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2014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需自己填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半径约为光年。

⑵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②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组成:主要是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的,其次还有很多由

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

?关系:银河系同属于同级别的恒星系统,所有的星系合在一起构成。

③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

星际物质等组成。

⑶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①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和所处的比较普通。

②特殊性(具备的条件):?充足的。?恰到好处的。

?适宜的范围。【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4)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八大行星运动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_和

____的轨道之间。(教材p8图)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辐射: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①波长: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分为、(50%能量)和

(教材p12图)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的主要能源。

⑵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活动:太阳释放能量的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②太阳大气的外部圈层:从内向外分别是(活动类型为)、(活

动类型为、)、(活动类型为)。(教材p13图)

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数目变化大约以年为周期。地球

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耀斑:引起,从而影响,干扰电子设备。

?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两极上空出现。

三、地球的自转

⑴地球自转:地球围绕的旋转运动。方向自向。北看为时针南看为时针。

周期分日(24h)和日(23h56m4s,真正周期)。角速度除两极外,任何地点都

,约为每小时°。纬度越高线速度越。(0°: km/h;30°: km.h;60°: km/h)

⑵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导致现象,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现象。

②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作用,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上不偏转。

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⑶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而形成的时间系统。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⑷时区和区时:每隔度划分1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经线穿行的折线。从向穿过减去一天,反之加上。

四、地球的公转:地球绕运行,路径叫公转轨道。公转轨道面叫。公转轨道是一个,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周期有(365d h m s,真正周期)、(365d5h48m46s)。月初经过近日点,速度较;月处经过远日点,速度较。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教材p21图)

⑴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和北半球相反)

时间昼夜状况随纬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及范围

春秋分全球各地无无

春分→秋分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有极昼

夏至有极昼

秋分→次年春分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

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时间分布规律最大值最小值

一般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最强最弱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最强最弱

春秋分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度⑶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⑷绘制地球上的五带,并写出若黄赤交角改变(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分别有什么变化。

⑸写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地球的结构

⑴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_______传播速度的研究。

②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叫地震波。

?类型及其特点:①横波(S),能在

中传播,传播速度。②纵波(P),能在

中传播,速度。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同。

?在不连续面处地震波的变化:在莫霍界

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在古登堡

界面,纵波传播速度,横波。

③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组成:地壳厚薄不一,由岩石组

成。地幔为态,下地幔温度压力密度比上地幔大。

地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或;内核可能为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⑵地球的外部圈层:①大气圈: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

②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但的圈层。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和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水圈的和岩石圈的。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六、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⑴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者,是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矿产即富集于岩石中有开采价值的。分为金属矿和两大类

②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成因岩石分为

、和三大类。

类别成因其它

岩浆岩炽热的岩浆而成分为和

侵入岩如____ 喷出岩如____ 、、

沉积岩风化过程产生的经漫长的岁月

、而成

具有构造和含有,依据组成其物质而命

名,如_____、_____、_____、等

变质岩温度、压力等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

等发生变化而成

举例:片麻岩(变质)、大理石( )、石

英岩( )、板岩( )

⑵地壳循环:①循环物质:圈中和其下的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物质衰变产生的放射能。

③地理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1、下列岩石与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双选

A、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B、变质岩—板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C、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

D、花岗岩—岩浆岩、火山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高温高压,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B.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花岗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D、在板岩中往往能够找到化石

3、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

1)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作用的是__;属于高温熔化的是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

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

3)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

七、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⑴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①变化的力量——内、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和

对地表影响形成、盆地等削高填低

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⑵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被断裂带分成六大

板块,如图中A______ 板块B______ 板块C______ 板

块D______ 板块E______ 板块F______ 板块。(教材

P37图)

?板块类型:M为边界,N为边界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Ⅰ如图中a是板块和板块互

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山脉、青藏高原。

Ⅱ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

Ⅲ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②地质构造与地标形态

?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引

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主要类型:、。

Ⅰ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

褶皱。其中A层中间,叫。B处岩层

,叫。

Ⅱ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称为构造。其中E处叫,常发育成;D处叫,常发育成。

③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火山活动常形成、等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壳和。

八、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⑴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 、 、 和固结成岩等。 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类型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横断山地 、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黄土高原的

大河中下游地区的 和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柱、风蚀蘑菇

黄土高原的 、干旱地区的

波浪作用 海蚀崖

海滩 冰川作用

冰斗、角峰、U 形谷

冰碛丘陵

⑵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合理做法: 上耕作;不合理做法: 上耕作。 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⑴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 气温特点 与人类关系 层 0- km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最为密切 层 - km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适合 飞行

Km —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等在此运行

⑵对流层的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 、 和反射三种方式。 ②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层增厚和湿度增大,大气逆辐射

都会 。

③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Ⅰ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表受到太阳 辐射 。Ⅱ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 和 的太 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Ⅲ气象因素:年日照时数越长,地表获得太阳 辐射越大。

⑶大气的保温作用: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被截留在 中,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 的热量损失。

十、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⑴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①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序号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用

① 辐射 短波辐射 射向地面 的直接热源 ②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射向 和宇宙空间 的直接热源

④ 大气逆辐射 射向

使地面增温

③ 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右图)

?垂直运动:ⅠA 受热,空气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 。

ⅡB 、C 冷却,空气 ,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 。

?水平运动:在高空,空气从 地向 地扩散;在近地面,空气由 地流向 地。 ⑵大气的水平运动 类型 影响大气运动的力

风向(北半球)

高低气压分布 名称

方向

高空风

垂直于 ,由 压指

向 压。

与等压线 左 , 右 。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

低空

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 低压, 高压、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

十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⑴大气环流及成因:①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②成因:高低纬度间因 而产生的 差异。 ⑵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

Ⅰ热力成因的气压带:A ;D 。 Ⅱ动力成因的气压带:B ;C 。 ②风带

Ⅰ低纬信风带:E 信风带;H 信风带。

Ⅱ中纬 带:G 风;H 风。 Ⅲ极地 带:K 风;M 风。 ⑶季节移动 ①原因: 随季节变化而 移动。

②规律: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 ⑷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①形成原因: ,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是呈 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季节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被切断的气压带 冬季 夏季

⑹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气候 全年

西风带 气候

冬 夏 ,气温年变化较小,终年 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夏季 ,冬季

②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Ⅰ 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Ⅱ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地形、 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十二、常见的天气系统

⑴锋面系统:①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 、 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②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Ⅲ锋面附近的天气特征:常伴有一系列的 、 、 等天气。

天气系统 含义

天气特征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方向移动, 气团被迫抬升 大风、降温、雨雪、冬春沙尘暴、冬半年寒潮 冷替暖,气压 ,气温 ,天气 暖锋 气团主动向 气团方向

移动,暖沿冷 可能形成 或

暖替冷,气压 ,气温 ,天气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 ,锋面来回摆动

⑵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近地面水平气流

北半球 时针方向 时针方向 南半球 时针方向

时针方向 垂直方向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多 天气

多 天气

十三、水循环和洋流 ⑴水循环

①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 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形态和

形态的变化。 ②主要环节:图中D 蒸发、C 、B 、G 、

东亚 冬季风 西北 寒冷

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

夏季风 东南 温暖、湿润多雨 南亚

冬季风 亚洲高压 干燥

同上+气压带和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

夏季风

赤道附近印

度洋

温暖湿润

F 、H 、E 降水、A 。

③地理意义:Ⅰ维持全球水体总量 。Ⅱ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

并塑造 。Ⅲ伴随着 的转化和交换。Ⅳ使水成为洁净的 资源。

影响环节 影响方式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G

⑵洋流:大洋 海水常年 地沿 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 ①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

? 环流:如图中A 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 地区。

北半球呈呈____ 时针流动,南半球呈呈____ 时针流动, 大洋 岸的暖流、大洋 岸的寒流。 ? 环流:如图中B 所示。

Ⅰ位于 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____时针流动。Ⅱ组成:大洋 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对气候:暖流:___________________。例: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___________________ 。例: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升流形成的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____________,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航海事业:顺流航行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逆流航行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⑴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①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前,环境演化主要是 演化,生命出现后是 演化。 ②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Ⅰ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 的环境变化。

时期 全部灭绝

部分灭绝

生代末期

和古老的 60%以上的 动物种类 生代末期

海洋中50%以上的 动物种类

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①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 和 自然,对自然地理的影响愈来愈大。

②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原因是人类对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实例有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等,导致 。 ③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Ⅱ两次全球性生物

灭绝时期:

Ⅰ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社会。

Ⅱ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Ⅲ启示:尊重和顺应,防止过渡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十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⑴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圈、生物圈、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②整体性表现:Ⅰ每一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Ⅱ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⑵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为例)

①成土母质与土壤:Ⅰ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

Ⅱ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其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气候与土壤: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通过影响岩石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③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因素。

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①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

②资源利用中的整体性表现

Ⅰ开发利用改变某一种自然资源和改善质量。Ⅱ各地区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Ⅲ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

十六、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⑴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①大尺度:地球陆地表层形成了不同的。②小尺度:各自然带内部仍存在差异。

⑵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Ⅰ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延伸、随纬度变化。

Ⅱ成因:从赤道向两极递减。Ⅲ基础因素:。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Ⅰ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延伸、随经度变化。

Ⅱ成因:同一纬度地带内,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Ⅲ基础因素:。

③垂直分异规律:Ⅰ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会出现随延伸的垂直自然带。

Ⅱ成因:随着高度上升,状况发生垂直变化。

Ⅲ垂直自然带的差异:阳坡和阴坡表现明显。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Ⅰ规律:表现有序性和。

Ⅱ成因:地方地形、地方、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地貌、岩性和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⑶主要陆地自然带:①区分依据:群落的特征。

②影响因素:热量和条件。

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生产量最大热雨/亚绿阔/温落阔/亚针/寒冻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草、温草

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动植物少,生态系统脆弱热荒、温荒

⑷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略。

十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⑴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按照性质与规模可分为和。

②表现:

地区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较相对,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

南方丘陵地区较相对,多呈分布较

③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大多分布在山前、洪积扇的

中下部。

⑵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①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Ⅰ自然因素:、水文、气候等。

Ⅱ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

②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形态和影响:

Ⅰ在平原,限制因素较,线路形态呈状分布,路较直,工程造价较。

Ⅱ在山区,限制因素较,线路形态呈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

③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

择,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十八、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全球气候变化:①气候变化: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度量要素是某些与

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风等。

②气候变化史:Ⅰ冰期:地质历史上气候、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

Ⅱ间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处于之中,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新生代以为主。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气候有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4℃;另一次是十五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比现在低1~2℃。

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总体特点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趋势。

地区特点是北半球地区和热带地区降水量增加,地区降水量减少。

直接影响是导致雪盖、冰川面积减少,全球海平面升高。

一、(1)有限宇宙140亿(2)1、天体2、恒星尘埃和气体星云河外星系总星系矮行星太阳

系小天体(3)1、外观位置2、生命存在水分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太阳光照和温度(4)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同向共面近圆火星木星

二、(1)电磁波1、0.15-4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2、植物生物化学能大气运动水循环(2)1、不稳定性(2)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3)黑子11 气候变化磁暴短波通信磁场极光

三、(1)地轴西东逆顺太阳日恒星日相同15 大1670 1447 837 (2)昼夜交替生物钟地转偏向力右左经度最高4 (4)15 中央经线(5)180°西东太阳黄道面椭圆自西向东恒星年6 9 10 回归年1 快7 慢23.5°

时间昼夜状况随纬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及范围

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无无

春分→秋分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北极四周有极昼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

秋分→次年春分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

时间分布规律最大值最小值

一般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最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最弱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最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最弱春秋分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辐射强度相同(4)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扩大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考真题2014年地理全国卷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Ⅱ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图1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D】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B】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据此完成3~5题。

图2 3.甲国位于【D】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C】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C】 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图3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B】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C】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完整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I总复习必背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2.天体: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如下图: 4.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和小行星带(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5.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绕日运行的共同特征:方向的同向性(自西向东)、运行轨道的近圆性、轨道面的共面性。 6.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充足的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段分紫外光、可见光(0.4-0.76微米)、红外光。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①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与耀斑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外(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产生极光 色球耀斑①干扰电离层,阻断通信,②产生“磁暴”现象。 里光球黑子影响气候 1.3 地球的运动 比较项 目 自转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 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为150/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1)产生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晨线(黑夜进入白天,对应日出)、昏线(白天进入黑夜,对应日落)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产生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经线地方时±经度差/15(左减右加)注意画数轴解决 区时的计算: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几个小时,左减右加。若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个时区序号之差。若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序号之和。注意画数轴解决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右向左跨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左向右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3)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三、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o26′。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 四、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赤道上的点任何时候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5)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度,白天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中的地区太阳高度小于0。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叫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此日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当有太阳直射的时候)。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考试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 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和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和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和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浙江新高考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提纲

必修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形状云雾状。 恒星:发光发热(聚变),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 行星:围绕恒星运转,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太阳系中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大体在统一平面上以逆时针,即自西向东沿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转。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0.4~0.76微米)。 (140年) 河外星 系 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内部的物质演化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比较厚的大气←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内在条件 外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的稳定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可以转化成生物质能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太阳黑子:高速运转的低温气体涡旋,11年为周期,黑子多光球层 的年份称为高峰年,少的称为低峰年。 耀斑:温度较高的能量爆发。 色球层 日珥:日全食时出现。 太阳风:温度过高,放出高能粒子。 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②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 莫霍面:大陆地下33km处,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地下2900km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地球生态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 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而形成。有两个突出特征: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结构致密。(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下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恩里基约湖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 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7月份盐度最高 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 2.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 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6.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7.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下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9.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B.9:00C.15:00D.19:00 下图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图中山峰为该区域最高 峰,读图完成10~11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要求要点提示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与难点:1.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新授过程〗 〖自主探究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73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钟) 1、山地的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形成与发展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新课标1卷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新课标卷Ⅰ)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图1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答案】1、A 2、C 3、D 【解析】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虚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它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较少,所以A对。 2、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热能制造蒸汽,来推动发动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径的飞鸟,所以选C。 3、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子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重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D对。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 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C耕地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4.D 5.B 6.B 【解析】 4.该地位于西北地区,铁路的建设会选择在海拔低的山谷附近,所以结合这个角度,答案也是地形。选D。 5.从图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为盆地内部,而兰新线位于盆地边缘,所以最可能是距离城镇远。该地位于西北,降水少,所以洪水灾害威胁小。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所以工程量不大。B对 6.该地区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所以选B。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A 8.D 9.D 【解析】 7.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和,随着时间发展,除了地下生物灌木植物略有减少,其他都是增加,简单计算可知,生物量为增加,即①对。柱物密度即植株数量,从表中可知,数量呈递增趋势,即密度增加,即③对。 8.从表直接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发展,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减少,但是草本植物增加,符合了题目此消彼长的设问。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 案(全册完整版)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3)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第二章 (19)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 第1课时 (24) 第2课时 (31) 第3课时 (38) 第三节大气环境 (47) 第1课时 (47) 第2课时 (58) 第3课时 (67) 第4课时 (73) 第5课时 (80) 第6课时 (88)

第7课时 (96) 第8课时 (10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 第1课时 (113) 第2课时 (121) 第三章 (130)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 第1课时 (139) 第2课时 (148)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 第1课时 (159) 第2课时 (170) 第四章 (179)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 第1课时 (179) 第2课时 (18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认识过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140亿光年 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99.86% 地月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组成地球和月球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总星系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4~0.75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常数:8.24焦/平方厘米2分 太阳辐射→能源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黑子→出现于光球层 类型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 年)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概况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周期恒星日,长23小时56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15°/时。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①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 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 地方, 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 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 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 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3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 球形而导致的 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 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概况 轨道:是一个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 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 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 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名称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 五带 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2 (对应点选填右图)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I地理试题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I地理试题

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卷Ⅱ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 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 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 —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 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 图

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3,完成8—9题。 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I》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栏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B.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C.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色球B.黑子和日珥C.黑子和耀斑D.日冕和太阳风 4.下面四幅图(图中阴影代表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5.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B.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C.只适用于北京地区的范围D.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6.美国哈佛大学(西五区)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区时2月15日23时截止,要求直接用E-mail传送假如西安的张同学要参赛,请问他最迟应在北京时间下列哪个时段前将作品发出 A.2月15日10时B.2月16日07时C.2月16日12时D.2月15日23时 7.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8.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10.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B.搬运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B.地垒C.地堑D.褶皱 1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新-课-标-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 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 向高值凸出的气温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 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