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体重低下(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30-35%;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60千卡(60kcal/kg/d)逐渐增至120-170千卡(120-170 kcal/kg/d),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90-100%。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1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P3),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2005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BMI标准。

1、2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2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BMI(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参照值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3、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2、6个月内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6-12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③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3、高风险肥胖儿童的干预:对肥胖高风险儿童,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下列并发症。无条件的机构应转诊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

①高血压:收缩压≥120 mmHg,或舒张压≥80mmHg

②脂肪肝:可通过B超检查确定

③睡眠呼吸暂停:可通过症状和相应检查确定

④胰岛素抵抗:可通过观察是否有黑色棘皮症或相应实验室检查确定

⑤糖耐量异常:可通过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判定

无上述并发症的肥胖儿童,可通过行为矫正和饮食调整进行干预,以保持体重不增或缓慢增加,直至身高别体重恢复正常,并需长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有上述任何一项并发症的肥胖儿童,需通过行为矫正和饮食调整减轻体重,减重幅度应控制在每月0.5公斤以内。

㈣随访时间:婴儿每月1次,1岁以上每3个月1次。对有并发症且干预效果不佳的肥胖儿童应转诊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

三、结案标准:身高(身长)别体重恢复正常范围(中位数加减2个标准差以内)。

中度及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管理

一、诊断

㈠Hb降低:血红蛋白<90g/L。

㈡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MCV<80fl,MCH<27pg,MCHC<310g/L

㈢具有明确缺铁原因:如铁供应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㈣铁剂治疗有效:铁剂治疗4周后Hb上升20g/L以上。

㈤铁代谢检查指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下述4项至少满足2项。

1、血清铁蛋白降低(SF)<15ug/L,建议最好同时检验血清CRP,尽可能排除感染和炎症对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2、血清铁(SI)<60ug/dl(10.7umol/L)。

3、总铁结合力(TIBC)>350ug/dl(62.7 umol/L)。

4、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㈥骨髓穿刺涂片和铁染色: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0~±)(正常值:+~+++)、铁幼粒细胞比例<15%仍被认为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

㈦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尤其应与轻型地中海贫血鉴别,注意鉴别慢性病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凡符合诊断标准中的的第1和第2项,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结合病史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拟诊。如铁代谢检查指标同时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可以确诊为IDA。基层单位如无相关实验室检查条件可直接开始诊断性治疗,铁剂治疗有效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二、治疗干预

㈠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铁食物,注意休息。

㈡病因治疗: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喂食和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治疗慢性失血疾病等。

㈢铁剂治疗:尽量口服铁剂治疗。

1、不能进行铁代谢检测基层单位,如患儿符合诊断标准,红细胞形态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并具有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明确原因,可拟诊缺铁性贫血,开始诊断性补铁治疗。有条件的尽可能开展铁代谢指标检查明确诊断。

2、口服铁剂治疗:采用亚铁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餐间服用,每日2-3次。应在Hb 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

循证医学资料表明,进铁吸收。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维生素B

12。

间断补充元素铁1~2mg/kg.d,每周1~2次或每日1次亦可达到补铁效果,疗程2~3个月。

㈣疗效标准

补铁3-4日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日达高峰,2-3周后降至正常。补铁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4周后Hb应上升20g/L以上。

补铁后如未出现预期的治疗反应,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患儿是否按医嘱服药,是否存在影响铁吸收或导致铁继续丢失的原因,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专科诊治。

㈤随访时间:

每月1次,干预治疗效果不好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专科诊治。

三、结案标准:

1、6个月以上血红蛋白升至110g/L以上,6个月以下小儿血红蛋白升至100g/L以上,并维持8周不下降。

2、贫血症状体征消失。

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管理

一、诊断

㈠VITD缺乏的高危因素

1、胎儿期储存不足母孕期VITD缺乏的婴儿、早产或双胎婴儿出生早期体内VITD。

2、缺少日光照射。

3、摄入不足。

㈡临床表现

1、早期多见6个月内,可有易激惹、多汗、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

D正病变,血钙、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1,25(OH)

2

常或稍高。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厚

2、活动期骨骼体征:<6个月婴儿,颅骨软化;>6个月,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或X型腿等体征。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明显降低,血AKP增高,血25-(OH)D、

D 显著降低。骨X线: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毛刷状或杯口1,25-(OH)

2

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mm。

3、恢复期早期或活动期婴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恢复,血钙、血

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磷、血AKP、血25-(OH)D、 1,25-(OH)

2

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mm。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骨X线和血生化正常。

VITD缺乏除骨骼病变外,还可影响其他组织器官,使运动发育延迟,如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反复感染。儿童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成人期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哮喘、多发性硬化等。

VITD缺乏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助于诊断,确诊需血生化、骨X线摄片。血清25-(OH)D是VIT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㈢鉴别诊断

VITD缺乏性佝偻病需与其他非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肾性骨营养障碍、肾小管性酸中毒、低血磷抗VitD性佝偻病、范科尼综合症),内分泌、骨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降低、软骨发育不全、黏多糖病)等鉴别。

儿童慢性腹泻,肝胆胰疾病,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影响VitD在体内的吸收、代谢、羟化,导致继发性VITD缺乏,亦需鉴别。

二、治疗干预

㈠维生素D治疗

治疗目的为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VitD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剂量为2000-4000U/d(50-100μg/d),1个月后改为400U/d(10μg/d)。

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 Vit D 15万-30万U/次(3.75-7.5mg/次),肌注,1-3个月后,再以400U/d(10μg/d)维持。用药1个月后注意随访,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征及VITD过量。

㈡其他治疗

1、钙剂补充乳类是婴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一般佝偻病治疗可不补钙。

2、微量营养素补充应注意其他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3、外科手术严重骨骼畸形可外科手术矫正预防措施

㈢随访时间:每月1次,干预治疗效果不好应进一步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专科诊治。

三、结案标准

1、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消失。

2、血生化恢复正常。

3、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临时钙化带增厚及密度加深。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管理

一、诊断

1、症状:新生儿和婴儿如有下列表现,就应考虑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可能性:①出生后持续有心脏、呼吸功能不良的症状;②持续青紫或反复出现神智不清;③喂奶困难,体重不增,激惹不安;④肺部反复出现肺炎样体征;⑤发现心脏外其他先天畸形。

2、体征及相关检查:青紫、心脏杂音等;X线、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必要时作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无条件的应转诊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

二、管理

㈠指导护理营养、避免呼吸道感染,适当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心脏功能。

㈢根据以下原则,提供手术治疗和手术年龄建议,督促到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并追踪治疗效果。

1、房间隔缺损: 小型房间隔缺损不一定需要手术;有明显左向右分流者,应争取在2-4岁时行手术修补治疗或蘑菇伞装置堵闭缺损;少数患儿症状明显或并发心力衰竭者可提前手术治疗。

2、室间隔缺损: 缺损小者不一定需要手术,中型缺损并有症状者,宜在学龄前手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修补手术)。

3、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理想的年龄是3-6岁,由于心脏外科的发展,手术年龄可提早,任何年龄均可手术。可采取手术结扎或切断,也可用蘑菇伞或微型弹簧圈堵塞动脉导管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开胸手术。

㈢随访时间:根据患儿情况,每1-3个月1次。

三、结案标准

1、经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需手术治疗者,定期追踪其上级医院就诊情况,手术或其他治疗痊愈后,社区随访3次心功能正常者。

2、经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为小型缺损不需要手术者,社区随访3次心功能正常者。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管理规定 一.药品仓库、各调剂点对注射用氯化钾、磷化钾及浓度高于0.9%氯化钠、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橱、架)存放(高危药品目录见附录)。 二.存放高危药品的橱、架上应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高危药品橱(架)”字样。 三.各高危药品在橱架上应定位放置,每个药品位有醒目的黄地、黑字的药物品名、规格表示。 四.接到高危药品处方后,应认真审核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等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当确定无误后,方可到高危药品橱前取药。取药时,根据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取药。 五.取药后,再次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方可交与发药人员。 六.发药人员审核处方上药品的规格及数量与所取药品是否相符。无误后,认真书写药品的用法与用量,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交代清楚后,将药品发给患者。 七.当发现高危药品的用法用量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警惕,查找原因,及时报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修订)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黄底黑字的警示牌以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药品调配、发药实行双人复核,确保药品调剂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药学人员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 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理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

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按照高危药品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识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A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字;B级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石家庄肾病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试卷 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题 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的药品。 2、高危险药品包括、及等品种。 3、高危险药品应设置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 4、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设置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保持安全有效。 7、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高危险药品中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环磷酰胺 C、阿曲库铵 D、长春新碱 2、高危险药品中肌松药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琥珀胆碱 C、博来霉素 D、沙利度胺 3、高危险药品中细胞毒化类药品包括() A、甲氨喋呤 B、维库溴铵C阿曲库铵D、环磷酰胺E、10%氯化钾注射

4、诺和灵30R的贮存条件是() A、室温,避光 B、15-30℃ C、2-8℃ D、避光 E、室温 5、培美曲塞二钠的贮存时间是() A、4-6h B、2---3h C、24h D、不稳定 E、稀释后立即使用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6、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溶酶是() A、NS B、5%GS C、注射用水 D、NS/5%GS 7、长春新碱的贮存条件是() A、避光避热 B、室温,避光 C、15-30℃ D、2-8℃ E、室温 8、顺铂的贮存条件和贮存时间是() A、室温避光、24h B、室温、11h C、15-30℃、24h D、室温,避光、2---3h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样本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

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 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做好手卫生,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12、新生儿查对制度,做好新生儿腕带,床头标识,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13、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并准确、及时、全面书写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高危药品管理文件

高危药品管理 一、高危药品定义: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 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三、高危药品分类储存: 高危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避光、低温储存,存放架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记,对高危要醒目标注提醒。在病区不得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使用剂量的限制。 四、高危药品分类目录:按药理作用可分为13类:

第一类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生理依赖型:芬太尼注射液及贴片、哌替啶、吗啡注射液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曲马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第二类注射用电解质(微泵高浓度使用),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危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钾、10%氯化钠、25%硫酸镁。 第三类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起立即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第四类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第五类抗凝血药,应密切观察出血的并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钠、依诺肝素)、替罗非班、华法令。 第六类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毒及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第七类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第八类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等。 肌肉松弛剂: ①、短效(5-10min):氯化琥珀胆碱(司克林); ②、中效(20 -30min):维库溴铵(仙林针)、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爱可松针); ③、长效(45-100min):哌库溴铵(阿端)。 第九类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XX 市妇幼保健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药品引起的差错可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为促进该类药品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参照《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和推荐目录》,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办法如下: 一、高危药品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见图1: 图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二、高危药品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2: A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B 级和C 级高危药品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亦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强管理 图2.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措施 (一)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病区除抢救车上可存放贴有明显标识的高浓度氯化钾和氯化钠以外,其他区域一般不得存放上述药品。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A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临床科室应在药剂科配合支持下根据各自用药特点,制定A 级高危药品使用标准浓度和调配操作规范;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医生开具A级高危药品处方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病历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书写错误;字迹应清晰,电脑录入时应认真核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打临床药师咨询电话,必要时须提醒护士注意)。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药学及护理人员调配和使用静脉用B级高危药品时必须注明“高危”,有双人核对并签字。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门诊药房药师在核发高危药品时应向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用药信息,必要时需粘贴警示标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 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

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 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组 成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高危儿管理制度(总2页)

高危儿管理制度(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

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法;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包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 精心整理

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 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 的知晓率。 精心整理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五、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 六、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七、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流程 精心整理

(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建议)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 副组长: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精心整理

成员: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 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 1. 2. 3. 4. 量控制,每年至少一次。探讨高危儿筛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持续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升高危儿筛查、管理的综合能力。 精心整理

6.掌握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信息,每年质量控制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7.开展高危儿筛查管理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 2. 3. 4. 5. (一)高危儿筛查评估制度 1.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与分类分级管 精心整理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高危孕妇筛查制度 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外、妇产科病史,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前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和分娩,并在《江口县母子保健手册》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二、高危孕妇首诊负责制度 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三、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妇保科进行动态管理。 四、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访笔录。 五、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在转送途中有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六、宣传工作 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江口县妇幼保健院 二O一二年一月八日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危险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药房设专人管理高危药品,并定期检查药品数量、效期,对检查情况认真记录。 7、护理站备用的高危药品单独存放,设置高危药品警示牌,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8、护士在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在给药时,要严格执行5R原则:病人对(Right patient)、药品(Right drug)、剂量对(Right dose)、给药时间(Right time)、给药途径对(Right route);确保准确给药。 附录:高危药品目录 品名规格剂型 多柔比星10mg 注射剂 表柔比星10mg 注射剂 吡柔比星10mg 注射剂 柔红霉素20mg 注射剂 丝裂霉素2mg 注射剂 环磷酰胺200mg 注射剂 异环磷酰胺1g/支注射剂 顺铂20mg/支粉针剂 20mg/支注射液 卡铂150mg/15ml 注射液 卡铂100mg 粉针剂 奥沙利铂50mg 注射剂 阿糖胞苷0.1g 注射剂 吉西他滨1g、0.2g 注射剂 卡培他滨0.5g 片剂 氟尿嘧啶250mg/10ml 注射液 去氧氟尿苷250mg 注射剂 替加氟500mg/10ml 注射液 甲氨蝶呤 2.5mg 片剂 0.1g/支注射剂

最新新生儿科管理制度(精品课件)

新生儿科有关的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工作制度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 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每天查房一次,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查房前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 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新生儿科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

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 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灭菌。 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 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 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见表1)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 B级高危药品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最新版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为防止高危药品的误发误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健康,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依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发布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目录。 二、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三、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注意。 四、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五、负责管理高危药品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药物给药方式、误用危害和防范措施。药师和护士必须同认真学习和掌握药名相似、包装相似、一品双规的高危药品,避免调配错误和使用错误。涉及麻醉、精神类的高危药品,按国家麻醉、精神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 六、高危药品调配发放和使用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使用准确无误。 七、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八、药学人员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九、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十、病区原则上不储存氯化钾等高浓度电解质注射剂,如确实需要,必须把电解质注射剂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签纸标志。药房配发氯化钾注射剂,应与其他药品分开放置。 十一、目前由输液室和病区护士台负责高危药品输液的配置。见附录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 =======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 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 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 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 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 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 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0.4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

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 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 ======= 体重不平等)。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 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 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 影响。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 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 传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