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

1.头痛:头痛百会风池穴,外感太阳和列缺,内伤实证加头维,虚证则加三里穴。

2.面痛:面痛攒竹四白穴,下关地仓面部穴。再加合谷风池穴,祛风通络止痛绝。

3.落枕:落枕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从,舒筋通络又活血,落枕病痛疗效绝。

4.肩周炎:肩周炎用肩三针,再加肩前阿是穴,通经活血又止痛,老年肩疾疗效绝。

5.腰痛:腰痛阿是大肠俞,再加委中治疗足,通经活血又止痛,腰痛疾患疗效独。

6.坐骨神经痛: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7.痹症:六大关节部位取穴为主,再加阿是。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8.面瘫:面瘫阳白四白穴,攒竹鱼腰颧髎穴,夹车地仓合谷穴,再加昆仑委中穴。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太阳经为主。

9.痿症:上肢:肩髃曲池合谷穴。下肢:髀关阳陵三阴穴。治则:祛邪通络,濡养经筋。

10.中风:

(1)中经络:上肢:极泉尺泽内关穴。下肢:委中三里(水沟)三阴穴。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中脏腑:百会,水沟,内关,素髎穴。治则:醒神开窍。

11.眩晕:

(1)实证:眩晕实证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随。治则:定眩,平肝化痰。

(2)虚证:眩晕虚证用百会,风池三里肝肾随。治则:定眩,补气养血。

12.痫症:

(1)发作期:痫症百会与水沟,内关后溪涌泉谋。再加太冲和丰隆,发作时为主穴求。(2)间歇期:太冲丰隆阳陵泉,间使鸠尾筋缩连,化痰熄风又通络,间歇时期治疗验。

13.不寐:不寐安眠四神聪,神门印堂一起用。再加申脉与照海,安神利眠疗效宗。

14.郁证:郁证百会与神门,内关水沟太冲寻。疏肝解郁调神气,治疗郁证各证型。

15.心悸:心悸内关郗神门,厥阴巨阙膻中寻。安神定悸,心悸各证疗效神。

16.感冒:感冒风池太阳穴,大椎合谷列缺穴。-----祛风解表。

17.咳嗽:咳嗽主穴肺天突,外感列缺合谷府,内伤太渊三阴交,咳嗽病症皆消除。(府:中府)

18.哮喘:哮喘肺俞定喘穴,列缺尺泽膻中穴。——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19.胃痛与呕吐:胃痛主穴有中脘,再加内关三里全。若有呕吐加胃俞,胃痛呕吐病症散。

20.腹痛:腹痛下脘三里穴,天枢太冲关元穴。(可加中脘,三阴穴)—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21.泄泻:泄泻大肠天枢穴,神阙巨虚三阴穴。

实证(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虚证(慢性):天枢,神阙,公孙,三里。

22.便秘:便秘支沟天枢穴,水道归来丰隆穴。再加大肠治疗穴,调肠行滞通便绝。

23.癃闭:实证秩边阴陵泉,膀胱中极三阴全。虚证秩边与关元,三焦脾肾膀胱选。

24.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三阴交,气海血海关元疗。

25.痛经:痛经主穴三阴交,实证中极和次髎

..。虚证气海三里疗。(次髎为经验穴。)

26.经闭:经闭关元三阴交,归来合谷肾俞效。(血枯:归来,关元,三里;血滞:归来,中极,三阴交)

27.崩漏:崩漏主穴三阴交,实证公隐

..关元疗,虚证地机三里海.。(公孙,隐白,气海)

28.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三阴交,肝脾肾腧气海疗。

29.阴挺:阴挺百会三阴交,子宫气海维道疗。

30.带下:带下阴陵三阴交,带脉中极白环疗。(可加关元)

31.遗尿:遗尿主穴三阴交,膀胱中极关元疗。

32.瘾疹:瘾疹曲池合谷穴,血海膈俞委中

..穴。(委中又名血郄)------疏风和营。

33.蛇串疮:蛇串曲池合谷穴,再加夹脊阿是穴。阳明经穴为主穴,清热解毒利湿邪。

34.痄腮:痄腮翳风颊车穴,外关合谷关冲穴。(可灯火灸角孙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5.乳痈:乳痈主穴有肩井,期门内关与内庭。膻中乳根少泽并,逐乳消痈效堪绝。

36.目赤肿痛:目肿精明风池穴,太阳合谷太冲穴。----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37.耳鸣耳聋:耳疾实证翳风穴,听会侠溪中渚穴。虚证主穴有听宫,太溪照海疗效中。

38.鼻渊:鼻渊列缺合谷穴,迎香印堂风池穴。------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39.牙痛:牙痛虚证下关穴,再加大迎太溪穴。实证下关和颊车,合谷二间内庭穴。

40.咽喉肿痛:咽痛合谷内庭穴,尺泽少商关冲穴。--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育阴潜阳。

41.晕厥:晕厥治疗水沟穴,中冲涌泉三里穴。实证合谷太冲穴,虚证气海关元百会穴。

42.虚脱:虚脱百会素髎穴,神阙关元内关穴。———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43.高热:高热治疗大椎穴,曲池合谷外关穴。再加十宣十二井,各种高热均能解。

44.抽搐:抽搐主穴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谋。(可加筋缩)---醒脑开窍,息风止痉。

45.心绞痛:心绞痛有内关穴,阴郄郄门膻中穴。再加巨阙为主穴,兼用鸠尾至阳穴。行气通阳,化瘀止痛。

46.胆绞痛及蛔虫:胆疾胆囊阳陵穴,绞痛肝胆期门月。蛔虫迎香四白穴,配上鸠尾和日月。

47.肾绞痛:肾绞痛用三焦肾,关元阳陵三阴存。-----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试题及答案: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试题及答案: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B 治疗前头痛风邪袭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患者,男,38岁。素患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 A.膈俞、次髎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髎、阳陵泉 『正确答案』A 患者,女,38岁。腰部冷痛重着,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 A.腰阳关 B.膈俞 C.肾俞 D.后溪 E.申脉 『正确答案』C

患者,女,43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治疗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是 A.膈俞、血海 B.肾俞、关元 C.足三里、阴陵泉 D.大椎、曲池 E.神阙、关元 『正确答案』A 例题 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穴外,还应选 A.水沟、中冲、风池 B.水沟、十二井穴、丰隆 C.下关、颊车、合谷 D.中冲、太冲、丰隆 E.丰隆、涌泉、大椎 『正确答案』B 患者,男,68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日下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督脉经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背俞穴,灸法

D.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针刺用泻法 『正确答案』B 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入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正确答案』C 患者,男,22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 A.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经穴 B.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穴 C.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 D.手太阴、手少阳、足少阳经穴 E.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经穴 『正确答案』A 患者,男,60岁。咳嗽1个月,劳累后加重,咳吐黏痰,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濡滑。治疗除取肺俞、太渊穴外,还应取 A.风门、大椎、合谷 B.三阴交、阴陵泉、丰隆 C.脾俞、胃俞、列缺 D.尺泽、列缺、外关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针灸歌诀

经络循行方向歌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 曾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阴归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上廉下廉 手三里长, 曲池肘髎手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口禾髎接,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连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又次内庭历兑穴,大趾次趾之端中。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咸,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存。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 腕骨阳谷养老强,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结天宗,臑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巧与天容偶, 锐骨之尖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内眦陷中取,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等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后,天柱后际大筋旁, 第一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俞, 心俞五督俞六膈俞七,九肝俞十胆俞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俞,十三三焦俞十四肾俞, 十五气海俞大肠俞十六,七八关元俞小肠俞分, 十九膀胱俞廿中膂俞,廿一椎旁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txt 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

每日背记针灸歌诀完整版

井荥输原经合歌-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 商阳二三间合谷, 厉兑内庭陷谷胃, 隐白大都太白脾, 少冲少府属于心, 少泽前谷后溪腕, 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古人把 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 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 “荥”穴分布在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 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 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 气充盛合于脏腑。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 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经渠尺泽肺相连。 阳溪曲池大肠牵。 冲阳解溪三里随。 商丘阴陵泉要知。 神门灵道少海寻。

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又称为“十二 原”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 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则位于五输穴中的输 穴之后。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 膀胱金门守, 心包郄门刺, 胆郄在外丘, 阳跷跗阳 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郄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 上(只有梁丘在膝上)。郄穴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 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小肠养老列; 肾向水泉施; 三焦会宗持; 肝经中都是;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 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 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 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急症及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讲义

急症及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晕厥 晕厥 治法:苏厥醒神。 以督脉穴为主。 主穴百会内关水沟足三里 助记:百关水足 方义 水沟、百会为督脉穴,为醒脑开窍要穴; 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醒神宁心; 足三里补益气血,使气血上奉于头以苏厥醒神。 晕厥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虚补实泻法。 2.三棱针法:取太阳、十二井穴或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适用于实证。 3.指针法:取水沟、内关、太冲,用拇指重力掐按,以患者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细目二内脏绞痛 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 心绞痛 本病病位在心,病机为心脉痹阻。 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郄门阴郄膻中内关 助记:二戏贪官

方义 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通阴维脉,治心绞痛特效穴; 郄门、阴郄为心包经心经郄穴,活血、缓急、止痛; 膻中为心包之募穴,又为气会,治心胸疾患。 心绞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寒证、虚证加艾灸。 2.耳针法:取心、小肠、交感、神门、内分泌,每次选3~5穴,毫针刺,中等刺激。 胆绞痛 病位在胆。病机为胆腑气机壅阻,不通则痛。 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以足少阳经穴、胆的俞募穴为主。 主穴胆囊穴胆俞阳陵泉日月 主穴:二胆凌日月 方义 胆囊穴为治胆病验穴; 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可利胆止痛; 胆俞为胆之背俞穴,日月为胆之募穴,俞募配穴。 胆绞痛针灸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日月、胆俞注意针刺方向,勿深刺。 2.耳针:取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急性发作时采用毫针刺,强刺激,持续捻针。剧痛缓解后行压丸法,两耳交替进行。 肾绞痛 本病病位在肾。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阻于水道,通降失利导致肾绞痛发生。肾绞痛以实证为主。

外科方剂51方歌诀

外科方剂40方歌诀 1. 五神汤《外科真诠》五神汤治疖疮疔,车前牛膝云茯苓;银花地丁相为配,红肿疼痛湿热病。 2.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3. 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竹叶石膏汤四物,熟地易生去粳米,黄芩生姜灯心草,滋阴生津清热高。 4.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柴胡清肝芎芍归,黄芩栀子连翘随;防风牛子天花粉,生地甘草功独魁。 5. 化斑解毒汤《温病条辨》牛蒡黄连翘升膏,知母玄竹人中黄,内发丹毒火热盛,化斑解毒功效好。 6. 开郁散《外科秘录》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天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7. 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八珍姜枣气血补,陈皮桔梗贝香附,瘰疬乳岩与石疽,养营化痰病自除。 8.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托里消毒补血气,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9. 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当归生地赤芍川,荆防柴胡白鲜蝉,薄荷独活加红枣,养血祛风疹自安。 10. 消风导赤汤(验方)牛蒡银花薄白鲜,生地赤芍木通连,甘草和中调诸药,清热利湿祛风解。 11. 麻黄桂枝各半汤(验方)麻桂芍药杏仁草。 12.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清肺枇杷柏,黄连桑皮参草裁,枇杷清肺金鉴出,清宣肺热粉刺摘。 13. 五虎汤《霉疮秘录》斑蝥蜈蚣蚕全虫,大黄山甲有奇功,杨梅毒疮结筋骨,活血解毒通止痛。 14. 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夏苓陈草黄连僵,薄荷煎汤泛为丸,体表各部痰核结,清热化痰散结消。 15. 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升麻柴胡龙胆知,葛根花翘芩连柏,香棱归芍布甘桔,肾岩瘰疬散溃败。 16. 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7. 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当归独活川芎翘,化痰散结瘿瘤除。 18.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乳痈初起需金银,连翘花草山栀芩,青陈柴胡皂角刺,瓜蒌牛蒡汤最神。 19. 透脓散《外科正宗》川芎山甲皂角刺,黄芪当归气血补,内脓已成不易溃,可去黄芪免助火。 20. 逍遥蒌贝散(验方)术苓芍归蒌贝母,牡蛎星夏山慈姑,瘰疬乳癖乳癌初,疏肝化痰水煎服。 21. 神效瓜蒌散《外科大成》神效瓜蒌散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加,黄酒2碗煎温服,和营化痰散结消。 2 肛肠疾病方剂 22. 脏连丸《证治准绳》黄连半斤肠尺二,蒸干黄酒2斤半,捣烂晒干制成丸,便血坠痛

针灸歌诀

第一单元针灸学发展概况 细目:针灸学发展简史 要点: 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点 第二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二: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功能 细目三: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 2.十五络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 2.十二经筋的作用 第三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医学教育网整理]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要点: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第四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五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六单元特定穴 要点: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第七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第八单元手太阴肺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府、 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九单元手阳明大肠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 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 臑、肩髃、扶突、迎香 第十单元足阳明胃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承泣、 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 梁门、天枢、水道、归来、伏兔、梁丘、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 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一单元足太阴脾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隐白、 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 血海、大横、大包 第十二单元手少阴心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极泉、 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第十三单元手太阳小肠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泽、 后溪、腕骨、养老、支正、肩贞、天宗、 颧髎、听宫 第十四单元足太阳膀胱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睛明、 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 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 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 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 至阴[医学教育网整理] 第十五单元足少阴肾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涌泉、 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阴谷、 肓俞 第十六单元手厥阴心包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天池、 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 中冲 第十七单元手少阳三焦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关冲、 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 角孙、耳门、丝竹空 第十八单元足少阳胆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瞳子 髎、听会、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 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 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 足窍阴 第十九单元足厥阴肝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大敦、 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第二十单元督脉经、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长强、 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 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 第二十一单元任脉、穴 要点:

针灸歌诀(定)

针灸歌诀 十二经穴歌 1.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 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各十一穴)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各二十穴)3.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又次内庭历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左右各四十五穴)4.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随,二十一穴太阴全。(左右各二十一穴)

5.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左右各九穴)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左右各十九穴)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眦陷中取,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后,天柱后际大筋旁,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大十六,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二十中膂,二十一椎旁白环生, 上髎次髎中复下,八髎骶后八孔当, 会阳尾骨端外取,附分夹脊第二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与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乡, 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趾旁。(左右各六十七穴)8.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加连翘,竹叶山栀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表里双解汤 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表里双解汤大黄黄芩用酒炒,薄桑银荆加石膏,赤芍再请牡丹皮,表里双解功劳高。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谓。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温燥)桑杏杀身,智斗贝利(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杏苏散(凉燥)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二)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亠P 寺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肺热使,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7. 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用玉竹,桑叶扁豆伴甘草。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8. 肺气虚寒证——温肺汤加减(增) 人参钟乳粉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干姜(炮)各30克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 克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 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中医内科学加方剂歌诀汇总

1.1感冒 感冒风邪时毒袭,咳嗽头痛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治重解表宣肺气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双解汤主寒包火,参苏葳蕤气阴析。 【注释】 ①本病主要病因是风邪和时行病毒。 ②临床以咳嗽、头痛、流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 ③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故其治疗着重于解除表证,宣通肺气。 ④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⑥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分别治疗气虚及阴虚感冒。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②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③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湿。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④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⑤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⑥双解汤 《医方集解》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襄。薄荷黄芩大栀子,连翘石膏桔梗尝。 1.2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杂病先,六淫疫毒续复感卫表荆防银翘异,肺胃麻杏白虎辨连朴脾胃湿热证,大承大柴不一般,膀胱八正小柴合,肠道湿热葛芩连。 【注释】 ①本篇指罹患杂病在先,感受六淫疫毒在后之发热。 ②卫分表证属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者选银翘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 ③连朴:王氏连朴饮。腑实用大承气汤,胆热用大柴胡汤。 ④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合小柴胡汤。葛芩连:葛根芩连汤。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见“内科?感冒”。 ②银翘散见“内科?感冒”。 ③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凉,主治喘热肺气张,须知阳盛方禁桂,若是无汗量要商。 ④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⑥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⑦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⑧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⑨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解表清利保安康。 ⑩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经纬》方,厚朴苍术黄连襄,半夏芦根淡豆豉,清热利湿和胃脾。 1.3湿阻 湿阻重闷呆腻濡,外感水湿中土阻,起病较缓病迁延,湿性粘腻不易除,祛湿运脾分主次,湿困脾胃藿香主,湿热王氏连朴饮,香砂脾虚湿滞瘳。 【注释】 ①本病的突出表现是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乏味呆腻,舌苔厚腻,脉濡。病因是外感水湿,内困脾胃。 ②本病的治疗原则一为祛湿,二则运脾,但有主次之分。 ③藿香;藿香正气散。 ④香砂:香砂六君子汤。

(完整版)中医内科病证方剂歌诀(优美排版打印首选)

中医内科病证方剂歌诀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 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葱豉薄枣桔甘随, 阴虚外感宜煎服,解表滋阴即可愈。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百部陈皮荆; 白前甘草共煎服,外感咳嗽此方功。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外感温燥伤肺阴,辛宣凉润此方医。 杏苏散(凉燥)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甘苓姜枣选; 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痊。(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 二陈夏橘茯苓草,燥湿化痰此方好; 主治咳嗽痰湿症;随证加减方不少。 平胃散:(苍术、陈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治,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肺中伏火失宣降;泻肺平喘此方宜。 7肺阴亏虚证——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甘花共合方; 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堪尝。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生姜枣,细辛紫菀冬花味; 半夏燥湿又祛痰,主治痰鸣水鸡声。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痰饮证,麻桂干姜芍草同; 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2热哮证——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杏仁桑; 苏子黄芩共甘草,肺寒膈热哮喘尝。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苏子)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酌坎脐; 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和生脉饮加减 回阳急救汤:四、五、六,姜香肉(四逆汤,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 生脉饮:生脉麦味与人参 (二)缓解期 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陈皮、半夏:六君子 参苓术草四君汤,益气健脾养胃方; 食少便溏体赢瘦,脾胃气虚服之良。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

针灸治疗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 1.头痛:头痛百会风池穴,外感太阳和列缺,内伤实证加头维,虚证则加三里穴。 2.面痛:面痛攒竹四白穴,下关地仓面部穴。再加合谷风池穴,祛风通络止痛绝。 3.落枕:落枕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从,舒筋通络又活血,落枕病痛疗效绝。 4.肩周炎:肩周炎用肩三针,再加肩前阿是穴,通经活血又止痛,老年肩疾疗效绝。 5.腰痛:腰痛阿是大肠俞,再加委中治疗足,通经活血又止痛,腰痛疾患疗效独。 6.坐骨神经痛: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7.痹症:六大关节部位取穴为主,再加阿是。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8.面瘫:面瘫阳白四白穴,攒竹鱼腰颧髎穴,夹车地仓合谷穴,再加昆仑委中穴。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太阳经为主。 9.痿症:上肢:肩髃曲池合谷穴。下肢:髀关阳陵三阴穴。治则:祛邪通络,濡养经筋。 10.中风: (1)中经络:上肢:极泉尺泽内关穴。下肢:委中三里(水沟)三阴穴。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中脏腑:百会,水沟,内关,素髎穴。治则:醒神开窍。 11.眩晕: (1)实证:眩晕实证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随。治则:定眩,平肝化痰。 (2)虚证:眩晕虚证用百会,风池三里肝肾随。治则:定眩,补气养血。 12.痫症: (1)发作期:痫症百会与水沟,内关后溪涌泉谋。再加太冲和丰隆,发作时为主穴求。(2)间歇期:太冲丰隆阳陵泉,间使鸠尾筋缩连,化痰熄风又通络,间歇时期治疗验。 13.不寐:不寐安眠四神聪,神门印堂一起用。再加申脉与照海,安神利眠疗效宗。 14.郁证:郁证百会与神门,内关水沟太冲寻。疏肝解郁调神气,治疗郁证各证型。 15.心悸:心悸内关郗神门,厥阴巨阙膻中寻。安神定悸,心悸各证疗效神。 16.感冒:感冒风池太阳穴,大椎合谷列缺穴。-----祛风解表。 17.咳嗽:咳嗽主穴肺天突,外感列缺合谷府,内伤太渊三阴交,咳嗽病症皆消除。(府:中府) 18.哮喘:哮喘肺俞定喘穴,列缺尺泽膻中穴。——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19.胃痛与呕吐:胃痛主穴有中脘,再加内关三里全。若有呕吐加胃俞,胃痛呕吐病症散。 20.腹痛:腹痛下脘三里穴,天枢太冲关元穴。(可加中脘,三阴穴)—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21.泄泻:泄泻大肠天枢穴,神阙巨虚三阴穴。 实证(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虚证(慢性):天枢,神阙,公孙,三里。 22.便秘:便秘支沟天枢穴,水道归来丰隆穴。再加大肠治疗穴,调肠行滞通便绝。 23.癃闭:实证秩边阴陵泉,膀胱中极三阴全。虚证秩边与关元,三焦脾肾膀胱选。 24.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三阴交,气海血海关元疗。 25.痛经:痛经主穴三阴交,实证中极和次髎 ..。虚证气海三里疗。(次髎为经验穴。) 26.经闭:经闭关元三阴交,归来合谷肾俞效。(血枯:归来,关元,三里;血滞:归来,中极,三阴交) 27.崩漏:崩漏主穴三阴交,实证公隐 ..关元疗,虚证地机三里海.。(公孙,隐白,气海) 28.绝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三阴交,肝脾肾腧气海疗。 29.阴挺:阴挺百会三阴交,子宫气海维道疗。 30.带下:带下阴陵三阴交,带脉中极白环疗。(可加关元) 31.遗尿:遗尿主穴三阴交,膀胱中极关元疗。 32.瘾疹:瘾疹曲池合谷穴,血海膈俞委中 ..穴。(委中又名血郄)------疏风和营。

实用针灸歌诀

一、十四经分寸歌 1.肺经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跟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2.大肠经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岐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缺盆中,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3.胃经 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直瞳孔,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水突人迎气舍中,肌间气舍锁骨上,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趾关节后,次中指缝寻内庭,厉兑次指外甲角,四十五穴要记清。 4.脾经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基底前下是公孙,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十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现,箕门血海上六寸,冲门中线三五偏,曲骨上外是府舍,横下寸三腹结连,脐旁四寸大横穴,腹上诸穴记心间,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四肋三肋二肋间,大包腋下六寸取,腋中线上六肋间。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doc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1.肺系 1-1、感冒 第一证、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第二证、风热犯表征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第三证、暑湿伤表征新加香薷饮 附:虚体感冒 第一证、气虚感冒参苏饮 第二证、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1-2、咳嗽 外感咳嗽 第一证、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 止嗽散 第二证、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第三证、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用干姜,半夏辛味杏膏尝,饮邪迫肺夹郁热,咳逆喘满效力彰。第四证、风痰哮证 三子养亲汤加味 第五证、虚哮证 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党虫草,灵磁味沉苏胡桃,款冬脐夏又橘红,补益肺肾平哮喘。附:喘脱危证 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加减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生姜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缓解期 第一证、脾肺气虚证 六君子汤: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第二证、肺肾两虚证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生脉地黄汤:生脉散加六味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用二陈,茯草熟地与归身,滋养肺肾祛湿痰,肺肾阴虚湿痰盛。1-4、喘证 实喘 第一证、风寒壅肺证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第二证、表寒肺热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第三证、痰热郁肺证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苏杏,贝母黄芩连栀行。清热化痰兼平喘,喘息胸闷此方平。第四证、痰浊阻肺证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第五证、肺气郁痹证 五磨饮子

中医执业医师 针灸学 第二十八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头痛 大纲要求: 一、头痛的辨证要点 二、头痛的治法 三、头痛的处方 四、头痛的治疗操作 一、头痛的辨证要点 头痛常与外感风邪以及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循行到头,足厥阴肝经上行到巅顶,故头痛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密切相关。各种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头部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头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头痛辨证: 头痛辨证: 还有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二、头痛的治法 调和气血,通络止痛。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 ----------凡痛证,皆取阿是穴!

头痛主穴---不管什么证型,只要是头痛,就用主穴。 头痛配穴---辨证基础上,不同证型用不同配穴,犹如用方之加减。 三、头痛的处方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阿是穴 趣味记法:百风太赫+阿是 (赫,猛烈也。很多风刮的太猛,吹头痛了) 方义 1.局部取百会、太阳、风池、阿是穴,可疏导头部经气;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能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带风字之穴,皆祛风) ------局部取穴,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2.合谷为行气止痛要穴,善治头面诸疾(四总穴:面口合谷收)。 3.凡痛证,基本都取阿是穴! 16年:针灸治疗太阳头痛的配穴是-----天柱,后溪。 续表(对照总结的表格) 四、头痛的治疗操作 基本刺灸方法毫针虚补实泻法。寒证加灸;瘀血头痛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头痛剧烈者,阿是穴可采用强刺激和久留针。 案例题:男,25岁,突发头痛,后头严重,连及项背,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之外,还应配 A.天柱 B.印堂 C.外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