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有关论文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有关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

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年级二零零八

级.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

术.

学号 200801060128 .

学生姓名杨

果.

指导教师李章

俊.

2010 年12月

摘要

计算机病毒被喻为21世纪计算机犯罪的五大手段之一,并排序为第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性,在于它能够破坏各种程序并蔓延于应用领域。目前世界上上亿用户受着计算机病毒的困扰,有些还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事实上人们产生上述不安的原因,在与对计算机病毒的误解,广大计算机用户有必要对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知识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全面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分析:措施

Abstract

Computer viruses are known as the five ways for computer crimes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always stand at the second place of the five. The harmfulness of the viruses is theproduction of various destructive programs and its quick pervasion into other fields. Now millions of users are frequently harassed by the viruses and some are extremely frightened. In fact, the harassment comes from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viruses. So users of computer ought to have further clear knowledge and all sided scientific view of viruses.

Key words Computer viruses; Analyze; Measure.

目录

摘要 (2)

绪论 (5)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的解析 (6)

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6)

1.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7)

1.3 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及事件 (9)

第二章防火墙技术 (14)

2.1 防火墙的定义 (14)

2.2 防火墙的类型 (14)

2.3 防火墙的基本特性 (15)

2.4 防火墙的功能 (17)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20)

3.1 防病毒技术的概述 (20)

3.2 在网络上对付病毒的方法 (21)

3.3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5)

3.4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 (28)

3.5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29)

3.6 常见的防病毒厂商及产品介绍 (33)

总结 (36)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绪论

入了信息社会,创造了计算机,计算机虽然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然而计算机系统并不安全。计算机病毒就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它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人们称计算机病毒为“21世纪最大的陷患”。目前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脆弱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我们将与病毒长期共存。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视窗”的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 (2) 新病毒层出不穷,感染发作有增无减; (3) 网络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 (4) 病毒的破坏性不断增加。近几年来,中国计算机病毒的发病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5%;到了2000年下半年,已达到73%。而到了2003年国家应急中心的报告,病毒感染率增加到85%,明显呈上升态势。计算机病毒在不断发展,手段越来越高明,结构越来越特别。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病毒的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当前的计算机病毒厂商在计算机病毒的消除方面,都是发现一个新病毒后,立即分析它的运行机制,感染原理,编制程序进行查、杀,最后加入到反病毒软件中,或放在网上供用户下载。不仅杀毒软件滞后于病毒,而且由于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更增加了这种分析的难度,这也是当前反病毒领域的瓶颈所在。

第一章计算机病毒的解析

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

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1.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根据多年对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学的、系统的、严密的方法,计算机病毒可分类如下:按照计算机病毒属性的方法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以根据下面的属性进行分类:

1、按病毒存在的媒体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性病毒。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导型病毒感染启动扇区(Boot)和硬盘的系统引导扇区(MBR),还有这三种情况的混合型,例

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导型)感染文件和引导扇区两种目标,这样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复杂的算法,它们使用非常规的办法侵入系统,同时使用了加密和变形算法。

2、按病毒传染的方法

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驻留型病毒感染计算机后,把自身的内存驻留部分放在内存(RAM)中,这一部分程序挂

接系统调用并合并到操作系统中去,他处于激活状态,一直到关机或重新启动.非驻留型病毒在得到机会激活时并不感染计算机内存,一些病毒在内存中留

有小部分,但是并不通过这一部分进行传染,这类病毒也被划分为非驻留型病毒。

3、按病毒破坏的能力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

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这些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险的调用,而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产生的错误也会破坏文件和扇区,这些病毒也按照他们引起的破坏能力划分。一些现在的无害型病毒也可能会对新版的DOS、Windows

和其它操作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个“Denzel”病毒在360K磁盘上很好的工作,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但是在后来的高密度软盘

上却能引起大量的数据丢失。

4、按病毒的算法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写入COM文件并不改变EXE文件,当DOS 加载文件时,伴随体优先被执行到,再由伴随体加载执行原来的EXE文件。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为: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它们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无关指令的解码算法和被变化过的病毒体组成、

1.3 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及事件

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症状

1.计算机系统运行速度减慢。

2.计算机系统经常无故发生死机。

3.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长度发生变化。

4.计算机存储的容量异常减少。

5.系统引导速度减慢。

6.丢失文件或文件损坏。

7.计算机屏幕上出现异常显示。

8.计算机系统的蜂鸣器出现异常声响。

9.磁盘卷标发生变化。

10.系统不识别硬盘。

11.对存储系统异常访问。

12.键盘输入异常。

13.文件的日期、时间、属性等发生变化。

14.文件无法正确读取、复制或打开。

15.命令执行出现错误。

16.虚假报警。

17.换当前盘。有些病毒会将当前盘切换到C盘。

18.时钟倒转。有些病毒会命名系统时间倒转,逆向计时。

19.WINDOWS操作系统无故频繁出现错误。

20.系统异常重新启动。

21.一些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22.异常要求用户输入密码。

23.WORD或EXCEL提示执行“宏”。

24.是不应驻留内存的程序驻留内存。

计算机病毒事件

1.Elk Cloner(1982年)

它被看作攻击个人计算机的第一款全球病毒,也是所有令人头痛的安全问题先驱者。它通过苹果Apple II软盘进行传播。这个病毒被放在一个游

戏磁盘上,可以被使用49次。在第50次使用的时候,它并不运行游戏,取而代之的是打开一个空白屏幕,并显示一首短诗。

2.Brain(1986年)

Brain是第一款攻击运行微软的受欢迎的操作系统DOS的病毒,可以感染感染360K软盘的病毒,该病毒会填充满软盘上未用的空间,而导致它不能再被使用。

3.Morris(1988年)

Morris该病毒程序利用了系统存在的弱点进行入侵,Morris设计的最初的目的并不是搞破坏,而是用来测量网络的大小。但是,由于程序的循环没有处理好,计算机会不停地执行、复制Morris,最终导致死机。

4.CIH(1998年)

CIH病毒是迄今为止破坏性最严重的病毒,也是世界上首例破坏硬件的病毒。它发作时不仅破坏硬盘的引导区和分区表,而且破坏计算机系统BIOS,导致主板损坏。此病毒是由台湾大学生陈盈豪研制的,据说他研制此病毒的目的是纪念1986年的灾难或是让反病毒软件难堪。

5.Melissa(1999年)

Melissa是最早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之一,当用户打开一封电子邮件的附件,病毒会自动发送到用户通讯簿中的前50个地址,因此这个病毒在数小时之内传遍全球。

6. 爱虫(2000年)

爱虫也通过电子邮件附近传播,它利用了人类的本性,把自己伪装成一封求爱信来欺骗收件人打开。这个病毒以其传播速度和范围让安全专家吃惊。在数小时之内,这个小小的计算机程序征服了全世界范围之内的计算机系统。

7.“红色代码”(2001年)

被认为是史上最昂贵的计算机病毒之一,这个自我复制的恶意代码“红色代码”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中的一个漏洞。该蠕虫病毒具有一个更恶毒的版本,被称作红色代码II。这两个病毒都除了可以对网站进行修改外,被感染的系统性能还会严重下降。

8.“Nomad”(2001年)

尼姆达(Nomad)是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之一,在上线之后的22分钟之后就成为传播最广的病毒。

9.“冲击波”(2003年)

冲击波病毒的英文名称是Blaster,还被叫做Lovsan或Loves an,它利用了微软软件中的一个缺陷,对系统端口进行疯狂攻击,可以导致系统崩溃。

10.“震荡波”(2004年)

震荡波是又一个利用Windows缺陷的蠕虫病毒,震荡波可以导致计算机崩溃并不断重启。

11. “网游大盗”(2007年)

网游大盗是一例专门盗取网络游戏帐号和密码的病毒,其变种wm是典型品种。英文名为Trojan/PSW.GamePass.jws的“网游大盗”变种jaws是“网游大盗”木马家族最新变种之一,采用VisualC++编写,并经过加壳处理。“网游大盗”变种jaws运行后,会将自我复制到Windows 目录下,自我注册为“Win dows Down”系统服务,实现开机自启。

该病毒会盗取包括“魔兽世界”、“完美世界”、“征途”、等多款网游玩家的帐户和密码,并且会下载其它病毒到本地运行。玩家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可能导致游戏帐号、装备等丢失。在07年轰动一时,网游玩家提心吊胆。

12.“熊猫烧香”(2007年)

熊猫烧香会使所有程序图标变成熊猫烧香,并使它们不能应用。能够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st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 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 自动连接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 和setup.exe.病毒还可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

13.“扫荡波”(2008年)

同冲击波和震荡波一样,也是个利用漏洞从网络入侵的程序。而且正好在黑屏事件,大批用户关闭自动更新以后,这更加剧了这个病毒的蔓延。这个病毒可以导致被攻击者的机器被完全控制。

14.“Conficker”(2008年)

Conficker病毒原来要在2009年3月进行大量传播,然后在4月1日实施全球性攻击,引起全球性灾难。不过,这种病毒实际上没有造成什么破坏。

15.“木马下载器”(2009年)

本年度的新病毒,中毒后会产生1000~2000不等的木马病毒,导致系统崩溃,短短3天变成360安全卫士首杀榜前3名(现在位居榜首)

16.“鬼影病毒”(2010年)

该病毒成功运行后,在进程中、系统启动加载项里找不到任何异常,同时即使格式化重装系统,也无法将彻底清除该病毒。犹如“鬼影”一般“阴魂不散”,所以称为“鬼影”病毒。

第二章防火墙技术

2.1 防火墙的定义

所谓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种获取安全性方法的形象说法,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才能接触目标计算机。你可以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高级别的保护可能会禁止一些服务,如视频流等,但至少这是你自己的保护选择。

2.2 防火墙的类型

一个个人防火墙, 通常软件应用过滤信息进入或留下。一台电脑和一个传统防火墙通常跑在一台专用的网络设备或电脑被安置在两个或更多网络或DMZs (解除军事管制区域) 界限。这样防火墙过滤所有信息进入或留下被连接的网络。后者定义对应于"防火墙" 的常规意思在网络, 和下面会谈谈这类型防火墙。以下是两个主要类防火墙: 网络层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这两类型防火墙也许重叠; 的确, 单一系统会两个一起实施。

1、网络层防火墙

网络层防火墙可视为一种 IP 封包过滤器,运作在底层的 TCP/IP 协议堆栈上。我们可以以枚举的方式,只允许符合特定规则的封包通过,其余的一概禁止穿越防火墙。这些规则通常可以经由管理员定义或修改,不过某些防火墙设备可能只能套用内置的规则。

我们也能以另一种较宽松的角度来制定防火墙规则,只要封包不符合任何一项“否定规则”就予以放行。现在的操作系统及网络设备大多已内置防火墙功能。

较新的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来源 IP 地址、来源端口号、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号、服务类型(如 WWW 或是 FTP)。也能经由通信协议、TTL 值、来源的网域名称或网段...等属性来进行过滤。

2、应用层防火墙

应用层防火墙是在 TCP/IP 堆栈的“应用层”上运作,您使用浏览器时所产生的数据流或是使用 FTP 时的数据流都是属于这一层。应用层防火墙可以拦截进出某应用程序的所有封包,并且封锁其他的封包(通常是直接将封包丢弃)。理论上,这一类的防火墙可以完全阻绝外部的数据流进到受保护的机器里。

防火墙借由监测所有的封包并找出不符规则的内容,可以防范电脑蠕虫或是木马程序的快速蔓延。不过就实现而言,这个方法既烦且杂(软件有千千百百种啊),所以大部分的防火墙都不会考虑以这种方法设计。

XML 防火墙是一种新型态的应用层防火墙。

2.3 防火墙的基本特性

(一)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所有网络数据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这是防火墙所处网络位置特性,同时也是一个前提。因为只有当防火墙是内、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唯一通道,才可以全面、有效地保护企业网部网络不受侵害。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防火墙适用于用户网络系统的边界,属于用户网络边界的安全保护设备。所谓网络边界即是采

用不同安全策略的两个网络连接处,比如用户网络和互联网之间连接、和其它业务往来单位的网络连接、用户内部网络不同部门之间的连接等。防火墙的目的就是在网络连接之间建立一个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

典型的防火墙体系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防火墙的一端连接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而另一端则连接着互联网。所有的内、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都要经过防火墙。

(二)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通过防火墙

防火墙最基本的功能是确保网络流量的合法性,并在此前提下将网络的流量快速的从一条链路转发到另外的链路上去。从最早的防火墙模型开始谈起,原始的防火墙是一台“双穴主机”,即具备两个网络接口,同时拥有两个网络层地址。防火墙将网络上的流量通过相应的网络接口接收上来,按照OSI协议栈的七层结构顺序上传,在适当的协议层进行访问规则和安全审查,然后将符合通过条件的报文从相应的网络接口送出,而对于那些不符合通过条件的报文则予以阻断。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防火墙是一个类似于桥接或路由器的、多端口的(网络接口>=2)转发设备,它跨接于多个分离的物理网段之间,并在报文转发过程之中完成对报文的审查工作。如下图:

(三)防火墙自身应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

这是防火墙之所以能担当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防护重任的先决条件。防火墙处于网络边缘,它就像一个边界卫士一样,每时每刻都要面对黑客的入侵,这样就要求防火墙自身要具有非常强的抗击入侵本领。它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本领防火墙操作系统本身是关键,只有自身具有完整信任关系的操作系统才可以谈论系统的安全性。其次就是防火墙自身具有非常低的服务功能,除了专门的防火墙嵌入系统外,再没有其它应用程序在防火墙上运行。当然这些安全性也只能说是相对的。

目前国内的防火墙几乎被国外的品牌占据了一半的市场,国外品牌的优势主要是在技术和知名度上比国内产品高。而国内防火墙厂商对国内用户了解更加透彻,价格上也更具有优势。防火墙产品中,国外主流厂商为思科(Cisco)、Checkpoint、Net Screen等,国内主流厂商为东软、天融信、网御神州、联想、方正等,它们都提供不同级别的防火墙产品。

防火墙的优点:

(1)防火墙能强化安全策略。

(2)防火墙能有效地记录Internet上的活动。

(3)防火墙限制暴露用户点。防火墙能够用来隔开网络中一个网段与另一个网段。这样,能够防止影响一个网段的问题通过整个网络传播。

(4)防火墙是一个安全策略的检查站。所有进出的信息都必须通过防火墙,防火墙便成为安全问题的检查点,使可疑的访问被拒绝于门外。

2.4 防火墙的功能

防火墙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控制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信任程度区域间传送的数据流。例如互联网是不可信任的区域,而内部网络是高度信任的区域。以避免安全策略中禁止的一些通信,与建筑中的防火墙功能相似。它有控制信息基本的任务在不同信任的区域。典型信任的区域包括互联网(一个没有信任的区域) 和一个内部网络(一个高信任的区域) 。最终目标是提供受控连通性在不同水平的信任区域通过安全政策的运行和连通性模型之间根据最少特权原则。

防火墙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算机上被执行。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它还能禁止

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1、网络安全的屏障

一个防火墙(作为阻塞点、控制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如防火墙可以禁止诸如众所周知的不安全的NFS协议进出受保护网络,这样外部的攻击者就不可能利用这些脆弱的协议来攻击内部网络。防火墙同时可以保护网络免受基于路由的攻击,如IP选项中的源路由攻击和ICMP重定向中的重定向路径。防火墙应该可以拒绝所有以上类型攻击的报文并通知防火墙管理员。

2、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配置在防火墙上。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例如在网络访问时,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它的身份认证系统完可以不必分散在各个主机上,而集中在防火墙一身上。

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作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另外,收集一个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的理由是可以清楚防火墙是否能够抵挡攻击者的探测和攻击,并且清楚防火墙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网络使用统计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等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再者,隐私是内部网络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内部网络中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可能包含了有关安全的线索而引起外部攻击者的兴趣,甚至因此而暴漏了内部网络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墙就可以隐蔽那些透漏内部细节如Finger,DNS等服务。Finger显示了主机的所有用户的注册名、真名,最后登录时间和使用shell类型等。但是Finger显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击者所获悉。攻击者可以知道一个系统使用的频繁程度,这个系统是否有用户正在连线上网,这个系统是否在被攻击时引起注意等等。防火墙可以同样阻塞有关内部网络中的DNS信息,这样一台主机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会被外界所了解。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3.1 防病毒技术的概述

从反病毒产品对计算机病毒的作用来讲,防毒技术可以直观地分为: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及病毒清除技术。

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传染和破坏。实际上这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即一种行为规则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而后在程序运作中凡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认定是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操作,尤其是写操作。

预防病毒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例如,大家所熟悉的防病毒卡,其主要功能是对磁盘提供写保护,监视在计算机和驱动器之间产生的信号。以及可能造成危害的写命令,并且判断磁盘当前所处的状态:哪一个磁盘将要进行写操作,是否正在进行写操作,磁盘是否处于写保护等,来确定病毒是否将要发作。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应用包括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和对未知病毒的预防两个部分。目前,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可以采用特征判定技术或静态判定技术,而对未知病毒的预防则是一种行为规则的判定技术,即动态判定技术。

2、检测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判定出特定计算机病毒的一种技术。它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