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

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

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

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

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

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

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

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

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

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

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

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

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非乐”思想《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 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

思想。(百家讲坛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介绍了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含解析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 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 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 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美字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赏美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蒲雯 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我由此联想到孔子曾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

所以,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就更应该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有疑就问,有意识去问,有胆量去问。泰戈尔为自以为是的人画了这样一幅像:“青烟对天空夸口,灰烬对大地夸口,都以为它们是火的兄弟。”蒙田则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来,不露锋芒。” 因此,只有我们有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识,才能“从而师之”,才会有所发展。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到孔子那里寻找生存的智慧 早在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其等离子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辉煌生涯将近结束时,这位科学界的老人对人类的 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演讲中说道:“人类要生存 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对孔子的高度评价。 本文节选的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深远的启示。求知方面,要实事求是,正视 自己的无知,知错能改。因为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只 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错

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法家篇

法家 导读: 1、序言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3、法家是如何形成的? 4、法家就是严刑酷法? 5、法太细密人人触法? 6、法家主战禁商愚民? 7、法派思想的重要意义! 8、法家三派有何不同? 9、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10、法家思想对于现代的意义! 1、序言 首先我们要明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的,有部分人用法家是服务于统治者的论调来批评法家,就是站在当代人的历史环境,去抨击古代人,这是毫无道理的,脱离了人类的客观局限性在看问题。 在当代普遍人的理解里,法家人是酷吏,而法家思想就是服务于统治者专制的思想。 这种理解其实是由于长期潜移默化造成的,甚至有主流说法,认为汉朝及以后的历代统治是“儒皮法骨”“外儒内法”“外法内儒”等等。 这里先解释下“外儒内法”,也就是“儒皮法骨”,有的人认为,中国历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表面上宣扬仁爱,高唱道德,而私底下确是用法家的残酷手段来管理。 这部分人是先天的把酷法、苛刻与法家相结合,他们认为法家就是如此,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法家。“外圣内王”“儒皮法骨”“外儒内法”都是这个意思!

而“外法内儒”,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部分人他们对法家有一定认识,法家主流思想是法治派,“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核心命题,所以他们认为,历代统治者带着“法治”的旗号,而背地里却是用的儒家“人治”。 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可以往历代统治者身上套,比如今日的天朝,表面上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标语宣传满天飞,而实际作为呢?却是背道而驰,所以有的人就说天朝是“外儒内法”。然而天朝又打着“依法治国”的口号,提倡“法治”却在执行力上又与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背道而驰,反倒是用儒家的人治在执行法律,所以也就有人说天朝是“外法内儒”! 为什么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都是历代统治者的体现呢?因为两种说法,都是说到了一部分。 “外儒内法”里的“儒”代表的是以仁爱之心治国,“法”以严刑酷法管制百姓。(这里说的是儒家好的一面,与法家不好的一面。) “外法内儒”里的“儒”代表的是儒家的人治思想,“法”是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这里说的是儒家错误的一面,与法家思想可取的一面)以上两种解释至今也是争论不休,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指出了当下的诟病。就是口号喊得响亮,私底下确是为利益集团牟利。 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家? 2、法是由法家创造的? 这个问题,大多数分辨力的人,其实都清楚,法不是法家的产物。“法”从蚩尤创立刑法以来,到轩辕黄帝时继续发展的《理法》,自夏商周开始,“法”有了一定的系统化! 大家都知道原始社会,是一个野蛮时代,那个时代是完全的弱肉强食,即使是内部的同一个部落,也是强力说了算。人类慢慢步入文明,要想减少这种内部争斗就必须要建立“法”,“法”其实就是一个游戏规则。大家不能完全只顾自己的利益,‘法’成了内部人的共同契约。这样一来,内部的争斗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当时的“法”,只是强力者管理大多数弱者的手段。虽然利益分配不平衡并没有得到改变,但是‘法’对调节内部争斗已经起到了作用。夏商周的“法”,

(动画)中国诸子百家--蔡志忠

(动画)中国诸子百家--蔡志忠 国宝级漫画大师蔡志忠对诸子百家精神、宗教神话、历史传奇故事、人文哲理、成语典故詮释,藉由浅显易懂的用字、温润圆滑的线条,透过他生花的妙笔描绘成一则一则生动漫画。由明日工作室企画、监制改编蔡志忠老师漫画原著,化成了【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共25部动画作品,将数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经典文化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给您。 【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透过观赏动画更能分享他对生命演绎出的哲学。一次合购收藏,让孩子、亲友好友看电视也能长知识,分享一份最好看的学习礼物。 蔡志忠中国经典动画系列详细内容 001庄子说点击播放庄子说(上篇) 庄子说(下篇)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的时代是一个离乱的时代,庄子的视线因此自人世移开,他所综观的是无穷的时空。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认为「道」生万物。「道」在物中,「道」无所不在,人如果得了「道」,便获得了无限的自由。 002老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主张「无为」,是道家以「道」修身所要到达的理

想境界。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道」是深奥且玄妙的,无法以言语来描述。汉朝桓帝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道教并尊称其为「太上老君」。003孔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有弟子三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说「仁」就是「忠恕」两字,要刚毅、木訥,而且「当仁,不让於师」,仁不必好高騖远,要从自身做起,再推己及人。 004孟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孟子受学於子思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只要将「善」的本质加以扩充,就可成就德性。 005韩非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他的学说归本於黄帝、老子,主张君主应该用法、术、势结合起来治理国家。其著作《韩非子》五十五篇,集法家之大成。韩非子到秦国后,受到秦王赏识準备重用他,却被李斯陷害,入狱而死。 006列子说点击播放蔡志忠漫画卡通—列子 列子是战国时郑国人,生卒年不详,是道家著名的思想家。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方术阴阳五行。 个人观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何以自先秦严重对立而于汉代如此结合?从根本上说,儒家法家都是为统治者着想,道家和墨家均代表没落或下层知识分子,或劳动者的利益,各自所代表直接层利益一致。在先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明显带有区域性色彩,当是时,国家尚未统一,全国性的统一阶层亦尚未形成,故百家争鸣、互相攻讦。一俟统一与一统,则全国文化整合,阶级、阶层整合,故诸子百家之儒道墨法重新有机整合,瓦解构建、优势互补,也就不足为怪了。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姓名:徐林山学号:12371055

诸子百家流派与代表作

诸子百家流派与代表作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 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 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 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 〔即策士〕 游说之辞的汇编,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 合纵连横, 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6 :法家 吕不韦(?-前 235 年) ,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 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 “奇货可居” 闻名于世, 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 任秦国相邦十三年, 其门客有三千人。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 ) ,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保 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 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在《报任安书》中, 甚至把它与《周易》 、 《春秋》 、 《国语》 、 《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 。客观 地说, 《吕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 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 、 “传言必察” 、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 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 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17 :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 许行 (约公元前 372 年~ 289 年) , 楚国 (都城江陵纪南城, 后迁安徽寿县西南) 人, 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 滕文公元年 ( 公元前 332 年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定稿版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c t v百家讲坛全六 部共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 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 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百家讲坛 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诸子百家论文

伟大的先哲——孔子 内容摘要: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千 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 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 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甚大。 关键字:孔子儒家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他有一些很经典的儒家观点至今对人们的言行产生深刻的影响。

1.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孔子所说的"道",指的是道使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某种客观的性质和内容;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孔子在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不能克制自己,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客观的"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已",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对自身厚责,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对别人薄责,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矛盾,且会缓和和消除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制自己包括同情之心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要痛苦和麻烦,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和麻烦加到别人身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即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要勇于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能自我批评,承担责任,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容易相处。 孔子主张把克己、求诸已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不怨恨天,也不责备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么?"不思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已知,患其不能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没有才能,"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没有职位,愁没有能够站稳脚跟的本领;不愁

(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

概述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二、“百家争鸣”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 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简称,它相对于经学、史学子学,先秦诸子百

国学常识诸子百家之一兵家介绍

国学常识诸子百家之一兵家介绍 【兵家学派】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 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 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 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 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 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为何必学兵家】 即使在非战争时期,我们依然需要军事思想和军事作风。 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兵家的目的很明确:取胜。以战 屈人之兵也好,不战屈人之兵也好,火攻也好,用间也好,所有一切 手段都为著一个清晰的战争目的:胜利。在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 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对 目标没有清晰的理解,经常兜圈子,转来转去,精力被分散,不能全 力以赴,迟迟不能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必要把任务或目标当成一个项目来看待,当作一场战争来处理,理应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打赢战争。 将军带兵打仗,与经理带领员工做项目,二者之间没有区别。从 兵家的思想裏寻找管理学的因素,能有很多新的发现。 在非战争时期,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有。任何国民均不可丧失 警惕。《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唐时期,中国绝不缺乏阳刚之气。宋明两朝,没有什麽出息。有人

说,北宋是中国古代的时候,北宋人很富有,北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国家屡屡受辱,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性格。 每次想起宋朝的历史,我都觉得胸口郁闷难耐。人可贫贱,不可 受辱;可富有,不可糜烂。国民不必好战,但必有血性与阳刚。见义不为,无勇也。丈夫胸有浩然之气,虽仁爱,不失刚强。故《司马法》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 虽战可也。” 君子“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故君子必不敢忘战。 【兵家学派的著作】 自春秋战国至近代,我国兵家著作亦极丰富,从《司马法》、 《孙子兵法》到《吴子兵法》、《三略》、《六韬》再到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等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极为深厚。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 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 《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汇编而成。为适合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北宋神宗(赵顼)于元 丰三年(1080年)命令当朝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部兵书。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了此项工作。北宋朝廷 花了三年时间,从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这七部兵书, 作为武学经典。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25卷。 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裏的瑰宝。《武经七书》颁行后,备受世人注重,注家蜂起,先后出现了几十种注释本, 有宋朝施子美的《武经七书讲义》,明朝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 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清朝朱塘的《武经七书汇解》、丁洪章的 《武经七书全解》等。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与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的一次暴发期,影响较大的有20多家学说,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西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刘歆《七略》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班固《汉书.艺文志》。后世就把"小说家"去掉,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九种学术流派。 现在所常说的“九流”多数意思是按照职业身份尊卑来排的说法 "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 主要思想:三纲五常修齐治平推己及人家国一体天人相应,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代表著作:《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主要思想:"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小国寡民返朴归真无为而无不为

脱胎于原始社会,向往原始共产主义,适合生产力低下时使用,一般在王朝百废待举时期采用。比如西汉,样本小的时候不用细致管理,放水养鱼,有些类似现在东北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 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 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 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 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商鞅、韩非 代表著作:《商君书》和《韩非子》 主要思想:废私立公,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墨家

诸子百家之名家简介

诸子百家之名家简介 导读:诸子百家之名家名家战国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的一个著名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一称“辩者”,又称“刑(形)名家”。汉时称“名家”,强调名实相符,“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对概念有独特的研究,善长于辩论,其弊流于“苛察缴绕”。名家着重围绕着“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汉书·艺文志》注录的名家著名代表人物的著作主要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现除《公孙龙子》之外,皆早佚。今存《邓析子》、《尹文子》经考证系后人伪托。 名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 惠施属于“合同异”派,主张“合同异”,认为一切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导致其利用概念的相对性强调并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他提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我知天地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指出空间是相对的;还提出“日方中方睨”,“今日至越而昔来”,以此说明时间的相对性;以“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大一”“小一”论证“万物毕同毕异”,得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公孙龙则属于“离坚白派”,即主张“离坚百”,公孙龙子着重于分析感觉经验和概念,区别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他利用概念和内涵的相异性区分特殊与一般,并把这一区分绝对化而夸大了事物的特殊性,走上与“合同异”派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导致过分强调事

物的差别性。如他的著名命题有所谓的“白马非马”论。他还认为没有白色的坚石,只有“白石”与“坚石”,坚与白均离于石,不可并存于石。同时还有“狗非犬”、“鸡三足”、“景不徙”等命题。 对于名家,庄子评价其为“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庄子·天下》)。除惠子、公孙龙子之外,名家的代表人物还有尹文、田巴、兒说、桓团等人。名家理论为后期墨家所批判、纠正,秦以后则无续。《庄子》、《墨子》等书中,保存了先秦名家的部分思想。 虽然名家各派的思想均有所偏,但是他们对先秦的名实论和古代逻辑学的发展是有过超过其他学派的重要贡献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

古代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S226;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S226;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S226;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S226;外篇&S226;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S226;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S226;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S226;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S226;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S226;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S226;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S226;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S226;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S226;俗谚牧民》 持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S226;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S226;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S226;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S226;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S226;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S226;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S226;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S226;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诸子百家

[简要介绍]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 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 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 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 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 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得之一 典故: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其含义大致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这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典故: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原文]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