普通料件,由分厂或海外营销公司提出采购计划;对于大宗进口材料的办理由运营管理 部会同海外营销公司、分厂、财务部共同制定进口采购计 划;所有采购计划应填写《进口物资审批表》并进行相应 审批后进行。审批后的表格应在相关部门备案。 第五条海外营销公司应根据审批后的《进口物资审批表》负责与

客商签订进口料件合同,并制订相应的出口合同,在货到 之前,向海关申请合同备案,办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以 下简称手册)。 第六条手册中所涉及的单耗(单位成品耗用进口料件数量或额度包括边角料等损耗,不包括废品损耗)应由技术开发部、 分厂或海外营销部提供,财务部审核。 第七条进口料件需委外加工的,承揽企业应由分厂、营运管理部负责选定。运营管理部具体负责与承揽企业签订加工合同, 并向海外营销部提供承揽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工贸易 外发加工货物外发清单及相关资料。海外营销售部负责向 海关进行《加工贸易货物外发加工申请审批表》的审批, 并将审批结果报运营管理部、财务部备案。 第八条财务部负责根据海关签发的《银行保证金台帐开设联系单》、《税款保证金存款专户联系单》办理保证金账户的开设与存 款。 第三章料件进口 第九条海外营销公司凭手册及相关单证及时办理进口料件进口通关手续,并负责运输。 第十条海外营销公司应最迟不超过在料件进口后的一个月内负责将进口报关单提供给财务部。

出口退税的计算实例

出口退税的计算实例 现就出口退税的计算问题,举例如下: 例,某外贸企业2月初购进坯布进价30万元,委托某服装厂加工成服装出口,支付加工费2万元,自营出口销售收入4万美元;出口小五金125万美元,进价1000万元;从小规模纳税人处收购香料出口,取得普通发票,收购价20万元;直接收购柑桔出口,购进价10万元。该公司1月份进养出进口澳毛到岸价100万美元,假设进口实征关税20万元、实征增值税20万元。该批进口货物于2月初全部销售,销售收入900万元。 该公司2月份应退税额的计算如下(公司出口退税申报单证假定齐全): (1)购进坯布,加工成服装出口 应退税额=(30+2)×17=5.44(万元) (2)出口小五金 应退税额=1000×17%=170(万元) (3)出口香料油 应退税额=20÷(1+6%)×6%=1.13(万元) (4)直接收购柑桔出口不退税 (5)进料抵扣进口环节减免税 抵扣减免税款=900×17%-20=133(万元) 该公司2月份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5.44+170+1.13+0-133=43.57(万元) 又如,某拥有进出口权的万向节厂,内、外销财务核算完全不能分开。1月份该厂内销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 自营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20万美元;1月份购进进项金额500万元,进项税金85万元。2月份内销运保费、佣金5万美元;2月份购进进项金额1200万元,进项税金204万元。该厂1月、2月份应退税额的计算如下:(假定出口退税单证齐全,外汇牌价为每1美元兑8.4元人同币): (1)1月份应退税额 内销应征税额=1000×17%-85=85(万元) 因进项税额已全部在内销中抵扣,没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所以1 月份出口产品不退税。 (2)2月份应退税额 内销应征税额=800×17%-204=-68(万元)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管理办法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税收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适用地区:江苏省 发文时间:2010年07月08日 发文字号: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0】第001号 法规正文: 现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税收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二〇一〇年七月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统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税收管理,方便基层操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 程(试行)》以及其他现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述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包括纸质手册、电子手册和电子账册。 第三条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负责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的税收管理。 第二章进料加工贸易手(账)册登记 第四条从事进料加工贸易的生产企业,应在取得主管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账)册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持下列资料并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附件一)及相关电子数据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备案、

登记手续: (一)实行纸质手册的生产企业提供下列资料: 1、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2、主管海关盖章确认的加工贸易纸质手册; 3、进料加工贸易合同; 4、主管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实行电子手册的生产企业提供下列资料: 1、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2、经主管海关盖章确认的加工贸易电子化纸质单证; 3、进料加工贸易合同; 4、主管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实行电子账册的生产企业提供下列资料: 1、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联网监管企业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加盖联网企业公章); 2、海关盖章确认出具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电子账册备案证明》和加工贸易电子账册打印件; 3、进料加工贸易合同; 4、主管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条纸质手册和电子手册的登记号码分别为海关确定的手册号。 使用电子账册的生产企业将电子账册按海关确定的核销时段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分册在出口退(免)税申报系统进行分别登记。电子账册第一个核销阶段,可视作第一个分册,分册的登记号码为电子账册号+001;电子账册第二个核销阶段,可视作第二个分册,分册的登记号码为电子账册号+002;以此类推。 第六条使用电子账册的生产企业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的期限,除第一分册为取得海关核发后的下一个纳税申报期内,其他分册为上一分册核销阶段结束的次月的纳税申报期内。 第七条纸质手册、电子手册、电子账册的分册的有效期按照海关确定的进料加工手(账)册的有效期填报。 第八条实行纸质手册、电子手册的生产企业,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100%; 实行电子账册的生产企业,计划分配率按照最近一期已核销分册的实际分配率或已核销电子手册的实际分配率确定。若登记时无法取得已核销电子手册或电子账册分册的实际分配率,则按原电子手册的计划分配率或按以下方法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上年度出口产品销售成本中的进口料件金额/上年度进料加工出口产品销售收入×100%。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相关会计处理为:

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1、若应纳税额为零或正数时,即:没有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全部作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税务处理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税务处理 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料件后,以委托加工或作价加工方式,交给加工企业加工后收回复出口货物的税务处理: 一、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备案 1、外贸企业开展进料加工业务,取得经贸局签发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后到海关办理“海关进料加工手册”前,应提供已加盖“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印章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复印件送退税部门审核签章。 2、外贸企业办理进料加工合同后、在第一笔进口料件前,应持以下资料向退税部门办理进料加工合同备案登记,没有办理备案登记的合同不予办理《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 (1)进料加工合同复印件; (2)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书; (3)与国内承接加工企业签订的加工合同;(合同应注明是作价加工或委托加工)(4)进口料件、出口产品申请备案清单; (5)《外贸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 二、外贸企业采用作价加工方式的税务处理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采用作价加工形式加工收回复出口货物,是指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料件后,先将进口料件作价销售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加工成成品后再按产品的总价款全额开具专用发票给外贸企业。 1、外贸企业应于进口免税料件移送给加工企业的当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价销售给加工企业。 2、外贸企业当月开出的作价销售专用发票,应于次月3号前提供下列资料向退税部门办理《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 (1)进料加工海关手册(原件); (2)进口报关单(原件); (3)增值税专用发票(复印件); (4)海关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完税证(复印件); (5)进口材料台帐; (6)进料加工贸易申报明细表。

3、经退税部门审批出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后,外贸企业持《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向征税分局办理免税申报。征税分局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应交税额不计征入库,由退税部门在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当月的退税额中抵扣。 4、外贸企业应在退税部门出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后的退税申报中即时扣减应抵扣税额,直至抵扣完毕为止。 5、进料加工合同结束核销后,应持海关出具的《进料加工合同核销结案表》向退税部门办理核销登记手续。合同核销时,海关对剩余边角料补征的增值税,应在当月发生的作价销售不计征入库的税额中扣减,同时调增当月的应税销售收入。 例:当月作价销售免税进口料件开票价款为100万元、税额17万元;当月有一合同核销,海关对剩余边角料金额10万元,补征增值税1.7万。计算当月不计征入库的税额为(100×17%—1.7)=15.3万元;填写纳税申报时,填写免税销售额15.3÷17%=90万元,应税销售额(剩余边角料金额)100-90=1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 6、外贸企业取得退税部门出具的《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后,在生成当月纳税申报表时作初始化处理,按不计征入库的批准税额折算成销售收入金额调整入免税销售额。 7、凡未按规定办理《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的,作价销售料件的销售收入作应税销售申报纳税,相应的复出口货物不得申请办理退税。 三、外贸企业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的税务处理 外贸企业进料加工业务采用委托加工形式加工收回复出口货物,是指外贸企业将免税进口材料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复出口,加工企业按收取的加工费和垫付的辅助材料的总金额,开具加工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外贸企业。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后,应凭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等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加工企业持此证明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 1、加工贸易备案:从事来料加工贸易的生产企业应持以下资料到主管退税机

进料加工_来料加工业务的税务处理与纳税筹划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0.7中旬进料加工业务和来料加工业务是两种常见的出口加工贸易形式,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如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料件、国家对这两种贸易形式都规定了某些优惠政策、最终产品一般都出口等,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对此加以分析。 一、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业务税收政策的比较 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方提供、国内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外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外方负责销售的经营活动。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国内付汇进口,制成品由国内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都是两头在外的加工方式,两者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区别为:国家对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进料加工后的产品出口符合条件的可以退税,但与其他产品一起计算退税时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来料加工进口料件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免税,但不退税,企业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生产出口货物耗用的国内采购材料应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其国内配套的原材料的已征税款也不予退税。 二、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业务的税务处理 1.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增值税一般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免、抵、退税的原理是对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这样实际就只是对内销货物征税),同时还允许企业用包括出口货物耗用材料在内的全部购入材料对应的进项税额去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如果二者之差大于零,企业应正常纳税;如果二者之差小于零,企业可以申报退税。但对进料加工业务,要额外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计算步骤和公式如下: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海关实征税额)×(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因为企业进口料件时国家给予了减免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进行这一步处理的原因是货物的征税率往往要高于退税率,即国家并没有把企业交过的增值税全部退还给企业,差额部分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海关实征税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这一数字可以理解为企业将来可以从国家获得的最大退税额,即如果留抵税额大于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则国家按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退税;如果留抵税额小于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则国家按留抵税额退税) 2.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区别。由于来料加工业务进口料件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也免税,根据配比原则,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要把加工复出口的货物耗用的外购材料负担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计算步骤和公式如下: 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耗用的国内购入材料负担的进项税额转出额=外购材料负担的全部进项税额×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销售额/(内销货物的销售额+包括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在内的全部出口货物的销售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不含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业务的纳税筹划 1.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相等时,无论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耗用国产料件的多少、利润率的高低,都应该选择进料加工方式。因为进料加工方式符合条件的可以退 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业务的 税务处理与纳税筹划 蔡思美 (山东枣庄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山东枣庄277800) 【摘要】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业务是两种常见的出口加工贸易形式,本文对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业务的税收政策和税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业务的纳税筹划方法。 【关键词】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纳税筹划 □·46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