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父母常犯的五十个错误

普通父母常犯的五十个错误

普通父母常犯的五十个错误
普通父母常犯的五十个错误

普通父母常犯的五十个错误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都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

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这些母亲在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

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一位教授曾做过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向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

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

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错误六:对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家长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进步,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焦急的心态。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世界上没有两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

错误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护,尤其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自尊心和爱心的父母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是很多父母经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错误九:打扰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一些行为看成是在胡闹,如果不加阴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而事实是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自己渴望知道的东西上面,家长在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会被打扰,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专注的行为里培养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现在一些孩子常见的感觉失调症,往往就是缺少行动的自由造成的。

错误十:总是做坏的示范

当孩子还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父母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都应该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的时候怀疑自己父母的正确性。所以孩子会把父母的言得当成是自己行为的一个范本,因为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这样做肯定也不会错。在孩子有正确是非观念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长的错误他们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即使后来孩子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形成的习惯在短时间内也难改掉。

错误十一:不给孩子做梦的机会

我们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有美好的梦想,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未来种下了成功的种子。梦想是行动前奏,需要经营。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孩子也许会在成长的时候忘却一些梦想并有一些新的梦想,但正是因为梦想的存在孩子才有了努力的冲动和渴望。

错误十二:孩子的心事无处诉说

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只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学家们一直提倡合理地释放心中的情绪,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他们承重的精神负担。家长如果认真倾听孩子,哪怕是对孩子的苦恼不能给予任何实际的帮助,至少也会在精神上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场。

错误十三:把拳头作为唯一的工具

在一些欧美国家,打孩子会被认为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要想让孩子有一个清楚明白的是非观,拳头是不起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仅仅凭借暴力就让孩子一直屈服。

错误十四:缺少对金钱的教育

有很多父母在为工作忙碌的时候陪伴孩子的时间日益减少,于是忙碌的他们喜欢用金钱来表示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一是金钱不能替代父爱和母爱,同时,也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不正确的确认识。孩子对金鱼于财富的认识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这种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来进行教育。

错误十五:不原谅孩子的错误

如果孩子是真心懊悔,就不要一直重复地把他的错误重提。

错误十六:家不是孩子情感的归宿

很多家长不懂得家对孩子的情感发育多么的重要,他们总是以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关心就足够了,常常无意识地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样的孩子,很难健康快乐地生活。

错误十七:以为成长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

孟子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没有人能在生儿育女这前就学会如何教育孩子,也没有人能不需要学习就无师自通。也许在小学,会有老师教我们识字数数;到了初中,会有老师教我们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到了大学,我们学会很多和我们将来的职业有关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去养育一个孩子,却没有人来教我们,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

错误十八:不懂得如何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在惩罚的同时让孩子学会补救,而不是做无意义的处罚。

错误十九:不懂得道德的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育常常让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对其道德品质的

培养。道德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发明了激光排字技术、被人称为现代毕升的著名计算机专家王选先生就很重视人格的培养,作为一个科技团队的领导人,高尚的人格是团结所有同事、提高团队效率的重要保证。

错误二十:习惯坚持自己的错误

家长如果犯了错误,最忌讳的就是碍于自己家长的权威而不肯轻易承认错误,让错误一再重复。

错误二十一:给孩子错误的饮食

食补不是越多越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美国人越来越笨了,因为他们越吃越好了。吃得好了还会笨吗?原来是因为若是一直处于饱食状态,胃会过于疲劳,并且伤害到大脑。

错误二十二:不肯赞美孩子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相比,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想念孩子和解放孩子。而想念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错误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沟通

孩子们发怒或是调皮捣蛋往往都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原因。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家长或者说粗话等不良行为的时候,许多父母往往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而只是厉声批评孩子,没有对症正下药。

错误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

如果人你和你的配偶之间意见不一致,就为孩子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错误二十五:轻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

健康的定义在今天的涵义显然已经不只是身体健康那么简单了。孩子如果生了病,我们会看他的病是否严重,如果只是感冒头疼这样的常见病,家长用家里常备药物就可以解决了,而不用专门去医院挂个号。同样的孩子在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心理问题,但是只有到了严重的时候才需要请教心理医生。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就像感冒一样,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处理。但是问题不严重不表示就没有问题,感冒头疼如果不及时治疗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问题如果积累多了也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伤害。

错误二十六:希望孩子循规蹈矩

什么样的孩子才会听话?家长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听话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胆小、怯懦、压抑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与长辈争议的孩子。这些孩子看上去特别听话、守纪律,也不会和父母顶撞,因此常常被夸为好孩子。其实他们的心理最脆弱。

错误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害怕的东西,不仅仅是孩子,当然孩子害怕的东西比大人更多一点。有些特别胆小的孩子,他们可能会什么都怕,怕打雷,怕去医院,怕小动物,家长要让孩子面对恐惧,并和孩子一起战胜恐惧的心理。

错误二十八:不让孩子享受游戏

亚里士多德说过,孩子享受游戏就是早期的功课。游戏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能够帮助孩子社会化,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

错误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象

不给孩子听优美古典音乐,并一味地限制,是造成当今中国孩子想象力贫乏的根本原因。

错误三十:在孩子面前争吵

父母当着孩子吵架的时候,总是会把孩子放在一边不管不顾,任由情绪失去控制,

孩子会在这种恐怖的场景中发现自己的父母具有攻击性的一面,他们随时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父母的攻击。同时,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会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对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乐的家庭就意味着父母之间和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错误三十一:忽略爱与性的教育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开始慢慢学着去爱,也开始对性好奇。很多家长认为这些事情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去发展,却不知道孩子需要在爱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错误三十二:把自己的意愿变成孩子的意愿

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个体,但是家长常常忽略这一点。

错误三十三:不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在家庭里,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是给孩子了温柔一刀,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限制了他们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孩子对自己产生好奇的时候,家长的保护其实是在向他们的积极性泼泠水,孩子无法体验到自己的能力。

错误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极理解为懒惰

孩子不是超人,连成人都会有状态低迷的时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随时斗志昂扬了,不要总是对孩子被动的行为表示指责,如果他不是一个天生懒惰的孩子,他们突然混乱和拖沓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积极性已经受到了打击。

错误三十五:把成绩看得太重要

家长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当孩子还在学校的时候,家长总是把学习成绩当成评价一个孩子的唯一指标,而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教育,这才是非常关键的教育。

错误三十六:不让孩子体验挫折

家长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安宁的成长环境,因此不愿意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吃太多的苦,但是这样的孩子因为在童年时期很少遭受挫折,长大后就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错误三十七: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地高涨,孩子们都会开始萌生出独立的愿望。在这个时候,偏偏很多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独立,甚至对孩子的独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惧。限制孩子的独立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反作用,也不利于维护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错误三十八:挑剔孩子的朋友

家长其实不应该去干涉孩子的交友,没有一个家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当你替孩子筛选朋友的时候,其实是在替孩子选择孤独。

错误三十九:不做一个独立的家长

因为有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家长不独立。孩子长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而然会产生独立的念头,想离开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在一些家庭,尤其是做妈妈的,当有了孩子,以后她生活的一切重心都向孩子倾斜,孩子似乎成了她的唯一寄托,她可能会倾心于研究如何教育孩子,也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但是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独立的时候,她却把孩子还不具备独立能力作借口不让孩子离开,这个时候并不是孩子过于依恋父母,而是父母过于依恋孩子。

错误四十:让孩子只关注自己

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中心,一切都只关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只会关注自己,想不到关心别人。

错误四十一:不与孩子分享

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分离成长过程,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教育。每

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都应该学习如何去正确、适当地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拥有和家长分享的权利,家庭生活里一切责任、荣誉、悲伤、喜悦家长都和孩子分享。

错误四十二:制造焦虑

越来越多的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而孩子的这种焦虑很多时候就往往来自自己的父母,若任由沉重的压力加在学生心头,长期得不到释放,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错误四十三:把孩子当作和别人比较、炫耀的东西

有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炫耀的资本,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长,他们总是所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来替自己圆梦;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就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自己喜欢琴棋书画,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学习,就让孩子去学习并指望孩子可以学出一点成绩;自己不擅长体育,就要求儿子勤学苦练跑得比谁都快,当孩子有了一些成绩时候,家长似乎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绩当作自己的骄傲,家长为孩子自豪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度夸耀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错误四十四:使用语言的暴力

有不少父母都已经意识到使用暴力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却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语言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父母的言语暴力对孩子也是一种虐待。当暴力的家长越来越少的时候,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的家长却是越来越多,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谩、诋毁、蔑视、嘲笑孩子。

错误四十五:不给孩子放松的机会

很多家长本来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却常常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压力和焦虑,因为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对孩子有太多的管束,压抑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错误四十六:窥视孩子的秘密

确实有很多家长都以为小孩对父母不应该有隐瞒,他们希望了解孩子的一切,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敞开心扉对自己没有隐瞒。但即使是一个小孩子,也不可能对家长什么都说。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一直把孩子当作是孩子。

错误四十七:缺乏个性化的教育

作家龙应台说过,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求同的,就是想要制造出一模一样的孩子,我们经每个孩子都准备了大框框,然后把孩子放进去,凡是超出框的东西都通通给孩子喀嚓一声全部剪去,于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模一样,像方方正正的机器人,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

错误四十八: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

一个孩子,从他出生的时候开妈,他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孩子都是充满着好奇地想要去了解。可以不夸张地说,学习应该是孩子的本能,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积极地渴望学习的,可是当家长一旦要求过高,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渴望就消失了,他们开始厌倦学习,开始把学习当作是父母的事,一种枯燥但是必须要完成的活动。如果把原本快乐的学习变成了机械地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简单学习的方式无法让他保持积极性。

错误四十九:急于下结论

孩子的想法和我们总是有天壤之别,家长总是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测孩子的动机,结果让孩子的想法被误解。

错误五十:不和孩子做朋友

一个人有了心事,无论是喜或忧伤都渴望找人分享或分担,他们最想倾诉的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或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父母总是渴望自己能读懂孩子的心事,但是孩子最

想倾诉的对象,很少是父母。要想读懂孩子的心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主动告诉你,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心事呢?就需要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为自己无所不谈的朋友。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完整版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 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 家庭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形成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越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 子女提出需求,母亲也会问:“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子女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 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有时,妻子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子女“读书用功是应该的”,当子女做得不对,就会严厉

地批评,他也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 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 暴力倾向。 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 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实例:(由于未得到本人同意,故不提姓名) PS:欢迎转载,切勿剽窃 某家庭的子女今年6周岁,刚刚上1年级。可开学不久,夫妻二人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妻子对孩子比较宽容,而丈夫却对孩子特别严

父母测试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1、对孩子来说,真的没什么好伤心的。 T F 2、在我看来,愤怒只要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就是正常的。 T F 3、孩子们有时表现得很伤心,是因为他们想让大人为他们感到内疚。 T F 4、当孩子生气时,他需要静一静。 T F 5、当我的孩子表现得难过时,他的样子真像耍赖。 T F 6、当孩子难过时,我需要为他解决问题,让他的世界恢复完整。 T F 7、在生活中,我真的没时间伤心。 T F 8、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 T F 9、如果你忽略孩子的悲伤,它就会自动消失,自然愈合。 T F 10、愤怒,往往意味着挑衅。 T F 11、孩子表现得很难过,是为了让事情按照他们期待的那样进展。 T F 12、在我看来,只要加以控制,悲伤是可以被接受的。 T F 13、悲伤,是一种需要释怀、驾驭的情绪,而不是供你栖息的港湾。 T F 14、我不介意处理孩子的悲伤之情,只要别占用太长时间。 T F 15、如果要是一个情绪化的孩子和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之间做个选择的话,我选择后者。 T F 16、当我的孩子难过时,解决问题的时间就到了。 T F 17、我会帮孩子快速摆脱悲伤,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好的事物上。 T F 18、在孩子悲伤时,我没觉得这是什么教导孩子的好时机。 T F 19、我相信,当孩子伤心时,说明他们把生活中负面的事物太严重化。 T F 20、当我的孩子生气时,他的样子真像个被惯坏的孩子。 T F 21、对于孩子的愤怒,我会给他划定行为界限。 T F 22、当我的孩子表现得难过时,他是在吸引大人的注意。 T F 23、孩子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值得我们去寻根问底。 T F 24、孩子的愤怒,绝大程度上源于孩子对生活缺乏了解和他的不成熟。 T F

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成长

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方式是基于父母的教育理念而产生的一系列教育孩子的行为和方法。教育方式不仅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之中也各有其特色,怎样的教育方式才好呢? 一些教育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优越物质生活 80后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太过“尊重”孩子 80后父母: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事也要民主。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 在家庭教育中无具体评价的赏识,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恰恰忽视了一点:没有原则的“民主”是对孩子一味的纵容,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看似‘民主’的教育环境却是让孩子陷入欲望滋生的‘黑洞’,使得孩子反而失去了民主带来的快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换位思考,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成人定势思维 80后父母: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

四种教养方式

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开场白:对来参加孩子家长会的父母表示敬意。有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我的家长会都是娘娘来参加的,因为父母离婚了,他们谁也不管我。 解释为什么要确定这个主题:七年级的孩子个头一下子窜上来了,一个暑假不见,老师发现他们仿佛一夜间长大了。生理机能、形态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所以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有以前听话了,而且跟家长说的话越来越少了,说这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然后说青春期就是叛逆期。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青春期就是青春期,它不是叛逆期。在这里面亲子关系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亲子关系”。 首先我想问家长们两个问题: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总计总是名列前茅吗?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幸福的人吗?答案不言而喻,但是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向着这个愿望目标去努力做。所以我们分析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是什么,它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而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尤其是初中生的幸福感,中学生导报有一个研究报告表明:影响一个初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就是亲子关系,其次是家庭结构,最后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我们也需要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那么亲子关系是怎么建立的呢?它是父母亲在家庭教养活动中与孩子互动逐渐形成和建立的。那么通常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呢? 1、权威型——控制+爱(接受)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明确,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时,会严格按规则说服教育;而对其良好行为,则表现出真心的支持和肯定。这种高控制、情感上便于接受的温暖式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易使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性格。 2、专制型——控制+不爱(拒绝)控制有余,爱心不足。这属于高控制教养方式,但在情感上父母倾向于拒绝和冷漠孩子。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

四种父母类型教学内容

四种父母类型,你是哪一种? 为人父母是世上最难的一件事。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想要给他们最好的。可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用尽全力去爱孩子,结果孩子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其实,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就会教出怎样的孩子。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四种: 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常常想和孩子交朋友,他们能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设定界限,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则,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物质上无限制满足孩子,这种育儿方式在祖父母身上尤其明显。 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让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但是不会给孩子解释,只是强迫孩子接受。他们常常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讲话,要孩子顺从自己,接受自己给孩子的一切,包括规则。 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积极的关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权威型的父母会为孩子制定规则标准,孩子可以从规则中受益。比如说,孩子晚上想出去玩,他们会制止,并告诉孩子:因为太晚了,明天才能出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和孩子提前沟通好:不能吵着要买玩具,不能离开父母乱跑。这样,孩子对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有预期,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放纵型

放纵型父母也称为不参与型,典型的表现就是父母极少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他们缺席孩子的成长,很少照顾孩子,或者陪孩子玩,有些人还会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养育,自己变成了甩手掌柜。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大不同 一般来说,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更多正面的影响,孩子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能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不愉快、不友好,他们容易被激怒; 溺爱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 而放纵型的教养方式比较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孩子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等行为。 每位父母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恰当,孩子的性格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若方式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而不管采用何种养育方式,都需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 给父母的4条建议 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 面对社会压力,我们变得越来越忙,但是不管怎样忙碌,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缺乏陪伴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和孩子更多互动 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一直在孩子身边,但只是埋头看手机,或是看电视,就不是高质量的陪伴。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必须放下压力和烦恼,全心全意的陪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进步。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父母要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及时回应和调整。 以身作则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没有担当

现在的家庭里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宝宝们自理能力差,过度的依赖父母,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女孩子傲慢任性,男孩子胆小没有担当,这些都是因为在教育时存在误区所造成的,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避开这些误区呢?今天小编为大家这种成因。 1、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2、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3、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4、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现在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为他们挡风遮雨,但是忘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挫折他们才能真正的长大。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发育的情况,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让他们养成不良的习惯。

最常见的十种父母类型

最常见的十种父母类型 12-08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细细数来,中国式家长有十大特征,身为父母,您属于哪类? (一)望子成龙型: 在中国式家长那里,生儿育女,是点上灯照上镜儿,按照科学步骤有条不紊的配置下来的,他是父母未能完成梦想的续集。自己不会飞翔,下一颗蛋,让蛋长大完成自己飞翔的梦想。 (二)经济刺激型 很多家长以“钱”做为对孩子的奖励,不但家长自己向“钱”看,同时孩子也被潜移默化,成绩好了,给予金钱奖励,洗个衣服做点家务,拿钱来,难道孩子学习、做家务都是给父母学、做的么?又谈何动力和兴趣?!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家长不顾孩子来自学校的压力,在假期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孩子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模具制造型: 有一类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自以为,事事给孩子建议,认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他们忽视了人最大的长处: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这种教育模式,让孩子失去了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多的孩子成为了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克隆。 (五)百依百顺奴才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最后不容于社会也就必然了。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绝对不是自家孩

父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引发不良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因教养方式不良引发的不同的儿童问题行为。本文列出了五种父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供家长对照检查;同时也列出了孩子的各种性格类型,方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类型,以便于因人而教。 五种父母常见的错误教荞方式 1.过分严格 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有时甚至达到残酷的程度,他们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稍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后果: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2.过度溺爱 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宽容,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的接受。 后果:这容易使孩子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社会,因被忽视而嫉妒和仇视他人,因不能自控而与人冲突,甚至产生严重的侵犯性行为问题。 3.支配 这种情况多见于父母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的家庭。这些父母总喜欢直接替孩子拿主意,直接告诉孩子做这做那,对孩子自己的意愿漠不关心。 后果:虽然直接向孩子发出命令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提高生活效率,但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过度依赖、服从的性格。由于事事都由父母决定,孩子自然也无需主动地思考自己的事情,这样长大以后孩子就会缺乏主动性,性格自闭,且对父母产生过分的依赖感。 4.不断拒绝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 后果:过度的“挫折教育”,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给予拒绝,又不对孩子解释拒绝的原因,会让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并且会伴随反社会和侵犯性行为。“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5.忽视

中学生最喜欢六种类型的父母

中学生最喜欢六种类型的父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按理说,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学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造成的。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 我在学生中曾作过大量调查,对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 1、理解尊重子女:中学生最渴望父

母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母的并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只关心孩子的生活、成绩,却不去了解子女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多学生抱怨说:“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从不问你为什么考不好。” 不少学生说,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偷拆自己的信件,偷听自己的电话,像特务一样在后面盯梢。一位女生说,她母亲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只要一有男生打电话,她立刻要问,“他是谁?哪班的?学习好吗?家在哪住?父母是干什么的……”查完祖宗八代,然后重重抛出一句话:你可别给我丢人!女孩哭着说,妈妈这么不信任她,真想“早恋”一把让她看看。 2、不摆家长架子:家长既是子女的保护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

的教育和引导。一位高一男生自豪地说:“我特别爱我的父母,他们和我的关系不像家长,像是铁哥们。从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摆在桌面上爸爸出差的时候,妈妈就说:‘男子汉,全靠你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而且坚强、果断。” 一名高二的女生说,她的家长特别民主,而她的妈妈更理解她。有时,她的日记本忘在书桌上,妈妈保证不看,而是小心替她保管好。同学来电话时,不管男女,总是自动避开。她不说,妈妈决不问对方是谁。“一次”,她说,“我在夏令营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不知为什么怎么也忘不掉。妈妈知道后没有批评我,而是跟我讲青春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并且讲了她年轻时的经历。妈妈的理解、帮助和信任,使我顺利地走出最初的迷惘……我真幸运,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3、家庭和睦: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 降低父母威信 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 影响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

四种父母类型

四种父母类型,你是哪一种 为人父母是世上最难的一件事。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想要给他们最好的。可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用尽全力去爱孩子,结果孩子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其实,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就会教出怎样的孩子。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四种: 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常常想和孩子交朋友,他们能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设定界限,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则,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物质上无限制满足孩子,这种育儿方式在祖父母身上尤其明显。 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让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但是不会给孩子解释,只是强迫孩子接受。他们常常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讲话,要孩子顺从自己,接受自己给孩子的一切,包括规则。 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积极的关切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权威型的父母会为孩子制定规则标准,孩子可以从规则中受益。比如说,孩子晚上想出去玩,他们会制止,并告诉孩子:因为太晚了,明天才能出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和孩子提前沟通好:不能吵着要买玩具,不能离开父母乱跑。这样,孩子对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有预期,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放纵型

放纵型父母也称为不参与型,典型的表现就是父母极少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身上,他们缺席孩子的成长,很少照顾孩子,或者陪孩子玩,有些人还会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养育,自己变成了甩手掌柜。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大不同 一般来说,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更多正面的影响,孩子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能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有可能表现出不愉快、不友好,他们容易被激怒; 溺爱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 而放纵型的教养方式比较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让孩子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等行为。 每位父母都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恰当,孩子的性格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若方式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而不管采用何种养育方式,都需要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 给父母的4条建议 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 面对社会压力,我们变得越来越忙,但是不管怎样忙碌,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而缺乏陪伴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和孩子更多互动 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一直在孩子身边,但只是埋头看手机,或是看电视,就不是高质量的陪伴。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必须放下压力和烦恼,全心全意的陪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进步。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父母要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及时回应和调整。 以身作则

从宝宝哭闹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父母

从宝宝哭闹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父母 宝宝哭闹时,父母的类型 “交换型”父母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来,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 影响: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宝宝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宝宝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宝宝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宝宝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

“惩罚型”父母 “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子汉吗?真丢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影响:宝宝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宝宝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宝宝变得更坚强。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宝宝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宝宝会显得力不从心。

“冷漠型”父母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影响:你接受宝宝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宝宝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宝宝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宝宝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说教型”父母 (不理会宝宝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影响:你以为宝宝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此时,宝宝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上面4种类型的父母可以说对孩子的哭闹情绪都是不接纳的,阻断哭泣也就是阻断了孩子自我修复的过程,因为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孩子哭时,父母接纳并陪在身边,他会感到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等他结束这个过程的时候,他会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 当孩子哭泣时,你可以这样做1温和地坚持

八大父母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八大父母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一、唠叨式 很多孩子说,一听父母唠叨自己就烦。做父母的不妨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是唠叨,那你们烦不烦?唠叨式教育方法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二、数落式 有的父母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恶性,因为数落常常有谴责性质。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三、训斥式 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不会使孩子听进去父母的话,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使他们跟父母对着干。 四、达标式 有些父母在各个方面都给孩子做规定,让他们达到某种标准,或是向某某学习,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先给孩子制定了一个标准,使孩子心理上特别紧张,担心达不了标。而孩子往往是越担心越达不到标,因为心理上的压力使他很难自由发挥,也很难发挥出应有水平。 五、疲劳式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让孩子学才各种知识和才艺,使孩子忙得像个“陀螺”,这就是疲劳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不达。 六、包办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都事无巨细地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退化,这也是错误的方法。 七、催促式 “快点,你该去学英语了”“你快去练琴吧”……这样的催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也会有一种急躁感,甚至心生逆反,认为:我本来想学,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八、愁苦式 父母的表情和神态对孩子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拉长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成为孩子心情低落和郁闷的导火索,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求:首先就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第二点,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第三点,得到别人的赞赏;第四点,在家里有地位。而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所以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方法,用正确的教育去培养孩子。

心理分析:父母教育孩子可分四种类型

心理分析:父母教育孩子可分四种类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形成在亲子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

越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 柳女士是这种类型的母亲。女儿提出需求,柳女士也会问:“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女儿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 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柳女士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女儿“读书用功是应该的”,当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也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暴力倾向。 袁郡介绍,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

父母类型测试

父母管理类型测评 1 . 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闹情绪时,您怎么办? A 走开或背过脸去不理睬他 B 训斥并命令其停止取闹 C 连哄带劝,千方百计满足其要求 D 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告诉孩子事情的利弊,让孩子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 2 . 知道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您如何处理? A 训斥孩子一顿,并命令把钱交出来 B 你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有什么用途, 让孩子承认错误,并告诉孩子,今后不能私自拿钱用 C 认为这无关紧要,轻描淡写说一说 D 平时孩子要50给100,生怕孩子受委屈,或者担心孩子出现偷钱情况 3 . 孩子在外面被同学打了,哭着回到家,您看到后作何反应? A 拉上孩子到同学家评理,并告诉孩子以后不要和他在一起 B 骂孩子窝囊废!并质问孩子:“你那手干什么去了?” C 你先表示同情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和同学要注意友好,搞好团结,打架不是好孩子 D 就当没看见,让孩子自己处理 4 . 发现孩子和一些染有恶习的“坏少年”来往,您如何处理? A 简单粗暴地限制孩子,威胁他再看见与那些孩子来往当心挨打 B 先了解孩子与“坏孩子”来往的原因、程度和所受影响,用孩子熟悉的例证讲清与“坏孩子”来往的害处,希望他(她)做一个让家长放心的好孩子,并观察后效 C 旁敲侧击,表达不满 D 就当不知道 5 . 当知道孩子有“早恋”或“早恋倾向”时,您怎么办? A 假装不知道,任其自由发展 B 猛训他一顿,威胁他再不改正就别回家 C 先告诉孩子他(她)这样会影响学习,使孩子停止早恋;若不起作用,就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共同商定有效办法 D 鼓励、支持孩子谈恋爱 6 . 如果孩子始终做错同样一道数学题,您会做何反应? A 自己太忙,无暇顾及,并不重视 B 怪孩子不用心,心里生气,打一顿才能消气 C 怪学校教学无方,打算为孩子换一所学校读书 D 尽量想办法帮助孩子,叫他下次不再算错 7 . 当孩子考试出现不及格时您怎么说?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家长也有各自的“管教个性”。下面的测验可以大致判定你是属于何种类型的父母,并告诉你该类型具有哪些优缺点,以供您参考。 四种等级的判定得分标准 得分1 (分) 2 (分) 3 (分) 4 (分) 判定标准无所谓比较希望相当希望很希望 1. 对文字很感兴趣,总想拿书看;() 2. 自己做错的事不往父母身上推;() 3. 能批评小朋友的错误行为;() 4. 大人吩咐的事什么都干;() 5. 能讲清自己的想法;() 6. 能为大人做一些事情;() 7. 具有与年龄相应的能力;() 8. 不愿意模仿别人的行为;() 9. 能够照顾小朋友;() 10. 语言丰富,表达力强;() 11. 能够做一些大人想象不到的动作;() 12. 能指出父母的缺点;() 13. 能正确地数好多位数;() 14. 能独立地做一些事情;()

15. 能说一些出乎意料的话使人发笑;() 16. 独自一个人也不感到寂寞;() 17. 能干一些独特有趣的事;() 18. 不依赖父母;() 19. 不嫉妒父母对别的孩子好;() 20. 事情办不好就不甘心;() 21. 对别的小朋友亲热;() 22. 性情温顺,总是笑眯眯的;() 23. 某件事没做好,遭人嘲笑也不灰心;() 24. 遇到困难很少让大人帮助;() 25. 遇事不容易冲动;() 26. 不管什么事总想自己试一试;() 27. 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很长时间;() 28. 不突然向别人发脾气;() 29. 一件事情能很有耐心地干完;() 30. 能经常指挥小朋友干事情;() 31. 不和父母撒娇;() 32. 不好干、干不好的事情也总想去干;() 33. 能独自玩很长时间。() 现在先请你在每题后面标上你的得分。“很希望”、“相当希望”、“比较希望”、“无所谓”四种程度得分分别为4、3、2、1。然后再分别技术出下面三列题总的得分。 1,4,7,10,13,16,19,22,25,28,31;(总分:) 2,5,8,11,14,17,20,23,26,29,32;(总分:)

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

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 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一、让保姆或祖辈带孩子。 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还有,保姆、爷爷奶奶与孩子没有切身厉害关系,他们只会把他照顾好,满足他的衣食需求,也不会去管到底自己有没有做对,也许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叫做对,甚至许多年轻父母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爱,于是把爱就变成了伤害! 例如,孩子摔倒后,奶奶会赶紧抱起孩子,爷爷会骂:“都怪你,摔了我宝贝!”这样的教育,培养的是小孩的一种推卸意识:什么都是别人的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把孩子当炫耀的工具。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

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孩子不是你的财产,也不是你的资本。他是你的生命的延续,因此,你要对他负起责任来!孩子不可以被用来充面子,那样只会从心理上伤害了孩子。 例如父母带小孩子去超市逛,小孩子看到喜爱的玩具会不走,甚至当父母不给买的时候会大哭,这时候呢,父母会觉得很没面子:“小祖宗,不要哭了,给你买还不行吗!?”看看产生了什么结果:孩子明白了意见事情,那就是只要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不管对不对。根源在哪里?对了,父母的面子,怕孩子哭丢自己的面子,于是没有了原则。为什么不这样的,问问他:“宝宝,为什么要这个玩具呢?”如果是合理的,去赞扬他再给他买,如果是不合理的,告诉他为什么,仅仅需要这样就可以了。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1)"权威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应"型。 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2)"专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应"型。 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3)"溺爱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应"型。 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的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4)"忽视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应"型。 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反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

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溺爱型"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忽视型"会使儿童学习注意力转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将会荒废学业。只有在"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强,做事有主见,并且能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学习灵活刻苦,善于和同学交流。"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继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呢? 1、以身作则,坚持基本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 2、对孩子的要求要采取一致的态度,不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态度一致,不可以成喜、以败悲。 4、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的作出反馈,避免"权威"变成"专制"。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定之规,这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的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就是继续完善自我的过程。 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