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6.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6.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6.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检测:6.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第一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记一记

1.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容纳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其制定的原则是会员国主权平等、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侵害他国。

2.“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该原则克服了英法操纵国联的局面,因为五大国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它比国联的“全体一致”有明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在历史上,联合国维和部队曾被超级大国利用来干涉某些冲突地区国家的内政,造成了不良影响。然而,伴随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内不断增多及超级大国影响的日渐削弱,维和部队日趋发挥着防止地区冲突扩大化的积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赞扬。

4.联合国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60~80

1.

联合国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2.正确认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的作用。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只是解决问题的临时手段。

3.理解联合国对二战后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

虽然联合国在成立之初为大国所操纵,但其严格的表决机制依然对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作用,而日后越来越独立行使权力的发展趋势,更说明联合国作为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机构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1.联合国的成立

材料一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行为;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1)联合国的基本宗旨是什么?并联系时代背景说明它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依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

愿望: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试图把战时同盟的友好关系延续到战后的心愿,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

(2)变化:联合国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讲坛,美国已无法操纵联合国。

主要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起,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

2.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比较

材料一“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为此“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在历史上所起的真实作用。

答案:初期曾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是后来在经济危机爆发后,

1.[2019·绍兴高二检测]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能机构

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解析:与题干中“强有力”和“防止战争”相吻合的是安理会的主要职能。A是宗旨而不是机构;D表述的秘书处秘书长是行政首长而非决策防止战争的机构;C只是宏观规定并不针对战争,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世纪60年代后,美、苏很难任意操纵联合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格局势均力敌

B.军备竞赛削弱了双方力量

C.西欧和日本已经迅速崛起

D.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解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陆续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变化,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进入21世纪,人们希望联合国()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②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③成为真正公正的全球性组织④以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为工作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是联合国的工作内容,但不是中心工作。因此排除④,其他选项都符合事实,所以选A。

答案:A

1.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在1943年10月苏、中、美、英四国共同签署的()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联合国宪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注意题干“宣告”“1943年”“苏、中、美、英四国”等限制条件。A项为1941年,B项为1942年,D项为1945年。

2.有人这样介绍右图所示国际组织:“该组织诞生于1945年4月,由51个国家在美国费城召开制宪会议,10月24日宪章生效。该组织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起了积极作用。”下列哪些方面的表述是正确的()

①时间②地点③性质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图片可知“该组织”为联合国。联合国成立的地点不是费城,是美国旧金山,故正确答案为C。

的实质问题是()

A.联合国是大国控制下的压制第三世界的工具

B.联合国是西方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C.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种族歧视的舞台

D.联合国是反对种族歧视的世界领导

解析:联合国大会做出“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裁决的理由是南非当局在国内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答案:C

4.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

A.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D.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解析: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C项错误。

B、D两项不是历史事实。

答案:A

5.“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见解,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段材料选自()

A.《人权宣言》

B.《儿童权利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B、D两项涉及对儿童、妇女权益的保护;题干主要体现了联合国对人权的关注,是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

答案:C

6.)

A.维护世界性的人权

B.防止局部的武装冲突

C.推动地区性的和平

D.为各国选择政治制度

解析:联合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防止局部的武装冲突,推动地区性的和平以及维护世界性的人权等方面,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各国的政治制度是由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特点决定的,故D项符合题意。

7.[2019·淄博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联主张苏、美、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五国中有一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

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决反对否决权”得出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最主要的是自身的国家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影响。第(2)问,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积极作用可以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和弱小国家的利益、对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的制约、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角度进行作答;消极作用可以从大国利用一票否决权阻碍安理会职能的行使与大国绑架联合国推行霸权政策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1)原因:苏联意识到战后美国将成为主要对手,苏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居于少数地位,坚持“大国一致原则”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2)评析: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和弱小国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称霸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消极作用:一些大国滥用否决权,阻碍了安理会职能的公正行使;成为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工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人类约束战争、维护和平的不懈努力。②表述不符合史实,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证明,排除②。故C项正确。

答案:C

2.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时,其主要领导机关是()

A.中共中央军委

B.联合国

C.派往国的军队最高统帅

D.当地医院领导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执行任务”“主要领导机关”,以及关键信息“维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3.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是决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与国联相比,下列属于联合国的特点的是()

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强调大国一致原则③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20世纪后期,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带有全球性的两大战略主题,联合国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相反,国联成立时各国矛盾依然尖锐,国际社会进入一战后二十年的休战局面,两个国际组织的背景是不同的,故①项正确。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只要任何一个国家投出否决票,议案就不能通过,而国联没有这一规定,故②项正确。国联的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其理事会的职责包括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这与联合国的特点是一致的,二者并无差别,故③项错误。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原则,防止美国等国操纵联合国。国联不然,期初便受英美等国操纵,美国最终甚至因无法完全控制这一组织而宣布拒绝参加,故④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4.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得了个“Mr.No”的绰号,反映的实质问题

是()

A.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

B.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D.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解析:A项为现象;行使否决权只是苏联为阻止美国的强权政治,当然不可能是为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故B、C两项错;正是因为美国操纵联合国,制定符合其意图的决议,损害苏联利益,才导致苏联使用否决权。

答案:D

5.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杆打结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解析:枪杆打结的寓意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6.[2019·厦门高二检测]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

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

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

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

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

解析:由材料中联合国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利益的地区战争,却不能阻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进行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可知,本题选D。

答案:D

7.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解析:A项中“和平解决争端”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不符;C项中“均势”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中的“战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从联合国制裁伊拉克的侵略行为来看,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应该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B

8.1988年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次数的增多,反映了()

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②安理会职权扩大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④安理会效率低下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安理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行使职权;会议的多少不能说明效率的高低。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铸剑为犁”“枪口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1)“铸剑为犁”:联合国要努力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枪口打结”: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和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和行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冲突各方一致同意并达成协议予以配合;

(2)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安理会和秘书长在此发挥着重要作用);(3)维和行动所需的作战部队、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及其他人员和装备完全是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的;(4)整个维和行

动必须在秘书长的全权领导下实施,秘书长本人对安理会负责。所有维和人员在行动上只能接受秘书长或上级维和官员的命令,而不得按照本国政府当局指令行事;(5)维和行动的任务、使命应尽量明确,保证体现安理会的决议精神;(6)在冲突各方中保持绝对中立,不干涉或不偏向任何一方。

——《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二中新网2006年11月11日电,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截至10月31日,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8万人,创有史以来新高记录。

材料三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截至

2010年1月,中国共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 569人次。

——《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

(1)据材料一,简析“基本原则”的意义。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的主旨角度理解。第(2)问,维和人数的增加说明

国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也反映了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说明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1)有利于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尊重成员国的自愿性;有利于维护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权威地位,保持维和行动的公正公平。

(2)国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联合国越来越受到信赖和肯定;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

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了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得出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根据材料“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中的第一步”得出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根据材料“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得出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第(2)问,根据材料最后一句话得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答案:(1)原因: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2)作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第一世界大战的标志:奥匈帝国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1882年)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1907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团形成 客观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科技进步成果运用与军事。 实质原因: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可能性):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 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必然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欧陆均势政策:指英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无需履行固定军事义务,束缚自己。 原因:(1)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实力强大,海上霸权。(2)地理位置岛国,为免受战争威胁,保证自己安全。(3)维持欧陆均势,便于自己插手于欧洲事务。 4、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重要(2)奥斯曼的衰落(3)民族关系复杂(4)列强争夺与插手(主要) 5、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6、第一次世界战争的特点----旷日持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2)装备的限制,防守武器优越于进攻武器(3)军队机动能力差,后勤保障能力低(4)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原因)---(1)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均优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2)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主要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法国军队-------德国军队 东线(主要战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 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8? 第一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 副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 B、交换的扩大 C、生产力的发展 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 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 B、贵族的民主 C、奴隶主的民主 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

2015年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 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思路 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 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精品文档.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 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D.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2.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4.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 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5.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 6.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 ) ①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1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试题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3《走向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3 走向世界大战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在本单元第1、2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演变而成的。在战前发生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中,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而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则因贫穷落后,国力弱小,且各自为战,这就使它们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因此当时并未直接卷入反法西斯斗争的国际力量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以及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最终难以避免。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基本框架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基本特点中世纪时期,专制主义是维护罗马教廷和西欧 各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依据。阿奎 那的“君权神圣”是中世纪专制主义理论的典型表 现,他通过宣扬“君权神圣”的主张,借以宣扬宗教 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教权至上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承 袭了基督教神学家的衣钵,竭力鼓吹“君权神授”的 专制主义,为其暴政寻找理论依据, 斯宾诺莎通过批判基督教神学经典来伸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权力,洛克试图通过议会集体意志 来限制王权和实现国家权力分立,卢梭借助于“社会 契约论”思想来反对封建暴政, 史实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创立了“宇宙秩序论”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的专制 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斯宾诺 莎的民主思想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洛克 对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作的辩 护,《政府论》中体现出来的权力分立主张。洛克 不仅是“光荣革命”的产儿,而且是资产阶级分权和 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思 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分析了卢梭的批判精

神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作用。 素材图表:教堂;教皇;佛罗伦萨;阿奎那;英国议 会;“‘海上马车夫’的船队”、“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 易场所”、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封面书影” 文字:《英国和法律与惯例》;斯宾诺莎《神学 政治论》;洛克《政府论》;卢梭简历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基本框架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向君主呈递《权力请愿书》 提交《大抗议书》 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斯图亚特王朝倒行逆施 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新航路开辟以后到17世纪初,英国由于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加 之都铎王朝的大力推动,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展,支撑着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但是,斯图亚特 王朝的专制统治却极大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的利益,结果王权与议会矛盾的激化将英国引 向了内战或革命。 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双方进行了反复较量,从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到克伦威尔获得“护国公”地位,再到斯图亚特王朝 倒行逆施,这一切无不表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 统治和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史实英国是一个历史传统深厚的西方国家,17世纪革命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全站)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人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文明已经与自然和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这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课标容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 (2)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3)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要求 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容;知道世界文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 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 皇帝制度 D.朝议制度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B.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必修一综合检测练习(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明成祖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6.1912年清朝寿终正寝,意味着()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封建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是() A.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9.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中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1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最新人教版选修六高中历史6.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配套习题及答案

1、下列对故宫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②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③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内涵④它是中国 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①③④ D、③④ 2、下列对故宫午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故宫朝东的正门,开有三门,左右两侧又各开一个掖门 B、清朝规定,午门的正中一门为皇帝专用 、左右掖门,只有在举行大典时才开放,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别通行 D、午门正中的一座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意在显示“九五至尊”的威严 3、故宫中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是 A、外朝 B、内廷、皇极殿 D、文华殿 4、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是 A、皇极殿 B、中和殿、保和殿 D、太和殿 5、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是最高一级,考中者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是 A、太和殿 B、中和殿、保和殿 D、文华殿 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权者却贪图享乐。为此,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复幸古长安?”下联是:“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每逢万寿无疆。” (1)结合所知识,指出这副对联抨击的对象是谁?说说你的由。

材料二云龙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原产于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村······从大石窝村到北京不50多公里,竟用了2万多民工,历时20多天,花了10多万两白银才运到。 图 图一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7、建筑技术本身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文。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汉高祖七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汉书·高祖纪》材料二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高祖叹曰:“吾乃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汉书·叔孙通传》 (1)阅读以上材料,请说明汉高祖对修建皇宫这件事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 材料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