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1单元1 劝 学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1单元1 劝 学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1单元1 劝 学
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鲁人版教师用书 第1单元1 劝 学

1 劝学

本课话题——坚持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要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和“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金樱《格言联璧》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木直中.绳( ) 以为轮( ) 槁暴( )( )

参省.( ) 须臾.( ) 跂.

而望矣( ) 舆.马( ) 舟楫.( ) 蛟.

龙( ) 跬.步( ) 骐骥.( ) 驽.

马( ) 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 ) 爪.

牙( ) 二螯.( ) 蛇鳝.

( ) 【答案】 zhòng róu gǎo pù xǐng yú qì yú jí ji āo kuǐ jì nú

qiè lòu zhǎo áo shà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以为轮,其曲中规

( ) 2.虽有槁暴

(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4.君子生非异也 ( )

【答案】 1.“”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 2.“有”通“又” 3.“知”

通“智” 4.“生”通“性”,资质,禀赋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

(2)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 (3)备???圣心备

.焉 ( )有备.无患 ( )关怀备.至 ( ) (4)于???取之于

.蓝 ( )而青于.蓝 ( )善假于.物也 ( )

(5)利???金就砺则利. ( )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 ( ) 【答案】 (1)假:动词,凭借,利用/动词,借/动词,假装 (2)而:连词,

表转折/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 (3)备:动词,

具备/名词,准备/副词,完全 (4)于: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引出对象,不

译 (5)利:形容词,锋利/形容词,快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 )____________ 2.其曲.中规 ( )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____________

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____________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____________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____________

7.用心一.

也 ( )____________ 【答案】 1.“”,使动用法,用火烤木使弯曲 2.“曲”,形容词作名词,

弯曲的弧度 3.“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4.“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5.“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6.“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7.“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以为

..轮,其曲中规

古义: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而神明自得

..

古义:

今义: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

今义:托付;把思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 1.把……做成。 2.广泛地学习。 3.自然得到。 4.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5.托身,安身。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2.木直中绳,以为轮。()

译文: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答案】 1.状语后置句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是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水变成的,但是比水温度更低。

2.省略句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木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火烤使它这样的。

4.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识作者]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

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法家思想家韩非、

李斯的老师。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为荀卿。他曾两度到当时齐

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有积极意义。作品有《劝学》《天论》《性恶》《王制》等。

[探背景]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本文节选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从而论证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反复论述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获得的,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弥补不足②方法态度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第2自然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解析】A项,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

【答案】 A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证明“君子善假于物”的一组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解析】①和②都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

著效果;③④⑤⑥从见、闻、行(路)、渡(河)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证明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是“善假于物”。

【答案】 D

3.第1~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文章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解析】C项,“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的理解不正确,应是“凭借了外界条件”。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以下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都体现学习要积累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A.①③④B.②⑤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解析】②③说的是坚持,⑤说的是专一。

【答案】 C

5.对文本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选用了十个比喻,有正面设喻,有反面设喻,生动形象地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积累、坚持和专一。

B.本段首先强调一个“积”字,获得丰富的知识,要积累;养成崇高的道德情操,也要积累,从每个善良的行为做起。

C.在阐述学习要坚持不懈时,作者用“蚯蚓”和“螃蟹”作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说理的分量。

D .本段大量运用短句,既富有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

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

【解析】 C 项,作者用“蚯蚓”和“螃蟹”作鲜明的对比,目的是证明学

习要专一。

【答案】 C

话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说法是不是矛盾?

学生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

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否定思考,他反对只靠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的学

习方法,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证明了空想式

的学习不如“善假于物”式的学习。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其实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是说你学了而不

去思考不去分析也是枉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说自

己曾经尝试整天思考,可是没有什么结果,还不如就此好好学习。荀子本身就是

圣人了,可是停止了学习专心思考,结果一无所获。所以他们讲这个话所对的人

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孔子是对学生讲的,荀子是说自己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废弃。 青 , 取 之 于①蓝, 而青于②蓝; 冰, 水为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

之 ,而 寒 于 水 。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青:靛(diàn )青,一种染料。①于:从。蓝:草名,也叫蓼(liǎo )蓝,

???叶子可制染料。②于:比。为:变为,形成。木 直 中 绳,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

以 为 轮, 其 曲 中 规。 烤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

???中(zhò

n ɡ):合乎。(róu ):通“煣”,用火烤木使弯曲。以:把。为:做成。其:它的。规:圆规。

虽 有 槁暴, 不 复挺者, 使 之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变成

然 也。故木受绳则 直,这样的。所以木材按墨线加工就直了,???虽:即使。有:通“又”。

???槁(ɡǎo ):枯。暴(pù):晒。复:再。挺:直。然:这样。故:所以。受绳:经墨线量过。金就 砺金属刀具拿

则 利, 君子 博学 而 日参 省乎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

己,则知明 而行 无 过矣。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

???词,接近,靠近。砺(lì):磨刀石。博:广泛地。参:验,检查。省:反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通“智”。行:行为。过:过失。 吾尝终 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 所 学 也;吾尝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

跂而 望矣,不如 登 高之 博见也。 登高而招,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到高处见的范围大。登上高处招手,

臂 非加长也,而 见 者 远 ;顺 风 而 呼,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到;顺着风向呼喊,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尝:曾经。终日:整天。

须臾(yú):片刻。跂(qì):抬起脚后跟。博见:见得广。见

者远:远处的人能看得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清

???楚,这里指听得清楚。假 舆马 者,非利足 也,而 致 千 里;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假 舟楫 者,非能水也 ,而绝 江河。君子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

生 非 异 也,善 假于 物 也。天赋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借助,利用。

舆(yú):车。利足:脚步快。而:却。致:到。舟楫(jí):船只。楫,桨。能:善,会。水:游水,名词作动词。绝:横渡。

?

??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土成 山,风 雨 兴 焉 ;积 水 成 渊,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

蛟 龙 生 焉;积 善 成 德,而神明自得,蛟龙自然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

圣心 备焉。故 不积 跬 步,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

无以 至 千 里;不 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兴:起。“兴焉” “生焉”的“焉”:兼词,相当于“于是” “于此”。“备焉”中的“焉”是语气词。渊:深水。蛟(jiāo ):一种龙。

?

??得:获得。备:具备。跬(kuǐ):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骐骥 一跃,不能 十步; 驽马十驾, 功 在骏马跳跃一次,不会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

不舍。 锲而 舍 之, 朽 木 很远,它的功绩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

不 折; 锲 而 不 舍, 金 石 可 镂 。 蚓 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刻成功。蚯蚓

无 爪 牙 之 利 ,筋 骨 之 强 ,上食 埃 土,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 六跪向下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

而 二 螯,非蛇 鳝之穴 无 可 寄 托 者, 用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或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

心躁 也。心态浮躁的缘故。???骐骥(qí jì):骏马。驽(nú)马:劣马。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功:功绩,成绩。在:在于。舍:停止。锲(qiè):雕刻。镂(lòu ):原指在金属上雕刻,这里与“锲”同义。“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即“利爪牙”“强筋骨”,定语后置句。上、下:向上、向下,名词作状语。一:专一。跪:蟹脚。螯(áo ):

???蟹钳。躁:浮躁,不专一。

1.写作特色

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

课文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五个比喻证明学习的作用;用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朽木不折,金石可镂,蚓,蟹”十个比喻,证明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

2.写法指导

怎样恰当运用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通过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这种方法能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2)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3)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本体)。

(4)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3.迁移应用

请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心,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示例)不应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

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也许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无数无名的星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它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星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1.课内素材

专一铸就成功

荀子结合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接着连设四个比喻,“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能“致千里”,“假舟楫者”能“绝江河”,这些比喻从见、闻、行、渡四个方面展开论证,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荀子看来,学习还要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那样不断积累,像“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那样坚持不懈,像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那样用心专

一。崇高的德行是要经过长期积累才会具备的,一个人只有不断行善,才会形成美德,才会得到智慧,才会具备圣人那样崇高的思想道德。

【应用角度】“专一与成材”“恒心”“善假于物”“学与思”“学习的重要性”等。

2.精彩应用

人有恒心万事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告诉我们:要有所成就,就需持之以恒。“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成就事业,我们亦需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才能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后,若能持之以恒地奋斗,终能成功,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即为明证。

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练字用尽18缸水,终成一代书法大师;李时珍历时27年,钻研文献近千种,作札记数百万字,多次离家远行,亲身实践,历尽千辛万苦,收集成千上万个单方,终著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马克思花了40年时间,呕心沥血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历经十多年的实验,从几十吨沥青矿渣中提取出了几克镭。成功者的最大奥秘在于持之以恒地走完从想到做这段距离。人有恒心万事成。

善假于物

①鸟儿敢横渡大洋,凭的是一根树枝;乌鸦能喝到瓶中的水,靠的是几粒石子;即使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也要借助风的力量。这不禁让我想起两千多年前教导众生的荀子老先生,他的声音仍回荡在岁月的秋风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啊,成功与否的确在于能否善假于外物。

②遥想当年,乌江畔上,曾经气吞山河的项羽此时被团团围住,四面楚歌,虞姬挥泪自刎,此情此景何等惨淡?然而造成这番景况的不在别人,只在项羽不善假于外物。想当年楚军人才济济,然而项羽却刚愎自用,事事不听劝谏,最终导致韩信等人纷纷离去。徒留下老臣范曾,虽被称为亚父,却有志难抒,单就鸿门一宴即可见一斑。反观汉家刘邦,本一市井无赖,何以成就千秋帝业?恰是他的善假于外物,用人得当。

在汉朝建立时,刘邦感慨万分:若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及子房;若论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若论拥兵百万,攻城拔寨,吾不及韩信。得此三子,得天下也。刀光剑影、烽火战鼓,褪去了历史的浮影,但唯一不变的是善假于外物而成功的真理。

③宋代朱熹有一首哲理诗是这样写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是啊,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大战船一分一毫。如今江河里的春水涨起,巨船犹如一根羽毛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了。这莫不是对那些不善于借助客观外物之人的讽刺。这不管是朱熹的偶然所得,还是他的人生体验的精华再现,都以轻松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善假于物,事半功倍!

④再看今日雄霸财富巅峰,操纵世界各种潜在力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其发迹史亦是一个如小鸟飞越大洋般的传奇。当年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处处受歧视迫害的家族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通过精心编织人脉网,与欧洲的各王室建立紧密的联系,终于在世界大战中获得了经手战争国债发行、战争赔款清算的资格,最终积聚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罗斯柴尔德的成功正是善假于外物的典范。

⑤今日的中国,国运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不正是由于善于借助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地位,获得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吗?假若中国仍闭关自守,远离全球化浪潮,试想今天的中国人民何以摆脱温饱、摆脱贫困?

⑥事实一再证明,一个人能否成功,一个民族能否辉煌,一个国家能否昌盛,最重要的是能否善假于外物。因为,善假于物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就辉煌的基石!

1.学拟题

本文引用荀子《劝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标题,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2.悟开头

文章的开头用“鸟儿敢横渡大洋,凭的是一根树枝;乌鸦能喝到瓶中的水,靠的是几粒石子;即使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也要借助风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引出荀子老先生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而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

善假于物。

3.悟引用

文章第③段引用朱熹的哲理诗,有力地论证了“善假于物,事半功倍”的观点。同时又彰显了作者丰富的文化储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4.学结尾

结尾处上升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给人警醒。如“事实一再证明,一个人能否成功,一个民族能否辉煌,一个国家能否昌盛,最重要的是能否善假于外物。因为,善假于物是一个人,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就辉煌的基石!”语言上大量使用整句,富有文采,增强了文章说理的气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