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广州市高中学生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

2007广州市高中学生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

2007广州市高中学生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
2007广州市高中学生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竞赛初赛

广州市2007年高中“古诗文积累与运用竞赛”

初赛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58题;满分150分,竞赛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

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0分)

一、背诵默写(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想当年,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C.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 D.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恐美人之迟暮,惟草木之零落兮。 B.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回望长安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D.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3.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

..的一项是

A.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临江酾酒,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4.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C.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衰,三鼓竭。

D.寄蜉蝣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5.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B.摽掠其人,几世几年,倚叠如山。

C.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诵明月之诗。

6.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

...的一项是

A.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B. 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绎女美。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苦多。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

...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C.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9.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遍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C.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D.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索烟雨任平生。 B.折戟沉沙铁未削,自将磨洗认前朝。C.戎马关山北,凭轩泗涕流。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11.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鼎铛玉石,金块珠烁,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D.孙子宾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12. 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B.黑云压城城欲催, 甲光向日金鳞开。C.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进酒家。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汝墙来。14.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淋如雨。 B.庄生晓梦迷蝴蝶,旺帝春心托杜鹃。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15.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不相同

...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B.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C.羽扇伦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古诗文知识综合应用(38分,每小题2分)

16.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花”,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②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

③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④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

⑤时有至,远随流水香。⑥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A.梨花霜花桃李飞花落花芍药

B.桃李落花梨花霜花桃李山花

C.梨花飞花霜花桃李落花杜鹃

D.杏花霜花梨花落花飞花牡丹

17.下列诗句都巧妙地嵌入了数字,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是扬州。②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颗珠。

③一去里,烟村四五家。④方宅余亩,草屋八九间。

A.一数六七七B.三数六七十

C.二一二三七D.二一二三十

18.传统节日是我国古诗词常用题材,下列诗句与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③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④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a.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 d.中秋节 e.七夕

A.①a ②b ③d ④e B.①a ②e ③b ④c

C.①b ②e ③d ④c D.①b ②c ③e ④d

19.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罗幕轻寒,双飞去。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啼。

⑤孤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⑥西陆声唱,南冠客思深。

A.燕子鹧鸪鸳鸯子规鸿蝉

B.鸿雁子规燕子鹧鸪雁蝉

C.燕子子规鸳鸯鹧鸪鸿蛙

D.鸿雁鹧鸪燕子子规雁蛙

20. 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夜潺湲送客愁②乱山高下出商州③远别秦城万里游④关门不锁寒溪水

A. ③①④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21.根据《忆江南》的词牌,下列诗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广州好②三月正春风③参天擎日舞丹龙④落叶开花飞火凤⑤人道木棉雄

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⑤④③

C.⑤①④③② D.①⑤④③②

22.下面一首七律,填入?、?两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⑴。

谁家独夜愁灯影?⑵?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A. ?花情如随啼鸟识?何处空楼思月明

B. ?如随啼鸟识花情?何处空楼思月明

C. ?花情如随啼鸟识?空楼何处思明月

D.?如随啼鸟识花情?空楼何处思明月

23.对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比喻)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C.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排比)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夸张)

24.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夕阳:表现对华年易老的慨叹。

B.犹喜故人先折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沙鸥:比喻自由自在的心情。

D.低头弄莲子,莲子

..清如水。(《西洲曲》)

莲子:借以表达爱情。

2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错误

..的一项是

A.荀子——《劝学》——战国范晔——《后汉书》——南北朝B.杜牧——《阿房宫赋》——唐朝司马光——《资治通鉴》——宋朝C.吕不韦——《吕氏春秋》——战国归有光——《项脊轩志》——清朝D.王实甫——《西厢记》——元朝李密——《陈情表》——三国

26.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表”指的是奏表,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如《陈情表》。

B.“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如《原毁》。

C.“赋”是古文中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如《阿房宫赋》。

D.“记”是古代用来描绘山川美景,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如《游褒禅山记》。

27.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指唐诗开创期的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他们开拓了诗歌的新题材,

使律诗的形式初步定型。

B.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如“屈宋”即战国时楚国屈原和宋玉,“王

孟”即唐代王维、孟浩然。

C.“两司马”指的是汉辞赋家司马光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D.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散曲有小令和套数,杂剧在格式上主要是曲牌+标题,

格律上要求严格。

2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记时法中,“朔、望、既望、晦”分别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十六和三十。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总角”指的是古代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指代成年。

C.《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初七”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七。

D.《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六合”指东西南北四方,实指“天下”。

2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游序》。

30.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

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31.下列加点的地名和现在的称谓对应,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饮建业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水,不食武昌鱼②姑苏

③维扬

..春雨初霁

..帅下逐客令④临安

⑤李小二初在东京

..时多得林冲看顾

A. 杭州江阴扬州镇江洛阳

B.南京苏州扬州江阴开封

C. 南京苏州扬州杭州开封

D.杭州苏州扬州镇江洛阳

32.对相关课文的理解与鉴赏有误

..的一项是

A.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反对用武力征服的做法,痛恨那种制造借口、表里不一的态度,体现了孔子为人正直、反对战争、讨厌撒谎等优秀品质。

B.韩愈针对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以及士大夫认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社会现实而大声疾呼需要“从师”。

C.《赤壁赋》由游起兴,由景生情,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最后的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D.《鸿门宴》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而又有“为人不忍”的性格,而刘邦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则明显地表现了刘邦谦词卑礼、息事宁人的性格。

33.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

B.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对权贵的抗争。

C.杜牧的《过华清宫》,作者直抒己见,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对比说明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的情状。

D.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描摹了因“积雨”之故,空气润湿,炊烟从树林中缓缓升起的情状,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

34.对下列诗词中典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以杜鹃鸟的鸣叫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

B.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表明诗人感激君王和报效国家的愿望。

C.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易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一展宏图的愿望。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用“折柳”曲,引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之情。

三、文言文基础及阅读(32分,每小题2分)

35.对下面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愀:担心

B. 一日,大母过.余曰过:经过

C.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迅速

D.数.罟不入洿池数:次数

36.对下面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谪戍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亢:抵抗

B.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等到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登记

37.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

..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3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A.殆.有神护者殆:危险 B.吾妻归宁

..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C.追亡逐北.北:逃亡的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尊敬

3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谁为

.大王为此计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A.两个“为”不同,两个“乃”相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乃”也不同C.两个“为”相同,两个“乃”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乃”相同4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

..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C.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能有,输来其间

.. B.一旦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长句,歌以赠之

..也 D.因为

4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 B.(余)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C.唉!竖子不足与(之)谋 D.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

44.下列文言文句翻译有误

..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C.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惨白的月色,清冷的风,这算是美好的夜晚吗?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如果不是我所有的(物品),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要。

45.下列文言文句的翻译有误

..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把他们吸引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很不自信,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文:不久蒙受皇恩,任命我作太子洗马。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46-47题。

(一)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4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A.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

B.而更穷困

..穷困:贫穷

C.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没有才干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称赞

47.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译文: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认为他是错的

B.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译文: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因为我不拘小节,所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被人耻辱D.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译文: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退下来隐居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48—50题

(二)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冀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治安策》)4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A.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庙:佛教的寺院

B.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狱:审案

C.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艾:通“刈”,割

D.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得:恰当、得法

49.下列各句属于文言判断句的一项是

A.其故可知也B.则夷人之三族也

C.人性不甚相远也D.此时务也

50.下列句子全都不属于

...秦灭亡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①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②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④胡亥之性恶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⑥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四、默写和应用(25分)

51.根据的上句或下句的内容,补写出横线上的句子(10分)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刘禹锡《乌衣巷》)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④,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⑥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⑦临渊羡鱼,。(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⑧桃李不言,。(《史记》司马迁)

⑨为人性僻耽佳句,。(杜甫《偶题》)

⑩千淘万漉虽辛苦,。(刘禹锡《浪淘沙》)

52.根据句中的提示,填写横线中的句子(10分)

①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②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③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两岸前景的看法时,引用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

赠》中“ , ”的诗句。

④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坏事虽小,也

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⑤“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

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

⑥“,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古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53.结合诗句,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内容。(5分)

①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②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写出鸟的名称:

③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写出花的名称: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写出我国古代文学家姓名:

⑤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写出我国古代名将姓名:

五、古诗文阅读理解(15分)

5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①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

作者在什么季节里夜宿七盘岭?“平仲”“子规”两个意象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5—56题。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

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同“猪”。③轭: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5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尤_____ ____

②子过.矣! 过__________

③商於子怒而弗应.应____ ____

5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6分)

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应用实践(10分)

57.在距离高考只有一百天的日子里,某校高三级举行了“迎战高考”的誓师大会,大会的会场两边悬挂着一对联,上联是:“三年拼搏图折桂”,下联是“”

(请你根据上联,拟写出下联)(5分)

下联:

58.学军、学农是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两大活动,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请你就学军或学农写一首绝句。(5分)

要求:①可以是七绝或五绝;②平仄不限,但要求押韵;③内容可以写感受,也可以写学军或学农中的某一场面,如:出操、除草……

题目:

内容:

广州市2007年高中语文“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初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0分)

一、背诵默写(30分,每小题2分)

1.A(B.应是“金戈铁马”;C.应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D.应是“凤箫声动”。)

2.D(A.应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B.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C.应是“长

安回望绣成堆”。)

3.B(应是“酾酒临江”。)

4.A(B.应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应是“再而衰,三而竭”;D.应是“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C(A.应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B.应是“几世几年,摽掠其人”;D.应是“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章”。)

6.B(应是“三杯两盏淡酒”。)

7.D(A.“绎”应是“怿”;B.应是“脉脉不得语”;C.应是“譬如朝露”。)

8.B.(应是“千里共婵娟”。)

9.A(B.应是“满地黄花堆积”;C.应是“别有幽愁暗恨生”;D.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10.D(A.应是“一蓑烟雨任平生”;B.应是“折戟沉沙铁未销”;C.应是“凭轩涕泗流”。)11.A(B.应是“金块珠砾”;C.应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应是“孙子膑脚”。)12.B(应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13.A(B.应是“竟无语凝噎”;C.应是“夜泊秦淮近酒家”;D应是“夜深还过女墙来”。)14.C(A.应是“泣涕零如雨”;B.应是“望帝春心托杜鹃”;D.应是“暮霭沉沉楚天阔”。)15.C(应是“羽扇纶巾”。)

二、古诗文知识综合应用(38分,每小题2分)

16.A(①出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出自唐·李贺《北中寒》;③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④出自唐·韩愈《春雪》;⑤出自唐·刘昚虚《阙题》;⑥出自宋·秦观《春日》。)

17.D(①出自唐·徐凝《忆扬州》;②出自唐·白居易《春题湖上》;③出自宋·邵康《山村咏怀》;④出自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18.C(①出自宋·王安石《元日》;②出自宋·秦观《鹊桥仙》;③出自宋·李朴《中秋》;

④出自唐·张建封《竞渡歌》。)

19.A(①出自宋·晏殊《蝶恋花》;②出自宋·辛弃疾《菩萨蛮》;③出自《孔雀东南飞》;

④出自宋·苏轼《浣溪沙》;⑤出自晋·阮籍《咏怀》;⑥出自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20. C (这是唐朝李涉的《再宿武关》。根据押韵,④应排在第三,排除B、D;按诗的内容,

紧接溪水的应是①“潺湲”,所以①应排在第④。)

21.D (这是原广州市长朱光撰写的《望江南·广州好》。《望江南》与《忆江南》是同一个词牌,可根据白居易《忆江南》的词牌特点来判断。)

22.B(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柳中庸《听筝》,可根据律诗的对仗判断。)

23.B(B.正确,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A.借代,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C.对偶,出自唐·杜甫《登岳阳楼》;D.比喻,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24.C(应是“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25.C(归有光是明朝人。)

26.D(《游褒禅山记》应是“发表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属于议论文体”。)

27.B(A“陈子昂”应改为“卢照邻”;C应是“司马相如”;D格式上是“宫调+曲牌+标题,格律上较为自由。)

28.A(B应指未成年时,少年时代;C应指“七月初七”,相传妇女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祈祷,祈求刺绣技巧,称为“乞巧”;D应在“东南西北”前加上“天地”。)

29.C(“某”应是常见的自称方式。)

30.D(“始龀”指代七岁,“弱冠”指代男子二十,“而立”指代三十,“不惑”指代四十,“知

命”指代五十,“花甲”指代六十,“古稀”指代七十,“耄耋”指代七八十岁。)31.C

32.D(应是表现刘邦狡诈多端的性格。)

33.B(A应是“画面静中有动”;C应是“用形象化的表述,含蓄地批评了玄宗的荒淫给人民带来的痛苦”;D应是“表现了农家闲散安逸的生活”。)

34.D(A应是“哀怨、凄凉、思归的情思”;B“感激”错;C应是“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文言文基础及阅读(32分,每小题2分)

35.C(A应是“忧郁”;B应是“来访”;D应是“密”。)

36.B(A应是“高”“强”;C应是“估计”;D应是“考订”。)

37.D(A“颁”通“斑”,“斑白”;B“景”通“影”,“影子”;D“生”通“性”,“本性”。)38.A(应是“大概”。)

39.B(“为”,介词,替 / 助词,用于疑问句末,表反问;“乃”,副词,于是,就 / 副词,才。)

40.C(C“那么,就”,连词,表推断的结果。A“怎么”,疑问代词/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B“又”,连词,表并列/“将要”,副词;D“被”,介词,表被动/“比”,介词。)41.B(“谦”,一般形容词,谦虚。A形容词作使动,“使……活”;C名词作状语,“往南”

“往西”;D形容词作动词,“弄错”。)

42.B(A古义是“不能行走”,今义是“不可以”;C古义是“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很”

“特别”;D古义是“于是创作”,今义是表示原因或理由的一个连词。)

43.B(省略的应是“妪”。)

44.C(应为“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45.B(“自信”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译文是“邹忌信不过自己,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

46.B(穷困:窘迫,困窘)

47.B (A应为“鲍叔始终对他很好,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C应为“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D应是“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

48.A(庙:太庙。当时佛教还未传到我国。)

49.D(判断句的关键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时务”是名词短语;另外三项的谓语都不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50.C(作者认为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胡亥,而在于择师不良,教之不得法。符合这个意思的只有①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四、默写和应用(25分)

51 ①飞入寻常百姓家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⑤通古今之变⑥乌鹊南飞

⑦不如退而结网⑧下自成蹊

⑨语不惊人死不休⑩吹尽黄沙始到金

[10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不得分。]

52.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④勿以善小而不为

⑤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⑥路曼曼其修远兮

[10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不得分。]

53.①重阳②喜鹊③牡丹④范仲淹⑤项羽

[5分,每个1分。(①诗句出自《九日》唐代杨衡,诗句出自《鹊》唐代韩溉,③诗句出自《牡丹》清代刘灏,④岳阳楼对联,⑤诗句出自《项羽》清代郑板桥。)]

五、古诗文阅读理解(15分)

54.春季。“平仲”表达了作者的清白之意,“子规”寄托了作者的离愁(思归)之情。

[6分,每点2分。“子规”意象只答“凄惨”不得分。]

55.①责备②错③回答

[3分,每个1分。]

56.①套上(曲木)以后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

[4分。“既”1分,“就”1分,“解”1分,“破一畦”大意1分。]

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

[2分。大意1分,“诏”1分。]

六、应用实践(10分)

57.示例:百日冲刺志屠龙(志登科)。

[5分。内容2分,对仗2分,以“平声”结束1分。]

58.示例:

出操

曙光初照练兵场,“战士”出操斗志昂。

立定稍息齐步走,何惧烈日肆虐狂。

除草

锄头肩上扛,除草劳动忙。

掌上血泡现,更惜盘中餐。

[5分。写出四句1分,第二、四句押韵1分;内容2分,意境1分。不写题目扣1分。]

附:文言文阅读文段参考译文

(一)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干。那时管仲家境贫寒,(分财利时)他时常欺负鲍叔牙,而鲍叔始终对他很好,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

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管仲被重用之后,在齐国执政,桓公以此成就霸业,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二)

夏、商、周三代作天子(统一天下)都能延绵几十代,秦作天子(统一天下)只有两代就灭亡了。人的本性相差并不很远,为什么三朝的君王能有“道”且延绵长久,而秦朝却无“道”且短促呢?其中的缘故是可以知道的。古代的君王,太子一降生,就要举行典礼,官员们都穿着庄重态度恭敬,在南郊拜见他,凡路过王宫时都要下车,经过太庙时都要小步快走,太子还在襁褓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等到他儿童时期懂些事情了,三公、三少这些老师就开始向他阐明孝道、仁爱、礼义等知识,用这些来引导教育他,驱逐那些邪恶的人,使他不能见到那些恶劣的行为。在这时挑选的都是天下端方正直的人,那些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良好品德的人护卫着他,让这些人和太子呆在一起。所以太子一出生看到的就是正当的事情,听到的就是正确的言论,所遵循就是正直的道理,他的周围都是正直的人。到了秦代就不是这样了。秦王让赵高作胡亥的老师教他审案,所学的除了砍人的脑袋、割人的鼻子,就是灭人的三族。胡亥头一天即位,第二天就杀人。那些忠心劝谏的人,都被认为是诽谤,那些为国家考虑长远的意见都被认为是妖言,他对待杀人就好像割草一样。难道是胡亥的天性恶劣吗?这是因为用来引导他的不是正理的缘故啊。天下的命运,悬在太子的身上,太子的善良,在于早期的训教和挑选的左右近臣。训教得法,左右近臣正直,那么太子就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会安定了。《尚书》中说:“(天子)一个人有了(生儿子的)喜庆事,天下百姓都会仰仗他。”这是现实最紧要的事务啊。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曲木),一套上(曲木)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因为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文言虚词题 ⑴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4.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6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 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 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对古诗词的解读与赏析,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要领,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阅读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赏析能力。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是诗词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悟意。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歌——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人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 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作者: ————————————————————————————————日期: ?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注释]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②长杨:汉代宫殿。 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8.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6分) (五)(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六)(2015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历县.在今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命题规律 .从选材上看,所选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有时也会涉及非名家的名篇作品。 2.从题材上看,赠别诗、写景抒情诗、羁旅思乡诗等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3.从考点上看,重点考查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的考查还是隐含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4.从题型上看,2017年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5分;一道主观题,6分。2018年变为一道4选1的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命题角度1鉴赏形象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一、(2018全国Ⅱ·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D项,“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错。诗的第五句中,“端溪石池”指端砚,五、六句的意思是在砚台中研好了浓墨,在烛光映射中挥毫。这是诗人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本诗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酒”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复把”时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个“酒”如同进军的旗鼓,勇士气吞万里的声势在这里重现;第二个“酒”展现了凯旋庆功的场面,复饮反映了战 争胜利、狼烟尽扫后的自豪。 二、(2017全国Ⅱ·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附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无① 刘长卿 春风倚掉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员外郎。②青袍:唐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张舍人之江东》记叙了张舍人在秋季欲暮时分乘船踏上旅途时的情景,诗人以“―雁”和“孤帆”代指离去的友人,暗指友人此行的孤独和自己的不舍。 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倚”字,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 C.《送严士元》中,诗人凋动了各种感官,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其间融入了诗人的深情厚谊。 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昌阻风①

五年级古诗赏析和阅读题

五年级下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的书目有《海底两万里》《草房子》《小学科学知识故事》(高年级) 1.《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海底两万里(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于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连载于法国《教育与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单行本发行于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无插图);插图本出版于1871年11月16日,插图由Edouard Riou和Alphonse de Neuville 绘制,Hildibrand雕刻。[1] 本书早在1902年便被翻译到中国,题为《海底旅行》,译者卢藉东、红溪生,据日译本转译(日译本则据英译本转译),最初连载于《新小说》,只可惜并未刊完。这也是本书最早的中译本。[2]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来在《神秘岛》中介绍他是印度的达卡王子),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阿龙纳斯一行人在旅途中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他们的船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南极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脱离困境;鹦鹉螺号在大西洋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这艘驱逐舰的国籍在原文中并未说明,在《神秘岛》中才说明是英国)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鹦鹉螺号”航行线路 旅行路线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