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意象及情感

诗歌的意象及情感

诗歌的意象及情感
诗歌的意象及情感

教案

导语:

诗歌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诗歌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文之都。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瑛缤纷,莺啼燕语的尘世桃源。在今天这个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感知诗歌带给我们的魅力。

一、读懂诗句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簌簌落衣巾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在路转溪头时,忽见社林边的旧时茅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夜晚,微风吹拂着细草,一叶有高高的桅杆的小舟停泊在岸边

具体方法;分割词语调换位置扩充句子补充词句

例如: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中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二、把握思想情感

1.意象与情感

A.植物类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B.动物类

子规、杜鹃:悲惨凄恻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沙鸥:飘零伤感

猿猴:哀伤凄厉

C.风霜雨雪水云类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咏怀古迹其三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2、抓住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及诗歌整体意义的字句

示例一: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诗人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

示例二: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在月下对情人的缱绻情思

三、掌握常见手法(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景情关系古今体裁抒情方式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反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

?对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反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对比

㈡、景与情

专用术语:㈠借景抒情《天净沙、秋思》㈡情景交融《登高》㈢以情驭景《声声慢》㈣以景显情《秋兴其一》

㈢古今体裁专用术语借古讽今《乌衣巷》、《石头城》

今昔对比《扬州慢》、《马嵬》

怀古伤己《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

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

㈣、抒情方式专用术语

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蜀道难》

㈡间接抒情《短歌行》

练习: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衬托,以鸟的鸣叫反衬春涧的空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落花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愁,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反衬漂泊的感伤思乡的情怀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先写瑟瑟风中之松更加强劲有力;遭受冰霜摧迫却永远端正挺拔;最后说明松柏有坚贞不逾的本性。诗赠堂弟,但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通用比喻,借咏松树而勉励堂弟保持节操,托物言志,显得含蓄,意义更深远。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池塘。

诗第二联在表现方法上有两点比较突出:情景交融;富有时间、地点特点的名词并列组合,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景象,由此渲染出凄楚落寞思乡的感情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写景突出今日的寥落与寂寞,这是实写;暗里却和昔日之热闹景象对比,这是虚写,以此表达出宫女孤寂凄凉的心境。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还霏霏江草仍繁茂杨柳依旧笼鸟儿空啼鸣

抒兴亡之感:物是人已非,繁华已不再如

流行歌曲歌词分析鉴赏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

他们唱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他们唱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柱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

东风破- 周杰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後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後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麼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作业: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一、二两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高三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例如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 .........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一、常见的诗歌意境: (1)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 (2)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 (3)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 (4)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 (5)凄婉幽伤,如柳永的《雨霖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 (6)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 二、意境的鉴赏常用的词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三、解题技巧 1.提问方式: (1)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这首诗(诗的某个词、某两句)营造(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分析某两句(某几个意象)情景交融的意境。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6)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①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②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例题分析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容,好像是写一

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容,如渊明的归园之乐,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贺诗奇诡变幻,义山(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6618275.html, 如何赏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 作者:贲永昌冯德芳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诗歌是以诗中的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精确的说,就是以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对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的鉴赏,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鉴于此,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意象;意境;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13-03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即教育要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者不可偏废。可见,教学中育人以美,是教师的任务之一。语文学科教材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而语文学科中的诗歌教学又是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诗歌较其他文体更为短小精悍,集中凝炼,易于诵记;同时又适于抒情言志,艺术感染力强。所以,诗歌教学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和思想情操方面都具有不同其他文体的独特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诗歌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经常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诗歌教学,是一门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课,因为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和艺术感染力、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教师通过对诗歌绘声绘色的朗读、细腻的剖析、启发式的讨论,不仅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将艺术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田,在学生未来的人生长河中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诗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意象,进入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诗歌里,诗人为了营建某种意境和感情,会极力铺叙一些意象,以达到完美的意境并抒发强烈的情感。因此,诗歌教学只有通过意象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因为意境是诗的焦点、是诗人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的凝结升华。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物,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么,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笔者认为:首先对意象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何为“意象”?意象,“意”是欣赏者的情意、神态;“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有形和无形的统一。它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诗歌的意象很多,常见的有:1.送别类意象,如:杨柳、长亭、酒等,抒写了诗人对友人或爱人的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一.了解考点 (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 二.方法探究 1.分析标题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 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王桂荣 学习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 课型:专题复习课 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生大笑) 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情感(师板书课题)【导入方法二】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痴如醉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

的情感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代诗歌,一起触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吧! 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师: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给理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破译古诗情感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 (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 师: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 (带领学生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 师:《春夜喜雨》 生:从“喜”字可以看出作者喜悦之情。 师:《潼关怀古》 生:从“怀古”字可以看出作者怀古伤今之感。 师:《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从“思”“寄”“忆”中流露出思念家乡之情。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下)

主标题: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下) 副标题:理解意象的特定内涵,准确理解诗歌主旨。 关键词:意象,内涵,主旨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31、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32、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3、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4、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5、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6、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7、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

鉴赏诗歌之情感

诗歌鉴赏之情感 公丕娟 【考纲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感类题型: 1.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019年天津卷杜甫《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年江苏卷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3.赏析尾联的表达情感。(2017江苏卷陆游《秋兴》) 4.“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2017年全国3卷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3.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学习目标】 1.结合辛弃疾鉴赏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类试题的解题方法,规范做答。 3.感悟辛弃疾慷慨悲壮的词风和情怀。 【教材温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探究:这两首词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13年江西卷)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诗歌意象鉴赏的题目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教学导引】: 本讲内容是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或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讲解题材与情感的联系,也可以借助“注释”、“意象”、“诗眼”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另外,诗人还会运用表达技巧、炼字等艺术手法或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考点追踪与分析】: 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鉴赏这一专题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看来,古代诗词鉴赏的考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主旨),而思想感情(主旨)又是一首诗或词的“灵魂”,所以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感情的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把握好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主旨),那么在古代诗词鉴赏这个专题中,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点知识荟萃】: (一)诗歌的思想内容 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 1.边塞诗(建功报国类) 唐诗多为: (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 宋词常有: (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 (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 2.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3 送别诗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4 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1).描写自然风光;(2).农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5 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6 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2)思念亲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 写作上: (1)触景伤情;(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 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16(2)16(3) 借景抒情√ √ √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 √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诗词鉴赏考察情感的五种基本题型及答题方法

在2010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16套试题将“诗歌鉴赏”考查焦点对准了“情感”。这种不约而同的变化似乎显示了命题者已从浅表的技巧鉴赏又回归到内在的品质鉴赏;当然,也暗合了高中生的学习和阅读规律,毕竟诗歌鉴赏重在理解感悟。这16套试题中诗歌的情感,既有壮志难酬的愤激悲伤,也有羁旅漂泊的愁思孤独;既有空闺寂寞的相思之苦,也有好友惜别的难舍难分;既有玩赏山林的游览之乐,也有归隐田园的随遣而安,真可谓“人生百味皆入诗,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细斟慢品的同时,这16套试题考查情感的五种设题模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就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考查情感的设题模式及答题要领。 一、“情感概括”式提问 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抒发了哪些情感”。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是分四步: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 “喜”“悲”“怨”“恨”“愤”“忧”“怅”“思”“想”“独”“忆”“怀”“寂寞”“伤心”“惆怅”,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 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 例1、2010年全国Ⅱ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祜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题思路:“路暗花迷”一句中“暗”“迷”就极富主观色彩,表露了诗人此时此刻视野暗淡,心绪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种“梦里心情”皆因仕途失意所致,而“无奈”“思家”等词语则直接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思乡念家之情。 参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分支招:揣摩核心意向的冷暖色调,结合表露情感的词句进行“定向”概括。 二、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标高考的闪亮登场,“探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命题者往往选取一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查。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除了情感归纳概括所需的四个步骤以外,还需要考生结合情景关系(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围绕诗歌的“意象选用”、“遣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深入探究,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 例2、2010年北京卷第13题: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考生在初中时都已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对李白那种壮志难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激都有较深刻的体会,而这首诗恰是和《行路难》同一时期的作品。再结合本诗,无论是“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还是”荣华东流水”,都很容易看出诗人前途茫茫、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梧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碧叶凝露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唐代的张籍创作的《节妇吟》,同学们先来齐读一遍,体会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生齐读: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生: 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1、——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适当讨论后) 生: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回到应试层面上来看,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中,2008年全国18套试卷中有9套考查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2009年则有了多达10套以上试卷涉及。纵观这些试题,我们会发现试题的命题动向有了新的变化。 二、命题动向 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 (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

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联系 意境、意识流、意象是三个有关深层文艺心理的课题。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客观环境互感的抒情艺术氛围;意识流是精神特质,是文本中所呈现的以非理性、非逻辑性为特征的真实心理流程;而意象是以独特的审美表现创造出的具有双重意义的艺术形象。对于意象理论的研究,近二十年来间有著述,对意象的概念、意象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而于本文多有启发。但是迄今为止的意象理论研究尚远未深入,尚不足以搭成意象理论体系的框架,缺乏对鉴赏和创作的指导功能。弥补这些不足,正是本文希望能达到的目的。 一、诗歌意象的内涵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一言以蔽之,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是也。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

白的纸上。”这是对诗歌意象的形象概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的静谧恬然是“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使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就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用善鸟香草,来配君子;恶禽臭物,来比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 2.特定性 在不同的诗人笔端,那些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如“菊花”傲霜之花,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唐,元稹在《菊花》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菊”同样表达诗人的高洁、坚贞。至于“明月”寄乡愁,“梧桐”表伤感等在古典诗歌中非常多见。 3.丰富性 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长沙中考题型,了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快速把握诗词思想情感的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 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代诗歌内容情感 的把握做一梳理与复习。(板书: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我们先来看一些中考例题:二、考题呈现:明确怎么考。 (2013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2014年)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 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 花、的品质。(3分) (2015年)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诗歌中的情感与意象

诗歌中的情感与意象 梁茂鲁 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复习,以情感、意象与手法为要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在诗歌写作与鉴赏中,情感是目的,是核心,意象是载体,手法就是工具,它雕琢意象,以使意象能更好的承载情感。 虽然情感是核心,但更容易入手的,更显而易见的,大约还是意象。什么叫意象呢?意,就是我们的情感或内心;象,就是世界显露出来的样子。意象,就是世界触动我们的那个点,就是用我们的情感从世界中剪裁出来的属于自我的那个部分,我们剪裁出来的,不是世界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世界的真实,但它可能跨越时空,也可能融真实与虚幻于一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经过作者加工过的世界。是作者情感认知中的世界。它承载了作者的感情,如果是成功的剪裁,那么,他或许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这需要两者频率的近似。 比如,《沁园春-长沙》,作者说“万山红遍”,那么,是不是只有“红”呢?是不是还有黄叶与枯叶呢?我想,现实中应该是有的,但作者为什么不写呢?你这样一想,就接近了作者的情感,也就是开始思索作者所选取的“象”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意”。那么,作者蕴含着什么样的“意”呢?从他所描述的世界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尝试一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让我

们先来个简单判断,这些景色愉快还是伤感,他们合起来表现的是什么,然后再抓住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是形容词或者动词,他们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名词合起来构成承载情感的意象。这些关键词有“尽”“透”“争”“击”“翔”“竞”等,那么,我们大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描写的是江山,也可以说是河山,再结合上阙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大约可以由此联想到岳飞庙前的横匾“还我河山”,这大约也是作者想表达的。因为两者的环境是相似的,而作者所选择的意象,也在隐晦的传达着这些信息:江山如此多娇,但在1925年的中国,大好河山,却并不全在国人手里,即便在国人手里的,国人也不能完全做主。这怎能不让热血男儿心潮起伏?所以作者问:谁主沉浮?这就自然的过渡到了下片,上片是如画江山,下片就是风流人物,或者说是作者认为能托起江山的人。这些是什么人呢?作者说,这不是求田问舍的人,这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这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人,这是有理想有热血敢于牺牲的人,他们要像当年祖逖北伐那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不达目的以命相拼的决绝,这就是作者意象中的能托起中国的人,是能守住这大好河山的人。而不是鸦片鬼名利客求田问舍追名逐利的那些人。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意象,寄托了这样的情感。 所以,意象因情感而聚,情感因意象而显,抓住意象,解析意象,便能更好的理解情感,而如果能感受到情感,那么,也就能更好的解析意象,从而把握作者心中的世界,拓展自己的人生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表达技巧、情感类型,中高考必备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表达技巧、情感类型 一、要点梳理 (一)古诗中常见意象及含义 1、诗歌常见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诗歌常见景物、事物形象 落日、夕阳:悠闲,壮阔,或抒垂暮,凄凉之感。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李商隐《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浮云:浮云漂泊不定,表游子离思。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花草树木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杨花有飘零之意。 梅花:凌霜傲雪,迎风独立,不迎世俗,坚强高洁。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折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芳草:伤春感时。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梧桐:因秋天梧桐叶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含凄凉之意,常和细雨连用,共抒凄楚悲凉之情。孟郊《秋怀》:“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 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 二、知识归纳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寂冷清)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池杨万里(清新明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