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6.1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统计数

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他们很愿意去收集信息、整理、处理实验数据。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比较强了,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设置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分析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推断,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逐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掌握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分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难点: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如何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正确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5)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情境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折线统

计图,接着,师生共同讨论画折线统计图方法,并在师生合做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6)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引入新课时,利用教材中的旅游景点天气情况调查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了铺垫。

2.探索发现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我把这一环节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景点天气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梳理,并出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回顾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接着通过展示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清楚地感知点也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再分段连线,体会线段上升表示数量增加,下降表示减少,初步感知折线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并让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凸显折线统计图结构和特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预测。

第二部分是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功能与特点,在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完成一部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后面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使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尝试练习,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形式和集体汇报交流,在练习中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功能和特点。并学生通过练习,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3.巩固应用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和集体汇报订正的形式,从学生的练习中总结和发现问题,进而更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此,

4.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先通过引导学生说收获,回顾本课知识点,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回顾中了解统计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

5.说板书

最后是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课件):

折线统计图

特点: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绘制折线统计图:①注明名称。

②横轴和纵轴要平均分。

③描点连线要准确。

点:表示数量多少

线:表示数量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持平)

④数据单位要注清。

整个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使用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喜悦。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2、在括号里填上“>”“<”或“=” 0.25×0.99(____)0.99 0.78 ×2.6(____)0.78÷2.6 6.4÷0.01(____)6.4×100 a÷1.1(____)a÷0.9(a≠0)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 m2,底是2 m,高是(____)m。 4、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就与乙数相等,乙数是4.5,甲乙两数的和是(________)。 5、225.22525……这个循环小数还可以写成(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约为(_______) 6、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_____)。 7、将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为6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_____),每段长(_____)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3.6cm2,底是8.4cm,高是(____)cm。 9、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6,那么数a和数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 10、一堆煤重19.8吨,一辆汽车每次运3吨,(_______)次运完。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小林和小军都去参加游泳训练.小林每隔4天去一次,小军每隔6天去一次.7月31日两人同时参加游泳训练后,()他们第二次同一天参加训练. A.8月12日B.8月24日C.无法确定 2、下面三幅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的面积大。 A.图(1)大B.图(2)大C.图(3)大D.同样大 3、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50米,宽是40米,()个这样的操场面积是1公顷. A.5 B.40 C.20 4、半圆形花圃,在花圃周围围上篱笆。篱笆的长度是()米。 A.21 B.22.3 C.23.6 D.25.7 5、一个数字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这个数是() A.1 B.5 C.15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2、1.25×(0.8+1)=1.25×0.8+1 () 3、一个自然数的倒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4、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是真分数。() 5、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数的认识 1、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号不能省略,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以前学的: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第二: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c-b×c=(a-b)×c ; 其它:a―b―c=a-(b+c); a-(b-c)=a-b+c =a+c-b ; a÷b÷c=a÷(b×c); a÷b×c=a×c÷b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最新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最新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一、知识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概念: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 (一)填空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的意义相同,就是求()的简便计算. 2、2.7×O.38的积有( )位小数.0.25×4的积有()维小数. 3、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 )算出( ),再看( )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 ). 4、根据第一列的积,很快的写出后面每列两个数的积. 1、小数乘整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l0倍. ( ) 3.0.4×5和5叉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 4.大于3.1小于4.1的一位小数有无数个. ( ) (三)、列竖式计算: 96×0.25 58×1.325 6.52×8.4 0.66×3.02 二、知识点:积与因数 概念 1、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 2、积与因数的关系: ①.当两个因数都小于1时,积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因数;

②.当一个因数大于1,另一个因数小于1,那么积应该比小的因数大,比大的因数小; ③.当两个因数都大于1时,积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都大 练习: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或“=”符号. 5.8×1.1○5.8 0.54×9○9 4.6×0.99○4.6 0.25×4○2.5×0.4 0.1×0.1○0.2 0.39×1.4○3.9×0.14 1.6×1.09○1.59 (二).填空. 算式2.5×A,当A()1时,乘积大于2.5,当A()1时,乘积小于2.5,当A()1时,乘积等于2.5. 三、知识点:估算. 练习: 7.9×4.2≈ 4.02×5.1≈ 5.8×I.993≈ 0.86×0.42≈ 2.95 ×5,9≈ 0.92×4.7≈ 0.89×3.3≈ 30.02×0.77≈ 四、知识点:简便运算 (一),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6.减法的性质:a-b-c=a-(b+c) (二)、练习: 2.5×7.8×O.4 (4+0.4)×2.5 8×7×0.125 7.6+13.9+2.4 3.9×9.9+0.39 32.5×39+62×32.5—32.5 五、知识点:积的近似值. 方法:四舍五入法 (练习). (一)、填表(根据“四舍五入“法填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五、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2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 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 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在23、2 2、 16、39、2、45中,质数有(______)个,合数有(______)个,(______)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_______)厘米。 3、一个袋子里放着5个梨、6个桃子、4个桔子、7个苹果,如果任意拿一个水果,有_____种可能,拿到_____的可能性最大. 4、港湾月色小区每层楼高2.85 m,熊大家住在16层,熊大家的地板距地面( )m;贝贝家在8楼,贝贝家的天花板距地面( )m。 5、化简一个分数,用2、3、5各约了1次,得到的最简分数是,原来的分数是(____)。 6、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后的近似值是3.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最小是(______)。 7、3.2525……是(________)小数,循环节是(___________),用简便记法写(___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是(_________)。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3.6cm2,底是8.4cm,高是(____)cm。 9、2.48×0.9的积有(_______)位小数;0.126×1.7的积有(______)位小数。 10、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3.2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______),最小是(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箱子里有6个黑球、3个白球、2个红球,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至少应再向箱子中放入()个红球。 A.2 B.3 C.4 D.5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它的2倍,体积( ) A.扩大到它的4倍B.扩大到它的6倍C.扩大到它的8倍 3、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1 C.12 4、一根木头锯下一段要113秒,现在要把这块木头锯成6段,共需要()秒. A.678 B.452 C.565 5、下面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数是()。 A.222 B.4765 C.3720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2、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是真分数。() 3、半圆的面积是这个圆的面积的一半。() 4、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两“0”,这个数就会扩大100倍。() 5、小明在小红的南偏西40°方向500米处,则小红在小明的北偏东40°方向500米处.()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 0.8×5= 0.3×0.6= 1.5×7= 13×0.3=

六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西师版数学全册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 第1 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例,课堂活动第1 题及练习一1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 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2)分析:辣椒占45%表示的意义。 分母100 表示什么?45 呢?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 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 份,花椒占了38 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 份,难怪它又麻又辣!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出示某市学生近视率的信息。 (1)说一说其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优点,观察比较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3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1招聘“学校新闻小记者”的活动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3.65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来的( )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 ),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 3.4.09×0.05的积有( )小数,5.2×4.76的积有( )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 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 3.53.78保留一位小数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则积( )。 A.扩大到原来的10倍 B.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C.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2.下面各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 A.0.85×1.01 B.0.85×0.99 C.0.85×1

3.4.8×37+4.8×63=4.8×(37+63)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四、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0.9○0.23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6×0.8=3×0.9= 2.5×0.4= 3.6×0.4= 12.5×8=50×0.04= 80×0.3= 1.1×9= 2.用竖式计算。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帮收款员把下面两张购物小票填写完整。

(完整版)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填一填。(19分) 1、在自然数中(0除外),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算式9×6=54,那么我们可以()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3□”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6□”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 3、 4、两个数都是质数,且这两个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数是()和()。 5、在25、38、75、60、18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同时是2、3、5的倍数有( )。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 7、8和14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判断。(12分) 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与它的最大因数一样大。()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数。() 5、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6、35的因数有4个。() 三、选择。(8分) 1、a,b是两个非零的整数,8a=b,b是a的(). A、因数 B、合数 C、倍数 2、要使9□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里可以填()。 A、2、4、6、8 B、0 C、0、2、5 3、一个比10小的自然数,它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3,这个自然数是()。 A、9 B、8 C、6 4、下面每组数中最大公因数是15的是()。 A、45和55 B、25和45 C、30和45

四、把下面的数写成几个质数连乘积的形式。(12分) 8 40 33 52 五、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0分) 28和7 8和9 63和27 16和40 六、解决问题。(29分) 1、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均为质数,并且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李丽每隔2天去1次图书馆,王芳每隔5天去1次图书馆,4月30日她们都去图书馆,5月份同时去图书馆的日子有哪几天? 4、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要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要10分钟,现在两个同时从起点出发后,至少需要多少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最新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评析: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通过主题图既调动学生开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主题图的信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又注意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注意搜索与分数乘法相关的信息,为本课时教学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 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15× (2)试一试。 2=3×14= 45×

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体会转化思想方法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这是小明在暑期拍摄到的照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能解决吗? (2)抽学生回答,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 1.6×40.52×86 1.95×41 2.观察说说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1.学习例1: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计算的书写算法 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1)学生尝试解答。 (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 预设1:4.2×6表示6个4.2相加,即4.2+4.2+4.2+4.2+4.2=25.2元 预设2:4.2元转化为42角,42×6=252(角),252角就是25.2元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的? 预设①: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计算呢?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元”化成“角”就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预设②: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外,你还能想到用那些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预设③:252是4.2×6的结果吗?那应该把252怎样处理呢?为什么要把252缩小10倍? 比较几种解法,你喜欢那种?为什么?(喜欢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小结:计算4.2乘6,把4.2扩大10倍,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在竖式中相应板书) (3)在菜市场里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学生自由选择,全班交流,说出解法。 (4)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因数中有一位小数,乘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板书) (5)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一按整数乘,二打小数点) (6)规范小数乘整数竖式的书写方法(一般:小数乘整数只需要将两个因数的末尾对齐,不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即时练:9×1.8学生独立完成,注意竖式的对位。 1.8 1.8 ×9×9(不对) 2.学习例2:两位小数乘整数 (1)学生独立审题,尝试解答。 (2)展示学生的算法。 (3)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预设2: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更简便。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第5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àn zī chén cí 精神()发绚丽多()望()莫及义不容() hóng dǐng dǐng dài lù lù ()光满面()大名新陈()谢忙忙() zhí yè róng yì 繁()生长()体燃料()铁炼钢免()力 二、辩别近字组词。 螯()卉()覆()幢()渣()沛() 蟹()奔()履()憧()查()肺()三、补全下列各组词语。 ()手示意()不容辞精力充()赏心()目 精神()发()大名开天()地放()性物质 绚丽多()房屋()连不()之地()驴技穷 四、改写句子。 1.一阵风吹灭了茅屋里的蜡烛。(改成被字句)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不能忘情。(改成反问句) 3.难道您担心我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改陈述句) 4.师长命令我进团进攻敌人右翼。(分成两句话) 5.儿童乐园里,碰碰车最好玩。(调换词序,句意不变) 6.李伟爱打乒乓球,李伟爱踢足球。(合并成一句话) 五、修改病句。 1.但是我犹豫了,生怕恐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2.初到北大荒,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3.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怪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4.他不仅是我们班的三好学生,所以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 六、写出和下面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1.读书破万卷,。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宁为玉碎,。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七、读下面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占地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目前,城市房屋毗连,空地减少,开辟庭院的可能性变

小。如果注意发挥我的作用,就能增大绿色的空间。我只需利用围墙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我的这个本事,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 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降低室内的屏障。我们攀缘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的枝叶,像绿色的屏障,不仅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而且能够吸附飞扬的尘土。 1.给加点字注上拼音。 ()()() 毗连整幢厘米 2.“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中“这”指什么? 3.第2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作用? 4.读“我的叶子较大,宽10至20厘米,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试题等教育教学资源全部免费提供下载参考,欢迎你光临选用! 八、节选文章《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上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山民性格,坚毅,强悍()。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20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婚姻,落款都是端端正正的“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这两个月来,汇款照样来,信中断了。老人焦虑不安,他也凭直觉感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文中括号里为加点字注音。 2.在第3段“”上填入恰当关连词是() A.虽然然而但却 B.于是虽然却但 C.可是虽然但却 D.可是如果但是就 3.“老人的心温暖了”是因为 4.把“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改为陈述句 5.你对文中“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参考答案 一、垂蔓;扒开;冻僵;锦衣玉食;熄灭;橱窗;驻守;粗茶淡饭 二、扒土八两;诞生延安;积蓄畜生;劝说力量 三、睹;灭;名;呼;光;中 四、1.B 2.A 3.C 五、1.他是个好学生。2.我把珍珠鸟安置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制的笼子里了。3.飞禽走兽,走南闯北。 六、1.下自成蹊 2.天涯若比邻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死于安乐 5.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莫等闲;空悲切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

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35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说选择了哪些题算,估计会出现以下情况。 假设1:学生除了第1道整数乘整数的题能计算外,其余小数乘整数的题都不会计算。 假设2: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计算小数乘法。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目,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可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6就是6个相加,即+++++。我算出来的结果是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 同乐学校五年级有故事书2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53,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53,文艺书有多少本? 2、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50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了51 。第二天打了多少页?两天共打了多少页? 3、学校礼堂长20米,宽15米,高8米,要粉刷礼堂的顶棚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面积120米2 ,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45千米,一共需涂料多少千克? 4、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5、光明小学共有学生650,二年级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15 ,二年级的男生为数占二年级学生数的713 ,二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6、某公司预算一天的开支为5600元,实际比预算节省了314 ,该公司每天的实际开支为多少元? 7、要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箱,从内部量长1.1米,宽6分米,高9分米。做这个水箱共需多少面积的铁皮?做好后,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不计铁皮的厚度) 9厘米 15厘米 8厘米13厘米

8、五(2)班要用涂料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9米、6米、3米。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面墙壁,扣除门窗面积40平方米,每平方米需要涂料0.5千克,粉刷这个教室需多少千克的涂料? 9、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在河里钓了一条鲫鱼和一条鲤鱼,一共重2千克,其中鲤鱼重23 千克,鲫鱼比鲤鱼轻多少千克? 10、一个长方体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米,宽0.5米,高1米,做这样的一个鱼缸,需玻璃多少平方米? 11、把一根长5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最多能锯( )块。 12、甲书架有书600本,从甲书架借出1/3,从乙书架借出3/4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的2倍还多150本,乙书架原有书多少本? 13、文文要打一份2400字的稿件,已经打完3/8,还剩多少字没打完?按每分钟100字的速度,文文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14、一条铁路,修完90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3/4少300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15、一条54公里的路,第一周修了1/3,第二周修了余下的1/3,两周共修了多少千米? 16、修路队准备在11天内修好一段公路,现已修好640米,正好是全路段的8/11,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17、一段公路,第一个月修60千米,比第二个月少修1/4,第二个月修了多少千米?(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 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8/15,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8、修一条路,已修的是未修的一半,如果再修150米,就可完成这条路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1、《珍珠鸟》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闫晓鸽 单位叶县夏李乡中心校

21、《珍珠鸟》教学设计 夏李中心校闫晓鸽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珍珠鸟由“怕”人到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设计理念 根据讲读读课文的特点,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指导感情朗读,渗透学法指导,并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快速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体现“以读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五、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人与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老师让你们搜集的有关鸟的诗句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玩游戏:开火车背诗句。 你们太棒了,把我们的火车开得又快又长。瞧!你们现在个个神情气爽的样子,给老师的感觉真好!有一位作家此时的心情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1-5单元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认识) 一、填空。

七、解决问题。 1、某校有24人参加市华罗庚数学竞赛,结果有18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参加竞 赛人数的几分之几? 3、一种彩纸,甲商店8张要价3元,乙商店6张要价2元,如果布置教室要用这种 彩纸,派你去选取购,你会选择哪能家购物?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测试题 (长方体、正方体)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瓶墨水是60();(2)大卡车油箱的容量是160()。 2、()m3=18dm 3=( )cm3 3、4.5L=( )dm3= ( )m3 4、28m2= ( )dm20.2m=( )cm 5、用一根长56cm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长是6cm,宽是4cm,高是 ()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0cm,它的体积是()dm3,表面积是() dm2。 7、一个棱长10cm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表面积是()。 二、判断题。 1、长方体水箱的容积也就是它的体积。() 2、棱长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也一定是相等的。() 4、如果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邻的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实际上就是一个正方体。 () 5、把一个正方体截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正好是原来正方 体表面积的一半。()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dm,它的表面积是()dm2 A、8 B、12 C、36 D、24 2、一个杯子里装了500mL水,我们就说杯子的()是500mL.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升学模拟试题.

1 / 3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升学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24分) 1.据统计四川省平均每年接待游客一亿一千五百六十万人次,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 )既是偶数,又是最小的合数;3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一个足球队胜一场得分记为“+3”分,那么负一场记为“( )”“分。 4.某产品,不合格与合格的个数比是1︰9,产品的合格率是( )。 5.把一根长8米的竹竿,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6、用一根62.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面积是 ( ),这个圆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 )。 7. 9吨的 23是( )吨,( )米的2 3 是20米。 8. 400米 =( )千米 1 8 吨=( )千克 2时40分=( )时 9、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6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 )厘米。 10. 把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0.5分米,圆柱体的高是( )分米。 11.一堆同样的圆木,最下一排是8根,往上每排依次少1根,最上面一排是3根,这堆圆木共有( )根。 12.右图是学校图书室购买的新书情况统计图。 ①、科学书占总数的( )%。 ②、已经购买的故事书有300本, 则购买的这批新书一共有( )本。 其中科学科学书有( )本,文学书比故事书多( )本。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5分) 1.要反映病人每时刻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 ) 2.平行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 ) 3.甲数比乙数多16 ,则乙数是甲数的6 7 。 ( ) 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5.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 二、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5分) 1.若510a b =,那么( )。 A .a ∶b =2∶1 B .a 是b 的1 2 C .b 是a 的5倍 2.两个正方体棱长比是2︰1,它们的表面积之比是( )。 A .2︰1 B .4︰1 C .8︰1 3.甲是一个质数,乙是一个合数,它们的和是11,甲、乙两个数的积最大是( )。 A .24 B .18 C .30 4.在总价单价 =数量这个等式中,( )成反比例。 A .单价与数量 B .总价与数量 C .总价与单价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 A . 1:2π B . 1:π C.2:π 四、计算。(36分) 1.口算。(8分) 100-34= 5.5×100= 0.36+0.04= 49 ×5×18= 24÷38= 710×5 14= 1÷25%= 4.5×5÷4.5×5= 2.求未知数x 。(6分) (1)(2x -1)÷3 =12 (2)38∶x = 1 12 ∶6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1)2.54×12.5×8 (2)1375+450÷18×25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