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初中物理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复习目标】

1.熟悉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利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解析】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

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例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室控制的琴弦条件。

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解析: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弦的粗细、长短相同,只让弦的材料不同,据此找到弦D和E;第2问考查探究问题的方法,答案为③①②④;第3问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整个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可以从力、声、热、光、电、磁、能等方面回答。如: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

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练习:〗

1.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2.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 ( )

A.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粗的比细的电阻小

B.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短的比长的电阻小

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比铁丝小

D.长度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可能比铁丝大

4.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下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5“等效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都是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等效替代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

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例2:如右图所示,两个小孩能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同样能提起这桶水。这现象表明

解析:两个小孩将两个力同时作用在水桶上可以将水桶提起,而大人的一个力作用在水桶上也可以将水桶提起。由此看来小孩的两个力和大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练习:〗

1.在下列各物理量的研究中使用相同物理方法的是()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2)5欧与10欧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与一个15欧的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

(3)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4)“曹冲称象”所采用的物理方法。

A. (1 )与 (2 ) B.(2 ) 与 (3 ) C. (1 )与 (4 ) D. (2 ) 与 (4 ) 2.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使我们研究问题得到简化。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这种“等效方法”的是: ( )

A.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B.在研究电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

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电阻;

D.在研究电流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

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例3: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在如图乙的试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解析: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有: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题目的示例,既给出了学生套用的格式,又降低了考题的难度。本实验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练习:〗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观点正确的是: (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概括的方法而得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

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图12 是

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

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

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

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

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类比与归纳: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例4:水管中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管两端存在______,而水泵的作用是不断地将水从乙抽到甲,使水管中的水维持一定的______(如图a)。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______,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______(如图b)。

解析:水管中水流与导线中的电流,分别是水分子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因此他们的形成具有相似性。

水流动需要一定的水位差,电子定

向移动需要电位差,所以他们需要

一定的装置实现,这便是水泵和电

源。如图所示,各部分的功能。

〖练习:〗

1.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下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图象法:通过图像来研究某些物理现象的规律或一

些物理现象的区别。

例5: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

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Ω;将A和B

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

A。

解析:此图象反应出了同学们数学上常见的正比例函数图像,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的关系。而图像则是由一个电压值与一个电流值对应点的连线。所以可以从其中任一点找到相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而求得电阻的大小。

〖练习:〗

1.诲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所示,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

号).分析田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如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4s,则小车做的是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此过程中小车的牵引力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模型法(模拟法):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

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光线、液片、光沿直线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磁感线。

例6: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

叫做光线。在下列几个物理量的研究实例中,与引人“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 (选填序号)。

①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人“总电阻”的概念;

②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③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④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分别研究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解析:“光线”实际并存在,它只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而引入的一种假象的曲线,是人为建立的一种模型,因此应为“模型法”。①中将总电阻与分电阻的效果等效故为“等效替代法”;②中“磁感线”为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引入的一种并不存在的假想的曲线,因此是“模型法”;③合力与几个力的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等效替代法”;④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另一个因素必须保持不变,故为“控制变量法”。

〖练习:〗

1。我们的家乡──芜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芜湖长江大桥,这座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索桥梁的建成,使得芜湖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大桥的建设,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在铁路桥引桥靠近居民住宅区一侧,建有高3米左右的板墙(如图所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

(3)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丁所示的模型。

①可以看出它用到了的相关知识。其中O是___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②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塔桥的高度。请分析原因。

③假如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索承受拉力?(说出一种方法即可)

④你知道吗?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用到了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想想看,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哪些问题时也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请举一例具体说明。(本题实例除外)

2.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电子后,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

转化法: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

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用灯泡是否发光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例7: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解析: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即为转化法。A为控制变量法;B为温度变化作用于物体后发生便于我们观察的现象,故为转化法;C为推理法;D为比较法。

〖练习:〗

1.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B.学习电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C.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D.电路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

把测量量按一定的规律放大后再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放大法。在有

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放大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例8:用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

分析:任何测量工具都具有一定的精确程度。我们用的毫米刻度尺只能精确到毫米,而一张纸的厚度是微米数量级的。这时我们必须采取累积的办法,把若干微小量累积在一起,使它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去进行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每一个微量的值。

〖练习:〗

1.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2.下列三项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N数根据情况确定),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N;

(2)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N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N;

(3)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上述三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它们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解决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

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同时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中的方法,即往往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例9: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区别很多,比如它们的原理不同,请你再举出一条,填入后面的空格内: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忆学过的有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内容,并进行比较,会得到它们的结构不同;用途不同;能量转换不同。

〖练习:〗

1.下面是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比较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A、13

B、34

C、23

D、24

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图甲图乙图丙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

丙)

(1

(2)比较第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中,我们运用过多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C.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D.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在研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中,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通过的距离,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所用的时间,这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请判断以下五个实验中,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研究不同液体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C.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D.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3.“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和分析物理现象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下列分析和研究电学问题的实例中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A.分析电流形成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入手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分析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C.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D.分析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的总效果

4.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模型”、“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从分析水流的形成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研究磁场时,用磁感应线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

C.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D.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将撬棒抽象为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5.用如图17一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 (符号为≠),s为单刀双掷开关,R。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写序号).

(2)步骤A 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如图17-乙所示,则它的示数为________ Ω.若已知R 。的阻值为1O 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3)本实验所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可称为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6.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关系,可能存在的情况有:(写出三种)

7.将一个滑动变阻器接在电源上,消耗的功率为P 。要使其消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一半,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 .电源电压不变,阻值变为原来的二倍

B .电源电压不变,阻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电源电压和阻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D .电源电压变为原来的一半,阻值变为原来的二倍

8.如图7所示,闭合开关S 时,灯泡L 1、L 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 、b 两点时,

两灯都不亮;接触b 、c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 、d 两点时,两灯

都亮。则 ( )

A .灯L 1断路

B .灯L 2断路

C .灯L 2短路

D .开关S 断路

9.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 比较(b)、(c)两图可如: 。

10.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11.几种物质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图17

A.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能够熔解

B.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40℃的地方不能再使用

C.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丝制作,因为它的熔点较高

D.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

12.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涉及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在下列物理研究实例中,用方法相同的是:。所用方法相同的是:。(选填序号)。 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c.在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d.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e.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f.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g.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h.通过小磁针指向偏转,判定磁场的存在;

i.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13.如图6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没入

水中,直到底部到达A处的过程中,下面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

浮与

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14.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利用转换法测得的物理量有()

A、质量

B、功率

C、电阻

D、密度

15.如图13所示,人的手臂相当于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O点。请画出图中铅球对手的作用力F的力臂L。

参考答案:

控制变量法:

例1:D和E;③①②④;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练习:〗1.A;2.D;3.C;4.A;5.B;

等替代效法:

例2:两个小孩作用在水桶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大人作用在水桶上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练习:〗1.D;2.C

推理法:

例3: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

〖练习:〗1.C; 2.(1)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2)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人造卫星。

类比与归纳:

例4:水压差,水压差;电压,电压;

〖练习:〗

1.C;2.(2)

图象法:

例5:5,0.75

〖练习:〗

1.A;①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②海波的初温度为20℃;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2.加速;25;大于。

3.请你将下面的概念图补充完整。

模型法(模拟法):

例6:②

〖练习:〗

1.①用以隔音,减少火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污染。②(D)。③ (1)杠杆、支点、F1;

(2)增加桥塔的高度,可以增大拉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钢索所承受的拉力也随之减小;(3)使用新型轻质材料减小桥梁自重等。④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2.D

转化法:

例7:B

〖练习:〗

1.B

例8:数200张纸,将边缘弄齐并压紧,然后用刻度尺测出总的厚度L,则每张纸的厚度为L/200。累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微小量的办法,它不但适用于测微小长度,同样适用于测微小质量。

〖练习:〗

1.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1)(2);被测量物体小,不容易测量;采取积累法把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积累成较大的值在进行测量

例9:它们的结构不同;用途不同;能量转换不同。

〖练习:〗

1. A、13

2.(1

(2

(3)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达标检测】

1.AC;2.ABD;3.C;4.C;5.(1)DCAB (2)47 47(3)等效替代法6.有五种可

能:①m

甲=m

ρ甲<ρ乙②m甲>m乙ρ甲<ρ乙③m甲>m乙ρ甲=ρ乙④m甲>m乙ρ甲>ρ乙⑤m甲<m乙ρ甲<ρ乙;7.AC;8.D;9.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体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10.乙;路程相等,时间越短,运动越快;11.C;12.此为半开放习题:a、g、i控制变量;b、d物理模型;c、e等效替代;f、h转换法;13.D;14.BCD

15.

L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doc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

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4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7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9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0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11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12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3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14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5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16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对初中物理探究方法的小结,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换为 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比 较动能大小时,把他转换成木块被撞开的距离,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用灯泡是否发光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 作用来认识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转换成他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再如,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二、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 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 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初中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 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三、等效替代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 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 现在说明以及列举例子如下: (一)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⑴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⑵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二)建立理想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 ⑴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无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运动情形都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按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大大简化了难题,得到的结果又具有极高的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与实际相吻合。 ⑵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受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就把杠杆理相化,认为它无形变。 ⑶汛期,江河中的水有时会透过大坝下的底层从坝外的地面冒出来,形成“管涌”,“管涌”的物理模型是连通器。 ⑷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地解决问题。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物理探究方法试题

专题一物理探究方法 类型一控制变量法 1.(2016·江西)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而积水多的地方很难干。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 【方案一】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砝码)、水、两只相同的烧杯; (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的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 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仍然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 【方案二】 (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 (2)可以使用量筒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 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 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 【交流与评估】 你准备选择方案一(选填“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繁琐(或二操作简单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 2.(2016·舟山)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__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__。 3.(2016·成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大小,实验中需要让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拉动木块时,木块应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拉力方向水平。 (2)拉动木块前,应将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 (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后,在木块上再叠加另一个木块来进行实验.分析叠放木块与不叠放木块两种情况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下列猜想中的A。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4)交流评估时,某实验小组提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B。 A.木板的长度太长 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 类型二转换法 4.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汇总 1.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2.等效替代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诀。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3、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归类

物理研究方法归类 一、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2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4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6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7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 二、建立模型法:用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1斜拉索式大桥可认为是杠杆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2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 3柴油机、汽油机模型 4连通器液片模型 5用光线来描绘光的传播 6用磁感线来描绘磁场

三、转换法 1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2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4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 5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6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四、等效法 1等效法测量电阻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五、类比法 1电压与水压 2电流与水流 3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 4分子受约束后的运动与学生上课时受约束后的运动 5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 六、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 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 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 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 (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 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 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建立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 (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 (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举例: (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 (2)用小磁针研究磁场方向。 (3)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4)用磁体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说明磁性的强弱。 (5)温度计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6)电流表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偏转来测量电流 (7)电压表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偏转来测量电压。

初中物理常见实验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 5.类比法 6.模型法 7 图像法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在初中物 理许多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例如: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 5、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6、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 8、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 9、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 10、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 1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 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曹冲称象”用石块质量替代大象质量 3、研究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用合力代替几个分力 4、研究串、并联的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时,用一个总电阻来等效代替两个分电阻 5、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三、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例如: 1、压强计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的变化;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转换成海绵凹陷的深浅。 3、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阻力大小转换成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 4、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时,动能的大小转换成木块运动距离的远近 5、在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煤油温度变化情况 6、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比较电磁铁磁性强弱。 7、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入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 8、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判断。 9、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便可通过扩散现象认识它。 10、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四、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在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 1.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因为我们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 2.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因为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功、电热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都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系的实验中,用乒乓球的振动放大和转换音叉的振动;利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等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利用磁场的吸铁性来研究磁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初中物理三大类型实验题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三大类型实验题解题技巧 第一类型:测量型实验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

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第二类型:探究型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

初中物理主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法等。现在说明以及列举例子如下: 一、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 ⑴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之间的关系。⑵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和受压面积的关系。 ⑶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⑷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⑸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⑹研究弦乐器的单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⑻研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关系。 ⑼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⑽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的关系。 ⑾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 二、建立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 ⑴匀速直线运动,就是一种理想模型。在生活实际中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无法找到的,但有很多的运动情形都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按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大大简化了难题,得到的结果又具有极高的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与实际相吻合。 ⑵杠杆也是一种理想模型,杠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受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就把杠杆理相化,认为它无形变。 ⑶汛期,江河中的水有时会透过大坝下的底层从坝外的地面冒出来,形成“管涌”,“管涌”的物理模型是连通器。 ⑷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地解决问题。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三、类比法 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民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注意】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要有共有的相同或相似处。 ⑴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用学生在校的情况类比。⑵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汇总梳理

科学研究方法汇总: 1.控制变量法 (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的多个因素的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转换法 (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2)举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3.等效法 (1)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4.比较法 (1)定义:找到两种东西(现象、物理量等)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5.类比法 (1)定义: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2)举例:研究功率时,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运动快慢这一相似性,推测功率在定义、定义式、单位等方面也可能与速度相似。 6.分类法 (1)定义: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将汽化现象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类。 7.模型法 (1)定义: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去更方便地研究问题。 (2)举例: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一模型。 8.等价变换法

(1)定义: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实例、文字叙述等各种信息自由地变换表示。 (2)举例:在研究“压强”时,将压强定义式变换为定义的文字叙述,或相反。 9.逆向思考法 (1)定义:对研究的问题从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受到启发或得出结论。 (2)举例:由“电能生磁”,想到“磁是否能生电”。 10.放大法 (1)定义: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问题更容易解决。许多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转换法。 (2)举例: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11.缺点列举法 (1)定义: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加以改进。 (2)举例:一根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性太弱,缠绕起来制成线圈,磁性就增强了。 12.缺点利用法 (1)定义:针对所研究知识点的缺点和不足,将错就错、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找到知识的应用途径。 (2)举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易使物体下落破碎是缺点,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制成打桩机、重锤,悬挂物体等等。再如,导体中电流过大,产生大量热量而引起火灾是缺点,但正是据此制成了电热器来为我们服务。 13.换元法(替代法) (1)定义:换元法就是运用替换或代换的方法去进行创造的方法。 (2)举例: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研究透镜时,让学生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14.组合法 (1)定义: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现象、不同器材等组合,去设计创造解决问题。 (2)举例:将电流表、电压表组合使用,测量电阻。 15.拟人类比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总结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总结,供你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 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 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

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 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

初中物理几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几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黑龙潭乡中杨国盛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它联系实际紧密,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因此学生比较感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在初中物理许多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例如: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2、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 5、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6、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 8、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 9、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 10、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 1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 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13、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14在概念引入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有:速度的概念(V=s/t)、密度的概念(ρ=m/V)、压强

中考物理专题:实验研究方法

中考物理专题:实验研究方法 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模拟试验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1. 定义: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液体蒸发的快慢受到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的影响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动能的大小受到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影响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通过导体的电流受到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二、转换法 1. 定义: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两个标准:①是否一个是抽象的,不易观察、测量的;②两个物理量是否有关联关系 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通过小树弯曲认识力的存在 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用U型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

三、类比法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研究电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水压来认识它 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 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采用的是类比法。

四、模型法 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成为模型法。 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概念 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