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课程实施方案

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课程实施方案

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课程实施方案
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修身课程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人文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基础,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二、组织领导

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各班班主任

三、教育内容

1、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各学校要坚持分层施教,有选择地诵读经典,确保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诵读活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扎根学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可选择《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坚持以读为主,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选择《论语》、《大学》、《道德经》、《离骚》、唐诗、宋词等中华优秀诗文,引导他们在诵读基础上理解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内涵,边读边思考规范自已言行。要

寓教于乐,不断丰富诵读方式,运用读、讲、赛、吟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增强诵读效果。同时,鼓励师生共诵、家长与子女共读,使诵读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研究、宣传实践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的相关内容,例如组织成立诗词、书法、戏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小组等,开展小组活动,发展学生对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的兴趣爱好,使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融入学生活动之中,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读书系列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孟子诞辰日等,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展演活动、讲座活动,融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

4、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展国学优质课、观摩课比赛,并推荐优秀课堂参加上级比赛,探索各学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的有效课堂模式。定期召开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研会,集思广益,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与本校校情相结合。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适时举行主题班会评比,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才艺展演,大课间展示,读书心得论文交流等活动,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寻找“最美教师”和“美德少年”活动,“孝亲模范”、“德艺双馨”教师评选活动,发现身边模范,树立先进典型。

四、实施途径

1、要将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作为常规工作,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时段、各环节,结合早诵读、大课间、国旗下讲话、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学校积德榜等形式,邀请本校离退休知名教师作讲座、辅导报告、专题讨论等,增强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确保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3、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德育、语文、艺术等学科教学中适当拓展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内容,使学生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4、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各自设计,各具特色,使校园变得典雅,做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

5、倡导家长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共同创设弘扬传承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的良好氛围,适时开展学生晒家风家教活动。

五、工作要求

1、要把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形成校长主抓,班主任具体实施,科任教师课堂渗透的工作机制,确保真正实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2、结合实际及时制定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建立长效机制。

3、把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纳入学校量化管理体系,常抓不懈,推动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和资料收集工作。

4、加强督导检查,把开展感恩主题传统文化修身教育情况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考核之中,并适时开展交流表彰活动。

**********

2015年6月9日

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故城县营东小学

感恩教育系列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我校的校本课程都是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一.开设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背景 把感恩教育系列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主题,我们当时有四点考虑: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同时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二是作为学科延伸,能拓展国家课程的知识背景,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家课程学习;三是创新德育新思路,让感恩教育系列成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和突破口;四是我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外,开发实施感恩教育系列系列校本课程,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内容 2010年以来,我校领导班子在经过充分地讨论、征求意见之后,确定了以感恩教育系列系列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线,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充分的论证和实践,先后开发了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题的的校本课程,分别是感恩教育系列系列之《感恩父母篇》、《感恩老师篇》、《感

恩社会篇》《感恩祖国篇》《可爱的家乡上篇》《可爱的家乡下篇》。 三、感恩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五个特点:主题突出,领导重视,培训提升,教师主动,学生参与。 (一)主题突出 以感恩教育系列为主线,拓宽学科知识,体现办学特色。 (二)培训提升 首先需要培训的是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问题。1、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自身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查阅、整理很多的资料,要花费很多的休息时间,要请教很多的教师和专家,要撰写相关的文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迅速成长的过程。2、校本课程对学科教学具有补充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学科紧密联系,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感恩教育系列的内容,要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利补充和科学延伸,要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科教学的丰厚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越大,越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学习。3、校本课程对学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学生不懂得感恩,思想冷漠,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果学生懂得了感恩父母,懂得了感恩教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意志品质等就会显著提高。 其次培训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太华办八一小学 2018年3月28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承华阴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员中涛 副组长:娟周红亚 成员:翠萍建侠甄洁贠西玲王春艳 芬亚利宝平丽蔡晶

1.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2.坚持文化修习与人格养成相结合。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及时代价值,冶高尚人格。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4.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关注成效,又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容的有机衔接、次序推进。 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卓有成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2018年春季开学,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持续开展老腔、迷胡、剪纸、华山红拳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五、活动容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奋好学、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_1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 案 调研目的: 为积极响应团区委创新年度工作思路的号召,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积极推进文教局团委的工作,就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 调研内容: 对我区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研提纲: 1.全区中小学感恩意识、感恩认知现状调查 2.全区中小学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施水平 3.感恩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联系 4.感恩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工作中的作用 5.感恩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 6.感恩教育在我区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特色与品牌性趋势研究 具体做法: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

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姜屯镇马厂小学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要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等课程,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基于以上认识,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面渗透熏陶的原则,采取结合各科教学、融入校本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链接闲暇教育等方式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画、书法、篆刻、天文、武术、象棋、戏曲、舞蹈、民族乐器和古乐欣赏等活动。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二、我们的思考 1、重要性 “盖幸运者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当今中国的青少年,他们生在和平年代,长在太平盛世,没有经历战争、动乱、饥荒和瘟疫等艰难困苦,在阳光雨露中成长。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东西文化剧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物欲横流,这一切都构成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背景,使得部分青少年丧失比较和鉴别能力,极易迷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树德立志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教育核心问题,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奋斗目标。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西方国家早就瞄上了中国的人才资源,他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惜重金,抢挖我们的精英人才。西方精神文化产品的进入,实际上就是文化渗透,用他们的价值观来影响我们的青少年。在这场关系国运兴衰的斗争中,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我们除了要继续坚持用各种常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深化学校教育工作,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我校初中部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在初中部全体学生中开展以“孝敬教育”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施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施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 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具体要求 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功德,遵纪守法,遵劳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五.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 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四、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五、活动内容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 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二)、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三)你好,魅力华夏。 1、学生传统文化才艺展示: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有学生背诵弟子规,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曲终,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洁说明。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doc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1.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2.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赏、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赏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六、组织实施 1.本项工作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在全辖区中小学正式启动。9月14日举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启动仪式。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工作氛围。 3.中学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考核采取到校检查课程教学和活动开展情况,抽查学生文化经典诵读、背诵、默写水平等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考核评选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4.中学根据教育局安排,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默写、书法比赛或演讲、征文比赛。 5.将文化经典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作为检测学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方式之一。 6.学校在期末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写好总结材料上报中学。 社港中学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实施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实施方案 感恩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1 / 5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根据我校具体工作安排,结合我校抓养成教育改陋习,树新风教育,学校决定近期再以感恩教育为德育教育的主题,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老师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二、活动主题: 理解、感恩、博爱三、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将 4 月和 5 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以后要经常性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四、具体活动方案宣传发动阶段( 4 月 1 日至 4 月 8 日) 1、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展示板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 2、以班级为单位,于 4 月 4 日下午第八节课,以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主题班会,班会总结于 4 月 9 日上交政教处。 3、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感恩的心》歌曲。 4、在间操、中午等业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 、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 、传统文化知识竞答3 、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

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 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 “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 、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 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 你好,魅力华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数学课堂教学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和计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

2、校本课程开发: 2018年9月以前完成《经亦求精》校本课程的印制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9月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9月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学科渗透:2018年9月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2018年9月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

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2篇

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2篇Implementation plan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2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2、篇章2:“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调研课题实施方案 篇章1: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区教育局决 定从XX年年9月-20xx年6月,在中小学校开展以“感恩、 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工作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

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案

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副组长:年级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 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区教育局决定从XX年 年9月-20XX年6月,在中小学校开展以“感恩、关爱、与责任”为 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活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知行相统一、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 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对别人 为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报他人。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 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 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 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 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 动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为突破口, 结合我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日文化”的感化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继承传统和谐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担负起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重任,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文化营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节日民俗,学习节日文化,树 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 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 提升学校的形象。 (二)具体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2、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习俗。 3、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诗词文化。 4、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 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 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 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4、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 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实施的内容 1、主要内容: (1)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 依托《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教材,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