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简介及今后发展方向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内蒙古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风景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可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旅游、滥垦、乱采挖等,使现代草原普遍发生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基于现实情况,进一步做好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大草原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现状资源开发草原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大草原主要包括以下下属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这几个下属草原同时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要旅游景点。以下主要从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现状和今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针对怎样实现旅游与经济双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见解。

1.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现状和景点介绍

1.1地理位置

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还有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

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1.2地域特色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31个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回味无穷的地方风味,又为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增添了色彩。这里夏季气候宜人,空气净透,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在被誉为“ 中国第一曲水” 的莫尔格勒河畔,有一个“金帐汗蒙古部落” ,是呼伦贝尔市惟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著名旅游景点。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长壮大,繁衍生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经过与各部落的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他利用这里的资源和无数骁勇的骑士,

完成了统一大业。金帐汗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每逢夏季牧民们便在这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

落为主体的美丽图画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袅袅炊烟,呼伦贝尔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清新宁静,置身在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围着红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带舞,那嘹亮悠扬的蒙古长调伴你直至夜深…… 7月正是去呼伦贝尔的好时候。

在草原深处,有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鄂温克、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将以特有的豪爽、奔放与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来。穿越吉布胡朗图,你将能品味飞鸟成群、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呼伦湖和新开湖;住进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尝亲手宰杀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顿鲜嫩的手扒肉,让朝霞般的篝火点燃你

内蒙古的大草原风情

青青草原,源于你无尽爱 ——寻觅内蒙古大草原的绿色源泉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人们总会不自觉的想起那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古歌谣。从此,在人们的心中,青青草原就成了内蒙古的代名词。 而当我们放身于这片绿的外沿时,望着这片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我们难免会发出一声疑问,这样的绿是源自何方呢?经我们调查了解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形成不仅得益于天然的气候、地质地理等条件,还包括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 从气候方面看: 首先,内蒙古大草原所处纬度位置较高,主要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所以内蒙古大草原日照充分,并且全年的太阳辐射量从内蒙古的东北方向逐渐向西南方向递增,在这种条件下,内蒙古年平均日照时数基本在3400小时以上。而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充足的日照,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适合独特的饲草类的植物,,尤其是羊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富有奶牛、牧羊等牲畜所需的营养物质,这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在大草原上形成了一条丰富自然的植被食物链。 其次,内蒙古大草原的气温年际变化非常显著,大部地区的气温的极差普遍为65℃-85℃,而气温日较差年为13℃-16℃,是我国气

温极差与日较差全国最大的地区,而且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以及高寒的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有利于草原植物糖分的储存,干物质的凝结,能够让草原植物生长得更绿,更加茂盛。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 内蒙古大草原海拔虽然高达1000多米,但是地势起伏微缓,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都非常的充足,非常适宜禾本科、菊科的生长,从而造就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 当地传承的生活习惯: 最初当人们提及内蒙古大草原,附带着总会有草原上的牛羊群、草原上的白带(河流)、草原上放牧的牧民等等,此类无不成为青青草原上一大靓丽的风景,为什么这些都与“草原”二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原因是内蒙古牧民都知道回归自然,让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和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也可以说这片绿是源于这些牧民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的。 另外,内蒙古大草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大草原所赋予当地居民的经济价值就是这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富有奶牛、牧羊等牲畜所需的营养物质,肥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资源,据数据显示,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占全国国土很大一部分,其中有效的天然牧场面积也十分广阔,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这样天然的绿色宝藏就使得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内蒙古大草原的绿色源泉就由此而源远流长。

草原文化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草原文化》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 2005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响起,马头琴大师齐·宝力 高谢幕时说: ------------------和草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 内蒙古大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等草原歌曲 唱响海内外。电影《----------------》、电视剧《东归英雄》、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舞和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 3. 2004年,宣布了新的史学观: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4. 蒙古草原是马的故乡。--------------是与野马血缘最近的品种。 5. 《--------------------》“是一部浸透着叙事诗风格,充满着…草原气息?的编年史”。 6. 《--------------》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流传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全诗 共8部 7. 《-----------------》产生于蒙古族卫拉特部,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 同文化特点的各部落蒙古人的传唱,形成了具有157部长诗及异文,约19万行的鸿篇巨制,成为蒙古民族数百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部长篇英雄史 8. ---------------是草原建筑艺术的结晶。 得分 评卷人 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草原文化的生活特点 2 简述阴山文化圈的特点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参 考 内 容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内蒙古草原资料

内蒙古草原资料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位置:内蒙古草原位于我国北部并与俄罗斯和蒙古相邻。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国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适于游牧生活 马--适于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适于骑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内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不断发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场,进行轮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别外,他们还进行了畜牧产品的深加工,鄂尔多斯品牌的服装闻名全球。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世界上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区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作为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其传统习俗保存得较为完好。而草原旅游胜地集中于海拉尔到满洲里之间和著名的呼伦湖周围的草原上。 科尔沁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比较出色,且接近北京及东北各大城市。它集湖泊、草原、森林于一体,还有独特的草原风情节目。 锡林郭勒大草原锡林郭勒拥有多种植被类型,是中国第一个草地自然保护区,草原风情浓郁,素有“摔跤之乡”之称。摔跤,蒙古语又称“搏克”,是蒙古族民间最普遍的运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草甸草原,可说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精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盛开着艳丽的鲜花,骏马奔驰在莽莽原野,白云似的羊群浩浩荡荡,一座座蒙古包像珍珠般撒落在绿浪起伏的草原上,景色特别迷人。 乌兰察布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四周,交通十分便利。有许多大型度假村和旅游中心,其中格根塔拉是我区规模最大的草原旅游点。 鄂尔多斯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属半荒漠草原,响沙湾是游人滑沙、乘骆驼游沙漠的好地方。这里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而驰名。鄂尔多斯歌舞者衣着装饰华丽,这里的祭祀活动礼仪隆重,元代宫廷“诈马宴”非常独特。 阿拉善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为荒漠草原,中国最著名的“骆驼之乡”。在这里可乘骆驼深入沙漠,探访额济纳胡杨绿洲和神秘的“黑城子”,品尝烤驼峰、烤全羊。 内蒙古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铁、稀土等,适合钢铁、电力、还有纺织等工业发展。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012年2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F ebruar y 2012 第4期总第254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4T o tal N o .254 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X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从资源流失严重、投入相对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非遗保护力度欠缺、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草原文化;保护;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 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4—0006—0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草原文化为根基,加快了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草原文化保护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草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造成草原文化资源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1 强势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土默特和蒙古贞地区,随着汉语的强势进入,许多年轻人只会讲汉族,而不会讲蒙古语。这种状况使在同一屋檐下的祖孙,语言交流上出现了隔阂,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这些地域蒙古语的完全流失。再如:蒙古族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是蒙古贞地区传统艺术形式。它以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为题材,通过说书艺人用蒙古语说唱和音乐伴奏,将语言诗歌化,思维哲理化。并通过说书人的表情、唱腔、手势、体态的变化把民间格言、谚语、笑话融为一体,结合故事情节交错运用,以达到娱乐蒙古族群众的艺术效果。但随着这一地区蒙古语言的流失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的淡化,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展示空间逐渐缩小,说书艺术传承人生存出现困难,很难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从而造成胡尔沁和朝尔沁说书艺术的流失。1.2 传播和开发中保护不当 例如:草原优秀文化资源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界开发和利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意大利音乐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图兰朵》;北京麒麟公司制作的网络游戏《成吉思汗》;……但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不完善,使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些优秀作品产出中没有成为受益者,反成为买单者。1.3 城镇化的发展 例如:作为草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城镇化的发展,使草原文化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各民族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地域性、多样性、活态性以及集体性都发生了变化,也使其传承性发生了变化,从而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速度。1.4 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模式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审美爱好和价值取向,从而造成草原文化资源的流失。例如:历史上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游动的民族,交通工具主要是骑马。因此,衣着主要是着长袍、马靴和带着帽子。而且不同部落其帽子形状和长袍领口样式以及长袍衣边装饰也不同。但随着生活定居和交通工具的改变,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原来的服饰文化已经流失,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本部落特有的服饰,民族服饰只有在节庆和婚礼中才能看到,而且很难区分出各部落之间的不同。2 投入相对不足 投入相对不足,依然是制约草原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1 从政府对文化事业费投入来看 近年来虽有所增加,但与发达省区相比投入仍显相对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是0.42%、0.49%、0.45%、0.51%,同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相比,差距很大,同云南、宁夏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100个旗县图书馆中有57个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农村牧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仅为3.4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7.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左右[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增幅较大,居全国第九。这也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底子薄,欠账多,文化服务成本高等,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率很难在短时期见效。再加上政府对文化产业财政资助力度明显不够,政府直接向文化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较少,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2.2 从金融机构来看,融资非常艰难 一方面,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融资的许多先决条件难以具备。金融机构传统的融资做法是以抵押担保为先决条件,而文化产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知识产权、名牌价值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资产进行抵押和担保。 ? 6?X 收稿日期:2011-1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边疆课题前期成果。 作者简介:刘红宇,女,大学本科,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简介及今后发展方向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内蒙古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风景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可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旅游、滥垦、乱采挖等,使现代草原普遍发生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基于现实情况,进一步做好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大草原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现状资源开发草原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大草原主要包括以下下属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这几个下属草原同时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要旅游景点。以下主要从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现状和今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针对怎样实现旅游与经济双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见解。 1.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现状和景点介绍 1.1地理位置 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还有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

内蒙古旅游景点简介

1、呼伦湖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湖中共有鱼类30多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鲇鱼等经济鱼类。此外,湖中还盛产白虾。呼伦湖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 2、呼伦贝尔大草原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在几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既可以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也可以晚上的篝火晚会,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 3、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阿尔山不是山,阿尔山是蒙古语的音译,全称为哈伦·阿尔山,意思为热的圣泉。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总面积103149公顷,其中17公顷是人工林。公园内有大兴安岭第一峰——特尔美峰(海拔1711.8米)和大兴安岭第一湖——达尔滨湖;有独具亚洲特色的火山爆发时熔岩流淌凝成的石塘林和天池。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其矿泉资源得天独厚,世属罕见,举世闻名,矿泉群集饮用、洗浴、治疗于一体,被称天下奇泉。还具有旅游业崇尚的“阳光、空气、绿色”三大要素。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河流有三条,即哈拉哈河、柴河、伊敏河,还有许多湖泊,如天池、杜鹃湖、乌苏浪子湖、鹿鸣湖、松叶湖等。(景区门票:旺季180元,淡季150元) 5、阿尔山奥伦布坎旅游景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28.9平方公里。旅游区推出森林文化旅游产品,以原生态大兴安岭为资源依托、以“创建森林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统筹牵动兴安盟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内蒙古东部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围绕着“通古斯部落文化、狩猎文化、冰雪文化”三大文化,打造“探秘大兴安岭、奥伦布坎部落、魔法汤泉圣地、野奢梦幻时光、自驾集结地、冰雪嘉年华、莫尔根湿地公园”七大主题产品,行程集文化体验、创意游览、科普发现、时尚休闲、特色度假、冰雪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景区门票:120元) 4、勃隆克沙漠 勃隆克沙漠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乡),距赤峰市120公里,是距京津冀辽等省区最近的集沙漠、草原、奇山、怪石、湖泊、原始次生林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勃隆克沙漠是观赏自然奇景和体验蒙古族风情的好去处。有金色的沙山、碧绿的湖水、如茵的草原、奇异的怪石。旅游区内还特别设有观赏区、娱乐区、生态建设示范区等,主要项目包括赛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游泳、垂钓、水上游戏、沙漠驼队探险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负责草原监督管理具体工作。下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接受上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监督和指导。 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可以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公安、工商、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草原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草原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承包经营 第五条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的草原。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草原承包经营权,允许其依法进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草原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依法收回承包的草原。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草原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草原时,承包方在承包草原上投资,建设畜牧业生产设施、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草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草原等特殊情形确需对个别农牧户承包的草原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嘎查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嘎查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苏木乡级人民政府和旗县级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下列草原可以用于调整: (一)集体经济组织预留的机动草原; (二)发包方依法收回的草原; (三)承包方自愿交回的草原;

内蒙古旅游最受欢迎的景点介绍

内蒙古旅游最受欢迎的景点介绍 昭君墓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 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响沙湾 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 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 腾格里沙漠月亮湖 月亮湖有三个独特之处: 1、形状酷似中国地图。2、湖水天然药浴配方。3、千万年 黑沙滩:长达一公里,宽近百米的天然浴场沙滩。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是位伟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蒙古包 式的宫殿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 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鄂尔多斯恩格贝旅游区 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曾是 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默默无言的秦砖汉瓦,这里有穆桂英征西时筑起的西元城.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候鸟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达里诺尔自然 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 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辉腾锡勒 旅游景区主要分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去处,共有15大景观。美丽图沟有座天然洞府,山洞离地面垂直高度100多米,洞内可容纳近百人。怪石嶙峋的黑山,有大小岩洞99个,

草原文化定义及特征

草原文化是推动内蒙古巨型企业成长的人文密码。 草原文化深远地影响和熏陶着内蒙古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企业文化。内蒙古企业的成长壮大是草原文化在经济领域的积极体现,是草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文明合乎中国国情的、部分实现一次次完美对接。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正是因为草原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发展的特质,才使内蒙古巨型企业在传统产业获得现代性方面成为可能。 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自由、崇拜英雄、倡导刚健有为,这些积极因素是巨型企业健康成长的催化剂。随着内蒙古现代企业的崛起,草原文化必将以其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一种重要形式。 而伊利、蒙牛、永业等企业深受开放包容的草原文化影响,最终创造了品牌效应,实现了国际接轨,完成了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对接。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作为内蒙古企业的杰出代表,伊利开放,实现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对接;蒙牛进取,实现了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对接;永业创造,实现了与科技、管理和组织创新的对接。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仅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而且具有独特的精神禀赋。它是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草原文化的这种基本精神,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概括以下四点: 1、开拓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易经·易传》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表述。 3、自由开放精神。向往自由,追求开放,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开放的环境,因而在民族性格和文化形成过程中,自由开放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于他们来说,自由开放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精神王国的至上原则,而是人们在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中践行的对象。由于草原民族把践行自由开放的精神融入其民族性格和气质之中,因而在他们那里,自由是那样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这是草原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最具个性的地方之一。 4、崇信重义精神。崇信重义既是草原民族的行为准则,也是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草原民族以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为荣,以轻诺寡信、背信弃义为耻,为追求这一崇尚的价值目标,他们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因此,守信讲义历来被认为是草原民族最优秀的民族禀性之一,也是草原文化始终高扬的精神旗帜。 2、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籍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

略论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开发

略论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开发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文章从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内蒙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0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22—0045—02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汉、藏、蒙、回、满、鄂伦春、鄂温克等众多民族都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些民族凭借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在内蒙古的多民族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构成了具有内蒙古多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些旅游资源之中,佛教文化构成了内蒙古民族民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挖掘、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打造体现内蒙古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对于增加内蒙古地区的旅游收入,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外宣传内蒙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内蒙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开发意义 1.1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内蒙古地区作为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地之一,境内的佛教流派以藏传佛教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存在一小部分汉地佛教流派。截至XX年底,内蒙古全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16座,这些寺庙绝大多数属格鲁派(黄教),只有巴彦淖尔市阿贵庙是宁玛派(红教),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有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大召,包头市五当召、美岱召,鄂尔多斯市准格尔召等等。全区共有汉传佛教活动场所45处,主要的汉传佛教寺庙有呼和浩特市观音寺,包头市妙法寺,呼伦贝尔市金刚寺,巴彦淖尔市甘露寺,阿拉善盟延寿寺,等等。随着全国各地佛教旅游活动的展开,内蒙古的佛教旅游资源也显示了越来越强劲的吸引力。目前,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以佛教景区、佛教寺庙、佛事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佛教旅游资源,同时与佛教有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也都显示了强大的旅游功能与价值。 1.2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1.2.1 佛教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世代居住着众多民族,这些民族逐渐创造了独具特色历史和民族文化。由于受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的佛教文化也逐渐呈现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旅游地理期末作业 班级:10旅游管理 姓名:杨天浩 学号:20101105812 题目: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一.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起,西至甘肃背部边缘,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片,从东至西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相邻,北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区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我国第三位,自西向东依次呈森林,草原与沙漠地貌,地大物博,多种自然资源储量处于我国前列。 1.地形气候 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占据了内蒙古疆域的2/3,构成了内蒙古地形的主体。全区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0多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署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五个半月。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增到零下3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至45℃之间,但也出现过零下60℃的纪录。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至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至43℃。日温差平均为10℃至16℃。 2.资源状况 目前,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120多种,在列入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有4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0 多种名列前三位,7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3.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人口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蒙古族约占17%,比上年增加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

关于内蒙古特色 沙漠旅游

关于内蒙古特色——沙漠旅游 沙漠旅游的概念 在自然地理学上,凡是气候干旱1、降雨稀少、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区域,都叫做荒漠,意为“荒凉”之地。荒漠按地表形成特征和物质组成有岩质荒漠(石漠) 、砾质荒漠(戈壁) 、沙质荒漠(沙漠) 、泥质荒漠(泥漠) 、盐质荒漠(盐漠)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沙漠是指沙质荒漠。根据植被覆盖度指标划分的沙丘活动程度类型在沙漠中所占的比重,把沙漠划分为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和以流动沙丘为主的流动沙漠两种类型。沙漠旅游是指以沙漠地域和以沙漠为载体的事物、活动等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求知、猎奇、探险、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 它包括沙漠观光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沙漠体育旅游、沙漠生态旅游,是一项和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并列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产品。吴必虎把沙漠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的一种,视为刺激性旅游产品。 国内沙漠旅游的研究概括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历程沙漠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沙漠地区以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背景,强烈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对回归大自然、返璞原生态诉求逐渐增强的旅游者构成很大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中国的沙漠旅游逐渐受到游人青睐,沙漠旅游逐渐从探险家的乐土成为大众的新宠。如果追本溯源,我国最早于20世纪中叶开发了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少数沙漠

旅游地。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沙漠旅游景点逐渐增多,宁夏沙坡头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初建于1986年的武威沙漠公园是我国第一座大漠风光与沙漠绿洲相结合的游览乐园,现已成为一座融大漠风光、草原风情、园林特色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沙漠旅游开发更是方兴未艾,各种类型的沙漠旅游景区层出不穷,具有代表性的有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公园,内蒙古响沙湾旅游区和宁夏沙湖旅游区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发了沙漠公路风景线,并拥有塔里木河沿岸壮观的原始胡杨林及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现代工业景观。 国内沙漠旅游的模式及特点 我国沙漠分布广,沙漠地貌类型多样,客观上决定了沙漠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和类型的多样性。沙漠资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沙漠风光、鸣沙山、沙漠疗养、沙漠动植物、沙漠奇观、沙漠遗址等几类。沙漠景观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宁夏沙湖旅游区沙漠和湖泊组合,沙坡头处于腾格里沙漠和黄河交接处,“沙”“水”景观组合是宁夏沙漠旅游的突出特点;勃隆克沙漠旅游区是集沙漠、草原、奇山、异石、湖泊、原始次生林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尉犁县和新疆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罗布人村寨”景点、民丰县城以北150km的尼雅遗址、汉代的精绝国故址等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沙漠和湖泊、河流、草原、人文景观有机组合,构成独特的沙漠景观。 沙漠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

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旅游业是成陵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区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高,牧民们逐渐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

内蒙古的十大文化体系

内蒙古的十大文化体系 2020年2月 太阳走遍内蒙古需要2个小时,内蒙古占中国版图的八分之一,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理大区,是草原、中原与高原的完整综合体,这就造成了“内蒙古文化”十分富集,“内蒙古文化”不仅仅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十分之一,把“内蒙古文化”与“草原文化”划等号是偏激的和片面的,如果仅仅把“内蒙古文化”等同于“草原文化”,那么,你只见到“内蒙古文化”的十分之一,那就太遗憾了。全面研究和弘扬以草原文化为主体的“内蒙古文化”,至少包含“十大文化体系”。 一、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括草原观念文化、草原制度文化、草原器物文化、草原艺术文化、草原少数民族文化等;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四大文明体系”。过去有人讲“中华文化三大体系即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丢了“海洋文化”是不完整的的,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国家,也是草原国家和海洋国家。内蒙古文化中的草原文化,从地域上分,从西向东有:阿拉善草原文化、乌拉特草原文化、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乌兰察布草原文化、锡林

郭勒草原文化、昭乌达草原文化、科尔沁草原文化与呼伦贝尔草原文化,马头琴、长调等只是草原文化的符号。 二、黄河上游文化 长期以来,不少人只研究黄河中下游文化,不研究黄河上游文化,这也是不完整的。中原文化只是黄河中上游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小部分。 内蒙古文化中的“黄河文化”主要是“黄河上游文化”,万里黄河从青海源头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县河口为“上游”。黄河在内蒙古超千里,主要位于“上游地区”。黄河的源头在巴彦喀拉山,蒙语“富饶的黑山”。元朝政府派科学家找到了黄河、长江的源头,因此,中国的大江大河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名称也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 呼市托克托县的“河口村”(历史上是镇)是黄河中上游分界线,这个地名来源于元代,元、明、清时期是黄河流域著名的“官渡”和商业集镇,地位高于“包头村(即现在的包头市东河区)”,仅次于归化城(呼和浩特).1840年,黄河发大水,河口被淹,河口商人迁移到萨拉齐厅“包头村”,为形成后来的“包头镇”、“包头县”及“包头市”打下了基础。 内蒙古的黄河上游文化包括:乌海文化、阿拉善盟文化、巴彦淖尔文化、鄂尔多斯文化、包头文化与呼和浩特文化,核心文化是3万多年历史的“河套文化”,同时,包括漕运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2007年06月05日星期二 18:22 二)呼伦贝尔——兴安生态风情游线路重点项目、呼伦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呼伦贝尔满洲里市东南约45公里处,面积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呼伦湖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湖泊,80年代,呼伦湖渔场适应旅游接待的需要,在呼伦湖小河口兴建了小河口宾馆,提供品尝呼伦湖活鱼、湖上观光等项目,经过几年的扩建,小河口旅游区已经初具规模,建设了码头、度假宾馆、游船等设施,能够提供度假、鱼宴、游泳、乘游船观光等活动项目,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目前该旅游区是呼伦贝尔市最大的旅游区之一,与满洲里口岸、呼伦贝尔草原等构成了一条旅游热线。但是,呼伦湖旅游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与设计;另一方面,旅游区布局分布较为混乱,规模较小,建筑、景点、服务设施等主要集中于小河口周围较小的范围内,缺乏系统规划与布局。建设条件: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第四大淡水湖),而呼伦贝尔草原又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唯一保持较大面积的典型草原。旅游区内湖泊、河流、草原相间分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许多珍稀鸟类提供优良的栖息、繁殖场所。因此呼伦湖及其湿地、草原生态景观在我国极其珍稀罕见。夏天的呼伦湖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呼伦湖成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该旅游区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之间,公里,交通区位条件较好。公里,东距海拉尔区190北距满洲里市45市场分析:呼伦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海外旅游者仅占较小一部分。通过调查发现,到访呼伦湖的游客主要来自自治区以外,以东北游客居多。呼伦湖的海外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蒙古。初步预测,本项目完成后,每年将接待游客40万人次左右,同时,游客在呼伦湖旅游区内的旅游花费包括门票、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及其他费用在实行规划后都将有所增长。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空间布局:旅游区的开发要以现有的小河口度假区为中心,沿湖岸逐次展开。通过环湖公路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主要建设的项目有:①广场区,规划在湖边建设一个800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广场,中心设置反映当地文化的地标和喷泉;②停车场,整体面积13500平方米,包括呼伦湖游客营运中心、呼伦湖游客中心,同时在景区内主要景点修建较高标准的停车场;③呼伦湖岸线工程和浴场及垂钓区改造,对规划区内部分岸线进行改造,开辟活动区,可在湖面上开展各种日光浴、游泳、快艇、摩托艇等项目;④商业区,位于项目区以东,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设计中应突出地方特色,以销售土特产等当地旅游商品为主;⑤别墅区,在核心区中部或南部重点地段,建造一座三层高档型假日饭店,建筑面积为4200平方米。在规划区建个;⑥电力、电讯、给排水及“三废”处理工程。40造高档的原木屋别墅区投资规模及预计的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正常年度可接待游客40万人次,万元。3500年营业收入8000万元。项目正常年度利润总额为、满洲里口岸观光旅游项目2项目概况: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0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满洲里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全市总面积 730平方公里,人口23.7万,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近几年,满洲里旅游业发展迅速,开发的主要旅游产品主要有旅游购物(国际商贸中心、北方市场、国际商城等)、民俗文化(布里亚特蒙古风情、俄罗斯风情)、节庆活动(三国旅游节、满洲里冰雪节)等。建设条件:满洲里市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满洲里口岸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满洲里国门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包括国六、41号界碑、和平之门广场主体雕塑和浮雕、秘密通道等。其他的旅游资源还有我国第一家边境互市贸易区、国际公路口岸景区、博物馆、市内公园和广场等。满洲里交通条件便利,铁路运输,这里是滨洲铁路的终点,并以滨洲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每周有一对国际列车由北京始发经满洲里至俄罗斯莫斯科。同时,还有通往哈尔滨、大庆、海拉尔等地的列车。公路运输,301国道由绥芬河至满洲里,中途经过哈尔滨、大庆、海拉尔等城市,满洲里与陈巴尔虎旗有三级公路相连。级支线机场。航空客运,有3C市场分析:国际市场的优势表现在毗邻我国重要旅游客源地俄罗斯,入境旅游人数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的优势表现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

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的民族特征

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的民族特征 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其民族特征独具魅力,影响深远。 主要特征是充满活力、富于创造、自立自强、突出自我的品格;奔放豪爽、雄浑宽广、刚毅强悍的性格;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品德;虔诚质朴、与人为善的素质;聪明智慧、与生俱来的歌舞特长;海纳百川般的气质和开阔明朗的包容吸纳精神,等等。 内蒙古西部草原文化的民族特征,说到底是人的特征。因为民族是由人构成的。而这里所说的“人”,既是自然人,更是“文化人”。因为人是在文化的创造和学习过程中成长的。也只有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 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是“河套人”的发祥地。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多样共生、民族文化特点突出的地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其民族特征独具魅力,影响深远。 特征之一:内蒙古西部游牧民族,具有充满活力、富于创造、自立自强、突出自我的品格。这是由其地缘生存环境和游牧经济的自然生态所造就。 内蒙古西部由于更新世晚期局部下沉,产生了风成、水成的黄土堆积和漫漫黄沙,逐步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沙丘、滩地、河套、湖泊相间的库布其、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几个大沙漠和波状的高原地貌。在风寒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短缺的地表径流和相对贫困的生产生活资料等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使这里的先民强烈的生存需求与难以满足的外部世界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反差,从而形成了先民固有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突出的自我意识。驾驭并征服这种不利的生态环境是内蒙古西部民族内在气质的核心,从而形成了特有的精神与品格。 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品格,主要表现在依托这里特定的生态资源条件,很早就创造了自然经济中毛纺、编织业和皮革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据《西夏书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