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作者姓名:贾庆锴

作者单位:安庄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633-6871035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氛围

第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毫无拘束的学习心理气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信心,相互信任,能愉悦地、自信地参与学习。这离不开老师的民主、信任、期待、鼓励、关爱,激发起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愿望,使学生自愿地去学习、去发展,真正的“我要学”。

第二,创设学习课程氛围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不同学科创设不同的课程氛围,如语文: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训练情境,易于让学生感悟、理解、表达、发现(语言现象)。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实物、现象等。

2、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具备了多少有关学习新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心等情况。以便在教学开始时为学生的学习定向。向学生说明掌握学习的策略、方法、特点,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动机。

3、通过教材与学情分析,预测学生学习中可能会感到困难的环节与可能出现的问题,备课中准备好对策,防患于未燃。

4、精心设计情境,启发性提问,让学生产生希望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内在动力,从而进行积极思考。

5、走近学生,让沟通变得互动,多数学生跟着老师转;走近学生,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目光交流、声音变化和身体移动等。

6、通过与学生的文化相一致的活动和责任来使学生成为积极学习者。如:语文课上的演一演,分角色朗读等;科学课上的实验,动手操

作、发现探索。

7、合作学习,相互了解,交流见解,碰撞思维,展示提升能力。

8、创造比、学、赶、超的竞争心理。陶行知说的好,好学是可以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传染多人好学。

二、培养兴趣,唤醒激励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佳方法。

1、挖掘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2、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引导挖掘探索知识的奥秘,从中获得乐趣。引导发现兴趣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如:语文学习中发现语言现象,修辞手法,表达方法,发现文章结构规律,表达方法异同等,从中体会乐趣。数学的发现更多,通过解题、练习等,发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中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激起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喜乐。如物理课上,教师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参与或完全由学生完成,教师少讲多引,让学生动手动脑,先做先讲,教师后帮,学生为主。

3、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先前的理解来重新组织内容,发现探索。

4、适度恰当地竞争,激励激起兴趣,对于学习较好的同学,尤为有效。有高三学生多轮复习考试时,与对手暗暗较劲,激发斗志,高考取得成功。

(二)利用教师的期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

1、罗森塔尔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实验,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期望、关爱,从而充满信心,发掘学习潜力。

2、多鼓励,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对学习有兴趣。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不同,让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大胆放手,做旁观者——自主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充满自信,相互依赖,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能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态度自发学习。我个人深有体会:中考时,学校提前两个月放假,学生自学迎接考试。我们都能自觉,处于觉醒状态下,系统有序地复习。

像魏书生那样做“懒”先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放开,课堂上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出来。

以肯定表扬为主,老师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我主张课外阅读、积累。在老师的赏识激励下,我班学生的古诗文积累都有相当数量。刘发荣同学已能背诵三百六十多篇首。

以课外阅读指导为例,我是这样做的:

(一)老师首先是个喜欢阅读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程度,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交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

富储备。或许,我们缺的不是经验,而是精神生活。”这,离不开阅读。且自己不读,指导交流也无法进行。

(二)指导阅读方法

指导读书方法

学会精读、泛读、快读、跳读等。

指导做读书笔记

开展活动,检查落实

(三)阅读指导,重在诱导、激趣,重在创造阅读环境

各种阅读方法指导,各种活动,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且不可倒置,不可因之破坏了阅读兴趣。如果不理解阅读,功利心太切,可能适得其反,搞得学生厌恶阅读。如:迫不及待地、或命令式的复述故事,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逼着写读后感等,让学生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要始终把阅读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引导和保持学生阅读热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诱惑、诱导、激励、激趣,这些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教完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对同学们说:季羡林爷爷要求小学生背二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我们照着做好吗?你们能做到吗?敢挑战吗?学生大声答应,于是开始了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汇报。看似漫不经心、偶然的,其实是蓄谋已久有意为之,借季羡林之口提出了要求。我还讲了:冰心十一岁即在妈妈帮助下读完了《三国演义》;钱穆十多岁能全文背诵《三国演义》;巴金年轻时即能背诵《古文观止》;茅盾能全文背诵《红楼梦》;钱钟书写《管锥编》,凭记忆引用了上千种图书。这些都是为了激励同学们

的阅读兴趣。

2.现身说法,激励阅读我讲了我上中学时把妈妈给买衣服的十元钱用来买了自己渴望的《红楼梦》;如何神采飞扬讲述《兴唐传》故事给同学听;对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如何崇拜等。

3. 读书给学生听,激起兴趣介绍《绿山墙的安妮》时,我把马修领安妮回家一节读给学生听,学生立刻被安妮活泼、丰富的想象力及文章优美的语言吸引,激起了强烈的阅读兴趣;我在教《用心灵倾听》一课时,读了原文《我的接线员朋友》,学生都觉得比课文好,并想看老师的书《最佳儿童文学读本》;读冰心的作品,同样效果。

4设置悬念读书讲《三国演义》故事,到紧张情节时戛然而止。

介绍《窗边的小豆豆》时,先出示了小豆豆可人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豆豆的纯真可爱,简单地说一说她如何天真、爱幻想、爱自然、爱生活等,话锋一转,告诉学生这样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却被学校开除了,猜猜什么原因,自己读吧!

5.巧妙引渡,激起阅读愿望学《程门立雪》时,我有意讲了陈寅恪的学生去拜见他时,站着与他交谈了两三个小时。原因是他双目失明,忘了让学生坐下。学生为什么这样尊重他呢?他懂几十种语言,晚年到了无书可读的境界,双目失明仍能著书等。季羡林也是他的学生,也很有成就,陈的书你们现在还读不懂,先读季羡林吧。金庸,因写了许多武侠小说,英国皇家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近八十岁的他却坚持真去读博士,成为年龄最大的博士。我想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你不想看他那些情节紧张动人、惊心动魄的书吗?

6.拓展知识,激发兴趣学习《我的长生果》时,文中有这样一段

话“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我说,这是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了,古人早用过。如贺铸的“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他还因而得名“贺梅子”。没想到刘书婷同学课后找到这首词把它背下来了,并开始积累宋词。于是我在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好时,说古人讲究炼字,有很多典故。有意讲了秦观的“山抹微云”,抹字用得好,因而得名“山抹微云君”,并引出他外甥的一段公案。类似的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张孤雁”等。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有意探究。

7.适当贬低自己李白的《蜀道难》为贺知章所激赏,惊呼诗仙。我说这首诗太长了,中文系本科生绝大多数背不过,我到现在还读不下来(有不认识的字)。单洪辉同学听后故意找来并把它背诵下来了。我把这件事讲给现在班上的同学听后,吴庆杰同学不但背会了,并且有意把更长的白居易的的《长恨歌》背过。激励的力量是强大的!

8.同读一本书,交流感受,激发兴趣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交流阅读后的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愉快表达,交流、辩论、争执,从而更喜欢阅读,更有热情。

9.适当奖励精神奖励为主,辅以物质奖励。优秀的手抄报要张贴,“故事大王”、“诗歌背诵大王”、“阅读小博士”、读书笔记评比,都要发给奖状并张贴在班内,买学生喜欢的奖品(钢笔本子等),予以奖励。奖励面尽量大。

三、以身立教,以情动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程度,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善于学习,是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陶行知说:好学是可以传染的,想有好学的学生,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师的行为作风,对学生的才、品学、素质、风格以及集体面貌影响极为深刻。教师的进取心强,受其熏陶,学生也会充满积极进取精神。老师的兴趣、爱好、个性,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模范作用直接影响他所教学生能否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也影响到他的学生是否肯冒风险,大胆去设想,去运用直觉思维”(——布鲁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个性,影响学生,不断创新、生动活泼,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第二,要富有激情,感染学生学习情绪。当教师站在课堂上的时候,应是满怀激情的,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每天怀着期待快乐心情等待老师走上讲台。

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平等对待学生,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缓急有效的讲课声,鼓励的眼神,既能传情达意,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激活思维,发挥出创造潜能。列、符、赞可夫说得好:“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感领域,就会发挥巨大作用。”第斯多惠说:“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

四、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在素质、记忆类型、感知世界的方式、思维的主要特征和以往的学习经验等各方面不同,因此要区别教学。因材施教,可把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对学困生不是简单化教学内容,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帮助。如多提供表现机会,暂时降低作业深度等,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认识个别差异,帮助学习者利用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有了这些知识,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个别学习需要协调起来,适应学习者的优点,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要有特别的教学步调,经常性反馈、补课、教学内容的修改、灵活管理等。

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拓展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根据个性特征、修养、思维方式发展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养成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养成习惯。“凡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至为重要。要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责任心,能自律、刻苦的习惯;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随处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善于观察的习惯,切己体察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纲要》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由此可见,新课程教学变革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系,致力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如何从育人的高度,融会贯通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变被动、单一、接受、表面、划一的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体验、选择性的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自主参与,主动性学习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时空上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创设让学生尝试、表现、创新的舞台,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及负责精神。教学时我们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代替。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这样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①教师出示几组标有度数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2或3个;②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三角形归为一类,自主得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类三角形;③让学生自己试着给这三类三角形进行命名并说出依据;④讨论:有没有这三类以外的三角形?可从实物或图形中验证;⑤质疑、释疑。有的学生提得很好:“为什么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而锐角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⑥让学生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个。此教学过程始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优势互补,合作性学习 教育的实质是交际,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正体现了这一教学理论。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方合作途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制好表格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技能等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定好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报告人等,对每人进行工作分工,要求共同完成测量、纠错、填表、汇报等工作,引导每人或每组做到“三学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借鉴别人的学法,以此实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使学生均衡地实现了认知、能力、情感上的目标。 善于质疑,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学生基于求知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维行动亲自获得新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合格的听者——学会倾听》

做个会“听话”的孩子 金凤四小吴容 【活动年级】 五年级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在倾听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习惯带给别人的不同感受,领悟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同影响,辨别什么是良好的倾听行为。 3.引导学生探索和练习正确的倾听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活动准备】 1.布置三名学生准备关于“不良倾听行为”的小品.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活动意图:打破防御心理,初步体会倾听的重要性 活动步骤:“千里传音”? 规则:1.全班竖着分为八小组,每一组传一句话,倾听者不可以说话,可用动作眼神交流,传话者注意音量,不可以让后面的同学听到。给第一桌的同学看小纸条上的内容1分钟,并要求快速背下。在倒计时后,比赛开始。传完后,最后一个同学走到第一个同学旁边 2.教师表扬在活动中反应既快又准确,没有出现错误或出错最少的学生。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同学会在活动反应既快又准确,有的同学出错较多

3.教师小结:反应既快又准的前提是认真倾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倾听,做一个会“听话”的孩子。 二、团体转换 意图:通过小故事及回忆平时生活中沟通的各种环节引导学生领悟倾听的作用。故事梗概: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惊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出来,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你躲在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论,他们自然会教你的。”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偷听,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帮我的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里看到一个妇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吃剩了,也不收好,小猫的鼻子特别灵,明天你就没的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非常开心,他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只要我留心倾听,人们每天都会告诉我该吃些什么。”靠着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 学生思考:1.小猫是靠什么学会了技能 2.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倾听为什么(听课、与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人争吵时、当别人向自己倾诉时……) 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倾听的作用: (1)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2)倾听可以让我们获得信息,增长才干和智慧 教师小结:看来倾听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应该要学会倾听。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作用,当然也不会倾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不良的倾听习惯。 三、团结工作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李店镇中心小学wxa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表现。而观察是写作的源泉,是表现的基础,平时不具备观察能力,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以写不出具体实在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过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依我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常常是无母的、无意识的行为,其观察结果必然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区观察。具体办法是启发学生抓住自己接触某一事物的最初感受去观察。比如某一事物,使我们感到新鲜、高兴、气愤、感动、悲观……。其中必有原因,循着这条线索,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写出自己的所得。这样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的放矢”比“无动于衷”、无意识地去看,肯定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例如:我在上一次作文课时,要求同学们以《拔河》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我没有急于让同学们写,只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拔河。这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很喜欢!拔河很有意思。”我接着引导大家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拔河,并觉得它很有意思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于是,我就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请了几个学生当场表演,其他同学则都仔细认真地观察起来,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你看,

赵平多卖力,连累得通红。秦海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不动,真厉害!。肖祥的样子真有意思,身子如同一个犁尾巴;李初更像一个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的样子;甲队要输了,大个子张磊用力太迟与大家不一致,顶不住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有劲。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次拔河以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学们一个个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我才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了内容充实、有意思、有意义的作文。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发同学们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循着“感受”这一线索去看,是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观察 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表达时爱犯笼统的毛病。依我看这主要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实物分解开来看。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其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看细看全,变空洞为具体生动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幅壮景》之前,曾出示过自制的《一幅壮景》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学会做人 红柳沟镇学区----王宗虎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国家栋梁,然而我们在期望的时候失去了什么,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是不是失去了孩子怎样做人这一关键的教育(这里的人是身体、心里等健康发展的人,不是单一的人),你们是希望有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有吃苦精神、个性健康、有想象力、创造力等人品高尚的孩子,还是一个学识渊博而不懂人情世故、忽视亲情、不孝敬父母的孩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德才兼备的孩子。人生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艾青。今天我就孩子的人品教育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真爱生命教育,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热爱别人的生命;无论我们孩子今后怎样发展,首先生命存在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从小教育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范措施,一个人无论将来怎样,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是空话,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话,尤其是小孩子,(比如什么我不想看见你、你死去、你好无用、生你有什么用等的话语)。在他的心里

会深深记住这些话,我们虽然是不经意或者是无意的,但对孩子来说就是肯定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有烙印,很难麽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出门注意交通安全、如何乘坐交通工具、遇到危险安全、溺水安全,在家注意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时刻提醒,经常唠叨(不厌其烦灌耳音),让孩子时刻可以想起父母的教育(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教师班主任为孩子安全教育每天,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提醒,有些家长也不过如此,家长也可以看见我们每天在放学时怎样护送孩子,这是我们力所能及职能范围内的,我们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必须要靠家长配合才可以完成更好,个别家长认为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与家长没有关系,哪你可就错了,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取代家长的教育,有其说家长是教育不如说是关心关爱,你的关心和关爱永远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我们永远取代不了父母的爱。其次,我想说说,校园安全,虽然我刚才说了我们教师班主任时时刻刻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天性就是贪玩,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和意外,如果谁的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在这里我希望家长朋友要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合理处理问题,不要极端,因为我们教师也需要你们的保护,他们也是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大孩子。 第二,孩子衡量标准,这里说的人品教育,包括孩子成长的标准,孩子衡量标准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非常多,比如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好朋友等等,不要一味的追求学习这个唯一标准,我们在社会有标准,家庭有标准,一个

巧妙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巧妙引导,让孩子学会学习》 一、导语 很多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但越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却似乎求以及越来越不理想,家长们都很焦急,采取了不少办法,有加码布置练习题的,有教学目标花钱请家教的,有无可奈何的,更多的是天天督促孩子做作业,不停口地叮嘱孩子上课要专心听课,但效果并不好。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习好,父母又可以少操心呢?本节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 1、让家长知道要使孩子学习好,关键是要让孩子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帮助家长掌握防止孩子厌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及方法。 (一)孩子学得好的关键是爱学习和会学习(二)帮助孩子消解厌学情绪(三)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分析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实际上方法不太妥,对孩子出现的情况,不知怎样处理,感到烦恼。所以,本次的授课,是针对这种情况,共同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孩子学得好的关键是爱学习和会学习 在一座小楼里,住着相处很好的刘姓和王姓两户人家,两家都有一个儿子,同在一所小学上学。可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差距。小刘总是学得很轻松且成绩名列班级的前矛,而小王却学得很辛苦而成绩考不上去。其实,小王家里的经济条件比小刘家好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小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学习就很有兴趣,而且有较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复习、作业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很重视“改错题”而小王的学习没有一点计划,总是匆匆忙忙做完作业了事,成绩经常是倒数前几名。为此,没少受老师批评,同学也瞧不起他,小王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不想上学,星期一就盼着星期五。爸爸妈妈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小王还是没丝毫改变,小王的爸妈真是烦恼极了。 这两个孩子的情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孩子学习好,关键是要让他爱学习,还要象小刘一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怎样帮助孩子消解厌学情绪 “厌学”是孩子学习的大敌,要引起父母高度关注。 小杨杨上六年级了,但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他从来不捣乱,还很听话,老师说他上课时都老老实实坐着,在家也做作业,但父母逐渐发现儿子只是做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主动问老师和家长。从儿子看电学习习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与聪明劲来看,父母判断儿子的智商没问题,问题是人在学习,心却不在学习,父母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什么,他自己又不说,眼看小孩要毕业了,父母很着急,不知所措。杨杨的表现,其实是厌学情绪的反映。 什么是厌学情绪呢?就是指孩子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厌学的孩子所占比例大,成为当代学生的主要情绪问题。厌学的结果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容易变得急噪,并说孩子“没救了” “没希望了!”等等,所以厌学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仅是学习成绩低于他的能力,还影响孩子的自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倾听”就是“细心听取”的意思,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课堂上有了倾听,师与生之间才有互动,生与生之间才有互动。如果课堂上没有倾听,也就没有了互动,没有了互动,那还象什么课堂。健康人都有听力,但能听不一定会听,在课堂上常常有同学听而不专,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或同学所讲内容置若罔闻;听而不记,不用笔记也不用心记,任你磨破嘴皮他仍不知所云;听而不思,不能边听边想,更不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听后的感受;更有甚者,是根本就不听,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招惹别人,找人说话、喧哗,故意闹出声音以吸引别人注意,总之,尽关心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样的课堂,不管教者准备得是如何充分,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一、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倾听兴趣。 新课程要求下,单一的课堂模式已无立锥之地,有活力的课堂才有魅力,教者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生动数学课堂,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 首先,在课堂中,可把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请进课堂,这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 其次,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孩子是生龙活虎的个体,久而久之,他们会对一味的讲解产生厌倦,再优美的语言也会变得苍白。

巧用各种辅助手段,如CAI、实物投影等都有利于创设真切的情景,形象直观,不仅能很好地突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而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听,使“说”更具感染力,使“听”更具吸引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倾听训练。 在听的过程中,如何记住稍纵即逝的信息,以及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倾听的训练。 1、进行听算训练。每次课前用3分钟时间进行听算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还进行了口算练习,这样就一举两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之间进行传话比赛,听数学故事、数学日记、数学题等进行复述的比赛。这对学生听力的训练也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这种办法延长了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积累信息,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提出倾听要求,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培养倾听习惯。 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前没有要求,事后也就无从落实。更何况是小学生,他们的自觉性、自控能力、注意力的持久性都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听前对学生提出倾听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倾听要求: 1、同学回答问题时,认真仔细地听,不得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议论,更不能出现嘲笑、讥讽、辱骂同学的现象。

《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学会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动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礼物,谁能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猜对有奖。 学生试猜。 师:(猜不出)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我们来一起倒数

“3、2、1”,揭晓谜底,桔子。 二、引导学生观察,掌握观察方法 1、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桔子的呢?你是如何观察出来的? 生:(预设)我看出来的。 师:他说的很好,用眼睛看是一种观察的方法,你还能运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观察方式。 出示课件:眼(看) 耳(听) 手(摸) 鼻(闻) 嘴(尝) 2、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桔子的远方亲戚,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丑橘。 老师课堂上也带来一个让大家看看。通过我们刚才总结的观察方法,你想运用哪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它呢? 眼(看):形状和颜色(全班一起观察) 生:看,它像一个小葫芦。 师:你说的真棒,想象力真丰富。他选择了用眼睛看的观察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像一个葫芦,你们觉得它还像什么?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 鼻(闻):清淡香甜(选择一组去闻)

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 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小学 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她的崇高、神圣应是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将来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达到做人的基本要求,就要从小抓起,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之要求:人在“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否、言之是非。”社会科学发展的如今,教学生学会做人,其要求是做具有良好道德风尚、文明行为、心理健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道德、人格修养,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做人,始于修养,无修养就不能做其人,更无法成为有识之士。只有修养有素,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和人生发展的需求。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呢?笔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似的素养。 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教师就要具备高尚的似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石。教师有了师爱,就能承担起对学生做人的教育重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育人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把师爱倾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工作上,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的魅力言

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使其学生从小自觉接受教育。 二、教学生学会自爱。 自爱是做人的基石,是一个人美德形成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学生应学会尊重自身。”“没有自爱、自尊,就没有道德的纯洁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也就不知道如何做人。有些小同学经常犯错误,几乎每天都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而他们都不懂得自尊自爱。因而,教师要在教学生学会自爱上下功夫。教师要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给予宽容、理解,让他们自愿诚心摆问题,定措施,让他们自尊自爱,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讲人生道理和前途。久而久之的耐心教育,经常犯错误的小同学学会了自爱,学会了自查、自责、自改、自律,有了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在学习中就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文明做事、礼貌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必备素质和条件。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学生不文明的举动,听到不文明的恶语;时常看到学生无礼貌的现象。若对这样的学生不理不睬,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文明无礼貌的习惯,对教育教学会起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对将来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因素。为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晓得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和对人要“温良恭谦让”的礼教,明白“人无礼而不生,事物力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的道理。平日,要求学生说话和气,注重礼节,行为端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小学数学教学快乐而高效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小学数学教学快乐而高效 发表时间:2018-05-30T11:52:47.6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作者:叶诗钊[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叶诗钊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孙家庵小学湖北恩施 445499)【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手脑并用,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动脑;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13-01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操作活动尤其是一些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显示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合理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通过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移多补少”的应用题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分层次进行操作:先让学生摆小棒,两行各10根,再从第一行移动一根,两行相差多少根?移动2根呢?3根呢?……得出相差数与移动数的关系;然后第一行摆10根,给第二行2根,两行同样多,第二行原来有多少根?边摆边说是怎么想的。教师创设操作情境,学生凭借动手实践,数形结合,不仅明确了算理,也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 再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有的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利用学具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样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并在动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认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小组为单位,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再拼一拼,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再比较变化情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最后学生讨论汇报,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 再如,教学利息、利率之前,可让学生调查银行、信用社的当时利率等。也可结合实践活动,量度身高、球场的长、黑板的长、课桌椅的高……在实践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提高动手动脑的效率 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好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就是很难收回来,以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干脆就不让学生动了。我认为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其实,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只要仔细想好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细节问题。如材料的提供、使用,操作的要求,个别学生的对待等等,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是小组合作可以事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减少浪费时间的因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就不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了。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份,并把其中的1份再分成2等份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如能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实践中尝到了成功。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加强对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核心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是我思考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我认为“自主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在“自主发展”层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效率,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根据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甚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页面不整洁,写字不规;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前不能及时预习,课后不能有效复习;字词听写、古诗词默写中错别字频频出现;作业完成方面,回答现代文阅读题只写几个词或一句话,不能静心阅读文章;文言文阅读不注重积累,考试不会迁移;作业抄袭参考书或他人作业,不愿独立思考……其实,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射出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学习”,即学生要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着重从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本文着重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会学习,提高素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文不注重理论的界定,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方法践行“核心素养”。我认为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自觉地意识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此外,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该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问题和动向,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 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国外有关学者曾对学习中信息交流情况做过统计,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听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形态。学生只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才能聆听教师的讲课,才能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强化倾听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听”的思想。让学生明确听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强化倾听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产生主动倾听的愿望。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在教室的墙上张贴“我来说,你来听”、“看谁有双金耳朵”、“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等揭示性话语。还可以设计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倾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如两名产品设计人员由于倾听质量不同,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如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听众等。在这种情景训练的引导下,倾听的重要性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强化了倾听意识。 二、激发倾听兴趣

1、提高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倾听兴趣。 枯燥乏味、无动于衷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而生动灵活,睿智幽默的谈吐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讲的生动,方能听得入神,才会有所收获。因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唤醒学生倾听兴趣的基础。 2、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倾听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随时留意学生的听讲状态。及时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倾听。 三、培养倾听习惯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形成倾听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保持尊重对方的态度,边听边思考等。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专题: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本章内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欢迎进入本章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力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而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智力必备的心理品质。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的有意性、选择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初入学儿童的观察力往往不系统、没有目的,东看一下,西看一下。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如二、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观察目的,排除外界事物和情绪、兴趣的干扰,有选择的感知客观事物。 (2)观察由笼统模糊向比较、分析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容易泛化,往往观察失去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而不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做精细的分析,容易忽视事物的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而导致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混淆起来,不是漏笔画,就是添笔画,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训练,他们观察中比较、分析、综合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 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对其做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坎”是决然跨不进去的。观察力强了,就好像拥有一双慧眼,通过全面、精确的观察,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特点,这样构思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可写。(家长学校教材——河南省家庭教育用书p84) 案例 案例一:对于四(2)班学生李亮来说这又是一个痛苦的周末,因为语文老师又给他们布置了一篇《可爱的樱桃番茄》的作文。李亮平时是一个挺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作文就是写不出来。发展到后来,一提起“作文”两个字,他的脑袋就立刻大了一倍。 星期五回到家,李亮先写其他作业,可是作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于是他决定把作文留到明天去做。就这样,作文一直构思到星期天的中午还是没有写。 案例二:常听有些小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抄袭成风,屡禁不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现象表现在写作上,其症结却是学生不会观察的结果。 案例分析 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孩子们却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正是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案例中的同学就是这样。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81282959.html,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作者:龚慧慧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07期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动手实践,感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足。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改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成功开展动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动手实践的意义 1.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 经过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传统的课堂教学绝对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学生的思维难以喷发出激烈的火花。而动手实践突破了这一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 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好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乐”中“学”,“做”中“学”,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3.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合作意识和成功意识。大部分动手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进行的,这一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充满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友谊又不乏竞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并通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动手实践活动 1.动手实践不能牵强附会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各类公开课、参赛课中频频亮相,好像没有这些就没有新理念、新思想,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然而,有的时候形式掩盖了本质,比如教师过分重视了动手实践的形式,却忽视了动手实践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思考这个教学环节真的有必要动手实践吗?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可能性”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抛硬币理解体会“可能”。

巧妙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巧妙引导,让孩子学会学习》 一、导语 很多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但越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却似乎求以及越来越不理想,家长们都很焦急,采取了不少办法,有加码布置练习题的,有教学目标花钱请家教的,有无可奈何的,更多的是天天督促孩子做作业,不停口地叮嘱孩子上课要专心听课,但效果并不好。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习好,父母又可以少操心呢?本节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的问题。 二、授课目的 1、让家长知道要使孩子学习好,关键是要让孩子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 、帮助家长掌握防止孩子厌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及方法。 (一)孩子学得好的关键是爱学习和会学习(二)帮助孩子消解厌学情绪(三)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员分析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实际上方法不太妥,对孩子出现的情况,不知怎样处理,感到烦恼。所以,本次的授课,是针对这种情况,共同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孩子学得好的关键是爱学习和会学习在一座小楼里,住着相处很好的刘姓和王姓两户人家,两家都有一个儿子,同在一所小学上学。可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存在很大差距。小刘总是学得很轻松且成绩名列班级的前矛,而小王却学得很辛苦而成绩考不上去。其实,小王家里的经济条件比小刘家好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小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学习就很有兴趣,而且有较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复习、作业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很重视“改错题”而小王的学习没有一点计划,总是匆匆忙忙做完作业了事,成绩经常是倒数前几名。为此,没少受老师批评,同学也瞧不起他,小王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不想上学,星期一就盼着星期五。爸爸妈妈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小王还是没丝毫改变,小王的爸妈真是烦恼极了。 这两个孩子的情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孩子学习好,关键是要让他爱学习,还要象小刘一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怎样帮助孩子消解厌学情绪 “厌学”是孩子学习的大敌,要引起父母高度关注。 小杨杨上六年级了,但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他从来不捣乱,还很听话,老师说他上课时都老老实实坐着,在家也做作业,但父母逐渐发现儿子只是做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主动问老师和家长。从儿子看电学习习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与聪明劲来看,父母判断儿子的智商没问题,问题是人在学习,心却不在学习,父母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什么,他自己又不说,眼看小孩要毕业了,父母很着急,不知所措。杨杨的表现,其实是厌学情绪的反映。 什么是厌学情绪呢?就是指孩子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厌学的孩子所占比例大,成为当代学生的主要情绪问题。厌学的结果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容易变得急噪,并说孩子“没救了”“没希望了!”等等,所以厌学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仅是学习成绩低于他的能力,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个性品德。厌学情绪分为三个等级。轻度厌学表现为孩子不喜欢或不想学习,如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表现为孩子逃学。重度厌学则发展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厌学症,出现动机、品质、个性或躯体上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矫治。大多数孩子都处于轻度厌学,对孩子的危害隐性且长久,父母要引起足够重视。 导致孩子厌学的因素是多反面的,排除智力因素,大致可分为社会因素(如孩子生活或学习的环境是

让学生学会倾听主题活动方案

让学生学会倾听主题活动方案 Let Students Learn To Listen To The Theme A ctivity Plan

让学生学会倾听主题活动方案 前言: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这堂活动课,要让学生们学会应用倾听的技巧,辨别什么是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 2.帮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积极倾听的能力,以及注意非语言线索的展现意义。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练习有效倾听的技巧。 3.这堂辅导课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关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针对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听”的问题,给与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逐渐解决令学生头痛的学习心理问题。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前对不良的倾听习惯进行调查 活动过程: 一、发布调查结果,引出课题 汇报课前调查统计结果

二、学会耐心听——表面的倾听 1、上课铃响后很难马上进入上课状态举例统计结果:准备 学习用品、摆弄文具、整理文具、喝水、讲话、摆弄身边的物品、做作业、发呆、想感兴趣的事情、打哈欠、随手涂鸦、睡觉、看 小说这些情况经常发生。请同学说说想到的一些解决方法(引导 学生注意听他人的发言)及时摆放好学习用品,目光注视教师, 不做无关动作,专心听老师(讲述着)讲述。 技巧一:要有听的态度 情景训练:2分钟预备铃后数学课,老师进来了 2、同学发言时,我无法专心倾听 举例统计结果:摆弄文具和书本,想喜欢做的事情;还没等 老师和同学把话说完,或者迫切举手,就发表急于自己的看法, 希望发言是你,与其他同学争着发言,打断别人说话。 请同学说说想到的一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听他人的发言) 停下手中动作,认真去听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讲了什么。目光 注视,神情专一,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赞同。 技巧二:做到倾听的姿势 三、学习认真听——深层的倾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