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精练:板块提升(三)中国现代史专题总结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精练:板块提升(三)中国现代史专题总结Word版含解析

板块提升(三)中国现代史专题总结

_剩駆鯉__________

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重要历史概念

1. (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F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解析:两汉时期的内朝是内部的决策机构而非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三省六部制与西方近代的分权制衡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而后者则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结果,故B 项错误;北朝的贾思勰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其代表作《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故C项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而非黄宗羲的著作,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运用历史解释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2. (2018 山东实验中学模拟)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

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

彼我相距约3 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题干材料中中方引用《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日方引用日本出版的《二十八年海战史》,双方记载明显不一致,这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历史解释。

答案:A

三、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史学理论

3.(2018山东烟台模拟)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

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

此。这说明()

A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 .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 .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任何的考古等证据来证明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这属于典型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曹操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而且西晋陈寿对曹操形象的描述也未必是准确的,故B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儒学思想的提及且从西晋至南朝儒学地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西晋时期的陈寿对曹操所持的是称赞的态度故而对其大加赞赏,相反南朝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由于对曹操持否定态度故而在作品中对曹操的形象大加鞭挞,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

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

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 ?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 .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 ?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 .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解析:从材料“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说明历史研究必须从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出发,故A项正确;“历史语境”强调历史背景非语言表述,故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史观,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故D 项错误。

答案:A

四、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

5.(2018湖南省衡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诏的合法形式进行的。为满足满洲贵族和八旗

官兵对土地的需求以及随清军入关的东北境内其他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顺治四年(1647年)以前圈地数达圈地总数的89%”,到康熙五年(1666年),全国约圈地167 000顷,加上各省驻防旗人所占土地,总数高达227 000顷,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1/20以上。……清初大规模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仰赖租种旗地以为生”。

――摘编自秦维宪、薛小荣《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

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到了18世纪,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改变了国家由国王控制的局面,确立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在议会通过相应的圈地法令后进行圈地,这便是议会的私法圈地。在18世纪和19 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 4 763件与圈地有关的法案。

――摘编自王田田《英国圈地运动中的法律规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不同。

解析:第⑴问,根据材料信息“下诏” “满洲贵族” 1/20”等概括特点;根据

材料信息“民无恒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

“ 18世纪” “光荣革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从清初圈地和英国圈地运动的目的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说明不同。

答案:⑴特点:以诏令的形式进行;满足满族人的需要;圈地数量庞大。影响: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人口的流动。

(2)原因:毛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的推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推动。不同:清初圈地是为了满足满洲贵族的需要,而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清初圈地破坏了农业经济,而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