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4(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4(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4(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习题4(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

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4.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6.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出身文人

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

8.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9.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削弱相权B.加强中央集权C.改革科举制度D.重文轻武的政策

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

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11.河南省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假若让你写一篇关于此景点的导游词,你最应该阅读下列哪一人物的传记()

A.寇准B.赵匡胤C.岳飞D.赵构

12.右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

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

1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

1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A.减少宰相人数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15.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

二.综合题

16,简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7.讨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

(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6.A

7.C

8.D

9.B10.D11.B12.A13.D14.C15.A

16.(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分化事权

①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②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

17.(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参政热情高涨;有利于推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备受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对辽、金战争败多胜少,积贫积弱。大量招收文人担任官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

18.(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

(3)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重文轻武的国策。

19.(1)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

(2)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后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

教材第10课quiz

Unit 10 1. Directions:Choose an appropriate word or phrase from each group to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Each word can be used only once. 1) bald bare empty vacant a. She showed him around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________ house. b. A ________ man wanted his portrait enhanced with glistening black hair. c. They would have liked ________ wooden floors throughout the house. d. The post of principal of the theatre school became ________ and he leapt at the chanc e. 2) commentary comment review documentary a. She spent two years in South Florida researching and filming her ________. b. A good deal of my time is taken up with reading critical essays and ________. c. Now let’s go over to our London studio for ________ on the wrestling. d. We were discussing her new movie, and Jill made some interesting ________ about it. 3) fumble mumble grumble stumble a. “I don’t understand,” the Inspector ________, passing a hand through his hair. b. Taft ________ that the law so favored the criminal that trials seemed like a game of chance. c. Even as her hand ________ to open it, he thrust himself between her and the door, barring her way. d. The lights mysteriously failed, and we ________ around in complete darkness. 4) illustrious illusory illustrative illuminating a. This may take the form of supporting evidence, additional explanation or ________ details and examples. b. Despite his ________ career, during which he became a beloved sporting figure worldwide, his rewards were few. c. The film proves many ________ insights into Chinese culture. d. Worse, many of its successes were __________. 5) indignant indifferent indigenous indicative a. These are conditions said by doctors to be strongly ________ of heart failure. b. There are seventeen species of snake ________ to the Northeast and several of them appear regularly in the garden. c. His opponents have tried to characterize him as ________ to the concerns of the working class. d. Eric was ________ at being told he would have to wait two weeks for an appointment. 6) blackmail bribery slander blame a. One of Murrow’s chief campaign promises was to do something about ________ and corruption. b. I thought he was trying to ________ me into saying whatever he wanted. c. He has been questioned on suspicion of ________ the Prime Minister. d. The policy is partly to ________ for causing the worst unemployment in Europ e. 7) incite recite ignite invite a. The bombs ________ a fire which destroyed some 60 houses. b. The Department is ________ applications from groups within the Borough. c. He read the letter again although already he could have ________ its contents blindfolde d.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PPT播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想一想:宋朝的建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3.强化中央集权政策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2)政治上:①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方法,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 牙。对知州进行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必要支出,其余一切权力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动脑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答案: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安徽省滁州市十二中学 徐继仕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教具准备:收集有关五代十国的地图和北宋与少数民族并立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结合教学过程制作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开心辞典”里曾有这样一题: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朝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庶,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同学们你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大家学习第一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大家阅读28页第一段回答:“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一、北宋的建立 ()年,()在陈桥驿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以()为都城,

史称北宋。他就是()。 师:这里有一个“黄袍加身的故事”。哪几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大家议一议“陈桥驿兵变”的实质是什么? 师:大家看正文第二段北宋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在宋朝建立时以出现()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师:大家看投影仪上面的两个图对比下两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五代十国时: 国家分裂,朝代更换频繁; 北宋初期: 国家逐渐从分裂走向统一。 观察下图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生:没有。 生:辽、西夏、吐蕃、大理、西州回鹘 师:下面学习“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师:看材料一”杯酒释兵权”。那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看材料二 :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么做? 生:(1)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2)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稳定。(君弱臣强)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上面的史料上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时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呢? 军事上(收兵权):他是如何做的?看课文29页第一段 生:军事上: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师:行政上(夺臣权):他是如何做的?大家看课文30页一二两段。 生:1、在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师:财政上(制财权):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生:回答。 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看该页的第三段

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习题集(第六版)附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属于人的生理环境范畴的是 A.大气污染 B.居室装修 C.人的呼吸功能 D.人的教育程度 E.宗教信仰 2.下列属于人的心理环境范畴的是 A.精神紧张程度 B.人的教育程度 C.大气污染程度 D.医院标识的情况 E.人的循环系统功能情况 3. 成年人肺泡总面积约为 A . 30m2 B. 50m2 C. 80m2 D. 100m2 E. 120m2 4.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医院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A.0.5m B.lm C.1.5m D. 2m E. 3m 5.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 A.14-16℃,30%-40% B.16~ 18℃,40%~50% C.16~ 18℃,50%~60% D.18 ~ 22℃,50% ~ 60% E.22 - 24℃,60%-70% 6.病室的湿度过低病人会出现 A. 口渴咽痛 B.烦躁不安 C.肌肉紧张 D.头晕头痛 E.胸闷咳嗽 7.为了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时间一般应为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25分钟 E.30分钟 8.下列病室通风的目的中不合适的是 A.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B.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 C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的密度 D.减少热量散失 E增加病人舒适感 9.下列不属于医院社会环境调控范畴的是 A.人际关系 B.工作态度 C.病友关系 D医院规则 E.病室装饰 10.护士的基本任务 A.抢救生命 B.促进健康 C.预防疾病 D.恢复健康 E.减轻痛苦 11.以下有关噪声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的危害程度只与频率高低有关 B噪声耐受程度大多数人是一致的 C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环境可造成永久失聪 D当噪声达到120dB以上才能对人产生干扰 E噪声耐受程度与过去生活环境及经历有关 12.下列关于光线对人的作用的是 A红外线能被皮肤吸收点及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 B适量的日光照射,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 C.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D.光线对人的心理无作用 E.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射线都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 13.下列关于医疗服务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统编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兰州市第十六中学王道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隋唐时期的国家和社会状况,分析五代十国出现的原因【讲授新课】 欣赏历史课本剧《陈桥兵变》

一、北宋的建立 学生归纳: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教师提问: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了新的王朝后,又是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呢?故事还要从参加了陈桥兵变的这些人身上说起。 欣赏历史课本剧《杯酒释兵权》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小组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尝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 1.军事上:解除大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除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些小细节上,赵匡胤也无不对下属官员进行各种管制和约束,比如官帽。 课堂小拓展:看官帽,猜朝代。 课堂小游戏:诗句接龙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视野视听说第四册quiz.6答案

Part I Directions: Listen to the short dialogs, then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You will hear the recording twice. After the first playing, there will be time for you to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Use the second playing to check your answers. 1.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 A. A TOEFL examination. B. Any English language examination. C. Good luck. D. Ill luck.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C C 2.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 A. To keep evil away. B. To wish for more money. C. To show friendliness. D. To treat a wound.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 A 3.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 A. She will paint it brown. B. She wants the man to paint it brown. C. She asks the man to climb up the ladder. D. She asks the man not to walk under the ladd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D D 4. (Listen to the audio recording for the question.)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导学提纲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今开封),史称北宋。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主观原因:吸取五代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的措施。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措施: (1)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2)在中央设掌管政务,掌管军务,形成“二府”并立的格局。设“”掌管财政;三大机构互不相属,分别对皇帝负责。国家大事都由皇帝决定。 (3)派担任州、县主官。 (4)加强中央军队,禁止地方另行招兵。 (6)设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转运”中央。 3.影响:收回了的行政权、兵权和财政权;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 三、重文轻武的时代 1、目的:为防止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削弱权力、降低其地位,与此同时,文官、文士的地位却明显提高(重文轻武);“二府三司”(甚 至枢密院)主官基本由担任;制度日趋完备,主要选拔文士,武举科录取人数很少,影响不大。 随堂练习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与右图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郾城大捷 3.“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 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A.长安 B.临安C建康 D.东京 4.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设“二府”“三司” C派文臣担任州、县主官 D.设立强大的边防军 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6.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7.下列人物中采取过重文轻武政策的有()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唐太宗④唐高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在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不包括( ) A.政事堂主官由文官担任,地方官都是清一色的文官 B.主管全国军务的枢密院主官也基本由文官担任 C.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D.宋朝科举制日趋完善,武举规模亦超过前代 9.下列有关宋朝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赵匡胤黄袍加身图片,问题:这位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的人是谁?(赵匡胤)显示后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提出问题:赵匡胤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称帝后如何通知他的王朝呢? 二、出示目标,初步感知 1、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等基本史实。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具体表现。 3、了解赵匡胤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历史影响。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北宋的建立 1、学生列举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2、教师讲解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就做了皇帝。这段历史,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3、补充介绍太祖长拳,激发学生兴趣。 4、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和《北宋形势图(1111 年)》,引导学生认识到:北宋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背景(原因):观察五代十国的更迭表,结合旧知,思考:五代十国有些什么特点? 政局动荡不安,王朝个个短命。政权均为武将纂位夺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六、七章考试试题

第五版基础护理学六、七章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估包括:()、()、()、()、()、腭、唾液及口腔气味等。 2、皮肤的评估内容包括:颜色、()、柔软性和厚度、()、()、感觉和清洁度。 3、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和()等征象,应立即停止擦浴,并给予适当处理。 4、压疮多发生于()及缺乏()、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处。 5、为避免剪切力产生,如无特殊禁忌,半卧位患者床头抬高()。 6、压疮淤血红润期的皮肤完整性被破坏,表现为()、()、()、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min后皮肤不能恢复正常。 7、会阴部的评估内容包括()()()和患者对会阴部知识的了解程度。 8、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和()。 9、肢体能台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判断肌力为() 10、保持病房的温度适宜,冬季为()℃,夏季为()℃左右,湿度保持在()。 1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切忌()、()便器,以免损伤()皮肤。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护士为卧床患者进行床上洗头时温水应调节至()

A、22~26° B、28~32° C、40~45° D、50~60° 2、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B、机体营养不良 C、局部皮肤潮湿或受排泄物刺激 D、急性应激因素 3、口腔护理的目的不正确的是() A、保持口腔清洁 B、清楚牙垢 C、观察口腔变化 D、清除口腔内细菌 4、皮肤清洁护理的目的不包括() A、去除皮肤污垢,保持清洁 B、保护皮肤,预防感染的发生 C、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D、为护士提供观察患者并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机会 5、口腔护理中,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溶液为() A、多贝尔氏溶液 B、甲硝唑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醋酸溶液 6、关于休息的条件不包括() A、缓解疲劳 B、身体方面 C、心理方面 D、环境方面 7、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 B、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C、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D、调整患者睡前的情绪 8、以下肌力分级中正确的是() A、1级:可见肢体活动,但无肌肉收缩 B、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C、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可对抗轻微阻力 D、4级:不能做对抗阻力的运动,肌力减弱 9、下列关于肌肉等张练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 B、又称静力练习

大学英语4Quiz for Unit 6

A Quiz for Unit 6 Risks 姓名:学号:成绩: Part I Word-building (20分) Complete the follow ing sentences with the appropriate form of the words in the brackets. 1.I’ve told you what the situation is; you must act _________. (according) 2.The value of the business was _________ at $1.25 million. (assessment) 3.No one has come up with a _________ answer as to why this should be so.(define) 4.It is only through _________ to the disease that your body can build up a resistance to it.(expose) 5.The is a 20% _________ that you could develop cancer. (probable) 6.It was a _______ operation, but might buy more time.(risk) 7.There are ________ half a million people in the city.( rough) 8.The cost of the software is __________ compared with the cost of training employees to use it.(significant) 9.The bill is_________ within ninety days. (pay) 10.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exposure to __________ and some forms of cancer.(radiate) 11.Davis _________ denied that he had ever taken drugs.(repeat) 12.The Government has not yet grasped the __________ of the crisis. (serious) 13.I’m not very __________ when it comes to trying new food. (adventure) 14.She fulfilled her ___________ to become the first woman to run the 10,000 meters in under 30 minutes. (ambitious) 15.Be sure to __________ the first word of every sentence. (capital) 16.This year there have been 15% fewer traffic ________. (fatal) 17.If you don’t speak German, you’re not ___________ to comment. (qualify) 18.He was always __________ clever sayings from Oscar Wilde’s plays.(quotation) 19.V ote-guidance _________ found personal conversations useful in helping them decide how to vote. (seek) 20.It is __________ American to serve all the food for a meal at the same time. (typical) Part I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20分) 21.The 1897 hurricane was the worst natural ___________ to hit England for decades.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及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十三章、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输液引起的空气栓塞致死原因是(A) A.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 B.栓子阻塞肺静脉入口 C.栓子阻塞主动脉入口 D.栓子阻塞上腔静脉入口 E.栓子阻塞下腔静脉入口 2.在输血前准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抽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 B.采血时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 C.从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 D.应检查血的质量 E.若血的温度太低,可在热水中稍加热 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时(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大量输血后反应 E.疾病感染 4.在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E) A.检查血库质量,血浆呈红色,不能使用 B.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室温内放置15min后再输入 C.先给病人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 D.两人核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试验结果 E.在血中加入异丙嗪25mg,以防过敏反应 5.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血性泡沫痰的原因是(B)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速度过快 C.输入药液浓度过高 D.输入空气栓子 E.输入变质液体 6.输血是患者发生溶血反应,处理方法错误的是(E)A.停止输血 B.双侧腰部热敷 C.碱化尿液 D.视需要用升压药 E.闭尿者增加入水量 7.当发生溶血反应,护士首先应(A) A.停止输血 B.通知医生 C.0.1%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D.给患者平卧位 E.热水袋敷双侧腰部 8.静脉输液的速度,成人一般为(滴/分)(A)A.40~60 B.60~80 C.20~40 D.80~100 E.100~110 9.肺水肿病人给予高流量吸氧的作用是(B) A.使毛细血管扩张 B.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防止肺部感染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10.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措施不包括(D) A.立即使病人端坐,两端下垂 B.高流量氧气吸入C.使用镇静剂、强心药、利尿剂 D.大量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Quiz 4 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教程第一册,单元测试卷四 试卷编号:Book1-Quiz4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本次单元测试涉及内容: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8,9,10 Part 1 Word Dictation (Each item: 1) Directions: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you hear. You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twice. During the first time, write the word that you hear. Check your answers as you listen the second time. Part 2 Understanding Long Conversations (Each item: 1)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ll hear a long conversation or conversations. Listen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you hear. Questions 16 to 20 are based on the same passage or dialog. 16. A. It's very important. B. It isn't helpful. C. It makes him glad. D. It's a big event. 17. A. Donna. B. Marty. C. Wesley. D. The professor. 18. A. The power we get from the environment. B. The effect of power on the environment. C. Oil prices becoming more expensive. D. School clubs doing something useful. 19. A. The cost of oil. B. The energy resources. C. The demand for oil. D.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20. A. We will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 The professor is right in everything he thinks. C. New energy resources will be cheap. D. The problem isn't something to worry about. Questions 21 to 25 are based on the same passage or dialog. 21. A. Early in the morning. B. Late at night. C. In the afternoon. D. During lunchtime. 22. A. He wanted to buy some medicine. B. He wanted to learn how to become a doctor. C. He heard that Dr. Wallace was ill. D. He wanted to bring him a cake. 23. A. He was a salesman. B. He was a town official. C. He was a doctor. D. He was a social worker.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江西省丰城市梅林中学皮多云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 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 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三、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 加强。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 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

护理学基础1-6章测试题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名 姓 ) 题 答_ _内_ _ _ _线_ _ _ _封_ _ _ _密_ : 级 在班要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护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分) 1.系统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A. 整体性 B.目的性 C.独特性 D.相关性 E.层次性 2.需要的特征不包括 (E) A. 对象性 B. 发展性 C.无限性 D. 独特性 E.统一性 3.当个体经受某种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认识压力源,属于() A. 生理适应 B. 心里适应 C.文化适应 D. 社会适应 E.技术适应 4.当机体承受压力源刺激而引起感知变化时,应属于() A. 生理反应 B 认知反应 C.情绪反应 D.行为反应 E. 思维迟钝 5.对压力的应对下列不妥的是() A.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B.通过运动减轻压力反应 C.真确认识评价压力 D.通过抽烟,酗酒减压 6. 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稳定性 B.被动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E.有限性 7. 导致护理职业暴露最直接的原因是() A.病人家属的不理解 B.病人对治疗的不配合 C.护理培训的不到位 D.技术水平的不专业 3.个案护理的工作特点为 () A.护士责任明确但耗费人力 B.护士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 C.护士分为小组进行护理活动 D.各级护理人员各司其职 E.护理人员工作任务单一 14.将护士分为“治疗护士”、“办公护士”等用以完成护理任务的工作方式为( ) A.责任制护理 B.小组制护理 C.综合护理 D.功能制护理 E.个案护理 ( 15-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 每 30 分钟测量血压 1 次 B.2周后病人能拄着拐杖行走 C.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D.腹痛、腹胀 E.与长期卧床有关 15.属于相关因素的描述是 () 16.属于症状与体型的描述是 ( ) 17.属于护理目标的描述是 ( ) 18.属于护理诊断的描述是 ( ) (19-20 题共用备选答案) A. 植物 B.心理 C.经济 D.空气 E.土壤 19.属于内环境的是 ( ) 20.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 ) 二、多选题(共10 分) 21. 造成护士生物性职业危害的因素是() A. 结核 B.细菌 C.病毒 D.肝炎 E.艾滋病 22. 由于化学因素给护士造成职业损伤的是() A.细菌 B.病毒 C.化学消毒剂 D. 化疗药物 E.放射性诊断 23. 下列属于客观资料的是() A. 头痛 2 天 B.腹部压痛 C.体温37.9℃ D.睡眠不好,多梦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不 请 ( E.直接接触感染病人 8.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化学性因素是() A.氧气 B.手术刀 C.药物 D.烤灯 E.保温箱 9.护理人员由于劳动强度大,负重过度,容易导致() A.机械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温度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钝器伤 10.导致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因素有() A.烤灯 B.钝器伤 C.灼伤 D.撞伤 E.烧伤 11.下列传染病所造成的职业损伤中危害最大的是() A.甲型肝炎 B.肺结核 C.流感 D.疟疾 E.艾滋病 12. 古代健康观 () A.疾病与健康和人体的物质变化密切密切相连 B.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E.感到恶心 24. 护士在实施护理措施过程中需要持续进行的工作包括() A.收集病人的资料 B.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 C.评估病人对措施的反应 D.随时调整护理计划 E.关注病人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反应 25. 下列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 经常头疼 B.面色潮红 C.血压110/80mmHg D.入厕频繁 E.睡眠不好 一.选择题答题栏 12345678910 : 校学C. 人体的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即为健康D. 健康是躯体、心理和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 E.健康是躯体、心理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 111213141516171819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