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七章 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七章 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七章 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第七章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

基本知识体系:

一、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一)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伊文思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

(二)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二、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一)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其二是皮亚杰、温纳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其三是杜威、约翰森、埃萨克斯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将儿童发展归为六条原理:(1)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或综合的变化过程;(2)早期获得的经验不会消失,而会被整合到以后的系统中去;(3)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识和提供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4)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逐渐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世界;(5)儿童的自我感觉是建立在与他人和与物体交互作用所获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是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反复地感知和自我监察而形成的;(6)冲突对于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冲突解决的方式取决于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要求诸多有意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性质。

(二)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运用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教师必须遵从和完成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测试和评估。此外,评价需要严格地和系统地依据对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师对儿童表现的观察;儿童活动的文件袋;教师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设

计的技能检测表所反映的儿童学习质量。分析和总结这些资料,能使教师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能给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确定下一步计划打下基础。(三)教师的作用

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四)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包括教师深入家庭和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工作等,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斑克街家庭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五、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强调帮助儿童理解对他们成长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与学习成绩有关的东西。这一方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主动的活动。

虽然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可追溯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但是,该方案主要是依据的是儿童发展理论,从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思考和发展课程,而较少顾及儿童生活所处的文化背景。这种教育方案所指向的教育改革为的是让儿童在早期实现社会化,以克服来自家庭和社会经验的不良因素。这样做,儿童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去获得所谓主流文化的东西。有人批评这种思维方式是试图建立一种白人中产阶级的能力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水平的儿童。

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是他能够生长,叫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必须与敏感期相符合,应以不同的教育去适应不同的节奏,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教育内容由4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蒙台梭利将肌肉训练看作是有助于儿童的发育和健康,有助于儿童动作的灵活和协调,也有助于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的活动。蒙台梭利设计了专门的器具,如攀登架、绳梯、跳板、摇椅等,用作对儿童进行肌肉训练。

初步知识的学习包括蒙台梭利认为的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术。(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观察者,并为儿童提供榜样。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作为“指导员”,她说,应用她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蒙台梭利相信,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儿童提供榜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在世界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真正以优秀教师而闻名的教育家之一。蒙台梭利的长处可以粗略的归纳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的观察,机智及时的指导。

四、直接教学模式

(一)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与其他课程模式相比较,直接教学模式不是建立在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儿童行为的变化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是根据儿童发展,而是根据儿童学习加

以解释的。怀特指出学习理论的五个主要特征:

1、环境以刺激为其特征;

2、行为以反应为其特征;

3、刺激是强化物,当被用于反应之后,可能增加或减少可测量的行为反应;

4、学习可被理解为刺激、反应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系;

5、除非有证据提出反例,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可由环境调控的、可被消除的和可被训练的。

(二)BE直接教学模式

BE直接教学模式是贝瑞特和恩格尔门为帮助4-6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追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60年代中期,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美国伊丽诺斯大学成立了一个附属幼儿园,即贝瑞特—恩格尔曼学校。在决定课程内容时,贝瑞特和恩格尔曼运用了两个策略,其一是他们关注儿童在小学一年级课程中会碰到哪些课程材料,从而决定儿童应该知道一些什么;其二是他们回顾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的测试内容,从而决定课程中的“普遍性概念内容”。据此,他们认为课程内容应该包括颜色、大小、形状、位置、数字、分类、排序,等等。

(三)DI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是为五岁到八岁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该课程模式与BE直接教学模式有不少相似之处。 DI直接教学模式建立在两个基本点上,其一是,儿童在教室内学习的品质取决于环境事件;其二是,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地推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儿童在教室中的学习数量。

DI直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每一个方面都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从而形成九套方案。每次上课,都包含教师和儿童之间通过游戏和比赛进行的口语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儿童始终积极地参与活动,活动的速率可达每分钟十个反应,并要求80%—90%的正确率。此外,每天为儿童安排30分钟与学业有关的儿童个别化活动,这种类似游戏式的活动能为儿童提供与关键概念有关的练习。

小组教学是DI直接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特征。一个班级通常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7人。在第一和第二水平的学科教学中,小组活动持续30分钟,而第三水平的学科教学包括五分钟的教学和30分钟儿童自己的练习。

(四)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在此课程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教育影响的施与者,而儿童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根据预先设计的计划,运用增强、塑造、惩罚和消退等方法,促进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或者消除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以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使儿童产生计划中的学习行为。

(五)对直接教学模式的评价

在“开端计划”之前,大部分西方早期教育课程都是以儿童为中心的、非学业化的。BE直接教学模式,以及随后产生的DI直接教学模式成为了与学前儿童教育课程原状唱反调的代表性课程模式。戈芬认为,直接教学模式在当时的年代产生和发展,不仅只是能够生存的问题,而且是成功的,它至少在六个方面改变了学前教育的视野:

1、对智力不变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2、“发现”了广为存在的贫困;

3、对苏联发射卫星使美国发生震撼的反应;

4、降低了由于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而导致的对认知发展理论过分强调的热度;

5、缓解了对教育现状的不满;

6、展示了在教育中运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潜能。

五、海伊斯科普课程

(一)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声称,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伊斯科普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课程设计者们将其关注点放在对儿童进小学作好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都出自对课程内容的相当传统的看法。课程设计者在前数学、前科学和前阅读等方面制定了有序的计划,鼓励儿童按程序进行学习。

在第二个阶段,海伊斯科普课程设计者接受了儿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尝试把那些代表该发展阶段水平的技能教给儿童。

在第三个发展阶段,皮亚杰的“儿童作为知识建构者”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

了体现,那就是说,强调教师通过直接和表征的经验,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方式帮助儿童增强认知能力,而不是通过教皮亚杰式的技能去加速儿童的发展。(二)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三个发展阶段以后的海伊斯科普课程,其总目标依然是认知性的,但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较,课程目标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1)那些被称为是“认知发展的关键经验”的东西基本保留,但增加了“主动学习”这一部分,课程设计者强调他们的意图是将结构化的目标隐含在儿童活动的背景之中,这一改变是向建构主义方向的明显转变;(2)具体的目标领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数概念的目标已从排序中分离出来,具体包括一一对应、点数5以上的物体以及比较数量;空间关系增加了装拆物体、重新安排和改变物体的空间位置、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季节的变化、认识钟表和日历;语言目标也扩充了对别人讲述自己有意义的经验、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等交往方面的机能;(3)考虑了儿童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们认定,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他们根据这一信念和皮亚杰论述的有关前运算阶段儿童最为重要的认知特征,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订课程和进行评价的指标。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计划—做—回忆”这三个环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儿童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打算,也能使教师密切地参与到整个活动过程之中。

(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在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课程的设计者们根据皮亚杰理论中已被广为接受的原理,认定经验是由儿童自己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的,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因此,他们将儿童主动活动作为编制课程的中心。在这一前提下,教师作为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是合乎逻辑的。

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儿童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能对材料和活动进行选择;

(2)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决定计划和制定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和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提问、建议和环境设计,为儿童创造与其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关键经验的活动情景。

(四)对海伊斯科普课程评价

与其他一些课程模式不同的是,海伊斯科普课程不要求购置和使用特殊的材料,作为典型的教育方案,它唯一的花费在于为儿童设置学习环境。在发展水平较低、缺少资源的国家,材料可以来源于自然、家庭废弃物及其他一些“开发性”材料。对教师来说,虽然课程最初很难实施,但一经掌握,教师则会很自如和轻松。海伊斯科普课程依据儿童发展理论和早期儿童教育实践,多年来,在众多的学前教育方案中,它是一种一直能高质量地服务于儿童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方案。

六、方案教学(Project Approach )

(一)方案教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理念

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克伯屈于1918年发表了“方案教学法”一文,倡导这种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凯兹倡导方案教育。她与查德1989年合写了一本题为《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书。在这本书中,凯兹和查德认为:“方案教学不只是教学法、学习法,也包括了教什么、学什么。就教的角度而言,方案教学特别点出教师要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孩子去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互动;从学的观点来看,方案教学强调孩子要主动参与他们的研究方案。”(二)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1、方案的起始阶段

(1)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

(2)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

2、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

在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编制完毕以后,即可开展方案活动。方案活动开始时的讨论,应给儿童深刻的印象,激发儿童的好奇和兴趣,引发儿童开放式的讨论;提供儿童相当比例的与主题有关的非结构化活动,对于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及其已有的经验也是十分有益的,这些非结构化活动包括戏剧扮演活动、绘画,等等。

3、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

在方案活动行将结束的时候,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这对教师和儿童而言都是有用的。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估,以维持和强化幼儿理解的活动,并使儿童更自信地将自己的能力运用于新的方案活动中去。

(三)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的动机,使儿童能积极投入活动中去;体现在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尊重儿童自己的选择,以此作为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介入儿童的活动,并对儿童提出挑战;体现在与儿童一起学会共同生活,相互交流,认同和欣赏他人的工作,等等。

(四)对方案教学的评价

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符社会需要的轨道,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也是东西方幼教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方案教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使教育应有的两种功能,即为社会服务的工具性功能和为人自身充分发展创造条件的功能得以较为完美的结合。

凯兹等人基于对当代研究儿童复杂的认知过程的了解,重申了方案教学对幼儿教育的潜在价值,她们认为,“对幼儿进行正式教学,可能会有合乎常模的终结效果,但却牺牲教育上长期的、动态的目标”。由此,她们建议,儿童年龄越小,课程应越不正式,越具有统整性,而方案教学正是这样一种课程。

七、瑞吉欧教育体系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

1、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

2、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认为,该体系的建立曾受到过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影响。

3、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马拉古兹认为,该体系的建立除了曾受到过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布朗芬布伦纳、布鲁纳等人的影响外,还受到过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近些年来,瑞吉欧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受当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个体和集体学习关系问题。对于瑞吉欧学校而言,家庭参与是与教育目的直接紧密联系起来的。在教育过程中,三个主要的参与者——儿童、教育者和家庭——被认为是平等的、紧密相连的和缺一不可的,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方状态良好,就会促进另外两方的参与。瑞吉欧教育体系对儿童、教育者和家庭三者之间关系的这种解释超越了传统的关于学校——家庭关系的解释。此外,参与的概念还包括要求教师和学校其他部门承担责任,以保证家长和公民主动参与教育的过程,使公民(大多是家长)主动为教育服务和效力。

(二)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马拉古兹认为,只要成人能为儿童安排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儿童就有可能运用多种符号系统(马拉古兹称之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表现和表达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运用各种符号系统,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自我。

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瑞吉欧教育体系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社会交往的重要性,相信儿童在作用与材料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需要,并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共同建构知识。方案活动多以小组方式进行,儿童可作自由选择,方案活动的网络并不重要,儿童本身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以及儿童与他人的合作、分享、交流和协商被赋予很高的价值。

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瑞吉欧学校教室的墙上贴满了记录儿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特别是他们参与长期方案活动的材料。运用文字,特别是运用录像和照片等视觉记录材料,教师与儿童、家长一起重温活动过程,不仅为教师和家长懂得儿童、理解儿童创造了机会,也为儿童共同建构知识提供了机会。

(三)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

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

(四)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评价

当今,瑞吉欧教育体系涉及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各个主题,它抛弃了现代主义

的统一的观点,抛弃了被认可的一般性、连续性、确定性,以及通过客观的方法论去发现可证实的真理;接受并倡导差异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通过多种视角,历史的和强调情景特异性地思考和评价问题。瑞吉欧教育体系反映了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这种世界观的变化,并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对儿童、儿童期、早期教育机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教师的职业身份等问题的崭新的理解。

八、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一)未来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挑战

1、来自未来的挑战

(1)来自科学技术的挑战

(2)来自社会关系变化的挑战

(3)来自人口流动的挑战

2、脑研究的新进展对早期教育课程的影响

(1)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神经通路的建立在0—6岁期间已经完成了将近80%—85%。

(2)神经系统的问题或损伤并不像人体其他任何组织那样容易自动修复或再生;神经通路的修复或改变的可能性是会变化的,此变化会随人发育的成熟而逐渐减小。

(3)人脑是“搜索样式”的器官,而不是“接受样式”的器官,因此,早期教育应以让儿童在丰富和安全环境中积极地探索为其特征。

(4)在进入小学之前,儿童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与那些有价值接触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长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

3、后现代主义对学前儿童教育未来的观点

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极大影响,结构化、系统化、中心化、一致性、标准化、连续性以及通过客观的方法论发现可证实的真理,这已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点。这些观点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是复杂性、矛盾性、差异性、多视角以及历史和情景的特异性,抓住的是由于认识到多元、另类和不可预期性而带来的巨大机会。

对学前教育而言,后现代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知识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4、对面向未来的早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面向未来,人类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人类驾驭自己命运的希望在于当今的教育。学前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向未来,学前儿童教育应通过不断改革和更新,使之能为人的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改造变化多端的世界。知识性质的变化,使教育不再将价值放置于知识的传递和积累,而是将价值放置于知识的共同建构和创造,放置于人文精神的加强,换言之,教育要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仅要将人培养成为成功的人,而且要将人培养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二)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面对未来的挑战,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

1、课程多元文化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3、课程全纳化

4、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个性化

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重点与难点:

1、当代西方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方案。

2、未来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

3、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考点分析:

一、填空题:

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二、简答题:

简述方案教学的历史渊源和教育理念。

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克伯屈于1918年发表了"方案教学法"(我国多译为"设计教学法")一文,倡导这种教学模式,六、七

十年代在英国幼儿学校中曾被广泛运用,七十年代,美国的开放教育也是以方案教学为其主要特征的。对方案教学所具的价值的兴趣,由凯兹等人在80年代后期重新唤起。近20多年以来,引起全世界学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方案教学。

凯兹等人认为,方案教学能丰富儿童的心灵世界,让儿童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外部世界,鼓励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方案教学还有平衡课程、产生教室社区化、教育机构生活化的效果。此外,方案教学还能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论述题:

论述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

要点:面对未来的挑战,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向:

1、课程多元文化化

2、保育和教育相整合

3、课程全纳化

4、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个性化

6、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到3岁早教的课程教案

2到3岁早教的课程教案 篇一:2-3岁儿童创意美术教案前12课时教案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有趣的点》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课题:点线面 课时:共4课时;第一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学习点、线、面的概念; 2、初步学习辨别红、黄、蓝色彩; 3、初步尝试用肢体绘画。 教学重点:1、深入浅出地解释点,线和面的概念; 2、引导幼儿联想常见的几何物品,观察实物; 3、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材料:水粉(三原色),大白纸,点线面图案,报纸,各种小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色彩 1、鼓励幼儿用手指和颜色做朋友。教师先用手指蘸颜料印在纸上,引导幼儿模 仿印“点”。并认识红色 2、我们把所有的红点连在一起(用笔把红点连起来)看一条长长的红线就出来

了,它可以无限延长。 3、老师在幼儿印好的“点”上任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启发幼儿兴趣。 (如:毛毛虫、蚂蚁、汽车等图案) 二、不同的点 1、出示报纸。(想想怎样才能把它立起来)在纸印上颜色每人一张报纸,引导幼儿用力把它团起来。 2、把团好的纸团蘸上蓝色,印在纸上。看看印出来后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再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试试。 4、老师在幼儿印好的颜色上,随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 (眼睛、花、大树等)引发幼儿兴趣。 三、欣赏点、线、面图案 引导幼儿说出所看到的图案。(小人、字母、轮船、飞机等)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了解到其实美术很简单用大小不同 的点,颜色不同的点都可以完成一幅画。 四、有趣的点画 1、画出树的轮廓,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来把“树叶”填满。鼓励幼儿尝试。

指导语:我们要像大师一样一点点地画 2、欣赏作品马萨尔《弗里德里希的航船》 3、把画中不同的点找出来,画在纸上。数一数一共有几种点。 作品介绍:马萨尔法国画家,喜欢用点来作画。他的妈妈是个刺绣女工。也许是因为从小看多了绣针跳上跳下的点,他也喜欢上了跳动的点。 斯玛特创意儿童美术《淘气的小珠子》 (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创意美术儿童班)课题:点线面 课时:第二课时 2―3岁 教学目标:1、通过点的变化,初步运用连接的方式,感知线条; 2、通过欣赏点、线、面组合的美术作品,启发幼儿创想。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大胆的用小珠子与颜色玩游戏; 2、能准确的说出直线,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材料:1、扣子画、纸工画作品若干副; 2、胶棒、弹力球、圆点; 3、蓝、黄颜料。 教学过程:

幼儿园课程论 (3)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填空题 1、对课程的词源进行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 2、在英语中,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 是。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是。 3、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 性的定义:学科即经验、、。 4、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定义维度是。 5、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有、社会学和。 二、选择题 1、儿童中心课程是从()来界定的课程。 A、从学科维度 B、从计划维度 C、从经验维度 D、从目标维度 2、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状态”的概念,是依据()的理念。 A、浪漫主义 B、文化传递 C、进步主义 D、行为主义 3、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问题。 A、为什么教 B、如何教 C、教什么 D、教的怎么样 三、名词解释 1、显性课程 2、隐性课程

3、分科教程 4、综合课程 5、一元化课程 6、多元化教程 四、简答题 1、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分别可将课程定义为什么? 2、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长处和弱点分别是什么?

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有哪些不同之处? 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2结合实际,试论幼儿园课程中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 一、填空题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织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 。 二、选择题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2、()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艾斯纳 B、杜威 C、斯坦豪斯 D、泰勒 3、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做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三、名词解释 1、目标模式 2、表现性目标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课程心得 西方哲学导论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乐趣,学会了许多看待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技巧等。总之,受益匪浅! 记得起初老师讲什么是哲学的时候,我是迷惑的,同时内心也是好奇的。老师说哲学词源学解释是Philosophy,爱智慧的意思,哲学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追求和热爱。这显然和我以前的理解是大相庭径的。 老师又问中国人爱智慧吗? 这个问题相信我们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一致并且肯定的,但是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却是否定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想从古至今,中国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怎么会不爱智慧呢?于是大家便纷纷列举爱智慧的人物,像老子,孔子,诸葛亮等。实际我在心里比较佩服书里描写的诸葛亮,他是那么的绝顶聪明,举世无双,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精通各种兵法等。但老师却说他那不是爱智慧,最多算是个匠工,这我就纳闷了。难道就连诸葛亮也不爱智慧,没智慧?后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恍悟,哲学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从此便更喜欢哲学这门课了。 哲学脱胎于宗教与神话,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与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哲学。哲学的三大起源民族是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是对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希腊哲学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中国哲学与宗教处

于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的关系。 哲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基于有限的经验世界,导向无限的超验世界。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神学。哲学有他的分支学科,有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等。 本体论即关于“being” 的理论,又译为“存在论”、“是论”、“有论”。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方知梦也,不知其梦也”,觉得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美妙了。 认识论即关于知识的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与见解有何不同?知识需要确定性吗?或者,如果某物并非被确定无疑,它是否可知?知识实际上存在吗?我们是不是必须仅满足于见解?如果知识存在的话,我们如何获得它?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逻辑学是一门有效推理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创立了这门学说,它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研究。研究什么样的论证“形式”才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本身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真是假没有关系,与论证所采用的论据也没有关系。其中“白马非马”令我印象深刻,即这是一个概念大小的问题,白马特指白色毛的马,而马是一个物种的宽泛概念,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有种涣然冰释的感觉。 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道德责任或义务这类的东西在束缚我们?也就是说,有些事是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有些道德观点要比其他道德观点“好”吗?还是说,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一样正确,或者,都一样不正确?价值观是绝对的吗?或者,价值观是否与时间和地点有关?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非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学基本理论,联系幼教实习情况,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幼儿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参考学时 216学时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要课后书面完成。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8学时

(二)评价方法 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 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 (三)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3年制高中起点、(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

(完整版)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在学科课程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符合,使之保持在维果斯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各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科学习的规律等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会存在一些矛盾。教师应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科内在的教学规律,在充分顾

及学科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深度与儿童发展的水平尽可能相接近。 1.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在学科课程中,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尽管也会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程序,但是,各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和学习学科的规律等也是教师在计划时的重要依据,这就是说,教师的活动计划与儿童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因此,教师计划的教育活动次序与儿童的发展程序之间尽可能相接近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做到这一点虽然不容易,但是,教师若能努力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并能把握学科内在的教学规律,那么,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有可能在充分顾及学科特点的情况下,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与儿童发展的程序尽可能相接近。 1.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在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可以以全体、小组和个体的等不同的形式进行。虽然,教师预设的教育计划不可能完全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与小组儿童或全体儿童的需要完全相符号则更为困难,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任务分析和悉心准备,努力使自己为个体儿童设计的教育活动计划尽可能与个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并努力使自己为群体儿童设计的教育计划尽可能与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2、教学目标 2.1、具体的幼儿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了解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会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级月工作计划,班级周工作计划、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单项活动计划 2.2、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 体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特点,保持系统性和统一性,具有可行性,坚持创新性 2.3、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 全面了解分析情况,明确任务,选定内容,安排时间,编写计划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种类 3.1、班级学期工作计划 ①本班情况分析

幼儿园小班综合课程教案

精品文档 幼儿园小班综合课程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 1 / 13 精品文档 发现事物的特征。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表达交流,又有亲身体验的部分。目标为: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及社会、健康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的想象和表达为主,主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交流、感知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对于突破重点所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2 / 13 精品文档 5、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数学系《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系《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153学时学分:9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执笔人:储茂权审定人:殷晓斌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以加深对初等数学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以及多元多项式和对称多项式的基本知识;掌握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实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数域和一元多项式的概念、整除的概念。对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唯一定理及证明的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熟练掌握一元多项 式的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多项式函数和重因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有 关复数域、实数域和有理数域上的一元多项式的基本结果和基本方法; 掌握多元多项式的基本知识并能将对称多项式表为初等对称多项式的多 项式。 (2)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和计算;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矩阵的概念、运算、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二次型和标准形、规范形和正定性,掌握 -矩阵的基本知识,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Jordan标准形的基本知识;线性空间中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空间的维数、基和向量的坐标,基变换和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的基本知识;掌握欧氏空间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运算和线性变换的矩阵;掌握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值域和核、不变子空间等基本知识。 3、课程教学改革 (1)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用获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自学和创新能力。 (2)注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高等代数》是数学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基础地位不仅表现在它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3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3 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课程即经验、-------、---------。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 4.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一----------以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二、选择题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 A.学习者的经验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2.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 A.非真实性 B.积极情绪 C.目的导向 D.自由选择 3.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4.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

非目标的预设 5.“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 )的趋势。 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B.反偏见课程的出现 C.课程全纳化 D.课程多元文化化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成性目标 2.形成性评价 3.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 4.光谱方案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需遵循哪些原则? 2.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3.简述单元教学和方案教学的差异。 4.简述海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根据综合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评价目前幼儿园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状况。 2.举例说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幼儿教师作为从事一种专门化职业的道德引导者、思想启迪者和心灵开拓者,更是人才培养教育情境中的主体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会促进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根据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区服务与管理岗位,通过学习婴幼儿早期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早期教育智能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组织幼儿进行儿歌、阅读、认知、交往等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对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认识,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后,能够面向儿童教育岗位,如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以及开发相应儿童早教课程等岗位。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双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为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前修课程为: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后续课程为:游戏理论、幼儿绘画;本门课程是前修课程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和辅助课程。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如早期教育指导师、幼儿教师、幼儿教学课件制作等一系列相关岗位的分析,本课程将采取课堂基础知识+实训练习+模拟教学情境的结构完成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按照早教老师的工作任务来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第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内容; 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四,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职场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参考学时为54学时,3个学分。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 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教育重点,了解其智力开发的黄金关键期; 2. 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其个性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婴幼儿发育五大领域以及八大智能的内容,体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4. 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表述行为及早期阅读习惯; 5. 如何利用亲子游戏和看图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如何利用儿歌和音乐活动促进婴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右脑开发; 7. 针对不同年龄段(0-3岁)的婴幼儿,开展相应游戏活动的原则及要求。 语言表达能力。 2.2基础从业能力 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2.3课程能力目标 1. 具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丰富的想象力;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更是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因此,0~3岁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价值。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家庭与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设计与实施亲子课程是很多老师关心和困扰的事情。研究中的亲子园室内的亲子课程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中途会休息15分钟左右。那么,亲子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设计与实施亲子课程呢? 一、亲子课程应该本着指导家长育儿的目的设计课程,在充分了解每个年龄层次的婴幼儿的特点和基本发育水平上设计课程。 做为亲子园老师要掌握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只有了解掌握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才能确定在什么时期指导家长进行什么样的观察,观察到目的是什么。发现敏感期大出现后,我们就要在最佳时间给予家长最佳指导,使家长对各个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心理成长有所了解,从而引导家长创设教育环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2~2.5周岁的宝宝动作发展水平是能双脚交替走楼梯,能手脚基本协调地进行攀爬。我们引导家长注意宝宝的表现,当宝宝有交替走楼梯的愿望时,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创设适宜的环境,不断刺激宝宝走的愿望,让宝宝体验运动的乐趣。攀爬是婴幼儿喜爱的运动,教师设计课程时,根据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大动作训练《摘苹果》,利用大型教具攀爬滑梯让宝宝爬过小山去摘苹果,训练宝宝手脚和协调自己身体的能力以及前庭平衡系统,培养婴幼儿的勇气和胆量。所以说只有在对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能选择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一旦确立,教案的编排也就有了主线,也就使家长明确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配合我们的工作。 二、环节的设计应体现“亲子”活动的价值。 对0~3岁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能使其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和交往,从而开发潜能,培养良好的学期习惯。亲子活动是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教师选择的内容要能适合家长借鉴,在家里也能开展类似活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多创设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机会,让孩子和家长体验与感受亲情,激发家长的责任心。 例如:亲子游戏《小背篓》,根据儿歌内容家长背着宝宝四散走,绕圈走,加快速度走,向前跳,微微弯腰等。音乐游戏《小鱼游》,家长和宝宝面对面站着边唱歌边做小鱼游的动作边向中间走:“小小鱼儿游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当唱到:“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快乐的小朋友。”家长抱着宝宝的腋下做向上游向下游的动作,再抱着宝宝转一圈。结束时,家长再亲一亲宝宝。亲子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分享与父母一起玩耍的乐趣,幼儿和父母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父母和孩子融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活泼有趣的亲子游戏,使家长能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使幼儿和家长感受游戏的愉悦,体验亲子情感,促进亲子沟通。 三、活动设计要兼顾婴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

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成果

本科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成果 1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为四个方向:计算机科学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笔者在分析各高校对四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上找到共同之处——各高校都将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排在了第一个学期学习,如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就将必修课中《C++程序设计》课程排在必修课的最前面,再纵观我国其他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之一《C语言程序设计》几乎是所有专业必学的课程。之所以将此类作为重中之重放在第一个学期学习,是因为此类课程对学生其他实践课、更深层次专业课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学好此类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坚实基础。各大高校在不断深化语言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适应社会行业需求,更重要的是,此项教学改革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更符合国家创新和战略发展的要求。 2浅析国内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扩招,高校录取分数低,而计算机作为一个热门专业,大批量的软件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招了大量的学生,再加上目前诸多高校“宽进宽出”的现状,这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2.1高校学生生源不同,导致个人计算机基础存在显著地差异 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新入学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据某高校统计分析。有3%的大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对于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在高中时期就学习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因此,针对不同基础的学

生,如果实施从简到难的教学模式,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不能够有针对性对这两类学生进行实施独特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聊、厌倦,也会使得初学者学起来有一定的压力,会产生厌学情绪,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缺乏行之有效地实践课程 为了提高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初步改革,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分配,但是笔者从各高校了解到,大部分高校对语言类基础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结合相对简单,不具备科学性和适用性,更谈不上移植和扩展到行业要求的高度。另外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获得更高的成绩,而不是切实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因此需要教育者采取更为有效地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 2.3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比较固定,逻辑思维性很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了方便学生们对此课程感兴趣,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得与时俱进,进行同步地改革与更新。其实,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分为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两部分组成,基础知识是不变的部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不断地更新升级,扩展部分需要每年更新教材,但目前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这个问题,为学生选用的教材已与时代脱节,导致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不到切实地提高。 3针对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3.1制定明确的阶段性课程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第一部分《专业综合课》真题库笔试

学前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专业综合课》真题库(笔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 1、一位同学沿半径为20m的圆形轨道跑了半圈,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的位移是(),他通过的路程是()。 2、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 3、1965 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是()。 4、生长激素是由()分泌的。它对动物体的()有重要作用。 5、()是教师经验、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以及对科学教育内容、教法熟练程度等的集中反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6、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科学性、()、()、()、融合性和材料选择与环境创设。 7、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一规律被称为()。 8、无论春夏秋冬,夜间通常用()来辨别方向。 9、在外界条件( 如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作用下,蛋白质能发生()而凝结起来。 10、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这是经过()来完成的。 11、植物之所以具有向光性,这与()引起的()分布不均匀有关系。 12、()是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13、()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行星是()。 14、在日光灯中,镇流器起着()作用,从而保证日光灯的正常工作。 14、消防上是用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和()。 16、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17、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展现出美丽的尾屏,这是()作用的结果。 18、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大致有:(1)();(2)(); (3)()。 19、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20、音程中所包含的音数即五线谱中线与间的数目,叫做音程的()。 21、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和弦叫()。 22、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即()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即()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即()拍。 23、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位,使某弱音变为强音的音,叫做()。 24、先后出现的两个音叫做旋律音程,从进行的方向分为()、( )、()。 25、在音乐中,以C.D.E.F.G.A.B 7个英文字母命名的音叫做()。 26、用来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做()。 27、根据音程中两音出现的顺序,把音程分为()音程与()音程两种。 28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综合性和整合性、()的特点。 29、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及()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活动方案。 30、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活动来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1、一份完整的教学活动计划主要包括()、()、()、()以及活动评价等内容。 32、()就是指旁观者对()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33、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要依据相关()、反映社会的要求、遵循()、符合幼儿()的需要。 34、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方法、途径有很多,但最突出的一点是要结合幼儿的(),特别是()中点滴小事,都可以成为教育幼儿的契机。 35、幼儿美术活动一般有()、()、()三种形式。 36、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演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根据情况采用()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演示、()演示、归类演示等。 37、导入是活动的起始环节,教师可变换采用()、()、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思考

“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我校自从2000年开始招收“3+2”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多年的探讨,我校“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逐渐趋向于定型。现将我校在这方面的探讨和收获向大家介绍,敬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教。 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3+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即“以就业为导向,以幼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形成幼儿教育专业特长。” 二、培养目标逐渐回归现实基础 刚刚开始办大专班时,我们和全国许多幼师一样都认为,这将是从整体上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的一个极好机会。因此,我校最初定的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培养目标是“专家型幼儿园教师”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特别是学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划出了许多课时。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发现培养“专家型幼儿园教师”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目标,一个普通的幼师生,要想成为专家型或研究型幼儿教师,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专家型或研究型幼儿教师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千分之一,甚至更少,而幼儿园更加需要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的幼儿教师,并且科研并不是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幼儿,发展好幼儿。 因此,我们现在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有一定幼儿教育专长的学前教育大学专科水平的幼儿教师。 对这一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是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幼儿教育人才,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为此服务。如果说,我们幼师也能培养出其它方面的人才,如,为艺术院校输送新生,培养出了舞蹈家、书法家、作家、琴师等,但这都是我们教育的副产品,而不是我们教育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2.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的幼儿教育人才 我们给学生开了不少的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甚至还开设了与科研有关的课程,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理论家或专家型教师或研究型幼儿教师。我们开设这些课程很重

幼儿园早教:亲子早期教育计划书

早期教育计划书 课程名称:亲子综合课程 适合年龄:4—36个月 了解亲子园 早教中心宝贝成长会馆是早教中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早教机构,早教中心以“塑造美丽妈妈,培育聪慧宝宝”为目标,以“爱心,奉献,协作,创新”作为公司的文化和服务理念,为0~6岁的婴幼儿家庭提供优质的育儿指导,确保每一位宝贝都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确保每一位妈妈都能成为秀外慧中的极品妈妈。早教中心关注从母亲怀孕到婴儿6岁的整个过程,在科学育儿理论的指导下,有一套完整的宝贝成长计划,为妈妈提供科学的产后护理和早教指导,为宝宝提供完整的服务,并建有《宝贝成长档案》。不断探索,追求卓越是早教中心的追求目标。 让我们一起享受育儿生活中的“早教中心时光”! 幼儿能够学到什么? 一、早教中心亲子综合课程 早教中心亲子综合课程是依托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以及瑞吉欧的亲子教育模式,根据宝宝年龄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从日常生活中辅导家长与宝宝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

性,建立亲子感情。目的是为了引发孩子发展的需要,以及孩子发展过程中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细性,着重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秩序感。 在亲子综合课中,通过系统严谨的学习,您的孩子将主要获得以下多方面的进步:1、感官认知 通过对孩子感官能力的训练达到知识的增长。借助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孩子认知形状、大小、粗细、色彩、光滑粗糙、软硬、冷热、听觉、味觉、嗅觉、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等基本经验与知识。每个人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都是依靠自身的各种感官所获得,感官能力越强、感官经验越丰富,孩子积累的经验越多,他们的知识量也就越大。 2、语言发育 蒙台梭利教育不仅强调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给予恰当的语言训练,并把语言教育融入到实物的操作之中,并且注重语言表达的简练和精确,让他们掌握语言的本质,从而更容易学会语言。 3、精细运动的训练和身体接触韵律游戏 手和手指的运动,如旋转陀螺,积木游戏,筷子夹球等活跃机能游戏,提高幼儿筋腱运动、知觉感觉及手眼协调能力。 当孩子配合节奏轻轻拍打、转身,配合节奏摇晃身体,这些练习会帮助幼儿发展触觉和前庭,使幼儿获得音律感和安定的情绪。 4、秩序感与纪律性 课堂上条理清晰的环节给孩子强烈的秩序感的刺激,同时细节教育如:“东西从哪儿拿来的,放回哪儿去”,都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秩序感和纪律性,这意味着他们将有选择的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做。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表现出对秩序和纪律的喜爱:在家里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吃饭,生活有规律,喜欢井井有条;同时负有自己的主见。 5、专注力与意志力 课程操作在设计上注重训练孩子手和手指的活动,用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耐心。每一个操作都被设计成他们自己可以修改自己的错误。教具功能、尺寸和色彩上适合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让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心智的集中。反复操作自己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海伊斯科普课程 开始于1962年,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的学龄前儿童摆脱贫苦的学前教育方案。 (一)理论基础 课程设计者们声称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该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设计者将关注点放在对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第二阶段,课程设计者接受了儿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尝试把那些代表该儿童发展阶段水平的技能教给儿童;第三阶段,皮亚杰的儿童作为知识建构者的思想在课程中得到了体现,从那时起,课程设计者将儿童看成是主动学习这,认定儿童能在其自己计划、进行核反应的活动中获得较好的学习。 (二)目标、内容和方法 课程发展的第二阶段,课程设计者强调的是运算要素,制定的总目标是教“皮亚杰式技能”,课程目标是根据日内瓦研究课题——分类、排序、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而制定的。 第三阶段,总目标依然是认知性的,但发生了几方面变化:保留认知发展的关键经验,但增加了主动学习的部分,设计者们强调他们的意图是将结构化的目标隐含在儿童活动的背景中;具体的目标领域发生了变化;考虑了儿童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 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课程设计者们确定了49条关键经验,以此作为制定课程和进行评价的指标。关键经验包括:创造性表征、语言和文字、主动的社会关系、运动、音乐、分类、排序、数字、空间和时间等几方面。关键经验可被教师用作为安排和解释课程的一种组织化的工具,是教师指导儿童活动及评价儿童发展的框架。(具体的关键经验请阅读教材第207页到第209页) 课程的实施是由“计划-做(工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这三个环节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儿童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所参与活动的打算,也能使教师密切地参与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三)教师的作用 主要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儿童主动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能对材料和活动进行选择;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决定计划和制定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河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提问、建议和环境设计,为儿童创造与其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关键经验的活动情景。但,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发的活动之间求得平衡。 (四)对海伊斯科普课程评价 不要求购置和使用特殊的材料,唯一的花费在于为儿童设置学习环境。在众多的学前教育方案中,是一种一直能高质量地服务于儿童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方案。同时,这一课程能使教育者自身的倒很好的教育和训练。长期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课程对人的未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方面,有其明显的长处。 凯米-德芙里斯课程 课程的目标 最终目标:儿童的“发展”。“发展”是获得高层次的认知和道德的惟一方法。 长期目标:发展儿童的“自律或自主性”,培养未来的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考能力,不盲从既成的权威和价值的人。 近期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计 “学前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单元教学设计时间:2012年3、22上午1、2节学生:学前教育系学前专业09级五专2班地点:教学楼J—A510执教老师:学前教育系任建龙教学内容: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设计意图:本次课内容是课程标准第七模块,项目一的部分内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理解与运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掌握、运用是幼儿教师投身幼儿园教育事业必备的专业素养,鉴于这几条原则的整体性,执教教师将其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组织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情况了解到09级学生五专学生已有很多的幼儿园见习经验,因此,这两节课主要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案例,来逐一剖析这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教师归纳提升的方式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重要,并掌握初步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的能力,在这几条原则的讲解过程中,执教教师主要侧重于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教材关于六条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解释较为冗繁,且略有重复,为了便于学生掌

握,执教教师将其作以概括和归纳,使其更加的条理化,执教教师并根据书本讲解的不足之处,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在参照《学前教育学》——李生兰版和《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版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的知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内容2、能力目标:掌握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并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3、素质目标:锻炼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基本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学时:2课时教材处理:将教材分为设计步骤的内容和技能项目训练的内容简单讲学生已经孰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详细讲解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讲解归纳教学准备:1、根据上周在幼儿园见习的情况,详细回忆该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写出简短的见习报告2、学生课前复习已学内容: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保教目标的试教准备教学过程: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第1课时]前三条原则的讲解第一部分——复习: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以及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第二部分——新课:一、讲解教育工作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