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以复述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聋哑年轻人高超的

画技及其画艺高超的原因。

2、抓住重点字词与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清“鱼游到

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3、指导学生感知课文感情基调,读好重点句段。

4、学习年轻人专注、忘我、持之以恒、勤奋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的字词与句子。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分析专注与勤奋的作用。

一、由题质疑,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有个观鱼的好地方。你知道是

哪里吗?生答:玉泉。对,同学们想不想去那看看鱼呢?想。好,请看大屏幕,

金鱼好看吗?这么美的金鱼它从水里游到了我们的屏幕上,有没有人能使它游到纸上去呢?谁能?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对,在上节课我们就接触到了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进一步来了解这个举止特别的青年。师板书课题:27 鱼游到了纸上齐读两遍课题后质疑:

2、有什么疑问没有?鱼是怎么游到他的纸上的?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纸

上?好,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

且在文中找到文中直接点题的句子。生读课文。

二、分析探究,体会“鱼游到了纸上”:

1、请生回答找到了文中直接点题的句子没有?

多媒体重点句段展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指导学生读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借助课文中的提

示语指导)

3、听到这句话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好奇,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设置一个小场景,大家在茶室后院看鱼,听到一个女孩的惊叫声大家一起向这个女孩的位置靠拢,都想看个究竟,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4、出示我会选

A“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B“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过渡:总结学生选择“游”的观点,再次指导读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

上来了!”

3、青年的画技真的如女孩所夸得那样高超吗?他真的画的那么好吗?我们就

去看个究竟吧!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青年画鱼的段落。

多媒体重点句子展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

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a 指导学生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静静地”分析这个句子,体会

青年作画的专注和认真。

b 指导学生多形式读好这个段落,抓住“工笔细描”的慢和“挥笔速写”的快。

4、师:同学们,你见过金鱼的什么动态呀?跳跃的,摇尾巴的,吐泡泡的。

下面教师教你们在读当中来画一画金鱼的动态。

多媒体重点句子展示: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

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师引导说话训练: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

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那我来问问,你画金鱼的跳跃的动态时,还需要跑到金鱼缸边去看吗?不需要,为什么?因为金鱼已经记在了他的心里。

生读句子,师问他工笔细描,他挥笔速写时,还需要到金鱼缸边去看吗?不用,为什么,因为金鱼已经记在他的心里了。青年的心里记着鱼,刻着鱼,他的

心里装着鱼,记着鱼,好全班同学再一起好好读一下这个句子。

是啊,如此认真的作画态度才能换来高超的画技展示,难怪小女孩会夸赞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难怪围观的人会高声夸赞:(画的跟真的一样)

三、深入文本,静思“鱼游到了心里”:

1、青年绘画时忘我的安静让我们惊叹,他高超的画艺让我们流连,但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如此高超的画技,这位聋哑青年是怎样练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3—5段找到这位聋哑青年练就高超画技的原因。(生找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

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特别留意了哪些词语?(多媒体重点标识:静静地呆呆地)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去公园看金鱼的时候是怎么样看的呢?(生答)对比自己的看鱼态度,大家觉得他是怎么样看鱼的呢?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引

导学生理解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3、同学们,这样聚精会神地、屏息凝神地看,看了多久呢?(生读句子)

多媒体展示句子: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

天,常常忘了吃饭,忘记自己。

读了这个句子,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青年坚持不解地看鱼,看的很认真。青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会去看鱼,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会去看鱼。

多媒体出示图片春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花儿红了,草儿绿了,他到玉泉来,---生齐答: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自己。

多媒体出示图片夏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他到玉泉来

多媒体出示图片秋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他到玉泉来,

多媒体出示图片冬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北风呼啸,大学纷飞,他到玉泉来,,

4、孩子们,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

样静静地看(板书),呆呆地看,他中断过吗?他放弃过吗?这叫怎样的看?(词语积累,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学们,这样看,他觉得累吗?苦吗?困吗?(生答)在课文中找到依据说说原因好吗?

师总结:好一个“忘记”,周围的人一直赞叹着、议论着,但他却没有任何

反应,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种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甚至忘了自

己的境界叫做什么呢?(生答:忘我的境界)

四、理清关系,总结全文:

1、就是这种忘我的境界,使他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同学们,课文讲到这

你们能说一说“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多媒体出示:说一说“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

系吗?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说一说。

鱼就这样静悄悄地,在他的忘我中游到了心里,再在他的胸有成竹中游到了纸上,游到纸上的,不只是鱼,还有他的心,还有他的专注和勤奋。

此时此刻,如果你在现场,你想对青年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图片与问题:你想对青年说些什么?生写后说。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说的真好,在青年的身上刘老师想起了前面我们学的《触摸春天》这

篇课文安静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幻灯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孩子们,如果你们也能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去做每件事,我相信你们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布置作业:小练笔。学习作者的特别之处,认真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

的语言,动作。

六、板书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画鱼

鱼游到了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专注认真持之以恒坚持不解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 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 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

质。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 15分钟教案设计

微课:15分钟教案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鱼画到了纸上(齐读),有什么发现吗?引起学生的质疑。 师:鱼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是什么原因? (学生快速看完书或讨论后给出答案) 2、因为画的鱼太逼真了,就像是鱼游到纸上一样。(注: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 来,我们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画活了,应是:()了纸上。 小结: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学习“画鱼”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的,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1、这位青年正在做什么?板书(画鱼) 2、他是如何画的呢?(老师摆动作)是:这样?是这样?(找出关键词告诉我)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什么叫工笔细描?(PPT)——学生判断,女生读。 什么叫挥笔速写?(PPT)——学生判断,男生读。 什么叫一丝不苟?(PPT)——:像一条狗一样,没有一根毛吗?那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画时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画得快(教师手势),那么你能这样画出游到纸上的鱼吗?为什么青年能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吗?(过渡) 三、学习“看鱼” 1、这么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第5自然段)

列举文中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青年在做什么?(板书:看鱼) 2、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青年看鱼就是这样专注,这样忘我。(板书:忘我) (引读)PPT:春天,柳绿花开时,他—— 夏天,荷叶田田时,他—— 秋天,红叶似红时,他—— 冬天,寒风剌骨时,他── 3、小结: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青年都要来看金鱼。他这样观察金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 4、小结:(这让我想了一个古代成语:有一个人,看的竹子多了,画出了竹子也很逼真,这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是呀,正因为如此,这位青年才让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 四、总结 那么,这样的一位青年,给了你什么启发呢?说说看。。。 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忘我) 画鱼(游到了纸上) 启示:坚持不懈 反思:15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较流畅自然,与学生的互动较佳。但是,教学目标中的学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却是忽略了,没有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可能是也是因为1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吧,感觉比较遗憾。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以复述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聋哑年轻人高超的 画技及其画艺高超的原因。 2、抓住重点字词与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清“鱼游到 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3、指导学生感知课文感情基调,读好重点句段。 4、学习年轻人专注、忘我、持之以恒、勤奋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的字词与句子。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分析专注与勤奋的作用。 一、由题质疑,整体感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有个观鱼的好地方。你知道是 哪里吗?生答:玉泉。对,同学们想不想去那看看鱼呢?想。好,请看大屏幕, 金鱼好看吗?这么美的金鱼它从水里游到了我们的屏幕上,有没有人能使它游到纸上去呢?谁能?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对,在上节课我们就接触到了他。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进一步来了解这个举止特别的青年。师板书课题:27 鱼游到了纸上齐读两遍课题后质疑: 2、有什么疑问没有?鱼是怎么游到他的纸上的?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纸 上?好,带着这些疑问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 且在文中找到文中直接点题的句子。生读课文。 二、分析探究,体会“鱼游到了纸上”: 1、请生回答找到了文中直接点题的句子没有? 多媒体重点句段展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指导学生读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借助课文中的提 示语指导) 3、听到这句话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好奇,用好奇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设置一个小场景,大家在茶室后院看鱼,听到一个女孩的惊叫声大家一起向这个女孩的位置靠拢,都想看个究竟,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4、出示我会选 A“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B“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过渡:总结学生选择“游”的观点,再次指导读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 上来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27《鱼游到了纸上》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40分) 1.(10分)阅读冲浪。 风筝 那挂在树枝上的风筝是无法取下来了。 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即使取下来,也是满身伤痕。它已无法再飞上天空。 那个失去这只风筝的孩子,深深地知道这一切。他甚至没站在树下惋惜他的风筝。他毅然回家去了。 他要再糊一只新的风筝。 此刻,他又举着一只新的风筝来了,开始了又一次新的放飞。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执着的表现,只是这种品德常常表现在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嬉戏之中。 我看见那个孩子放飞的第二只风筝高高地飘上了晴空。他的目光很专注。 (1)与“惋惜”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孩子放风筝遇到了什么情况? (3)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又是怎样做的? (4)“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执着的表现”,这里“执着”的意思是,孩子的执 着表现在。 2.(10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的主人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目光被河心一个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破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艄公沉着撑篙的句子,读一读,写出你的感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换成“一共有六人”吗?为什么? (3)第一自然段写黄河的气势,是为了突出 3.(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 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____认识____ 其实我并不了解他____ 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____说他____特别____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____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____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____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____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二、集体研讨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猎德小学董银芳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3、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写批注,初步感受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语句含义。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提高描写人物言行的能力。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并描画鱼的。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教师:PPT 学生:进行课前先学。 先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句。 2.朗读课文,就你感兴趣的或让你感动的语句写批注;试着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3.查阅有关体现身残志坚、勤奋努力或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想想你得到什么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PPT出示)词语:泉白如玉赏心悦目举止特别忘我境界 一丝不苟融为一体唯一惊奇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引发思考: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捕捉到了要解决: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帮助我们学习本文的关键。现在我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出现“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找到相关段落内容。

二、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文中几次出现“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找到相关段落内容。 2.小组内学习交流后,汇报并相互补充完善,并品读语句,指导朗读小女孩的话。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PPT出示,品读以下几句话: (1)“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理解:“惊奇”;这是作者听到的内容。) (2)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理解:“一丝不苟”;感受作者认真观察人物与描述人物的方法。) 板书:一丝不苟 (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笔谈) 3、创设情境,练习写话 PPT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写一写,在练习纸上完成。) 3分钟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完成小练习: 1、白发苍苍的老人侧过身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的阿姨(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看鱼) 导入:是呀,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1.(PPT出示句子,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指名回答)你觉得“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呢?(胸有成竹) 3.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 小组内学习交流后,汇报并相互补充完善,并品读语句。 默读课文,找出体会先“游到了心里”的句段,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小组内学习交流后,汇报并相互补充完善。 4.根据学生回答,老师PPT出示,品读以下几句话: (1)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出神入迷地观察)(2)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 (3)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爱鱼到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4.这些忘我境界的内容,可以用一个什么四字词来概括?(废寝忘食)

《鱼游到了纸上》市公开课教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用人物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法的意思,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学以至用。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字,概括课文内容,体会青年高超画技。教学难点:能采用“看到、想到”的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解题,感受“游”之妙 1、师生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2、换字解题 (1)关注课题中的哪个字?“游”可以换成哪个字? (2)课文中是鱼游到了纸上,还中画到了纸上? (3)预习了课文,你读懂了课题吗?(画技高超) 3、例举其他画家作品并命题 (1)虾()到了纸上 (2)马()到了纸上 (3)鸟()到了纸上 (4)竹()到了纸上

4、小结: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上,我们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一个“游”字,就让我们感受到青年高超的绘画技术。(板书:高超画技) 下面让我们像游鱼一样游进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词语 花港清澈见底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聋哑人绣花厂徽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徽”的意思。相机指导书写“徽”字。 ②理解“聋哑”“壶”并指导书写。 ③你是怎么理解“赏心悦目”的?指生说,(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是什么让“我”心情舒畅呢?读读它在文中的句子。(生读)(文中指品茶赏鱼这种氛围令人心情舒畅) ④小结:联系上下文就能让我们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词语的意思。(2)概括主要内容 ①已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②用人物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 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 要内容。 3、初步感知“鱼游到了纸上”的深刻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 1、抓住“我”告知年轻人旁观者说他画的“鱼游到了 纸上”,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情景,引 导学生通过抓人物刻画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进行理解“鱼 游到了纸上,先游到我的心里”两者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最后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起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鱼画到了纸上”。然后,转身表面正儿八经地打开书本上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你写错了题目啦。”) 2、师故作惊讶答:哎呀,老师那里写错了? (生此时会根据书本说:27课的题目应该是鱼游到了纸

上,不是画到了纸上。) 3、师微笑着狡辩: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同学们, 你们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 (生此时可能会比较简单地答出“鱼游到了纸上”是因 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也或许他们会从课文的 主要内容进行解答。) 4、(此时,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探讨“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师:“对,我们的课文题目应该是鱼游到了纸上,而非 鱼画到了纸上。那为什么作者会说鱼能游到了纸上了呢?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27课,通过学习课文看看这鱼是怎样 游到了纸上的。 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感悟“鱼游到纸上”与“先游到我的心里”的关系。 (一)小组合作研读,针对课文提出问题。(7分钟) 1、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合作学 习中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议 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 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 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教师在PPT上快速打出学生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研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及高超的画技,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学习通过行为举止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预设流程: 课前谈话:板画竹子,送出礼物,评价竹子,激活好词储蓄,引导回顾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谈话激励自信地表现自己。 一、揭题引入 读题,大胆猜测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证实 1、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划生字词,想想题目的意思是否正如自己所料。 2、交流证实。 3、那题目这句话是说谁呢(聋哑青年)作者认识吗(换词理解“罢了”) 4、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说这是一位( )的青年。(举止特别、爱鱼、……)引导理解“举止”,它经常和行为连用,行为举止。

5、从一个人的举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这为青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察观察这位青年的行为举止。 三、研读“举止” 1、默读课文,找出写青年行为举止的句子,读一读,从他的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反馈。 句一: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会看到些什么呢? (3)想像说话,仿佛看见青年在画鱼的()。 (4)边读边想像画面,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一丝不苟、细致、很快……) “一丝不苟”还可以用什么词( 仔仔细细、专心致志……) 引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鱼鳞——仔仔细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嘴巴——专心致志…… (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评读。 (6)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觉得我就在那位青年身旁看他画画,忍不住夸夸他:“这年轻人真厉害,把鱼都画活了!” (8)你们也来夸夸吧(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27《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本课将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回顾:“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再讲讲‘胸有成竹’的故事)(二)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心中有鱼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 (三)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现在我们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填空? 2、玉泉的鱼很有名,玉泉的池水也很美,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泉白如玉(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因此得名玉泉。)可爱的鱼儿在池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第二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我的心里”的关系。 2.读写结合,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劳、专注的品质。 教案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也留下了“找出带游字的句子”这一道作业,请问你找到了几句? 生汇报作业情况。 师:整整七个带“游”的句子,全部找到的,举手! 二、正课 (一)理解鱼游到纸上(结果) 1.读带“游”字的句子整体感受“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师:这七个带“游”的句子啊,有的很短,一读就通,不难。有的比较长,有点儿难读,读个三遍五遍不见得能够把它读顺口。怎么样? 生读:(小黑板出示) 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他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当我告诉他鱼游到了纸上,他笑了,笑得那么甜。是吗?孩子们,他为什么笑了?(生思考)而且笑得那么甜?师(轻声问):为什么?示意一个学生。 师:你说呢?他为什么笑了?(他被人夸奖了之后心里暖洋洋的。)师:谁夸奖了他?(文中的“我”。)师:谁第一个夸奖了他?(那个小女孩。)师:小女孩怎么夸他的?(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师:你能读一读小女孩的原话吗?(对大家说)瞧!费劲儿的。 生: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师:没错!请坐!咱们一起读,一、二,齐——生(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师:嗯,是这个句子吧?(齐读) 3.情感体验: ①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就在金鱼缸边儿,你的耳边突然传来这么一声惊叫,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听学生发挥 ②模拟场景:好的。我们让一组同学来做一做第一反应。要求是,让一个同学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句话,听了一声喊叫之后,迅速地做出第一反应。哪组来? 指名一生读,老师下令。 师: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生: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看学生反应,并适时点评) 师:有感觉吗?生:有!师: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准备!突然,你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叫——生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师:都想挤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旨在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四年级下学期处在中年级的最高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相对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朗读课文的基础,语感较为丰富,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主质疑 由在水里游动的鱼动画,引出本课的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谈感受,带着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27 《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7 鱼游到了纸上 *教材简说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青年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 3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青年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做事专注,勤奋的品质。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学生在课前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图画,导入课题(板题:鱼游到了纸上) 让学生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复习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1)、认读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我会填: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玉泉)观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注,(画鱼),画得栩栩如生。 过渡语:作者说这位青年非常“特别”,青年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读课文,并勾画。 2 、和同桌直接交流一下结果,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眼睛比作玉泉的水。写出了青年外貌的特别,很博人眼球。

《鱼游到了纸上》时试讲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读课题 师:同学们。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游,纸) 启思:是呀,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种疑问再读课题。 师:第一次读到课题,你们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师:好这个同学来说说你的感受。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会儿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难读的字音和长句子。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厂徽、聋哑、工笔、速写 师:自由地来读读这些生字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你读得很标准;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 师:这在些词语里面,你们认为最容易错的是哪些字词呢?港,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主意的(评价:你得小眼睛真厉害,看出这上面是两横;你真会观察,这里是横折、横、竖弯钩!)教师范写“港”。还有吗?这个同学发现“徽”,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没错,它和“微风”的微的相似,教师范写“徽”。让我们也动笔来写写,写好了和同学互相校对一下,有错误的马上改正。 师:词语读准了,字也会写了,那你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句话呢?要是能联系课文内容就更好了!同学们都很认真,都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句子 师:有谁知道“赏心悦目”什么意思?赏是什么意思?(欣赏)悦呢?(使愉快)那连起来呢?(欣赏美好的东西心情很愉快)我们抓关键字理解了词语的本义。在课文中,这个词语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心里很愉快)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词语: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湖面(清澈见底)、;这个青年一丝不苟画鱼 3.概括课文内容 师:很好,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凭借课题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一位聋哑青年刻苦练画,画鱼很像,人们称赞让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5.归纳小结。 师:你真棒!说得非常好,有时我们可以利用课题来说清文章的大意,这是一种好学习方法。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定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其实就是说——(是的,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他的画技相当高超) 7.师板书:画技高超 三、抓关键词,品技高超 1.师: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个段落具体讲了青年人画技高超? 2.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师:谁能来朗读这段话,让大家来感受一下青年人的画技高超? (2)朗读评议 师:你在他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个词读得特别好?(一丝不苟) (3)抓“一丝不苟”体会青年画鱼极为认真 师:你从一丝不苟体会到什么?(青年画鱼很认真、细致)带着这样的体会你来读? (4)抓“工笔细描”,体会青年画鱼极为细致 师:青年人一丝不苟地画鱼,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说他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绣花你在电视上看过吗?对它的细,谁有体会?(一针一线地缝,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同学们,请展开想像,青年他会把金鱼的什么细细地一丝不苟地描绘下来呢?当鱼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_《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_《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之三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新版】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在玉泉结识了一位青年聋哑人,他爱鱼,他画的鱼形象逼真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趣。 2.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3.学习本课4个生字、10个生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三个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青年聋哑人画鱼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课文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金鱼吗?鱼在水里游,鱼会游到纸上吗?教师板书课题:鱼游到纸上。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27、鱼游到了纸上原创教案设计 二、自由读课文

1.想想课文写的是谁?(一个聋哑青年。) 2.写他做什么?(在玉泉认真地画金鱼。) 三、再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读课文、划生字。 2.利用拼音表和字典认读生字。 3.读词。 4.查字典理解词语。 唯一赏心悦目一丝不苟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举止境界聚集忘我赏心悦目 细致天真唯一骄傲一丝不苟 2.说出难记的生字。 “罢”字上半部是“”不是“四”。 3.理解词语。 唯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一丝不苟:一点不随便,一点不马虎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十四个自然段) 六、练习读课文、纠正读音 思考:1.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玉泉结识了一个爱鱼的聋哑青年,他画的鱼形象逼真,人们称赞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2.“鱼游到了纸上”什么意思? 鱼仿佛在纸上游,说明青年画的鱼形象逼真,仿佛和活的一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第二段:(5~8自然段)一个星期天,我去玉泉又看到那个人画金鱼,别人称赞说鱼游到他的纸上了。 第三段:(9~14自然段)傍晚,我发现他是个聋哑人,并把别人称赞他的话告诉了他,他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