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上)一课一练:第11课《故宫博物院》(附答案)

部编版六(上)一课一练:第11课《故宫博物院》(附答案)

部编版六(上)一课一练:第11课《故宫博物院》(附答案)
部编版六(上)一课一练:第11课《故宫博物院》(附答案)

部编版六(上)一课一练:第11课《故宫博物院》

一、下列加粗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 矗立(chù) B.额枋(fāng)

C.击磬(qìng) D.气氛(fèn)

二、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矗立”一词指______地立着,而“屹立”一词则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常用来形容________。像这样表示“站立”的词语还有很多,如:长时间地站着叫“伫立”,笔直地站着叫“________”,高傲地站着叫“________”。

三、下面的加粗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池馆水榭。

B.雪片跟冷风把人们关进屋里,连门板都上得严丝合缝。

C.他只会装些对工作有用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置得井然有序。

D.班会上,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教室里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四、课文中哪些材料对你完成下面的任务有帮助?填一填

(1)制订故宫游览计划并画出路线图。材料( )、材料( )

(2)参观太和殿时为家人介绍其功用和相关事件。材料( )、材料( )

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②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第②段主要介绍了故宫的_________和建筑风格。

(2)结合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六百年的历史。( )

②故宫有四座城门:南边神武门,北边午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 )

(3)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这样

表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片段最后一句说明了故宫的建筑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

一、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枋”和“磬”平时我们不常见,要特别去识记;“气氛”的“氛”应读一声。

二、答案高耸坚定不可动摇直立傲立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用词语积累理解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我们平时的积累。

三、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D中“庄严肃穆”在形容气氛时,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极严肃的场合(最常见是追悼会),这里用来形容班会,即使班会上气氛不是很活泼,“庄严肃穆”也不恰当。

四、答案(1)三四( 2)一二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了解了课文每一篇材料的大致内容,就可以轻松完成本题。

五、(1)答案总体布局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②段主要写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2)答案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①句,“有近六百年历史”和“有六百年的历史”的区别在于一个“近”字,说明了紫禁城的历史还不到六百年,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②句中的四座城门的名字及所在方位需要我们对照片段内容判断。

(3)答案列数字真实准确地说明紫禁城的建筑宏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列数字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好处首先就是真实。从“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表示数字的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紫禁城建筑的宏大和雄伟。

(4)答案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从最后一句中可以提取出故宫的建筑风格的特点,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故宫的赞美之情。

类文阅读-11 故宫

博物院北京名胜

古迹(节选)

陈亚丽

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

(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

心旷神怡:

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 指,“三山” 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三山”就是、、。

池” 是,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3.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

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形容

()

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丰富多彩气势磅礴

2.佛民族佛北魏

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