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作业1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课堂作业1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课堂作业1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A

1.信息素质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且能够有效地______、______和

______信息的________。

2.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批准并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

力标准》包括____个一级指标和_____个二级指标。

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其3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信息内容的加工层次来分类,信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息检索的本质是信息用户的________和一定的信息集合的_______和

_______的过程,即“匹配”的过程。

6.检索语言按内容性质划分为______语言和_______语言。

7.依据信息检索手段划分,信息检索方法通常可以分为_____检索和________

检索两大类。

8.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途径主要有________途径、________途径、______

途径等。

9.检索策略是指检索步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信息检索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B:指出文献类型并说明标识项含义

1.Gomathi, S. Sankara; Bhagyaveni, M.A. Simulation of scalability and congestion control of broadband intelligent networks.①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② v 7, n 2, 2008, p 306-312③

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③是

________________

该篇文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Sliwinski, Przemyslaw; Chorazyczewski, Artur.①Image processing with JPEG2000 coders.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②, v 7000, Optical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2008, p 70001G③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 该篇文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3.Nevio Benvenuto, Giovanni Cherubini. Algorithms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①Chichester ; Hoboken, NJ : J. Wiley, c2002.②1285 p. : ill. ; 25 cm . ISBN: 0470843896 ③

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③是

______________

该篇文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Dong,Jiaxiang,Rule-based planning for automated endodontic treatment:From

dental radi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modeling to tool selection and path control ①, Ph.D. ②COLUMBIA UNIVERSITY ③, 2003,295p.

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

该篇文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 Villasenor-Gonzalez, L. ; Lamont, L. Military V oice Services over Wireless ATM Networks: ATM Adaptation Layer Study; Technical rept.Defenc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Ottawa (Ontario).①ADA395810, DREO-TR-2001-059, CRC-RP-2001-02 ②Mar 2001, 74p③

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

该篇文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六章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一节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时刻感受着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及信息的多样化服务。如今,文献信息资源已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成为了一项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从小学起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提高利用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技能,掌握文献信息的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1.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文献信息检索是从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中找出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文献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文献信息的存储过程。存储是选择文献信息、按规范化语言文本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内、外特征并使其有序化。即对大量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并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是系统根用户提问按规范化语言进行概念转换,经逻辑匹配输出与提问相关的文献信息。即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读者要求的特定信息。狭义的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综上所述,文献信息检索就是将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其相关文献信息的过程。 2.文献信息检索类型 文献信息检索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两种目前比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1)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 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可分为文献型检索、事实型检索和数据型检索。 ①文献型检索:是指利用文摘、题录、索引、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查找文献线索和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如查找某一课题、某一著者、某一地域、某一机构、某一事物的有关信息,都属于文献型检索范围。如检索“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论文”。 ②事实型检索:是指对特定的事件或事实的检索,包括事物的性质、定义、原理及发生的地点、时间、前因后果等。凡是利用百科全书、辞典、年鉴等检索工具从存储事实的信息系统中查找特定的事实过程称为事实型检索。如检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成果”。

第一章 课堂作业

第一章课堂作业 一、填空 1.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 称为一次文献。 3. 文摘、题录、目录等属于二次文献。 4.手稿、私人笔记等属于零次文献,辞典、手册等属于三次文献。 5.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6. 二次文献的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文献信息。 7.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按照加工程度进行区分的。 8.具有固定名称、统一出版形式和一定出版规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称为期刊和报纸。 9. 期刊类型的专业文献出版周期最短、发行量最大、报道最迅速及时,成为多数论文发表渠道。 10.在公开出版物中报纸文献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最新。 11. 技术档案文献不属于公开出版物。 12.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阅读核心期刊文献是一种有效的情报获取方法。 13.在文献信息传递的载体类型中纸质文献型是历史最悠久的文献形式。 14.二次文献又可称为检索工具,它报道文献的主要信息及其来源出处。 15.当我们需要对陌生知识作一般了解时我们可先参考图书。 16.从载体的物理形态区分,电子型型文献是文献发展的方向。 17.学位论文属于一次文献。 18.期刊提供的信息相对比较新颖、专深、及时、可靠。 19.图书提供的知识比较准确、系统、可靠、全面。 20.文摘是查找一次文献线索的首选工具。 21.为了了解我国某学科发展概况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写出的综述报告属三次文献 22.会议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23.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英文缩写词是ISSN 24.未经出版发行的或者没有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称为零次文献 25.图书的国际标准编号被称为国际标准书号其英文缩写为 ISBN 26.请按照出版周期短在前、长在后的顺寻给出百科全书、文献、期刊、报纸四种文献类型排序报纸,期刊,文献,百科全书。 27.逻辑或的基本作用是扩大检索范围,增加命中文献量,提高检索结果的查全率。 28.逻辑与的基本作用是缩小检索范围,减少命中文献量,提高检索结果的查准率。 29.布尔逻辑算符是规定检索词之间逻辑关系的算符,包括 and 、 or 和 not 三种。 30.文献检索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获取原文 31.针对课题“当前数理统计模型研究的趋势”用布尔逻辑算符构成检索策略:数理统计模

课堂作业1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课堂作业1 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A 1.信息素质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且能够有效地______、______和 ______信息的________。 2.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批准并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 力标准》包括____个一级指标和_____个二级指标。 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其3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信息内容的加工层次来分类,信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息检索的本质是信息用户的________和一定的信息集合的_______和 _______的过程,即“匹配”的过程。 6.检索语言按内容性质划分为______语言和_______语言。 7.依据信息检索手段划分,信息检索方法通常可以分为_____检索和________ 检索两大类。 8.根据文献外部特征的检索途径主要有________途径、________途径、______ 途径等。 9.检索策略是指检索步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信息检索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B:指出文献类型并说明标识项含义 1.Gomathi, S. Sankara; Bhagyaveni, M.A. Simulation of scalability and congestion control of broadband intelligent networks.①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② v 7, n 2, 2008, p 306-312③ 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③是 ________________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720410 中文名称:信息检索实验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trieval 适用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选修课 总学时:16 总学分:0.5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基本要求 通过网络,了解校园网的信息资源管理状况,掌握搜索引擎的信息检索技巧,学习国内信息资源和国外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完成4个实验。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调查(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搜索引擎)(4学时)(综合性实验)实验三国内重要信息源与检索工具(4学时)(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国外科技原文期刊的查找方法(4学时)(综合性实验)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根据实验报告打分,统计平均分。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分组进行实验,各自提交实习报告。

《信息检索》实验指导书 课程简介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各类文献信息源知识、了解信息组织原理、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检索实习,加深对课堂所学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巩固,达到熟练地掌握有关检索工具,培养学生针对专业课题进行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能力。 实验要求 实习前:认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针对实习内容回顾信息源的性质、特点;各种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性质、信息组织原理、检索途径、著录格式、和使用方法。熟悉和选择合适的专业课题。 实习中:按照检索实习步骤,逐步进行实习,认真做好检索笔记与内容记录,完成各项检索实习。 实习后:整理检索实习记录,参照实习报告范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评分标准 A—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有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B—独立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叙述清晰完整; C—完成必做内容,实验报告良好; D—能完成必做内容; E—未按时完成必做内容,或者抄袭。

文献检索复习资料

第一章网络信息概述 一. 基本概念 1信息 狭义:信号和消息 广义: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的体现,是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反映了物质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与特征。 2 知识按照表述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的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以文字、语言、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如专利、商标、计划、软件设计报告等等。 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和表述的,有载体的。 隐性知识又可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是存储在人们大脑里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智能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直接交流和表达出来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 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精确描述:凡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均称为“文献”。 构成文献要素有三,知识、记录与载体方式。 4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钱学森:“情报是激活了的知识” 情报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对需要它的人而言是情报,对不需要的人而言它只是信息与知识。知识与信息转化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只有将特定的知识与信息传递到特定需要的人那里,它们才能成为情报。 传递是情报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 网络信息的特性 1 性质 客观性寄附性传递性 共享性衍生性时效性 2 特点 数量大来源广语种多多媒体 传播快跨国界内容杂更新快 三. 网络信息的资源 1 知识信息网站 教育和科技部门网站,如: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等。 2 文献信息网站 出版和收藏文献网站。有数字图书馆,如:超星、书生之家等;数字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 四. 网络信息的检索 主要信息网站种类: 政府网站(.gov)免费 教育机构(.edu)https://www.doczj.com/doc/2119379330.html, 科研部门(.ac)

文献检索作业

《文献检索》课程作业 第1章至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最普通的理解就是信息查找。它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2.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具有信息素养的日呢,也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3.信息意识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4. 信息能力 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信息道德 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 6.《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7.期刊 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 8.影响因子 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9.分类语言 是用分类号和相应的分类款目名称来表达信息内容的主题概念,并按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将信息资源系统地加以划分和组织的语言. 10.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

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 11.检索语言 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是在文献检索领域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信息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 12.主题语言 所谓主题语言,是以自然语言的语词为字符,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之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法和构词法,用语词字顺排列,主题概念以参照系统显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类检索语言。 13.关键词 特指单个媒体在制作使用索引时,所用到的词汇。 14.一次文献 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并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信息。 15.二次文献 是对一定范围、时间或类型的大量一次文献按其特征收集整理、压缩、加工,并按一定顺序组织编排、用于检索查找利用这些文献而编制的文献。如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 16.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在充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做出的系统整理和概括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综合编写而成的概括性文献。 17.零次文献 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 18.学位论文 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 19.信息 信息指物质存在或运动方式与状态的表现形式或反映,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反应,它提供了客观世界的消息、知识,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20.知识 是人类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规律的信息反映进行思维分析,加工提炼,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21.情报 情报是人们以各种方式传递与交流的具有一定目的与时效的信息,是人们为一定目的搜集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22.文献

信息检索作业

【作业1】 在这六个方面,我在有效运用信息达到特定目的方面最强,在运用信息同时了解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范畴,合法和合理地获得和利用信息方面最弱,我打算试着去改变弱点。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有感于城市的发展,看着以前的痕迹渐渐变淡,看着新的建筑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环绕于我们的四周。或是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思维去感觉不一样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建立的文明,其核心就是变化的精神。信息传播的方式在变,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变,相应的我们的生活拥有了更丰富的元素存在。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获取大量信息的平台。然而,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信息质量更加良莠不齐。要成为优秀的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更快的获取最新的信息,而且要求我们获取最高质量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保证我们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可以有效地获取信息,并掌控好人生的航向,使生活更加简约美好。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是美国专为培养现代人信息素养而制定的。其重视信息素养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所谓信息素养,简而言之就是人们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检索工具和主要信息源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良好信息道德的总和。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它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我想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因素。具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才有可能将学习延伸到正规的课堂教学之外,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这是第三个标准,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我想是因为人拥有思维,这是任何人工智能所无法媲美的。人在一秒钟内产生的无数想法,我们会从自己角度看问题,故而具有分析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分析所获取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像上述这样能够评判性的

《文献信息检索》学习指南

《文献信息检索》学习指南 目录 一、学习须知 (2) 1、课程对象 (2) 2、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 (2) 3、课程教学目标 (3) 4、课程的总体要求 (3) 5、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3) 二、课程学习指南 (4) 1、课程的教学内容 (4) 2、课程的实施方案 (5) 3、课程的学习要求 (5) 4、课程的学习思路与方法 (6) 5、课程基本资源学习建议 (7) 6、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9) 7、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源 (24)

一、学习须知 1、课程对象 21世纪是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树立正确的自我信息意识,如何将隐性的信息需求转换为显性的信息需求并通过信息检索查询、获取、分析、运用是一项重要议题。可见,信息检索是身处信息社会的每个人都要掌握的一项 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网络为平台、以文献信息及其相关检索系统的 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 旨在培养课程对象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学习掌 握利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 法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因此,凡是一切具有信息需求 的对象都是本门课程的讲授对象。由于信息资源可以分为可见的信息资源和不可 见的信息资源,导致了不同的对象拥有的信息资源权限不同,根据其掌握的信息 资源的情况可以具体分为: 类别学生类型拥有资源 A类一般社会公众商业数据库使用受限需,购买读书卡等方可使用B类在校学生可使用本校的数据库资源 C类科研人员可使用单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 2、课程性质、定位与作用 课程性质:《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网络为平台、以文献信息及其相关 检索系统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为研究对象, 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学 习掌握利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能力的一门实用性很强 的方法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课程定位:《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培养各类各专业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一 门重要的公用基础课程,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凸显基础性与工具性。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增强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以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及研究和创新能力。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需要依靠经验、材料和理论的不断积累,没有科学上的继承和借鉴,就没有提高。任何一个科技工作者,都有赖于在前人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科研选题过程中,要首先了解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对自己挑选的课题进行查新,以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借鉴别人已有的成果,比如一些统计、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利用,没有必要自己再做一次,节省研究经费与时间;对别人研究没有取得成功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可以避免研究走入歧途。要完成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记录,积累了许多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科学假设,反映了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和水平,是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科技文献数量急剧增长,可以说是“知识爆炸”,在浩如烟海的文献面前,盲目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很困难,对信息污染难以分辨;专业文献出版分散,如果只注意查找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已看不到专业文献的全貌,仅能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大量的专业文献分散出版在其它刊物里。文献老化加快,出版种类繁多,我们如果想了解某一数据、某一事件或事实,更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要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文献查找方法,因此就必须学习科技文献检索知识。 掌握了科技文献检索的方法,首先可以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据调查统计,一个科技工作者在其科学研究生涯中花在查找文献上的时间占整个科研时间的40~50%,如果掌握正确的文献检索方法,将缩短查找文献时间,从而延长科研寿命。其次有利于专题文献查全,由于专题文献出版分散特点,使得只从核心期刊上获取专题文献很难查全,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在检索工具或数据库中去检索,就能克服这一不足。再者可以克服自然语言和学科专业语言障碍,由于当今文献

第三章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文献信息检索基本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得到广泛普及,信息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成为高等院校师生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和技能。为此,首先就必须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一、信息检索的概念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全称为“信息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认为,信息检索包括文献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方面,即一个完整的信息检索系统由信息存储子系统和信息检索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信息存储子系统:首先对一定数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把能够描述文献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形成信息特征标识集合,然后将之存储在某种载体上,编制成为检索工具或建立一个数据库。 信息检索子系统:根据信息用户的特定需求,对用户需求进行主题分析,利用一定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术,对存储子系统中的特征标识进行比对,把需要的文献线索或知识信息从系统中查找出来的过程,即信息检索。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信息检索过程,也就是狭义上的信息检索。 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是意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信息存储是为了检索,信息检索又必须先有信息存储。如果没有存储,检索就无法实现;没有检索,信息存储也就变得没有意义。所以说存储是检索的前提和基础,检索是存储的目的。信息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信息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 信息检索的类型 信息检索可以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 根据检索内容划分 根据检索信息内容不同可划分为文献信息检索、事实信息检索和数据信息检索。 1、文献信息检索(document retrieval ):是以文献(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 或全文)为检索对象,查找有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等信息,都属于文献信息检索范畴。传 统的文献信息检索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先通过检索题录型检索工具获得文献出处等线索,然

信息检索作业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并用图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所生存的环境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是音讯、通讯、消息、通知、情报,是一切消息、讯号、知识的总称。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加工、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的集合。因此,人类不仅要通过信息感知世界,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要将所获得的部分信息升华为知识。也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信息认知的那部分内容就是知识,可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 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 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文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因此,根据不同载体形式和读取方式,文献大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视听型等四种主要形式。由上述可见,知识是信息中的一部分,情报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文献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文献不仅是情报传递的主要物 2、本校图书馆购买的与你所学专业相关的电子期刊全文数

据库有哪些?请列举其中3。 答:图书馆购买的与心理学有关的电子期刊有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二、实践操作题(30分*2题) 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药物 1、用中国知网的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把病名限制在题名字 段,治疗放在关键词字段,检索最近三年的相关文章,查看该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并给出具体检索结果的截图。

信息检索与利用(本科)作业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 B )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 (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 2.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 B ) (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 (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3.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D ) (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 (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 4.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D ) (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B)知识性与共享性 (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 5.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 C ) (A)a and b and c (B)a and b or c (C)a or b or c (D)a or b and c 6.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B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 CNKI 是以下哪一种称谓的简称( C ) (A)清华同方(B)重庆维普 (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B ) (A)使用“逻辑与”(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非”(D)使用优先运算符 9. 下列能够检索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是( B )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D)超星数字图书馆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信息检索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描述 信息检索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检索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本课程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信息检索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各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5.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信息检索概述

- 信息检索的定义和作用 -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检索需求分析与信息检索模型 - 信息需求的形成与分析 - 信息检索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分类 - 常用的信息检索模型及其特点 3. 检索技术与检索工具 - 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 - 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数据库检索工具等 - 检索技术和工具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4. 检索评价与效果优化 - 检索效果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 检索相关性反馈和查询扩展技术

- 检索结果的效果优化和排序算法 5. 信息检索实践与案例分析 - 实际案例中的信息检索问题 -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解决方案 - 实际案例的信息检索效果评估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践演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信息 检索的过程。 3.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观点 和经验。 4. 课堂演示:展示不同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五、评价与考核 1.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和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

22春福建师范大学《知识信息检索》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

22春福建师范大学《知识信息检索》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 1. ( )是从信息内容本身抽取的,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自动抽词技术完成,是非规范词(uncontrolled term)。 A.自然语言 B.分类检索语言 C.主题检索语言 D.代码检索语言 参考答案:A 2. 以下哪个符号在截词检索中代表该字符仅替代一个英文字符?( ) A.? B.* C.?? D.! 参考答案:A 3. 电子文件的特征是( )。 A.非人工识读性 B.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 C.信息的可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D.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以及信息的可操作性 参考答案:ABCD 4. 专利权的特征包括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在检索词存在单复数形式时,为避免漏检,应在检索中使用的检索方法是( )。 A.布尔逻辑检索 B.位置检索 C.截词检索

D.限定检索 参考答案:C 6. 与档案在内涵上最为接近的概念(事物)是( )。 A.文书 B.图书 C.资料 D.文物 参考答案:D 7. 会议记录按文献的加工程度划分为(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参考答案:A 8. 网上中文标准数据库很多,有的是学会与协会办的,有的是各省市,各行业办的。此外有的综合性数据库中包含了标准数据库,如:“CNKI”“万方数据库”等中有标准。但这些数据库大部分需要先注册,后登录,免费检索。检索结果可获得标准题目,标准号、起草日期、颁布日期等,但不提供全文。若想获取全文,必须支付费用,如购买其数据库,或购买阅读卡等方式。(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9. 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流程与实用新型类似,也只进行初步审查,保护期为10年。(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信息检索课后答案

信息检索课后答案

作业习题 《信息检索》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根据新编教学大纲内容选答) 第一讲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简述大学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与学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共称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大学图书馆既是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学习资源中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学深造的场所,是学生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第二课堂。 2.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信息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 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

化的信息的集合。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际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 文献的概念: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具体地说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 信息、知识和文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消息,信息经过人脑加工形成知识。只有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信息经过加工,上升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这种再生信息才构成知识。知识信息被记录在载体上就形成文献。 3.何谓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有何特点? 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各种客观存在的、可供人们直接或间接开发与利用的信息的集合总称为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多媒体、非规范、跨时间、跨地域、跨行业、多语种等特点。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信息交流交织在一起,使传统的人类信息交流链的格局被打破,各方在网络上既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和使用者,对学术交流环境和信息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试述《中图法》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文献信息检索中的作用。 《中图法》将人类知识分为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5大基本部类、22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

信息检索知识点

信息检索知识点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信息检索考点整理 1.信息检索的概念 广义的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 而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有序化信息的检索查找。 2.信息检索的原理 就是将检索者的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信息特征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凡是信息特征标识与检索提问标识相一致或者信息特征标识包含着检索提问的标识,则具有该特征的信息就从检索工具中输出,输出的信息就是初步命中检索所需的信息。 3.为什么说信息存储和检索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检索的全过程包括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存储和检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存储过程主要是利用检索语言对文献进行标引,形成文献特征标识并输入检索工具,为检索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检索过程主要是利用检索语言对检索提问进行标引,形成检索提问标识,再按照存储所提供的检索途径,将检索提问标识与文献特征标识进行比较。检索过程是存储过程的逆过程。因此,检索者只有在全面了解存储者是怎样把文献存入到检索工具中去以后,才知道怎样从检索工具中把所需要的信息检索出来。 4.信息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 (2)倒查法 (3)抽查法

(4)追溯法 (5)循环法 5.信息检索的途径 (1)内部特征途径 a)分类途径 b)主题途径 (2)外部特征途径 a)题名途径 b)着者途径 c)文献编号途径 d)目录检索途径 e)机构检索法 f)引文检索途径 6.布尔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1)简单,形式简洁,易于理解; (2)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 (3)构成的逻辑提问式可以表达与用户思维习惯相一致的查询要求,提供非常精确的语义概念; (4)能处理结构化提问。 缺点:(1)表达用户复杂需求效果欠佳 (2)准确匹配无法提供定量比较 (3)匹配标准不尽合理 (4)检索结果不易控制

南京工业大学-信息检索作业

南京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文献检索作业报告 姓名: XXXXXX 班级: 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指导老师:XXX

一、作业要求 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拟课题(与专业相关,可以是课程论文,最好是毕业论文课题),根据检索的一般程序,完成课题分析、检索词确定、检索策略制定、及检索实施的过程(注意检索策略转变的过程)。 作业要求: ①搜索引擎的检索(必检) ②电子图书的检索:读秀学术搜索(必检);书目查询系统、超星 电子图书、方正电子图书、 google图书(四选二检索)。 ③主要以CNKI系列资源(尤其是期刊资源)、VIP(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二选一检索) ④写清每种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和相关的检索结果条数,注意检索 策略的调整 ⑤写一段10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通过检索文献阅读之后,你 所拟课题的研究背景、检索阅读后的进一步思考等。 ⑥最后写检索体会及对本课程的建议,尤其从检索结果对你的检 索课题的帮助角度进行描述。 ⑦作业形式:制作成“一个word文档”,并打印出来,在最后一 次课的时候去教室交打印稿

二、课题名称:基于USB的数据通信的研究与设计 三、课题分析及检索目的: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VI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l.0标准,但是直到1998年USBl.1标准确立和win 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3.0标准。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p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ps,至今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2000年4月,目前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速度达到了480Mbps,是USB 1.1的四十倍;如今10个年头过去了,USB 2.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USB 3.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也就是640MB/s,同时在使用A型的接口时向下兼。 USB总线协议定义了4条信号线,其中两条负责供电而另外两条负责数据的传输。USB 通信模型是一种Host Slave(主机一外设)主从式结构,因此经由USB总线进行通信的双方必有一方在通信控制中担当主机(Host)的角色。 目的: 通过本次检索,我希望能更全面的了解USB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理论,全面了解在数据通信中USB的地位及工作情况。并了解USB在现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 四、检索策略: 1、检索关键字确定:USB、数据通信 2、扩展关键字:数字信号处理、电子通信、通用串行总线、数据传输 3、制定检索式: (USB or 通用串行总线) and (数据通信 or 数据传输)or 数字信号处理 在下面检索过程中的检索式将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 4、检索工具: (1)、利用“百度”“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料 (2)、利用“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google图书”搜索电子图书 (3)、利用“VIP(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索相关期刊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