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创新(1)

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创新(1)

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创新(1)
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创新(1)

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与企业创新

标准在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是被作为规则、指南或特性界定反复使用,包含有技术性细节规定和其他精确规范的成文协议,以确保材料、产品、过程与服务符合特定的目的”。技术标准的范围比标准要小。一般来说,技术标准是指涉及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且标准的内容包含有一定技术解决方案的标准。

传统技术标准属于公知领域的技术规范,不含有企业的知识产权。比如,在电子通信领域,国际电信联盟和各国政府早期为确保通信质量与安全而制定的各种通信产品标准,基本都属于公开的、不包含有企业专利的强制性标准。从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看,这类标准能够作为企业创新的起点和平台,但由于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它,或者利用这类技术标准获得专门收益,因而不能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与通信产业(以下简称ICT产业)出现了技术标准“私有化”的趋势:即越来越多包含有企业专利的技术标准通过市场竞争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甚至政府与国际组织制定的行业标准中也包含有企业专利。这类包含有企业专利的技术标准,不仅对行业

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电子通信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无特别说明,本章讨论的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标准是指包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一、技术标准:影响ICT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从两起与技术标准有关的“知识产权事件”谈起

从近几年在我国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领域的影响看,有两个“事件”不能不提。一个是发端于2002年1月,延续到2003年,并且至今似乎仍没有结束的外国企业索要DVD专利费事件(以下简称“DVD事件”),另一个是发生在2003年1月“思科公司起诉华为公司侵犯知识产权案”(简称“思科诉华为案”)。我国DVD产业发展走的是一条进口国外DVD零部件(解码芯片、机芯、机头等)在国内组装的道路,DVD核心技术专利都由日、欧、美等国企业控制。从2000年开始,拥有DVD专利的外国企业联盟6C,3C,1C和MPEG LA陆续开始与我国企业谈判,要求国内企业交纳专利使用费。但由于分歧太大,没有达成协议。2002年DVD专利联盟利用WTO规则施加压力,加大了索要专利费的力度,最后获得成功。目前,国内企业每台DVD需要缴纳的专利费最高已经达到26.2美元,专利费用占价格20%~30%,因此,多数国内企业已经停止了普通DVD 产品的出口。

但“事件”远没有结束。2003年9月5日6C联盟宣布扩大专利费征收范围,包括DVD-音频、DVD随机存储器、DVD RW以及DVD R驱动。不仅如此,不断有新的厂商声称有权收取DVD专利费。2004年4月,汤姆逊同中国电子音响

工业协会初步达成意向,向中国企业每台DVD收取1~1.5美元左右的专利费。2004年6月,拥有和杜比公司类似数码影音技术的DTS声称要强制征收国内DVD企业10美元专利费。这使得本已处于亏损边缘的国内DVD厂商雪上加霜。与国内DVD企业不同,主营通信产品的华为公司非常重视技术开发,拥有相当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近年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份额增加很快,被认为是中国最成功的通信设备企业之一。2003年1月23日,思科公司在美国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的美国分公司,指控华为“盗用”了其网络路由器IOS源代码、思科命令行接口、技术文档,以及5项与思科路由协议相关的专利技术。华为否认对思科源代码有侵权行为,只承认使用了思科的“私有协议”;并且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即私有协议的保护区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不得已情况下进行的。受到起诉后,华为公司迅速在其路由器中删除了思科的“私有协议”,并停止含有这一协议的路由器型号。在主审法官签署了一个对华为没有实质影响的初步禁令后,双方于2003年10月签署协议中止了诉讼。

2.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及其市场后果

从表面看,“DVD事件”与“思科诉华为案”都是明显的“知识产权事件”,但实际上,这两起事件中的跨国企业行为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ICT产业技术标准“私有化”的必然产物。

所谓技术标准“私有化”是指随着IT革命和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技术标准包含着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内容,越来越多的专利以技术标准的方式存在。目前看来,ICT产业的标准“私有化”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越来越多的

企业私有技术或产品通过竞争获得市场主导地位而成为事实上的产业标准;二是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制定的标准中没有专利的技术在减少,有专利技术的标准比重在增加;三是开始出现市场驱动的企业标准制定联盟。与通常的标准制定组织不同,这些联盟由市场上的少数重要企业组成,目的是使这些企业拥有专利技术体系推广为事实标准,或者推动已经被国际组织批准为标准的专利技术的市场化。

在传统意义上,技术标准是公知领域的技术,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与知识产权尤其是与专利技术无关。比如,IETF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标准化工作中对专利技术的观点曾经是:“尽量采用那些非专利技术的优秀技术”,因为“IETF的目的是使其制定的标准广为适用。如果涉及专利权的问题,标准的适用将涉及专利权授权问题,从而影响人们采用该标准的兴趣”。但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由于技术标准日益成为产品性能的组成部分,并与功能相结合,技术标准包含的创新成分日益增加,专利与技术标准开始从分离走向结合,出现了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

然而,为什么直到信息技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标准的“私有化”趋势呢?或者说,为什么政府不设法在这一领域维持标准的公共性质,以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推动因素。(朱彤,2006)第一,ICT产业的很多标准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技术内容,对其给予知识产权保护能有效地激励这一领域的创新活动。普通技术标准作为完成某项任务、实现

某一目标而规定的统一的、重复适用的规则,本身并不包含复杂的技术内容,一般只是规定了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和技术途径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ICT产业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也是私有标准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产业相比,ICT产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快得多,技术的生命周期相对短。这对法定标准组织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1)法定标准制定组织很难制定出不包含知识产权内容的标准。由于新技术产生的时间很快,当法定标准组织在制定相关的IT技术标准时,常常面对市场上不同企业掌握的拥有专利的技术。因此,制定出的标准内容不可避免地包含有相当数量的专利技术。(2)即使标准组织制定出了不包含知识产权的标准,但当市场上已经存在私有的事实标准时,组织制定的标准也很难取代这一事实标准。比如,思科公司占有网络设备70%以上的全球份额,因而其互连操作系统Cisco

IOS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事实标准。虽然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能确保网络设备良好互连互通,且维护成本更低的开放系统标准,但由于思科公司在其Cisco IOS软件中大量使用了私有协议,并拒绝公开信息和授权使用,使用了“国际开放标准”的网络设备难以与市场上现有的思科设备很好地互连,因而很难取代现有的思科标准。

事实上,任何企业或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技术标准的“产权”。因为技术标准的“私有化”能够使标准的拥有者更加有效地“锁定”技术标准的使用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这种“锁定”效应只有在使用者的“专用设备(包括人力物力)”投资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使用包含这些技术标准

的产品时最为有效。正是因为如此,尽管我国已经成全球最大的DVD生产基地,占世界市场20%~25%的份额,但这一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我国企业在DVD技术标准上的“锁定”程度,以及专利企业专利费的丰厚程度,而非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

技术标准的“私有化”还使企业获得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利用技术标准排挤对手,损害市场竞争秩序。这一点在“思科诉华为案”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思科为了达到排挤华为公司的目的,拒绝给华为公司授权使用其部分“私有协议”,阻止华为公司的路由器与其设备互连互通。数据通信设备与电信设备一样,互连互通是公平竞争的基本要素。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ICT产业的技术标准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技术标准影响下的ICT产业创新特点与模式

在技术标准影响下,ICT产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模式特征。企业认识并把握这些新的创新特点与模式特征,是其制订有效的创新战略与策略,培育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 ICT产业的市场竞争与创新特点

(1)标准竞争与产品竞争。标准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因为它不仅能够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供求双方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制造业还可以利用技术标准使产品标准化来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

然而,与其他产业相比,ICT产业的技术标准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

够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还能够提高产品使用过程的“规模经济”,也就是“需求方规模经济”即“网络效应”。正是ICT产业技术标准的这种“双重效应”,特别是其提升和加强网络效应的作用,使这一市场的竞争与创新行为表现出与其他市场截然不同的特点。

所谓网络效应是指消费者(用户)对产品价值的正向影响关系,即用户消费(使用)一种产品所获得的效应随着该产品用户人数增加而增加。这里,使用相同产品的用户构成该产品的“网络”(朱彤,2004)。网络效应使产品的用户与产品价值之间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比如,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越多,运行在该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越多,该操作系统的价值越大,新用户就越愿意选择Windows操作系统。ICT产品存在网络效应的原因在于其“系统产品”特征:只有互补的产品结合起来才能为用户提供特定的功能或服务,比如计算机与外围设备、软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通信网络与发送和接收产品。因此,用户购买一种产品,比如是购买Word还是WPS的价值,不仅取决于PC本身的内在性能,更重要的取决于该产品的用户“网络规模”(用户人数)。选择用户人数多的产品能够更为方便地交换资料文件,因而其获得的价值更大。如果Word和WPS之间的界面标准能够使两者之间完全兼容,则两个产品的用户网络实际上就成为一个网络,每个用户都可以享受到更大的网络效应。这里,Word 和WPS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技术标准的竞争产品。

这意味着,在ICT产品市场,不兼容产品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采用不同技术标准提供相同功能的产品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只是产品更好一点,或成

本更低一点,从而利润更高一点的问题。相反,因为控制了技术标准的企业能够获取巨大的市场收益,包括因网络效应提高所增加的产品需求和消费者支付意愿;授权使用技术标准的收益;对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和把握等等。而且,这些收益将反过来进一步强化该企业的市场优势。因此,这一市场上的竞争,首先是掌握技术标准的企业为使技术成为标准而激烈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使技术标准获得市场“生存权”或者叫产品网络生存权的竞争(朱彤,2004)。——尽快使该标准的用户达到“临界容量”,以进入用户网络规模与技术标准(产品)价值之间的正反馈循环,然后才是具体产品之间的竞争,即采用一种技术标准生产竞争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争夺一种技术标准下的产品市场份额。

(2)系统创新与组件创新。ICT产业的市场竞争特点也使该产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不同的特点。与市场竞争区分为“标准竞争”与“产品竞争”相对应,ICT 产业的创新行为大致也可区分为“系统创新”和“组件创新”两大类。

“系统创新”通常是指能影响一类产品技术路线的创新,创新结果形成某类(种)产品的技术标准,会影响或限制构成系统的组件产品的创新路径和方向,可能是“大标准”,即涉及一类产品技术架构,比如Intel公司CPU技术架构的变化,直接导致PC主板技术标准作相应创新。系统标准的下一级产品与其关联产品之间又构成一个小系统,因而系统创新也可能是“小系统”创新,其结果形成“小标准”,比如PC主板的相关技术方案创新同样会对其外围产品产生影响。系统创新与“标准竞争”直接相关。

“组件创新”是指一个系统产品中的“零部件”创新,其创新的结构仅对这一组件产品内部性能产生影响,而不影响关联产品,因而创新结果不形成该类产品的“技术标准”。比如,同时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GSM与CDMA都是相对于第一代技术的“系统创新”,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之争”,而根据GSM 标准(或CDMA标准)生产的不同品牌的GSM手机(或CDMA手机)的创新是“组件创新”,属于通信“产品之争”。

2.技术标准对ICT产业创新模式的影响

系统创新属于“突破性”创新,产生机会少。通常在前一代技术出现性能瓶颈时系统创新的概率比较大。而组件创新是“常规性”创新,是系统标准确立后,系统产品的优化过程,创新频率比较高。ICT产业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是少量系统创新与大量组件创新交织和演变的过程。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这一过程中技术标准对创新过程的影响。首先我们分析如果没有知识产权限制,ICT产业技术作为公知技术而成为“公共技术标准”时对创新过程的影响,然后分析包含有知识产权的“私有标准”的影响。比较两种影响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到“私有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技术标准中所包含的知识产权内容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技术标准中包含有企业的专利技术;二是技术标准中包含有企业没有公开的、作为商业秘密受相关法律保护的技术或技术诀窍。

在技术标准包含专利技术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模式与没有专利权保护的创新

模式没有本质区别。因为获得专利保护的IT技术标准必须公开其技术原理和相关信息,企业仍可以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活动,生产出新的产品和技术。所不同的在于,企业利用这一平台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可能有一些影响,从而使分支上的创新数量与频率有所下降,即系统创新与组件创新的数量与频率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不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标准专利保护的范围对技术创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很多企业不愿意以公开相关技术信息为代价获取专利保护,因而其技术标准是封闭的,或者以私有协议或技术诀窍的形式存在。这一类技术标准由于信息不公开,限制互补产品和竞争产品与之兼容,因而对技术创新有相当的不利影响。当一种标准是封闭的时,一个竞争者不可能利用其中的任一节点作为起点进行一个与之竞争的创新。因此,任何节点支持大量并发创新的能力肯定都是有限的,其结果是与前两种情况相比,系统创新与组件创新的数量和频率都有大幅度下降。这表明,标准开放有强大的技术创新效应。

三、技术标准影响下我国企业创新形势与竞争力培育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属于技术引进和专利使用国家。特别在技术标准起重要作用的ICT产业,很多产品的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都是空白,国内企业也没有能力提供,这就使大量的国外产品通过占领市场顺利地成为该产业的“事实标准”。有的跨国公司则通过有意识地在中国申报相关技术标准专利,获得该产业的主导权。如何制订出有效而可行的创新策略,实现企业竞争力由弱到强的转变,是我国ICT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挑战。

1.技术标准影响下我国ICT企业技术创新形势分析

虽然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标准和专利双重壁垒挤压下,国内ICT企业的生存与创新空间非常有限,但只要充分认识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过程影响的模式与特点,国内企业仍可以找到自己符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的创新路径,逐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国ICT企业面临的创新形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1)我国技术标准“系统创新”的难度加大。当市场上已经存在为某个企业控制的事实标准时,新的技术标准很难被产生出来。即使其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了新的技术标准,这一标准也很难打破原有标准对市场的控制,并成为市场新的事实标准。这是因为,新的技术标准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实际上,技术标准是在一个“系统产品”中发生作用的。比如,DVD技术标准,如果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仅仅指由DVD各种组件装配而成的DVD播放机和以DVD标准制作的DVD碟片,但从市场角度看,还包括大量的DVD格式提供的各种“内容产品”,如电影,音乐等。人们购买DVD机,并不是为了消费DVD机本身,而是为了用DVD机观看各种“节目”,因而“DVD节目”是DVD机重要的互补产品。新的技术标准创新者不仅要面对事实标准的所有者的压制,而且还须用事实说服采用这一事实标准的企业和用户转移到新的标准上来,市场风险很大。因此,与单纯的普通产品创新相比,后发国家或市场进入者要开展并推广新系统标准创新的难度要大得多。

以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EVD标准为例,该标准是由

国内几家企业在2001年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取代目前的DVD标准为目标。目前EVD播放机已经上市,并且这一标准很可能被信息产业部批准为行业标准。然而由于EVD节目源的短缺,以及生产初期成本较高,与DVD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EVD技术性能优于DVD,并与DVD兼容,随着EVD节目源的增加和成本下降,市场前景应该会逐渐趋好。但同时,国外DVD厂家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升级产品,同时国内其他厂家又推出了所谓的高清数字电影播放机HDV也将上市。最终是一种标准“通吃”市场,还是几种兼容标准共享市场也充满不确定性。

(2)有利于促进我国ICT企业的组件创新。我国ICT产业大量技术标准为跨国公司主导和拥有的事实,虽然不利于我国的技术标准“系统”创新,或者说不利于我国“平台”技术的创新,但并不会抑制所有的创新活动。事实上,当一个产业的技术标准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时,其他企业由于了解“系统创新”的难度,就会转而投入资源进行系统中的组件创新:针对系统产品中的单个组件进行技术开发,并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使用既有的专利技术标准,虽然要交纳专利费,但由于专利标准的一些技术信息公开了,反而有利于企业进行组件开发,并降低开发成本。很多国家的企业都是首先从组件标准创新发展到系统标准创新的。比如日本,从美国引进专利后,通过研发获得“二次专利”并与原始专利企业相互交换来尽快摆脱企业的从属地位。韩国三星总裁最近也宣布,要与高通就CDMA授权问题重新谈判,因为三星已经拥有了CDMA方面相当的专利,并且高通的一些专利也要到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DVD事件”反思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这些DVD企业没有像三星那样成功地在别人的技术标准下进行组件创新,形成自己的“二次专利”呢?由此看来,专利费用不是问题的核心,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创新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

(3)我国产业的技术发展路径受到限制。加入WTO后,跨国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步伐,并把在华申请专利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领域和中国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领域。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光学、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电视系统、传输设备、半导体、遗传工程、计算机、西药等高新技术领域,他们在这些领域的专利申请占到七成以上或更多,而源自国内的申请则在三成以下。过去10年内外国公司在华申请的专利,现在已成为一些迅猛发展产业的核心技术。

如果这些专利仅仅是一项单独的产品或者技术专利,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绕开这些专利开发自己的类似技术。然而,当这些专利属于基础技术时,就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技术发展难以回避的技术,该专利也成为这一领域技术标准的“必要专利”,从而对该领域技术创新方向产生重要的引导和限制作用。这一点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当我国从欧洲引入GSM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路径就基本沿着GSM技术标准的方向前进:从最初进口GSM设备与终端,合资生产到自主研发。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基本都“锁定”在GSM技术标准上。2001年我国从美国高通引进CDMA移动通信系统后,引发了对CDMA设备与终端的需求,国

内一些企业的技术研发开始“脚踩两只船”,投入部分资源进行CDMA设备与终端的生产与研发。同时,国内希望继续保持现有市场地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还必须进行这两种移动技术标准的第三代技术的研发。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 SCDMA标准提出并得到国家支持后,最初几年几乎是大唐独家支撑,参与后续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有一定研发实力的通信制造企业的研发资源主要锁定在了WCDMA和CDMA2000标准上。随着国家支持该TD SCDMA标准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内的明星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等才逐渐加大了对该标准的研发投入强度。

2.我国ICT企业技术创新策略与竞争力培育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ICT产业的这句流行语反映出,“卖标准”(即系统创新)是ICT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掌控技术标准的企业更具有市场优势地位。在“卖苦力”、“卖产品”、“卖技术”和“卖标准”几个转换阶段,从“卖技术”向“卖标准”转换是最为复杂和艰难的阶段。

(1)中兴通讯:从技术跟随到局部领先。我国的中兴通讯是较好地利用专利技术标准进行组件创新的成功事例。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的中兴通讯是一家来料加工通信产品企业。当时的中国通信领域由欧美厂商“七国八制”所垄断,根本就没有国产设备。在从来料加工中掘得“第一桶金”后,中兴采用技术跟随创新策略,自主研发交换机。这一创新是在沿用交换机相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的创新,非系统创新。不过,当时交换机的相关标准(比如界面标准)属于

公共标准,没有知识产权,这对中兴进行组件创新是一个有利条件。1987年7月,中兴通讯第一台交换机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邮电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这是中兴第一个自己开发的产品。1989年,中兴通讯500门用户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邮电部的全部测试,被认定为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化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在这个基础上,又接着开发出了小容量的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于1992年初在国内率先进入农话市场,开始打破国外产品对我国通信市场的垄断局面。此后,依靠农村电话市场的建设拉动,中兴通讯发展迅猛。到1993年12月,中兴通讯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的18%,居国产同类产品首位。尽管这一阶段中兴的创新还具有相当的跟随模仿特点,但这种创新使中兴公司的研发队伍得到锻炼,公司的创新组织能力也得到相当提高,从而为更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活动打下了基础。

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两大通信标准之一的CDMA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为国外厂商所垄断。中兴通讯注意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因此在1995年启动了对CDMA的研究,并不断加大投入,逐渐在技术方面获得了突破:1999年11月,中兴通讯CDMA移动交换系统研发成功,2000年6月,CDMA基站系统开发成功。2000年,中国联通开始投资建设CDMA网络。在2001年5月中国联通CDMA一期招标中,中兴通讯以全套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CDMA设备参与竞标,一举获得10省区、110万线的设备合同。中兴通讯是此次招标中唯一拥有全套自主开发的基站和交换系统的国内厂商。

此后中兴通讯在CDMA方面“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扩张,在中国联通CDMA网

络建设中,中兴通讯整体市场份额超过20%,成为国内第一大CDMA设备厂商。与此同时,中兴通讯还不断开拓国际市场。CDMA系列产品目前已进入印度、巴基斯坦、巴西、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市场,在全球有超过3000万线的成熟商业应用,中兴通讯因此跻身全球CDMA设备厂商第一阵营。在3G领域,中兴通讯在WCDMA、CDMA2000和TD SCDMA三大3G制式上稳步、全面推进,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在三种3G制式上提供成熟方案的通信设备厂商之一。虽然这种创新基本仍属于“组件创新”,但其创新结果产生了大量“发明专利”,从而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局部领先的转变。

在2006年《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指数(即CBCI指数)通信行业排名中,中兴通讯竞争力名列第二。中兴的创新之路表明,即使在所谓主要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市场上仍存大量基于技术标准之下的创新机会。我国企业只要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创新策略,其竞争力同样可以逐步由弱变强。

(2)大唐电信集团:在系统创新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大唐电信集团掌握有核心专利的TD SCDMA移动通信标准则是典型的“系统创新”。TD SCDMA标准是在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统在199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当国际电联开始在全球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提案的时候,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了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方案。经过紧张的论证和提案起草工作,1998年6月30日,在国际电联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提案征集的最后一天,经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以及副部长杨贤足、周德强批准,电信

科学技术研究院向国际电联提交了我国的3G标准提案——TD SCDMA。经过我国电信界的共同努力,1999年11月,TD SCDMA终于被列入到国际电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列标准——IMT2000之中并在2000年5月5日被国际电联正式批准成为3G系列国际标准之一。2001年3月,TD SCDMA又被3GPP组织所接纳,从而成为被国际上大多数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所承认的真正的国际标准。

前面提到,由于在ICT领域掌握专利少,以及竞争标准的存在,我国以确立技术标准为目标的“系统创新”难度很大,这一点在TD SCDMA标准发展中尤为明显。由于TD SCDMA标准还没有进入商业化测试阶段,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完善相关技术方案,因此大唐电信与TD标准相关的产品并没有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同时也无法通过专利许可方式获得现金流(没有上市),因而其竞争力差是必然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卖标准”企业具有超一流竞争力,是以该技术标准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并成为该产业的“事实标准”为前提的。

如果TD标准最终在3G市场获得一个相当的份额,成为3G产业的事实标准之一,拥有其核心专利的大唐电信集团的竞争力必然大大增强,并有可能成为我国电信制造业的明星企业。然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由于另外两个3G标准WCDMA和CDMA2000有庞大的2G用户和制造商联盟,而TD SCDMA没有2G的基础,制造商联盟也相对弱小,因而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能否有效突破市场选择的这种“用户基础和应用设备障碍”是大唐电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此之前,大唐电信仍需要在系统创新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一个时期。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目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年

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2、研发场所的选择,试验仪器及设备,研发团队及专业构成等,同时论述在生产场地、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方面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建内容。

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附件4 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研究课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西甜瓜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研究课题:西甜瓜育种新材料的创新和利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转基因抗病毒西甜瓜育种材料的创新和利用 1.1 收集整理国内外西甜瓜优良种质资源。 1.2 分离克隆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外壳蛋白基因、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复制酶基因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完成序列分析和基因改造。 1.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三种基因的三价植物表达载体,不同外源基因可在独立表达单元控制下分别表达。 1.4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西甜瓜高效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解决转化子不易生根问题,满足大规模西瓜遗传转化及品种选育的需要。

1.5 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多代自交,逐代进行检测,以获得遗传稳定、抗性较好的转基因株系。 1.6对遗传稳定、抗性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中试工作或环境释放及食品安全检测。 1.7 运用血清学(ELISA)、RT-PCR、SOUTHERN-BLOT等检测技术,建立田间与温室、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多种病毒混合侵染与单一种类病毒侵染等不同条件下,转基因西甜瓜品系抗病性表现的检测和鉴定体系。 1.8 对一些表现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测交和组合选配工作,获得抗性和农艺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 1.9 基础栽培技术探索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 、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收集转育和应用 2.1 国内外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 2.2 利用优良品系与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杂交,经多代回交分离纯化,获得抗逆性强、配合力好、商品性佳、遗传性稳定的西瓜种质新材料。 2.3 建立西瓜三种主要病害(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的接种方法和田间抗性评价标准。 2.4 研究探索西瓜在干旱、寒冻、盐碱等极端条件下的评价体系。 2.5 利用稳定的种质材料与优良自交系进行广泛测配和

SSPC表面处理标准对照表

附录A SSPC表面处理标准 ? SP-1 溶剂清洗 ? SP-2 手工工具处理 ? SP-3 机动工具处理 ? SP-4 燃烧处理 ? SP-5 彻底喷砂(白金属) ? SP-6 中度喷砂(商用) ? SP-7 轻度喷砂(普通) ? SP-8 浸酸(化学处理) ? SP-9 风化后再以钢丝刷打磨 ? SP-10 彻底喷砂(接白) ? SP-11 机动工具处理至金属表层完全光泽暴露? SP-12 高压水喷射 ? SP-13 混凝土表面处理 ? SP-14 工业喷砂 附录B 表面处理等级 起始锈蚀程度:(图示从左至右分别为B、C、D)? 等级A 氧化层紧密附着于表面 ? 等级B 氧化层开始锈蚀 ? 等级C 氧化层已经锈蚀 ? 等级D 氧化层严重锈蚀,出现麻点

轻度喷砂: 商用喷砂: 近白喷砂: 白金属喷砂: 附录C 国际通用表面处理标准对比

钢结构油漆委员会Steel Structure Painting Council (SSPC) 国家防腐工程师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rosion Engineers (NACE) 英国标准ISO 8501-1 / BSI BS 7079 瑞典标准Swedish Standard 国标GB-3092 / GB-8923-88

关于表面处理等级 1994年10月,NACE和SSPC发布了用于磨料清理的联合表面处理标准(这些标准大约相当于由最初的瑞典标准发展而来的ISO标准ISO8501-1SO-公布于1988年: NACE NO.I/SSPC-SP5“金属出白级喷砂” 相当于—Sa3“喷砂至可见清洁金属” NACE NO.2/SSPC-SP10“金属近于出白级喷砂” 相当于—Sa21/2“非常彻底的喷砂清理” NACE NO.3/SSPC-SP6“工业级喷砂” 相当于—Sa2“彻底的喷砂清理” NACE NO.4/SSPC-SP7“刷除锈级喷砂” 相当于—Sa1“轻喷砂清理” SSPC-SP1“溶剂清理” SSPC-SP2“手动工具清理” SSPC-SP11 “动力工具清理至裸钢” SSPC-SP8“酸洗” SSPC-SP3“动力工具清理” SSPC-SP11R “动力工具清理维修保养” 一、金属 (1) 新表面 A.钢铁 1.喷砂处理 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施工现场还是在装配车间,喷砂处理都是除去锻痕的最有效方法。这是成功使用各种高性能油漆系统的必要处理手段。喷砂处理的清洁程度必须规定一个通用标准,最好有标准图片参考,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规定并控制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受到所使用的磨料种类及其粒径和施力方法(如高压气流和离心力)的影响。对于高压气流,喷嘴的高压程及其对工件的角度是表面粗糙度的决定因素;而对于离心力或机械喷射方法来说,喷射操作中的速率是非常重要的。喷砂处理完成后必须立即上底漆。所有油脂及污染物必须在上漆前清除。 2.湿喷砂或砂洗 这种方法是使用砂浆及高压水来除去旧漆、锻痕及蚀物。使用这种方法,极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喷砂处理中粉尘对健康的危害。同样,表面粗糙度及清洁效率取决于水压及砂浆中磨料的浓度。 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清洁好的钢铁表面将立即开始生锈,因此与普通喷砂处理比较,表现出一种较次的表面。要在水中加入阻锈剂但必须十分小心,因为有些阻锈剂会影响随后漆膜的性能。 3.车间预上底钢结构 在车间经过自动喷砂处理并在装配前预上底漆的钢结构,在施以最后的保护性油漆系统前,通常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所有损伤区域,会继续生锈,这些区域必须被重新喷砂处理,或用手工方法彻底清洁至可接受的标准。在施以高性能油漆体系前,通常需要重新喷砂处理,这需要在所有可能的场合做具体的规定。这种处理方法也通常用于焊接及焊接前无法上底漆的钢结构连接部分。 4.酸洗清洁酸洗清洁 是一种古老的车间处理方法,用于除去钢铁的锻痕。目前仍有几个步骤在被使用,通常为一个双重体系包括酸腐蚀及酸钝化。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摘要】创新是行业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企业的战略核心。企业是会的经济细胞,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全社会的需要。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辅以制度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industry improvement, innovation is the core enterprise strategy. Enterprise is the economy will cells, is also the subj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needs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cision factor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tantly strengthe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its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with the system and measures, and build a goo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点的超高层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超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 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当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经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经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

年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表面处理技术标准

表面处理技术标准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定义.............................................................................. . (4) 4 材料.............................................................................. . (4) 5 表面处理盐雾试验的要求 (4) 6 铜合金电镀表面处理标准....................................................... 5-6 7 锌合金/铝合金电镀表面处理标准...........................................6-7 8 塑料电镀表面处理标准............................................................ 7-8 9 不锈钢电镀表面处理标准..........................................................8-9 10 烤漆表面处理标准............................................................... ….9-11 11 PVD 表面处理标准............................................................... ..11-12 12 铝合金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标准................................................12-13 13 CASS 试验(醋酸铜盐雾试验)与ASS 试验(乙酸盐雾试验)等效对照表 (14) 附录A 百格试验方法 (15) 附录B 漆膜铅笔硬度试验方法 (16)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现状与创新论文

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创新 摘要: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业生产起到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而工业建筑以建筑物的形态作为工业生产载体,直接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工业建筑施工技术与工业生产对人类社会推动的作用是同宗一脉的。为了升华工业建筑的社会贡献值,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要在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推陈出新,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理念与手段,引导工业建筑施工朝着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工业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将从工业建筑施工的桩基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防水技术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这三种重要施工技术手段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方法,对于相关的工程施工,可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技术现状技术创新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have helped push, and industrial building to building form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rrier, and directly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refore,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promote human society is the role of a pulse of their father. in order to sublimate industrial building social contribution valu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new, by 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 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的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各区域各行业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规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区域(行业)中心(以下简称“区域(行业)中心”)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行业)中心是创新基地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绿色生态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绿色生态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 第三条区域(行业)中心总体上分为区域和行业两大类。区域中心主要服务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行业中心主要服务全省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 第四条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遵循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长期运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五条区域(行业)中心主要依托企事业单位建设,实行“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运行机制。 1 / 10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国家关于创新基地发展方针、政策,制定创新基地相关制度; (二)编制并组织实施创新基地总体规划和建设指南; (三)对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创新基地建设进展的沟通汇报,与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工作协调; (四)监督创新基地及各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为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各区域(行业)中心的统一管理,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区域(行业)中心的申报、验收、检查、评估等材料的接收、形式审查和专家论证会的组织工作; (二)批准区域(行业)中心的筹建、设立、调整和撤销; (三)负责创新基地咨评委专家的日常联络; (四)组织区域(行业)中心相关人员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五)提出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工作建议; (六)组织对区域(行业)中心的考核评估; (七)承担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区域(行业)中心所在领域(区域)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设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创新基地做好本辖区、本行业区域(行业)中心的管理工作,为区域(行业)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创新基地有关区域(行业)中心的方针、政策,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规范 第一版 编写:赵贵波 审核: 批准: 北京奇朔科贸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六月

目录 1.0 热处理的工艺分类及代号---------------------------------------------------------------------3 1.1 基础分类-----------------------------------------------------------------------------------------------3 1.2 附加分类-----------------------------------------------------------------------------------------------3 1.3 热处理工艺代号--------------------------------------------------------------------------------------4 1.4 图样中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用符号--------------------------------------------------------------7 2.0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目的-------------------------------------------------------8 2.1 钢的淬火-----------------------------------------------------------------------------------------------8 2.2 热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应用目的--------------------------------------------------------------------9 3.0 部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规范-----------------------------------------------------------------17 3.1 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17 3.2 渗氮钢的热处理工艺--------------------------------------------------------------------------------20 3.3 调质钢的热处理工艺-------------------------------------------------------------------------------21 3.4 -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23 3.5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25 3.6 合金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26 3.7 碳素工具钢的热处理工艺--------------------------------------------------------------------------29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规划 与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一、公司目前现状: ********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本****万元,固定资产近****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三百余人。目前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及公路、桥梁等多项专业承包一、二级资质。 二、公司目前技术现状: 1、建成了一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市政、房建等工程项目。 2、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粗直径钢筋的直螺纹连接技术 凡梁、柱中直径22以上的粗钢筋,采用焊接接长时,不易保证质量,作为建设部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采用直螺纹等机械连接新工艺,不仅可大大节约钢材,而且施工时,不受天气影响,有利于保证工期。 胶合板大模板 模板使用胶合板大模板,采用适当厚度的防水胶合板代替钢制模板的板面,从而大大降低模板重量,增强模板刚度。由于该模板对原钢制模板的肋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薄壁型钢为横肋,配以数量最少的(两股)成对槽钢

为竖肋,使该模板的挠度控制在面板f/L≤1/500,横竖肋f/L≤1/500。该模板除了具有钢制模板的优点外,还具有重量轻,用材少,组装灵活,通用性强,周转次数多的特点。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大体积砼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候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砼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混凝土控制的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3、推广了一批节材、节能、经济效益显着的成果。 已申报完成并正在推广的QC小组活动成果有: ***********质量控制。 已审批通过并正在推广的企业工法有:******施工工法。 三、2018年技术创新规划与措施 1、组织好在建工程的技术攻关,及时解决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保证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达到一次验收交付使用。房建工程要积极改善使用功能,达到合格标准,并努力提高优

表面处理的国标

表面处理--- 除锈程度 ISO8501-1:1988 锈蚀等级(Rust Grades) A:钢表面完全被粘附的氧化皮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锈B:钢表面被氧化皮和锈覆盖C: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极少量或无可见点蚀 D:钢表面完全被锈覆盖,可见点蚀 除锈程度 Sa : 喷砂除锈 Sa1/Sa2/Sa2.5/Sa3(SSPC SP7/SP6/SP10/SP5) St :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St2 / St3 Fl : 火焰清洁 AFl/BFl/CFl/DFl ISO8501-2 --- 已有涂层表面的表面处理等级 P S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彻底的喷砂处理 P Sa2/P Sa2.5/P Sa3 P St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手工和动力工具处理 P St2/P St3 P Ma : 已有涂层表面局部机械打磨处理 P Ma 下列国家标准,涉及了防腐蚀的各种要求:

GB8923涂装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相对国际标准ISO 8501-1:1988) GB6060.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抛(喷)丸、喷砂加工表面(相对国际标准.ISO8503-2 :1995)GB6484铸钢丸 GB6485铸钢砂 GB/T13312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 HG/T 3656钢结构桥梁漆 JB/Z350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 GB1764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5210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法,拉开法 GB/T 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相对国际标准ISO 7253:1984) 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相对国际标准ISO 11341:1994) GB/T1740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 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 GB/T15957-1995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 石油行业标准 SYJ0004-1999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 SY4058-93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0007-199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SY/T0063-99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 SY/T0087-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标准 SY/T0407-19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参考答案

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20)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未来,通过工业安卓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80%的重复劳动降低至()。?A. 10% ?B. 20% ?C. 30% ?D. 5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本课程提到,细胞上的蛋白分子可以用()看到。 ?A. 放大镜 ?B. 望远镜 ?C. 电子显微镜 ?D. 显微镜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6.根据本课程,网络购票方式的改变说明了()。 ?A.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社会剧变 ?B. 信息技术改变军事对抗方式 ?C. 信息技术改变价值创造技术 ?D. 信息技术成为大国博弈重心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根据本课程,京建法【2015】17号和18号文规定,()是第一责任人。 ?A. 设计单位 ?B. 部品生产单位 ?C. 开发建设单位 ?D. 安装单位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下列各项常用纳米材料中,()可以用于体内、临床。 ?A. 脂质体 ?B. 无机纳米材料 ?C. 聚合物材料 ?D. 碳纳米材料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6.根据本课程,对可能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应急办报告属于监测预警的()。?A. 监测 ?B. 预警、研判与发布 ?C. 预警响应 ?D. 预警解除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根据本课程,为了有效解决“横紧纵松”而提出的“三层、两域”标识互联网的体系模型,“负责网络的 实际运行,相对静态”指的是()。 ?A. 虚拟域 ?B. 行为域 ?C. 实体域 ?D. 过程域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住宅标准化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就是住宅的面积用()来衡量。 ?A. 室内净面积 ?B. 公摊面积 ?C. 建筑面积 ?D. 实际面积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7.根据本课程,原则上应在()天完成调查与评估工作。 ?A. 10 ?B. 15 ?C. 25 ?D. 30 我的答案:未做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主流3G标准都采用()技术。

关于创新创业共享示范园的建设规划20170116

关于创新创业共享示范园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定位 资源共享是教育城的品牌内涵存在前提。广州教育城创新创业共享示范园以“建园即建城、资源共享化、运作市场化、产学研创新创业一体化”的理念建设,核心是资源共享。因此,建设教育城,必须推动建设共享园区,全面实现整个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资源共享(如双师型教师可同时在多个学校兼课)。 二、建设目标 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创新创业共享示范园一是对所有进入教育城院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减少重复投资;二是与企业联合共享,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根据广州教育城的建设目标,共享区的建设目标应该确定为集中体现广州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展示广州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树立广州职业教育强势品牌的窗口和平台。三是做为师生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四是做好企业发展引擎、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做到特、专。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兼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功能。最终建设成为广州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高技能人才集聚基地和学生创业基地。 三、建设任务 在广州教育城200亩的共享用地上,将分年度投资建成共享设施六园(大学生创业培育园、IT传媒创意园、新产品开发园、生产加工转换园、技能鉴定培训园、学术交流园),初期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每个园初步按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每个园初步按1亿元),由市财政支持建设。

1、大学生创业培育园 结合培养教育城所有学生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育园,从硬件服务和软件支持两个方面为教育城所有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硬件服务主要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软件支持包括培养企业的组织文化、为创业者提供培训、为创业公司拓宽业务渠道等。 2、IT传媒创意园 结合广州市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建立IT传媒创意园,建成一个集高端IT 传媒动漫产业的研发、办公、展示、交易及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文化产业园区,创意、办公、展示、交易及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型产业园区。定位为数字新媒体、创意设计、影视动漫、品牌推广及其配套项目。 3、新产品开发园 新产品开发园主要围绕广州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对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轻工等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生产加工转换园、 生产加工转换园对新产品开发园等单位的研发成果进行生产加工、试验、推广和应用。促使研发成果及时转化提高效益。 5、技能鉴定培训园 技能鉴定培训园主要面向教育城大量学生技能鉴定以及社会企业人员技能鉴定培训进行建设。主要职责任务是组织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编写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拟定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性规定;对各类考评人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促进定位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拼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技术竞争水平乃至整体竞争实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成熟的市场竞争背后所蕴含的,是更为成熟的创新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