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有无可比性

各国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有无可比性

各国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有无可比性
各国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有无可比性

各国的失业率的统计数据有无可比性的思考

杭州高伟

因为讲《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我接触到了就业和创业的相关的问题,也接触到了中国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真实的失业率等概念。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这里面的水份有多深了,我发现各国对于这个数据统计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各个国家的数据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公布的失业率高其实并不一定实际失业率高,失业率其实成为一种政客和投机者们的工具,是可以做出来的,所以这种数据的可靠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至多只能有参考的价值,有时还成为了某些人愚弄百姓的工具,于是化了一些时间作了一点整理。

个人特别关注到了各国对于失业和失业率的不同的界定标准和统计的标准的不同,这会对于失业率数据的正确性造成实际的影响。

按我国的官方媒体的数据:

2013年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在FT中文网刊登的一篇文章透露,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失业率与经济增速、通胀率等指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这是中国政府高层首次公开披露这一统计数据。

看起来这组数据很乐观,因为今天早晨还看到环球网和人民网的新闻:

2013年9月欧盟和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

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欧元区失业率达到1%,与上月持平,仍是欧盟统计局1995年开始发布这一数据以来最高值。

9月份,欧盟28国失业率为1%,高于去年9月份的10.6%。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和欧盟失业率持续上升,显示债务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已延伸至实体经济,就业形势不断恶化。

欧盟国家中失业状况最严重的是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分别高达27.6%和26.6%。失业率最低的是奥地利,为4.9%,其次是德国和卢森堡,失业率分别为5.2%和5.9%。

德国青年人失业率欧盟范围内最低

2012-08-15 03:15 文章来源:中国驻德国使馆经商参处

德国联邦统计局()8月10日公布,6月份德国15至24周岁年轻人失业人数约35万,青年人失业率为%,在欧盟范围内为最低水平。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欧盟范围内年轻人失业率为%,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待业或失业状态,6月份欧盟青年人失业总人数约550万。

当月欧盟范围内青年人失业率和德国一样较低的国家有奥地利(%)和荷兰(%),最高者属希腊(%)和西班牙(%)。多数欧盟国家青年人失业率自经济危机开始即走高,在去年进一步上升:自2011年6月起,欧盟平均失业率为%。危机爆发前,2008年4月为%。

欧盟失业率再度攀升

人民网布鲁塞尔11月1日电(记者张杰)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9月欧元区国家的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达到%,创下11个月来新高。而整个欧盟区(欧盟27国)2011年9月的失业率也从2010年9月的%升至%。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欧盟区各成员国中有14个失业率下降,13个失业率上升。目前成员国中失业率最低的是奥地利,仅%,其次是荷兰(%)和卢森堡(%)。而失业率最高的是西班牙,达到%,债务危机严重的希腊紧随其后,达%,拉脱维亚虽较去年同期降低%,

但仍以%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青年(25岁以下)的失业率达到%,欧元区的青年失业率也达%,与去年同比上升%和%。最高的西班牙和希腊甚至达到了%和希腊%。

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四分之一青年人失业

国际财经新华网2013-06-02 10:2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金力):欧盟统计局5月31号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四月份,欧元区17国的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青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失业。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会给欧洲社会带来什么问题?欧盟国家有什么对策?以下是本网驻欧盟总部记者金力的详细报道。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欧元区17国的失业率为%,比今年3月份又上升了个百分点。欧盟27国的失业率为%,与上月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都上升了1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欧元区17个国家,失业人数高达1937万5千人,估计不久就将突破2千万人。

失业率数据有两个特点:第一,从国别来看,北欧国家与南欧国家不平衡。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奥地利、德国和卢森堡,失业率只有%、%和%;而失业率最高的国家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为27%、%和%。第二,青年人失业问题特别严重。在欧元区国家,25年以下青年人的失业率接近25%,相当于每4个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业。尤其是债务危机严重的那几个国家情况更为糟糕。比如说,希腊青年人的失业率达到了%,西班牙为%,葡萄牙%。

这么高的失业率特别是青年人失业率,必然会给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严重问题。这一点,欧盟国家领导人都很清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青年人失业是欧洲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再这样下去,青年人将对政府失去信心,将对欧盟失去信心。意大利劳工部长乔瓦尼尼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这一代青年人,他们是欧洲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却成为失落的一代。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警告说,高失业率有可能造成社会分裂,这是对欧元区团结的最大威胁。就在欧盟公布最新失业率的同一天,反对资本主义组织的数千人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门口进行示威,堵塞进入欧洲央行的大门,抗议欧洲央行应对债务危机的策略。舆论认为,如果五六百万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欧洲社会很可能会出现动荡。

美国:失业率是怎么统计的?

失业率的高低对各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高就业、低失业既满足了微观层面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又在宏观层面上满足了政府的需要,是政府和公众理性预期目标的最佳结合状态,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其社会各界持各种不同政见的党派和人们可以反对一切,但唯独对低失业率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与失业率有关的各种因素也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美国劳工部每月首个周五发布“非农就业报告”提供了就业前景、经济趋势、失业与月薪数据,这些数据及月度发布结果影响着全球经济表现甚至政治家的职业生涯。美国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美国失业率的统计分析

美国失业率数据2013年10月22日20:30 公布的数据是%。

在美国,所有16岁以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并且在过去四周内积极寻求工作却不成功的人被界定为失业人口。美国的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之比。根据《2012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美国拥有非机构劳动人口亿(不包括军人和监狱服刑人员)。其中,登记和申请就业的劳动人口总和(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相加)为亿,就业人数亿,E/P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失业人数总和1374万,失业率%,因各种原因不在劳动力队伍的人数总和是8600万,他们占劳动力人口总和的%。

美国的失业率统计口径来源主要有三种,住户调查失业率、机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

“住户调查失业率”,是由美国普查局(Census Bureau)先做当期人口调查即(CPS,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后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再来统计失业率。CPS调查由6万个家庭作为样本,对美国16岁以及16岁以上所有人口的全面就业状况调查,涉及大约11万人,覆盖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这些人被划分在2025个单位,然后从中抽取824个单位,劳工部统计据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每月抽取其中的四分之一作为调查对象,其整个操作过程由劳工部受过专业训练的2200个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信件的方式按专业的调查程序来完成。其调查目的主要用于测算失业率。

“机构调查失业率”,它的人口数据来源是当前就业统计(CES,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是美国劳工统计局与州政府的就业机构针对用人单位进行有关就业数据的统计汇编。相关数据是通过每月对14万个商业和政府机构所覆盖的大约40万个工作地点总人数约4800万人的持续调查所获得,调查企业和政府机构中有工资关系的雇员人数增减,用来算新增就业。所调查人口占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非农就业岗位变化情况是出自对企业的调查。“机构调查”的时间要比“住户调查”的时间晚一周。

美国也有“登记失业率”,然而由于其登记的失业人口远远低于实际水平,因此数据失真。一般而言,高收入失业者和短期失业者往往不向救济部门登记,还有大量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因而其数据一般也不被采纳和关注。

“住户调查失业率”和“机构调查失业率”有很多不同点,二者相互独立并互为补充。二者的调查数据来源不同,收集方法和计算程序各异,抽样的标准不同,因而反映的美国就业市场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不过总体而言,机构调查结果因为覆盖面更广因而更精确。但在经济发展转折期,住户调查就会更精确,因为调查用工单位一般无法计入新公司或倒闭公司。“住户调查失业率”更加偏重于对就业和失业人口的具体人口特征的分析调查,而“机构调查失业率”则更加注重分析各行业的就业与失业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新增就业数据都因为客观原因存在一些误差,其幅度大约是10万人左右。以2012年8月为例,8月报告的第一次预计新增就业者是万人,9月的报告上调为万人,11月份则上调为万人。

"登记失业率"。就是从失业救济部门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这种失业率基本不被美国社会认可,也几乎不出现在官方的报告中。因为这种失业率是极其失真的失业率。因为,1,高收入失业者一般不向救济部门登记;2,短暂失业者很少向救济部门登记;3,特别是大量的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2008年11月的登记失业人数为450万人,只有第一种的44%。如果也像某国的统计口径一样,那么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失业率就不是%,而是%了。

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

1,城镇登记失业率

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的年龄口径不统一。我国将劳动就业年龄规定为:男16—60岁、女16-55岁,同时规定登记失业年龄界限为:男16—50岁,女16-45岁。参照国际劳工组织或其他大多数国家的统计标准,通常只有年龄下限规定(16岁),而没有上限规定(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除外)。

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是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

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因此总体来说肯定会低估真实的失业程度。而有统计年龄男16-50 女16-45,这大大缩小了登记的范围。而农民工是不在登记之列的。

2013年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这种数据是有水份的。

城镇调查失业率;

调查显示,2002年末,五城市的总体失业率为%;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武汉%),其次是沈阳%),西安%),福州%)和上海%);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失业率,达到%,而男性只有%;中年人的失业率在所有年龄阶段是最高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近在FT中文网刊登的一篇文章透露,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失业率与经济增速、通胀率等指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这个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只有自己思考了。

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失业数据,是结合中国国情,在调查方法、调查口径方面,跟一般国家进行劳动力调查或者跟国际组织建议的方法有所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进行调查时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1小时作为标准,而是15个小时。

新中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六次失业高峰,分别是:

第一次是在1950到1952年。

第二次在是在1961到1962年。

第三次是在1968年到1975年。

第四次是1978年到1980年。

第五次是1995年1 9 9 8年。

第六次是不是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

看看最近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再次验证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

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四分之一青年人失业

国际财经新华网2013-06-02 10:2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金力):欧盟统计局5月31号发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四月份,欧元区17国的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青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失业。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会给欧洲社会带来什么问题?欧盟国家有什么对策?以下是本网驻欧盟总部记者金力的详细报道。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欧元区17国的失业率为%,比今年3

月份又上升了个百分点。欧盟27国的失业率为%,与上月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都上升了1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欧元区17个国家,失业人数高达1937万5千人,估计不久就将突破2千万人。

失业率数据有两个特点:第一,从国别来看,北欧国家与南欧国家不平衡。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奥地利、德国和卢森堡,失业率只有%、%和%;而失业率最高的国家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为27%、%和%。第二,青年人失业问题特别严重。在欧元区国家,25年以下青年人的失业率接近25%,相当于每4个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业。尤其是债务危机严重的那几个国家情况更为糟糕。比如说,希腊青年人的失业率达到了%,西班牙为%,葡萄牙%。

这么高的失业率特别是青年人失业率,必然会给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带来严重问题。这一点,欧盟国家领导人都很清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青年人失业是欧洲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再这样下去,青年人将对政府失去信心,将对欧盟失去信心。意大利劳工部长乔瓦尼尼说,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这一代青年人,他们是欧洲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却成为失落的一代。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警告说,高失业率有可能造成社会分裂,这是对欧元区团结的最大威胁。就在欧盟公布最新失业率的同一天,反对资本主义组织的数千人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门口进行示威,堵塞进入欧洲央行的大门,抗议欧洲央行应对债务危机的策略。舆论认为,如果五六百万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欧洲社会很可能会出现动荡。

欧盟和各成员国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把失业率降下来。我们知道,造成高失业率的原因是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国家实施紧缩政策。政府减少支出,私营公司又没有填补上就业缺口。为此,欧盟委员会要求成员国,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因为大部分青年人在中小企业就业。欧委员会还要求成员国对过时的劳动力市场与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等等。欧盟已经划拨60亿欧元,专门应对青年人失业问题。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有个滞后期。在6月底的欧盟夏季峰会,各国领导人还将讨论青年人失业率问题。(国际在线金力)

美国的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在“美国劳工部统计署的就业情况报告”中是这么解释的:

每个月,劳工部统计署通过美国邮政给六万个美国家庭寄去一份问卷调查表格,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家里有几个人在工作、有几个人失业在家。同时,给14万1千个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寄去另一份问卷调查表格,询问本月新雇佣和刚解雇的人数。然后根据邮寄回来的问卷调查表格统计出全美国每个月的就业人数和失业率统计数字。

首先,报告中并没有披露实际上有多少份问卷调查真的被回复,在六万个美国家庭中如果有一半的回复率就不错了,而且可以想见,越是家里有失业人口的家庭就越不愿意理睬这一类的问卷调查。

而在寄给14万1千个私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问卷中,能有三分之二的回复率都比较难,劳工部统计署自己声称公布的新增加的就业人口数字只有90%的可靠度,误差在正负100,000人之间。可是它公布的三月份新增加的就业人口数字才只有120,000人,也就是说,真实的数据很可能是在20,000到220,000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

在今天这个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政府还使用这种老式的邮寄问卷的方式去调查那么重要的经济统计数字实在是可笑之至。在美国,几乎每个有工作的人的工资单(W-2 or 1099 Form)上都有payroll tax withholding 那一栏,雇主必须每个月把这笔税报给IRS(美国税务局),政府每个月用电脑统计一下上缴工资税的总人数应当不是什么难事吧,这种方式得到的数字即全面、又实时。然而美国劳工部统计署却选择沿用通过邮局问卷调查的那种原始的方式,这会不会让人产生怀疑,也许那样的话才更容易给数据灌水吧?

提起工资单来,在上面还有一个很多人不太注意的扣税栏目叫做SDI,它的全称是

Social Security Disability Insurance, or SSDI. 这是用来给由于伤残而无法工作的人提供保险而缴的税。据媒体报道,从美国经济大衰退开始的2007年12月至今,向政府领取伤残救济金的人数从710万人增加到870万人,平均每个人每个月领取1111美元。平均1000名就业年龄的人口中就有18人在领取伤残救济金。去年美国政府花费在这个项目上的整体费用是132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

美国的伤残人口数量

那么什么样的身体情况被算为伤残、可以领取政府的伤残救济金呢?其中包括肥胖、过度吸烟等纯粹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而造成的身体状况。这些领取伤残救济金的870万人也是不包括在美国失业率的人口统计中的,现在你该知道美国%的失业率是怎么算出来的了吧?

美国各州肥胖人口的比例,1994年与2008年的对比

美国:失业率是怎么统计的?

失业率的高低对各个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高就业、低失业既满足了微观层面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又在宏观层面上满足了政府的需要,是政府和公众理性预期目标的最佳结合状态,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其社会各界持各种不同政见的党派和人们可以反对一切,但唯独对低失业率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与失业率有关的各种因素也被置于重要的地位。

美国劳工部每月首个周五发布“非农就业报告”提供了就业前景、经济趋势、失业与月薪数据,这些数据及月度发布结果影响着全球经济表现甚至政治家的职业生涯。美国的失业人口和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美国失业率的统计分析

在美国,所有16岁以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并且在过去四周内积极寻求工作却不成功的人被界定为失业人口。美国的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之比。根据《2012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美国拥有非机构劳动人口亿(不包括军人和监狱服刑人员)。其中,登记和申请就业的劳动人口总和(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相加)为亿,就业人数亿,E/P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失业人数总和1374万,失业率%,因各种原因不在劳动力队伍的人数总和是8600万,他们占劳动力人口总和的%。

美国的失业率统计口径来源主要有两种,住户调查失业率和机构调查失业率。

“住户调查失业率”,是由美国普查局(Census Bureau)先做当期人口调查即(CPS,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后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再来统计失业率。CPS调查由6万个家庭作为样本,对美国16岁以及16岁以上所有人口的全面就业状况调查,涉及大约11万人,覆盖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这些人被划分在2025个

单位,然后从中抽取824个单位,劳工部统计据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每月抽取其中的四分之一作为调查对象,其整个操作过程由劳工部受过专业训练的2200个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信件的方式按专业的调查程序来完成。其调查目的主要用于测算失业率。

“机构调查失业率”,它的人口数据来源是当前就业统计(CES,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是美国劳工统计局与州政府的就业机构针对用人单位进行有关就业数据的统计汇编。相关数据是通过每月对14万个商业和政府机构所覆盖的大约40万个工作地点总人数约4800万人的持续调查所获得,调查企业和政府机构中有工资关系的雇员人数增减,用来算新增就业。所调查人口占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非农就业岗位变化情况是出自对企业的调查。“机构调查”的时间要比“住户调查”的时间晚一周。

美国也有“登记失业率”,然而由于其登记的失业人口远远低于实际水平,因此数据失真。一般而言,高收入失业者和短期失业者往往不向救济部门登记,还有大量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因而其数据一般也不被采纳和关注。

“住户调查失业率”和“机构调查失业率”有很多不同点,二者相互独立并互为补充。二者的调查数据来源不同,收集方法和计算程序各异,抽样的标准不同,因而反映的美国就业市场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不过总体而言,机构调查结果因为覆盖面更广因而更精确。但在经济发展转折期,住户调查就会更精确,因为调查用工单位一般无法计入新公司或倒闭公司。“住户调查失业率”更加偏重于对就业和失业人口的具体人口特征的分析调查,而“机构调查失业率”则更加注重分析各行业的就业与失业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新增就业数据都因为客观原因存在一些误差,其幅度大约是10万人左右。以2012年8月为例,8月报告的第一次预计新增就业者是万人,9月的报告上调为万人,11月份则上调为万人。

美国失业率统计的特色与不足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在涉及国计民生各项领域的数据统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其就业市场上的失业率统计而言,由于其覆盖范围广泛,调查抽样科学,数据统计翔实,报告连续性强,可追溯的历史长,公开透明性高,因而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并对其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美国调查失业率注重从市场的角度反映失业问题,它关心的实际上是经济意义上的失业问题。调查失业率是反映人力资源市场变化敏感性指标,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公认的反映经济发展和变动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及时公布调查失业率,把它作为经济市场波动的风向标。

然而,美国失业率的统计并非尽善尽美。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于失业率计算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实际失业人口并没有被统计在失业人数之内,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处于实际就业状态的人被排除在就业人口范围的统计中。例如,在目前约8600万没有被计入劳动力队伍的人当中,其中有很多人是处于实际的失业状态,2013年4月,其中230万人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并在过去的一年内积极寻求工作机会,但在过去四周内没有积极找工作的行为,按照统计标准他们不被计算在失业人口之列。

当然,这些问题绝非对美国失业率统计整体上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而是想通过这些问题对美国实际的失业情况有更加细致的认识,并希望为我们国家今后在处理同类问题的时候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对比某国和美国的失业及失业率统计问题

有关美国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报告;有关某国的数据来源于某国TJ局和官方新闻报导。

失业,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工作了。原来,某国有个比较好听的词汇叫"待岗",待岗后不

能重新上岗的那就是"下岗"。现在某国也有失业的概念了,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但是数千万的游荡在乡间或城区的无所事事的农村人口是从来不会失业的。因为,某国还没有把他们纳入就业的范围。

而在美国,只要你年满16周岁,只要你不是蹲在监狱里面的囚犯,只要你有寻找工作的行动,当你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你就是失业。不管你是偷渡来到美国的,不管你是70岁老翁或60岁的老妇,不管你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只要你有寻找工作的行动,当你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你就是失业。就是你暂时待岗在家,1个月后将重新回原单位上岗,那么你在这一个月内也是失业了。当然不想上班的富婆,外出旅游的大款,虽然没有工作,但不在失业的统计范围内。

在美国,失业率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来看待的。因为充分就业(高就业率)是美联储的三大法定职责之一。

二战以来的67年间,美国失业率超过7%的年份共有11年。67年里面,美国出现的三个失业高峰时期分别为:第一个时期为1975年到1977年间,失业率为,和%;第二个高峰为1980年到1986年间,失业率为;第三个失业高峰为1991年到1993年间,失业率为,和%.

自从2007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的一年来,美国失业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在2008年11月份达到%,也即共有1033万人失业。

这些失业者,依照性别区分:男性失业率为%:女性失业率为%。

依照种族区分:亚洲人失业率为%,最低;白人为%,第二低;南美人为%;黑人为%,最高。

依照学历区分:高中以下文凭者失业率为%;高中毕业文凭者为%;大专文凭者为%;大学本科以上。

依照年龄区分:16-17岁年龄段的失业率为%,最高;18-19岁年龄段为%;20-24岁年龄段为%;25-34年龄段为%;45-54年龄段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失业率为%,最低。

进一步,来看看美国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的就业情况。在某国,青春少女是最容易就业的了。但是在美国并非如此。请看:

美国16-17岁妙龄少女的失业率为%,为最高;17-19岁少女的失业率为%;20-24岁年轻女性为%;25-34岁青年妇女为%;35-44岁的中年妇女为%;45-54岁中年后期的妇女为%;而55岁以上老年妇女为%,为最低。去美国"考察"的官员朋友们向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在纽约繁华地带的著名"梅西"百货商店里面怎么尽是些6,70岁的老头老太接待顾客啊?(笔者注:我在抄录这组数据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着的,这组数据"科学"地描述了美国的社会生态)

再看看某国。我刚刚看到一份介绍贺绍强妻子罗秦在CQ找工遭遇的报导。从美国回来的她说,人家很好奇:这里30 多岁就下岗,你40岁还出来找工作?是啊,在我们某国有个名词,上网的青年人可能不太知道。这就是"就业大龄困难对像",官方资料中俗称为"4050"人员,指的是那些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他们有条件申领《再就业优惠证》。

大家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上面看到,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十万的美国人丢掉工作,都挺同情他们的。其实,相比我们某国人,他们简直太幸运了。只是电视,报纸和互联网很少报导美国又创造多少新岗位了,帮助多少人重新就业了,美国的PARTY和GOV又帮助多少困难失业者解决生活困难了等等。

在美国这个市场经济体系中,每天有大量的企业倒闭,但是也有大量的新企业诞生;在美国的职场里面,每天有大量人员失业,同时也有大量人员再就业。生老病死,仍自然规律也。但是,就像人口一样,死亡长期多于出生,这个社会就处在问题之中。现在的美国就是这样,它正处在金融危机中心,它处在经济衰退中。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经济漩涡中,美国还是每天都有新职位诞生。比如在2008年10月31日这一天,美国一共有310万个职位在等待着求职者。

2008年,美国的失业人口中,有%在5周内重新找到工作;有%的失业者在5-14周内找到新工作;有%的失业者在15-26周内重新找到工作;失业半年以上的仅为%。也就是说将近80%的失业者能够在半年内重新找到工作。

在美国,失业了,有些单位会给予一定工资数额的补偿。如果没有,那么就可以向政府领取失业金,按照目前的规定,失业金可以领到半年以上。半年以后,依然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开始享受低收入(或无收入)社会保障金,这样在住房,医疗和子女上学方面取得相应的福利。2008 年美国单人贫困线为10400美元。在美国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有十数项之多,比如单人的年收入不到13524美元者,就可以享受领取食品券了。那些年龄到65岁(62岁也可以)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当然你想老当益壮,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你也可以继续找工作,在你找到新工作之前,你就是失业者。

美国失业金的申领,相对于某国的来说,太便民了。大多数州可以在网上申请;一些州可以通过录音电话申请;少数州需要邮寄材料申请,基本不需要跑腿。一旦核准,每个星期,你就可以领到政府给你的现金支票了。失业金数额大致在1200到2400美元之间,依照工龄和薪水各州有所不同。

美国的失业率统计口径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上述提到的"入户调查失业率",它是将全部的16岁以上人口包括在内的全面就业状况调查。这是统计口径最宽广的一种。大家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上看到的就是这种。根据这种失业统计标准,美国自从2007年12月以来至2008年11月,共增加失业人数270万人,总数达到1033万。

第二种,是"单位调查失业率"。就是从单位(雇主)那里获得聘用和解雇信息,从IRS 获得工资发放数据,算得失业率。这种失业率一般作为对"入户调查失业率"的补充说明。这种失业率统计口径比上一种小得多。因为有些自由职业者常常被排除在统计之外。根据这种失业统计标准,美国自从2007年12月以来至2008年11月,共增加失业人数190万人,只有第一种的%。

第三种,就是在某国常常听到的"登记失业率"。就是从失业救济部门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这种失业率基本不被美国社会认可,也几乎不出现在官方的报告中。因为这种失业率是极其失真的失业率。因为,1,高收入失业者一般不向救济部门登记;2,短暂失业者很少向救济部门登记;3,特别是大量的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2008年11月的登记失业人数为450万人,只有第一种的44%。如果也像某国的统计口径一样,那么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失业率就不是%,而是%了。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犯罪率可以有以下几种:1,实际犯罪率;2,调查犯罪率;3,报案犯罪率;4,立案犯罪率。很显然,立案犯罪率是和实际犯罪率相差最远的一种。想必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的体会。笔者丢失第一辆自行车的时候,在派出所呆了3个小时,后来获得失窃证明,领到保险公司48元的赔偿;丢失第二辆自行车的时候在派出所等待了1个小时,告诉我回家等待消息;丢失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向police报告,police安慰了我几句;丢失第四辆自行车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自认倒霉吧。

上面已经提到,现在某国和国际接轨,也有失业率了。只不过官方定期发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2007年12月份的某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几乎为世界最低。

只是,这个失业率为好5倍的结果:排除--排除--限制--控制

1,排除:这个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只限定于2亿劳动人口,其余大多数某国劳动人口被排除在统计之外。4亿的农村劳动人口,不在统计范围内,还勉强可以理解,但是1亿的城镇职工也不在内,就有点匪夷所思了。美国则是把所有年满16岁的找工作者全部算在内,

没有年龄上限,只是监狱囚犯除外。

2,排除:数百万的城镇单位"下岗人员"也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这些人没有工作,只领取在岗职工收入百分之十几的生活费,不算失业者。在2007年年底这样的人有597万之多,他们的平均生活费为360元。如果这部份人被统计进去,那么某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到%,超过危机和衰退中的美国2008年11月"最广义失业率"了。假如不搞双重标准,美国也把领取平均工资25%的生活费的没有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可以宣称自己几乎消灭了失业现象。

3,限制:在失业登记程序上进行限制。某国的失业登记条例规定,失业者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假如你是西安或兰州户口,大学毕业后在SH工作后失业,你必须回西安或兰州进行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也只能在西安或兰州领取。想想看,会有多少人不心急火燎地寻找新工作,而会为了每个月300多元的失业金千里迢迢地赶回西安或兰州登记失业?而美国则在工作所在地登记,有多个工作地点的则在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登记,或自由选择目前的居住地进行登记。如果,美国也能学会这招,那么失业率也将会大大降低。

4,控制:某国失业率是可控的,有指标的失业率。比如,规定大学新毕业生在失业6个月后,才有资格登记为失业人员。而且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控制登记失业率,发放失业登记指标。比如一个工厂解聘500工人,但只给100个失业登记指标,这样ZF只要负担100个工人的失业救济,失业率又被控制在"HX"的范围内。5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2003年为4。3%;2004年为%;2005年为%;2006年为%;2007年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HX"的产物。

假如,美国放弃双重标准,转向HX社会,向盛世某国学习,那么美国就几乎完全没有失业概念了。

在某国,并不是你登记失业了,你就可以领到失业金的。

首先,你要有城镇户口,第二你要缴纳足量足够期限的失业保险金,第三,你要能提供可靠的理由正当的"失业证明"。第四,地方的失业保险帐号要有钱支付(现在,一些地方投保的农民工也可以领取失业金了,但是金额为城镇户口30-40%,大约每月100或200多元RMB)。

2007年11月份,大约有290万人领到失业金,平均每月370元,为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8%。在2008年,某国BJ的失业金为502-611元:SH为410-550元;TJ480-520元;CQ为260-470元RMB。分别为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BJ)15-19%;(SH)14-19%;(TJ)22-23%;(CQ)14-24%。

2008年,美国的平均失业救济金大约为1700美元,而2007年美国的月平均工资为3368美元。这样,美国失业救济金相当于上一年的平均工资50%,这个比例相对于欧洲来说是低了,却大约相当于某国的三倍。况且在美国,单人年收入在15,600美元(单人贫困线的150%)以下的时候,就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福利。

从上面可以看出,某国在应付失业福利方面,所采取的是少发和不发。综上所述,如果在失业内涵和外延定义方面和救济福利方面,美国不搞双重标准,而是向某国标准靠拢,那么美国就可以自豪地宣布,基本消灭了失业现象。那么当然就没有"失业基金将在数月内可能告罄"的情况了,那么RM日报网也就写不出""美国约30个州濒临破产向联邦政府求援""文章了。

某国政法大学教授丛日云先生有一段论述,应该值得我们深思:"某国媒体和许多评论者往往顺着美国人的思路、依美国的标准来认识和评论美国,将美国人的判断当作自己的判断。比如美国人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了。我们也跟着喊,替美国人操心。可是,几乎每个来到美国的某国人,都会为美国"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之好而惊讶不已。人们突然发现,原来,环境恶化主要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美国的问题。惯常,美国人敏锐地发

现问题,尖锐地提出问题,并且按他们的习惯,比较夸张地描述了问题。美国社会的问题是美国的问题,不是某国的问题;按美国标准它才是问题,按某国标准它不是问题,或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

说起来挺可悲的,大家都是上过小学和中学的人,尚黑和ZF教育了大家多年,要大家关心祖国,不想却把大家培养成了"远视眼"。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失业了,饥饿了,贫穷了,债务了,看得清清楚楚,却对自己的祖国的现状视而不见或者漠不关心,以至于频频闹笑话出丑。

某些人,很有意思,刚刚脱离农村才没有几年,就学着城里人的样子说话了,处处从"大局"考虑,事事替"ZF"着想;张口"国家利益",闭口"民族尊严",俨然一副食肉者的姿态。

那些奚落和嘲笑美国人的问题的人,就像饿着肚子说麦当劳是垃圾食品乞丐。那些奚落和嘲笑美国人的问题的人,其实是自己光着屁-股,却嘲笑别人的裤腿上有个洞。他们大概是秉承了阿Q精神胜利法,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学朝鲜人那样歌唱:"全世界都羡慕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