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单元分析

(二)重点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 定义 性质 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 物原中子(不带电) 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构结排布规律 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 的金属原子 奥非金属原子 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 子分类 书写 相对定义 原子公式 质量理解 定义 分布 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 符号意义 元素结构 规律 【知识梳理】 一、分子 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 故选D。 二、原子结构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氨气(NH3)、氮气(N2)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气体比固体易压缩的原因)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H2)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⑷如:液氧和氧气都能够支持燃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带正原子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 万 (不带电)★★几点说明核外电子(每个电 子带一个单位负 ★它们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 高 ①虽然有不同种原子,但是构成原子的所有质子都是一样的,同理所有的中子是一样的,所有的电子也是一样的。 ②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相当,都约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涉及到原子的质量时,可以忽略电子的质量。 ③对于任意一个原子而言,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每一个质子和每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中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中虽有带电的粒子,但整个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 ④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不同种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子数)肯定不同(不同种原子,质子数肯定不同)。 ⑤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H),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⑥在数值上有关系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易错点:由于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而误认为原子带电;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误认为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分子小。 ★★例题 1、利用课本P53表格3-1中相关数据,计算2个水分子中有个质子,个中子,个电子。 2、总结带正电荷的粒子、带负电荷的粒子、不带电荷的粒子分别有哪些?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2、现在发现的所有原子中,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前18种元素原子的排布规律】 ①总是尽可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 2 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示意 ①熟悉课本P54图3-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②会画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一个特点:核内质子数=各层电子数目之和,此例子中有17=2+8+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与练习题测试

化学国庆假期作业——第三单元练习卷 班级:姓名: 【知识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由、、构成。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水(H2O)。有的物质由构成,如金属:铁(Fe)、铜(Cu);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 ;固态非金属:磷(P)、硫(S)、碳(C)等。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氯化钠(NaCl)。 (2)分子是保持。分子由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3)原子是。 (4)离子是。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 3.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H2O在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的是() A.B.C.D. 4.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由原子构成的是,表示由分子构 成的是。 A B C D E F 5.填充: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 接构成的,如铁。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知识点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①;②; ③;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6.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7.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正丙硫醇。从分子性质的 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8.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一滴水里的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 (2)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3)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 瓶中是因为。 (4)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 (5)等质量的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6)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9.在滤纸上每隔2cm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 水滴在脱脂棉上,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 了。 若将浓氨水换成醋酸,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 【知识点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2)分子、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而不可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的种类会发生改变,而的种类不会改变。 因此,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物理变化:宏观——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微观——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宏观——物质本身发生变化。微观——本身发生变化 混合物:宏观——由多种组成。微观——由多种构成 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组成。微观——由一种构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 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 解析:D 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 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解析:D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B.15C.16D.31B 解析:B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1 考点1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3)分子在不停运动。(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考点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金Au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等 考点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衣服晾晒、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2)三态变化、温度计原理是因为分子(原子)的间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2 考点4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考点5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6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知识框架】 基督教的兴起 法兰克 王国 【重点梳理】 1.基督教的兴起 2.法兰克王国 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建立者是克洛维 统 治及扩张(1)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2)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3.封君与封臣 封建制度(1)内容: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2)影响: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

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君臣关系(1)权利义务: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2)评价: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查理曼帝国 帝国形成(1)扩张: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他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帝 国分裂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知识延伸】 1.基督教和佛教为什么会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广泛传播? 基督教和佛教都宣扬忍耐服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因此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而广泛传播。 2.比较中国西周分封制和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不同点:西周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的;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中,封君与封臣间无绝对的血缘关系。相同点:都涉及对土地的分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 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 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

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 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 ●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 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如:SO4 2- CO3 2- NO3-+ OH-】 NH 4 Al Al3+ O O2 -

九上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1 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①“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① 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特点① 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② 分子、原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间、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实例水H2O、氢气H2铁Fe、硅Si、金刚石C、汞Hg 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还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概念主要特征微观结构举例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原子都不变水蒸发变成水蒸汽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 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改变、原 子种类不变 水电解生成氧气和 氢气 2、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②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考点4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因为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① 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3单元框架及知识点

九上框架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观点: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坚持改革开放。 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归 纳完整版 单选题 1、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高温 Si+4X,其中X的化学式是 A.Cl2 B.H2O C.HCl D.SiH4 答案:C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氢、硅、氯原子个数分 别为4、1、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硅、氯原子个数分别为0、1、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4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小提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关键。 2、“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

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3、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答案:A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 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春天里柳絮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柳絮是宏观物体,故B不正确; C、海面上浪花飞溅,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浪花是宏观物体,故C不正确; D、天空中乌云翻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乌云水蒸气形成,是宏观物体,故D不正确。故选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