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 鸦片战争【试题】

第1课 鸦片战争【试题】

第1课 鸦片战争【试题】
第1课 鸦片战争【试题】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2.“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说明中国人民很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B.因为吸食鸦片,中国国内有亿万人相互仇杀

C.刀枪火炮都有很大的危害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琦善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4.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它爆发于( )

A.1840年 B.1894年

C.1900年 D.1931年

5.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陈化成

6.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7.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由于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台湾 C.辽东半岛 D.香港岛

9.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雅克萨之战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如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D 6.A 7.A 8.D 9.D 10.A 11.C

12.(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 公开课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本科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每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虎门烧烟”,讲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讲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等历史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4)班学生是县双语班学生,虽然这些这些学生在初中学过这节课的知识,但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解释清楚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鸦片战争方面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及从历史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引导法及思考问题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许多小问题,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经过、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3)通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和地图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理解吸毒及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3)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虎门烧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发、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回顾前课】 【导入新课】 以“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而把学生带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虎门烧烟 第一目,按以下7个小问题来解释。 (1)请你们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及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 以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合作学习) (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英外贸以那些商品为主?中英外贸中,最初哪个国家处于出超地位?为什么?(4)为了逆转贸易逆 差,英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恶例措施? (5)鸦片走私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6)提出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谁?道光皇帝对此持了什么样的态度? (7)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烧烟?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虎门烧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第二目,按以三个问题来解释。 (1)鸦片战争什么时候,怎样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以展示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学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分析此题) 三、战火再燃 第三目按以下六个小问题来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两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什么时候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 以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4)《天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5)《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天津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讨论此题) 九、总结: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以虎门烧烟为借口,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因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及妥协而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之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因此,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十、巩固练习 (略) 十一、作业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写一篇议论文。 十二、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封建化虎门烧烟鸦片战争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烧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战火再燃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加深了 十三、教学反思 1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理解”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实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即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通过学习,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观看英国鸦片走私船的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鸦片危害的内容,形成对鸦片输入及其危害的感性理解。 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掌握识图和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理解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理解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也是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第一次对决。这次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化,它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课文共分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都围绕着“鸦片战争”这个主题。其逻辑关系是“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介绍鸦片走私的原因和由此引发的中华民族危机以及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说明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英南京条约”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之一,即引起中国新思想的萌发。 本课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同步习题1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选择题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D.整顿吏治的需要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A.虎门销烟B.中国禁烟运动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D.林则徐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C.在虎门销烟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是指()A.西方的先进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7.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落后B.政治腐败 C.武器落后D.阶级矛盾尖锐8.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因为()A.可以使清军丧失战斗力B.造成清朝财政困难

C.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D.可以牟取暴利9.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正当中英贸易的战争B.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C.争夺鸦片市场的战争D.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10.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填空题11.________年6月,英国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动脑筋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吸食可以立断。” 材料二:在销烟的日子里,远乡近里,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虎门观看,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从澳门乘船前来旁观。他们仔细观察销烟的全部过程,对中国禁烟表示钦佩。 材料三: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一位外国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经反复观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于我们的意想…….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的时候严密的多.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正法。即使偷去一点鸦片,那也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的。目击后,我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 请回答:①材料一反映了林则徐的什么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第1课鸦片战争练习题及答案

第 1 课鸦片战 争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你知道这幅剧照反映的那段历史吗?请你说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2.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不会爆发;还有人说,鸦 片战争是英国为维护商业利益而发动的商业战争,不是侵略战争,你怎么 看?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清朝大臣,你能够给皇帝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使中 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 轻松入门—练基础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19 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平等 3.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 加贫困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4.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 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 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 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5. 以下内容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烟决心的是()A.在汉口、长沙捉拿烟 贩,设禁烟局B.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C.下命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 课前提问

D .积极防御英军侵略,使英军无机可乘 阅读下图,回答 6— 10 题。 6. 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 量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鸦片战争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7. 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 是 (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葛云飞 D .陈化成 年 1 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A .澳门 B .虎门 C .香港 D .香港岛 9.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B . 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为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D . 10. 《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 ①广州 ②天津 ⑧上海 A .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⑥⑦⑧ 11. 乾隆皇帝说: 了清王朝普遍存在 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 A .趾高气扬B .刚愎自用 C .夜郎自大 D .颐指气使 12.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 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二、列举题: 13.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③厦门 ) ④福州 ⑤南京 ⑥定海 ⑦宁波 .③④⑤⑦⑧ .①③④⑦⑧ D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 14.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5.列举鸦片战争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拓展创新——练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第十课鸦片战争

第十课鸦片战争) 第十课鸦片战争 ? 一、教学目标 ? ? ?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 ?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本课引言概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紧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的史实。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其获得了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更雄厚的经济基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推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其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能忽略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历次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 “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 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既处在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处于后人所说的“虚假繁荣”状态,阶级矛盾激化。更为严峻的是,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昧于世界大势,盲目自大,不能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来的商品经济有天然的抵抗力。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产品的梦想破灭,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一些不法英商遂转而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以求减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单选题北师大版

单选题:鸦片战争的烽烟经典练习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近代史上最早向中国输出鸦片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葡萄牙 4.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5.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 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 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C.在虎门销烟 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6.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B.虎门销烟 C.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D.1841年,派兵侵占香港岛 7.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虎门销烟

B.英国开拓殖民地 C.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 D.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8.“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9.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 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10.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割让香港地区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1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 D.资本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1624年 B.1689年 C.1771年 D.1840年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的历史。揭开中国近代史序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3)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4)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惟利是图本质。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5)联系香港的割失和回归,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牢记民族的灾难和屈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危害 难点:以世界整体史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但其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思维能力还有限,本课重在创设新情境,深入浅出引导、点拨,注重理论分析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学的建议:加强学法指导,诱导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布置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课前归纳了学生的主要疑难。激励学生积极阅读、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方法:研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六、课前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由于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是中国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 ___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 ___社会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 ___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备课时间:8月5日教案序号:1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一直是重中之重。 隋朝虽然很短暂,但它却是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朝代。原因:○1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完成了统一;○2达到了空前的繁荣;○3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4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5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学情:通过上一个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的状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等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册历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统一的条件和影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2通过对隋文帝、隋炀帝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炀帝如此;了解隋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大运河。 教学难点:隋统一的条件。 教学创意:围绕本课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并尝试写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主动学习的

1022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0课鸦片战争 导入:同学们在初中都学习过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英的兵力对比是1:110,,我们明显具有很大的兵力优势,再加上英国劳师远征,我们呢,以逸待劳,就算我们武器再落后,但其他的优势摆在这里,怎么样也可以打一打,但最后,居然我们没有打赢,这是为什么?我们到底是怎么输的?这场战争又是如何爆发的?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1分钟) 一、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马嘎尔尼访华。(5-6分钟) 说到冲突,不得不提到18世纪末的马嘎尔尼访华。马嘎尔尼带着通商的目的来到中国,最后双方却不欢而散,这是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礼仪的冲突,中国从夷夏观念出发,坚持马嘎尔尼见皇帝要下跪,但人家死活不愿意,英国人见自己的君主才跪一条腿,凭什么见外国的皇帝就得双腿下跪,还要磕头呢?其次呢,是通商制度的冲突,马嘎尔尼要求和中国自由通商,乾隆呢,毫不客气就给回绝掉了,并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通商和仪礼的矛盾搅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关系。虽然矛盾在当时没有引发战争,但是矛盾会延续下去,矛盾没解决啊! 到19世纪,英国输入鸦片到中国,更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 二、鸦片—加剧中英冲突 1.英国输入鸦片进入中国 鸦片贸易给当时的中国带来诸多问题,尤其是财政问题。当时的中国已经过了康乾盛世了,国库空虚,道光帝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加上鸦片贸易从中国套走大量白银,道光帝就着慌,老想着要怎么来弥补亏空,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禁烟。 但是当时清政府没有意识到,要禁烟,英国才是最大障碍。当时朝廷的谕旨都是通过“刑部咨会”或“户部咨会”下发的,而不是由“礼部知会”或“兵部咨会”下发,我们知道,刑部是管犯罪的的,而户部呢,是管财政的,这说明清政府仅仅把禁烟当做一个国内的犯罪或是财政问题,而没有意识到它可能会是一个外交或军事问题。 英国这边呢,也把自己撇的忒干净。鸦片是你们自己吸上瘾的,你们的地方官员对禁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你们的鸦片泛滥关我们什么事呢?双方的想法,深刻地影响了接下来的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这个人办事认真,且刚正不阿,他到广州以后,要求烟商将鸦片全部交出来,不交,就派兵封锁十三行,并且断绝接济。在这种压力下呢,英国商务代表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命令英商把所有鸦片交给他,并承诺会由政府对他们进行赔偿。由此一举,林则徐收缴了两万多箱鸦片,简直一网打尽,大快人心! 但是义律玩了这个把戏后,他交出的鸦片已经不是英商的私产,而变成了英国政府的公产。也就是说,林则徐面对的,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商人,而是站在他们背后的英国政府。而当时的林则徐,压根没意识到这个问。,当然,以他的视野来讲,他也不可能认识到。 但是英国人呢,却拿这个大作文章,并且极力发挥他们夸张的本事,将它上升到中国蔑视英国的国家荣誉和国家尊严的高度。总之,就是不提他们的鸦片走私(一定要讲)。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在武装冲突爆发前,双方就存在敌对的情绪和行为,这里面既有文化礼仪的冲突,也有通商制度的冲突。英国人希望和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但是行不通,便转向非法的鸦片贸易,当中国要取缔这项非法贸易时,英国却不惜动用武力,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1

第1课 鸦片战争 主备人:陈卫东 参与者:初二历史组 课时: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 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 危害, 认识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从而自觉 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给中国社 会带来的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核心知识梳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初,清王朝已经已由盛转衰, , 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此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 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牟 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输送 。 2、鸦片危害的表现:(1)使大量 流出中国,影响了清政府的财 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2)使清朝政治更加 。(3)军队 的战斗力进一步 。 3、过程: 皇帝任命 为钦差大臣,到 查禁鸦 片。 年6月,林则徐在 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4、影响: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 ,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 了中国人民 的坚强 意志。 二、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 2、经过: 年6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 战争开始。 年8月,英舰抵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

。 三、《南京条约》 1、时间: 。 2、主要内容:(1)割让 给英国。 (2)赔款 万银元。 (3)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4)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 。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 ,严 重破坏了 。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 , 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 。鸦 片战争是中国 的开端。 交流展示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比较表 战 前战 后 政 治 经 济 社会性质 2、学完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究竟是中华民族的英 雄还是民族的罪人? 检测反馈 选择题 1.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B.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C.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 D.维护清朝的统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