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结构_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_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结构_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_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结构_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_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结构_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_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3

———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林毅夫 姜 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摘 要: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包括银行业结构)究竟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否具有作用,

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

构,对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如果金融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

匹配,将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起阻碍作用。基于此,

本文利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6)01-0007-16

近些年来,关于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银行体系规模和结构是衡量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重要指标。然而,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包括银行业结构)究竟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否具有作用,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有有关金融体系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发展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接着分析了金融体系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如果金融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匹配,将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起阻碍作用。最后,本文利用中国的分省面板数据,对我们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知道,来自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是中国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大量的资金通过银行体系配置到各个地区和行业中,银行业结构能否与实质经济结构相匹配,银行体系能否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率和竞争力的地区和行业,并对该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无法获得分行业的银行信贷数据,在这里,我们利用分省的经济金融数据对分省银行业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具有更加收稿日期:2005-11-08

作者简介:林毅夫(1952110-),男,台湾宜兰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系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姜 烨,女(1977112-),陕西榆林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3 感谢国家教育部“985”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研究》,(项目批准号:04JJD790001)对本研究的资助,感谢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匿名评审人、评论人吴军教授、刘晓峰博士等人的宝贵意见。2006年第1期

(总307期)金融研究N o 11,2006G eneralN o 1307

7

 

8 金融研究总307期

集中的银行业结构的地区与具有分散的银行业结构的地区相比,哪个更有利于经济发展?银行业结构与实质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实证结果为我们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后,发展战略对比较优势的偏离程度、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地影响。

一、相关研究

在主流的对金融体系结构的研究范式中,金融体系结构通常被分为两种,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于究竟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从19世纪就开始了争论。他们在对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中介体系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加以比较后形成以下两种观点的分野①:(1)“银行主导观”:支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强调银行等金融中介在执行信息生产、实施公司控制、动员资金等功能方面比市场具有优势,从而利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如Stiglitz(1985),Shleifer和Summers(1988),Shleifer和Vishny(1986,1997),Allen& G ale(1997,1999,2000),Rajan和Z ingles(1998)等。(2)“市场主导观”:Rajan(1992),We2 instein和Y afeh(1998),Wenger和K aserer(1998),Boot和Thakor(2000),Hellwig(1991)等人则分析了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的弊端,认为在这种结构下,金融中介机构会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发展会带来负面效应;另外银行具有天生的谨慎倾向性,使得这种金融结构不利于公司创新和增长,如日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上具有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涉及不同的金融风险产品,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只能提供最简单、最基本的风险管理服务。当一些经济学家们正在为不同金融体系的优劣性争论不休的时候,Allen和G ale(2000)从实质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全新的观点:金融体系是复杂的,市场和中介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偏好选择这一种或是另一种金融体系类型要依赖于每种经济的特定性质,最终的结构选择也依赖于参与者的对不同金融制度安排的需求。

“金融法律观”(以Shleifer和Vishny等为代表)同样否定了关于金融结构优劣问题争论的意义,认为金融是一组契约,这些契约的有效性取决于法律的性质及其实施机制,运行良好的法律体系有利于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提供的功能。因此,区分各国支持金融交易的法律系统效率的差异比区分银行型与市场型金融结构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经济学家在何种金融结构最有利于经济增长方面仍未达成共识,这是因为所有上述研究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根本性的缺陷,就是仅仅从金融体系一方面来讨论金融体系与实质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对实质经济本身的考虑。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为实质经济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服务的,所服务的实质经济对象不同,金融体系在发展水平和结构方面都会有所差异。金融体系的优劣、效率高低是相对于其所服

①关于两种不同金融体系优劣对比的详细综述可参见Levine和K ing(1997)。

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9 

务的实质经济而言的。因此,从金融体系单方面来考察其优劣是无法得出确定性的结论的,这正是现有的文献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须同时考察金融体系和实质经济两个方面的特征,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才能得到对于金融体系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清晰解释。

经济学家们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和竞争的银行业结构究竟哪种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论。G uzman等人(2000)从信贷配给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垄断的银行结构会减少资本积累,更容易导致信贷配给,且在垄断的银行结构下信贷配给的后果比竞争性银行结构下的信贷配给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垄断的银行业结构所带来的成本很有可能超过它所带来的好处,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Dewatripont 和Maskin(1995)以及Xu和Huang(1999)则从项目选择效率的角度出发,分析集中的(垄断的)和分散的(竞争的)银行体系在解决贷款承诺问题的差异,他们认为,分散的、竞争的银行体系类似于外部融资,通常能够在发现项目状况不好时及时终止再贷款,从而较好的解决承诺问题,而集中、垄断的金融体系类似于内部融资,通常融资主要来自于受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银行,政府干预保护带来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解决承诺问题。因此,垄断的、银行集中度高的银行业结构往往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竞争的、银行集中度低的银行业结构伴随着较高的经济增长。从关系融资理论(Relation2 ship Lending)的角度出发,Petersen和Rajan(1995)以及Rajan和Z ingales(1999)认为银行业的垄断并不一定会降低融资的效率。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者进行甄别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另外,垄断的银行结构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度竞争,防止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因此银行体系的垄断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有利的。在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之后,Cetorelli和Peretto(2000)、Cetorelli和G ambera(2001),则认为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并不能明显被判断出来。

在实证研究方面,无论是对于上述哪种观点,都有很多文献为其提供经验支持。Black和Strahan(2000)分析了美国的跨州数据,发现在银行集中度较低的州,新企业创建的数量更大。Carlin和Mayer(2003)的研究表明,银行集中度与OEC D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银行集中度低的国家通常R&D份额高,同时,那些依赖于外部融资的行业增长也更快。但是,他们在研究时进一步发现,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早期,结果却是相反的,即银行集中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快。同样,Bonaccorsi和Dell Ariccia(2000)在分析意大利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的数据时也发现,总体而言较高的银行集中度对新企业的创建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这种正向效应在那些信息不透明的行业表现得更加明显。Cetorelli 等人(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那些依赖于银行融资的部门提高效率,但对整个经济而言则带来了效率的损失。

正如林毅夫、章奇等人(2003)所认为的那样,在所有讨论银行结构影响的增长模型中(无论是局部均衡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都仅仅关注了垄断的银行结构与竞争性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而没有考虑到不同银行分工的差异,即不同银行在提供金融功能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不同:由于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对不同活动规模、性质

的企业提供金融功能和服务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而企业对金融功能具有各方面的需求,合适的金融和银行结构应该能够及时地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才能在此过程中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一个能够较好分析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和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不仅仅要看这种银行结构是否有利于银行间的竞争,还要看它是否有利于银行间的分工,是否能更有效地使得银行在提供金融功能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居民的资产选择需求。

二、分析框架及待检验假说

本文在对金融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发展关系进行考察时,不仅基于金融体系本身,同时还更加关注金融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匹配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我们的基本分析框架来自于林毅夫所提出的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①。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定义为: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相对规模。该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在于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此外,与上述经济金融活动相伴随,经济主体还会对金融体系产生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信息生产等从属功能的需求②。金融体系通过各种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提供或实现上述金融功能和服务。在金融体系的两个核心功能中,配置资金的功能是最为基本的功能。这是因为,金融体系必须以一定的回报和风险,将资金从分散的所有者手中动员起来,配置给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生产的企业,以保障经济活动地正常进行。如果在每一生产活动期,金融体系能够将动员起来的资金进行最优地配置,即依次按回报和风险的平衡,让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中,经营良好、信用可靠的企业得到更多投资和生产所需的资金。那么,每一期动员起来的资金就能够获得最高的回报和最小的风险,并创造最大的剩余,这样到下一期会被动员起来的资金也会最多,生产中,可以被动员的资金(也就是上一期的总剩余)就会最多。反之,如果配置不好,回报就不会最大、风险就不会最小,这样,在下一期生产中能够动员起来的资金就不会最多。所以,金融体系的配置功能的效率决定了资金动员能力的大小。进一步地,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而言,由于要素禀赋结构的不同,比较优势是不同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业区段也会因此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业和产业区段中的企业,除了经营者的经营能力、信用状况和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存在差异之外,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所需的资金规模、技术创新、市场风险等的特性也将不同,由此决定了经济结构会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各种制度安排,比如,正式金融安排和非正式金融安排,正式金融安排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及间接融资中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等,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信息收集和生产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从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来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

①②从个人来说,金融体系的存在还提供了分散个人金融资产风险,解决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时间不一致或其他形态的个人收入和支出矛盾的可能性,本文将不讨论这些功能。

关于该理论的详细论述可参见林毅夫(2004,2005)。

10 金融研究总307期

一个经济体金融结构的优劣取决于:金融结构中各种金融制度安排的特性与按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所决定的实体经济结构中企业的资金规模,以及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风险等特性的匹配程度,当二者的特性相互匹配,能够使金融体系所动员起来的资金实现最优的配置,从而使金融体系能够最大地动员资金,这样的金融结构就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最优的金融结构。

在中国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中,银行的间接融资安排是最为主要的制度安排,在经济金融活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和银行体系相比,虽然90年代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直到90年代初,它才真正开始得以发育,直至现在其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而金融资产中一直以银行信贷为主,2/3的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体系(尤其是国有银行),银行为企业所提供的资金量是企业通过股市筹集资金量的6倍(IFC ,2000)。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着重考察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强调了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在提供金融功能时的比较优势,而就我们所关注的银行业结构而言,它反映的是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提供金融功能时的比较优势加以分析。

此外,由于中国仍然是一个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中国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源泉。因此,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的比较优势①。

首先是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单位资金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大银行集中的资金量比较高,它们发放贷款的审批环节多、审批链条长。同样一笔资金如果贷给一个大项目,只需要进行一次复杂的审批程序,单位资金分摊的交易成本就比较低。但是,如果把这一笔资金分散地贷放给若干个中小项目时,就必须按照几乎同样复杂的程序进行若干次审批,单位资金分摊的交易成本就相对比较高。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从大银行融入小额资金,不如从中小银行融入同样额度的资金划算,因为后者的贷款审批程序比较简单。其次,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信息成本比较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对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资信审查;贷款发放之后要对所贷放的资金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些都依赖于所掌握的关于企业从事项目的质量、企业的管理水平等等方面的信息。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大,所以必须采用多级的分支行代理体制。但是多级分支行代理体制的一个内在的特征是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分支行的工作人员会随其业绩的好坏而发生职务升降和流动。这样一来,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很难对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建立起足够的信息积累。即使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银行职员能够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为中小企业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信息披露制度约束,其经营信息缺乏透明度。中小企业经营信息的这种非“公开性”,使得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很难向其上级解释。大银行对于大企业和大项目,则能够相对容易地建立起信息积累。与大银行的情形不同,中小银行的服务对象比较集中于特定的较小的区域内。小银行对于所在地区内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信状况比较了解,而且容易建立起持续的信息积累。所以从

①此处的分析参考林毅夫、章齐、刘明兴(2002),载于林毅夫(2004)。

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1 

大银行角度来看,贷款给中小企业就必须比中小银行支付更多的信息成本。再次,大银行由于资金庞大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它们往往会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就很难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很难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大银行倾向于较少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此可见,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相比,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由建国之初所实施的重工业赶超战略而建立起来的,它的特征是资本密集度相对高,企业规模相对规模大,而非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大多都遵循了比较优势,以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对大、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的比较优势的分析时同样可以推广到对非国有企业分析。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相比,在为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时不具比较优势。

银行业结构的最常见的衡量指标是银行集中度,它反映的是大银行与小银行的相对规模,银行集中度高意味着大银行在经济中的相对份额高,反之,意味着分散的中小银行相对份额高。如果经济中,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较高,由于大银行不能有效地为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提供金融功能,因此大银行相对份额,即银行集中的提高,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假说:

假说一:经济结构和银行业结构的匹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大型企业的比重越高,银行越集中,越有利于经济发展;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越大,银行越分散,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以上的分析是不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况。在政府介入经济的情况下,政府所推行的发展战略会对银行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关于其背后的机制,在林毅夫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已做过详细的分析,这里不在赘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假说是:

假说二: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地影响,承担赶超任务越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假说三:银行业集中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反之,银行业集中度越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假说三背后的机制事实上是假说一和假说二的综合结果,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变革的大背景是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然而一旦存在政府赶超发展战略的影响,银行集中度发生扭曲,即形成过高的银行集中度,与实质经济结构不匹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计量模型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发展战略、银行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是各省实际人均G DP ,解释变量是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的交叉项、发展战略以及银行业结构。此外,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我们还要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我们的基本计量方程设定如下:

y it =α+β?DS it +γ?BS it + ?ES it ?BS it +BX it +λi +u t +εit

(1)其中,下标i 表示省份,t 表示时间,λi 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目的在于控制省份的

12 金融研究总307期

固定效应,u t 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是一个不随省份的不同而变化的变量,它解释了所

有没有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和时间有关的效应。εit 为随机挠动项,它服从独立同分布。

y it 是i 省t 年的真实人均G DP 的对数值,DS 是表征发展战略的变量,ES 是表征经济结构的变量集,ES 是表征银行业结构的变量,X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集合。

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衡量各地区所推行的发展战略的赶超程度。林毅夫(2002)构造了一个技术选择指数(TCI )来度量发展战略的特征,其中的原理是:如果一个经济体中的政府推行的发展战略是遵循比较优势的话,那么该经济的资本密度应该内生于其要素禀赋结构。换言之,给定要素禀赋结构,该经济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密度。如果该经济的资本密度越是偏离这一最优的资本密度,就说明这个经济推行了赶超程度更高,更加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经济的扭曲就越大①。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间接度量地区对比较优势战略的偏离:DS =TCI -TCI 3=TCI -ω,这里,TCI 3是给定一个经济体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的最优TCI 。如果政府所选择的发展战略没有违背自身的比较优势,那么我们预期DS =0。如果政府选择了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即推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我们预期DS >0。DS 的实际取值越是大于0,则表明赶超力度越大,或者赶超的特征越强。进而言之,给定ω之后,TCI 越大则赶超的特征越强。

那么,上面的计量方程改写为:

y it =α′+β1?tci it +β2?tci 2it +γ?BS it +6k k ?ES kit ?BS it +6l

δl ?X lit +λi +u t +εit (2)这里α′=α+β?ω2,β1=-2βω2,β2=β。预计β1<0,β2>0。

具体而言,计量方程中的各变量分别的含义如下:

y it :是i 省在t 年的真实人均G DP (lnrjgdp );

tci :是技术选择指数;

BS :是表征银行业结构的变量,即银行集中度,在这里,我们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中、农、工、建)的存款额、贷款额在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总额中的比重作为银行集中度的数值,concen-deposit ,或concen-loan ;

ES :是表征经济结构的变量,包括rbig 和rnsoe ,即大型企业比重和非国有经济比重;因此,这里的6k

k ?ES k ?BS = 1?rbig ?BS + 2?rnsoe ?BS ,即:6k

k ?ES k ?BS = 1?rbig ?concon-deposit + 2?rnsoe ?concon-deposit = 1?rbig-conde + 2?rn 2soe-conde 或者6k

k ?ES k ?BS = 1?rbig ?concon-loan + 2?rnsoe ?concon-loan = 1?rbig-conl + 2?rnsoe-conl

X 是控制变量,包括:

invr :资本形成率,作为物质资本的代理变量;

edu-p 和:edu-h :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分别是受过初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lnrjgdp 85:表征经济增长初始条件的指标,即1985年真实人均G DP ;

findev :金融发展水平,即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在G DP 中的比重;

①关于TCI 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详见林毅夫等,

《技术选择指数的测量和计算》(I -II )(2002,2004)。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3 

fsgdp :政府财政支出在G DP 中的比重;open 和f di :表征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分别表示进出口总额在G DP 中的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资在G DP 中的比重;

gdpdefl :是G DP 平减指数,用以衡量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我们的分析对象是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期间的银行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状况,由于数据缺乏,这里没有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海南省。另外,我们还将重庆的数据和四川省的数据加总起来。我们所基于的数据除表征人力资本的两个变量来自于香港城市大学LI K ui -Wai 教授提供的分省人力资源数据①外,其他的相关的分省金融数据来自于《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1986-2004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1999-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分省经济增长相关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论坛数据:1970-2002年经济增长数据②。有关上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下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被解释变量lnrjgdp

711866120169330825178819991540436解释变量tci

2134215201933876311141126108379tcisq

6135544551691983113021553710125rbig -conde 013037572

011255434010000156017791406rns oe-conde 012892731

011230826010140192016384777rbig -conl 013029331

01122541701000015711037851rns oe-conl 012952807

011258442010151487016505126concen-deposit 018027548

01145337601416600411627404concen-loan 018121082

01167667801400444111632975控制变量invr 014278583

010939096012391663019006302edu-p 011693789

010291988010893351012437018edu-h 010076863

010072398010014901010410726lnrjgdp 8561417783

0154532935171950281186013findev 018622078

01272443101376391621526351fsgdp 011263287

010496659010467909013480023open 011343596

01148955201008421711082711g fdi 010231475

01035157801000023101203313gdpdefl

2141384501865286601951570341525346①②该数据来自w w w 1fed 1org 1cn ,由刘明兴等收集整理。

该数据可在http ://fbstaff 1cityu 1edu 1hk/efkwli/ChinaData/Prov %20Data 1xls 下载得到。

14 金融研究

总307期

下图1-4直观地反映了主要解释变量同经济增长和发展(真实人均G DP )之间的关系。图1给出了技术选择指数(发展战略)和人均G DP 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技术选择指数(TCI )越高的省份,人均G DP 越低。图2中,无论是1985-2002年的平均值还是各年值,

银行集中度与人均G DP 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即银行业结构越集中的地区,人均G DP 越低,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地发现,除三个直辖市由于受到明显政策性扶持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偏离外,东部沿海各省基本上都位于图的偏左上方,即银行业结构相对分散,人均G DP 较高,而西部各省都位于图的偏右下方,即银行业结构相对集中,人均G DP 较低。图3向我们展现了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同大量国内外的研究一样,无论是年度平均值还是各年值,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关系。图4所反映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本节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大企业比重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非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会促进经济增长。

图1 技术选择指数与人均G DP

上述各图为我们的假说提供了初步的经验支持和一些基本的结论,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的结论,我们还需进一步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由于计量方程中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中的个别变量是内生变量,因此在分析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变量的内生性加以控制,我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工具变量法以及G M M 方法来实现对内生变量的控制。

四、计量结果及解释

表2首先给出了基于不同方程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w o -way fixed -effect m odel )的估计结果,其中省份效应和时间效应都得到控制。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 )结果列在表2的底部,检验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零假设,从而支持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5

 

图2 银行业结构与人均G

DP

图3 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均G DP

根据表2给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β1和β2在所有的模型中的符号都与预期的相同,而且估计结果在统计上都是较为显著的。此外,表2也显示,无论是哪个变量做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银行集中度的的提高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即γ<0,在控制了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后,银行存款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程度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银行存款所具有的市场决定性。 1的符号在除(1)以外所有模型中均符合预期结果,即大企业比重高的省份,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或者也可以说中小企业比重高的省份,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然而, 2的符号在绝大多数的模型中与预期相矛盾,即绝大多数结论支持的是:非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结果不符合理论预期和现实中国的情况。

就其他控制变量而言,初始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率、经济开放度和宏观经济稳定的估

16 金融研究总307期

图4 银行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匹配与人均G DP

计结果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并且符号都与预期的相同。然而,金融发展水平的估计结果与预期不一致,而人力资本的估计结果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造成上述部分结果与预期相矛盾的原因在于计量方法的不当。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事实上,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是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变量,然而,表2的各模型并没有对上述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加以控制和解决,因此,结果是有偏的。

表2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1)

(2)(3)(4)(5)(6)tci -01033

-01069-01053-01027-01066-01076(01061)

33(01060)33(01046)33(01062)33(01062)33(01046)3

tcisq 01002

0100301003010030100201007(01008)

33(01008)33(01006)33(01008)33(01008)33(01006)33rbig -conde -01372

010*******(01086)

333(01124)(01092)rns oe-conde 01417

0161401038(01079)

333(01089)333(01078)concen-deposit -01429

-01068(01098)333(01077)3rbig -conl 01190

0111801206(01089)33(01128)

(01090)33rns oe-conl -0144301589

01007(01081)333(01091)

333(01076)concen-loan

-01368-01225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7

 

(1)(2)(3)(4)(5)

(6)(01111)333(01080)

333lnrjgdp0-01007

-01006(01002)333(01002)

333invr 01383

01388(01076)333(01075)

333edu-p 010*******

(01211)(01211)

edu-h -21006-21321

(31841)(31793)

findev -01443

-01471(01044)333(01043)

333fsgdp 0119001085

(01247)(01244)

open 01183

01188(01058)333(01057)

333g fdi 11016

01987(01227)333(01222)

333gdpdefl -01098

-01106(01023)333(01023)

333constant 61607619109517026155461859

851236(01105)333(01124)

333(291332)333(01107)333(01140)333(291153)333Observations 383383

383383383383Num of prov 2828

28282828Adjusted R -squared 01940194

0197019401940197Hausman T est (P )0101

01000103010101010102 注:11估计系数下方的数字为标准差;213,33,333分别表示在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表3分别给出了工具变量法和G M M 法的估计结果,其中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为内生变量。在工具变量估计中,我们用上述内生变量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并控制住了省级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在G M M 估计中,我们用解释变量的一期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一阶差分的工具变量。此外,在I V1和G M M1中,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是存款集中度,在I V2和G M M2中,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是贷款集中度。从表3中各模型的结果来看,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和哪个代理变量,结果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符号与预期基本一致,差别仅在于部分变量的显著水平有所不同。由于G M M 法不仅克服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时间序列上的自相关性以及横截面上的异方差性,G M M 法较I V 法更有效,因此,这里我们更加信赖G M M 法的结果,I V 法作为对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18

 金融研究总307期

具体而言,首先来看我们所感兴趣的各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表征发展战略对比较优势偏离程度变量的系数-β1和β2-的符号与预期一致,即发展战略对比较优势偏离程度的降低会促进经济增长;表征银行业结构变量的系数γ<0(无论是哪个变量做为银行业结构的代理变量),这说明银行集中度的的提高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与预期的方向一致;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叉项系数 1和 2的符号也均符合预期结果,即 1>0,大企业比重高的省份,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2<0,非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会促进经济增长。从上述各变量系数估计结果的显著水平来看,G M M 法比I V 法的显著水平明显提高,均达到1%。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其他控制变量的系数:初始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投资率、经济开放度和宏观经济稳定的估计结果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并且符号都与一般文献中的理论预期和实证结果的相同,即金融发展水平、投资率以及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宏观经济波动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人力资本的估计结果在两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结果不一致,但G M M 的结果表明,受过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高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与预期结果一致。政府支出在G DP 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各模型中均不显著。

表3 工具变量法和G M M 法估计结果I V1

G M M1I V2G M M2tci -01048

-01441-01061-01539(01050)

3(01088)333(01051)3(01085)333tcisq 01008

010520100901067(01006)

3(01013)333(01007)3(01013)333rbig -conde 01121

11145(01179)

(01177)333rns oe-conde -01035

-21282(01198)

(01331)333concen-deposit -01004

-11600(01180)

(01219)333rbig -conl 01255

01946(01171)(01152)333

rns oe-conl -01037

-11729(01176)(01275)333

concen-loan -01109

-11583(01165)(01188)333

lnrjgdp0-01004-01002-01003-01001

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9

 

I V1

G M M1I V2G M M2(01003)

(01001)333(01003)(01001)333findev 01686

014870168501266(01081)

333(01256)33(01071)333(01230)33invr 0130401247

0133201407(01084)(01267)

333(01082)(01251)333edu-p -011911101

-0113111096(01237)(01494)33(01249)

(01469)33edu-h 4123026106741433

281810(41412)(51002)333(41375)

(41733)333fsgdp -01039-01553-01099

-01067(01324)(01672)(01320)

(01627)open 011650130201157

01468(01067)33(01187)333(01066)

33(01179)333g fdi 015741103001619

11218(01268)33(01748)33(01254)33(01667)3

gdpdefl -01107

-01032-01110-01060(01028)333(01038)

(01027)333(01044)constant 7127971455

7137281172(01180)333(01307)

333(01180)333(01324)333Observations 383383

383383Num of prov 28

28

2828Sargan T est 171133

167135AR (2)T est -6181-6148 注:11估计系数下方的数字为标准差;213,33,333分别表示在10%,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31在IV 估计中我们以银行业结构、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叉项以及金融发展的滞后一期、二期值作为工具变量;41在G M M 估计中我们指定银行业结构、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交叉项和金融发展为内生变量。

五、结 论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发展战略、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后,发展战略对比较优势的偏离程度、银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地影响:赶超程度越小,银行业结构越20

 金融研究总307期

分散的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越高;大型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银行集中度的降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这些结果有效地支持了我们前面所提出的假说。

就政策含义而言,由于中国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最优经济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导,而中小银行能够更有效地为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功能和服务,因此,与最优经济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应该是以中小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逐渐将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调整为以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1Allen ,F 1and D 1G ale (1995),“A W elfare C om paris on of the G erman and U 1S 1Financial System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9:179-2091

21Allen ,F 1and D 1G ale (1997),“Financial M arkets ,Intermediaries ,and Intertem poral Sm oothing ”,Journal of P olitical Economy ,105:523-5461

31Allen ,F 1and D 1G ale (1999),“Diversity of Opinion and Financing of New T echnolog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8:68-891

41Allen ,F 1and D 1G ale (2000),C om paring Financial Systems ,Cambridge ,M A :MIT Press 1

51Arnold and W alz (2000),“Financial Regimes ,Capital S tructure ,and G rowth ”,European Journal of P olitical Economy ,16,2000,491-5081

61Bencivenga ,V 1R 1and B 1D 1Smith (1991),“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 rowth ”,Review of Economics S tudies ,58:195-2091

71Boot ,A 1W 1and Thakor ,A 1V 1(1997),“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Review of Financial S tudies 10:693-7331

81Boot ,A 1W 1A 1and A 1Thakor (2000),“Can Relationship Banking Survive C om petition ?”,Journal of Finance ,55:679-713191Carlin and M ayer (2003),“Finance ,investment ,and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 ol 169(1):191-2261

101Cetorelli ,N 1and M 1G ambera (2001),“Banking S tructure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 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In 2dustry Data ”,Journal of Finance ,56:617-6481

111Cetorelli ,N and Pietro F 1Peretto (2000),“Olig opoly Banking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 o 1121Dewatripont ,M 1and E 1M askin (1995),“Credit E fficiency i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ies ”,Review of Economic

S tudies ,62:541-5551

131G reenw ood ,J 1and B 1Smith (1996),“Financial M arkets i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 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 ontrol 1

141G uzman M ark G 1(2000a )1“The Economic Im pact of Bank S tructure :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view ,Second Quarter ,20001

151G uzman M ark G 1(2000b )“Bank S tructur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G rowth :A S im ple M acroeconomic M odel ”,Economic Theo 2ry ,20001

161Hellwig ,M 1(1991),“Banking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e ”,In :European Financial Integration ,Eds :G iovan 2ni ,A 1and C 1M ayer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35-631

171Levine ,R 1(1997)1“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 rowth :Views and Agenda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Ameri 2can Economic Ass ociation ,v ol 135(2),pages 688-7261

181Petersen ,M 1A 1and R 1G 1Rajan (1997),“T rade Credit :S ome Theories and Evide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 tudies ,10:661-6921

2006年第1期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21 

191Rajan and Z ingales (1998),“In formation Reliability and a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 tudies 51:415-4321

201Rajan and Z ingales (1999),“Financial Systems ,Industrial S tructure ,and G rowth ”,M 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 o 1

211Shleifer and Summers (1988),“Breach of trust in hostile takeovers ”,In C orporate T akeover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 1Auer 2bach ,Chicag o Press 1221Shleifer and Vishny (1986),“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 olitical Economy ,94(3):461-4881231Shleifer and Vishny (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 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2):737-7831

241S irri ,E 1R 1and Tu fano ,P 1(1995),“The Economics of pooling ”,in Crane D 1B 1et al 1(Eds 1),The G 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Functional Approach ,Harvard University School Press ,Cambridge ,M A 1

251S tiglitz ,J 1E 1(1985),“Credit M arkets and the C ontrol of Capital ”,Journal of M 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7:133-1521261S tiglitz ,Joseph E 1,and Andrew W eiss (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 arkets with Im perfect In 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73-4101

271W einstein and Y afeh (1998),“On the C osts of a Bank -Centered Financial System :Evidence from the Changing M ain Bank Re 2lations in Japan ”,Journal of Finance 53,635-721

281W illiams on ,S tephen D (1986),“C ostly M onitoring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 ”,Journal of M on 2etary Economics 18:59-1791

291Xu ,Z 1(2000),“Financial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G rowth ”,Economic Inquiry ,381

301林毅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中国经贸导刊,1999年第17期311林毅夫,试论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北京大学经济中心午餐讨论会第一讲简报,2004

321林毅夫、蔡 、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999331林毅夫、刘明兴等,关于技术选择指数的测量与计算,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 o 1C2002003,2002341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世界经济,2002

351林毅夫、章奇、刘明兴,银行业结构的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361林毅夫,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初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05

Abstract :Whether financial system 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is still in heated dis 2puted 1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structure ,especially bank structur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1We find that it will prom 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f bank structure matches economic struc 2ture ,and vice versa ,it will impe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owth 1Further m ore ,we use China ’s province level panel data to verify the finding 1

K ey w ords :economic structure ,banking industry struc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杨 骏)(校对:GH )22 金融研究总307期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优度评价

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及优度评价 摘要:本文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优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优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得出了关于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综合评价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一定区域经济内的产业构成和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比例,以及其相互间发生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它从两个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和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内在作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及其作用方式演化的规律,二是从“量和比例的关系”角度静态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产业间技术经济数量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具有三大特性,即层次性、相关性和相对性。 区域经济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便是一种常见的划分方法。本文中所说的产业结构,主要侧重于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通过产业的产值比重而体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则主要表现为各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动。本文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来测定产业结构变动。该指标将区域经济划分为多个产业部门,各部门的产值比重构成一组多维向量,两时期所构成的两组向量间的空间夹角θ即为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θ即为产业结构向量夹角,即为所求Moore值;Qi t表示第t期i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Qi t-1表示第t-1期i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θ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动越大。依据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选取浙江省1991-2011年的三次产业比重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产业结构θ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991年与1992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动最大,其θ值分别为0.067和0.069,在这之后,产业结构变动幅度骤然减小到1994年的0.019,直到1999年,都保持在这一水平左右,在2000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值上升到0.041,到2003年又回落到0.025,此后变动幅度逐渐减小,到2009年产业结构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变动,其θ值达到了0.044,之后迅速下降到2010年的0.007。总的来看,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出现过三次短期的大幅度变动,其余时间内,产业结构一直处于较小幅度的波动之中。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度评价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但如果要对产业结构的现状有一个综合的把握和了解,则必须对产业结构的优度进行研究。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最新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分析金融支持与产业政策 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用数据证明了我国金融体系和产业发展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制约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要从深化体制改革、放宽民间金融资本投资途径提升战略性产业的融资能力和效率。从我国当前的研究发现,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的相关研究不多,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看,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内在包含了三种实现方式,即支持产业选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其中,产业选择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前提,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初级目标,在实现了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后,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的升级,即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金融支持产业选择的内在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的关键时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大力推进,通过研究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的路径和实现机理,有利于深刻认识并解决产业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体系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在它能够支持产业选择,特别是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制定产业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方面。根据金融支持的主体不同,我们将金融支持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市场性金融支持。 (一)政策性金融 (二)市场化金融 与政策性金融政策支持不同,市场化的金融政策是依据市场自主机制进行市场化的选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依照市场规则,资本收益率高的产业会获取更多

的资本。如果市场性金融选择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竞争,不能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可能导致市场化金融支持进行产业选择的失败。在现实操作中,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机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市场性选择虽然对于资源配置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全成熟,单一的市场化配置容易削弱金融支持的作用,导致部分处于幼稚期的潜力产业获得市场化金融支持的机会很小甚至不可能获得支持,因此,要发挥市场化金融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更加促进金融系统对产业选择的支持作用。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途径 (一)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 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是指金融资源通过初次配置能够实现产业的选择,通过二次配置则能够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通过这两次配置过程,金融支持产业高级化的路径就是在前两次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而实现产业高级化目标的实现。通常我们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内在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含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面临着提高效率的要求,使得产业的发展需要由资源推动过渡到创新驱动上去,这离不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的转换。同时,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持一般具有间接性,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到技术创新,能够改善产业的技术结构从而提高技术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另外,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更是需要技术创新活动,这就使得金融支持的地位更加凸显。 结语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976819.html,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分析 作者:李承泽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现代资源配置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着其他部 门进行转移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从量的方面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其次是从质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化。本文针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论证。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生产要素转移 传统的产业结构随着金融行业的融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要素有限服务于金融部门,造成了农业产业资金的短缺,在工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劳动力与资本发展之间边际成本率的不同。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下充分发挥金融资源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对于产业优化转型的作用分析 金融市场能够对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部门进行有关调节,能够进行资源分配,从短期来看,非农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暂时不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金融发展水平会使得金融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进行分配,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水平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此方式来影响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劳动力的分配结构。 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抑制要素市场发展的扭曲,由于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又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对这一发展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非农产业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已经通过资本积累的实现做到了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金融的发展对于非农部门产值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在非农与农业部门之中的推动作用上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劳动力要素短期内在两个部门之间的流动难以实现并且这一发展差距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扩大。 金融的发展对于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金融资金能够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的改造过程,加速生产要素与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以促进产业发展的高级化与合理化。 二、利用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策略分析 (一)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的发挥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浙江省1978-2007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总量以及人均GDP、人口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虽然浙江的产业结构变迁符合结构演变规律,但目前浙江的结构转换滞后于总量增长。虽然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且超过其份额,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下降,且人口的增长将加速这一进程。因此不能盲目扩大第二产业,应着力提高其产业竞争力。第三产业无论是产值比例还是就业比例均随着人均GDP及人口的增加而提高,且具有最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应大力发展,同时还应处理好三农问题。 [关键词] 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 一、引言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打破原有的均衡,促进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有效利用,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阻碍经济的有序发展。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中长期发展过程中一切重大问题的解决均依靠结构性矛盾的缓解。 以钱纳里和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认为经济发展依赖于结构转换,“把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进程理解为经济结构全面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恰当不过”。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刘伟(1995)通过发达国家经济的初期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比较,证明工业化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工业制造业。刘伟、李绍荣(2002)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刘治(2006)、江小涓(2006)等也纷纷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由于不同的省市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资源配置方式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少学者以某一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大多以某一模型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每一模型总有其优缺点,单独使用一个模型进行分析其说服力不强。本文将以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为例,以3个模型为基础,除对产业结构总量进行分析外,还对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与人均GDP、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这样全方位的分析力求得出一个更加真实的结论,从而为制定恰当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二、产业结构的一般分析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2018-2019】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1)论文模板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1)论文 改革开发的30年来,浙江经济增长很快。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1X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5.4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亿元,增长9.4%,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2亿元,增长11.8%,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5.1∶53.9∶41,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一、二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从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浙江的经济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第二、三产业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但是仍然保持增长,对经济的贡献仍然较大。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也是宏观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不仅包含经济总量的增加,而且还包含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课题之一。克拉克(1940)搜集整理了若干国家一定时期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如下结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霍利斯·B·钱纳里根据多国模型的标准模式,提出工业化阶段理论,将经济结构转变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罗默(2000)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刘伟、李绍荣、黄桂田、盖文启(201X)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迁特征和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适合浙江的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未来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经济均衡发展,从而促进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重要参考。一、各产业部门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 1.模型。由各产业部门和技术及制度因素确定的生产函数为:式中:Y为总产出;(i=1,2,…,n)表示第i产业部门的产出;A为技术及制度等因素。在此需进一步说明统计意义上的总产出量与产业产出量之间的恒等关系,从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角度讲总产出量恒等于所有产业的产出量之和,然而在一定经济制度之下,有的产业之间会出现极高的共线性,或有的产业自身对总产出没有显著的贡献,但与其他产业合在一起却对总产出有极大的解释作用,对于这部分产业我们视其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非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因此,在上述的函数中可能不存在总产出量等于所有产业产出量之和的恒等关系。对式(1)求时间的导数可得:从趋势图上,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浙江总体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展比较缓慢,三个产业对GDP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语 (2) 二、浅析山东省三大产业 (3)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4) 四、小结 (7)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 (7) 参考文献 (9)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摘要: 2011年,山东省地区总产值高达45429.2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山东人均GDP达到7273美元,从数字上看山东省已进入了工业化高级阶段。虽然山东的产业产值很高,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化率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超越第二产业。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山东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语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会随着一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四个阶段,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会使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变化:1949到1970年为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一二三”阶段,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几乎没有;1970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1989年,20年时间处在“二一三”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山东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适合本省的经济政策,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1990年进入“二三一”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 2000 年至2005 年经历了工业化中级阶段; 2006年以后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到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73.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4037.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418.0亿元。从经济总量看,山东省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内部看,山东省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相对不合理的一面。这些不合理使得山东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如果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长期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张叶琼成员:李琴诗 一、杭州产业结构现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千古流传的佳句。杭州在世人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在21世纪的今天,杭州呈现出的不仅仅有美丽的旅游名胜,更有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长。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市 GDP 连续 1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纵观杭州经济发展轨迹,2011年杭州市GDP比上年增长16.9,,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101370元,突破1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是,GDP数字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GDP无法反映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目前,杭州多数制造业层次仍比较低,工业技术集约程度不高,还没有真正摆脱粗放型、外延型的增长模式。 所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即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确保杭州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实现杭州产业结构的华丽转型。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水)

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服务等业。 本小组从杭州统计局网站获取资料,以上述分类对杭州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杭州三次产业产值表 2011年,杭州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杭州总产值的97%,其中第二产业占47%,第三产业占49%,第三产业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 三、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历年三次产值数值表 从上图可知,从2001年起,杭州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速度较快;而第一产业变化并不明显。在这几年,应该就是杭州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在这个阶段,实现了产值由2001年到2011年的产值翻两番。 杭州历年三次产业比重趋势图 从上图可知,在杭州近年来的发展中,第二第三产业是并驾齐驱,各占有杭州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而从2009年开始,第三产业的产值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初露 由图可得,2011年的各部门生产总值当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7大部门的工业生产总值最高。杭州的矿产资源较为薄弱,各种矿产选业总产值在20亿元以下,在36大部门中排名倒数。而相对的金属加工则在产业比重中排名较前,如金属加工业排名为第11位。 由图可得,杭州市工业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轻工业生产总值逐年上升,08、09年有所停滞,重工业生产总值总体趋势为上升,09年略有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