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稽列传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语文组赵蓉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司马迁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

二、感悟淳于髡等人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的讽谏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迁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滑稽列传》中认识了两位虽地位卑微却聪明机智的滑稽之士——淳于髡、优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优孟谏楚王。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文言基础知识检测】

古文今译:

1、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啖以枣脯。

(注意知识点:衣、席、状语后置句式)

2、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意知识点:以、属、无)

【文章内容解析】

优孟:春秋时代楚国的一名戏子。文章记载了优孟的两个故事:谏厚葬马、优孟衣冠。两个故事都很戏剧化,尤其“优孟衣冠”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戏曲表演形式的萌芽”。

一、学生进行“优孟衣冠”的课本剧演出。(8分钟)

二、学生谈观后感,回答问题:在表演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优孟?

(参考:敢于进谏,善良,关心他人疾苦,聪明,以模仿孙叔敖的方式唤起楚王记忆,又以做贪官还是做廉吏之辩义激楚王,最终达成目的,帮助了贤相后人。)

三、教师总结评论。

四、分角色朗读“优孟谏厚葬马”。

五、学生复述故事,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参考:优孟虽地位卑微,但关心政事,担心君主玩物丧志,精神境界很高。)

【问题探讨】

问题一:本专题主旨是“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中的人物刻画艺术,太史公是怎样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明确:通过语言,尤其是精彩的讽谏艺术。)

问题二:从本文中,你学会了哪些讽谏方法?试举例分析。

(参考:隐喻法国中有大鸟

类比法禳田之事

归谬法厚葬马、扩大苑囿、漆城

激将法优孟衣冠)

拓展延伸:联系以前学过的讽谏文章,分析其讽谏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类比法

《谏太宗十思疏》比喻法

《烛之武退秦师》归谬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尝试用智慧、幽默的语言解决问题,许多难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问题三:司马迁将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取乐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1、褒赞小人物身上闪耀的光辉。淳于髡等人地位虽然卑微,行为举止看似好笑,但面对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君主,他们敢于进谏,用自己的言行拯救了社稷苍生。例如,淳于髡以禳田之事劝谏齐王采取适当的外交政策,免去齐国的一场战祸;优旃劝阻秦始皇把关中变猎场,又劝阻秦二世用漆漆咸阳城,免去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2、批判统治者的固执、残暴。巧妙地进谏方式一方面显示了优孟等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统治者的固执、残暴。司马迁只因替李陵申辩几句就惨遭宫刑,文章中暗含着对汉朝统治者的不满。3、讽刺汉朝官员唯唯诺诺。汉武帝时期敢于进谏的臣子很少:宰相公

孙弘、御史大夫张汤以看汉武帝脸色著称,大将军卫青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上柔媚,朝廷中盛行的为人处事的诀窍是在皇帝面前装聋作哑。政治局面如此可悲,太史公在颂赞淳于髡等人同时也寄寓了讽刺之意。

文章看似幽默,其实严肃,在轻松幽默的后面寄寓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寓庄于谐。)

【课后作业】

用文言文为优孟等人写一段论赞,力求精诚、精彩、精练!

【板书设计】

《滑稽列传》

讽谏艺术:隐喻法类比法

归谬法激将法

褒赞:小人物人性光辉

寓庄于谐批判:统治者固执残暴

讽刺:西汉官员唯唯诺诺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阅读答案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适:前往 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抛弃 C.言道家之用用:使用 D.因家于齐焉家:安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问礼于老子子路宿于石门 B.居周久之请损之,月攘一鸡 C.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以为文则吉 D.或曰儋即老子或不免于洴澼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可以用来说明“老子,隐君子也”的一组是() 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③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④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⑥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欣赏本文波澜横生,扣人心弦的情节。。 4.学习运用对照烘托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有关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学时 主要任务: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现象。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课本注释和导学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飨.鲰.生毋內.诸侯卮.酒百余骑. 戮.力玉玦.瞋.目有郤.参乘 .. 彘.肩樊哙.跽.须臾.刀俎. 桮骊.山芷.阳度掳 2.文学常识填空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二、课中任务 (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 10.采——彩皆成五采 (二).一词多义

《史记》选读——《滑稽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展示 1、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祭祀丧葬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及句中词的特点。 5、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自主阅读导引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文言现象梳理 1、文言实词 六艺于治一也。一:相同。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过度。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旦暮:很短时间。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止:停息。 操一豚蹄,酒一盂。操:拿。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曹:同辈。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阑:尽。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赇:贿赂。 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认错。 优旃见而哀之。哀:同情,怜悯。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疾:急速,赶紧。 优旃临槛大呼曰。槛:栏杆。 始皇以故辍止。辍:停止。 2、文言虚词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以:用来。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之:到。 若亲有严客。若:如果。 马者王这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前“以”,凭;后两“以”,用。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一:乃,竟。 病且死,属其子曰。且:将要。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若:你。 妇言慎无为。慎:千万。 我即呼汝。即:马上。 汝虽长,何益。虽:虽然。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虽:即使。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即:如果。顾:只是。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暨阳中学2019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暨阳中学2019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蒹葭》) (4)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5)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7)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怅wǎng (______)(2)和xù(_____)(3)liào望(________)(4)苍qióng(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各种建筑仿佛是粉妆玉砌,置身在这 冰天雪地真的是十分的惬意 ..。 B.这块闪闪发光的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玲珑剔透 ....。 C.这些雕塑诗情画意浓郁,寓意深刻隽永,让人浮想联翩 ....。 D.时光岁月匆匆流逝,恍惚 ..而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的一项是()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A.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 .. B.功.宜为王(功:功劳) C.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管仲列传学案

高中语文管仲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和管鲍的知遇之交。 二、基础知识 (一)注音 颍.上()鲍.叔牙()桓.公() 不肖.()仓廪.()召.公() 柯.()给.予()好恶.() (二)词语释义 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②鲍叔逐进.管仲() ③一匡.天下() ④观众既任.政相.齐() ⑤故其称.曰() ⑥四维.不张.() ⑦故论卑.而易行() ⑧令燕修.召公之政() (三)古今异义 ①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 古义: 今义: ②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 今义: ③以区区 ..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

古义:今义: ④贵轻重 ..,慎权衡 古义:今义: ⑤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古义:今义: (四)此类活用 ①富.国强.兵() ②管仲既任政相.齐() ③管仲因而信.之() ④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⑤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⑦贵.轻重() ⑧然孔子小.之() (五)文言句式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②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④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⑤岂管仲之谓乎() ⑥管仲囚焉() (六)翻译重点句子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 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

③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文: 三、文本探究 1.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2.从《管仲列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管仲列传》参考答案 二、基础知识(一)注音 (Yǐng)(Bào)(huán)(xiào)(lǐn)(shào)(kē)(jǐ)(wù) (二)词语释义 ①交往②保举,推荐③匡正④掌管/任……为相国⑤称言,主张 ⑥纲纪/发扬提倡⑦平易近人,符合民情⑧恢复 (三)古今异义 ①古义:是两个词,“贫”指生活贫困,“困”指处境艰难。今义:生活困难 ②古义:困厄,不受重用,与“达”相对。今义:贫困

苏教版选修《滑稽列传》word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史记》选读教材第二专题为“学究天人,体贯古今”,主要探讨《史记》体例。12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30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70列表,志历代人物事迹,10表,列人事系年表谱,8书,综述典章制度。太史公为何偏偏为滑稽人物立传呢?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看来,太史公看重的是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在一片萧墙虞诈刀光剑影中,这微贱的一赘婿二倡优却是《史记》也是太史公心目中很特殊的一类。没有如屈原如史公般的憔悴屈苦,却也不如渔父般隐于浊世之外。大道无形,滑稽者以太极推拿的方式,既得成事,又能怀瑾握瑜,是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真叫人心情愉悦,回味悠长,岂是那些唯唯诺诺保官保命苟合取容之徒所能比?轻松幽默寓庄于谐的文笔,在《史记》中何处可寻?难怪太史公心系之羡之向之,感慨说:“岂不伟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和“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2、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教学重点:同上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淳于髡:大鸟·赍资·饮酒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威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进谏的方式是讽谏,也就是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对隐语,齐威王也好这一口,所以,以除了邹忌外,还有一个人也爱讽谏。他就是淳于髡。 《史记滑稽列传》中就记载了淳于髡的事。“滑稽”二字,属古今异义。今天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而古代则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所以,本文重点写淳于髡的言语机智。 二、学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部分 1、淳于髡怎样的身份?怎样的身高? 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现称“上门女婿”“倒插门”。 身高不足“七尺”,不足一米六。(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2、齐威王如何乱政? 委政卿大夫:委,委托。(刚学了“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旦暮——早晚。很短的时间。“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3、如何讽谏?

《史记 酷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孔子说;“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能够免于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仪来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改正错误,走上正道。”老子说:“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表现在形式上的德,所以才有德;道德低下的人,执守着形式上的德,所以没有实际的德。”“法令越是严酷,盗贼反而更多。”太史公说:这些话可信啊!汉令是政治的工具,而不是管理政治清浊的根源。从前天下的法网是很密的,但是奸邪诈伪的事情却产生出来,这情况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官吏和百姓竟然相互欺骗,达到国家一蹶不振的地步。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夷侯封之家。孝景时,晁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高后时代,酷吏只有侯封,苛刻欺压皇族,侵犯侮辱有功之臣。诸吕彻底失败后,朝廷就杀了侯封的全家。孝景帝时代,晁错用心苛刻严酷,多用法术来施展他的才能,因而吴、楚等七国叛乱,把愤怒发泄到晁错身上,晁错所以被杀。这以后有郅都和宁成之辈。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 ..,必陵其长吏 ..;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郅都死, 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 ..豪桀皆人人惴恐。 宁成是穰县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事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人家的小官时,一定要欺陵他的长官;做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就象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这时郅都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进见太守,就象县令进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就是这个样子。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一向听说过他的名声,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结成友好关系。过了好久,郅都死去,后来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于是皇上召来宁成当了中尉,他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他的廉洁不如郅都,但是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宁。 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 ..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

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4课滑稽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

第14课滑稽列传 ——读言微中,可以解纷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把握文中三个小人物的品质特点及作者从中寄寓的思想感情。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 本文是专记滑稽人的列传,记载了下层人物淳于髡、优孟、优旃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幽默才能,对统治者巧妙讽谏,给国家、人民带来好处的故事。比喻新奇浅近,寓意深刻明白。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滑稽人物,用滑稽笔墨,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学习本文,需注意三点: 1.历来史书皆传帝王将相,而司马迁却专为下层人物立传,反映了其思想的民主与进步。特别要把握住作者为他们立传的宗旨及情感态度。 2.三个小人物讽谏统治者的艺术性很高,都取得了成功。要悟悟他们的讽谏艺术,学会用幽默、智慧的方式处事的能力。 3.本文所写人物、故事不一定是“真”,它们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方式,这一特点学习时要注意。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振.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久不相见,卒.然相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暮酒阑,合尊.促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微闻芗.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赍.以姜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无.远有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知.可以言时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陛楯.者皆沾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稽列传》教案

单元选修(二)史记——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题《滑稽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3.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害之,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司马迁除了关注王侯将相以外,也关注了下层小人物的生活。那么,我们今天这篇关注小人物的文章,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 解题:“滑(gǔ)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课本上的注释为滑稽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 二、整体感知(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二)梳理文本结构。 【提示】文本中共刻画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个人物;相同点:他们都是小人物,但他们不流世俗,不争势力,仗义执言,巧妙劝戒统治者荒淫的统治,都做了对人民和国家有用的事情。不同点,他们的身份有些差异,一个是赘婿,两个是倡优。 第一部分(1)序言,指出切中事物的一言一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4)齐国淳于髨 第三部分(5-7)楚国优孟 第四部分(8-11)秦国优旃 第五部分(12)史公论赞 三、研读文本小组合作探究:选取某一部分,分工合作(从文言基础、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1.诵读第一部分——解释字词——翻译(文本的大厦,构建于语词的砖瓦) 识记: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2.诵读第二部分——解释字词——翻译(文本的大厦,构建于语词的砖瓦) 【思考1】文章用哪几件事来记叙、刻画淳于髡的? 第一件事是淳于髡编造一个“国中有大鸟”的隐语来批评齐威王“沉湎不治”,使齐威王猛醒; 第二件事是编造一个寓言故事进行类比,批评齐威王外交上的失误; 第三件事是编造一个纵酒淫乱的故事,劝诫齐威王戒除“长夜之饮”。 【思考2】文中的淳于髡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用什么手法塑造这一人物的?细读刻画淳于髡的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1)齐国赘婿淳于髡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幽默风趣。 2)刻画淳于髡,作者用记录趣语以见神采的手法,大量地使用整句和散句相结合的办法,句式参差错落,同时还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习作者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学会用辨证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评价项羽,正确分析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 一、课前简介 (一)文体知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当完整性 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4、传记的学习目标: 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史记》知识填空 1、《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按篇目的内容来分,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归在(本纪);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归为(世家);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归为(列传),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归在(表);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归在(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高中阶段我们还曾学过一篇选自《史记》的文言文,是《鸿门宴》。 (三)《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二、浏览预习课文 (1)请把注解中的注音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并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滑稽列传教案

《滑稽列传》教案 语文组赵蓉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司马迁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 二、感悟淳于髡等人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的讽谏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迁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滑稽列传》中认识了两位虽地位卑微却聪明机智的滑稽之士——淳于髡、优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优孟谏楚王。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文言基础知识检测】 古文今译: 1、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啖以枣脯。 (注意知识点:衣、席、状语后置句式)

2、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意知识点:以、属、无) 【文章内容解析】 优孟:春秋时代楚国的一名戏子。文章记载了优孟的两个故事:谏厚葬马、优孟衣冠。两个故事都很戏剧化,尤其“优孟衣冠”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戏曲表演形式的萌芽”。 一、学生进行“优孟衣冠”的课本剧演出。(8分钟) 二、学生谈观后感,回答问题:在表演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优孟? (参考:敢于进谏,善良,关心他人疾苦,聪明,以模仿孙叔敖的方式唤起楚王记忆,又以做贪官还是做廉吏之辩义激楚王,最终达成目的,帮助了贤相后人。) 三、教师总结评论。 四、分角色朗读“优孟谏厚葬马”。 五、学生复述故事,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参考:优孟虽地位卑微,但关心政事,担心君主玩物丧志,精神境界很高。) 【问题探讨】 问题一:本专题主旨是“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中的人物刻画艺术,太史公是怎样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明确:通过语言,尤其是精彩的讽谏艺术。) 问题二:从本文中,你学会了哪些讽谏方法?试举例分析。

《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滑稽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滑稽列传》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淳于髡赘婿沉湎不治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赍金禳田者 酒一盂瓯窶满篝穰穰满家黄金千溢 恶能饮一石哉奉觞上寿卒然相睹州闾之会目眙不禁盱眙侪辈前有堕珥后有遗簪履舄交错罗褥啖以枣脯 胸脯使群臣丧之棺椁文梓楩题凑穿圹 赇枉法优旃 大呼苑囿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诸侯振惊 2、黄金千溢 3、威王大说 4、合尊促坐 5、微闻芗泽 6、文梓为椁 7、楩枫豫章为题凑 8、赍以姜枣 9、属其子

10、此知可以言时矣 11、陛遁郎 12、髡常在侧 三、解释加点的字: 1、好为淫乐 2、奋兵而出 3、楚大发兵加齐 4、五谷蕃熟 5、穰穰满家 6、赍金百斤 7、不过一斗径醉矣 8、若亲有严客 9、目眙不禁 10、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11、赍以姜枣 12、妇言慎无为 13、受赇枉法 14、漆城荡荡 15、齐威王横行 16、竟死不敢为非 17、相引为曹 18、冠缨索绝赍以姜枣陛遁郎辍止抵掌而谈受临槛旧时栏楯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字并指出其用法: 1、先生少之乎? 2、韩魏翼卫其后 3、皆知大六王鬼马而贱人也 4、请为大王畜葬之 5、始皇尝议欲大苑囿、 6、使群臣丧之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居无何,二世杀死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3、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六、翻译下列各句: 1、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 2、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3、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4、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5、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说,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七、名句积累: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篇二:滑稽列传阅读答案九上 篇一:滑稽列传阅读答案九上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专题解说 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教学定位 文本概述 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 2.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内容。 3. 通过阅读与探讨,比较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

走进《史记故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走进《史记故事》 ------------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读《鸿门宴》,向学生推介《史记》,激发其阅读《史记》的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鸿门宴》过程中,感受到丰满的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英雄观”。 【教学准备】 1、师生熟读《鸿门宴》,了解《史记》。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好吗? (指鹿为马卧薪尝胆负荆请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同学们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里吗?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史记》! 2、《史记》里还有很多成语(课件出示……),这些成语大家熟悉吗?谁来读一读? 焚书坑儒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鸡鸣狗盗狡兔三窟 鸟尽弓藏韦编三绝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完璧归赵怒发冲冠 刎颈之交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图穷匕见背水一战多多益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这些歇后语大家熟悉吗?(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霸王自刎乌江——没脸回江东 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 老师告诉大家:这些歇后语出自同一本书——《史记》;难怪鲁迅先生把它的文学价值看得很高! 4、《史记》里面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哪些?【《鸿门宴》、《李广勇斗匈奴》《赵氏孤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史记》里面有很多英雄人物,你知道哪些?【李广、屈原、张骞】(师相机点评。)(相机板书:英雄) 二、聚焦人物、指导学法 秦末汉初,那个时代,可谓英雄辈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鸿门宴”! 2、请同学们默读《鸿门宴》。想一想,你认为中《鸿门宴》哪些人是英雄,为什么?可以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写写体会。 (出示:《鸿门宴》中谁是英雄,为什么? 方法:可以采用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圈圈划划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场面的描写等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3、交流: 【张良是英雄】 拟理解段落: 张良说:“沛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您亲自出面向项伯解释清楚,您绝不敢背叛项

《史记货殖列传》阅读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②,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③,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⑤,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

滑稽列传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滑稽列传》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导学目标: 1、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及“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2、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3、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和“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难点: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淳于髡:大鸟·赍资·饮酒 (一)导学目标:研读1-4小节 (二)自主学习: 1、整体感知: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2、自主阅读,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髡()赘婿()蜚()赍() 禳()穿圹()瓯()履舄() 帣()二参()穰()椁() 楩()蕃熟()旃()受赇() 3、注意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序言,指出切中事物的一言一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4)用三件事表现淳于髡辅佐齐威王的主要政绩。 概括这三件事: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部分 自读思考: (1)淳于髡怎样的身份?怎样的身高? 身份: 身高: (2)齐威王如何乱政?(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委政卿大夫:今有熟语:委以重任旦暮: 3、如何讽谏?

高二语文苏教版教案 选修《史记》选读:史记选读《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展示 1、学习掌握“淫”“曹”“阑”“赇”“谢”“哀”等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之”“若”“且”“即”“以”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祭祀丧葬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及句中词的特点。 5、感悟淳于髡等人超群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诤谏艺术。 自主阅读导引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太史公自序》中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人的“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司马迁满怀感慨地歌颂了他们:“岂不亦伟哉!” 文言现象梳理 1、文言实词 六艺于治一也。一:相同。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恢恢:广大无边的样子。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淫:过度。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旦暮:很短时间。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止:停息。 操一豚蹄,酒一盂。操:拿。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曹:同辈。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阑:尽。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赇:贿赂。 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认错。 优旃见而哀之。哀:同情,怜悯。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疾:急速,赶紧。 优旃临槛大呼曰。槛:栏杆。 始皇以故辍止。辍:停止。 2、文言虚词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以:用来。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之:到。 若亲有严客。若:如果。 马者王这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前“以”,凭;后两“以”,用。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一:乃,竟。 病且死,属其子曰。且:将要。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若:你。 妇言慎无为。慎:千万。 我即呼汝。即:马上。 汝虽长,何益。虽:虽然。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虽:即使。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即:如果。顾:只是。 3、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朝:作动词,召见。

《史记_樊郦滕灌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doc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丰县,地名),攻下沛(沛县,地名)。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沛公击章邯(秦将人名)军濮阳(地名),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 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 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置车骑,从间道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责备)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汉朝将军)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 郎中守宫门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

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8.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毋从俱死也 B.项羽目之 目眦尽裂 C.以待大王 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D.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9.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始陛下 / 与臣等起 / 丰沛定天下 / 何其壮也 / 今天下已定又何 / 惫也!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 / 定天下 / 何其壮也 / 今天下已定 / 又何惫也!

滑稽列传(节选)阅读答案

滑稽列传(节选) (语文报高考版)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对曰:愿居洛阳。人主曰:不可。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王夫人以手击头,呼幸甚。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 (选自《史记》,有删减。) 【专项强化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白事白:禀告 B.人莫省视省视:反省 C.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传:相传,历来 D.至其贵也,乃争附之附:依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将其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当道遮卫将军车() (2)等比祖道于都门外() (3)相士失之贫() (4)人主至自往问之曰() 难点解析: 第1题旨在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综合理解和掌握能力。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如A项中的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第2题,直接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可。 【综合训练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所谓奇策便计也②先生幸告以便计,请奉教 B.①卫将军谢之曰②佩青出宫门,行谢主人 C.①王夫人新得幸于上②先生幸告以便计,请奉教 D.①大将军不知为此②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东郭先生深谋远虑、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①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 ②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 ③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④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⑤至其贵也,乃争附之

史记教学案

《太史公自序》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 掌握积累下列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2.在学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著《史记》的始末。 3、在了解了司马迁其人的基础上,分析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为以后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对司马迁的“义”“时”“名”。 教学方法:导读、导学、导练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想: 这一专题是《〈史记〉选读》的导引,课前要求学生重读《报任安书》一文,以期勾起对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回忆。《太史公自序》实为司马迁为自己作传,主要突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由于文本已有译文,这给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结合译文和下注圈点勾划、疏通原文,找出重要的文言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容并编写容提要,然后通过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领会司马迁写成《史记》的原因、创作条件及其指导思想,学习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人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归纳?整理) 课前布置如下预习 通过重读《报任安书》,回顾司马迁饥《史记》的相关资料,推荐一位同学课上讲解。

教学重点 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译文,圈点勾划、疏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加以整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 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三、疏通课文。圈点勾划。 字词总结: (一)常用文言实词:报、让、宜、权、被、垂、次、俟 常用文言虚词:以、而。 (二)古今异义词 至于去市长河古文故事往往 (三)通假字 反阙指罔失承拂 (四)活用字词 相显则死善恶君臣子闻是非 (五)一词多义 所以次 四、课堂反馈 1.给加点字注音。 (1)颛顼(zhuān)(xū )(2)徇朝歌(xùn ) (3)会稽(kuài)(4)牝牡雌雄(pì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