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一、疾病概述

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系列的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并伴随线粒体代谢异常的疾病,也是儿童高乳酸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丙酮酸脱氢酶E1 -a缺乏症( pyruvate dehydrogenaseEl -a deficiency)是由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 complex)中E1 -a亚基的缺陷造成的。编码El-α亚基的PDHA1基因位于Xp22.1上[1]。该病呈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其临床表现和生化缺陷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该病尚无明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报道,多为散发病例,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PDH复合物是细胞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基质多酶系统,催化依赖硫胺素的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连接起来,在线粒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DH复合物缺乏导致丙酮酸代谢障碍,造成乳酸堆积和能量生成不足,引起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该复合物包括

3种酶:丙酮酸脱氢酶(E1酶)、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E2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酶)。E1酶的作用是移除丙酮酸上的羧基,并把乙酰基转给E2酶。El酶的a亚基是其活性部位,并且参与组成PDH复合物的核心结构。El-a亚基的缺陷可造成ATP生成减少和丙酮酸盐堆积,PDHA1基因突变是PDH复合物缺乏最常见的病因。ATP缺乏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对脑组织影响较大。丙酮酸盐堆积可导致丙酮酸盐、丙氨酸、乳酸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乳酸酸中毒。ATP缺乏常引起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或运动不耐受等[2]。

二、临床特征

PDH复合物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呈高度的异质性,发病年龄可从胎儿期至成人各年龄阶段,症状可从新生儿期的致死性乳酸酸中毒,到慢性神经功能异常伴大脑发育不全。本病一般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发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累及代谢和神经系统。可有胼胝体发育不良、婴儿痉挛、Leigh病、复发性共济失调、慢性神经病变等。病情轻重及存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乳酸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患儿残存的酶活性越低,临床症状出现越早,血乳酸越高,死亡越早[3]。

男性患者可归纳为3类表型:一种是严重的新生儿高乳酸血症和大脑发育

不全(如胼胝体发育不全);最多见的是在新生儿或儿童期起病,起病早期表现为呼吸不规则、间歇性无力或共济失调伴腱反射消失,逐渐进展至中到重度的运动发育迟缓,间歇性双下肢肌张力障碍,最终发展为Leigh综合征;第3种较少见,病程初期症状较轻,在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饮食后出现阵发性共济失调,病程缓慢进展成Leigh综合征。

女性患者的临床表型相似,但严重程度不同。多数有癫痫发作,可不伴严重的新生儿乳酸酸中毒,早期常被诊断为婴幼儿痉挛或严重肌阵挛癫痫。可伴特殊面容(小头、前额突出、鼻梁宽、朝天鼻、鼻孔大、长人中、低位耳、手指短、四肢近端短及肛门前移等).可有中到重度精神发育迟缓、四肢痉挛和脑瘫等临床表现[4]。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低出生体重。

(2)约35%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容:包括小头畸形,前额隆起,人中较长,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鼻梁宽、朝天鼻、鼻孔外展。

(3)神经系统表现:肌无力,嗜睡,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癫痫,间歇出现的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症,肌张力异常,脑萎缩,基底核、脑干、大脑半球囊性病变,胼胝体发育不全,脑搴扩张,MRS可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乳酸含量升高[5]。

(4)代谢异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乳酸酸中毒。

(5)实验室特征:血液中丙酮酸、乳酸含量增加,脑脊液中丙酮酸、乳酸含量增加。

三、诊断

本病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困难,对于原因不明的乳酸酸中毒、Leigh病、共济失调、肌无力患着,应注意考虑出现本病的可能。

基因检测发现致病突变是本病确诊的可靠方法,并可为家庭遗传咨询提供依据。PDHA1基因突变无明显的热点突变位点。

丙酮酸脱氢酶酶活性测定:测定皮肤成纤维细胞、成淋巴细胞、肌肉组织或脑组织酶活性。

四、治疗

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支持治疗有较大的帮助。如果不进行干预则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差,多在儿童期死亡。

(1)生酮饮食是必需的治疗方案,已被纳入治疗规范。大部分患者给予生酮饮食,可以降低血乳酸

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延长存活时间。生酮饮食的特点是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可减少乳酸的产生[6]。

(2)大剂量(500~2000 mg/d)维生索B1(硫胺素)补充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维生素B1是PDH复合物的辅酶之一,补充维生素B1可增加焦磷酸硫胺素水平,提高PDH复合物活性。

(3)左旋肉碱、硫辛酸有助于改善线粒体功能及神经系统症状。

(4)合并有高氨血症的患者可用苯甲酸钠治疗[7]。

五、典型病例

患儿,男,3岁11个月。因“感冒”症状明显,伴气促,至当地医院治疗,无抽搐,无吐泻等其他不适,检查血气示pH 7.53,乳酸偏高,HC03-偏低,后转至我院治疗。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50 g,有官肉窘迫史,母亲怀孕期间有先兆子痫病史,13月龄喊人,14月龄可独走。查体:稍气促,无发绀,两肺呼吸音粗。肌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胸片和头颅CT平扫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①代谢性酸中毒,①乳酸性酸中毒。本例针对全外显子组的测序检测发现PDHA1基因的半合突变(NM_000284.3:c.1159_1162dupAAGT)。该位点是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报道的丙酮酸脱氢酶E1 -a缺乏症的致病基因(C1941903)(见下图)。通过对患儿父母亲外周血该位点附近区域序列进行Sanger 测序,未检测到序列异常,推测为患儿的新发突变(De novo)。

治疗:予生酮饮食治疗。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3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EC 4.1.1.3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对三羧酸循环的运转起重要调节作用。 测定原理: 生成草酰乙酸和HPO42-,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测定NADH减少速率,计算PEP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5 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试剂三:原液10μL×1支,4℃保存; 试剂三:稀释液5mL×1瓶,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和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0mL试剂一和7mL蒸馏水充分混匀,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将试剂三原液:试剂三稀释液=1μL:329μL稀释,混匀,用多少配多少。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0μL试剂三、17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5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EPC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3500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K(EC 4.1.1.32)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催化草酰乙酸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调节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 测定原理: ,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进一步依次催化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NADH氧化生成NAD+,在340nm下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反映PEPCK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8 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6.5uL×1支,4℃保存; 试剂三:粉剂×1支, -20℃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将试剂二和试剂三转移到试剂一中混合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3、试剂四的配制:临用前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4、将工作液和试剂四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预热5分钟。 5、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10μL试剂四和180μL工作液,立即混匀,记录340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 1min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注意:在该试剂盒中,若ΔA大于0.1,需将样本用提取液稀释适当倍数后测定,使ΔA小于0.1可提高检测灵敏度。计算公式中乘以相应稀释倍数。 第1页,共2页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 性孕妇 贫血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Hb<30g/L 重度 Hb30~59g/L 中度 Hb60~89g/L

轻度 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 (fl)MCH(pg) 疾 病

生物化学问答题

1、蛋白质变性后,其性质有哪些变化? 答: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特定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后其性质的变化为:生物活性丧失,其次是理化性质改变,如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易被蛋白酶消化水解。 2、参与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历有哪些? 答:氢键二硫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盐键配位键 3、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蛋白质分子在变性因素的作用下,失去生物活性的现象为蛋白质变性作用。 物理因素:热、紫外线照射、X—射线照射、超声波、高压、震荡、搅拌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三氯乙酸、有机溶剂等。 4、什么是蛋白质的构像?构像与构型有何区别? 答:在分子中由于共价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布。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也没有光学活性的变化,构象形式有无数种。在立体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构型有两种,即L—构型和D—构型。 构型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 5、乙酰辅酶A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请列出。 答: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能量②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③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 ④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 6、为什么摄入糖过多容易长胖? 答:①糖类在体内经水解产生单糖,像葡萄糖可通过有氧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作为脂肪酸合成原料合成脂肪酸,因此脂肪是糖储存形式之一。②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也可作为脂肪合成甘油的来源。 7、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 答:(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有还原型的辅酶Ⅰ供氢,还原成乳酸。(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ATP。(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异生成糖。(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可作脂肪、胆固醇的合成原料。(5)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决定丙酮酸的代谢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 8、试从营养物质代谢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减肥主要要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

胞质NPM1突变蛋白稳定丙酮酸激酶增强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表型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1)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6) 论文正文:胞质NPM1突变蛋白稳定丙酮酸激酶增强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表型9 前言 (9) 第一部分 NPM1突变蛋白参与调控白血病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12) 1 材料与方法 (12) 2 结果 (22) 3 讨论 (26) 第二部分 NPM1突变蛋白稳定糖酵解关键酶PKM2 (28) 1 材料与方法 (28) 2 结果 (31) 3 讨论 (38) 第三部分 PKM2介导的糖酵解在白血病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41) 1 材料与方法 (41) 2 结果 (42) 3 讨论 (48) 全文总结 (50) 参考文献 (51) 文献综述 (55) 致谢 (6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相关课题 (65) 万方数据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M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急性髓系白血病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三磷酸腺苷 cDNA complementary deoxyribonucleic acid 互补脱氧核糖核酸 CN-AML cytogenetically normal AML 核型正常的AML CHX cyclohexane 放线菌酮 d day 天 ddH2O double distillation water 双蒸水 DEPC diethyl purocarbonate 二乙基焦碳酸盐 DMSO dimethyl sulfoxide 二甲基亚砜 EP eppendorf tube 微量离心管 FBP fructose-1, 6-bisphosphatase 1 果糖1,6-二磷酸酶-1 FBS fe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 g gram 克 h hour 小时 HK hexokinase 己糖激酶 IF immunofluorescence 免疫荧光 IP/CO-IP immunoprecipitation/co-IP 免疫共沉淀 LB Lysogeny broth 细菌培养基 min minute 分钟 mRNA messenger RNA 信使RNA MS mass spectrometry 质谱检测 NPM1 nucleophosmin 核仁磷酸蛋白 NPM1-mA NPM1 mutant type A NPM1 A型突变 PBS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磷酸盐缓冲液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 PFK 6-phosphofructokinase 6-磷酸果糖激酶 1 万方数据

第三单元溶血性贫血

第三单元溶血性贫血 1.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贫血为 A.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继发性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2.下列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冷凝集素综合征C. 葡萄静-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心源性溶血性贫血3.不属于红细胞外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脾功能亢进 C. 酶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 D. 铅中毒 E.心源性溶血性贫血 4.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B.G-6-PD缺乏C.异常血红蛋白病 D.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 镰状细胞贫血 5.正常人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小于 A.10mg/L B.20mg/L C. 30mg/L D.40mg/L E. 50mg/L 6. 正常人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呈 A.阳性B.强阳性C. 阴性D.弱阳性 E.阴性或弱阳性 7. 正常人尿隐血试验呈 A.阳性B.强阳性C.阴性D. 弱阳性 E.阴性或弱阳性 8. 正常人的含铁血黄素试验呈 A.阳性B. 弱阳性C. 强阳性D.弱阳性或阳性E.阴性 9.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被称为 A.尿隐血试验B. Rous试验C. 渗透脆性试验D.自身溶血试验E.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 10.蔗糖溶血试验定量试验正常溶血率为 A.<1% B. <2% C. <3%D. <4%E. <5% 11. 正常人含5个及以上变性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一般小于 A.25% B. 30% C.35% D. 40% E.45% 12. pH 8.6 TEB缓冲液醋酸纤维膜电泳,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中的HbF A.<1%B. <2%C. <3%D. <4%E. <5% 13.成人抗碱血红蛋白小于 A.<1.0% B.<2.0% C.<2.5% D.<3.0% E.<4.0% 14.正常人血红蛋白液异丙醇沉淀试验呈 A. 阳性 B. 阴性 C. 弱阳性D.强阳性 E.弱阳性一强阳性 15.正常人的红细胞包涵体试验呈 A. 阳性 B. 弱阳性C.强阳性D. 阴性 E.弱阳性一强阳性 16.正常人冷热溶血试验呈 A.弱阳性B. 阳性C.弱阳性一强阳性 D.强阳性E. 阴性 1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E.感染性贫血 18.溶血性贫血的粒红比例为 A.轻度增高B下降或倒置C.正常 D增高或正常E.明显增高 19.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 A.增高B,轻微下降C 正常 D明显下降E.下降或正常 20.下列疾病骨髓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且网 织红细胞增高的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粒细胞自血病D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 A.白血病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 2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见于 A。血管外溶血B.血管内溶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班E.再生障碍性贫血 23.血管内溶血性贫血的血清结合珠蛋白 A.下降B.轻微增高C.正常D.明显增高 E.增高或正常 24.血红蛋白尿见于 A.血友病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 2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加见子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 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阻塞性黄疸 26.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血红蛋白病D白血病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7.G-6-PD缺乏症含5个及以上变性珠蛋白小体的 红细胞常高于 A.25% B.30% C.35% D.40% E.45% 1

儿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儿内科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80分, 每题1分) 1.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是() A.新生儿期和婴儿期 B.婴儿期和幼儿期 C.婴儿期和学龄前期 D.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E.婴儿期和青春期 2.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体重(kg)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2 B.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7 C.体重=年龄(岁)×2+8 D.体重=年龄(岁)×3+7 E.体重=年龄(岁)×3+8 3.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身高(cm)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身高=年龄(岁)×7+65 B.身高=年龄(岁)×7+75 C.身高=年龄(岁)×2+80 D.身高=年龄(岁)×7+85 E.身高=年龄(岁)×7+95 4.一般正常小儿头围的数值正确的是() A.出生时36cm 个月时40cm 岁时46cm 岁52cm 岁54cm 5.一般正常小儿前囱的闭合时间为() 个月个月个月-30个月-36个月 6.关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脐部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耻骨联合 岁上臂围大于表示营养良好岁时腕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7个 7.为预防佝偻病,新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 ,每天补充的剂量应为() 8.以下哪项不符合水痘() A.潜伏期8~21日 B.皮疹首先在发迹、颈侧部和耳后出现 C.皮疹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D.皮疹一般在3~5日内分别出齐 E.疹退后不会遗留色素沉着 9.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睾丸炎或卵巢炎 B.胰腺炎 C.耳聋 D.脑膜脑炎 E.心肌炎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1 规格:100管/96样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K(EC 2.7.1.40)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催化糖酵解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也是产生ATP的关键酶之一,因此测定PK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原理: PK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生成ATP和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NADH和丙酮酸生成乳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反映PK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三:液体17μL×1支,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7mL试剂一和1mL蒸馏水充分溶解,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在试剂三中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冰上放置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10μL试剂三和18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 2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K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50,score:100分) 1.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B】体积大,胞核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A】<5% ?【B】<10% ?【C】<15% ?【D】<20% ?【E】<25%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 【E】 本题思路: 4.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B】靶形红细胞增多?【C】有核红细胞增多?【D】红细胞的双形性?【E】红细胞的多形性 【score:2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是以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试题及答案

2017 第八章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一、A1 1、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的是 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B、粒红比值减低 C、三系显著减低 D、中晚幼红增多 E、无巨幼红细胞 2、红细胞脆性增高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阻塞性黄疸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血红蛋白病 3、Rous试验结果阳性见于 A、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B、血红蛋白病 C、冷凝集素综合征 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E、珠蛋白正常障碍性贫血

4、筛选试验选用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溶血性贫血是 A、G6PD-CNSHA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蚕豆病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5、用热变性试验筛选的溶血性贫血是 A、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C、蚕豆病 D、G6PD-CNSHA E、血红蛋白病 6、筛选试验选用PK荧光斑点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B、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C、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D、冷凝集素综合征 E、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7、筛选试验选用渗透脆性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血红蛋白病 B、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C、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筛选试验选用Coombs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B、血红蛋白病 C、蚕豆病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冷凝集素综合征 9、筛选试验选用Rous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B、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 C、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E、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筛选试验为Rous试验,确诊试验为Ham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 A、血红蛋白病 B、冷凝集素综合征 C、蚕豆病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E、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11、发生血管外溶血时,不常见的是 A、贫血、黄疸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_PEPCase_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Vol .31,No .10 pp .1365-1369 Oct .,2005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 ONOMICA SINICA 第31卷第10期 2005年10月 1365~1369页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桂芳 1,3  赵 明 2,*  丁在松2 张 丽1 肖俊涛 1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3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为揭示C 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 chlo a crus galli )PEPCase 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 .crusgalli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 )的cDNA 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 的cDNA 全长为2886bp ,编码961个氨基酸(GenBank 登录号:AY251482);核苷酸序列与谷子(Setaria italica )C 3型、高粱(Sorghum bicolor )C 3-2型、玉米(Z ea mays )C 3-2型、水稻(Oryza sativa )C 3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同源率分别达94.8%、93.2%、93.0%和8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 末端第771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 ),表明是一个C 3型基因。与其他植物几种不同形式PE PCase 进行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此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参与对比的C 3型序列的同源性均远远高于与C 4型的同源性。与玉米、高粱C 3-2型PEPCase 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6.5%、96.4%,与高粱、玉米的C 3-1型PEPCase 的同源性分别为84.3%、83.8%,而与谷子、玉米、甘蔗和高粱的C 4型PEPCase 的一致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2.2%、79.1%、77.1%和76.6%。因此进一步推论新克隆的稗草ppc 基因属于C 3-2型。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结构域、活性位点和功能位点预测。关键词: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克隆与分析中图分类号:S451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from Ech inochloa crusgalli ZHANG Gui -Fang 1,3,ZHAO Ming 2, * ,DI NG Zai -Song 2,ZHANG Li 1,XI AO Jun -Tao 1 (1C o lleg e o f Ag ro n o my a nd Bio -te chn ol og y o f Ch ina Ag ric ultu ralUn ive rs ity ,Bei jin g 100094;2In stitu te o f C ro p Scien ces ,C AAS ,Beij ing 100081;3C ol leg e o f Life Sci enc e ,Bei jing No r mal Unive rs ity ,Beijin g 100875,Ch ina ) Abstrac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 Case )has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plants .In order to eluc idate structur al and functional char ac ters of PEPCase fr om Echinochloa c rusgalli ,and searc h a ne w approach to improve crops photosynthesis ,a full -length c DNA for PEPCase was isolated from E .c rusgalli .Using the progr am of Blast on NCBI GenBank database ,the sequence pr esented a ver y high match with the genes from other plants .After alignment on ClustalW program ,the identities of the cloned fr agment with PEP Case genes fro m Se taria italica C 3-for m ,Sorghum valgare C 4-for m ,Zea mays C 4-for m and Oryza sativa C 3-form were about 94.8%,93.2%,93.0%and 89.7%,r espectively .E .c rusgalli ppc OR F is 2886bp ,enc oding 961amino acid residues .The sequence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GenBank database ,the acc ession number is AY251482.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anal ysi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 e deduced fr om the fragment and the PEPCase sequences of other plants r etrieved from GenBank were carr ied out by Clustal W pr ogra m ,which showed that the sequenc es ho mology of E .crusgalli with C 3-for m was higher than with C 4-for m .To identify amino acid residues and or domains r esponsible for C 4 C 3-specific properties ,we found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 e contains a C 3conserved alanine at position 771,and the sequence shared a homology of 96.5%,96.4%with the C 3-2-for m PEPCase of Zea mays and Sorghum valgare ,83.8%,84.3%with the C 3-1-for m PEPCase of Ze a mays and Sorghum valgare ,and 82.2%,79.1%,77.1%,76.6%with the C 4-form PEPCase of S .italica ,Z .mays ,S .spontaneum and Sorghum valgare .In conclusion ,the cloned sequence is a C 3-2-for m of PEPCase gene fr om E .c rusgalli .The do main ,active sites and fuction sites of Echinoc hloa crusgalli PEPC pr otein are predicted .Key words :Echinoc hloa crusgalli ;Phosphoenolpyr uvate c ar boxylase (PEPCase );Gene cloning and char acterization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发展规划(973)项目: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基础(2003CB114300);作物抗旱的遗传学基础 (2003CB114301)。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863):优质、抗逆转基因新品种(系)的选育与转基因技术创新研究(JY03-B -11)。作者简介:张桂芳,女,博士,作物生理专业。*通讯作者:赵明,男,博士,作物栽培专业。Tel :010-********. R eceived (收稿日期):2004-10-20,Accepted (接受日期):2005-01-18.

血液检验试题 (3)

试题5及答案 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40分) 1.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是 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2.造血细胞起源于 A.外周血B.淋巴结C.肺D.中胚层原始间叶细胞E.肾脏 3.核圆形,居胞体中央,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呈嗜多色性,该特征符合 A.早幼红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4.胞体大,有伪足,染色质纤细网状,有核仁,核畸形,有扭曲;胞质呈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该特征符合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E.早幼粒细胞 5.下列描述原始粒细胞形态特点正确的是 A.胞体直径12~22μm B.胞质量较少,呈淡蓝色或深蓝色 C.核染色质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D.核染色质比原始红细胞粗 E.核仁多而清楚,1~3个 6.正常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是 A.14~20μm B.14~25μm C.15~25μm D.15~20μm E.12~20μm 7.下列属于早幼粒细胞形态特点的是 A.较原粒细胞小

B.胞质量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C.胞质内含较多特异性颗粒 D.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致 E.核仁大而清楚 8.下列属于正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形态特点的是 A.胞质量多,呈蓝色 B.胞质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内含非常细小淡紫红色特异性中性颗粒或S颗粒C.细胞核占胞体2/3以上 D.核仁可见 E.核染色质疏松 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 A.胞体大,一般核质比大 B.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 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均匀,浓集 E.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 10.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 B.核质比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11.关于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形态学特点是 A.胞核呈分叶状,常分2~5个叶 B.胞核呈分叶状,常分2~6个叶 C.核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 D.胞质内充满非特异性颗粒 E.胞体直径11~14μm 12.下列属于原始单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是 A.胞体较原粒细胞小 B.形态常不规则,胞质呈不透明灰蓝色或淡蓝色 C.胞质内含粗大嗜天青颗粒 D.核染色质呈粗网状 E.核仁小而清楚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简介: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是C4植物和CAM植物固定CO2的关键酶,为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在植物和细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及丝状霉菌中缺乏此酶。大肠杆菌中的酶分子量约36万的四聚体,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为乙酰辅酶A活化,可受天门冬氨酸抑制。此酶是变构酶,主要功能为供给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另外也与C4植物光合二氧化碳固定反应(C4二羧酸循环)及景天科植物的苹果酸形成(景天酸代谢)等有关。 Leagen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利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为一种的酶显色底物,在弱碱条件下,PEPC催化PEP,形成草酰乙酸(OAA),OAA在MDH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苹果酸(Mal)。在碱性条件下每吸收1分子CO2伴随1分子NADH氧化,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出NADH的消耗速率进一步推算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水平。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样本、血清等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研钵或匀浆器 2、离心管或试管 3、低温离心机 4、恒温箱或水浴锅 5、比色杯编号 名称TE0453 50T Storage 试剂(A): PEPC Lysis buffer 500ml 4℃避光试剂(B): PEPC Assay buffer40ml 4℃ 试剂(C): PEP Solution 3.5ml -20℃ 试剂(D): MDH Solution 3.5ml -20℃ 试剂(E): NADH 2支-20℃ 使用说明书1份

钾测定试剂盒(丙酮酸激酶法)产品技术要求meigaoyi

钾测定试剂盒(丙酮酸激酶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钾的浓度。 1.1包装规格 试剂1a:4×50ml,试剂1b:4×50ml,试剂2a:2×43ml,试剂2b:2×43ml 1.2.主要组成成分 2.1外观和性状 2.1.1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外包装完好、无破损,标签完好、字迹清晰。 2.1.2试剂1a: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1b:白色或淡黄色晶块。 2.1.3试剂2a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溶液,试剂2b:白色或淡黄色晶块。 2.2净含量 应不低于试剂瓶标示装量。 2.3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空白吸光度,应≥1.0; 2.4分析灵敏度 测试9.8mmol/L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ΔA)应不低于0.008。 2.5准确度 测定国家标准品(360018),测定值与靶值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6精密度 2.6.1批内精密度 重复测试正常浓度和高浓度样品,批内精密度应不超过5%。 2.6.2瓶间差 用两份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测试同一批号的20个待测试剂,瓶间差应不超过5%。 2.6.3批间精密度 抽取3个不同批号试剂,对同一浓度的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批间差应不大于10%。 2.7线性 2.7.1在(2,10)mmol/L区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 2.7.2在(3,10)mmol/L区间内,相对偏差不超过±15%。 2.7.3在(2,3]mmol/L区间内,绝对偏差不超过±0.5mmol/L。 2.8稳定性 2.8.1复溶稳定性 用1瓶试剂1a溶解1瓶试剂1b,2-8℃稳定7天;用1瓶试剂2a溶解1瓶试剂2b,2-8℃稳定2周,应符合2.5的要求。

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讲义第十二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十二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检验及其应用 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检验及其应用 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抗体参与的溶血反应所致的贫血。这类免疫反应是由于红细胞表面抗原,或与外来的抗原(如药物等)相结合,在相应抗体(IgG 或IgM)作用下,或激活补体的参与,导致红细胞凝集或破坏而发生溶血;或在脾或肝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被破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见下表。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法和间接(DATGIATG)法。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2.)。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原理: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自身抗体(1IgG(),以前者DAGT体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GT)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最常用。分子结合,如红细胞表面存抗和(或)IgG抗[直接试验应用抗人球蛋白试剂与红细胞表面的IgGC3d] 在自身抗体,出现凝集反应。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原理示意图及结果观察(玻片法) 间接试验应用Rh(D)阳性O型正常人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孵育,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可出现凝集。 间接试验原理示意图及结果观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结果:健康人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阴性。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药物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引起溶血性贫血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阴性不能排除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冷凝集素试验 (1)原理:冷凝集素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与受检者血型相同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凝集反应的高峰在0~4℃,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 参考值:正常人血清抗红细胞抗原的IgM冷凝集素效价<1:32(4℃)。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1:1000),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肝硬化、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者亦可增高,但不超过1:1000。 4.冷热溶血试验 (1)原理: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冷反应抗体 (Donath-Landsteiner抗体),在20℃以下(常为0~4℃)时与红细胞结合,同时吸附补体,

溶血性贫血题库19-1-8

溶血性贫血题库19-1- 8

问题: [多选]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可以出现的是() 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B.血中结合珠蛋白增高 C.尿中胆红素增高 D.尿中尿胆原增高 E.血红蛋白尿 血管内溶血可使结合珠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尿和尿胆原增加。

问题: [多选]慢性溶血发生再生障碍危象可表现为() A.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 B.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消失 C.病情加剧,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D.病情加剧,骨髓增生低下 E.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慢性溶血再障危象与再障表现相似。

问题: [多选]溶血发生时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直接证据()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尿胆原增高 C.血片中出现幼红细胞 D.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增多 E.血红蛋白尿 溶血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直接证据为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https://www.doczj.com/doc/2114896045.html,/ 日本性感美女

问题: [多选]溶血性贫血进行脾切除的适应证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溶血明显或脾肿大明显者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不是脾切除的适应证。

问题: [多选]下列疾病中可以进行切脾治疗的是()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丙酮酸激酶缺乏致贫血 D.海洋性贫血 脾切除治疗对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最有价值,贫血可能永久消失;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致贫血及部分海洋性贫血,脾切除后红细胞寿命延长,贫血将有所减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